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看完《夜宴》,想了很多,心里不太舒服
冯小刚每年的片子我都要花钱去电影院看的,每次影片都会有新鲜感.但这次看过《夜宴》,感觉从里面找不出冯氏的风格,完全是华语电影豪华制作班底的整合.印象中就是袁式动作、谭盾的主题音乐、叶锦添营造出的色调氛围,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实在太西方化了。
以前听过武大文学院院长郑传寅讲东西方戏剧的不同,其中对比对悲剧情结的处理。东方故事中的悲剧是外界环境产生的,如赵氏孤儿这类,家庭的破例,或者自身生理残缺都是受外界影响,由不得自己把握的,但西方的悲剧不同,都是各人自己思考出来的,最终的悲剧结局是自己主观影响产生的。在《夜宴》中葛优的自杀就很明显是西方悲剧中对人物的处理方式,包括吴彦祖也是。
这个故事本来应该很宏大,人物的性格会很丰满,但看过之后,感觉刻画的还不够,也许是电影中把太多笔墨放在形式的处理上了,这点跟张艺谋拍大片的风格有点像了。章子怡,吴彦祖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但看过影片后回忆起这几个人感觉太单薄,特别是黄晓明、马精武(老师)的角色,与故事主调有点挂勾,似乎又不是很紧,比重拿捏的不到位,这可能跟后期剪辑也有关系。
值得肯定的是袁式动作在影片中有了些突破,加了很多柔美的舞艺进去了。国际动作片中泰拳、法国的极限运动(13街区)、日本幻影(忍)都出来了,他也应该有些突破了。想到刘家良的硬桥段,虽然有些土,但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的风格,尽管近几年的“醉猴”“七剑”的武指都不够亮彩,很佩服这样的老电影工作者(也没找出其他适合的词)。
谭盾的音乐也过于西方化,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风格,他似乎在以一种西方人对东方音乐的理解在创作音乐。相比起来,我更喜欢金培达这种音乐风格,可能会很娱乐化,显得深度内涵不够。
民族的电影巨片啊,什么时候能真正出一部让大家都能正面肯定的作品。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这种太过于洋化的风格作品让我的内心很压抑,有点心酸。怀念二十年前第五代导演的出山之作:黄土地、双旗镇刀客、大阅兵、、、其实近几年里陈国星的片子我觉得挺有风格的,特别是“横空出世”,看一遍哭一次,还有何群的“烈火金钢”,米家山的“顽主”(一说都是十几年前的电影了,这几年全部大片整迷糊了)。冯小宁这几年也没什么消息了(刚查了一下,在拍青藏线),塞夫去世了,谢晋这十年来的片子也不是很响了,夏刚拍电视剧去了。第六代导演吧,总觉得有点喜欢顶着“独立制作”的牌子脱离群众,唉~~~
期待民族电影出真正打动人心,震撼国人心灵的大片!
2 ) 一舞剑气动四方,表演本是我所长。
今天我去看了“夜宴”,我真诚的认为,好棒啊。
虽然太子住在拥有超长滑楼梯的儿童乐园,虽然葛优是个文艺青年,虽然那个大臣叫“阴太长”,虽然特工拥有冲锋枪,这些荒诞的元素在芸芸众生眼里是可笑的,但只有先锋影迷,才能发现这部电影的后现代本质。
本片颇具试验性的挑战了在古代语境中表现后工业时代的生活。国家领导人葛优同志居高位而依旧与民同乐,他的玫瑰精油开背,他对和谐社会诚信为本的深刻理解,他对古典主义话剧的深切热爱“是复仇的欲望,帮你穿越了死亡之谷,还是你的忧郁,打动了女人,让她们的柔情,维系了你的生命,或者,百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如果不是―――――哥哥!!!!!是你的灵魂在瞑瞑之中保佑着你的儿子,让他用我的血来恢复你的光荣。如果是这样-――――哥哥!!!!!我把尊严还给你。”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化评论人,为了一部好戏,说出了“真是个伟大的艺术家,朕深感欣慰”这样的最高评价。
吴彦祖作为一个在体制外游弋的非主流戏剧导演,在郊区长期租用的儿童乐园里排演实验话剧,又遭遇打砸抢分子的毁坏。但他不气不馁,继续追求那伟大的艺术。终于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终于成为了寂寞歌手。
周迅这个刚毕业的时装设计师,仗着自己的高干子弟背景,将她设计的劣质服装长期批发个中央机关。她还诱使太子强奸了她,由此捞取了政治资本,要挟太子和她结为贪腐利益同盟。
而太子党阴损作为国务院总理级官员阴太长的儿子,不满足于自己的正部级职位,妄图成为国家领导人,幸好英明的章子怡同志及时粉碎了这场夏秋之交的政治风波。
章子怡同志,作为政治局的领导,识大局,顾大体,辅佐了两代领导人。后在政治风波发生之际,粉碎了葛优同志犯的严重错误,毅然出马担任领导人。
这部电影的最高明之处,就是完全没有破题,创意出自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却根本没有韩熙载这个人物,也不是紧密团结在李煜同志周围的南唐政府的政治故事(因为南唐不会设幽州领导班子)。这种高超的虚虚实实的手法,更加体现了,这是一部现实政治讽喻剧。
3 ) 冯小刚的野心夹缝
去看夜宴。
我从小吃东西就有习惯:把最好最期待的东西留到最后吃。据说这是穷人的表现,富人们总是先吃最好的,快乐再说。对冯小刚一直很期待,而且我对葛优说不清的迷恋,于是对夜宴很叶公好龙,我用淘宝的抽奖跟自己说推迟的理由,虽然长这么大我根本没有中彩票的好运气。
周一下午的影院还有很多人,都在看夜宴。
如果没有《英雄》和《十面埋伏》,《夜宴》是有可能让国际惊艳一下的。
开始的艺伎很像日本能剧,拗造型的型人们血溅舞步的音乐和吴彦祖满是血丝的眼睛虽然污染了身后竹林的轻灵,然而却很舞台效果。耐那电脑做的蝎子也不像《无极》,很精致的爬动,速度虽然慢,我却老土的想,要是自己剪辑,就是无鸾的那滴眼泪浸在地图上,水印出现《夜宴》的字样。
说这故事诠释《哈姆·雷特》,编剧也算是吃透莎翁的精髓,台词在现代的我们看来冗长和不切实际,但在五代十国确实可能。只是幽州节度使这明显太具体,安禄山史思明之辈让我走神于《中国人史纲》找这帝王可能的源泉,很是耽误了点剧情情绪。
一看就是做秀的排场,美术好像十八世纪法国宫廷,我有一个期待是索非亚·科波拉的《玛戈皇后》,觉得颜色效果很可能雷同,群众演员的调度真好,只是这片子的趋向太明显,是给外国人咂舌而不是给国人娱乐的。
我们这场并没有笑声,葛优的喜感深入群众骨髓,然而他的表演却是犹豫的,我看到最后才幡然醒悟他的设定是个情种,可是那些台词真正的色鬼,还是猴急的表现,蹬被子反而是细节的感情了。
如果今天是陈宝国之类的小生老朽来诠释这帝王,很可能更深情,也是言情小说的男配角:爱你爱到弑兄杀侄,用自己的生命换一滴认真的眼泪。当然这是言情作者的小格局。
哈姆雷特就不是我的那杯茶,无鸾更明显,和青女那场雨中戏根本是强暴,吴彦祖的犹豫本色最适合,爱恨不得,就是个懦夫,能死真好。
周迅老了。和我一起看电影的小弟弟惋惜的说,我看她骨瘦如柴的肩膀,固然表情还是清水一样,眼睛却血丝的没有小太平的纯真了,时间对每个人果然都公平。
小S在怀孕日记里说自己从来铁口反悔,老是说绝对……然后推翻。我从言情小说里得到的一个教训是:永远不要说绝对,你会触怒命运之神。冯小刚喜剧大卖时,他对说他庸俗的人宣称,就是要一条路走到底,讨好观众。他现在也反悔了。国际名导的声誉更为诱人,这个我能理解,但是为自己的娱乐可惜。我也是自私的观众。
看《夜宴》之前刻意回避了所有相关的评论,剪辑是演员的痛苦,我这样八卦的只可惜黄晓明和周迅的兄妹暧昧,只两句话是说不清的,根本是兄妹纯情,如果是哥哥深爱女人的妹妹,那么戏剧才好看。
小弟弟说这戏很电视剧,《大明宫词》的路数在电影院里,观众总是不停的扭动身体,我对谁刺向婉后的那一刀柄不猜疑,只是如果我这样的阴谋论者来编,那些死去的总有一个是活着的,干脆无鸾最最险恶,这样才有意思,才符合史书里最华美的人心一章。
最后的厥词是对音乐,如果能剧都上场卓显中国特色,干嘛还要弄张靓影之流唱流行歌曲呢,干脆来个真正的古乐好了,唐诗本是歌词,筝埙才可以媲美苏格兰风笛,做戏做全套,不中不西更糟糕,所有在夹缝里生存的都危险,冯小刚的野心也是一样。
4 ) 政治是场喜剧
在这个政治斗争的旋涡里,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太子、皇帝、婉后、青女、太常卿和殷大将军父子,每个人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拼死挣扎,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表面上一脸正经,内心里却满是肮脏龌龊的念头,每件事每一个行为,都能找到类似天命之类的冠冕堂皇的幌子。于是,其中一些台词,我们不免觉得太可笑。其实设身处地地想想,那个时代,那样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有哪个人说的话是真心的,有哪个人的话不是透着虚呢,尽管有些事大伙心知肚明,却又必须貌似正经地说着违心的话。其实,现实中,我们应该有过同样的体会,在机关,在上下级之间,在某些关系复杂的环境中,我们往往会见到某些人做着可笑的事,说着可笑的话,大伙却又一致鼓掌叫好。这就是政治,可笑而又丑陋的政治。
“识时务者为灵兽”这句台词透着非同一般的哲理,现实中,我们一样要遵循这样的潜规则,看到指鹿为马的笑话,我们不能不拍着手发出英明、高明、高瞻远瞩之类的赞叹。
而领导干部也往往要表现自己的个人手腕、权谋之术,甚至为了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附庸风雅、乱解风情。
每个人都在表演,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才有,“最好的表演就是让自己的脸成为面具”一说。这是针对最不善表演又最喜欢艺术表演的太子说的,因为不善表演,他几次险死还生。
虽然太子的目的不在于争权而在于复仇,虽然最纯洁无邪的青女心中只有爱情直至付出了生命,却深入地诠释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丑陋。
太子只想复仇,但他的复仇却要基于政治手段,否则无法实现这一目的,所以他尽管对婉后又爱又恨,却只能强忍痛苦,而且,如果没有太常卿父子的协助,他更不可能出现在宫廷夜宴,最后逼得皇帝自杀。
至于太常卿这个老狐狸,能够历三代帝王而不倒,可谓是在政治的风浪中久经考验,老谋深算,嗅觉灵敏,当机立断,心狠手辣,甚至不惜谋权篡位。但他最后还是棋差一招,想不到会输在一个女人手中,失去了儿子手中的兵马,他最后只能落得个发配三千里的结局,当然,他还带走了皇帝赐给他的“灵兽”。
殷大将军是个小丑,对妹妹一直有一颗乱伦的心。“哥哥心中有你”,这句台词说出来时,让很多人喷饭。但从历史来看,这很正常。唐末,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唐朝民风开放,皇族和士大夫的生活尤其糜烂,乱伦、养娈童甚是普遍,到了五代时期尤甚,直到宋代儒家理学创立发展起来之后,民间风气才趋于保守,但皇室和贵族仍是做着婊子又扛着牌坊。
殷大将军不是玩政治的料,还是不够冷酷和冷静,否则不会在局势有利的情况下失手丧命于一女子之手。妹妹的死,让他失去了方寸,失去了冷静。红颜祸水在他身上再次应验,只不过这个红颜是他的亲妹妹。
另一个祸水当然是婉后。葛优饰演的皇帝本来已经铲除了异己,虽然还有个太子一直没有杀掉,但已经基本可以坐稳皇位。但与很多篡位的帝王一样,他夺取了哥哥的皇位,还顺手夺取了哥哥的皇后。而这个皇后,又是个手段狠辣、颇具野心的女人。更不应该的是,这个在对别人都使用雷霆手段的皇帝,在对媚惑的女人时,却动了感情。相信一条毒蛇,无异于自杀。于是,在最后感觉到危机四伏、大势已去的皇帝选择了在太子面前体面地饮鸩自尽。
以上这些说的还是欲望对人的影响,一个本来冷静的人,在欲望极度膨胀的时候,很难再保持冷静。在欲望得到满足时,也会丧失警惕,于是也就有了婉后在成为女皇之后,却被隐藏在暗处的一把刀刺死的结局。
婉后够狠辣,人也够聪明,可她还是疏忽了,于是她在人生的顶峰瞬间跌到了谷底。不过,她也是在最痛苦的时候,得到了解脱,这一刀,其实在灵魂上使她得到了救赎。
政治是可笑的,政治斗争是痛苦的,《夜宴》不仅是个复仇的故事,更是个表现政治丑恶的故事。身处政治斗争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痛苦不堪,死对于他们来说,倒真的是一个解脱。所以,太子会在临死前呻吟着说:能死,真好!
《夜宴》是喜剧,也是一个政治幽默
5 ) 被低估的夜宴
--------------------
夜宴 The Banquet (1/3)
--------------------
我听很多人说他们不喜欢《夜宴》。我自己也没看好这个电影。我还想,冯小刚第一次冲击国际市场就和张艺谋撞车了,真不走运。所以我差点没看这个电影。所幸我看了,并且还挺喜欢。我承认,不喜欢的人确实有充分的理由,而我喜欢只有一些不充分的理由。
喜欢的理由就是两场戏:厉帝的死和婉后的死,分别由葛优和章子怡扮演。在影片的结尾,婉后突然被刺杀。章子怡转身,愤怒、惊恐、诧异的表情,最后化作心灰意冷和无限的悲伤,音乐缓缓的升起,是谭盾谱写的《我用所有报答爱》。这首歌真的是太好听了!太他妈的好听了!!虽然我不理解婉后为什么那么悲伤,甚至我都没理解剧情,不明白她被谁杀死的,但是这个悲伤和音乐的烘托下非常有感染力。我的眼泪就扑啦扑啦的掉了下来。
嗬嗬,可能有点夸张哈。但是还是很有感觉的。
《夜宴》主要以声色取胜,也就是音乐和摄影。这个电影里的慢镜头有点过多了,几乎所有的动作戏都是慢镜头。整体节奏包括人物说话都比较慢。色彩非常华丽,沿袭了《卧虎藏龙》、张艺谋、《无极》的一贯路数,但是比张艺谋的色调搭配要有品位得多。黄金甲里的皇宫也就是乡下人能想象出来的皇帝老儿住的地方,但是夜宴里的皇宫阴沉而奢靡。冯小刚还真有点功力。其他给我留下印象的场面,一个是刚开始婉后缓慢的走过皇宫的背影,一个是刺杀皇子失败的武士们在桥头自尽——沉静而不动声色。
要说冯小刚,进步还真快,真的不是那个拍贺岁片的冯导了。中国整个电影行业令人刮目相看。华谊兄弟这个本来听着像个卖盗版盘的小贩的公司也越来越有品牌效应了,看的好几个片子都有它一腿。
和香港比比。在八十年代,就有一大批痴迷港片的影迷了,而大陆连九十年代都没有像样的商业片。现在可以说平起平坐了。或者说因为广泛深入的合作而不分你我了。
--------------------
夜宴 (2/3):厉帝、无鸾
--------------------
还真想多说几句。更深入点,关于《夜宴》的艺术创作的失误。
我现在认为这个电影只表现出了剧本想要表现的故事的十之七八。
最大的失误是让葛佑饰演厉帝。葛佑是个好演员,但他不适合这个角色。实际上,如果我回想一下厉帝的所作所为,而把葛佑的形象和表演完全置之脑后,我发现厉帝是个非常丰满的角色,可以说是这个故事里最吸引人的角色。
我心目中的厉帝是这样的。他有帝王之相,眼正、鼻直、口阔。但是他却没有帝王的气度,他的脸有点庸俗,肌肤有点松懈。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远大的抱负,有出众的才干。但是他的一切和他哥哥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哥哥是人人敬仰的完美的帝王。就算兄皇偶尔的无意中的怠慢,在厉帝心中也刻下耻辱。他渐渐老了。他不愿接受这样的命运,他要获得哥哥的皇位和女人,他要夺取以自己的能力应得的一切。
他变成一个阴谋家。
他谋害了自己的哥哥——皇帝。
一个简单而卑鄙的行动竟然实现一生的梦想。厉帝刚开始不知道怎么面对突如其来的无上的权力。他在梦里也在笑啊。笑了之后突然惊醒。醒了之后怕自己不过是做了一场梦,看看玉玺,又心满意足的睡去。
他成了一个暴君。
他要抹去关于哥哥的一切痕迹。但是他要留下和占有一样东西——皇后。
他多年来的身份和性格让他可以像下人一样伺候和讨好女人。
但是他的竞争者如影随形。太子无鸾,哥哥的儿子。
他用尽了阴谋诡计,要杀害无鸾。在他以为自己胜利的时候,他要庆祝自己的胜利,要确定自己的最后胜利。
他在不吉的夜晚摆下盛宴。
但是无鸾,就像从他的恶梦中走出来一样,要讨回公道。皇后,难道不是从一开始就早已背弃了他?厉帝失去了勇气,他知道无鸾索要的公道是他不能抗拒的。他一生的自卑突然涌出来淹没了他。
在天上是哥哥,在面前是哥哥的儿子,在身后是他慕恋而不能得到的女人。
厉帝看到自己把一切都搞砸了!他反而有了以前没有的勇气,用这种勇气去接受他本来拒绝接受的命运——一个平庸的人,现在是个令人憎恶的除之后快的人。他可以号令卫兵,但是他却在可以成功的时候选择了失败。
他饮下毒酒。
令人嗟叹!
厉帝最后一段非常舞台化的告白和他的死在电影里显得很突然。但是把人物线索厘清,这是个既令人动容也很合理的结局。
《夜宴》是一出悲剧。里面的人物都是悲剧角色。厉帝和婉后是最重要最复杂的角色。葛佑的厉帝不恰当,但是章子怡的婉后还真很成功的。章子怡红了这么多年,这是她的第一个给我留下印象的角色。
无鸾也没有表现好。无鸾是故事的主角,一言蔽之,忧郁的王子。这里面就有两个概念:忧郁,王子。这个角色作为主角完全可以,也能够,也必须,让观众牵肠挂肚。但是无鸾的出场给人的印象却是,懦弱和逃避现实。当然这也是他的性格,但是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太重要了。人物刻画失败!味道大坏!
这是《夜宴》的第二大失误。
把电影当作透明,看到后面真的有个很好的剧本啊!
--------------------
夜宴 (3/3):婉后
--------------------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结尾的地方婉后是被谁杀死的。
要说起在结尾的地方奇怪的死去,这并不新鲜,甚至对章子怡这个演员来说也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卧虎藏龙》里面。在《卧虎藏龙》的最后,玉娇龙从高山的悬桥跳入了茫茫的迷雾之中。这个死亡可能让观众有点莫名所以,不知道她究竟是不是死了,她是在飞吗?玉娇龙本不该死的,除了欠李慕白一条命,她显然没有寻死的理由。这个死亡引起了一些影评人的思考,这些人的思考就很深了,“象征着女权主义的失败”等等。
现今阶段,中国几乎还没有影评人。只有影讯,没有严肃的影评。中国可能也没有影迷,都是纯粹娱乐,不爱动脑子。
没有艺术批评,就没有艺术。
话题回来,婉后是被谁杀死的?
这个在网上有讨论。根据流行的说法,最大的可能是厉帝,这家伙利欲熏心,装死,回来夺权了。其次比较小的可能是婉后身旁的侍女,这个小角色被别有用心的强调了一下,似乎隐隐有深意。
我同意一个说法,就是婉后被谁刺杀并不重要。她在这个环境这个位置,这是个不出乎意料的结局。导演和编剧就是逗大家玩呢。这个说法成立,但是很无趣,是避而不答,缺乏智力挑战。
我的一家之言:婉后是被无鸾杀死的。
第一,杀人的武器是越女剑,无鸾的武器。我真是想不出比这个更明显的暗示了。这几乎就是直接告诉你是无鸾杀的。
第二,这个刺客得手之后,把剑缓缓抽出,慢慢转身向后走,在经过鱼缸的时候顺手把短剑抛入了鱼缸。从这一套动作,怎么形容这个人的举止?这叫作,黯然离去。这个故事里只有无鸾的精神气质与此吻合。
第三,婉后看到刺客的背影,表现了剧烈的情绪反应。只可能是无鸾或者厉帝。如果你用蒙的,一定要蒙无鸾,他的可能性更大。厉帝这个角色我上面分析过了,如果我的理解正确,他确实自尽了。
那么婉后是个什么人?她是个青女和厉帝之间的人。她的人生是从青女过渡到厉帝的堕落过程。开始她可能和青女一样向往爱情和简单的生活。但是她性格中有刚强的成分。她可以适应环境。她被厉帝的精神世界所牵引和腐蚀,在影片结尾的时候她的一番话和厉帝没什么区别。
从这个角度说,无鸾杀死婉后不是不能理解的。
6 ) 完了,冯小刚也“谋”了
说实话,[夜宴]真的让我看得恶心了。
它欺骗了我八折(研究生证啊)的电影票,
但这并不意味着,
我对它的厌恶之情也会打八折。
自从[英雄]之后,中国电影人似乎突然间开窍了:
他们懂得----
用强大的明星阵容制造声势;
用铺天盖地或者悄无声息的媒体策略吸引招引以及勾引----人们的那单纯的眼球;
用华丽的色彩和声效追求极至的视听享受;
用故作深沉的言语营造一种高深莫测的境界
……
表面的目的听起来十分得冠冕堂皇----拍中国人的大片,冲击奥斯卡。
在我看来,
其实倒很有可能是看了人家李安拍[卧虎藏龙]名利双收而导致的红眼病发而已。
导演制片方成了“英雄”,观众的口袋却遭受了“十面埋伏”。
我一直以为,冯小刚会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
至少是那种好看轻松的风格。
好看轻松也可以有高票房----比如说[天下无贼]。
然而看了[夜宴]之后,我不得不沮丧的说
----完了,冯小刚也“谋”了
首先声明,我是在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
所以不同于自己在电脑上下载的,
可以在发现片子不好的时候,
迅速点击屏幕右上角的小叉叉。
片子一开始,就用故弄玄虚的音乐和场景来糊弄观众,
看了,就知道这是在追捧“奥斯卡”的“香脚”。
动用了国内一流的服装----叶锦添,
一流的作曲家----谭盾,
一流的钢琴演奏家----朗朗,
这样强悍的阵容果然一出场就给我带来了不同的震撼,
一开始的杀戮戏----血腥的镜头加上刺耳的噪音,
让我不得不腾出手来保护身边的小婉,使她能够安稳的坐着。
看着,不舒服。
当年的[秦颂]就已经证明了,
葛优拍那样的人物会让人不自觉地去笑
当这个“叔叔”与章子怡调情的时候,
我真的想到的只是觉得滑稽
章子怡又露了
十面埋伏的肩膀,
夜宴的大腿和后背,
想来,无数男性电影观众会格外期待她的下一部作品
这次,冯小刚把自己最擅长的讲故事的本领扔了个精光
去做“声色”的“犬马”
华丽的外表下,仅仅包了那么一个小小的“馒头”。
从前我们想得到世界的认可,
把中国最破旧最丑陋的东西拿出来博人家的一瞥;
现在我们想证明我们的强大(强大到可以冲击奥斯卡),
也用不着故作声势的拿腔作调的拍一些故弄玄虚的----美丽的外壳。
这一次票房可能仍然会成功,可是下次呢?
这些看不透道理的家伙们啊
真应该让“汽车总动员”去把他们撞醒,
或者用“疯狂的石头”把他们一个一个都砸死,
至少半死……
7 ) 7分之作
1.看《夜宴》时我没笑,一次都没笑。因为我确实没发现有什么好笑的地方。也可能因为我是一个人看的,没有受到情绪感染。
2.不管怎么说,演员的表演绝对是一流的。最重要的眼神拿捏的很好。尤其是章子怡,演出了婉后在爱情和欲望间的复杂与矛盾,再一次感叹,她真正成熟了,国际巨星,这个称号不是虚名。
3.相对于《哈姆雷特》。婉后的角色偏于原创。来源可能是参照皇太极之妻、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后,为了保护儿子下嫁多尔衮。而野史中也有皇太极死于多尔衮之手的传说。孝庄的爱是纯粹的母爱,婉后的爱却更多的是情人之间的爱情。婉后对于先帝没有任何情感,但剥离了人物只看角色,对于太子又有母爱的成分。这是很难把握的,但章子怡演绎的堪称完美。可是她的戏份有限,如果多给一些空间,也许会更好。
4.周迅可以说是本色表演。一如既往的纯真,却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她对着《越人歌》的卷轴轻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眼泪忽然掉下来的时候,我真的有一丝想流泪的感觉。最后青女的死亡,导演的处理不好,减轻了感染力。
5.在剧情的处理上,还是有点苍白。尤其是最后的那场“夜宴”,太过简单,处理的太快了。显得很突兀。
6.但不管怎么讲,《夜宴》比《无极》和《十面埋伏》强上何止十倍。如果按十分制来评分,《无极》是1分,《十面埋伏》3分,《英雄》勉强及格,《夜宴》可以给7分了。
7.看到一些香港、台湾网友的评论,给它的评价很高。还有的人看到中途潸然泪下。(见
http://tw.mb.yahoo.com/movie/board.php?bname=152955249&action=m&tid=284434,
http://tw.mb.yahoo.com/movie/board.php?bname=152955249&tid=288203&action=m&keyword=%A9]%AEb&type=title)感觉大陆的观众对国产大片太过苛刻,在观看前就戴上了有色眼镜。而且似乎大陆相对台湾,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文化断层,台湾就没有人对“诚信”、“节目”等词感到别扭,这些词确实是在古代就有的,而且在台湾一直通用。
8.冯小刚的转型之作,还算及格吧。比起陈凯歌大导演,冯小刚已经做的足够好。
哪有那么差劲,其实拍得不错。
配乐摄影演员都很美~喜欢章子怡和周公子的表演,太子一般,演技被比下去了
周迅的表演如此出色,依然是一滴饱含感情的眼泪。
法西斯暴力美学强奸,不要紧。12月还有一次。
我点亮了一根红烛,托在手中,赤脚朝向那帝座而去,只有老了才知失却了什么。我失却了爱情,再没有男人为我饮尽鸩酒,重重宫闱再无真心;我失却了快乐,再找不到少女轻吟越女歌,睥睨天下再无真意;我失却了权力,再无法用茜素红留驻青春,神凰布雨再无千古。及笄那年遇见无鸾,竟是我一生最美的时刻。
《王子复仇记》的翻拍版,女主眉毛太抢戏,还是最爱我的周公子。
周迅犹如一缕清风
音乐好,服装好,台词雷。
5/10。冯解读莎翁多么肤浅,把家国兴亡和欲望吞噬人性的深刻主题,变成武打和脱衣表演凑合成的多角恋肥皂剧,冷血帝王因为爱情背叛喝毒酒根本违背人物性格发展,竹海屠杀、宫廷杖刑、雪原伏击、夜宴搏斗那种赤裸的视觉震撼与含蓄的意境背道而驰,华丽又搞笑的假定性台词无法被强调真实感的电影所转化。
重新看了一遍,10年前只觉得空洞吵闹形式大于内容,这次看却觉得制作还是很用心的。服化道和摄影都很惊艳,极力还原五代十国的风情。然而台词和故事还是硬伤。
这倒是冯导电影里我唯一真正喜欢的一部。那阵子大片一阵风,冯导虽然也是跟风,但这部在故事镜头节奏配乐化妆上都挑不出毛病。为艺术而艺术不夹带私货,看着不会让人想起他那张脸。
夜宴才5.6分,可见前几年的观众口味还没有崩坏,评分还是苛刻的,看过这几年的电影再去评夜宴,绝对7分以上啊
特意去找章子怡的电影来看,这部真的太难看了,看着也是巨资,据说还是中国版哈姆莱特。武侠不像武侠,宫廷不像宫廷,爱情也没渲染到位。
葛优一张嘴,就跟说冷笑话似的,也能演皇帝???!!!
王子戴着面具,在他爱着的继母和杀害他父亲的叔叔的婚礼上,为仇人击鼓。这个景象蛮动人的。舍此无它。相信我的话,不要去电影院浪费时间了。
冲着章子怡去看的,全程整个故事都很无聊,全片最勾人心魄的就是片尾婉后被杀时表情的变化,额头上青筋暴起,嗔怒、震惊、不甘、悲伤等情绪从她脸上闪过,让我眼睛都无法从她脸上移开。配乐、视觉效果给好评,真是想再感叹一句,章子怡当真是当今时代送给中国影坛的礼物。
非常不像冯小刚电影的风格 也许是这两年烂片太多了 回头再看这部 竟然觉得服化道乐都还不错 台词是不怎么样 但演员功力能补一点 整体说来不算太出戏 看其他评论全是差评 嗯…不知他们对这几年的烂片会怎么想
不得不承认冯小刚同学讲故事的水平要高些,但就本质而言,《夜宴》和《埋伏》与《无极》是一路货色。
片中婉儿的自觉过程被极大的消减了,角色的逻辑并不足以支撑到影片的结束,应该其中需要更多的细节和表述来完成这个过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嫌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