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

剧情片大陆2023

主演:庄媛媛

导演:杨立超

 剧照

春风 剧照 NO.1春风 剧照 NO.2春风 剧照 NO.3春风 剧照 NO.4春风 剧照 NO.5春风 剧照 NO.6春风 剧照 NO.13春风 剧照 NO.14春风 剧照 NO.15春风 剧照 NO.16春风 剧照 NO.17春风 剧照 NO.18春风 剧照 NO.19春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10:02

详细剧情

本片取材于青岛“支教岛”的故事。 只有三位老师的竹春村小学因师资力量不达标,面临着被取缔的现状;此刻支教岛老师张妍的到访,让校长王保田充满敌意且紧张万分。为了使学校不被取缔,信奉成绩是检验孩子好坏唯一标准的王保田把期末考试当做救命稻草制定了高强度的学习计划;而这一切却与张妍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偏差。相处的过程中,张妍为三位老师带来了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和改变,也通过三位老师看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无私与付出,从而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与梦想。

 长篇影评

 1 ) 惊蛰后生出了孤独的枝桠

上了梅先生的课,不多不少正好四节。初见,心中略怕,不敢抬头望,一望就怕望到他的眼睛。他的眼神很犀利,端坐在那里,不悲不喜。在他的课堂上,有天然生成的一种静默,他仿是本人的气场沉淀在周围,不肯散去。但他一启口,久违的儒雅绅士之风吹来,让人沉醉。

兴许是他太擅长法国电影,连举手投足都带着法兰西的味道,他侃侃而谈,讲诗意现实主义,讲新浪潮,讲左拉,讲杜拉斯,讲他熟悉的戛纳电影节。

一次课后,我们蠢蠢欲动,纷纷上前央求他讲讲这部作品,他说只要我们都愿意他就讲。他没有讲,下回课依旧带着能让班上众人睡倒的“闷片”,考验着我们的耐力。课代完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像电影中的长江,弥漫着雾气、惊蛰过后潮湿的空气、旁边遮蔽着那田田的叶子。不远,但也不近,略带失望,略带欢喜,交织在一起。

后来我又看了一遍电影,从那雨滴滴落的开端到江面濛濛的结尾,他好像就藏在背后,藏在黑暗狭小的书店,藏在江风习习的江畔,藏在每一个男人女人的面孔之下,但又说不清楚,凌乱细碎,孤楚无助,那隐隐的不安冲击着心灵的堤坝,潮水来了又走。他分明带了自身的气质融入其中,以至于在一刹那, 我在三位男主角的面孔中发现了那一丝一缕的似曾相识。

人人皆夸娄公子的才华,却没大有人留意梅先生作为创作者倾入了多少个人的情感。他把孤独的城市、孤独的人群孤独的情感残忍地剖给大家看,却又不忍心将事情全盘托出,只好将那残酷留在船上三人眺望远方的缄默,留给寡妇突然挥舞的一刀,留给昏暗的酒吧中嘤嘤的哭泣,留给黎明的那些花儿……

结课后的一天,我与他在电梯口擦肩而过,转身看他孤独的背影,仿佛明白了什么,那是诗意的孤独,那是诗意的回归,诗意的召唤,是诗意的创作者写下了一个诗意的故事。

 2 ) 时代的疼痛

1

不知道为什么,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让我强烈地想起了阿根廷电影大师费尔南多·索拉纳斯的《云》(La Nube),也许是那种同样阴雨连绵氤氲潮湿的氛围,也许是电影结尾那个灰色城市的远景与《云》中海平面上浓密灰云静止凝结的意象之贴近,但更可能的,我想,是两部电影都充斥的一种不加掩饰的疼痛感。

索拉纳斯是十分激进的一位导演,他拥有比较强烈的庇隆主义情结,曾经成立过“解放电影小组”(Grupo Cine Liberación),在1976-1983年的阿根廷军政府独裁期间流亡欧洲,回归后积极参加政治运动,1998年的作品《云》是他最后一部魔幻现实题材的作品。故事里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接连下了1700多天的雨,财政拮据的镜子剧院面临将被拆迁的命运,剧院经理和好友剧作家想尽办法竭力拯救。故事中穿插了政府腐败无能的方方面面,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对人民无能为力的痛心,撼人肺腑。索拉纳斯用了荒诞戏剧的手法直抒胸臆,人物的疯魔固执与内心的悲苦焦虑成正比,但哪怕被逼迫到了毫无退路的死角,也要望着死神的眼睛坦然唱着,用歌声说“不”。这部片子我连看了两次,每次都是热泪盈眶。
 
《春风沉醉的夜晚》题起郁达夫的散文,文中人物也有念诵这篇散文的片段。郁达夫写的是在穷困潦倒之乱世(1923年)他因失业搬入上海日新里对面的贫民窟,认识了一位名唤陈二妹的年轻烟厂女工。女工的倔与强和他自己对生活的颓废与展望彼此交织,所有的思绪全都归结到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那是一种无解的哀愁,弥漫在躁动与沉沦交接的边缘,遮掩不住的,是人心深处不能舒缓的悲戚与苦闷。


2

《春风沉醉的夜晚》讲的是一个同性恋的爱情故事,所以才参加了旧金山国际LGBT(同性恋、双性恋与变性者)电影节展。但他所描绘的感情却远远超乎了“同性恋”这一种界定,那些悲与喜,那些欢笑与眼泪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真挚,我全不觉得必须要成为一名同性恋者才能沉溺其中,不,甚至国籍年龄种族语言都不是界限。旧金山卡斯特罗电影院里,前后左右那么多形色各异的面孔,却都在同一个时刻,在同样的音乐声中,同样沐浴在屏幕投下的灰蓝微光里,轻轻地擦着眼角抑制不住涌出的泪。

娄烨在片中用了很多“花”的意象。开篇是雨水中的莲花,后面呼应的是主角姜城(秦昊)、罗海涛(陈思成)和李静(谭卓)在KTV包厢中流着眼泪唱《那些花儿》,还有莲花的纹身,开满鲜花或是布满了小碎花的衬衫。这是一部特别安静的电影,没多少对话,就连最为戏剧性的人物冲突高潮也剪切得凌厉迅捷,但所有的人物心里都饱含着一团遏制不住的委屈,有的源自爱情的背叛,有的来自生活的艰辛,还有的是往事并不如烟的伤痛。这些委屈的心事交汇在南京这个阴柔的城市里,在一个湿漉漉灰蒙蒙的春天捂在人胸口发霉,腐烂,疼。

娄烨还用了很多近景特写。频繁出现的性爱镜头中,肢体横陈占满整个画面的情况更是常见。有一个浴室性爱场景的用光让我很是迷醉。狭窄的室内,唯一的光源是头顶斜上方的一角小窗。人物逆光而动,有时进光多些,有时少些,造成的视觉效果是画面的明灭交替。这种明与暗的反复交织恰好吻合了人物内心激烈的躁动与挣扎,不知是偶得还是特意为之,那份镜头调度的自信令人印象深刻。

我并不喜欢娄烨在《颐和园》中的强力煽情,过于隐晦不明的死亡也更接近于呓语而不是升华。但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第一个片段却是姜城与有妇之夫的男友王平(吴伟)外出偷情,中途下车小解,你碰我我撞你的轻快欢愉。这是一种灰色基调的欢愉,建立在伦理道德的边缘,尽管有股阴霾如影随形,但毕竟提升了叙事的亮度,也与后面越来越沉重灰暗的事件发展形成对比。另一处隐约的欢愉是姜城、罗海涛与李静三人的温泉旅游片段。这两处相对的轻与亮十分精彩地调节了影片整体的沉缓节奏,造成了情绪上的跌宕起伏,从而悲情的发泄才有所依托,同时又呈现出一种嶙峋的格局。

一般说来,我不怎么欣赏在屏幕上加文字注释的表现手法,却不得不承认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这些注释的加入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时机拿捏非常精当,比如种种往事过后,重生的姜城走在初夏的艳阳里,南宋严蕊词“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 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升起一缕说不出的怅然。


3

在郁达夫的散文里,主人公因为苦闷,加上神经衰弱,常常一个人出去夜游,在各处乱走,天明才回到自己寓居的贫民陋室。《春风沉醉的夜晚》中,人物姜城也有很多疾步快走的镜头,不仅如此,他还出入低等的地下同志酒吧,在放浪形骸中麻痹自我,遗忘过去。

片中的几场哭戏都十分令人动容,但我倒并不觉得影片依靠了这些悲情的直白宣泄才得以动人,相反,却是这些人物在大部分时间里的隐忍和沉默,是他们身处的一种特别真实的绝境,才让人难过得说不出话来。谁没有过赤身裸体婴儿般蜷在爱人的怀里放肆痛哭?谁没有过望着空荡荡的四壁在冰冷的空气中万念俱灰?谁没有过委屈求全茫然前行?谁的生活没有趟过泥泞、恶臭与污秽的沼泽?谁的心里没有那一道永远不会愈合的疤,在湿漉漉的日子里兀自疼痛,而自己竭尽全力唯一所能做的,却只有轻飘飘的沉默?

这一切一切的千疮百孔,谁又能无动于衷?


4

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没有索拉纳斯的《云》那么刚强,那么悲壮,在一种同样氤氲弥漫的灰色水气里,他的姿态更低微,更加疲软暧昧。但不知为什么,我却总在这一个个灰暗而潮湿的人物心里,在那灰蒙蒙而暧昧的城市气味中,嗅出一丝心存不甘的激荡。那好像是一种注定了的,宿命式的悲剧冲撞,就好象“云层破处也能看得出一两点星来”,似乎不停地在酝酿,但近观,却依然是“无限的哀愁”。

这种冲撞,我猜娄烨自己也感同身受吧。作为一位中国影人,拍摄的作品却无法在中国公映,不知道他是不是也有很多说不出的委屈与无奈。但他毕竟拍出了《春风沉醉的夜晚》这样的电影,拍出了这样真实的爱与恨,吸引与疏离,委屈与心碎,无奈和死亡,他拍出了这个时代的疼痛,他拍出了每一个时代的疼痛。

而这一切一切的千疮百孔,百孔千疮,又有谁能够无动于衷?

 3 ) 夜深沉, 爱难吟

    在经过了近一年半的等待之后,我们终于能有幸观看到娄烨的这部“新作”。《春风沉醉的夜晚》与娄烨的前作相比最大的突破在于将摄影机真正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仍然对外部空间和社会规则保持着某种“轻蔑”意味的批判色彩。在这种程度上,娄烨的影像是对当代中国“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状态的展示,是边缘人物与主流话语之间权力战争的缩影。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苏州河》之后的作品中,娄烨重拾了在“第六代”那里被淹埋的历史伤痕,努力探寻着人物的“存在”与历史的“在场”之间的压抑与孤独。

春风吹 三人游

    《春风沉醉的夜晚》的故事情节可以简单地抽象为三个三角恋的架构模式。(王平与江城的同志关系以及夹在其中的王平的妻子林雪;林雪派去跟踪王平的罗海涛爱上了江城,在江城与女友李静之间左右摇摆;女工李静在与男友罗海涛交往的同时又与老板保持着暧昧关系)在这三组三角恋关系中有两组均涉及到了同性恋情,而且这两组关系在影片中是详细展开描述的,分别占据了影片的前、后部分,而第三组关系只是穿插其中,作简略交代。
    同性恋情是《春风沉醉的夜晚》中关键剧情设置。《春风沉醉的夜晚》也是华语电影中迄今唯一能与王家卫的《春光乍泄》相提并论的同志题材电影。娄烨对同志群体的关注延续了他在《yi he yuan》中开始的“时代零余者”的影像主题。电影题目直接来自于郁达夫的代表作品,以及王平给江城朗读该小说的情节设置,在具体与抽象两个层面将被时代抛弃的孤独个体置于历史的横断面,进行了一次显微镜下的观察。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特写镜头的使用是极其频繁的,特别是对人物的脸及身体的特写镜头。脸外化于情绪、谎言、疏离以及情欲的煎熬,江面上吹来凛冽的春风,扬起三个人的头发,却吹不动那三张静止到毫无表情的脸庞。身体承载着欲望表述主体的重要角色。在影片中身体释放着情欲、传达着焦虑,也表达着孤独。每个人都在与其它人的身体接触中,寻找着一种更加刺激或者更加稳定的生活状态。可是冒险与安稳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寻找的过程绝望又痛苦。
    王平与江城将生活分为了安稳与冒险两部分,他们一边在社会群体中努力扮演好一个“正常人”的角色;另一边又在一次次的秘密约会中寻求刺激与解脱。但维持这种“双重生活”的力量却在情欲中迷失了。当王平若无其事地将江城介绍给妻子,谎称是大学同学时,对于早已知晓真相的的林雪来说,她生活中唯一的情感重心失衡了,她开始了对江城歇斯底里式的报复。一切关系都在被打破,然后又重新组合,接着又被打破。只有当事人的离开(死亡)才能彻底终结这场无聊的游戏。谁不想过安稳的生活呢?但欲望的黑洞早已将理智吞没,情欲的巨浪也早已将真爱卷走。“只剩下身体在狂欢”,当每一个人面临着这种无望的选择时,离开还是继续就都成了问题。江城离开王平,是迫于林雪的压力?还是他明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抑或兼而有之。罗海涛离开江城,是欲望早已耗尽?还是因为对李静的愧疚?抑或也是兼而有之。这世上的一切都比不上人心的复杂,同时人心的复杂也造就了这世界上最无解的难题。
    娄烨电影中边缘人物确认自身身份的方式就是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这种不稳定的关系中寻找安定的可能。从《苏州河》开始,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每次情感投入的最终结果就是分离。这是个被欲望吞噬的时代,这是个人人都孤独的社会。手持摄影机的晃动似乎是在告诉观众不要对“美好”抱有幻想,一切美好与稳定的事物都在累积着不稳定的“熵”,在一定程度之后会必然断裂。我愿意把罗海涛的那段恰恰舞看作是对张国荣的致敬,《阿飞正传》中的无脚鸟对现代社会的漂泊个体来说是一个再恰当不过的比喻。我们用一生寻找可以栖息的枝头,可以遮风挡雨的屋檐,可是当落地的那一刻,才发现,我们其实已经死了。人总被欲望控制,占有的欲望、寻找满足的欲望、渴望刺激的欲望。理智如同那张薄薄的浴帘,欲望若隐若现,只需拉开,就能享受。理智也如同那面被蒸汽所覆盖的镜子,即使擦去蒸汽,也只能映照出自己,背后的那个人、那个欲望依然模糊不清。娄烨用浴帘与镜子来表现江城与罗海涛之间暗涌的欲望与彼此对抗的理智。这样的表现手法非常高明,几场戏也张力十足。除了浴帘与镜子,门与窗的景框的使用同样出色。利用门缝制造的偷窥视角,将同志群体生活的地下、边缘的特点强化,同时也是对个体尊严与自由丧失的焦虑。王平与江城的约会,双方总是表现得小心翼翼,导演更是将两人周围的环境作为表现重点,镜头穿过树林和指向外围的高楼,从丛林到钢筋丛林,人物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被周围的客观环境所左右、所限制。而林雪观察江城则是通过他办公室那扇大落地窗。之后三人吃饭,导演则将镜头放在餐厅的窗户外观察坐在窗边的主人公。玻璃是一种隔离,但这种隔离并不彻底,它能挡住风,挡住灰尘,却不能挡住别人的目光。门与窗的景框构图出现在影片中有助于营造更加真实和更具象征意义的镜头语言。

香水有毒 那些花儿

    影片对人物孤独心理的刻画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种是前文提到过的特写镜头;第二种是个体与群体、寂寞与喧闹的对比;第三种是背景音乐的使用。张楚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更像是里尔克那个悲观预言“谁现在孤独,就将永远孤独”的绝妙注脚。当你习惯孤独,就会慢慢开始享受它,最后你就离不开它了。当江城与王平分手后,游走于各个同志酒吧,吸引罗海涛的不是江城的反串表演,而是他面对孤独时的气质。酒吧的音乐、疯狂扭动身体的人群以及主人公毫无表情的面部特写,三种方式完美融合。在得到王平自杀的消息后,江城穿着女装躲在后台哭泣,这时大厅里响彻着那首著名的网络歌曲《香水有毒》,在这首赤裸裸的“一夜情”歌曲的歌声中,江城的眼泪显得更加真诚,庸俗的歌词起到了很好的反差效果。通俗音乐在这里也具有了贾樟柯电影中通俗歌曲的大众文化话语替代者的功能。不管是《小武》还是《三峡好人》,通俗歌曲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代表,并以一种公众广播的形式出现,是对个体自由意志的剥夺和异化。《香水有毒》所宣扬的廉价爱情观肯定也是娄烨反感的对象,他将这次声画对位当作了对抗主流话语的武器。
    个体情感对抗大众价值,个体的痛苦对抗大众的狂欢。更直观的是娄烨在电影中直接以字幕的方式引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及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荷塘月色》是林雪在讲这篇课文时得知王平自杀的消息,(这里有个小漏洞,这篇课文是高一上期的课本里的,可按当时的时间,应该是学习下册课本的时候,不过外国评委们可能不知道这些,没有影响影片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是王平对江城朗读的内容。这是娄烨对历史的回望,通过对历史的引用,思考时代变化背后孤独个体的生存状态。荷塘与自杀、朱自清与王平的联系明显,而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也直接对应现代社会中的“多余人”。三角关系中,必须有人放弃,才能维持平衡,而谁才是那个“多余人”呢?引经据典的用意是重塑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尊严,这也是因为现实的无力,历史的可悲,社会与个人的战争仍未停止。在前作《yi he yuan》中,“5+1•5—1”之后背负历史重担的男、女主人公十余年的漂泊是对这场战争留下的巨大历史创伤的逃避。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片尾瓦房与高楼、黑暗与光明的对比却是对个人与历史战争结果的悲观表达-----黑暗终将吞没这一切。
    时代洪流中,每个人都是不稳定的,如同影片开头那漂浮的睡莲,随水流去,不知何方,但是无论怎么走也走不出那个玻璃缸,怎么跳也跳不出那个小圈子。影片中段是典型的公路电影模式,旅行是告别的好方法,但人终归还是要回到原点。旅行前拥有,旅行后丧失,人生总是不断重复着“得到与失去”的悖论。明知要失去为何还有爱?明知要死为何要活?哎,这些问题一扩展开来就变的如此面目可憎。当李静发现男友与江城的关系时,她没有选择林雪的歇斯底里,而是一个人默默去k歌,这一段看似很做作,但却是电影中最打动人的场景。《那些花儿》的歌词与《香水有毒》不同,它不是反衬,而是正相关。“各自奔天涯”完全符合这趟旅途的最终结果。当江城进来,罗海涛进来,三个人轮唱《那些花儿》,并开始翩翩起舞时,在这间狭窄的KTV包房里正上演着人间最奇妙的告别仪式。“他们都老了吗?他们在哪里呀?”似乎是十余年后三位主人公的心理表述,在还未分别时唱出,给人一种现实与未来的时空错位感。

中围石化 和谐旅馆

    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娄烨成功地将背景的“物”与前景的“人”并置,成功地实现了“复调”的表达效果。人物背景的广告招牌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缩影,诸如“快捷办牌照”、“自由点服饰”之类的招牌很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最绝的是江城在旅途中出现的两块背景广告牌“中围石化”和“和谐旅馆”。提到“中围石化”,我们领导前段时间去山西自驾游,去到一个加油站加油,结果进去了才发现不是“中国石油”而是“中围石油”,他当时还考虑身为中国石油的一员,自己是否应该去“检举”这个加油站。现在看来,他完全没必要想那么多,人家“中围集团”是两块牌子,拿下一个,还有另一个。“中围石化”是当代中国“山寨”文化的代表,是经济快速发展中产生的“怪胎”,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反讽,同时它也是一种抵制权力,甚至解构权力的表现形式,某种程度上还带有点“反乌托邦”色彩。当然,娄烨肯定不会为“山寨”而“山寨”,衬托前景人物才是最重要的。“山寨”商品的身份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同样,身为同志的江城也不会在有进入“正常人”圈子的机会了(之后的剧情也证明了这一点)。“和谐旅馆”就不仅是对经济权力的解构了,它还是对政治话语的解构,这是影片中最明显的一处社会批判的暗喻,在这个宣扬“和而不同”的社会中,作为“不同”的江城却不得不忍受孤独和被排挤的命运。在江城等三人开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时,大仰拍,桥头堡的工人、红军的大型雕塑与车内渺小个人的来回剪辑,同样是一种“轻蔑”意味的批判。
    好了,故事讲完了,夜已深了,窗外万家灯火,你还要再听一遍吗?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

 4 ) 那些花儿

一)

    《春风沉醉的夜晚》,是2010年看过之后少数能给我带来长久思考的片子,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错过什么,生怕自己的任何揣度有失偏颇。每看一遍所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但每次都会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与复杂的心理变化。每一次的审美体验让我错觉那一瞬间我与他们的灵魂是拥抱在一起的。很长时间来少有让我强烈想为之写些什么的片子,那种观影之后的压抑让我持续一个星期透不过气来。逼迫我必须把内心积压的情绪写出来,仿佛这样才能获得一种“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解脱。

                                              

     所以,即使我想把自己放在一个远离影片意象覆盖的角落,以一种客观的视点去评价,我还是会不自知地表达着我对它的溺爱,这是一部没有硬伤的作品,但是我们总是觉得它可以拍得更好些的,因为我们在其间投注了自己的感情,把它看做自己的电影,不断的往里面寄托希望。

     这是一部看得越多遍,越偏离影片表象的电影,它会慢慢在你的幻境里升华,变成你独有的心灵体验,如果说第一遍是看他们的故事上演,那么接下来的几遍是在寻找答案,不断地在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会这样决绝的离开他,为什么他会选择死亡的方式完成他的所谓仪式性的叛逃,为什么他会带着女朋友跟他一起去旅行。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相爱,为什么人可以不顾性别,种族,国度,距离,年龄地去爱,为什么爱情总是让我们如此受苦,可是到最后,为什么相爱的人又如此这般的伤人以及自伤。三个男人,两段感情。电影里出现的女人,是被模糊化,概念化的。两位女性角色大概只是他们感情世界里的配角吧。

 (二)

      朋友问起这部片子是讲什么的,我说了一段,由人称代词和动词组成的奇怪短语:她爱他(王平),他(王平)爱他(姜成),他(姜成)还爱着他(罗海涛),他(罗海涛)爱他(姜成)还有她(李靖)。如果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部用同志之爱引起大家猎奇心理的片子,那么你就错了。娄烨说《春风沉醉的夜晚》不是一部同志电影,而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爱情电影——一点不错,《春风沉醉的夜晚》没有讨论诸如“只联系生育的爱情观是落后的”这样宏伟壮阔的命题,他要表达的只是卑微的小人物寻找爱情的艰难,以及在爱情面前被剥落的尊严。其实在当今社会,不管是同性恋或是异性恋,青春爱情许多时候都以没有好结果作终站。一切仿如郁达夫诗中所言: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可是什么又是好结果呢。两个人,甚至三个人,曾经happy together就好了吧。一切现世的快乐,都可贵,何必去想那遥遥不可及的未来。我爱你,我只想和你在一起。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何宝荣黎耀辉。像《春光乍泄》的英文译名《happy together》。有些快乐是需要一辈子去回忆的,慢慢的快乐变成了心里不愿意去触碰的心伤。我们渐渐淹没在生活的洪流里。那一夜的春风沉醉,他们是快乐的。他给他念郁达夫的散文,他的无可奈何以及所有的不如意都化入郁达夫的文字,在唇齿间婉转流淌。
   (三)

     纯粹的爱是不分性别的,不管男人和女人,还是男人和男人,在爱情面前的那种无力感都是一样的。娄烨的匠心之处是,他把所有快乐都染上悲伤的调子,把所有爱情的变质并不归结于爱人的变心和背叛,而是催人老的时间,以及时间背后不可名状的悲剧力量。娄之所以把主体锁定在同志电影,不过是把爱情的困难加大到人力几乎难以改变的困境罢了。太多的人情世事,太多的艰难险阻。久攻不下,又不愿放弃,徒生无奈。

     这是一部文学性这很强的片,剧本的高水准在国语片大多重形式轻内容的现状里算是上乘之作。梅峰的编剧很好,戛纳给它最佳编剧很中肯。娄烨在影片里用了大量花的意象,从一开始,被雨水滴撞漂浮在窗脚的莲花,到后来三个人各怀心思的在KTV里唱的那首《那些花儿》,以及最后姜成在伤口上纹的莲花刺青,开满的鲜花或是布满了小碎花的衬衫。这些片段,一次次的回放,一次次眼泪偷偷的淌满脸颊。TA们去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在中国文艺创作里,讲究意境的创造,艺术家们都十分注意精心选择自然界富有诗意特征的事物或景物,常常被画家引入画中的“梅兰竹菊莲”,这些自然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品格。此片中应用莲花的形象大概是取自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以及它身上蒙上的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佛性。莲花是王平和姜成爱情的注脚。他对他的爱,像一棵飘在水面的莲花,无根,却洁净。

爱的时候,怀中有过盛开花朵。可是大多爱情像是花儿一样,美丽易逝

分开简单,抹去往事极难。

 5 ) 那些散落在天涯的花儿

“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才回到家里”

当郁达夫的文字融入进娄烨的灰蒙影像,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因为他们注重的都不是庞大的叙事,而是小人物的内心纠葛,再借由人物的心境映衬出整个时代。娄烨电影中的角色如同所有的第六代一样,大多都是社会边缘与底层群体,这些角色身上折射着中国当代社会的转型困境和意识形态的迷茫。而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这种个体的困境与迷茫体现得最为强烈。


花:

影片开头的花

“花”作为影片多次出现的意象,象征了极其丰富的含义:绽放和凋零。

影片开头便是江城与王平伴着狂风来到一间小屋子,这是他们的私密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剥去道德伦理从而进行爱的宣泄。这是他们爱的绽放之时。可当两人关系被暴露,王平妻子的干涉让两人关系走向奔溃,爱情也在此刻缓缓凋零。

江城、罗海涛和李静的三人在一首《那些花儿》中达成和解,形成稳固但易碎的三角关系。此刻也是爱的绽放之时。可李静的悄然离去让一切破碎,将所有人割出无法痊愈的伤疤,亦是爱的凋零之时。

绽放与凋零在影片中循环往复,始终与此产生关联的,便是江城。所以当他被玻璃划伤,倒在街道中央,流出的鲜血使他晕厥。这时娄烨用一个漂亮的蒙太奇将手术与纹身组接,伤疤很快变成了花儿,江城又穿行在街道,伫立在店门口。只不过眼神中缺少了以往的激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然与平和。当他同新恋人亲热时,我们才得知,他所念想的,一直都是那个氤氲潮湿的清晨,王平在他耳边吴侬软语的郁达夫的文章。

江城将伤疤化作花朵

飘零的个体:

当江城穿上女装,李静剪去长发,我们便可意识到娄烨在这部影片中有在有意地剔去性别,从而让角色达成性别统一化。

女装江城

短发李静

那些在父权体制下被剥夺了性别的角色,无法被主流社会认同后的去路有两条。

1.如同江城一般,走进gay吧,换上女装,在糜烂的霓虹灯下将酒精灌入身体,在一次次性爱中走向自我放逐。

2.如同王平一般,摘下象征传统夫妻关系的钻戒,带上刀片,在黎明的光辉下走向生命的终点。

这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物在娄烨的镜头下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体现了创作者的高度自觉以及人文关怀。当这些人物面临困境时,娄烨通常选择用身体来给予相互安慰,从而表达出爱情。

正如娄烨自己所说:爱情本身就是一个身体感觉,从身体开始,我觉得是对的......爱情的含义是那些爱不成的,或者是不知道怎么爱的,还没找到爱的方法的,或者说爱的太过分的。可能这个伤痕累累,更接近爱情的状况,而不是所谓的理想状况。

在三人唱《那些花儿》时,我们或许就可以意识到,娄烨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同性恋或是异性恋,而是一种超脱性别之外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普世的,爱。

城市气息:

实际上城市就像皮肤一样,最好是和故事是合在一起的,希望这些故事换一个地方就不成立了,它必须有一个唯一性在那里,感觉上的唯一性在那。

正是基于这种感觉上的唯一性,娄烨的影像才会具有那么浓厚的城市气息。南京本是一座靓丽的都市,可娄烨似乎并不在意于去展现其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是把镜头对准那些阴暗的、潮湿的角落。路边的烧烤摊、朴素的办公楼、昏暗的图书馆,晃动的镜头将城市和人物制造出相同的呼吸感,达成完美的融合,碰撞出的那些火花我们便称作诗意。

这些破旧的边缘地带无疑是解构都市繁华的最有效手段,而当这种手段投射到人物时便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与丧失感,这种孤独感与丧失感也是人物内心困顿与挣扎的主要来源。所以每当城市景观越破旧与肮脏,人物内心的缺口与伤疤就越大。

郁达夫的文字流入耳角,我们恍然,又回到了那个清晨。相爱的人在互相拥抱中感受郁达夫所描绘的情绪,镜头随着情绪的延绵缓缓移向窗外,穿过茂密的钢筋丛林,直抵河岸边的点点星火的人家,好似散落在天涯的花儿。

春风沉醉的晚上

“ 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地盖在那里。云层破处也能看得出一点两点星来,但星的近处,黝黝看得出来的天色,好像有无限的哀愁蕴藏着的样子。 ”

 6 )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想你会慢慢忘记我。

        我应该是说过这样的话吧,眼神也许还带着恨意。在各种莫名其妙的争吵斗气冷战心碎之后,装作不经意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死在你面前,叫你眼睁睁看着,以后随便和什么人在一起,也都永远记得我。

    真抱歉。那时我还不懂,十几二十的年纪即使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LV没有脸蛋没有身材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男朋友,即使被所谓爱情伤得再重哭得死去活来爱得痛不欲生,即使把死啊死的整天挂在嘴边,即使再爱再恨再迫切得到注意,也终究只能负气说出这么无礼无力的话,想想只觉得好笑,幼稚到无以复加。

    毕业了好似没多久,我们就被催熟了。再说起“死”的时候心里总不自觉加上个“怕”字。

    那天我先看了这部电影,演员都土帅土帅的,背景都灰暗灰暗的,情节都傻逼傻逼的,只有名字还有些文艺气息的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里堵了好多话,却都说不出来,太多的情绪酿出一团雾,在四周氤氲开。在床上愣了一会儿我告诉自己,反正总有一天会写点什么的。

    几天后你也看了这部电影。于是我们讨论了一下电影里无比破败的南京,你说拍得像我们家乡那小破县城,而我唯一看出的地方是莱迪入口的升降电梯,土帅土帅的秦昊和土帅土帅的陈思成在互相勾搭。陈思成喝着“口渴了”,吸管不时发出“呼噜”的声音,衬得他的脸格外贱贱的。

    有点小坏心思的人都贱贱的。直人弯人男人女人都一样。贱贱地勾搭贱贱地相处贱贱地要求再贱贱地离开,留下先动情的人在无数日子里贱贱地顾影自怜。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极品总是成对出现。你愿意贱贱地付出,总有人愿意贱贱地接受。

    刚看完电影的时候我觉得秦昊演得真好。时而端庄时而傲娇时而玩世不恭最终尘埃落定。两个姑娘演得也好。一个典型神经质教师,一个非典型文艺范儿女工。后来慢慢回味,才意识到陈思成是真抢戏。他那些认真自恋的表情,是把一个贱人演到骨子里了。从酒吧里不动声色的勾搭,到房间里旁若无人的热舞,然后是厚颜无耻的“三人行”,还有KTV里自我沉醉的“那些花儿”。他就像活在偶像剧中的圣母女主角、电视新闻里的城管、微薄上的铁道部...你看的时候会翻个白眼说拜托哪有这样傻逼的人,回到现实却发现贱人到处都有,你也只是其中一个。

    在这样的电影里听到“我爱你”是很尴尬的一件事。可是它在电影开场不久就伴随着一场性爱出现了,显得更加尴尬。尴尬得让我想冲进去摇着书店老板的头说别别别说了不要把做爱这么简单的事儿搞得这么复杂。而如果是陈思成说出口,我会轻松得多。他是大多数人的人生中都会出现的一道坎,感情易动亦好收,说爱你的时候也不是不真诚,只是你卑微的爱情比起他自己宏大人生,就像这拥挤地球和无边宇宙。

    我们遇到这样的贱人,只能选择这样贱贱地相爱,或者努力点先大步跑开。毕竟死啊死啊的也只是说说而已,就算你不小心在他面前死去,他真心难过地哭了,擦干眼泪那一瞬他已经开始抹掉关于你的记忆。你应该明白这道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各种成人世界不成文的规定,他是个贱人,他只想为自己活着,这没什么好苛责。

    后来我们不再提这部电影,开始习惯在晚上关了灯安静地听着歌。黑暗中,时光像奇幻电影里的巧克力河,摸起来黏糊糊的,看起来却顺滑滑的,静静在我耳边流过。我有点庆幸,至少我遇见的你,即使决定忘记我,应该也只是慢慢慢慢而已。

    如果有一天,有一天,我真的死了,比我们预期的都早,甚至在老去之前。想到会难过的你,我真想收回以前那么幼稚的话,并祝你像个真正的贱人一样,尽快忘记我。然后,好好活着。






PS:后来我们都看了金马奖。呵呵。

 7 ) 同志片的直男演员们

电影角色永远有一部分离不开演员的塑造,演绎者不同,一样剧本同一个角色也不同样。直男演GAY挺难的,尤其是较为真实且专注于讲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同志片,而非蜻蜓点水打擦边球或重点是“同志身份认同”。大陆的男演员们,不管是本片的陈思成秦昊,还是蓝宇的胡军刘烨,都说过在演出过程中曾觉得演不下去想要放弃。真的很感谢他们愿意出演,愿意理解同志群体,愿意花心思在角色的塑造上,贡献了有意义的优秀作品。

不过既然弯的掰不直,直的也弯不了。直男也不会因为演了一部基片就弯了,如果他弯了,只能说电影帮助他自我发现。即使很用力用心地去演,总有出戏的地方,不能勉强。比如刘烨和胡军走出厨房去吃火锅时,刘烨搭上胡军肩膀的手臂,那大学好兄弟式的一搭,直得不能再直。比如陈在浴室做爱戏明明是攻方却high得不行,哦不,是浮夸得不行。第一次当攻,没有经验,不能要求做得更逼真。据说他们在拍摄前看了很多影像和文字资料——也只是技术层面的帮助。

陈思诚这个浮夸的自恋二逼欢乐吊丝直男演罗海涛果然只要本色出演就好了,已是陈本人最好的一次发挥。罗海涛一身孩子气,不懂事所以伤人伤己,不懂事所以又有不懂事的纯真。那些天真随意在这样一部压抑真实的片子中反倒像是一抹亮色。很多同志都讨厌双性恋,但罗海涛这个角色却是如此讨喜,像是踏着七彩祥云而来的圈外人,尽管这个开放性的结局,我们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回来。记得看到过一段话:“论惊艳程度,《春醉》中陈思成远不及秦昊,眼神却是极好的,绝不取悦于人,有粗糙的性感,荡漾着露骨的率真。”

我最喜欢的台词,不是让人心生疼的“我从来就没有问题”,而是姜城对罗所说的:“离了我你就不活啦,你手呢?”。哈哈哈。我们对这个世界,大概要怀着永恒233的心态,于苦难中戏谑。这也是我对这部的电影的想法,春醉就像是“把普通人的生活用DV记录下来给你看而已”(实际上在创作过程中肯定是用心一点点磨出来的),那种钝痛感让人一开始说不出话来,却沉浸其中。我们觉得人物拧巴,觉得角色伤痛,正因为我们已经被打动了。就在这“真爱”带来的“真痛”中寻求一点萌点和生活的可爱之处吧。

秦昊作为一个演员强太多。细腻,深入——有些囧的台词从他或者说从姜城的口中说出来很自然。不再赘述。会在金马奖输给那谁谁,只能说任何地方都有本土保护。有人觉得王平死得可惜,有人觉得自杀懦弱。有人觉得海涛可爱,有人觉得海涛不要脸。但是对于姜城,一个看上去随意实际上有自己底线的最能面对现实且自我认同的同志,我想大家都是抱着心疼的态度:他顺着王平的意思去见王妻;被闹了就自己跑GAY吧去排遣;给海涛自己家的钥匙;“我从来都没有问题”;安慰李静;伸手去扶王妻(也因此被划伤)。。。

在剧中罗海涛这个角色是双性恋,浴室ML姜城让他攻了(一看就是让着他好吗),就演员的气场来说,秦昊扒陈思成真是分分钟的事儿,气场强多了,“未遂”那一场床戏就看得出来。不过我有个疑问:得到王平自杀的消息,罗海涛撇撇嘴,眼里含了泪,打姜城手机打不通,跑到GAY吧去找姜城,抱着大哭的姜(整个这一段很不错,那些细微的表情和令人颤抖的哭泣,“多演文艺片演技会提高,北爱拍多了会变王宝强”),然后俩人回去之后backhug,接着抱着躺在床上的镜头,此处罗是否出于安慰之的目的让姜攻了,为什么抱着完全像是罗刚被XX过。。。这个镜头中的陈思成眼角带泪,像极了张国荣。

春醉的床戏非常具有真实感,不是做戏,也不是噱头。在此摘录一段王平的演员吴伟所写的:【早在籌備階段的演員會議上,導演就跟我們四個主要演員(秦昊、陳思成、譚卓和我)討論過激情戲的問題。具體的內容我無法復述了,只記得導演藉由哭戲來談激情戲的問題──「最好的哭戲就是要哭但還沒哭出來的時候,只要你情緒到達的那一刻就夠了;而激情戲也是一樣的,演員把自己交給攝影機了,一切都由演員自己決定,即便是有了真的反應(生理上的)也不管(自己處理)」】我想这应该是演员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了。所以争执床戏的攻受体位不太合格真的很无聊:人家已经很敬业了。。。他们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按照计划好的来做的,如果不够真实,只能说毕竟都是直男= =不要太纠结于此。相比之下蓝宇一到床戏就拉灯。。。铁血真汉子乔峰X钟跃明的床戏。。。咳。。

陈蛮适合发骚的(褒义),欠X(还是褒义),罗也是——一开始醉成那样后来又特精神的洗澡然后往那一趴。唱歌也好听,《那些花儿》唱得真不错。秦昊就差点儿,以至于变装演出那一段有那么一点出戏,就秦昊水准的演唱必须不能登台。想到蓝宇的两位演员,胡军在别墅分手那一幕一边生气说台词一边哼一句《你怎么舍得我难过》都在音准上,刘烨唱歌就......雪地唱歌被关锦鹏剪掉其实是因为一直走调吧(喂)。

刘烨其实也是那种二逼欢乐多,囧囧有神青年挂,但却在蓝宇里贡献了最好的演出。谁让他遇到了胡军呢。这四位都是中戏的,给中戏点赞。给钟爱二逼+文艺青年搭配的导演点赞。

PS电视剧真心毁人,没有内涵,也不能体现演员张力,对演员而言也就是养家糊口之功效。还好我们还有秦昊,给秦昊点赞。

PPS看了他们在日本的访谈
1问到这是中国大陆的第几部同志电影,陈说第二部吧,秦说,不是不是,然后小声给陈解释。233,陈心里之前那部是东宫西宫?这个问题。。。严格来说确实是第二部吧?撇掉小成本片,撇掉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撇掉香港导演的蓝宇。
2陈思成果然是二逼青年快乐多,经常很蠢地回答问题,还经常不好意思,吐舌头,脸红。秦昊完全是攻的气派,带陈站起来致谢,两次笑着推陈回答问题(一个是“出演之前有顾虑吗”一个是“拍摄过程有什么好玩的花絮吗”),因为陈说了很蠢萌的回答而背后推他(让我想到了剧中罗海涛伸手要钥匙,姜城作势用脚踹罗)。
3秦昊是艺术型人格,生来就该拍戏。陈则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比如有一个问题是问最喜欢的场景,秦大方而认真地回答说自己就看过一遍成片(似乎是在戛纳),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我们俩的浴室戏”,陈不好意思了,说:“我喜欢开头那个荷花,像我一样纯洁”,笑cry。。。(传说中浴室戏是影片唯一明亮的地方?待考)

==================================================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8 ) 交媾过后终要离散

  电影结束的时候跑到窗口抽了根烟,天空多云,一下明一下暗,偶尔几道阳光也照得人眼睛发花。
  照例看完这种片子心情总会抑郁一阵,电影一开始姜城和王平做爱的场景看得一带而过,恍惚间不知道是谁说了那句“我爱你”,于是当时一下搞得我有点不耐烦,这仅仅是开场而已,却低沉地道出同志电影里最沉重的话题。
  女人的偏执很可怕,也许是大脑构造的问题,导致她们总是任凭情感和直觉的驱使去做一件自己并没有预期结果的事。男人出轨,妻子要查,查到了第三者也是个男人之后完全不能接受,然而还是不肯罢手,自作聪明地打着游击战,直到自己的行为被发现才猛然想起挽回,但是一切从一开始就错位了,注定了最后的于事无补。
  电影里的另一个女人李静,突然剪了短发的样子很好看。她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像个纺织女工。我也曾经幻想过做李静做过的这些事:发现情人的情人,然后和这两个人唱歌跳舞出门远行,但是不3P;给情人温暖的拥抱给情人的情人温暖的笑容,然后最终在适时或者疲倦的时候一声不响的离开。幸福与否这么空旷的命题早已经离生活太远,我只能给予我所能够给予的,之后转身大家各自不幸或平淡。

  我一直以为我是箭,却没想到你早把自己放在了弦上。
  不知道死亡是不是必要的,王平到了电影的后半段好像已经没有了什么重要的意义,因为他越过了姜城的底线所以无奈地被出局。爱与不爱果然不能左右所有交媾过的人了,“不是爱不爱的问题”,烦躁的人们明明白白地这样说,但说到底又究竟是什么问题也从没有人清楚地解释,因为接下来没有人追问没有人在意了。除了爱不爱之外的问题早已失去了讨论的价值。
  不是爱不爱的问题,那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王平自杀的早晨姜城在罗海涛身边醒来,可能感觉到了什么轻微的不对劲使他心里有点发慌。姜城可能一直以为自己是最被动的,结果没想到王平说爱也许就是真爱了,也或者他一时间挣扎不出来,所以干脆就带自己离开了。
  
  “自杀!我有勇气,早就干了。现在还能想到这两个字,足证我的志气还没有完全消磨尽哩!”“哈哈哈哈!今天的那无轨电车的机器手,他骂我什么来着? 黄狗!黄狗倒是一个好名词……”

  当初王平给姜城读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那时他还想不到自己有自杀这样莫大的勇气。两个人依偎在一起时爱是一件很不错的事,谁也不会想到死。后来情人离散了,一个像是不甘心的弃妇一样去挽留,一个觉得对方太任性了既然我已经做到了这一步。接下来其实是一场默默的角力,王平自杀了,姜城在酒吧的后巷哭了一场,不知是震惊是害怕还是真心的难过。
  隐喻一般,在经历了种种之后,姜城也死过一次,他被人割开脖子躺在马路中间流血,无力喊叫,路人纷纷躲闪。
  因为懦弱,他不能自杀,终究沦为路边开膛破肚的黄狗。于是这样和其他同类过一生。

  所谓爱情,终究是这样的结局。

 短评

最后居然被掰直了?

7分钟前
  • lixunhuan
  • 还行

“我们时常感到春风沉醉,却忘了我们仍在夜里” ——我爱你。

1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复杂感情世界的集大成。非常私,非常自我,非常美,非常罪,也非常醉。

15分钟前
  • 阿巴厮
  • 力荐

明明糙着一张脸,却拍出了秦昊眉眼间的风情。明明是破败老旧的城区跟广告牌,却流淌着清冷又无可奈何的诗意。姜城说,我从来都没什么问题。全片最虐。人人都征求他意见,却从来都没把他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他在夜晚不停地游荡,心底求的还是个长久。可原来,求长久的都是傻冒。

16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不是爱风尘, 总被前缘误”,灰色的胶片揣忖着每个人的私密生活。片名印证了郁达夫所描写的小人物的悲苦,出轨的意乱情迷,被出轨的尊严剥落,都在湿热的夜晚化作挥之不去的迷雾。好剧本,好演员。

2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相爱后动物感伤

24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男主角身為出櫃同志卻得要陪著他的男人們躲在櫃子裏,而他們身後總是還有個女人在拉扯著,他必需在被抛棄之前先拋棄對方,讓肉體和心靈都留下了疤痕。主角以冷漠包裹著他的愛意,以堅決掩飾他的脆弱,卻也只能投入傷害人與被傷害的宿命之中,情慾的悸動有如加諸於他的詛咒。

25分钟前
  • alfredo
  • 推荐

一花一世界。身体的记忆。前守后攻——前面偏弱、后面渐强。音乐不错。

3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娄烨是中国最有文艺气质的导演。这部电影真让我惊喜。

34分钟前
  • 苏觋觋
  • 力荐

我认为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

36分钟前
  • 小王子
  • 力荐

“我从来都没有问题”

38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秦昊真是太好了,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娄烨那么爱他,为什么陈思诚跟踪跟踪就迷上他。走路的样子,微微上扬的嘴角,抽烟时的妩媚,全是戏。

4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看完以后有种夜里出门四处走走的冲动。

45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他爱他,她爱他.她爱着他还想着他,他爱着他还想着她.四牌楼,angry jerks,莱迪,古堡,东大的摩登天空...他失去了他,我离开了南京...

49分钟前
  • 移动应用
  • 力荐

与上一部一样,依然是情绪化的电影。模糊环境,强调个人,以便更细腻的关注个人的情感。一直觉得娄烨是6代里最有灵气的一个,放在欧洲算不上极优秀,放在内地这种类型的导演倒是极稀缺。配乐很赞。不错

5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来,娄烨一直忘不了郝蕾啊……

53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鹿特丹夜晚十二点,走出影院,并没有察觉出异样。只是等一个人安静的骑车回家,电影的镜头就不停的闪烁,还有那些屏幕左边时而出现的诗句,那时才算明白了,我也只能这样看你离开。雪花飞满了一整片天,这是你我一起看的最后一场电影。

58分钟前
  • Millet
  • 力荐

真够憋屈的,中国式的。沉醉的是春风是夜晚,而你只有无限的压抑,无限的无可奈何。而我仍觉着娄烨的叙述里一直流淌着诗意。

1小时前
  • shu
  • 推荐

年度最爱之一。属于可以铭记这个时代的电影。

1小时前
  • 老晃
  • 力荐

慢慢开始觉得,娄烨和体制最突出的对抗性其实不在于他的目光所及,而在于他是我们当中可贵的“主观性”颂者。确切地说,是拥有一种对现实场域毫不畏惧并将其掌控、利用的主观性。有多少时刻,往后退半步是纪实,往前进半步是风格化(狭义),但偏偏都不是。这种源自影像的个体性能量对于维稳、统一、大局、集体主义,本身就是最纯粹的逆流。能为表达内容的自由代言的人有很多,能为表达方式的自由代言的人很少,娄烨有时是前者,娄烨一直是后者。

1小时前
  • Ocap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