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失孤

剧情片大陆2015

主演:刘德华井柏然吴君如梁家辉倪景阳孙海英许娣刘雅瑟

导演:彭三源

剧照

失孤 剧照 NO.1 失孤 剧照 NO.2 失孤 剧照 NO.3 失孤 剧照 NO.4 失孤 剧照 NO.5 失孤 剧照 NO.6 失孤 剧照 NO.13 失孤 剧照 NO.14 失孤 剧照 NO.15 失孤 剧照 NO.16 失孤 剧照 NO.17 失孤 剧照 NO.18 失孤 剧照 NO.19 失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10:02

详细剧情

黝黑的面颊上,深深刻着饱经沧桑后所特有的苦涩与坚韧,农民雷泽宽(刘德华 饰)驾着一台破旧的摩托车奔走在祖国广袤而荒凉的土地上,十五年的漫长旅程,早已不敢奢求何时是个尽头。1998年的一天,他年仅两岁的儿子被人拐卖,从此下落不明。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老雷的人生,他带着有限的家当以及满满当当的寻人启事,踏上看不见终点的征程。期间的苦辣辛酸,更有几人得知。这一日,老雷因修车邂逅了俊朗的小青年曾帅(井柏然 饰)。仿佛是命运安排的一般,曾帅竟和老雷的儿子有着相似的遭遇。以此为契机,曾帅和老雷结伴同行。一个为了找到失踪的儿子,一个为了找到梦回的故乡。  面容模糊的亲人,可曾等在未知的一处……

长篇影评

1 ) “中国式”公路片,《失孤》

最近两年,国产电影市场上的公路片类型很火。《后会无期》、《新花路放》、《无人区》都被冠上公路片的名号。
但直到这次看到《失孤》,我才觉得,这是真正有中国味的公路片,它讲了中国的故事:它说的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东西,它讲出了中国人的面对苦难的方式。

中国人最看重的东西是家,可以说没有之一。安土重迁,家国天下,家文化根植于中国长久的历史,家也是中国社会的根基。
在《失孤》中,出发上路的原由不再是《后会无期》、《心花路放》中城市青年无根的迷茫,也不是《无人区》那种亡命之徒的亡命之旅。出发,是为了家,雷泽宽(刘德华)十五年来从没放弃过寻找被拐卖的儿子——他要给自己的家找一个说法。
在公路片的发源地,美国,亡命之徒、罪犯、社会边缘人是众多经典公路片的主角:《邦尼和克莱德》、《末路狂花》、《天生杀人狂》……
《无人区》有点走这个路子,拍出了公路片的黑色、荒诞,展现了旅途的奇异、乖张。
而以《德州,巴黎》为代表的公路片是另一种类型,其主人公和社会,和家人,和任何他者之间都有不可消解的疏离感,他注定孤身一人。
而《失孤》对准的,却是最平凡的普通中国人,是平凡的父亲,平凡的丈夫,平凡的农民。他老实巴交,要求不多,文化也不高;他没有那么多不知何来的迷茫及与社会的疏离。丢儿子前,他想的是多挣钱,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丢了儿子后,他想的是找回儿子。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提华仔的表演。向来以帅气著名的刘德华,在这部片子里真变成了一个失去儿子的中国普通农民。
银幕上的华仔面色黝黑,穿着进城农民标志性的夹克,就那么蹲在地上吃东西,不需要说话,眼里也都是故事:不平、困惑、挫折、执着、失望、希望……百感交集。
他不会打字,为了和网上一起找孩子的人互通消息,用手指一个一个字母的在键盘上戳。他那巴望的眼神,他生气担心时的嚷嚷。
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我父亲,我爷爷,我老家,看到了土地。我看到一个最中庸,平凡的中国男人:他结婚了,有了儿子,他把家的责任看得比天都重,他怕每次一个人回去时,对上妻子失望的眼睛。
路途上与曾帅(井柏然)的相遇,让这个多年“无子”的父亲,暂时扮演起了父亲的角色。他们成了一个临时的家庭组合。
该片的导演兼编剧,曾写过《半路夫妻》等作品的彭三源很好地用细节和人物间微妙的互动展示了路途上这种家的感觉。她以往的作品便以家庭剧见长。
于是,在《失孤》里,你很少看到以往中国公路片中那些层出不穷的奇遇、巧合和误会。这使电影不那么跌宕了,但也使它更真实了;使你能在看片的时候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家人。
老雷和曾帅间,有一个最令我动心的情景,再普通不过了,可能每个人和父母在一起时都经历过,但拍出来却别有韵味。还是不说了,大家自己去看。

《失孤》令人惊喜的地方还在于,它试图讲述普通中国人面对苦难的方式。
在告别找到了生父母的曾帅后,老雷独自骑车回乡,路遇一众行脚和尚。
晚上露营时,老雷忍不住问了师父好几个问题,这是他寻子多年心中的疑问,他最怕的,和他最盼的。
这有点像“青年问大师”的形式,但我相信你看的时候绝对笑不出来,而是震撼,是深思,是无可奈何后,又再次上路。
至于师父具体对老雷说了什么,我也“大发慈悲”地不剧透了,做人还是要多行善业,嗯。
影片的结尾,老雷还是没找到儿子,他骑着曾帅给他的摩托车,奔驰在绵延至远方的公路。
这有点像罗曼·罗兰那句让文艺青年们爱不释手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
但这又很不同,老雷这个角色不是英雄,对他来说,对芸芸众生来说,在认清真相后,“爱”很难,更多的是“承受”,是继续熬下去。是看开的同时又坚持,哪怕这种坚持卑微而徒劳。
这其实是一种很“中国”的对抗苦难和不幸的态度。中国人的方式不是靠虔诚的宗教信仰,因而这个国度少见绝对的牺牲和绝对的抗争。
宗教,本质上是很个人的东西,它最后一定指向灵魂的神秘地带,有你无法与任何人分享的部分。
中国人对待苦难的方式,是于尘世中努力的同时,向宗教或文化寻求慰藉和帮助,但最后,还是要到尘世中努力。
家,便是我们尘世中最深的羁绊。

从电影手法上来说,《失孤》很克制,它避开了很多可以煽情的地方。
即使在高潮处——一路和老雷一起寻亲的曾帅终于和父母相认——导演仍很克制地没有给老雷特写。此时,他站在曾帅的身后,融入了众人。
老雷和曾帅分别的场景也被跳过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两人,想想他们离别的时刻该有多少戏?导演就是不让你看。
但我必须承认,看《失孤》的时候,实在忍不住哭了好几次。必须再赞一次刘德华的精湛演技。他就那样静静地,也能触到我。他真的演出了那种失孤后的眼神。他让我忍不住想,如果命运残酷一点,我爸妈可能也会拥有一双同样的眼睛。不过,那是题外话了。
至于此片承载的“人口拐卖”这个重要社会议题,则需要单写一篇文章才能说清楚。作为社会问题时,“问大师”是没用的,我们需要的是解决方案。

走出电影院后,我马上给爸妈打了电话。《失孤》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让你有回家的冲动。

2 ) 有力量的寻找

第20分钟,眼泪在眼眶里呼之欲出。当曾帅被雷拦住的时候,再也忍不住眼泪了。无论是老雷被打,还是曾帅想要放弃,以及那个跳河的妈妈,都恰到好处,都那么的真实,真实的打动我的内心。
整个故事在一堆摩托车潮中开始吸引我,中间那个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的人,真的是刘德华?当看雷泽宽给周围的人散着传单,眼神中的期盼,我很想冲过去对他说,别找了,开始新生活吧。而这是真的有个人出来这么说,当然更多的人是理解寻找,于是开始发生冲突。多么中国式的多管闲事的真诚的朴实的老百姓啊。
这个故事三条线,看起来有些凌乱,但散文也不是这样吗,有根主线就行。更何况,雷泽宽的车上的3面旗子,不就是把故事连在一起的那个扣吗?也是那个精神“为爱不放弃”
当雷泽宽找错了孩子被打的时候,曾帅的出现让故事更加立体。
这世界上不仅仅是父母要找孩子,还有孩子要找爹妈。
曾帅其实是被关爱长大,但这不能改变他要找亲生父母的信念,当然也是因为他要一个合法的身份。这一切把生活的无奈,那么直接的摔着观众面前,但又不是摇尾乞怜。
全片无论是海边、还是高速、还是铁索桥,包括曾帅的修车店、摩托车,都是美美的,让人觉得生活其实还是美好的,这算是全片正能量的一个体现吧。所有的这一切,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力量。
虽然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努力寻找的过程不是颓废、不是纠结、不是哭诉,而是心有希望,美在身边,爱在人间。
没有炫技,只有那朴实的笑脸,坚定的眼神。
为里面所有的演员们喝彩,我没认出的刘德华、梁家辉、吴君如,永远朴实的孙海燕,第一次看他演戏的井柏然,真的都让人忘了他们原来的样子,而只是认为他就是雷泽宽、曾帅、交警、人贩子……

3 ) 不是撕心裂肺,却也触动人心——《失孤》影评

对于看新闻联播都会流泪,玻璃心一戳就碎成渣的我来说,生活中总是有意避免接触像《失孤》这类能叫我分分钟哭成狗的电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没有看《亲爱的》。

我讨厌心房被揪起来反复揉捏的感觉,害怕看到善良人的脸上露出无助、绝望和悲苦的表情,因为每每看到那样的场景,我便会被酸痛、涩然、悲伤和无奈逼进死角无法逃离!

看过《失孤》的剧照,也知道刘德华在影片中扮演的是一个饱经风霜雨雪、被思念和愧疚日夜折磨的老父亲形象:花白的胡须,粗糙的掌心,两颊凹陷,眉头总是深深地皱着,眼角的每条皱纹仿佛都是一个故事,佝偻的后背却叫人看出生命的重量……

这一条条,一点点,简直全是能刺痛我、让我的热泪瞬间决堤的利器。

因此在走进影院看《失孤》之前,我给自己作足了心理准备。我告诉自己,就去大哭一场吧,不是说哭泣也是一种能够排解压力、舒缓情绪的方式么?

然而,没有预料中的大哭一场,没有想象中的痛彻心扉,整部电影带给我的,是温情脉脉后的酸痛暗涌,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悲伤入体、泪眼盈盈。

在评价《失孤》是否为一部合格的电影时,我们不能忘记这部电影一直以来的定位。从宣传来看,导演似乎一直强调本片主打温情牌。希望不了解这点而急匆匆冲去影院想要来一场惊涛骇浪般的情感宣泄、最终却失望而归的观众,不要急于对这部电影产生“泄愤”式的评价。

本片的画面干净大气,没有乱七八糟毫无意义的东西入镜来分散观众的焦点;色调和光影偏向温暖和明亮,一路上许多明明很普通的景致都被处理得清新漂亮,让人眼前一亮。

叙事风格舒缓,难得地没有急躁和浮夸,虽有时候会略显沉闷,但是好在身为主演的华仔总能通过细腻的表演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戏份吃重的井柏然,台词、演技略显生涩,不过毕竟电影新人?可以原谅。

剪辑稍显凌乱。为了突出新媒体对于打拐工作的重要作用,手机和网络的画面切入太过频繁和生硬。吴君如和年轻母亲那条线显得多余,强行的穿插反而起到了打断观众情绪的反作用。父寻子、子寻亲、母寻子,父子情、母子情,导演似乎想要面面俱到,但终究因为掌控能力不足而使得母寻子这条线与其他两条相比显得单薄和苍白了太多。

而本片最大的缺点在于,剧情的推进稍显刻意,主旨立起来了,但内容却不够厚重深刻,感情从积累到释放,达不到波澜壮阔、倾泻而下的程度。因此通过本片,观众只能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却无法对人贩子以及拐卖儿童这一社会现象产生深恶痛绝之感,当然就更无法被愤怒所牵引着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批判和反思。

据说本片是彭三源作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因此我认为还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至少从本片中我能感受到,这是一个相对踏实、规矩的导演。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本片导演在给自己的电影定好了基调和主题后,便老实安分地在预设框架内、向着主旨前进。没有华丽的炫技,没有急迫地将自己所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一下子全塞给观众,更没有故作深沉高大叫人摸不着头脑。不像其他很多初次执导甚至已经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导演那般,拍着拍着就好似黄河决堤,冲到哪便拍到哪,最后泛滥成灾、不知所云!

《失孤》作为导演的电影处女作,能看出来并没有贪心太多,简单的运镜,简单的故事构架,简单的人物关系。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作为一部主打温情的电影,免不了用煽情营造氛围,但基本是点到即止,并没有刻意追求让观众的情绪积累到达顶点然后瞬间释放的快感。(倒也不是她不想,而是可能她清楚自己目前还达到那样的掌控能力,勉强追求的话最后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导演的目的很简单,她想要通过《失孤》所带给观众的,不是撕心裂肺般的痛楚,而是时刻用温暖和希望轻轻撞击观众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有点酸、有点胀,却不尖锐,因为它不是湍流急瀑、疾风骤雨,而是涓涓细流,缓慢流过心房,却仍旧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因此,从本片一直以来所订立和强调的主体基调来看,我说它是相当合格的。因为你不可能要求一部小成本生活片带给你波澜壮阔的史诗级视听享受。

通过本片,能看到导演对于自身社会责任和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觉悟。而从《桃姐》到现在的《失孤》,也能看出来,现在的华仔在接片的时候对于传递人文关怀方面有了更加侧重的考虑。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人活这一世,基本都逃不开对于功成名就的追求和向往,但是在功成名就之后,有些人会在功利和虚荣中沉沦迷失,而有些人则会回过身来,以博大的胸怀和慈悲温柔的眼光审视普罗大众,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善良百姓和弱势群体出一份力,让他们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拂。很明显,华仔属于后者。

回到影片中。
曾经的我以为,上天一定会对肯努力、够坚持、心存善意的人温柔以待,但是现实生活却好似总让人无奈唏嘘。总有那么一些人,他明明已经够坚强、明明已经拼了命努力,他也分明从未心存歹念、伤害他人,但是却仍旧要尝尽悲伤苦楚疼痛煎熬。

雷泽宽便是这样一个叫人无奈、叫人唏嘘的人。无需影片花费一笔一墨来着力渲染雷泽宽的人格魅力及高尚情操,光从他清澈的眼神、一言一行中散发出来的敦厚憨态便能叫人相信,他必定是个朴实无华、心机淳朴到叫人心疼的男人。

为什么偏偏是他的儿子?为什么偏偏是他这么一个人畜无害的人,要遭受这生离死别、蚀骨思念的折磨?如果当时没有将儿子交给年迈的母亲而是自己狠狠看住孩子该有多好?
这些问题在雷泽宽的寻子路上想必已问了自己无数遍。

15年的寻子之路,除了孤独,无以为伴。但是仍旧坚持了下来。雷泽宽就像是苦行的僧人,这15年,是雷泽宽的修行之路,亦是他自我救赎、自我惩罚之路。

对儿子的愧疚和思念,是套在雷泽宽心上的沉重枷锁,却也是支撑着他活下去、默默走过漫漫长路的唯一动力。
因此在找到儿子之前,他从未想过放弃。就像他自己说的,只有在路上,才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父亲。

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很少出现晦涩、阴暗的场景,所有画面用的几乎全是光亮温暖的色调,就像井柏然饰演的儿子最终找到了双亲,就像高速路上为雷泽宽指引道路并留给他200元钱的警察,就像那一个个不求回报的志愿者,整部片子总是在给人以希望,因为它不是以社会的冰冷灰暗面来震撼人心,而是力图用人间真情来触动人心。

我喜欢华仔在影片中每一个无言的镜头,在安静的镜头中,那样一个悲怆、孤独,却又倔强、坚守的父亲形象总能分分秒秒击中我的心房!

走过那么多的路,看过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对他冷眼相待,有人对他嘲弄讥讽,却总有人,愿意对陌生人伸出温暖和关心的双手。
他在进行一场没有目的地的旅行,不知道结果,看不到终点,一次次的升起希望,又一次次在希望被打碎后痛苦得无法自拔!
我不敢去想象这一路上他受到的冷眼,不敢去想每个风雨交加的夜,他从商铺的雨檐底下惊醒,眼角那滴无法控制的热泪……
我对于这样的父亲形象感到无比的心疼。

因此,我希望上天能对这样的父亲温柔以待,希望命运不要折磨善良、纯真、踏实生活的人们,希望世界上的每个孩子都能享受父母之爱、每对父母都能有子承欢。
母爱如海,深厚博大;
父爱如山,坚定沉稳。
孤独不苦,无爱才苦……
(影片值三星半,为华仔多加半星)

4 ) 真实的情节往往更能震撼人心

端午的时候又重新看了一次失孤,泪点一向很低的自然又泪如雨下。直到今天才写了点东西。
感觉很久没认真的看华仔的电影了。小时候家人超级喜欢他的,家里仅存的CD都是华仔的,过年的时候家里都是回荡着他的歌声。他真的是不折不扣的童年男神。
这次看失孤简直差点没认出他来,瘦了太多了,憔悴得不成人形,难怪有看报道说他再武汉拍路人都没认出他来,为戏折腾自己的身体,为华仔的敬业精神点赞!
其实一开始看的时候还在猜井柏然是不是华仔失散的孩子,随着剧情发展才发现不是。一路看下来,被华仔演绎的角色感动得心里酸痛得厉害。后半段我已经猜到电影的结尾肯定是开放式的了,这种看似有希望但实则是绝望不然也不会一找就是十五年的感觉简直撕心裂肺却又无从宣泄。

全片最打动我的一幕是华仔已经知道那个渔民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明明已经离开了却又喏喏的说也许是自己记错了往回冲的时候,那一瞬间真的心碎成饺子馅了,华仔此刻的眼神太让人心酸了。
影片里有一个算是圆满一个半圆满的情节。井柏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乡和父母,虽然我个人觉得这在现实里其实真的很难的一件事情,不过好歹电影能让人有个美好愿望的实现不是么;另一个是被吴君如抱走的小孩子在群众的帮助下找到了,但是另一边镜头孩子的妈妈却不堪忍受失去孩子的痛苦而跳河了,这里真的是一半天堂一半地狱的感觉。其实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残酷得让人近乎麻木,但是我们依然在人生的道路不断前行。
希望再也看不到小孩子跟家人分离的消息,希望大家能坚强勇敢的面对新的每一天~

5 ) 不忍说差的差片

从题材上来说,这部电影当然是值得尊重的,但是社会意义拯救不了影片的质量,不忍心说差,但是,这确实是一部差片。

本片导演彭三源以编剧出身,之前主攻电视剧编剧,算是有着不错的战绩,贡献了不少热门剧集,可如今转战电影,出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这部影片的编剧真是硬伤。

这个题材的电影,是很容易拍得抓人的,你可以选择不哭诉,你可以挖掘你自己关注的东西,你可以放弃戏剧冲突,但是你起码要讲一个说得通的故事,无论是逻辑上,还是情感上。故事原型的行为可能异常,但是你要通过影像的功能来展现出其内在的合理性。做不到这些,剩下的都谈不上。影片中的人物行为莫名其妙,情感也莫名其妙,缺乏必要的铺垫和过渡,随便举个例子,井柏然拉着受伤的刘德华回来,两个陌生人一句话不说,一个修车,一个旁边待着,一直待到晚上,我只想问是个什么情况。再比如,刘德华托着被海水浸泡过的摩托车在沙滩上挪动,井柏然说着说着,突然就怒了!然后两人突然就撕扯起来了!这种冲突的设计符合本片贯穿始终的气质——突兀。

编剧还试图插入一些幽默元素,实现二人情感上的递进,于是有了那个响亮地“拍大腿”、还有二人的车旁戏水等等,可是安排得都十分不合适。一方面,这些内容都出现得十分突然,设计感太强。另一方面,把本就聚不起来的情绪,进一步破坏掉,彻底打散,给人一种极其不严谨、完全是在扯蛋的感觉。情感的递进,是可以从细节见的,幽默的方式有很多种,此类题材,点到为止就够了,小幽默可润情,太过了就成瞎胡闹了。(在这里说点题外话,读者可直接略过括号里的内容。我那场是周五晚黄金时间,除了第1排基本都坐满了。期间在很多“非笑点”、甚至是很严肃的地方,都出现了大范围的观众笑场。我倒是没笑过,这电影之差,让我越看越生气,是笑不起来了。同行的人觉得这种笑场很没有素质。但或许,这也可以算是对影片N多“自以为是”的最讽刺的回应吧。很多地方,台词和人物动机都设计得欠考虑,也难免出现笑场的结果,且这种地方多了以后,影院中的笑场会出现一种“惯性”。)

表演上,虽然能看出刘德华很努力,可是那张面孔无论弄得多脏,都容易让人出戏,再加上口音,基本达到了让人无法入戏的地步。总之一句话,刘德华不适合这个角色,这个跟你用多少功是无关的。井柏然,也很努力,很认真,可是由于角色(编写得)差,其它都是徒劳,刘德华其实也同理。说到这儿,请各位粉丝们冷静,无论是谁,都会遇到一些差角色(有时是一些不适合自己的角色),况且,刘天王可是有着《富春山居图》垫底的,这部片都还完全没到那种程度。

当然,找来刘德华来演,也有好处,但都在社会意义上了,他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关注,直接的是对影片,然后再是促进对影片拐卖儿童的主题的关注。于是我们很难回避还没过去多久的《亲爱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看了《失孤》后会说,好吧,《亲爱的》还是不错的。我倒是当初就推崇过《亲爱的》,有人说他滥情,我看到的却是克制以及对内容限制的突围。再反观《失孤》呢?虽然主题还是打拐,但是它留下了什么呢?几乎一无是处。

看完电影,无意间看到了一篇本片导演的访谈,大致读完后,让我很是无语。导演面对这样质量的作品,聊得头头是道,自信心爆棚,不认同所有指责(缺点都能解释成优点,如口音问题)。认为自己的作品很高级,还顺带着贬低了第六代导演,好似这些导演都瞎,只有她才能看到“第二眼、第三眼”。麻烦这位导演,首先,具体的想法和设定,要用在合适的影片题材上,乡土不代表“土”,高级也不是生拉硬扯,片子质量也跟你什么欧化不欧化没半点儿关系,欧化了又怎样?

影片最后生硬地插入宗教元素,想实现导演自以为是的升华,可却继续把影片推向分裂。人为的悲剧,跟缘不缘有个什么关系?你连基本的内容还没讲好,就想升华?你不想就事论事就不要触碰这个题材,强调“上帝的悲悯”,简直是对被拐儿童亲人的精神强暴!那悲痛是一生无法释怀的,你个本质上的局外人,做什么道德仙人,劝他们走向悲悯众生?所以,从这点来说,影片的无理与愚笨,是“何不食肉糜”式的。

6 ) 关于寻找,关于呼吁

这是部让人又哭又笑,边哭边笑,边笑边哭,不知是笑是哭的电影;是一个关于寻找,关于呼吁的故事;是一部关于社会关于网络的描述。
现在,有太多的妇女儿童被拐,他们幸运的会被廉价卖掉,不幸的可能不知道在哪一刻已经不在人世,留下他们的子女、丈夫、父母为他们担心,为他们自责,为他们盼望。他们的家人盼望着他们的回家,他们的家人等待着他们的消息。
这是一个父亲寻子的故事,也是一个儿子回家的故事,更是一个社会共同协助的故事。雷泽宽15年前2岁的儿子被拐,一直寻子15年,毛雪松4岁时被拐,一直寻家15年。在共同寻找的过程中,年轻的照顾年老的,年老的开导鼓励年轻的,是一个温馨而又心酸的历程。最让人难忘的,是雷和毛在路边睡觉的场景,就像一个爸爸在照顾儿子,为儿子盖被子,为儿子调整坐姿希望他睡的舒服,这是一份久违的天伦之乐,无论是对雷还是对毛。还有一个场景,两人帮人洗车时的嬉戏,更是增添了几分生活情趣。看着他们在剧中笑,我却在幕前哭。
在寻子寻家的过程中,别人在拐孩子,别人在寻孩子,别人在帮助他人寻子捉凶。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社会、志愿者、警察相互协助,相互配合,相互连接,发挥出极大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是各个社会因素一起进步,社会和谐更是需要各个因素共同承担。拐卖妇女儿童,虽法律会有相应惩罚,但还是屡禁不止,需要社会各个环节相互协助,相互协作,打击拐卖、帮助被拐着回家。
另外,刘德华不亏是影帝,扮演失孤农民工手到擒来。而井柏然虽演技青涩,但不失清新,与天王搭戏毫不怯场,接戏也相对流畅。加油,看好你哦。

7 ) 一条回家的路,一次失败的尝试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失孤》都不是一部好电影:人物站不住,故事飘忽。如果仅仅因为刘德华扮演了一名中国农民,或者因为电影会令公众对失孤家庭产生更大的同情和关注,它就变得根正苗红,不允许批评,那导演不如索性去拍正能量的公益广告,不要拍电影。   失孤为何失败? 电影有一条主要线索,即刘德华寻子和井柏然回家。主线以外,还有两条支线,一是儿子被拐的福州白衣女,一是吴君如饰演的人贩子。不幸在于,《失孤》的支线摇摇欲坠,生硬,仓促,一时间令电影的时空混乱,让观众困惑。支线的薄弱,势必令主线受损,尤其是在主线也不通畅的情况下。 主线的混乱在于,它用轻描淡写的方式,让原本是寻子的刘德华跟着要回家的井柏然上路了。这样一个找了十五年儿子的男人,居然说走就走了,堪比文青上路穷游。为了描写两个主角的内心沟通,《失孤》安排了被人诟病的澡堂戏和洗车戏,说实话,让两个成年男性进行太亲密的互动,并不是不可以,有例子在前,张家辉和彭于晏在《激战》中的师徒关系就很亲密。可是,《失孤》将刘德华和井柏然之间的“父子”戏,处理得过于脱线,令观众浮想联翩,瞬间出戏。再看二人的冲突爆发,基本都是一方的嘶吼喊叫,堪比90年代初期的马景涛先生的表演方式,没有任何深化,流于表面。 此外,影片至少用了三次以上的航拍俯瞰,多少有点要营造上帝或佛祖的视角,目的明确。可是,在一部极其贴近当代现实的电影里头,这样铺张的大阵仗越多,就意味着它越像一个精致的公益行为,而不是形式风格完整、深入人心的好电影。 还可以再回想下,当《失孤》拍到那些无名网友,他们拿手机对电脑转发寻人启事,镜头是多么的漫不经心。热心助人的小姑娘,连棋子都不如。这种漫不经心还出现在桥上会双亲时,身后群演进行着集体散步。这种发号施令的散步,完全扼杀了孙海英德艺双馨的表演。此外,还有观众发现,就连拍个上网,片中的电脑都是处于脱机工作的状态。在这样一部试图表现中国之大,茫茫人海无处寻踪的电影里头,这些简易细节上的考究,其实是创作者特别需要谨慎对待的,否则电影就会变得空洞虚假。你固然可以说,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可真正缺乏说服力的,还是人物故事本身。 一个找了十五年仍然没找到亲生儿子的父亲,帮助另一个“儿子”回到了失去很久的家。单看这样的故事梗概,其实《失孤》是耐人寻味的。可惜,导演彭三源发挥欠佳——漫长的寻路中国,被简化为消失的铁索桥,被砍伐的竹林,还有掉在地上的、母亲的长辫子。由这组蒙太奇所发散开来的中国现实,却让人打不起精神。相比较去年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所触及到的中国社会全景图,甲乙丙丁的面目,《失孤》还沉溺在导演的个人想象和间歇抒情当中。结果就是离家千里,离题万里,就更不需要用其他国家优秀的同类电影来对比了,比如巴西的《中央车站》、英国的《菲洛梅娜》,它们都做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找人和回家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院里出现过一大批找人跟回家的电影,苦涩、灰暗,却不乏有经典话题之作。比较典型的有两大类,一类就是“找人”,另一类是“回家”。 在“找人”里,较近的《亲爱的》和《失孤》,借离散之苦,说团圆之难,讲的草根和小市民的悲哀,导演并不克制,试图让你哭。较远的有这么几部,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一个找老婆一个找老公。王超的《江城夏日》,找儿子。王小帅的《日照重庆》,找回儿子之前接触和认识的一切。无论找到或者没有找到,这些电影经常流露出田园将芜、无以为家的伤感。找不到的人,它要么一片空白,面目模糊。找得到的,面貌也已经全然改变,结果似乎不再重要。 说的找人,其实主题还是落在“回家”上。面对高度发展的经济,中国社会激烈震荡,人口大量迁徙流动,农村萧条破败,催生出许多现代悲剧。这种变化,有形无形地拆散了许多人的家——传统的、根深蒂固的那个家。当有人离开了家,就有人想找回它。总体来说,新世纪前十年的中国电影,创作者们紧密关注着城乡变化,从乡村来到城市,或者从城市返回乡村。电影表现的人物对象,也还是偏向底层的弱势群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投射。不难发现,这也是第六代电影美学的一部分,追求边缘化,强调个人存在,把观众带回到日常生活,同时捕捉巨大转变中的现实。 到陈可辛借《亲爱的》把中产阶级拉下水,这已经是一种新变化。此外,《亲爱的》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视点变换,故事前半段是关于深圳的新移民,后半段却是孤立无援的农村妇女,在敌对关系中,双方还完成了一次位置互换。这当然是得益于原型故事的万中无一,另一方面,却也说明了香港人的聪明讨巧,强化了人物和观众的道德困境。 这类电影里头也有比较离群的,比如李杨的《盲山》。这部电影讲一名被拐卖的女子想要回到自己的家。跟前作《盲井》一样,这部批判现实的影片拍得异常真实,是典型的、“暴露社会阴暗面”的独立电影,结尾笼罩在一片黑暗当中。在我看来,它其实更像一部杀人不见血的惊悚片,拒绝把打拐行动温情化和公益口号化,更具艺术价值。 另一大类关于“回家”的电影,它们是以“中国式公路片”的面目出现,比如与春运有关的《落叶归根》、《一年到头》、《归途列车》、《人在囧途》以及《到阜阳六百里》等等,它们当中有正剧,有喜剧,也有纪录片。整体上比较严肃,也倾注了创作者的人文关怀,映照着中国社会的千奇百怪。 《落叶归根》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比起让刘天王降低身段来扮演农民,让赵本山本色出演一名农民,显然要妥帖得多。赵本山收敛了他与生俱来的狡黠,又带有意料当中的幽默效果,令电影蒙上一层黑色喜剧的色彩。如果说,《落叶归根》看的是赵本山的独角戏,《一年到头》采用的却是人物群像和多线叙事,简单纯粹,真切动人。 与《落叶归根》和《一年到头》相比,《人在囧途》借了春运的题,扒的却是国外电影的衣服。这仿佛再次说明了,只要抄袭的对象是正确的,中国观众似乎不太介意山寨。《失孤》的问题也出现在这里,导演自称是希腊艺术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的大粉丝,这就不难理解《失孤》为何会出现情绪的错位,山寨致敬失败。 《归途列车》则是一部工业化流程拍摄的纪录片,我以为它会把更多时间用在路上,结果,那趟普快列车,只是用来连接了四川和广州,电影聚焦于城乡两地的空间差异对比。至于很多人希望看到的残酷春运,这部电影并没有着力去表现。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到阜阳六百里》身上,当回家的旅途真正开始,电影以出字幕的方式,旋即宣告结束。春节,意味着回家,这是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事情。有的人是回不去,有的不想回去,仿佛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注定永远离开了家。这条回家的路,却总是令人心烦意乱、疲惫不堪,就像1984年严浩拍摄的《似水流年》。迄今为止,这部电影成功消化了现实,又升华了主题,是为数不多拍出了乡愁韵味的华语电影。“囧途系列”一路发展,直到蜕变成了票房火爆的《泰囧》,它把中国电影带入到另一个高举高打的发展阶段,喜剧为王,声势浩荡。面对新兴的年轻观众和城市里头的中产阶级,旅游、怀旧热、出国生子等题材成为了一时潮流。 这次的《失孤》,片中不断出现刘德华骑着摩托车寻子的身影,许多人也冠以公路片的名号。但问题来了,只要出现公路和旅人,它就是一部公路片吗?如果真要这样讲,蔡尚君的《人山人海》比《失孤》更像公路片,再不然,《天注定》的王宝强也是骑着摩托车上路了。这些电影带有杀气,不想妥协,往往也显得过于决绝。在回家无望和无家可归的情况下,电影人物不惜与现实同归于尽。 面对这几组过于刺眼的对比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资本的注入、票房的渴望和明星的站台,他们对相似的电影题材会起到多大的影响作用。《失孤》的表里精致,内核疲软,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这些复杂因素的干扰,结果,导演无力把控局面,要讲的东西也没能落在实处上。 所以,《失孤》的最大悲剧,并不是刘德华找不到儿子,也不是脑海中的记忆碎片,更不是忽悠人的缘聚缘散。影片的悲剧是有家不能回,不敢回。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传宗接代的儿子,恰好是家族繁衍的重要标志。无论被拐还是买入的家庭,他们都抱有这样的执着信念,面对悲剧的循环发生,沦为不幸的受害者,活受罪。对这些痛苦的人们来说,回家的路,似乎跟走向死亡一样。我们都得死,没有例外,但是有时候,这条路真的太长了。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0329/010721835087.shtml刊发于《经济观察报》】

【微信公众号:movie432 请勿转载】

短评

树都很绿,草都很新,山都很青,天,都很灰。抓住摩托车的手好像一松开,希望就没了,满是竹子的铁索桥好像走一遍,记忆就空白了。他没有失孤,他不是失孤,可这却是最空白的希望。还好有乘着光影旅行的李屏宾,让满眼的绿变成新的希望

7分钟前
  • 老季
  • 推荐

除了题材值得鼓励,几无可取之处。大概想拍成一部文艺公路片吧,可惜创作者能力实在是……无论剧情设置、节奏、冲突方方面面都毫无亮点。倪景阳的部分好像片中长出的怪胎,非常违和。整个故事也建立在一个过度人为的设定基础上,甚至连预期的煽情都很难做好。这才觉得《亲爱的》挺好。刘德华造型不错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怎么这么多差评,我觉得拍的还不错啊,有泪点有笑点有景点,里面的演员演的也都挺好,虽不是什么大菜,但也是风味俱佳的养胃粥。

12分钟前
  • DDEECASI.
  • 推荐

失孤,我将其解读为失魂落魄的孤独:从小就没有根的人与失去了血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就生活在长久的精神折磨中,寻找,是他们逃避,同时又是面对灵魂的过程,电影硬伤数不胜数,却还是忍不住感动了

17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还行

看哭了

19分钟前
  • 幕天席地
  • 还行

1.没亲爱的好看,为啥,没人家那么狗血啊!2.一半的时间在无聊,一半的时间尴尬症发作!3.刘德华和井柏然是一对吧,一定是的。。。睡一起,洗车玩水play,只差捅破那层窗啦啦啦!

23分钟前
  • A型君
  • 还行

看过《亲爱的》之后没有发现更亮点,倒是汽渡上两个武汉男匠为刘德华要不要找孩子这事都能扯个皮,这个剧情有点太写实了。不过刘德华真的值得赞赞赞。

24分钟前
  • 沁冬
  • 推荐

一个人的气场和光环是没法化妆的,刘天王脸晒得再黑也是地中海阳光范儿。有一天找儿子这件事突然就成了这个男人的终生事业,找孩子找出使命感,顺带帮助别人一起找孩子,帮助别人的孩子找爹。果然,痛苦才能理解痛苦,而幸福太难。就像影片开始那场看似莫名的斗殴,痛苦和幸福相遇,就只能打起来。

26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刘德华演的不错

27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失孤之走过999座铁索桥只为换来一张身份证好去考试坐飞机坐火车谈恋爱生孩子的故事》

31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或許是「親愛的」珠玉在前,比較在所難免。相比之下「失孤」的故事結構略嫌鬆散。導演立意善良不容置疑,但世界卻美好得過於單一,美的風景好像拍廣告。另外,我確實佩服劉天王的突破,無論如何,電影喚起大家對拐賣兒童問題的關注和共鳴。

32分钟前
  • mingjoyce
  • 还行

演员的演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剧情实在是太糟糕,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的问题?

37分钟前
  • ╯^╰
  • 还行

华仔做到了对自己形象的突破和演技的证明;作为新生代,井柏然与天王对戏丝毫没有弱掉,也算为内地小生争了口气。

38分钟前
  • Lily Chou-Chou
  • 力荐

井柏然证明了自己的演技。

42分钟前
  • Andy
  • 还行

片子欠火候,故事表演都有短板,三条线索很混乱,导致结构失衡,既然可有可无,那还不如不要。井柏然演技略浮夸,不像被拐孩子,致使高潮段落让人感觉莫名其妙,但是本片的摄影很棒,有几个镜头真心赞…华仔真是老了,为了这部片子也是拼了,扮相演技都不错,可是一开口就出戏,港台腔实在是违和啊…

44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作为公路片,配乐和风景很赞,电影每次到那个感动的点就收了,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差口气!题材就是最近流行的拐卖儿童,刘德华把一个寻找孩子的父亲演得入木三分。想想还是加一颗星吧

49分钟前
  • 暮成雪
  • 推荐

说实话,这种类型的影片明星来演可信度不高虽然知道是真实事件,可刘德华的脸一出来就破功了,可以看出影片里刘德华很卖力气的想让人忘记天王可是这张脸深入人心就是脏了他还是刘德华,就想亲爱的一样问题,几个演员都不错就是不让人入戏,相反最后故事原型一出来立马哭出来。

52分钟前
  • 天秤座的胖子莹
  • 推荐

遍寻而不可得,你奈人生何?不可避免拿来和《亲爱的》的进行比较,但后者是群戏,黄渤、赵薇、张译和佟大为都可成戏,而《失孤》是属于刘德华的独角戏,看天王变身农民寻子,步履蹒跚,执念不灭,夹带着井柏然的绿叶来搭,看过的都明白,刘天王真的是拼了。缘起,缘灭,父亲千里寻子,在路上。

56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剪辑有问题。意料之外但是不算俗。刘德华真是捡破烂都帅啊……

57分钟前
  • 银色漂流
  • 力荐

国产片中还算不错就给四星吧。导演自己也知道这是无望的事所以依赖虚无的佛教因缘开解观众。女婴那条线可有可无。演技都还可以就是港台腔略不适。井柏然演技还可以就是完全不像乡下修车店小哥。以上,公平公正理性客观。

60分钟前
  • 决明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