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综艺大陆2020

主演:邓伦聂远张鲁一马雪阳

导演:毛嘉

剧照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2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3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4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5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6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3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4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5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6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7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8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19 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9 20:04

详细剧情

  《上新了·故宫第3季》是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中,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

长篇影评

1 ) 六百故宫 ! 二八邓伦!最美好的相遇!

一如既往的美!

故宫美,博大精深!!积淀厚重!美轮美奂!辉古映今!

故宫伦美!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翩翩少年!又儒雅又温暖!又谦虚又认真!他最美的样子就是投入工作的样子!六百故宫!二八邓伦!在最好的时间相遇,是最美的缘分!

故宫专家团队美!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宁静高远!良师益友!伦伦和这样的专家相遇,三生有幸!

和伦伦一起探访的哥哥美,他们又成熟又热情,有岁月积淀的厚重,有求知若渴的激情,伦伦定会受益良多!

参加设计的学生团队美,名校才子,英气奋发,思如泉涌,书卷气,机敏劲!未来可期,前程似锦!和他们一起,伦伦时光穿越!青春校园!身临其境!热血又美好!

就是。。。 就是。。。。广告插入。只能说必须的! 能理解! 但结尾部分不要生生念广告词!就好了!

2 ) 生生不息 故宫又双叒叕上新啦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付筱菁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本喵我又回来啦!”伴随着“故宫猫”呆萌而傲娇的“嗓音”,《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正式拉开帷幕。

  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建成于1420年的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600年间一座城,宏伟的建筑群见证了时光流转,也留下了历史印记。紫禁城的文脉生生不息,《上新了·故宫》也一直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探寻紫禁城生生不息的印记

  紫禁城在变迁中发展,故宫在变化中新生。《上新了·故宫》播出到第三季,也在探寻“生生不息”的路上向前奔跑。“通过故宫专家团队与节目创作团队的创新合作模式,借助艺术界年轻人对故宫承载文化的敬畏与探求”,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开播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在新一季节目中,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的结合更为紧密,故宫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与蓬勃的发展生机更为鲜明,生动鲜活的电视语言将中华文化、故宫文化的与时俱进讲述得更加深入人心。

故宫太和殿

  第一期节目通过主题任务的形式,用“定、守、护”三个关键词,引导嘉宾寻找“生生不息”在故宫中的印记。

  比如“定”指的是定中轴,首次在节目中揭秘紫禁城建筑几何中心。提起紫禁城的中心,很多人认为是太和殿龙椅所在区域。而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赵鹏则在节目中告诉观众,“太和殿可以说是政权统治的一个中心,但是如果从测绘学的角度来说,整个紫禁城的几何中心不在这里”,而是在保和殿与中和殿之间的中轴线上。“按照相应比例尺,便能计算出几何中心点与中和殿丹陛石的距离为11.6米。”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学到了,下次游故宫也要去打卡几何中心点。

明弘治五彩仙鹤架龙纹大鼓

  “守”和“护”亦是如此。通过探秘“时空胶囊”钦安殿、金水河,在展现木连理、石座等珍贵文物背后,体现时间延续、生命生生不息的主题。

  走进钦安殿,从紫禁城肈建之初到今天成为博物院,历史的印记依旧清晰可见。明永乐时期雕刻细致精美的铜像、弘治年间造型绝美的五彩仙鹤架龙纹大鼓、清乾隆二十七年陈设于此的鳄鱼皮鼓“鼍鼓”……在这里,600年似乎浓缩成时光的胶囊,储藏丰富的历史信息,为紫禁城的主人守住安宁,也为后人守住时间的底蕴。

宋徽宗御题玉皇圣号玉册单简

  节目中展示了一块宋徽宗御题玉皇圣号玉册单简。该玉册原有大约39块,现今仅存一块。追溯历史,这件“重量级”文物的出现早于紫禁城,论及“年龄”,它更是已超千岁。600年间钦安殿“守护”的珍贵文物历史之久远、价值之深厚,让网友不禁惊叹“大开眼界”。

  “这一季努力透过镜头展现紫禁城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回百转,汩汩向前。”节目主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告诉记者,传承文化一直是使命,而创新表达一直是动力。“在电视语言下,展现故宫更多不知的细节故事和文化内涵,也是节目的初衷”。不少网友认为节目“兼顾大众性与学术性、知识性”“强化了故宫600年的时代痕迹,看得热血沸腾又热泪盈眶”。

  回首故宫珍宝曲折辗转的回归之路

  精彩远不止于此。在最新播出的第二期节目中,《上新了·故宫》将目光投向故宫传世文物的回归之路。作为中国文物收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在无数人的守护和捐赠下,馆内现藏文物已达186万余件。然而,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

景仁宫景仁榜

  回首历史,故宫有许多珍宝流落在外,幸而在无数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不少珍宝才踏上回归之路。为守卫国宝,这些爱国人士付出了不为外人道的辛劳,他们的事迹至今令人感佩。为表达感怀之情,景仁宫特设“景仁榜”,其名正是取自“景仰仁德”之意。镜头里的这张榜单上写满了故宫文物捐赠者的姓名。而每一个姓名,都诉说着一段令人心生感怀与敬意的故事。

  保存于静怡轩中的《五牛图》背后,就有着令人辛酸的往事。这幅唐代韩潢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图,是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古代绘画。画中的五头牛“怡然自得、昂首前瞻、端端正正、回首顾盼、严肃庄重,既独立又连贯,前呼后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乾隆十七年(1752年),《五牛图》被进献入宫,成为宫中藏品。1900年,因战火流出至国外。幸运的是,20世纪50年代《五牛图》出现在中国香港的拍卖市场。几经周折,这幅颠沛流离的传世画作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

修复前后的《五牛图》局部

故宫博物馆字画修复专家孙承枝

  然而,初回故宫时,《五牛图》残破不堪。据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聂卉介绍,“上面大大小小大概有500多个洞”。当镜头聚焦到《五牛图》的原始档案照片上时,弹幕中不断闪现“哭了,痛心啊,多少文物都流失了”“看到修复前的照片突然就哭了”等字样,文物回归背后的隐痛走入了每位观者的心。

  不仅是文物的回归,文物的修复同样饱含国人的心血。《五牛图》的修复就是由当时著名的装裱师孙承枝老先生历时八个月苦心完成。在这份匠人技艺与爱国热忱下,《五牛图》才重新焕发艺术的光彩。用聂卉的话来说,“这可能是所有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的心、保护的心。”

  6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置身紫禁城中,追寻叩问,印证历史的根源和来处,凝结在文物上的星光,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无怪乎有网友感慨:“震撼于古人智慧的伟大,佩服于故宫人执着的守护!他们都了不起,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么多有意义的文物!”

  注入高校学子文创比拼的勃勃生机

  在第三季中,《上新了·故宫》秉持着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不断延展新时代故宫的影响力。节目总制片人刘兵在第三季正式开播前就透露,《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将以青年设计力量为突破,集结全国设计类高校学子、优秀青年设计师竞争上岗,共同为故宫文创上新助力。而这也道出了《上新了·故宫》第三季的另一特色:来自全国20所高校的设计学子,以团队对战赛形式设计文创作品,竞争“上新”名额,为故宫注入活力四射的青年力量,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助力故宫文化传承。

陶彩绘女舞俑

  从已播出的两期节目看,每期节目限定一个创作主题,邀请来自两所高校的青年设计团队,根据实时接收的从故宫回传的元素照片,进行文创设计与比拼。首期节目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队与中央美术学院队以“帆布鞋”为载体展开“上新”创作;第二期里,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和江南大学的设计学子们围绕回传的陶伎乐女佣群、《五牛图》等故宫元素,设计“桌面潮玩摆件”。

  不仅如此,参与比拼的两队还要直面对方团队的“挑剔”,双方就设计方案展开唇枪舌剑的交流。这种基于设计而产生的灵感冲撞,激活了节目中原本单一的设计环节,而对抗的形式也增加了节目的看点。“这一季加重了文创环节的比重,高校大学生PK的模式算是一大亮点”“有了设计上新的环节,并且采用了对抗竞争的形式,这是这季最大的创新”“文创部分的互动变得更有活力和可看性”……节目的创新收获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在呈现故宫自带的历史文化属性之外,《上新了·故宫》第三季也在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的表达上花费心思,将故宫的文化美学元素运用到文创产品中,让中国美学更好地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

云山履系列帆布鞋(左)与青云跃系列帆布鞋

  每期节目中,两支战队的“上新”都难分伯仲,堪称“神仙打架”。参与首期节目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队从太和殿全景、天一门旋花彩画纹样、海水江崖纹纹样的花纹样式中取材,设计出“青云跃系列帆布鞋”,仿若带人漫步故宫,体味徜徉其中的浪漫与来自历史深处的祝福。中央美术学院团队则从故宫基石颜色汉白玉色调中获取灵感,将由自然演变而来的海浪纹、云纹、山崖纹、缠枝莲纹样纳入“云山履系列帆布鞋”的设计,完美契合故宫生生不息、绵绵不断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些从传统文化与美学元素中汲取自信的文创新品中,紫禁城六百年绵绵不绝的生命力持续蔓溯延续。

  既有历史揭秘,又有文化讲解;既有美学式呈现,又有商业化运用,《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在一个个感人故事与动人细节的串联中,透露出一种“文化追寻”的意味。

  《上新了·故宫》总导演毛嘉曾表示:“我们想以故宫为坐标,让观众领略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找到民族的来处,并展示华夏文明如何与其他世界文明进行互通互建互融。”那就让我们继续跟随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的身影,用“脚”丈量紫禁城历久弥新的无限魅力,用心体悟中华文明源源不绝的文化气息。

3 ) 全季知识点摘录

北京又到了最美的时候,《上新了·故宫》依然保持了历史文化传播和文创商业开发相结合的高水准制作。我从2018年第一季追到了2020年第三季,今年是故宫600年,做个知识点摘录,以此纪念。感谢这个节目,也谢谢邓伦。

第一集 定 守 护

金砖:古时铺在重要宫殿内,因其敲之如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太和殿正中的龙椅:是康熙时期的龙椅,距今300多年历史,龙椅正上方的牌匾“建极绥猷”题词,是乾隆御笔。这是当年故宫博物院著名专家朱家溍先生,根据一张1900年的老照片,找了2年找到的,之后工作人员历经934个工日的修复,1964年重新将他放置在太和殿。

几何中心:从测绘学的角度来说,紫禁城的几何中心在保和殿与中和殿之间的中轴线上(中轴线上14块砖),中轴线是600年前,永乐时期确立的,它的确立是这座木质结构建筑群始建的基础。紫禁城整体是9:7(961m:753m)的比例。历史专家认为,将故宫平面图,沿着对角线连接四个角楼,可以找到几何中心点。按照相应比例,可以计算出中心点与丹陛石距离116米,即在第六块砖上。

丹陛石:又称陛阶石,是古代宫殿门前台阶中间镶嵌的那块长方形大石头,一般是一整块石头,有的还由好几段石头组成,是中国帝王身份的象征。

紫禁城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坐落着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钦安殿、神武门 ,它也是北京城的中轴。古建也叫中线行,紫禁城中的建筑都需要先定下中心,从中的确立开始,

紫禁城是明清建筑变迁的缩影:弘义阁重建于明晚期,天启七年(公元1626年); 太和殿重建于清初期,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体仁阁重建于清中期,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太和门重建于清晚期,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钦安殿:明朝永乐年间始建,从未被毁坏过,从明至清的历史印记都被保留下来。它坐落在紫禁城北端,其牌匾写的是“天一门”,根据《周易》理论,北方主水,字面上取“天一生水,第六成之”之意。天下的水,都是从这个门生出来的,水可以生木,木代表生机。

钦安殿是中轴线上唯一的神殿,牌匾 “统握元枢”是乾隆亲笔,正殿正龛供奉的是玄天上帝的铜像,是北方的战神,也是水神,寓意着保卫北方边疆,坐镇紫禁城,两侧另有请皂旗从神、请剑从神、请书卷从神、请铜印从神。

钦安殿内还有从明至清的各种文物,如:五彩仙鹤架龙纹大鼓(明代弘治时期); 五龙捧圣铜丝罩宜石海灯(长明灯);白地孔雀釉云龙纹瓷缸(乾隆时期); 粉彩锦上添花瓷缸(光绪时期);描金漆关圣帝神龛(雍正时期);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大钟(弘治时期);鼍鼓(乾隆时期); 宋徽宗御题玉皇圣号玉册单简(政和时期)。

故宫的北斗七星意象:由午门四个角上的圆球、中和殿上的圆球、交泰殿上的圆球、钦安殿上的宝瓶组成。

抱厦:建筑术语,清以前叫“龟头屋”,是指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

五供:中国民间祭祀用盛供品的五件器皿。又称泰山五供、佛前五供。由香炉一只、烛台与花觚各一对,五件器皿成一套,合称五供。

金水河:从西北方向进入,西放属金,故名金水河。它流到武英殿前,再一路穿行至太和门前,后流向东南角城墙,最终形成菱形蛇头的模样,重新汇入城墙外的护城河中。金水河与护城河,一内一外守护紫禁城。

第二集 寻找与故宫二次结缘的神奇动物

景仁宫:有的是政府拨交,有的是兄弟馆交换,有的是捐赠自社会各阶层人士。在故宫博物院80周年时,被开辟为展示捐赠文物的专馆,设立景仁榜,取自“景仰仁德”之意,表达对爱国之士的感怀之情。故宫的文物来源,

沈从文: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向故宫捐赠20件文物,其中大部分是丝织品,写了一部系统考证中国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张伯驹:捐赠《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晋·陆机《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等七八件珍贵文物。

何刚:农民,1985年盖房子时,挖地基挖出19件元代银器后捐赠给故宫,如“樊”字款银鎏金双凤穿花纹玉壶春瓶。

目前,故宫藏品数1863404件(套),依然在持续增长,但仍有大量文物流散在外。梁金生主持文物收回工作,《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中,记录流失文物的1000多件,现已收回200多件。如:张先《十咏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代 沈周),《出师颂》(隋)。

慈宁宫:匾额上的字,从右至左为满文、蒙文、汉文,曾居住于此的孝庄文皇后(大玉儿)是蒙古族人,因此保留了蒙语。现为陶俑文物展厅,其中1/3的文物来自郑振铎捐赠。

陶俑: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

郑振铎:抗战时期,他蛰居上海,成立了文献保存同志会,抢救因战乱流散到外的江南著名藏书楼的珍本古籍。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他颁布了关于禁止珍贵文物和图书出口的法令,极大地减少了文物流失。他总共向故宫捐赠657件文物。

郑振铎捐赠的一组乐舞俑,是唐代乐舞文化制度的重要例证。唐代传统舞蹈有软舞:节奏舒缓,优美柔软;健舞:节奏明快,矫捷雄健。舞伎分坐部伎,立部伎。

白居易《立部伎》记载: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唐三彩: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钴料在高温焙烧下会产生蓝色的装饰效果,是蓝色的主要来源,但蓝色不常见。

静怡轩:典藏《五牛图》(唐·韩滉),作为乾隆十七年(1752年),万寿节的一个贺礼被送进宫,乾隆为此特设春藕斋珍藏。1900年,由于战争原因流出国外,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现在香港拍卖市场,周恩来总理“不惜代价抢救国宝”收回,后孙承枝先生通过8个月时间修复。

亲耕礼:又称更藉礼,每年立春后,皇帝会亲自示范扶犁耕田,号召全国民众耕田劳作。

第三集 乐天派

钟粹宫古琴馆:大圣遗音琴,是传世唐代古琴中最为完好的一件,其名可能取自汉代蔡邕《琴操》中。琴,兼三才而备九德,真大圣之遗音也,琴面有十三个金徽,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琴上配有流苏,形似于流水,从岳山到琴弦,就像自然界山水的循环,也代表着一种人间的循环,是古人对天人合一的寓意及想象。琴腹有四个字:至德丙申,即公元756年制。

管平湖:字吉庵、仲康,号平湖,自称门外汉,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画家。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

康熙制作清代音乐百科全书《律吕正义》时,谕旨问南府教习朱四美,琵琶上共有几调,枫香调,大石调,般涉调等,如果问不明白,便派四阿哥胤禛去问,因此雍正皇帝的艺术审美水平较高。

禊赏亭:位于乾隆花园第一进院落西侧,始建于乾隆三十七年,坐西面东,是致敬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地方。

流杯渠:又称“九水流觞”,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为蓝本而设计。

苏轼:他在一千年前就用了很多现代词,比如“呵呵”,内涵也跟如今的网络意思一致。

第四集 镜像传奇

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的第四进院落,在建筑形制上是一一对应的,两者前后间隔60年,都是由乾隆参与设计建成的。1923年,建福宫花园被一场大火烧毁,

永寿宫:永寿宫是一座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翊坤宫南面,启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

靠山神兽:是故宫博物院景仁宫和永寿宫内石屏风的底座,前身是元朝大内外的桥头神兽。

皇家瓷器:产于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最初在景德镇,成品率只有20—30%。

唐英:雍正六年(1728年),46岁的唐英被任命为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也就是御窑厂的二把手。当时的一把手——督陶官,是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他身兼多职,常年驻扎在和景德镇远隔千里的江苏淮安管理关税,御窑厂这边,也就是挂个名。

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景德镇与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绘制花卉枝叶,明成化以后,渐被回青等代替。

压手杯:压手杯造型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处内收,圈足。压手杯形体端庄大方,凝重中见灵巧。

龙纹盘:龙纹盘为盥洗器。圆下收腹,宽折沿,高圈足。外腹以扉棱间隔,每组饰乌纹一对。圈足饰龙纹。

第五集 金榜题名

午门:朝廷举行殿试时,参加考试的考生,不可走午门御道,按名次单数走左掖门进紫禁城,双数走右掖门进紫禁城。

科举考试:明、清(童生试)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贡士)为“省元”,殿试(进士)第一名为“状元”。

殿试:殿试在皇宫里举行。清代殿试的地点起初是在太和殿,乾隆以后都在保和殿举行。清朝初年,皇帝不仅亲自拟定试题,还亲自评判所有的殿试考卷;康熙以后,才改由阅卷大臣批阅,只有前十名的试卷进呈皇帝御览。

辟雍:是太庙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天子的学堂,古代皇帝即位后必须在此讲学一次。

金榜题名: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传胪大典: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科举考试考中的进士按单双数,从左右掖门进出紫禁城。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第六集 数字密码

启祥门:启祥宫位于西六宫西南角,建于永乐十八年,初名未央宫。嘉靖十四年,嘉靖帝改名为启祥宫,是因其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此宫被认为是肇祥之地,故取名启祥宫,大门名为启祥门。

百子门:是出离西六宫,通往重华宫,淑芳斋的大门。与启祥门为“双阙”。

景福宫:位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东北部,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为康熙皇帝孝惠皇太后(顺治帝孝惠皇后)所居。琉璃门,垂花门,月亮门,厅,为“四面”。

符望阁: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为该院的主体建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乾隆年间,每年腊月二十一日,皇帝在此地赏饭给王公大臣。嘉庆皇帝也曾登临此阁,并有《咏符望阁》之诗咏。

金瓯永固杯:是清乾隆时期的故宫金器,此杯共有4只,其中2只金质,1只铜鎏金造办于乾隆初年,另外1只金质造办于嘉庆初年。设计及加工皆属上乘,耗费了乾隆的诸多心血,是清官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

第七集 茶

普洱茶:普洱茶或入京进贡或远途贸易,需要有结实,防潮,避光的外包装。同时普洱茶是需要呼吸和后发酵的,要与空气有一定接触,不能密闭封死,因此普洱茶的包装材料除了结实,还要透气,竹箬包装便应运而生,竹箬因为取材方便的缘故,成为普洱茶包装的不二之选。

皇茶:故宫皇茶除了普尔、龙井等名茶,还有湖北通山茶、安徽六安茶、江西安远茶、福建小种花香茶,附件乌龙茶,四川菱角湾茶,四川陪茶,四川观音茶等等。

万寿庆典:皇帝的生日,就是万寿节。作为王朝的一项典礼,由唐宋开始的单纯娱乐庆祝活动走向庄严肃穆,至清代到极致。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列为皇家三大节,无论皇帝还是皇太后、皇后,这个生日注定将过的意义非凡。

喝奶茶:在清入关前清宫已有饮奶茶的嗜好,并将其视为招待客人的重要礼节。入关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乳茶之风日趋盛行,上至帝后下至仆役,均可品饮。清朝各大庆典,以及招待外国使丞等重大活动中,在进餐前均有皇帝赐奶茶的仪式,而且茶与牛奶、盐的配比度也更加讲究。

重华宫:位于月华门西百子门之北,为清弘历(高宗)为王子时居第。弘历登位后,年号乾隆,每岁新正,赐内廷词臣茶宴于此。

三清茶:以凌寒不凋谢的梅花、四季常青的松柏、寓意“福寿”的佛手柑烹茶,是乾隆皇帝独创的特饮。

第八集 建筑

临溪亭:临溪亭是慈宁宫花园内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原名临溪馆,十一年(1583年)五月更名临溪亭。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学社于1930年2月在北平正式创立,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庆寿堂:庆寿堂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宁寿宫后部东路一组建筑的总称,位于阅是楼之北。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

古华轩天花:古华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轩内的柏木嵌楠木雕花天花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古华轩天花的修复分为四个步骤:1.除尘:为文物拂去灰尘,重现百年前的模样。2.补配:将脱落的构件,重新配置,原样复制,补配更换,使得建筑完整如旧。3.加固:把脆弱的零部件重新粘合,让文物稳固长存。4.打蜡:在构件表面打上一层保护膜,使其透出温润如玉的质感。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故宫护卫犬:目前,有23条在编的故宫护卫犬。故宫护卫犬最大的作用就是:巡逻、警戒、扑咬!

第九集 牡丹

戏折子:开列戏曲目录的折子。

断虹桥:断虹桥位于太和门外、武英殿之东,单拱石券,横跨于内金水河之上。桥南北向,长18.7m,最宽处达9.20 m。桥面铺砌汉白玉巨石,两侧石栏板雕穿花龙纹图案,望柱上之石狮神态各异,宛然如生。桥之建造年代为明初或元代尚未定论。但此桥用料之考究、装饰之华丽、雕刻之精美乃紫禁城内诸桥之冠。

碧螺亭:位于北京宁寿宫花园符望阁前的叠山主峰之上,因其形制似梅花,构件亦以梅花纹装饰,又称碧螺梅花亭,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如亭:故宫内的一处戏台建筑,位于外东路宁寿宫区颐和轩西侧的一个小院内。

第十集 颜色

皇极殿: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

千叟宴:是清代宫廷的大宴之一。旨在践行孝德,为亲情搭建沟通平台,营造节日气氛。加强友善的邻里、家庭等关系。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苏州缂丝画也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剔红:又称雕漆,始于漆器,是以大漆为原料,在胎体上一层层涂堆到适当厚度再进行加工雕刻的艺术品。

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红色:在传统文化里,红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表示喜庆的正色,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

黄色:黄色正统地位的确定,源于华夏民族对文明起源的追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以及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都使得黄色深深的印入了炎黄子孙的精髓之中。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确立“汉居土德”,至此,黄色便成为了汉朝皇权的象征,以后历朝相沿不变,均以黄色为贵。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黄色届土,而土居中央,系万物之本,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多数宫殿的瓦顶皆以金黄色釉琉璃瓦覆盖,以显示无比的尊贵。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而火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

“五”字内涵:传统文化中,五是一个圣化的数宁,它是大宇宙和小宇宙种种关系组合的代码,如五元、五方、五金、五官、五脏、五行、五道、五戒等;“五行观念”,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符号,指代天地万物构成的元素,在天则为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在地则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在人则为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在方位上则为东、南、中、西、北之代表。

4 ) 吸引20所高校学子参与,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3》以青年力量敲开传承之门

从一砖一瓦、一楼一阁,再到一段历史、一个朝代……《上新了•故宫》在寻找紫禁城文化命脉间,也以青年力量敲开传承之门。

随着紫禁城生生不息的印记被逐一发现,依托故宫600年厚重历史文化为设计灵感的文创比赛,在两支由高校学子组成的设计队中拉开。是清华美院配色大胆、自信洋溢的“青云跃”博得众彩,还是中央美院淡雅自然、返璞归真的“云山履”更胜一筹?

10月24日,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出品、华传文化联合出品、春田影视制作的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正式播出。

2020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亦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系列活动。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上新了•故宫》第三季节目,立足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生动鲜活的视听语言讲述中华文化、故宫文化的与时俱进,同时挖掘不断蓬勃生长的青年力量、时代力量,让故宫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走近年轻群体。

在故宫600年生辰之际,这一季的节目为观众“上新”了什么?

找寻文化命脉,打开紫禁城600年“高光时刻”

紫禁城,经几百年风雨变幻屹立不倒,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成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在回望故宫悠久历史外,《上新了•故宫》新一季节目也以更为宏观的视角讲述故宫故事,在寻找文化命脉的同时展现着故宫的“高光传奇”。

首期节目以“定、守、护”三个抽象的关键字为线索,以文创设计比赛为具体主线任务,让新品开发员们在故宫中寻找出“生生不息的印记”:从故宫里最大木质结构太和殿中心的龙椅出发,嘉宾们通过地图对折、实地勘测,找到了紫禁城的几何中心点,是位于保和殿和中和殿之间的中轴线,故宫的“定”就是从定中心、定中轴开始;故宫600多年来没有毁坏过的钦安殿,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里面不同朝代的文物见证着紫禁城延续的时间脉络,守护着紫禁城的安宁,是故宫中“守”的代表;蛇形的金水河以其源源不绝的活水,固若金汤地守护着百年故宫,是“护”字的绝佳解释。

从一砖一瓦、一楼一阁,再到一个朝代、一段历史……新一季节目在内容上以宏观命题为主线,再微观切入到故宫的各个景观、物件、故事上,将这片连绵的宫宇拆解为不同的文化符号,同时以故宫专家的深入解读,全景展现出紫禁城600年的文明瑰宝与“高光时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外,也提振观众的文化自信心。

比如,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赵鹏,讲述了弘义阁、太和殿、体仁阁、太和门等建筑重建的故事,以及几代故宫人典守故宫的情怀,既展现了故宫600年来从明至清建筑风格的变化,体现着故宫、故宫文化所蕴含的包容性、延展性以及发展性,也以小见大展现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将节目的视角拉得更为广阔,兼有温暖的人文情怀:自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以来,为完整保护故宫及文物藏品,一代代的故宫人也在坎坷中探索、曲折中前进。

此外,本季《上新了•故宫》呈现出更为广阔的文化跨度,节目内容并不拘泥于故宫历经的明清两代,比如在介绍钦安殿里的文物时,更是追溯到故宫尚未建成的宋徽宗时期,剖析了宋朝的时代风貌与历史文化,以故宫百年对望华夏千年,体现了故宫文化传播中绵延不绝的厚重质感。

敲开传承之门,为文创注入青年力量

近来频频出圈的故宫也紧跟时代潮流,出品了一系列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原创“爆款”产品。

一直以来,《上新了•故宫》将文化节目与文创产品巧妙融合,拓展着“文化+综艺”的表达方式与实践方法。新一季《上新了•故宫》的一大亮点,则在于邀请到20所高校学子参与节目的文创设计环节。

节目中,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率高校文创设计团队“竞争上岗”,文创全部由高校学生参与设计。

首期节目,由邓伦带领的清华美院团队与聂远带领的中央美院团队率先对战:在寻找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记过程中,先由两位队长挖掘设计素材、背后故事,再回传给设计团队进行灵感提炼,分工合作、发挥所长,最后两队以故宫风格的文创帆布鞋进行上新角逐。

颇为刺激的是提问环节,如时空队的“青云跃”被质疑红绿配色过于花哨,但参赛队友解释设计颜色取自于故宫的代表色,能够使人更好地联想到故宫场景;经典队汉白玉色调的“云山履”被质疑样式不够个性,参赛队友解释该设计提取了故宫的海浪纹、云纹等元素,代表着自然演变、生生不息的精神延续,同时样式百搭,能够被各个年龄段的人穿出去。这样的设置,既是给参赛团队提供了一个答辩展示作品的机会,也让年轻设计团队的不同理念相互碰撞,激发出更多新锐设计灵感。

年轻高校设计团队的参与,不仅让故宫文创有了新生设计力量,也将故宫文化浸润到年轻群体中去,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走进故宫、关注传统文化,鼓励更多青年投身到传统文化的相关行业中来。

节目中,游故宫、看文物、学历史;节目外,品文创、学设计、议文化……《上新了•故宫》以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与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了许多年轻群体,比如成为公务员考试题、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教材等,发挥文艺节目“培根铸魂”的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影响。

敲开文化传承之门,让优秀文化流淌到生活中去,《上新了•故宫》新一季通过青年的融入,放大传承力量,让600岁的故宫与年轻一代在传承中对话、在对话中传承。

转自:广电时评

作者:西亚

5 ) 上新了故宫,喜欢

非常喜欢上新了故宫这样一档文化类的综艺节目,我们通过节目能够欣赏到我们平日见不到的故宫文物,欣赏故宫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从中品味故宫的与众不同。故宫对我们来说有着不同与一般文物的象征意义,我们不仅要感慨中国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与厚重,因此历史传承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也非常喜欢嘉宾邓伦,温文尔雅,非常符合上新了故宫这个节目的定位!

6 ) 三年赶考,六百年模拟 |《上新了·故宫》的“定·守·护”

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对每一档综N代尤其是文化节目来说,大家最担心的莫过于——素材还足够支撑观众们的新鲜感吗?

面对这个问题,《上新了·故宫》是超级自信的——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房屋九千余间,藏品186万余件,更有纵横六百年的厚重博大,所以更应该担心的,也许是三季节目无法穷尽它的魅力吧……

故宫日月同辉的壮美景观

上周六,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出品、华传文化联合出品、春田影视制作的《上新了·故宫》正式迎来第三季的收官,最后一期节目收视高达2.15,十期节目平均收视过1,豆瓣评分稳稳锁定在8.7,在第一季8.2分和第二季8.6分的基础上继续精进,再度实力盖章“优秀”。

“其实每一季都很紧张,对我们来说,之前只是复习、冲刺,开播才是进考场,只有整季节目播完才算正式交卷”,在故宫这所中国文化的顶级学府面前,总导演毛嘉和团队就如一群最虔诚的学子,三年赶考,却好像为了每一次的作答,跋涉了六百年光阴。

这档节目最大的优点,不止是把故宫阐释地精准而生动,从而打通了一条紫禁城记忆复苏、加固、以至连绵不绝的历史脉络,更在于它永远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和年轻人做朋友,秉持着对故宫和观众的双向尊重。第三季在延续经典模式基础的同时,特别召集全国多所高校的设计学子,采取团队对战赛的方式,为故宫注入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站在收官的节点回望本季开篇的“定·守·护”三个字,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上新了·故宫》正是这三字箴言的践行者。坚定的信念,守望的初心,牢护的使命,驱动着一群电视人300余次踏进故宫的大门,器识为先,无问西东。

为观众打开“众妙之门”

“紫禁城的几何中心点居然不是在龙椅附近,而是在太和殿和保和殿中间的这几块砖上,以后去故宫有新的打卡地了!”

制作团队一丝不苟,精准踩点

从2018年第一季亮相以来,《上新了·故宫》不断为观众花式解锁着故宫的“打开方式”。在主创团队看来,故宫就是众妙之门,瞬间就能带我们开启通往历史、文化甚至是精神世界的最美路途,它有无穷的魔力,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发现,去创造。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在这季节目里,《上新了·故宫》先后探寻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记、传世文物的回归之路、能够穿越古今的“乐天派”、尽显对称之美的“镜像传奇”、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历史遗存、隐藏在宫殿里的“数字密码”、致力修复工作的“当代鲁班”,还尽情感受了一番秋日里的紫禁城“特饮”、自带混响功能的“牡丹亭”以及独特的故宫色彩美学。

打开众妙之门,让故宫活起来

都说第三季是最难做的,但历经两季节目的沉淀,《上新了·故宫》的主创团队有了更足的底气去驾驭这个高难度的题材。

300多次入宫,累积的不仅是对故宫的理解,更有对它的情感,同一座宫殿、同一件文物,哪怕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花开叶落,在他们的眼里都如同时光捎来的讯息,值得深邃地凝望,忘我地记录。

相伴三季,邓伦变“故宫伦”

在本季节目中,最让笔者觉得震撼的一处地点,当属600年来守护着不同时期珍贵文物的钦安殿。

从永乐时期的玄天上帝铜像,到弘治年间的五彩仙鹤架龙纹大鼓,再到乾隆二十七年陈设于此的鳄鱼皮鼓“鼍鼓”……钦安殿就像是时空胶囊,不仅容纳了明、清两代的历史精粹,还有年龄超过千岁的宋徽宗玉册单简,让人禁不住直呼“我的天”。

仅此一块,一眼千年

在节目的镜头里,故宫是流动的,它承载了时间的底蕴,印证着历史的根源和来处。节目用密密麻麻的“批注”,丰富了观众对于故宫的历史联想,仿如一次次走进民族记忆的百花深处,总能生发新的感悟和美的感动。

“第一季时,可能大多偏重于细节,呈现许多感受性的表达;到第三季,基于对故宫气质的纵观和把握,我们期待做整体性的表达,融汇古建筑、历史、文物之间的链接密码”,《上新了·故宫》总导演毛嘉将这种链接的过程,形容为在做“排列组合的题目”。

也正是因为这种尊重历史的巧妙链接,我们得以在本季节目中捕捉到了许多高级的趣味点,比如通过“神还原”《赤壁赋》的壮阔情境,感受苏轼借江风明月与天地对话、同自我和解的潇洒豁达,传递和今人心灵相通的乐观主义;比如从《徐显卿宦迹图》中探究古代考生高中前后的历史故事,并寻找排名不等的“贡士”入殿的正确走向,试图重温曾经的学子们穿过大门、直达远方的深远心境;又比如循着蕴含乾隆家国情怀的金瓯永固杯,朗读他几十年来于新年子夜时分写下的吉语,品读国泰民安的朴素愿望……

岁月流转,山河永固

《上新了·故宫》用其独具视角的匠心串联,带观众徜徉于故宫这所大学,并叹服于它的博大精深。数不清的深意,融在形形色色的宫阙楼台之中,正等待着更多的有心人与知心人去开启。

用虔诚守护虔诚

故宫里最动人的是风景和建筑吗?

不,《上新了·故宫》所传递出来的那些最直抵人心的内容,明明是一个个关于追梦者、创造者和守护者的故事。

在收官之际,作为一位陪伴故宫走过三季的文创新品开发员,“故宫伦”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大礼,令众人纷纷陷入与故宫专家结缘的回忆之中。故宫人坚守的虔诚,以及面对文化的谦卑,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前来“取经”的人们。

令人敬畏的故宫精神

故宫博物院工程师侯时拓,是一位与故宫相守44年的老“手艺人”,参与过很多故宫修复的大工程,布满裂痕的双手,写满了无悔的付出。拂尘、补配、加固……一道道工序,不能着急,不能懈怠,每次一坐就是一天,因为文物都长得不一样,所以每次都得专门针对板子重新画样,就是这么枯燥而辛苦的工作,他从1976年一直干到现在。

老先生说:“这么多年在故宫,挺平凡的,就是时刻在心里想着,我修的是故宫,不但要把活儿干好,还要‘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匠心代代相传,匠人守护不变

修旧如旧,手上开悟。唯有心中有了足够的热爱,方才能有如此忘我的境界。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杨红在节目中娓娓道来的,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在战火纷飞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及时精细化纪录故宫的真实数据,以免建筑毁于不测,为今后的复原工作“备份”,以梁思成、朱启钤为主的中国营造学社,在故宫进行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测绘。

1981年,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永革主动请战,参与维修东南角楼。如此奇特多姿的顶级建筑,无论建造还是修缮,对匠人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李永革感慨道:“这是个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即便到现在,我也能经常碰到从未见过的样式。这么多年,很多的老先生保护紫禁城、维修紫禁城,贡献了他们的一生”。他说,“当代鲁班”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团队。

故宫鲁班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本季《上新了·故宫》其中一期的主题为“镜像传奇”。建造者和修复者,就是彼此完美的镜像——破碎的瓷片、损坏的蟒袍、残缺的建筑,在一点一点被复原的过程中,遥相呼应着跨越时空的非凡匠心。

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的,还有第二期节目展示的在景仁宫特设的“景仁榜”,上面写满了故宫文物捐赠者的名字。以《五牛图》为代表的上万件文物,在懂得文物之重的爱国人士不惜代价的共同努力下,在故宫安了家,这才得以向世人展示华彩。

《上新了·故宫》不吝赞美地致敬着所有的“故宫人”,他们有的在研究这座城的历史,有的为文物治病,有的举办展览,有的记录故宫,有的则是做着安全保卫的工作……他们将各自的人生投入这座城,这座城也照亮了他们的生命,甚至所有国人的记忆。

在同一个地点,留下跨越时间的致敬

面对这些值得敬畏的人,《上新了·故宫》“以虔诚守护虔诚”,播出的是三季,但这三年间,主创团队全力以赴地在600年浩瀚里疯狂学习、努力备考,用饱含准确度和信息量的电视语言,将故宫“翻译”给观众,让每一朵花纹、每一种颜料、每一道木梁、每一块地砖都能开口述说时间的轮替,历史的沧桑,尤其是精神的不绝。

跟年轻人做朋友

新一季《上新了·故宫》最直观的一个变化,就是大胆放心地将文创设计直接交予年轻人,节目邀请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的青年大学生设计团队。

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年轻人”就是《上新了·故宫》的核心落点。从第一季起,无论是邀请以邓伦为代表的正能量明星引领年轻人探索故宫的热忱,还是纳入萌感元素御猫“鲁班”,又或是结合动画、表演等诸多形态讲述故宫故事,节目都有一颗不余遗力靠近年轻、吸引年轻、引领年轻的心。

以年轻引领年轻

三年间,《上新了·故宫》先后获得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综艺类“最佳电视综艺节目”、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最受大学生欢迎节目”等重磅荣誉,但最令主创团队感到兴奋的是,节目成为许多中小学的文化教学素材,也获得了不少大学生的欢迎。

邀请年轻人主导文创设计,实则是与年轻人的思想和审美达成更深层的互动,在“朋友”式的共创中,鼓舞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迸发更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将这种热爱导入他们的生活方式。

于是,观众们在本季《上新了·故宫》中看到了许多奇思妙想。

故宫文创,把故宫带回家

取用故宫基石的暖灰色调的“云山履”帆布鞋,用自然的纹样来传递生生不息;而将故宫经典的红、绿、黄三色大胆配在一起的“青云跃”,则充满了个性美。两款帆布鞋充满了极致的反差,但均让人感受得到历史的浪漫、文化的自信,还有古老的祝福。

用动画演绎茶历史的“潮韵”茶具套装、将靠山神兽的故事重写的文创手表、以断虹桥石狮子为灵感设计的御美国色礼盒、“萌之归宝”系列铜摆件……学子们设计的故宫文创,可以穿在身上,戴在手腕,摆在桌头,抱在怀里,可以品茶、撸猫、写字,可以勉励自己,亦能温暖他人。

国潮为什么可以潮起来呢?节目有句话总结地很妙:浪漫是前世今生的再度重逢,经典是穿越时空的记忆重现。

第三季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是在节目中多次出现的故宫在2020年启动的“零废弃项目”,而这一环保理念也贯彻到了年轻学子们的设计中,展示出满满的科技人文气息。

“零废弃”理念倡导贯穿始终

《上新了·故宫》从来就不单是一档文化节目,而是一个从创意直通到销售、从线上联动到线下、从前店贯穿到后厂的文化产业。节目始终认为,使用是最好的传承,与日常生活的呼应和融合,才是文物真正活起来的例证。

在故宫这个伟大的文化典守阵地里,建造者和守护者,永固长存。那么日益壮大的使用者队伍,又何尝不是关于“定·守·护”的另一种“镜像传奇”呢?

7 ) 邓伦带队探索故宫“禁地”,还能御猫在手,慕了!

作者/伽蓝

“你们的鞋子配色比较大胆,但红配绿是什么用意?”

“你说比较百搭,那换个理解是不是就是它不够个性?”

万万没想到,在《上新了·故宫》里还能看到针锋相对、火药味十足的场面

由于前两季故宫睡衣、卫衣、脊兽祥瑞盲盒等衍生文创产品卖得火热,进入第三季的《上新了·故宫》,上新也需要PK了:

来自20支高校的大学时设计师不仅要提取故宫元素,还要面向新品开发员与对手团队进行“答辩”

伴随着Z世代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与民族自信,类似《上新了·故宫》这样的文化类综艺也在不断创新与迭代

根据叨姐统计,过去一年有十多档文化类综艺“上新”,当传统与潮流碰撞,焕发文化新活力的同时,进一步激活商业价值互动传播价值也早已提上议程。


当大学生成为“手艺人”: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通过《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叨姐实实在在明白了啥是羡慕嫉妒恨:

邓伦、张鲁一等故宫新品开发员可以在未开放区域大饱眼福,还能御猫在手、第一时间观览故宫宝藏与文创新品。

今年适逢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所以本季第一期节目需要寻找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记。

循着“”、“”、“”等关键词提示,新品开发员们在保和殿测绘出紫禁城真正的几何中心,徜徉于金水河畔体会金城环抱、固若金汤的气势。

在被誉为“600年时间胶囊”的钦安殿内,更是发现了紫禁城建城到清末的丰富历史文物。

无论花纹繁复的明代五彩仙鹤架龙纹大鼓,还是被误当做令牌得以幸存的宋徽宗御笔玉册单简,观众跟随着明星嘉宾与专家的视角,通过云游故宫仿佛穿越回数百年前,体验文化盛世的璀璨惊艳

兼顾娱乐性艺术性专业性,一直是《上新了·故宫》的特色。

第三季依然保留了明星历史重现以及3D动画演绎建筑构成等表现手法,同时又弱化了往季嘉宾提问表演痕迹过重等问题,更加自然地输出历史与文物知识。

要让传统文化保持生命力,少不了年轻一代的传承

相比前两季邀请成熟设计师进行故宫衍生文创设计,《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召集了20所高校的设计专业学生团队,让他们根据两位新品开发员回传的故宫元素,设计全新的文创产品进行捉对PK。

“竞争上新”不仅充分激活了大家的创造力,也最大限度尊重文化多元性,让文物焕新拥有更多种可能。

比如同样是设计潮鞋,首期由邓伦带领的清华美院推出的“青云跃”,红绿撞色彰显年轻人个性,连鞋盒也仿照太和殿殿柱做成不走寻常路的桶状;而由聂远率领的中央美院设计的“云山履”,风格则更加典雅婉约,充满了细节巧思。

果然还是年轻人最懂年轻人,两款设计不分伯仲,叨姐看完都会有只要穿上这双鞋,就是街上最靓的崽的既视感。鉴定团也产生了纠结,最终宣布两款产品均优化上新,让市场销量来决定谁更受欢迎。

都说综N代很难持续保持水准,为何《上新了·故宫》这个IP却没有像其他节目一样高开低走?

首先,馆藏丰富的故宫博物院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大量未开放区域更是激发了大家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

《上新了·故宫》巧妙抓住了用户心理,每期都将悬念置于节目中,比如寻找紫禁城印记这期,为何宋徽宗的真迹会流落于钦安殿,太和殿龙椅竟然不是故宫中心,紫禁城顶部建筑竟然组成了北斗七星?

当疑惑被逐一揭开,观众恍然大悟的同时已经悄然习得不少关于故宫历史遗迹文物保护的知识理念。

其次,节目做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不仅更多人通过《上新了·故宫》了解到紫禁城600年的前世今生,衍生设计出的文创单品销售额破百万,更是让结合流行元素的传统文化融入千家万户,成为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

另外,尽管是一档娱乐大众的综艺,《上新了·故宫》并未因此降低对专业性与学术性的尊重

节目中传递的信息不夹杂戏说,都是经过严密的资料考证。

明星嘉宾也不会像其他综艺一般拿无知当有趣,而是担当知识普及的桥梁、用更通俗的语言向观众传递出去,真正让中华历史文化流转千年、生生不息

正如《上新了·故宫》寻找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记,“无意中打通了一条紫禁城记忆复苏、加固、以至连绵不绝的历史脉络”,是因为有一代代人心手传承,守护并延续。

故宫文物是历代能工巧匠的集大成之精髓,而如今中国文化的接棒,已经递交给当代的莘莘学子们。


从文化类综艺到“文化+综艺”

不难发现随着《上新了·故宫》热播,越来越多以游览文化地标为主题的综艺出现在观众视野,比如去年的《遇见天坛》,今年《了不起的长城》、《我在颐和园等你》以及即将上线的《登场了!敦煌》。

在传递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这些节目都有不同形式的模式创新

比如《遇见天坛》让明星们成为萌新实习生学习匠人技艺,《我在颐和园等你》强调古典园林游逛,将诗情雅兴寄于山水之间;《了不起的长城》则结合了户外真人秀的竞技性与强娱乐。

而节目组不仅纪录古今文化流变,还试图打造新的地标,像是《我在颐和园等你》就对苏州街店铺进行改造升级,成为令年轻人心之向往的国风文创一条街。

但成功依然很难复制。因为很难有单一景点,能够像故宫一样具备强大的IP延展属性,同时又在观众心目中拥有浓烈的向往情节,因此往往一季节目后就再无响动。

将真人秀结合文化元素的还有湖南卫视推出的《巧手神探》,以了解蜡像制作、文物修复等“手作”为核心概念,将文化类综艺包装成每期角色扮演、寻找卧底的悬疑探险类节目,颇像是明星大侦探版的“我在××修文物”。

此外,区域性的人文旅行探访类综艺,在受疫情困扰的2020年俨然一股清流。比如浙江卫视的《还有诗和远方》,按照唐诗索引去浙江探寻文化渊源,游乐逛吃中融合了不少当代都市人艳羡的田园诗意。

棚内文化类综艺里,除了《见字入面》《神奇的汉字》《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综艺,《非正式会谈》、《世界青年说》以及即将播出的《世界美少女的茶话会》,瞄准年轻人对于跨地域、跨文化探讨的好奇,汇集了世界各国青年代表作文化访谈节目,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叨姐不由想到早期的文化类综艺,多是“老艺人”与“老手艺人”的搭台唱戏,以传统纪录片形式单向输出传统文化,姿势端庄但传播效果不甚理想。

经过这几年的升级与迭代,“文化类综艺”的定义正在被无限延展。广义来说,无论传播中华美食的《中餐厅》,还是拓展当地旅游的《亲爱的客栈》,甚至《潮流合伙人》、《夏日冲浪店》等输出青年人生活方式的综艺,都在试图将多元文化推向台前

如今谈到文化类综艺,我们联想到的早已不是单调说教讲学,而可能是5G漫游世界,在更广泛的文化界定中寻找共识与包容。

或者我们更应该将其称之为“文化+综艺”,即通过综艺的娱乐化形式将更多文化推广给下一代。叨姐也期待着,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文化+综艺上新,让传统成为流行。

-END-

短评

非常好的一档文化类综艺,从第一季看到第三季了,很喜欢。常驻邓伦表现不错,加分。

5分钟前
  • 怒放荼蘼
  • 力荐

很烦这个节目的形式:弄个假模假式的猫,明星装模作样地在那演剧情,指导学生煞有介事地做产品,最后发现是个广告片。把镜头对准工作人员,让他们安安静静地讲,我给五星谢谢。

6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还行

综艺是好综艺,能学到好多冷知识。但是!满屏的弹幕中,邓伦的脑残粉疯狂跪舔的姿态真是让人作呕了,甚至让人也开始对邓伦喜欢不起来,从头到尾无脑疯狂的爆吹跪舔,让我怀疑在他们的心里是不是邓伦的屎都是香的,好想让邓伦拉上成吨的屎,给那满屏跪舔的脑残粉一人喂上一口,看他们还会不会继续跪舔。最后话说回来,这一季广告多了点,知识和历史故事少了点,商业化重了点,相比前两季趣味性也就弱了点,所以少一星

11分钟前
  • 半调子
  • 推荐

这季邓伦全勤好评!今年错过了紫禁城600周年大展好心塞……

15分钟前
  • 男巫小叶子
  • 推荐

好想去故宫的未开放区域转转啊

19分钟前
  • 我没哟
  • 推荐

传播中华文化,制作精良,很用心的节目

23分钟前
  • 初夏
  • 力荐

《上新了故宫3》这档节目太棒了,这期节目大家在故宫伦邓伦等人的引领下,我们以‘定守护’三个字为线索,走进故宫,倾听故宫专家们以一种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的方式,详实的解析了故宫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真是太令人震撼太涨知识了!

26分钟前
  • 奔奔儿
  • 力荐

太喜欢这个节目了,震撼于古人智慧的伟大,佩服于故宫人执着的守护!他们都了不起,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么多有意义的文物!节目组后期也很强大,绝对不止五毛,哈哈哈!嘉宾也很不错,尤其邓伦,和故宫结缘3年,熟悉度,默契度都很好,进退有度,而且适时的调节气氛,让人看的很舒服,很自然。

28分钟前
  • alex
  • 力荐

故宫文化一如既往的令人痴迷~第三季加入了高校战队模式,文创质量吊打第二季,直接四星起步!发现好多综艺陆续引入高校学生诶,一是和节目题材契合,二是体现了社会责任,为象牙塔中的优秀学子提供了机会和空间,成功的路不只有一条,鼓励年轻人多元发展~同时也激励着更更年轻的一代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30分钟前
  • Proserpina
  • 推荐

截至目前一季不如一季,第二季给过多嘉宾特写已经离谱,第三季保留了前者问题,还在选题上围着故宫新展、新政策、新产品打转。还能说什么,接着追不过是为了看未开放区域而妥协。

35分钟前
  • 圈圈
  • 较差

兼顾大众性与学术性、知识性。节目的精粹就是未开放区域和文物的高清图像资料,堪称故宫版《时间的风景》。我愿称《上新了·故宫》系列为中国电视艺术史上最好的文化类综艺。

39分钟前
  • 求新与复古
  • 力荐

去故宫玩我能看到恢宏,但是难看到细致的一面,我也不懂怎么看。这个综艺把故宫的恢宏和细致展示的非常好。揭示了很多未开放区域,我现在理解为何一些地方不开放,一些文物不展出,看来只要够细致工作永远都做不完。遗憾的是与文物之外的环节对我来说都相当无趣。

41分钟前
  • 遇酒且呵呵
  • 推荐

震撼于古人智慧的伟大,佩服于故宫人执着的守护!他们都了不起,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么多有意义的文物!

43分钟前
  • Leon·Yang
  • 推荐

文创没有以前的优秀了~

47分钟前
  • 秋霆小朋友
  • 推荐

果然好东西都是我们看不到的

50分钟前
  • rain1682
  • 推荐

看着嘉宾能接触到那么多我们接触不到的地方,真的是越看越柠檬,但是能通过屏幕看到那么多未开放未展出也很幸运了。各种介绍啊故事延伸啊围绕康乾比较多,还是以科普为主,介绍的比较浅层。希望能多一些关于明代和晚清时期延伸,哪怕一期只深挖一个宫殿甚至一个厢房。这样期望一个综艺,或许也是我太贪心了。

51分钟前
  • 杉栘山一莓
  • 推荐

第一集不错,打破了第二季僵化的模式,弱化了嘉宾们傻傻楞楞的提问痕迹,剪掉了嘉宾们对历史文化常识不足的段落,同时强化了故宫600年的时代痕迹,看得挺热血的,眼眶甚至微湿,希望能坚持下去,最后,真是嫉妒明星们可以进入未开放区域的特权啊…… p.s. 推荐“丹辰永固”大展,明清民国三段里近代那段很有感,爱故宫,爱历史,请永远记得,咱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53分钟前
  • TM1001
  • 推荐

刚从故宫看完丹宸永固的600年展回来,第三季就开播了,而且第一集恰好说的就是故宫600年的「定、守、护」主题。定,中轴线的确定。守,供奉着水神玄天上帝的钦安殿对故宫600年的相守。护,金水河和景山形成的「蛇」与「龟」意味玄武 拱卫紫禁城。第一集就满足了我在游故宫的时候对钦安殿的超级好奇心。钦安殿是故宫的时间胶囊,储存了600年的时间信息。因为它从落成至今的600年里,从来没有被损坏过,它的历史印记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紫禁城的时间在延续。这一季还是依然会跳过文创新品环节 专门看故宫部分。依旧是收获了很多知识干货。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在建筑形制上是对应的。乾隆皇帝最喜欢的茶叫三清茶,是用松子、梅花和佛手泡的茶。故宫的四个角楼均是榫卯设计、而且看似相同实际内部设计却略有不同。

54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我觉得比上一季好看点,设计环节,我不喜欢,只看故宫内的环节。

56分钟前
  • msazhou
  • 推荐

没看完,看的也是跳着看,挺好的节目。

1小时前
  • 梓蘅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