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1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2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3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4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5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6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13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14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15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16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17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18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19 维多利亚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6 16:38

详细剧情

  Landmark drama starring Jenna Coleman. Victoria depicts the ascension to the throne of Britain's former longest-reigning monarch in a time of resurgent republicanism and her marriage to Prince Albert, up to the birth of their first child in 1840.

长篇影评

1 ) I'm a QUEEN

女王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地位,无论是刚生完孩子,还是在一个普通的苏格兰农家,她总是在强调:这是我的国家,我才是女王,你(也就是她的husband)只是辅助我工作的人。

女王的老公不好做啊!不过习惯了有女王的国民,应该会适应得很快吧。阿尔伯特亲王好像也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对女王的反感。

小女王刚开始显得特别天真,什么都不懂,政治/经济/历史,她只是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责任感在做一个她擅长的事情。虽然其中会有很多的困惑,比如平衡照顾家庭和fulfill royal duty,lady Lovelace(女数学家,诗人拜伦的女儿)的一句话帮她拨开迷雾:有时候我也希望自己是男儿身。是的,有些女人并不是生来就适合做育儿工作,就像有些男人也不适合出去打拼,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不是更好吗?

然而,她逐渐开始成熟起来,会与首相等政客周旋,用自己独特的防水达到目的,帮助人民。

第二季的第6集讲述了19世纪爱尔兰的饥荒。两条叙事线索平行展开,一条叙述了女王对爱尔兰饥荒的关注,政客们的不作为;另一条跟随一个普通的爱尔兰教区牧师,通过他正视爱尔兰的饥荒以及教会不对身旁灾难的无视。政客竟然会拿出马尔萨人口理论试图说服女王,爱尔兰的饥荒只是上天的安排,帮助地球减少多余的人口。

首相罗伯特的处境表现了作为一个政客他的无奈,一方面要保护自己所在的政党的利益,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自己的良知。看到他在议会里和反对派辩论时的无助,我瞬间觉得一党专政也是很好的,至少执行力高。

女王和丈夫未眠太恩爱了吧,虽然阿尔伯特的小卷毛挺时髦的,呵呵呵。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剧情:阿尔伯特弟弟患性病,竟然用汞蒸气疗法,这不是以毒攻毒吗?医学和科技进步实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有一些明显的翻译错误,鉴于他们是免费工作,时间要求紧张,就不吐槽了吧。

2 ) 绿眼睛的怪物和诗意的科学

【本评论仅关于S2E02】

冲着Charles Babbage和Ada lovelace两位计算机先驱把第二季捡起,没想到竟然看了一个喜闻乐见的狗血故事……

S2E02集名「The Green-eyed Monster」出自莎士比亚《奥赛罗》第三幕第三场,伊阿古施计让奥赛罗对妻子苔丝狄蒙娜的忠贞起了疑心后,他趁机煽风点火:

Oh, beware, my lord, of jealousy! 哦,我的主人,请当心嫉妒! It is the green-eyed monster which doth mock The meat it feeds on. 它是绿眼睛的怪物只会愚弄 自己的盘中肉

这个短语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嫉妒”的习惯表达。这一集的宴会上,女王一行人观看的是《奥赛罗》尾声部分,奥赛罗在得知自己误会妻子犯下大错的痛苦忏悔。

观看戏剧后,维多利亚对奥赛罗勒死妻子的行为感到不解,一旁的Lord M淡淡道:因为你从没感受过嫉妒的威力(you've never experienced the green-eyed monster)。点题 √

这场戏之前,是维多利亚和Lord M打量着不远处眉飞色舞谈论数学的Ada,维多利亚赞叹艾达的数学才能和活跃,Lord M接话道前者是继承她的母亲,后者则继承了他的父亲---「他总是表现得像世界一切都属于自己」。维多利亚从一脸懵逼到恍然大悟:原来艾达是拜伦的女儿!

缘,妙(gou xue)不可言。第一季就有提到Lord M因为老婆离婚去世一直闷闷不乐嘛。他的妻子卡罗林是著名的贵族和小说家,二人在1805年结婚,早期的婚姻幸福美满,然而两个孩子一个有自闭症一个早早夭折。1812年,墨尔本一直投身政治工作,而他没想到的是,他第一次成名不是因为他的政治成就,而是因为妻子卡罗林和拜伦传出绯闻,两人的八卦故事传遍了街头巷尾。(这两人的故事也很drama了,经历了公开追求、公开撕逼、在出版物互相表白、私下通信,最后卡罗林被拜伦抛弃,卡罗林依然痴心不改坚持写信给他)(以及墨尔本和拜伦还是剑桥大学同期校友,两人同属三一学院)

即使在被校友戴绿帽+断送政治生涯的社会舆论下,墨尔本对老婆仍然痴心一片,全力支持她,在卡罗林被拜伦抛弃后带她去爱尔兰疗伤。要命的是,墨尔本的母亲也是拜伦的红颜知己(……),在听说儿媳和拜伦闹出绯闻极力要求墨尔本和卡罗林离婚,墨尔本顶住母亲的压力一直安慰妻子,最终却还是在妻子的多次劝说下两人离婚。(太惨了)

了解Lord M的婚姻,就能理解他如今看着拜伦的女儿谈自己对嫉妒的理解。维多利亚听了这席话后,察觉到自己内心不可名状的感觉原来就是嫉妒:爱好数学的阿尔伯特频繁出入皇家学会,他和艾达的志趣相投令她颇为不快,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一系列狗血情节……

我并不知道女王对艾达的嫉妒是否为剧方虚构(我并没有找到相关资料),闹剧的收场是,Lord M在给维多利亚的信中选择为情敌的女儿辩护,赞扬艾达作为科学家的成就。感到释然后维多利亚去看望艾达,出现了一段很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的对话: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连名声在外的女王和贵族都如此感叹,不用说更多被囚禁在家中的普通女性---被法律制约,被习俗束缚,被宗教洗脑,在衣着上都被服饰困住。

艾达说自己曾想成为一名男子是有多重缘由的,这里不得不又要再次提到拜伦:当年他想要一个“光耀的男儿”,艾达出生时他非常失望,要求妻子安娜贝拉带艾达回娘家,父女一生都未再相见。安娜贝拉憎恨拜伦,禁止女儿接触诗歌以免变得和拜伦一样疯癫,把艾达引导向数学和逻辑的方向,艾达在20岁那年才第一次看到拜伦的照片。

即使如此,艾达一生都很挂念拜伦,她自称在从事“诗意科学”,给她的第一个孩子命名为拜伦。按照她的遗嘱,她死后被葬在拜伦家族的墓地,紧靠着拜伦身边。更巧合的是,这对父女在女儿出生36天分离,又同在36岁离世。拜伦一生颠簸风流却被这么多人牵挂崇拜,上辈子大概拯救了银河系吧。

“如诗一般美”

比较遗憾的是,本集引出了Babbage却只是打个酱油,差分机只是一整集肥皂剧的边角陪衬。剧中的差分机是完成品的1/7,专用于展示并争取到英国政府的拨款,然而因为不断延后完成期限+严重超支,这个项目以失败告终。巴贝奇在失去政府资助后坚持去完成一个更复杂的机器,本有望成为真正的计算机,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完成。

剧集 / 真实原型

19世纪的科学和艺术是不分家的,无数科学半成品都成了博物馆里的艺术珍藏,在科技变革中探索出的艺术品数不胜数——对这感兴趣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参观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我觉得本剧还是过度侧重家庭了,关于这个时代的繁荣与暗影,能讲的东西实在太多,却止步于家庭剧的格局,有点可惜。

一不小心就写这么多了。主要还是,19世纪名人间的八卦实在太有趣了。

3 ) 谨怀念,阳光撒在桌上。

时间过得真快,想起一年半前看它的时候,一幕幕还在眼前,转眼就云淡风轻,兜兜转转间早已忘记还有这么部剧,第二季都播了。

最初感动于它的镜头如油画般美感,构图比例无可挑剔,做工之精良从一开头就打动我了,堪为美学爱好者之优选、影视剧之典范,再加之处处透着典型的英国气质,值得一看。当初还专门为此朋友圈发了个状态。

嗯,当年随手拍了两张图

但毕竟也不是完美,剧情上多少还是有短板的,也就因此减少了我对第二季剧情的期待。毕竟最初它刚出第一集时对它的期待是演绎历史回顾政治,结果看完发现演绎过头了,成了戏说,历史毕竟不是简单的灰姑娘励志故事,这部分的期待算是辜负了。这部分还是看纸牌屋吧。可惜纸牌屋也走崩了,剧情崩,男主崩。以后的也毙了。有时间还是可以回顾下第一到第四季的。

手机拍电脑屏幕,就这么随便

还没看Victoria 第二季,只好分打给第一季了。在我心里是3分,因为我觉得离完美还有很多可进步的空间,比如编剧部分总觉少点层次。然而毕竟不能把完美主义太加诸如今的影视剧身上,毕竟看剧已经挑剔了,再想想如今满屏无可指望的烂剧和落灰生蘑菇多少年的电视机,一比较来说,3分真是又不公平又苛刻了。虽然从第一季剧情风格以及简单扫了下剧评的观察来看,发现公主风作风依旧不改还有加大分量之势,不禁有些失望。第二季会不会看只能取决是不是很闲了,希望不大。

反光又能怎样,意思表达到了

曾经稍看了关于Victoria女王的纪录片,再次验证我的一贯想法,向来史实比剧情更迷人。逻辑的写实和生动的细节更易使我震撼。此时,生活亦高于艺术。

联想到现实中的阿尔伯特亲王,自律、博学、全能、优雅,几近完美,堪称品质卓越的楷模,勤于政务,谨守家庭职责,最后早早过劳死。剧中的男主难免还是过于青涩阶段,别扭得如同内向的理工男。

一把年纪,艰难缓存的少女心

这部剧于我的意义不止在于曾经看它时那种期待的小心情,现在还清晰如昨日,一集又一集。而在于跟它有关的记忆都奇迹般清晰明亮,也一帧一帧似的。屏幕,笔记本和书架,清静的工位,落灰的文件抽屉,植物盆里小国旗,炎炎夏日,窗外青绿摇曳,阳光透进来,白色的裙子,工物馆的清凉,两抹微笑。

Bye,那年悠悠夏日。

4 ) 人家的傻白甜这么拍

在国内大红大火的美剧《王冠》已经迎来了第二季,相似题材的英剧《维多利亚》第二季圣诞篇似乎在国内没泛起什么什么水花。豆瓣评分尚高,但观影人数却和《王冠》差了一大截。

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天朝影迷在口味上与腐国大众的差别,《王冠》题材敏感又火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二世至今在位,怎么在刻画在世君主复杂人生的同时兼顾英联邦国民情绪以达到平衡让人十分好奇。该剧在制作上处处显示出低调的华丽,背景大片灰色调色块,连王室礼服都以暗纹绣刻居多,十分契合该剧沉郁冷静偏于心理斗争的风格。这种表现王座背后孤独隐忍的题材我们再熟悉不过,心理代入上毫无障碍。

而《维多利亚》明朗轻快,视觉上就是大朵大朵金红两色的运用,故事虽然也涉及到了维多利亚早期执政的波折,但这被接连出现在剧中的男主男配们的一再救场冲淡了许多阴霾,前有墨尔本勋爵,后有阿尔伯特亲王,都堪称神助攻,不像《王冠》里的菲利普亲王虽然还称不上猪队友,经常制造后院起火的帽子是摘不下来了。

如果说《王冠》里的女王十分符合近期内地市场大热的大女主形象,《维多利亚》充其量大概只能是朵傻白甜,不过盛产出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等女作家的国度就好这口,单数数《傲慢与偏见》和《简爱》被拍摄了多少版本,就能知道腐国人民既贱又腐的绅士外表下藏了一颗多深的少女心。

事实上,《维多利亚》在腐国的表现相当亮眼,第一季平均收视人数就有770万之多,收视份额为29.7%,成为英国2016年度收视最高的剧集。第二季收视也颇为不俗,两季在IMDb评分为8.2分,制作公司更是早早续订下了第三季。

制作《维多利亚》剧集的是ITV电视台,在国内引起追剧热潮的《唐顿庄园》就是这家电视台的手笔。对于英剧迷,ITV更可谓是如雷贯耳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大侦探波罗》、《故园风雨后》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有这样的制作单位当做后盾,《维多利亚》系列没理由不在制作成本、编剧质量上占尽天时地利。

编剧Daisy Goodwin在推特申明中就揭示了第二季的主题:“在第二季中,维多利亚女王将在工作和家庭中寻找平衡点,她将会发现同时做好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和一个统治者的角色是多么困难。”其实从海报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第一季的海报中还只有维多利亚半身肖像,而第二季海报上则变成了阿尔伯特亲王和维多利亚双人侧身像。第二季的故事发展也遵循着两条线索前进,明线是维多利亚女王婚后如何平衡多重身份,暗线则是阿尔伯特亲王如何适应王室生活。

我特别感谢《维多利亚》的编剧并没有将这对英国王室历史上最恩爱夫妻的生活改编成鸡零狗碎的八卦娱乐。史料就在那里,女王的书信日记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报纸都保存完好,其儿女与政客们的评价也是板上钉钉,怎样去裁剪组织材料就是编剧的功底了。傻白甜也分很多种,《维多利亚》不甜不腻刚刚好恰是最讨喜的那一种,在塑造年轻女王这个形象上,我认为使她成功的一点就是把握住了大格局,一个人有了骨架,整个形象就立起来了。

作为一个十几岁就翻家谱知道自己将成女王的小姑娘,做游戏时都不忘了自己的身份,从一开始她就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在第一季中,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母亲和叔父们都怀疑她的能力时,对她女性的身份明里暗里加以贬损,她也没有丝毫怯步,她从一开始就有了王者的格局。正因为她的长期孤军奋战,第一季里的女王显得尖锐固执不懂妥协,因为身边虎狼环伺,只要自己一流露出丝毫软弱可欺的蛛丝马迹,立马会被啃噬到尸骨无存。走向王冠的这条道路孤独且清冷,锦衣玉食之下挟裹的都是斑斑血泪。

虽然在登基后有墨尔本勋爵的加持,但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维多利亚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性,无论是对政务的处理还是婚姻的选择,她都自己多方考量加以判断。在与阿尔伯特亲王结缡后,面临身份的改变,她没有将婚姻视为自己的终点,她始终明确自己的位置。

作为母亲从生涩走向成熟。第一季里维多利亚就显示出对于怀孕分娩的恐惧,本可成为女王的夏洛特公主就是因为难产丧生。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生产还是女性难以跨越的难关,产床之上一尸两命的新闻依旧不鲜见。在第二季里维多利亚就表示不愿意多生育子嗣,希望让女儿维基成为维多利亚二世接续王位。然而由于当时并没有很好的避孕措施,加之阿尔伯特亲王对于孩子的喜爱,维多利亚女王还是接二连三地生育,这与她一心想要独立执政的心愿相违背,她本来就对孩子不甚喜爱,身边人的不理解更加剧了这种困境。叔父们希望她安守女人的本分,丈夫处于所谓的“保护”独揽政事,维多利亚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首先心态上的确立,只有端正了自己的态度,才有了前进的方向。然而很多戏剧性的波折并没有戏剧性的解决办法,我们不能指望困厄一夜之间就挪开,年迈的公爵夫人说明天会更好,也只有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才能把自己交给时间,由它去洗刷一切的生涩与不适。在困境中学会忍耐和等待,这就是成熟。

作为女儿从对抗走向和解。维多利亚的德裔母亲肯特公爵夫人糊涂软弱,在其年幼的时候出于保护,几乎将女儿与世隔绝,造成了女儿孤寂的童年,临近女儿的登基又怀疑亲生女儿的能力,耳根子软到居然听信家臣约翰康罗伊爵士要褫夺女儿的权利由后者摄政使女王成为傀儡。也只有阿尔伯特亲王这种自带“圣父”光环的女婿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维多利亚缓和母女俩的关系,问题在于他的手法不大高明,维多利亚也无法完全去除心中芥蒂,一旦触动了旧时记忆,幼时的委屈痛苦便会倾泻而出。

一个人没有感受过被爱,也就没有多余能力去爱人,甚至有些人连爱自己也做不到。即使这样,在爱德华王子出生后,维多利亚逐渐体会到做母亲的快乐,身边也有了相爱的丈夫,在爱的环绕中她对母亲也就宽容了许多,也许终生无法原谅,但好过日日夜夜的怨恨。有时候宽恕自己的原生家庭未必不是在放过自己。

作为妻子从争执走向磨合。婚姻与爱情不同,我们也知道在婚姻里仅仅相爱是不够的,更多的是性格的磋磨。在婚姻里并没有天然的政治正确,也不是要争个是非曲直,而是在相处的过程中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微妙平衡。这个过程不是依靠说教完成,而是日积月累的磨合甚至通过争执以探知对方的底线。

这个过程也是洗尽铅华、剥脱自我的过程,一个人的生活要变成两个人的生活本就艰难,而阿尔伯特的排他性非常强烈,维多利亚的剥脱就格外艰难。首先是墨尔本勋爵的去世,作为维多利亚初次倾心的对象和精神导师,墨尔本勋爵成熟稳重、忧郁文雅,如果不是他的年龄和婚史,甚至比阿尔伯特亲王更堪成为女王的配偶。无论在王室生活还是政治场,他都能为女王做出合适的建议,永远深谋远虑,永远忠心耿耿。墨尔本勋爵的存在自然不会成为女王夫妇的婚姻阻碍,但难免成为他们争吵的导火索。墨尔本勋爵去世后,阿尔伯特取代了他的位置,对女王固然是损失,但也是另一层含义上的弥补。

接着就是男爵夫人莱纯的离去,莱纯是女王的乳母,更是幼年起母亲的代替者,拯救了女王免于绝望和沉沦。然而三个人的婚姻确实太拥挤了,由于莱纯的纵容,女王始终固执己见,更在育儿问题上与亲王发生了争执,最后在维多利亚公主伤寒事件后被女王劝出了宫廷。

作为女王从偏向走向中立。从维多利亚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就知道她是一个有强烈偏好的人。从第二季开始,她就没有掩饰对于新任首相罗伯特爵士的不信任,从女侍长的挑选到阿富汗撤军事件,甚至在国事上她还是愿意去遵循已经卸任的前首相墨尔本勋爵的指导。然而墨尔本勋爵也无法避免自己的政治偏向,他在贵族与平民更倾向上层,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女王的执政平衡。在王位上越久维多利亚越意识到君权独立于党派斗争的重要性,君王的个人好恶不应该左右政策的变化,她也在政治漩涡中看到了罗伯特首相对良知的坚持,随着罗伯特的下台两人表现出了超越君臣的友谊。

相对于女王的成长路线,亲王的成长更显得隐晦,阿尔伯特亲王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幕后缔造者,其本身博学多闻,具有强烈的道德感,高度的自制力与对科学的热忱,可以说已经是相当完美的典范了。但优秀的人往往也自视甚高,即便出于教养能把骄傲的本性藏的很好,在待人接物上也难免流露出居高临下的姿态。

在维多利亚分娩后为不想她劳累为名,一直阻拦她接触政务,虽然亲王在很多方面已经有超越时代的远见,然后在男女平权上,他依然遵守旧道德,认为女性天生该受男性保护,也把女性生儿育女视作天职。其实保护也是一种禁锢,本质上就是不信任,是对女王能力变相的质疑,同样具有杀伤力。阿尔伯特默认自己比女王更有能力处理政务,然而他不明白全然理性的人固然不会犯大错,但也缺失了许多的可能性,而领袖往往是更富激情的那一位。在历经自己是私生子真相后,他一度困顿于自己的身世,对于正统的坚持也成了笑话,这使他开始设身处地地从其他角度看待事物,女王产后的无所适从也使他能感同身受,因为同病相怜,所以互相懂得。

阿尔伯特亲王对自身要求甚高,在踏进英国王室之前就有志于扫除宫廷弊端,拓宽自己的事务范围。然而出生于德国科堡公国的他在英国宫廷中处处掣肘,他外国人的身份始终无法真正融入英国高层社会,连王室仆从暗地里也时时表现对他外国做派的嘲弄。在与维多利亚一次次的争吵中,尤其是在公开支持罗伯特爵士引起政治风波后,他学会了退让与克制,曲线救国地用自己对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力推动维多利亚时代的政局变化。最好的爱情不是一个完美的人遇到另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因为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个已被生活打磨圆润的人往往就丧失这样的能力。

随着女权主义的兴盛,国内的电视剧也搭上了这班顺风车,希冀通过塑造所谓的大女主来赢得一票女性观众,比如近年大热剧《武媚娘传奇》《那年花开月正圆》。名为大女主,走的其实还是傻白甜套路。当欧美的女主们告诉我们单枪匹马就能对抗全世界的时候,我们的女主们却还信奉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凭的不是头脑与魄力,而是靠攀附男人实现自己的事业,终究是画皮难画骨。

女权主义的核心在于平权,在于人格与经济独立于男性,打破女性在社会的上升天花板,而我们的田园女权的核心还是在于特权,希望借助男性的帮助事半功倍轻松走上人生巅峰,不管是社会还是精神层面都未脱离男权社会的桎梏,其本质上就默认了男性在各方面优于女性。我们的女权是皮,男权才是里,所谓的大女主不过是狐假虎威。

5 ) E07:女王苏格兰游记

继上一集爱尔兰土豆大饥荒沉重画面之后,画风欢快了起来。苏格兰高地美如画。女王夫妇归程途中迷路,借宿高地一民居,体验了一把农家乐,不用餐具,手撕煎鱼,美味至极,再做手工活,即使睡陋床,也是分外香甜,至少阿尔伯特不用抱怨大清早被风笛声吵醒了。英剧不腐不得行,女王近臣阿尔弗雷德爵士和政府派王室秘书德拉蒙德暧昧了前面几集,这集终于互啃上了。 关于苏格兰、英格兰关系,播毕四季的《风中的女王》,及在播第三季的《古战场传奇》有描述。到了维多利亚时代,高地人没了对抗情绪,就像下面女王传记摘录里女王所评价那样。 --------------------------------------------------- 有时得了一段时间的空闲,他们便去苏格兰高原旅游,在那里去寻求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欢乐世界。   苏格兰高原真是一个远离尘世的遥远的世外桃源。维多利亚自从于结婚之初和阿尔伯特去过一次以后,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心便留在了那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地方。从此去苏格兰高原旅游便成为女王夫妇共同的嗜好。几乎是每个夏天,他们都要到那里去度假,他们的这种爱好,一直到阿尔伯特去世都没有中断过,每去一次,女王都会为新的感受而欣喜万分。一次他们攀上了一座山峰,望着眼前葱绿开阔的景色,女王几乎都快要陶醉了。她写道: 啊,还有什么可以比自然的美呢?我们在其中得到了何等的乐趣!阿尔伯特如此地喜欢,他在这里简直要发狂了,我从未上过这样一座山,十足的浪漫风味!   苏格兰拙朴、粗犷的山野景色使女王夫妇流连忘返。那远处随风飘来的苏格兰独有的风笛声仿佛把他们带到了世外桃源。他们在外出旅行时,常常假扮某个故事中的人物,一次他们给自己取名为“丘吉尔爵爷夫妇”,在他们的身后跟着牵马的苏格兰山民。   女王夫妇对这些淳朴、实在的山民怀有良好的印象,女王说:“高原人从不怕麻烦,总是高高兴兴,说走就走,说跑就跑,说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他们从不找麻烦,很快乐,又很和气,随时准备为你奔走,去做任何事。”   他们和山民们相处融洽,经常在一起愉快交谈。女王说:“我们总是爱和高原人攀谈,和他们说话,你能那么深地接触到高原”,渐渐的,女王夫妇对苏格兰的一切都喜欢起来,包括他们的服饰、习俗,还有他们的风笛。   一次,女王夫妇来到布列达尔彭爵爷家里小住,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有九位风笛手。每当他们进餐时,无论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这些风笛手们就轮流在室外吹奏风笛。有时一人吹,有时三人同吹,有时全部都来吹。女王夫妇对这一习俗感到又快乐又惊异,尤其是女王,她被这独特的进餐方式迷住了。从那以后,女王将这种就餐方式带进了王宫,一直延续不断,直至今天的伊丽莎白二世,仍保留了这种古老的王室规则:每天早餐都有一位侍从在室外吹奏15分钟的风笛。   1848年女王在那里挑下了巴莫罗别墅,这是阿伯丁郡荒原中靠近布雷玛的一处小庄园。四年后,她把这块地方买下了。她能更加自由自在地过着一种田园生活了。在那里,她可以每晚品味他们俩人的浪漫情调,也可以整日不受任何骚扰地沉浸于对阿尔伯特的情爱之中。庄园的环境十分迷人,他们住在两三间小起居室里,孩子们被安排在楼上,而随从的大臣则在一间极小的卧室里做全部的事情。夫妇俩人在这两三间居室里觉得非常安逸自在。在那里他们随心所欲地跑进跑去。他们常常把孩子和侍从丢在庄园,双双外出写生、散步、看奔跑的红鹿,或者走访村民,有时甚至冒险到阿特·纳吉乌河塞克的“堡塞”去住一两夜,去体验野居的荒凉与孤寂。他们常常去攀登群山,每登上一座山峰,他们便要搬来很多石头码成一个城堡的模型以示纪念,在这种纪念石堆的堆砌中他们感到回到了自己童年的那种无忧无虑地做着游戏的快乐。   最后,当那座我想总有七八英尺高的纪念石堆接近建成的时候,阿尔伯特登上顶部,放上了最后一块石头,这之后又是三声欢呼。这是一幅快乐,美妙而又动人的情景,我禁不住哭了。站在可爱的山巅极目望去景色是那样的美丽,天空是那样的晴朗,一切都是那样的惬意。   女王曾这样回忆起他们的那段颇有传奇色彩的生活。   后来,阿尔伯特推倒了这座旧的小庄园,而在原址重新建一座由他亲自设计的城堡。城堡于1855年竣工,外观宏伟,完全按苏格兰豪华的风格以花岗岩建成。有一个100英尺高的塔楼和数许小角楼,并圈以雉堞墙,它巧妙地建制在可以俯瞰周围的群山以及邻近的迪伊河最美的景色的地方。至于别墅的内部装饰,也充分体现了苏格兰情调:墙壁、地板、桌椅、帏幔等等,凡是能装饰起来的地方都铺上了苏格兰的传统格子花呢,女王还将亲手画的一幅水彩写生挂在了墙上。阿尔伯特则将在日耳曼猎获的一头野猪的猪头挂在了墙上。在大厅里,还摆放着一尊大小如真人的阿尔伯特身穿苏格兰高原服的塑像。   女王快乐极了,她写道:   我的心一年比一年更萦系这个乐园……现在一切都成了我爱的阿尔伯特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建筑,自己的设计……他的崇高趣味,他的亲爱的手痕,处处都印遍了!   的确,在这里维多利亚度过了自己最幸福的时光。在以后的岁月里,她更多的是沉浸在对这一段生活的回忆之中,而每当她回首往事的时候,她总感到有一种光辉、一种脱俗而神圣的灵光,照耀在那些金色的时辰之上,每一个神圣的时刻都历历在目,美不胜收,意味无穷。

从影像中窥知历史 欢迎同好交流哈

6 ) 《维多利亚》:她是“欧洲之母”,曾迷恋过大叔,最后却嫁给了小鲜肉。

文/罗小可

也许,每个女人在任何年纪都还可以拥有一颗少女心,在那小小的心扉里藏着一个懵懂的小女孩。

所有盛开的和还未盛开的期待在交流着,赞许着,汇聚着,散发着微微温热的光芒。如果说这样的少女心重新被唤醒,那一定是因为《维多利亚》这部英剧了。

那个统治和见证了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辉煌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微笑颔首之间将满满的少女心细致地打磨,在时光的沙漏里瞥见一丝丝幸福的暖光。

站在权力巅峰的萝莉,遇到沉稳的暖男大叔

每个人生命中的十八岁,无疑都承载着最美的时光了。它们或存于青涩,或是笑于纯真,或是扛于责任,还亦或是陷于考验。

站在权力巅峰的维多利亚女王,她的脸庞略显稚嫩,偌大的帝国却身后无援,还要面对无数双在虎视眈眈地觊觎这个至高无上位置的眼睛。

怯弱的母亲对有野心的情人言听计从,他们一起筹划着如何让维多利亚成为可以任意摆弄的政治傀儡;

亲舅舅很少秀出该有的尊重,除了对她的身高颇有微词以外,对她的执政能力更是满是质疑和挑战;

童年时代遭遇的家庭变故,还有原生家庭的创伤,让她那一颗柔弱的心变得特别敏感和缺爱。

或许,每一个小萝莉终会会遇到倾慕的大叔。一个是生命中注定的,一个是情愫中缔结的。

在最无助的时候,Lord M如谦谦绅士般如期而至,全心全力协助处理着政务,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女王。

最深沉的爱,不是占有而是默默地付出

生命中,总有爱而不得的一个人,想起他,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像沉闷的夏天一直不来的一场大雨,像暴走五公里后的一声叹息,像错综缠绕开满紫花的青藤,想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把他再想一遍,又怕回忆太短,思念太长,脑海中的电影放完以后,免不了最后落幕的心酸。

或许,就像很多女人都无法拒绝暖男的温暖,情窦初开的维多利亚也拒绝不了Lord M的魅力。

他是一个风度翩翩的暖男,谈笑间散发着岁月沉淀出来的成熟美,

他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骑士,屡屡攻破一些政治阴谋和棘手难题;

他更是心中那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总是驱散黑暗无情的吞噬。

后来的后来,她表白了。

他心中有层层涟漪荡漾开来,只是爱得太含蓄和克制,不忍去破坏这一切美好,似乎只有拒绝才是最好的选择。

或许,最美的爱情并不是飞蛾扑火般不顾一切去追求,而是理智恰当地放手,还给对方自由和幸福。

他不愿意自私地占有这份感情,而是一切站在她的立场上考虑她的名节、地位、未来和责任,这样的爱来得更深沉更让人动容。

看似潇潇洒洒的全身而退,倒不如说是坦坦荡荡的的成全。

嫁给帅气小鲜肉,彼此成为灵魂伴侣

都说,爱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阿尔伯特是一个集颜值和才华于一身的王子,在遇见他之后,她是满心倾慕。

他们的婚姻由刚开始不被看好,到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

婚姻也许是一座深不可测的围城。无论其中是酸甜苦辣,或是红灯绿酒,两个人都能在那里找到对方最真实的样子,并举案齐眉,白首到老。

只有精神世界的高度契合,两个人的关系才能走得更长远。

杨绛曾在书里写到:“一段感情能否持久与牢固,很大程度上,是两人之间的博弈,势均力敌者方能走到最后。势均力敌不仅仅体现在身家、背景,更体现在两人的才学、性格、能干、兴趣和喜好上。”

诚然,维多利亚这个号称“欧洲祖母”般的女王无疑是幸福的。在最美好的年纪邂逅一段唯美的爱恋,在水到渠成的节点,命运赠与了幸福的婚姻。

作为女王的角色,没有辜负肩上沉重的责任和使命,却又意外地体验到了寻常妇人的烟火生活。

而那些如糖般甜腻的日子,拂过厚厚书信上斑驳的尘埃,透过层层历史帷幕,在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

作者:罗小可,一个嫁到台湾的庶人妈妈,写关于台湾的一切,执迷于欧美剧影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7 ) 维多利亚第二季中的梗与历史(玛丽苏剧也有正经史)

虽然比起网飞的《王冠》,itv的《维多利亚》更像是宫廷玛丽苏言情剧,但是该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和人物是相当有趣, 毕竟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吃狗粮的同时还能涨知识ww

1、关于星座

女王双子座,亲王处女座,水象和土象星座的笨蛋夫妇第二季从头作(吵)到尾。

2、第一次英阿战争(1839-1942)

第二季的时间线,从第一次英阿战争英国战败的1942年开始。

★英国军队入侵阿富汗,是为了在阿富汗建立一个亲英政权,对抗亲俄的波斯,削弱俄国的影响力,使印度免受俄国威胁。

维多利亚第二季第一集

★参与战争的英军部队大部分由印度人组成,而英军死伤者也多为印度人,只有一个由英国人组成的团,第44步兵团, 队伍唯一到达贾拉拉巴德的成员是威廉·布赖登医生(Dr. William Brydon)(图上)

★布赖登的经历影响了福尔摩斯中的角色,华生的设定。

花生是你吗花生

★在战争胜利后的三十年里,沙俄一直向阿富汗稳步推进,1873年,俄国基本上完全占据了阿姆河以北的土地。1878年,英军再次入侵阿富汗,是为第二次英阿战争 。

3、特拉法尔加海战 (Battle of Trafalgar)

S02E02里,女王刚出月子就去军舰揭幕式发表演讲,该军舰命名为特拉法加号,来源于特拉法加海战,去过伦敦的小伙伴们应该非常熟悉,特拉法加广场也以此命名。

维多利亚第二季第一集

公爵夫人也提到过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1805年10月21日,英法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及战术皆胜一筹,法兰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此役之后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而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

伦敦 特拉法加广场

4、巴克勒奇公爵夫人(Duchess of Buccleuch)

第二季出场的巴克勒奇公爵夫人,就是《权利的游戏》里的老玫瑰,荆棘女王啦,在这部剧里仍旧担任吐槽役,无论是黑辉格党、黑法国、各种自黑、还是一眼看穿搅基,老夫人都相当可爱ww

★ 公爵(Duke)在英国,地位是仅次于国王和亲王的最高级贵族。

★饰演公爵夫人的演员Diana Rigg是英国国宝级演员,007系列电影《女王密使》里的邦女郎,年轻时候可美啦。

公爵夫人 荆棘女王

5、洛芙莱斯夫人(Ada Lovelace)、巴贝奇分析机(Analytical Engine)

S02E02这集女王吃醋的对象,洛芙莱斯夫人,是拜伦之女,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ww

程序员之母

作为世界上首位程序员,Ada的父亲是浪漫且狂热的诗人拜伦,母亲是沉静、热爱数学的"平行四边形公主"安妮,Ada出生一个月多后,母亲就带着她离家出走,并在不久之后提出离婚。从那以后,Ada再也没见过自己那位大名鼎鼎的父亲。

由于生怕丈夫的种种“不道德行为”会影响到女儿,安妮从小就禁止Ada接触诗歌、文学等“古怪的科目”,只教她学数学。

★Ada与亦师亦友的数学家巴贝奇(Babbage)一起构思的分析机,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一个世纪后,阿兰图灵所创造的图灵机,深受其前辈巴贝奇分析机的影响。

巴贝奇分析机

★受到技术的限制,巴贝奇穷其一生还是没能造出分析机,只留给后世一台模型机和两千多张图纸。

★ Ada在婚后迷恋赌马,据说为了赌马还专门建立数学模型(学霸的世界)

★Lord M的妻子庞森比与Ada的父亲拜伦,有一段广为上流社会所流传的恋情。然而lord M却一度纵容,甚至在妻子出版贬损他,并大肆宣传与拜伦的恋情的书籍《格勒纳翁》后,也没有任何表态。

被绿的lord M

6、科堡(Coburg)

亲王出生地科堡,位于巴伐利亚州的北部,传说中的王子之城,

科堡家族的众多后代都参与了当时欧洲皇室的联姻,例如比利时皇室(1831年至今)、葡萄牙皇室(1853年-1910年)、保加利亚(1887年-1946年)、瑞典皇室等等,亲王的舅舅就是传说中的欧洲老娘舅

去德国游玩的时候可不要错过,虽然整季看下来对玫瑰宫的印象只有终年漏水无人修的巨人大厅ww

欧洲种马???
漏水的巨人大厅
漏水的巨人大厅

7、爱德华三世 (Edward III)

S02E03的大型皇室cosplay舞会,女王是亲王的头号迷妹没跑啦,能吹出彩虹屁的那种ww

头号迷妹维多利亚

★亲王cos的爱德华三世,是开启英法百年战争的英格兰国王,据说是个大帅比↓

他个子非常高,帅气惊人,鼻子又细又长,留着尖尖的黄色胡须 ,髭须长长地垂下来。据当时人说,他的脸“就像上帝的脸”。他高贵端庄。富有魅力。英语说的与法语一样好,声音轻柔舒缓。他极其优雅高贵,对待朋友非常热情,对待敌人则铁石心肠 冷酷无情。
个子高帅气惊人

对比之下还是亲王本人帅(心)

爱德华三世

★爱德华三世的父亲爱德华二世,是有名的基佬皇帝,为了后代而娶了法兰西的伊莎贝拉。在举行加冕典礼的当晚,还与骑士(亲密爱人)加弗斯顿Gaveston在一起,而不是与王后同床。

皮尔斯·加弗斯顿,曾因和二世搅基被爱德华一世驱逐,待二世登位,又把被找回来复宠。贵族们大为不满,将加弗斯顿再次放逐(BL小说都编不出的剧情),当这个男宠再次在温莎宫廷的圣诞节露面时,这回贵族们连国王也没打招呼,就直接先斩后奏,把加弗斯顿抓起来杀掉。

国王与他的情人

★爱德华二世的老婆伊莎贝拉皇后,惨做同妻,心生恨意,回到法兰西后,与情人一起率军侵入英格兰,活捉二世并将其监禁。伊莎贝拉废黜了自己的丈夫,拥立自己的儿子爱德华三世为王,被后人称为“法兰西母狼”。

★爱德华二世死时是被滚烫的铁条插入菊花,伊莎贝拉彻底满足她这个丈夫的心愿。据说二世死前叫声凄厉不已,甚至传到几里外的村落,成为英国史上死的最惨的一个君主。

★奥斯卡获奖影片《勇敢的心》的故事背景,就是爱德华二世时代,苏菲玛索饰演毒后伊莎贝拉, 梅尔吉布森饰演“情人”。

法兰西母狼伊莎贝拉

8、英国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 )

出现在S02E03仍未动工的议会大厦,也就是现在伦敦的著名景点威斯敏斯特宫,与大本钟连在一起,是伦敦必到的打卡处。

百年前的议会大厦
议会大厦

★皮尔首相建议亲王做新议会大楼的赞助人,事实上亲王此生也多次参与伦敦城的建设,包括后来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当年的会场、海德公园旁的这块土地,已经成为伦敦的科学与文化核心区域,聚集着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帝国理工学院等。

阿尔伯特最终对英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一点没有其他王室成员能比,事实上将来也不会有。 他几乎是一手对王室参与外交和国内事务及科学、艺术与工业的活动进行了改革,给从前孤独地高高在上的王室创造了全新的形象,树立起非常关心臣民之福祉的领袖形象。
有远见的亲王

9、杰拉德珠宝(Garrard )

在S02E03cosplay舞会中亲王佩戴的王冠,由杰拉德珠宝提供。而近代英国王室重要场合的王冠,大多由其设计与打造。

为王室代言
亲王一圆国王梦

★1838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礼上,杰拉德被授权专门定做“帝王之冠”,该王冠成为世上最华美奢华、镶嵌史上瑰宝最多的王冠。如此稀世之作令后世的乔治六世、伊丽莎白二世都将其作为加冕之冠,尤其是现女王对它的珍爱,每逢重大国务活动都会佩戴它。

帝王之冠首次亮相
S02E07苏格兰蜜月后 帝王之冠出镜
钟爱此冠的现女王

★戴安娜在自己的世纪婚礼上戴了一枚价值约2.85万英镑的蓝宝石戒指,也由杰拉德专门定制,正中间镶嵌了一枚12克拉锡兰产的蓝宝石。

★婚礼之后,这款戒指迅速风靡欧美,善于捕捉机会的另外一家珠宝商还就此开发出了以戴妃名字命名的平价系列产品:戴安娜戒指(ENZO Diana Ring)。

戴妃的戒指

杰拉德12克拉蓝宝石

★戴妃去世后,这枚戒指也被威廉王子收藏起来,直到求婚的时候,他才再次拿出来。

现在送给了凯特

10、伊莎贝拉二世( Isabel II )

在S02E04亲王父亲的葬礼上,兄弟二人讨论到的费迪表弟,被老娘舅强行做媒,要娶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二世女王。

S02E04

★该女王最终嫁给了法国的堂兄弗朗西斯科,然而女王不喜欢这位娘娘腔的夫君,结婚那天她郁闷的发现,夫君内衣上的花边居然比自己的还多。

S02E04

★一直有流言说伊莎贝拉二世的所有孩子都不是弗朗西斯科亲王生的,因为亲王是一个有名的同性恋者(又一个同妻??)。

★女王淫荡不拘,一生风流韵事不断,很多人相信她唯一活下来的儿子、最终登上西班牙王位的阿方索十二世的父亲,是女王的一个情夫近卫军长官。

★在整个伊莎贝拉二世统治时期,西班牙人民的生活状况非常糟糕,由奸臣和军队把持的政府极其腐败,而女王的宫廷本身又是一个滋生腐败的根源,种种原因终于导致了1868年西班牙革命的爆发。

荒淫的伊莎贝拉二世

11、利奥波德一世( Leopold I )

编剧在S02E04中强行让亲王的舅舅做隔壁老王,而热衷做媒的欧洲老娘舅,利奥波德舅舅也是位风云人物。他是比利时第一位国王(1831-1865),是科堡家族的首领、谋略家。

老娘舅与亲崽崽??

★1831年7月17日,利奥波德在比利时登陆,7月21日他向比利时宪法宣誓,这一天从此成为比利时的国庆节。一周半后荷兰军队入侵比利时,经过八年的战争后双方于1839年达成和平条约,荷兰承认比利时的独立。

★1832年8月9日他与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于S02E04出现)的长女路易斯·玛丽结婚。

★年轻时是公认的美男子(所以亲王那么美是因为像爹吗)

美颜后的你
实际的你

12、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 Philippe I)

S02E05甜蜜法国之行中出现的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在第三季中也有戏份(这集同时被女王夫妇和BL线暴击虐狗),他是奥尔良王朝(1830-1848)的唯一君主。

总觉得和第三季长的不一样??

★奥尔良王朝,又称七月王朝,始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被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取代。

★七月革命时,路易·菲力普在议会中加冕 ,这一举动被女王称为“自立为王”,皮尔首相觉得他“表里不一、非常难对付”。

★ 由于是富有的资本阶级在议会中把他捧上了台,路易·菲利浦在位期间始终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

皮尔三连“吹”
皮尔三连“吹”
皮尔三连“吹”
公爵夫人完美总结

13、爱尔兰大饥荒(1845-1850)

沉重的S02E06集讲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爱尔兰大饥荒,在5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导致这次灾害的不仅有天灾,更是社会、宗教及经济因素。

★作为英国首个殖民地,爱尔兰的农民大多数成了英国土地贵族的佃农,而他们所获得的土地面积非常小,因此只有种植马铃薯才能养活家人。这种对单一农作物的过度依赖为爱尔兰大饥荒全面爆发的埋下了隐患。

S02E06 爱尔兰大饥荒

★爱尔兰居民多为天主教信徒,在信奉新教的英国人看来,他们懒惰、道德败坏,饥荒是上帝在表达对爱尔兰人的不满。

★ 大饥荒对现代爱尔兰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百余万爱尔兰人死于饥荒的惨剧激起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数次的反抗与斗争下,爱尔兰自由国家于1922年建立。

★大饥荒对现代美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饥荒期间移民到美国的难民人数超过50万,据推测,更多的人是没有证件的,比如先在加拿大登陆,然后直接进入美国。

★大饥荒对澳大利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时任殖民地大臣的格雷伯爵决定将爱尔兰济贫院里的女孩送到澳大利亚,计划实施的两年以来,共有4114名孤女被送上前往澳大利亚的运输船。她们在澳大利亚的记载中被称为“饥荒孤女”(famine orphans)。

悉尼 海德公园军营 安置饥荒孤女
死于伤寒的罗伯特特雷尔牧师

14、梅毒、水银蒸汽

这部玛丽苏剧的主线负责日常放闪虐狗,副线却一个比一个杯具。亲王哥哥Ernst在法国浪了一圈后,竟然得上了花柳病,要知道直到1908年,克莱顿青霉素的发现,才给梅毒不可治愈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容易水银中毒的治疗方法
在医学不发达的近代,人类对于梅毒无能为力。医生给出的疗法在现代人看来更是荒谬难信。如流行于16、17世纪的汞剂治疗,把人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脑袋伸出来,盒子里放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放水银,然后在小盒子下面点火,使水银蒸发。效果显著,很多人很快就死于汞中毒,再也不用担心梅毒的困扰了。
水银煮人治梅毒

★梅毒源头是印第安人,西班牙的哥伦布首航美洲,带回来几个印第安人,这些印第安人受到了西班牙妇女的热情接待,因而这些妇女感染了梅毒。随着西班牙军队的出征,欧洲大陆的频繁战争与荒淫风气更是加速了它的传播。

★欧洲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得过此病,莎士比亚、舒伯特、尼采、梵高、福楼拜、尼采、王尔德等等。据说莫泊桑在染上梅毒后还特别开心,那段时间他文思泉涌。由于梅毒作用于人的神经末梢,干扰人的思想,使人产生幻觉,出现常人难有的思维活跃状态,让人感觉离上帝越来越近,但真实世界的死神也在迫近。

大哥第三季会领便当吗

15、肯辛顿体系、兰辛夫人的离开

女王出生在伦敦的肯辛顿宫内,“肯辛顿体系”是女王母亲和其野心勃勃的审计官约翰·康罗伊(有传言是情夫)设计的一套详尽的规则和礼仪。这套体系阻止了维多利亚会见她母亲和康罗伊认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且希望维多利亚在这套体系下能够变得更加软弱和更加依赖他们。

第一季出现过的John爵士

★女王后来把她的童年描述为“相当忧郁”,每晚与母亲共用一间卧室,按照固定的时间表与私人教师一起学习,只能和爱犬达什一起消磨游戏时光。

1839 女王早年画像 与爱犬Dash

★肯辛顿宫也是已故戴妃的居所,现是威廉夫妇的居住地。去伦敦游玩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这个景点,可以参观维多利亚女王受洗时的房间和丰富的皇室服饰收藏 。

伦敦 肯辛顿宫

路易斯.兰辛男爵夫人是女王的家庭教师,是其童年时的依靠。她支持维多利亚反抗肯辛顿体系,对其性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女王婚后,兰辛认为阿尔伯特亲王想控制女王,于是她多次在这段婚姻中充当女王捍卫者的身份。最终矛盾爆发在1842年,

亲王疼爱的大女儿Vicky病重,兰辛和皇家医生詹姆斯·克拉克对Vicky的治疗安排得很糟,使亲王决定非干预不可。他认为纵容兰辛已经使Vicky受了太久的罪,但女王站在兰辛一边,夫妇二人爆发了极为激烈的争吵,互相指责对方毫不关心Vicky的生死。阿尔伯特狂怒地写信给维多利亚:“我不管了!把孩子带走,随你怎么处理,如果她死了,你的良心就会知道!”

(浓浓琼瑶剧既视感)

★据传1842年大吵是夫妇婚后最严重的一次吵架,好在亲王强硬的态度使女王震惊并清醒,最终她向他道歉,然后给了兰辛一笔养老金,打发她回德国,阴云立刻消散,Vicky公主也康复了。 纵观第二季的拌嘴模式,与百度百科里写的基本无误。

通常是维多利亚陷于产后忧郁症的时候——两人就会为些鸡毛蒜皮的无聊小事吵架。她发脾气,责备他,而他则逃走,去作自己的研究。她会追上来,仍然争执抱怨不休。然后,她的态度又会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用道歉和许诺把他给淹死。他原谅她,一切都好了

16、罗伯特.皮尔

皮尔首相是第一、二季中性格塑造相当饱满及出色的人物,本尊也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是保守党的创建人,他征收所得税,改组英格兰银行,在爱尔兰发动改革,支持降低进口关税,废除谷物法,但是此举导致了其内阁倒台(1846年,详见S02E08)。

和亲王的感情线也相当有趣yoo,从第一季一开始的diss,到后来互看对眼,各种惺惺相惜(亲王不仅能撩妹更擅长撩汉子ww)

未见面前的疯狂diss
迅速打脸
来自直男的表白
火速爱上 笑到面瘫人设崩塌

★皮尔首相使国家渡过了因选举法修正案和废除谷物法而引起的两次重大危机,他是以失去他所领导的保守党半数人的支持位为代价,来做到这一点的,事后被政敌攻击为 “以保守党的身份当选首相,但却奉行自由党的政策“而下台。

★他是维多利亚中期稳定与繁荣的总工程师,遗憾的是他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成就,1850年在一次骑马坠落后受重伤而亡。

★皮尔在牛津上中学,拜伦是他的同学(无处不在的拜伦???),在经典和数学中他是第一名,1800年他进入牛津大学。

★1829年皮尔引入了一个新的伦敦治安警察系统。直到如今伦敦的治安警依然被称为Peelers或者Bobbies(皮尔的名),它非常有效地打击了犯罪行为,从1835年开始这个措施在整个英国普及。

被认为是英国最杰出的首相
与亲王惺惺相惜
亲王的小兰花指
S02E08 最后的告别

★女王这两季就忙着偷窥他俩并diss皮尔(吃醋??)

来自女王的偷窥
来自女王的质问
23333
diss青蛙首相

17、Alfred&Drummond、 Achilles&Patroclus、David&Jonathan

仅以纪念第二季中爆虐的BL副线,回看第二季,官方爸爸早就埋下伏笔,提到的典故大多都是有一方伤亡,预示BL线会是杯具。

★在苏格兰之行中Drummond提到的阿喀琉斯(Achilles)、帕特洛克罗斯(Patroclus),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二人既是青梅竹马,也是恋人。在特洛伊战争中,帕特洛克罗斯船上阿喀琉斯的盔甲,假扮其参战后被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尔(Hector)所杀。

官方FLAG

★帕特洛克罗斯之死让阿喀琉斯极其悲痛,甚至有一段时间他都拒绝为帕特洛克罗斯进行尸体的处理。后来阿喀琉斯重回战场,为死去的帕特洛克罗斯报仇,杀死赫克托尔,却最终被阿波罗射出的暗箭射中脚踵而死。

★按照阿喀琉斯的遗愿,他的骨灰和帕特洛克罗斯的骨灰混合在一起,埋在同一个墓穴里,在后来的希腊著作中,帕特洛克罗斯与阿喀琉斯之间的关系通常被推举为男同性爱情的典范。

★解剖学上将人体脚踝位置的肌腱(即阿喀琉斯被射中的位置)命名为阿基里斯腱。阿喀琉斯之踵特指某人或某事物的最大或者唯一弱点。

★在电影《特洛伊》中,阿喀琉斯由布拉德·皮特扮演,加内特·赫德兰饰演帕特洛克罗斯,编剧硬是将两人的关系改成了兄弟ww

皮特版战神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与帕特洛克罗斯

★S02E08中,撞破二人拥吻后小姐姐看的圣经里,大卫王与约拿单,也是一段讲述男男莫逆之交的故事。 约拿单以色列国王扫罗的长子,与后来受上帝膏立的君王大卫是好基友。

★扫罗因大卫的才干而视他为竞争对手,约拿单却没有丝毫嫉妒之心。当扫罗告诉儿子和臣仆他要杀死大卫时,约拿单随即告知大卫(传说中的通风报信??)。

扫罗认为大卫是该死的,于是命令约拿单把大卫带到他那里来。约拿单反驳说:“为什么要处死大卫呢?他做了什么事呢?”扫罗怒火中烧,随即拿起矛掷向儿子。虽然约拿单能安然脱险,却因大卫的事心里很难过。

(感觉非常drama)

又一个FLAG
看穿一切的小姐姐

★伦勃朗传世油画作品《大卫与约拿单 》中,约拿单正伏在大卫的胸前,痛不欲生,大卫抱着他一脸的柔和,仿佛在给他安慰。整个画面充满了柔和的金色光芒,再加上约拿单以及大卫身上高贵的服饰,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豪华高贵中充满着一丝悲凉。

伦勃朗《大卫与约拿单》

整条线最touching的地方出现在公爵夫人得知Drummond被射杀后,冷静的让Alfred喝口酒,说:我虽然老了,但是眼睛不瞎,我知道他对你,意味着什么

Alfred&Drummond
Alfred&Drummond
Alfred&Drummond
Drummond的眼神
永远只看着一个人
然而
再也等不到了

*暂时更完*

8 ) 维多利亚前两季剧评

花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维多利亚》的前两季,很喜欢像《王冠》、《维多利亚》这样的时代剧,既可以看剧又可以学习历史,大概就像啤酒加了维生素一样吧。相比起《王冠》,《维多利亚》更注重于展现女王的生活和情感部分,这大概也和维多利亚女王不涉政的态度离不开关系。

维多利亚从小就没有自由,所以当她18岁继位的时候她还是挺叛逆的,但这个叛逆也是作为一个女王必需的。当她的母亲和她的后爸以及她的舅舅想要摄政的时候,她获得了Lord M的支持,成功坐稳了王座。她知道自己该坚持些什么,很多次她坚持做的事也被证明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但很可悲也不可避免的是,她以为等她成了女王之后就能获得自由了,而王冠无疑给她带来了更沉更重的枷锁。感觉和我们的生活也有些相似吧,小时候以为长大了就能脱离父母的约束享受自由,可社会带来的束缚大概更让人难以呼吸;小时候也以为谈恋爱是为了追求爱的自由,可是情感的牵绊同样带来了责任,你不能再像一个人那样肆意妄为;也会想到,现在这么热切地期盼以后能有自己的店,让自己的想法能够都实现的一个店,大概等真到了那天也会成为我不能旅行不能享受生活的负担吧。突然想起来了每次英语作文里必写的“Every coins have two sides.”

也正因为母亲一直对她管教严厉,甚至很多时候都是表面关系,而并不像一个母亲,维多利亚对母亲也逐渐疏远,以至于在出游时不愿带上母亲。她母亲其实也是爱她的吧,被抛下的时候真的很难过,而当维多利亚分娩时下意识地呼喊妈妈的时候,她真的是很开心的跑到床前,我的女儿终于需要我了。这是我看了两季唯一流泪的地方。

维多利亚也是个非常幸运的人。不仅仅因为她身为女王,更难得的是身为女王还找到了自己真心喜欢的王子。非常戏剧化的是,她本来非常叛逆不愿听从舅舅的安排,但和阿尔伯特相处之后,竟真心爱上了舅舅母亲给她安排的“相亲对象”。阿尔伯特确实是个很优秀的人,他会弹琴爱科学还体民生,推动了火车在英国的建设,也支持《谷物法》的废除。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哥哥欧内斯特曾对维多利亚说,阿尔伯特顶十个他。虽然只是随意的一句话,但是体现出一个人有了良好的个人修养真的很不一样,也鼓励了现在努力要求自律的我吧。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当初维多利亚邀请阿尔伯特一起玩牌,阿尔伯特不爱玩牌就在旁边弹琴,维多利亚被激得和他弹四重奏。一曲终了,阿尔伯特建议她多加练习,她反驳身为女王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阿尔伯特说:“没时间弹琴但有时间玩牌吗?”,感觉和我太像了哈哈哈,希望以后能像阿尔伯特一样优秀。

全剧让我最触动的一段在于19世纪的爱尔兰大饥荒,这是那个世纪欧洲最严重的灾难。爱尔兰原本总共300万人口,在这场灾难中死去了100万人,另100万移民别地。事情的起因有很多,主要因为爱尔兰以土豆这个单一农作物为生,所以一旦那年的天气不适合土豆生存,就极易爆发饥荒。这其中也涉及天主教和新教的冲突(现在世界范围内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统称,而在中国基督教专指新教),爱尔兰人民信仰天主教的居多,但王室乃至政府都支持新教,以至于大多教区的牧师不肯救济天主教的贫民。但在生命面前,信仰不同重要吗?

爱尔兰大饥荒的发生也有很大程度因为《谷物法》的颁布。为了保护英国农民和乡绅的利益,《谷物法》禁止外国廉价的谷物进口到英国,但这就导致了平民根本买不起粮食。当时的首相罗伯特·皮尔是想废除《谷物法》的,但这与保守党内众多人士的利益相悖。最终皮尔选择了坚持自己的良知,顶着同僚的谩骂上交了提案。历史上的这些人真的很让我们敬佩,宁愿牺牲自我利益也要实现国家的发展。诚然,没有自由贸易的国家是无法进步的。就像美国之前房价过高,价值过剩,其实已经供大于求,但金融危机时政府如果任由市场调控,房价大幅下降必将损害一代人的利益,那一代人又怎会支持政府呢?可良药苦口,也只有房价下降才能让资源回归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吧。

大概就是这些感触吧,相比起剧评这可能更算是一个观后感吧。对于剧的拍摄手法我也不会鉴赏,只是觉得很多镜头应该拖长一点,突然结束让人有些错不急防,还没从上个镜头回头已经进入了下个镜头。最后,马上就要出第三季啦!期待!

短评

被男女主角甜到发昏,荧幕CP成真的时候总是格外有看剧动力啊

7分钟前
  • 蓝色波丽露
  • 推荐

这玛丽苏剧情,原来欧美人苏起来不比韩国人差,每集一发糖,甜到齁,少女心爆棚。女王真正活成了偶像剧。为TH疯狂打call,所以Jenna分手少狼是。。。?

8分钟前
  • 亚伯拉罕的撒拉
  • 推荐

如果我老的时候能像男爵夫人那么睿智就好了。

10分钟前
  • Chole_Ma
  • 力荐

即使看到最后还是不能接受把我的Lord M写死了这一事实。虽然最后大家都会死的……Elbert中二了一生没好感e_e

12分钟前
  • 味噌餃子
  • 推荐

itv把历史剧拍成玛丽苏恋爱线*n条的泡沫剧也是厉害的…但是配乐 色调和服装都是美的 颜值爆棚

17分钟前
  • 海马区的突触
  • 推荐

据说这俩生了九个娃…拍九季???

21分钟前
  • 清华叶钦达
  • 力荐

以为女人得娃 以后回归家庭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She is the Queen 啊 (★ ω ★)

24分钟前
  • 东望
  • 力荐

英剧真是精致啊。居然还有圣诞特辑……

27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推荐

还是喜欢,今季特别在意各款蕾丝披肩。

29分钟前
  • A-sun*
  • 推荐

拿腐国历史上最恩爱的皇室夫妻做题材真是永远不让人担心婚姻里会出什么幺蛾子。年纪大了,看不得大风大浪,就这样吵吵闹闹甜甜蜜蜜个二十年就很好。整个第二季非常恬淡宁静,一贯的英式田园小清新,等看圣诞篇。

31分钟前
  • 草木人
  • 推荐

爱尔兰马铃薯饥荒→废除《谷物法》→Robert Peel下台这条线还不错。E2出现了Ada Lovelace,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拜伦之女。这一季剧情总体上蛮无聊的,V&A每集都在上演床头吵架床尾和,老公最终战胜了保姆。相比之下,Alfred&Drummond以及Ernst&Harriet这两对BE更触动人心,厨师和服装师这一季终于成了

34分钟前
  • 无材可去补苍天
  • 推荐

捍卫王权的新手妈妈^ω^

36分钟前
  • 力荐

保姆走了,首相下台。

40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虽然我很喜爱Albert的颜,但是最终我还是更爱lord M

43分钟前
  • BoobieBoo
  • 推荐

第二季基本就是吵架-和好-亲亲抱抱 外加一些其他人感情线穿插的宫廷甜文 每集都会发糖 原来歪果仁也好这口。。。

47分钟前
  • steflover
  • 还行

总体上不如第一季

48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推荐

看见阿尔伯特的脸,,就给了5星

52分钟前
  • 洛尔
  • 力荐

最后一集太虐了。。。过几天看圣诞集。。。我可怜的帅Drummond

53分钟前
  • tankdream
  • 力荐

我感觉第二季比第一季好。Lord Alfred Paget和Edward Drummond那条线的喜剧成分时不时来个调和挺可爱的,虽然历史人物的棺材盖可能要压不住了。这个VA总算有点VA的感觉了,第一季真的Lord M是Victoria身边最重的人物。

58分钟前
  • Karo
  • 推荐

首集女王策略得宜,但E3善舉被批且失去忘年交,E4產後憂鬱、E5外交失利、E6殖民地饑荒乃至季終第二任首相及家教的離去……成長的代價是學會調適與妥協。寫小Drummond、挪動時序,又虛構同志情加強悲劇性,十足當代。欣賞既獨立又連貫的鋪排之餘,最感慨的莫過於察覺首集的英勇和E6一樣建立在侵略上。

1小时前
  • 侯二六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