入围第71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
Belgrade in 1993. The pent-up tension of uncertain times is released at a children’s birthday party. While the kids celebrate in the living room dressed up as Ninja Turtles, the adults discuss, flirt, smoke and drink in the kitchen.
功底很不扎实的群像戏。不过巴尔干地区几族 他们确实都很有家庭需求又缺乏维系家庭的能力 长期的家仇国恨所致吧
【塞尔维亚】固定空间里的派对抓马,从私人琐事过渡到更大话题讨论的争辩;看见了Sally Potter《酒会》的影子,但反而没有沦落为单纯的模仿。从自身出发,揉入更为特色的时代背景与时政事件,使它拥有其它光芒。这一晚,这一天;各人的生活在改变,而历史也就此改写;“大”“小”之间的交叉,奇妙而又别致。尽管各条线之间在进行跳转的时候有些混乱,但依然是不错并且丰富的视角切入。
東歐冰風暴 小男孩象徵的處理 已是那套了
在議題面的構成上,堪稱國際影展界的「要你命三千」。
塞尔维亚还挺开放的。。。
有一個吸引人的開頭,無奈太過混亂
#71st Berlinale# 全景。7分。“失控的宴会”这个点上让人想起好几部捷克电影,影片对“一天一夜”和小空间的处理也颇有罗马尼亚新浪潮味道。一个生日聚会能凑齐性,少数族裔,LGBT,政治,大麻,流行文化等各种梗,导演也是花了好大力气。
SIFF #3 东欧真是盛产室内家庭群戏啊。但这部远不如《雪山之家》(是的群戏要动人需要那三小时),涉及人物故事关系线过多过杂,导致任何一条线一个人物都没有深入的挖掘,而看起来影片本来也就没打算这样,仅仅是提供一个当时经济政治背景下的家庭生活截面罢了。因此显得庞杂而表面,甚至过于有普适性而没有给到任何独特insight。结尾2分钟突然弄长镜头确实refreshing但不清楚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一声不吭的被忽视的孩子反而是灵动而可以闯出未来(新高度)的?
移动长镜头是有些想法的。没有特定的母题来驱动,对话场景的变化(空间的变化),人物关系人物描写的变化(情绪和写意的变化)都让影片在不确定性中游弋。是讽刺、发泄、意外等等因素的综合体。穿插小男孩那个视角实际上提供一种相对单纯的审视,看看成人世界的问题。
此片无疑受到罗马尼亚电影《雪山之家》的启发,也企图通过家庭聚会,在狭小空间里通过众多人物的复杂互动,以及相互之间的对话,来反映塞尔维亚的社会现实与政治情形。可惜导演缺乏普优的功力,场面调度与叙事能力上欠火候,对话又不饱满,所构建的背景与透露的信息很稀薄。同时导演又想将一切时髦的元素都涵括进去,强拉硬拽,显得非常刻意。影片拍得有些脱离现实,且沉闷无趣,只表露出导演很强的功利心。
影展结束问她最喜欢的角色是哪个,可惜我根本没记住各自的名字...一些片段如片尾,带着完全不同的特质,有些格格不入,错综复杂的故事和感情,也有很强的拼凑感。有些过于用力。但是可以感觉到,导演对这部作品充满了怜惜和爱。
虽然一晃而过,但尺度还是很惊人。那个小男孩把裤子压在烘干机上一度害怕房子着火,捏了一把汗。片尾真的好看。
元素太多了,一个生日宴会塞这么多,看得头疼。
#2021台北电影节
勉强算致敬《一一》,有爱无性的父母、胡闹的成年人、儿童社交圈压力、再用局外人——塞尔维亚小表弟洋洋串起来,导演看似从小女孩的生日趴拓展开去,野心勃勃地将南斯拉夫伤痕、同志圈、朋克文化全部代入,成年群体的身份也可看作对南斯拉夫社会的微缩,很明显是以点概面、以家写国的路子,但实际上没有一条线真正深入,榨不出什么干货,关于民族裂痕、主义纷争不过是酒兴起的谈资,与人物和处境没有真正关联;朋克同志线只停留在狗血抓马,和主题有什么关联?儿童社交圈本来是最有价值的,真假拉斐尔挺有意思,让一个短命国家的孩子喜欢扮演“神龟”这个点是对的,但导演你倒是深挖下去啊,儿童线完全沦为混乱的成人感情线配角,可惜。其实导演的很多留白是对内有效的,外国人挺难理解,但2022年了,如果还是1.0地去描写巴尔干伤痕,实在太过时了。
片尾好美,可以入选年度十佳片头片尾了,歌也好听~
忍者神龟可以打败朗格,但是人没办法打败成长
贝尔格莱德背景下的TALK ART
塞满的剧情,做作的调度,剩下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空壳。
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