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lost and found
男主在一个叫星之丘车站的失物招领处工作,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常常想象失物主人的模样和背后的故事,同时会把想象中失主的模样画在一张卡片上挂在失物上。每当失主来认领遗失物品时,他的同事总是惊讶于男主所绘的失主和真人相似度极高。男主总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在旁人看来近似垃圾的失物,帮助失主们找回他们。甚至不惜去垃圾场寻找因长期无人认领已被当垃圾处理掉的物品。但是实物好找,他心里一直有一份遗失的母爱却始终无法找回。当一天得知母亲意外身亡后,他开始寻找真像,最后发现母亲原来不曾抛弃他和哥哥,在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都在惦记他们兄弟俩。他终于放下了心结,找回了那份属于他的母爱。
每一件物品都会因使用者对待它的心不同,表现出不同外表和与主人的纽带,感情和心境自然也就会被使用者注入物品。同理任何手工制品为何珍贵和独一无二,无法被机器制品取代,就是因为每一个匠人都会把自己的心和情注入自己的作品,让它拥有生命。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遗失过随身物品,失去的东西或许容易找回,但失去的亲情、爱情、友情,却不容易找回,因为你不愿放下,不愿信任,不愿被伤害。当全剧终,出现本片英文名《lost and found》后,恍然大悟,这是一个讲失去和寻回的故事。
这是部典型的日本文艺片,剧情发展有点慢,但在细节表现,画面,配乐,演技上,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份意境和心上,真的很棒!不过这种片子真的只适合在影院看,在家看电视的话坚持不了20分钟,就会不想看了!
2 ) 再见
影片的开头是主人公的小时候,妈妈在大雪中离开了自己,事实上我看的时候觉得有点无聊,之后出现的小萝莉简直是无敌可爱,也算是给了我动力吧,坚持再看下去。
主角温人是个心思细腻的大男孩,他会给每一个遗失物品画上他猜测的主人的样子,他很对待他的工作。当一个中学男孩会因为害怕同学的嘲笑而说出那副有点破的手套不是自己的时候,他仍把那副手套收了起来;当有人来认领因为超出保管期限而整理掉的雨伞的时候,他会花一晚上的时间在垃圾站翻找,因为那把伞对主人来说很珍贵;即使是一个小女孩送来的一只踢踏舞鞋,他也会认真询问拾到的地点。
影片的感情刻画的非常细腻,有温人找到伞的开心,也有还伞时伞的主人已经有了一把新的伞,不再是独一无二珍贵的东西了,就好像温人的母亲也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孩子,他已成为过去,最后那把伞还是回到了垃圾堆。
母亲的死到底真相是什么,温人始终不相信恐高的母亲会在摩天轮自杀,母亲新家庭的弟弟却痛恨温人,认为母亲生前借钱是为了他才最终导致死亡。最后,警察找到了温人,母亲是为了救两个小孩才摔下去的,在救小孩的时候对他喊得是温人。
再见,妈妈
(第一次写,只是写着玩的,别骂我啊)
3 ) 乏味
镜头很美,送失物的小女孩和跳踢踏舞的大叔是唯一的亮点但其余无聊到爆平淡到白开水的发展让乏味的剧情更加乏味。感觉好多人出现的莫名其妙,大妈为什么来找一把毫无意义的塑料伞?是因为当时缺了把伞来试试?两小孩为什么毁了地图?杏是来干吗?佐佐木希在里面有些镜头相当憔悴。妈妈,这个很重要的人,感觉里面的人都有点恋母但这个人物太莫名其妙,当初妈妈是出轨了?在游乐园当着爸爸孩子的面?感觉莫名其妙的争吵离开让两个家庭的孩子都不太正常了。
4 ) 家庭
温人(中村伦也 饰)曾经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但这份幸福随着母亲爽子(木村佳乃 饰)的离开而被击的粉碎。成年后的温人早已经同情同手足的哥哥哲人(新井浩文 饰)失散多年,成为了星丘车站失物招领处的工作人员。他十分珍视那些被拾得的遗失物品,希望它们终有一天能够回到主人的手上,然而,大多数物品的下场,唯有被当做垃圾被处理掉。 某日,中尾(岛田久作 饰)和大林(杏 饰)两名刑警找到了温人,告知了他爽死的死讯,为了解开母亲生前遗留的谜团,温人决定靠自己的力量调查真相,就此结识了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姐姐七海(佐佐木希 饰)和弟弟雄哉(菅田将晖 饰)。经过调查,温人发现,母亲被卷入了一宗价值三百万日元的疑案之中。
5 ) 不羁的雪,羁绊的心
冬日里,喜欢泡上一杯茶,蜷在沙发上,任思绪飘飞,随着窗外不羁的雪,漫漫地漂泊到童年,滞留到少年,绵延到青年,最后回归到中年。窗外的风,咆哮着,仿佛告诉人们,人生本来就不是静悄悄的。
思绪漫漫地飘散,又会羁绊在某个时点,绕不过去,反反复复,纠结着,缠绵着,任时光向前,总有个过不去的结在心头驻扎,走得再向前,也不免回头望。
这个结,可以寄托于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可以是多年前拉家常的一句话,可以是一个不再清晰的画面。这种结,在日本电影中会漫不经心地流露出,又在某个情节处前后呼应,击中人的心,可以让破碎的心复原,也可以让虚幻的心落地,终可以把这一页翻过去了。“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
就像《人证》中,日本母亲离开时留给混血儿子的那顶草帽,在多少个孤苦无助的日子里,支撑着儿子长大,又支撑着儿子在被母亲刺中之后,在生命最后一际,还能踉跄走到母亲举行发布会的大厦,为了再看母亲一眼。
也像《第八日的蝉》中,养女长大以后,寻迹到了养母当年和自己生活最快乐的那个小镇,找到了那个拍照片的老照相馆,寻找当年未来得及取走的合影。养母已经把照片取走了,但是留下了底片,而且,养母很坚定地告诉照相馆老板,照片上的小女孩会来取这张地底片的,无论多少年之后。
也像《麦子小姐》中,片尾,麦子回到母亲的家乡送回母亲的骨灰盒,遇到母亲当年的闺蜜,得知母亲曾经在怀着麦子的时候回到这里,拍着隆起的肚子,对闺蜜说:“虽然我到东京后没有成功,很是落魄,但是有了家,还会再有一个孩子,我很欣慰。”这是电影最后一句话。
《星丘车站失物招领》中,母亲在风雪中离去遗留下的那只红手套,默默地陪伴着小儿子温人长大,让温人觉得母亲从没有走远,母亲从没有忘记他,母亲一定会回来取这只手套的。
有些感情上的东西,想留是留不住的,但是,它,一直萦绕在心间,陪伴着人生,从未失去。
温子一直对母亲的离去,心存幻想,幻想母亲还会回来,原来的家还会复原,即便母亲在不远的小镇重组了家庭,新生了孩子,即便母亲从来没有回来看过他一次。
母爱的烙印曾经深深地刻在他年幼的心灵上,他小心封存,小心珍藏,不让别人触碰,不与别人分享。母亲遗留下的那只红手套,母亲临走时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的那句话:好好留着,我会回来取的。这是母亲对温人的牵挂,也是温人对母爱的羁绊。
后来母亲的意外离世,让温人一度迷失,他以为母亲确实已经把他忘了,他心灰意冷,直到母亲的死因大明,原来母亲为了救摩天轮下摔倒的小孩才不幸离世的,而多年前自己同样在摩天轮下摔倒,母亲同样奔向自己。原来,母亲一直记得自己,“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当曾被一种强烈炽热的爱包围过、渗透过,即便后来这份情感撤离了,那么,余温足以暖人一生。
温人的母亲给予他的母爱,就是这样的暖。即便这种母爱在其他日本电影中演绎成了冰,也不翻改它从前的暖。
《人证》中,日本母亲回到日本后,事业成功,为了保住现在的地位和家庭,她拥抱远渡重洋寻母而来的混血儿子时用匕首刺向了他的胸口。但是儿子并没有控诉和谴责母亲,他觉得能再见到母亲,能被母亲拥抱,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了。因为童年时,母亲给他的爱,是最真的爱。
人生,本来就不是静悄悄的,浮于表面的平静,有时遮掩了深处的裂痕。人生,也从来都不是四季如春的,有夏花的灿烂,就会有秋叶的凋凉,有春天的柳芽,就会有冬日的飘雪。但是,曾经感受过的暖意,足以支撑着人们,在风雪的寒夜里,期待明日的朝阳。
因为,心里,一直都有太阳。
6 ) 观后理解
故事从男主温人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孩子在幼年失去母亲带来的创伤,母亲在他的记忆里是温柔的许诺会回来找自己的不会抛弃自己的,他将母亲的离开归罪于父亲。
男主坚信丢失的物品是失者们的重要之物,就如同被母亲丢失的他。他坚信母亲会回来找他,直到听到母亲的死讯,使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在那个下雪的日子被抛弃了,是不重要的,就如同那把他在垃圾堆里翻了一夜的雨伞被那个女主人无情的遗弃了一样。他开始崩溃,这是他心里的创伤,是他的坎,电影里用下雪表现了这一点。所以他从一开始温柔待人的小伙子变得开始对要好的垃圾场朋友生气,撒谎骗姐姐,嫉妒她拥有妈妈的爱,言语激进的对同母异父的弟弟说话,挨了揍,怀疑母亲的死因等等,,,都是因为他不想承认自己是不被需要的。
姐姐的再访,告诉了他另一个视角的故事,原来拥有了妈妈的姐姐也并没有那么幸福……因为贷款的事情他又找到了哥哥,哥哥告诉了他不知道的那部分,原来爸爸深爱着妈妈……最后片尾的两个小男孩告诉他妈妈的死因是为了救像自己一样摔倒的小男孩,他意识到妈妈其实是爱着他的,他才真正的释然了……冰雪融化,其实这个孩子想要的可能就是被爱这么简单…
电影对情感的表达很细腻,围绕着电影初的那场大雪分别的场景徐徐展开,在男主不断地追寻下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还原了最初分别的真相,这种叙事方式比较有趣…总得来说还算合格的一部作品,看的时候建议关掉弹幕!
7 ) 你应该去看一场北海道凌晨纷飞的雪
缓慢的叙事节奏,温柔摇晃的镜头,不明不灭的肌理
以及像梦里出现过的巨大的红色列车和纷飞后一马平川的雪。
温人,在每一个丢失的物品背后画上想象中主人的形容。真是呀撒西阿。
再温吞的性子也有会崩溃的时刻。
会有人来取回这只踢踏鞋吗?嗯,肯定会有人来的。
年轻的时候若是学会了踢踏舞,老来也依然会跳呢。因为身体记得。
没事的,再见了。
借这部电影抒发自己稀薄的情绪:
你真应该去看一场北海道凌晨纷飞的雪,
将昙花一现,长久遗忘。
大丈夫、さようなら。まだ先へ行こう。
8 ) 如果他们知道
如果那副红白相见的旧手套知道他的主人也许碍于面子和自己咫尺之遥却再次离别;如果那把有涂鸦的伞知道自己的廉价可以被随意代替;如果那只旧踢踏舞鞋知道自己只要遇上另一半就会创造出如此有力的艺术之章;如果那个球形钥匙链知道自己的身世竟然如此曲折;如果那些遗失物都能知道自己的故事的话。
然而这都不可能,一个假设都不可能。寄予物品独特情感是人类的事,被人类寄予情感却不是物品的义务。物品只是物品,他们不会知道他们自己的故事,就像不知道他们自己的价值,也不知道他们自己的用途,当然同样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名字。物品终究只是物品。
电影当然不只是各种遗失品的说明介绍。有情感的各种所有人,他们建立起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或者羁绊。而男主居然不可思议地可以描绘出所有人的面貌,仅仅通过感受遗失物的一些不可言喻的特征。我想,或许那些遗失物都有人格。或者如果他们有人格的话,那他们是否会理解曾经的主人碍于身边的现状无法与自己相认的现实,是否会无奈自己的无足轻重和易于替代,是否会坚持终究有一天会被发现只因自己对弈另一半的独一无二,或者感慨自己的命运多舛,无人认领沦为垃圾,抑或是沉寂于根本无人发现的事实。至于男主能感受到如此精确的地步,大概是因为自己被遗失了太长太长的时间。
遗失物不是垃圾。他们只是静静呆在那边等待被认领而已。所以,当男主等待了多年的母亲未知地去世时,男主的世界坍塌了。无人认领的遗失物自然只有被送进垃圾厂的命运。世界抛弃了自己,以为自己已经毫无价值,是那些不配拥有交响乐的垃圾堆的一份子。
在去到垃圾场之后,男主慢慢发现其实这里不过是一个更大更大的失物招领站而已。似乎谁都曾被遗弃过。似乎世界上大多数的再见成了永别。似乎这个垃圾站是绝大部分人和遗失物的必经的一站,就好像星之丘车站的列车,靠站后又会马上呼啸而过。
即便遗失了,进了垃圾站也不表示没有了价值,失去了羁绊。于是男主成长了。就像小小的发展中的星之丘,即便遗失了曾经辉煌无比的摩天轮。想必不足10000日元一吨的废铁永远无法代替所有星之丘人共同的美好记忆。
画面是真的美,但是整体有点太拖沓了…故事也有点莫名其妙,连佐佐木希在里面都看着很一般…木村佳乃怎么演的角色都这么一言难尽…
隐约嗅出了男主小帅哥和垃圾站大哥哥的基情,尤其最后雪地里的那个道歉电话,小哥的表情过分酥甜了:)
细想想,能够到四星
温和安静美男子中村伦也。也是想要珍惜每一件物品,总是没有办法真正把握。
主线剧情不清晰,主演也缺乏人气,但是影片唯美意境不错。借用失物、拾物、归还的小事,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羁绊与内心变化,无论光影配乐,都让观众看得很舒服。从小女孩敲钟声开始,萌萌的小脸蛋,到摩天轮再现辉煌瞬间,心中已被感动。
雪天的唯美,晴天的光影,画面真是赏心悦目。渡边崇的几首钢琴原声配上此景更是优雅悦耳。从人设到故事整体还是挺喜欢。只是摩天轮不够shock导致父亲的形象不够鲜明;解释死因显然不合理,草草了事;母亲的角色转换有点强行。
前后近乎割裂开来的两部分终于在最后还算圆上了,不过中后部分还是太闷了。上影节想看没买到票的就剩下海上火焰和濑户内海没出资源了,看过的好像还一个资源都没出。。
这片子06年拍出来分就不会这么低了……
故弄玄虚,一群恋母控。
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摄影像是加上了“筱田升滤镜”,然而角色心情描写也没啥大花头,节奏非常慢,显得摄影滤镜太浓,装了。
那段踢踏舞拍得很美
悲伤与温暖一起释放,真好。中村伦也像一股清流。
作逼
我觉得吧 节奏正好
母亲的形象,一直模糊。直到最后一刻,才渐渐清晰的母亲的脸。这也是他找回的记忆的失物招领。
除了节奏慢点没有缺点啊 不过我在b站看的 弹幕里太多影响观感的傻逼了 结尾哭成狗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至少知道了自己不是妈妈无所谓随手丢掉的垃圾 找回了曾经的记忆和爱 扣题了 失物招领
导演处女作,虽然大牌云集,但节奏剧情等方面都显得有点弱,很难抓住人心,更别提被感动了
所有的忧伤都只需要妈妈的一个拥抱就能化解。没关系的,因为你爱我。
画出幻想中每个失物的主人,永远无法认领的一只手套,期望成为交响乐指挥的垃圾工人,铁道跳起踢踏舞,摩天轮只为她亮起……一个过世的母亲,两个破碎的家庭,MV滥煽情不太舒服,但整体感觉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