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于1898年西班牙西北部的一座名叫拉科鲁尼亚的城市之中。马赛拉(格蕾塔·费尔南德斯 Greta Fernández 饰)是修道院里新转来的学生,在这里,她认识了名为伊莉莎(娜特莉·德·莫利纳 Natalia de Molina 饰)的女孩。两个女孩之间很快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这种友谊渐渐转化成为了懵懂的爱情。
这段背德的感情在当时当然是不被允许的,为了拆散两人,马赛拉的父亲将女儿送进了另一所位于马德里的学校。一晃眼三年过去,此时的伊莉莎在一座小村庄里当老师,而马赛拉义无反顾的去那里找她,这对有情人终于再度走到了一起。可是,最终,她们的爱情还是抵不过世俗的非议,伊莉莎选择了离开,而马赛拉则和一个男人结婚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悸花网(ID:lessubs)
单纯从海报上一窥究竟,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就像《桑格莉之夏》一样,唯美,青春,带着小鹿式的心跳,谈一场最单纯的恋爱。
结果赤裸裸地被海报欺骗了T T
这部影片根据历史上第一对举办婚礼的les的故事改编,是真人真事改编,在20世纪初,同性恋普遍为大众所不理解的年代,艾莉莎与玛尔塞拉从最初相遇到最终相守一生,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昂贵的。
同一时期同属欧洲大陆的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可是因为和道格拉斯的恋情,被法院以“严重威胁罪”判处监禁两年。而西班牙的法律量刑更加严重,同性恋违法结婚需要被判处10至20年的监禁。
就在这样对同性恋情不允许的时代,1898年,艾莉莎与玛尔塞拉在修道院相遇了。
第一次来修道院学习的玛尔塞拉,显得惶恐不安,她不知道自己该去哪一个教室,却怯生生地不敢开口问身边扫地的修女。
这时候,艾莉莎大步流星地从她身边走过,玛尔塞拉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紧紧地盯着艾莉莎的背影。眼看艾莉莎就要离她越来越远,玛尔塞拉试图张口,可还是没能说出一句话。这时候,艾莉莎转过了头,看见有些发窘的玛尔塞拉,上前来询问需要什么帮助。
得知玛尔塞拉由于前几天生病所以没有赶上开学,所以好心地带她擦干了被雨淋湿的头发,然后送她到了新生的班级。
放学后,艾莉莎偷偷地观察玛尔塞拉等她害羞的样子,1分钟后主动现身,送玛尔塞拉回家。傍晚,玛尔塞拉在床上偷偷地练习第二天如何和她打招呼:“你好,艾莉莎。”“早上好,艾莉莎。”
原来从初见的那一刻,这两个人都动了心。
爱情的小火苗越燃烧越旺,直到她们从对方的眼睛中,都读出了情欲。于是艾莉莎带玛尔塞拉来到自己在修女院住的小房间里。
跃跃欲试的表情,无处藏身的双手,当空气中充满了粉红色的欲望的时候,艾莉莎试探的话题,别说情欲了,差一点连爱情的火苗都通通浇灭。
她说:“我的姑姑和修女们都希望我赶快结婚,否则我就得永远和她们待在这里了……你呢?你对于结婚怎么看?”
玛尔塞拉回道,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想结婚。
艾莉莎揶揄,“你有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是不是,不知道是不是想结婚,不知道信不信上帝。你就没有知道的事情吗?还是说啥都不知道。”
玛尔塞拉沉默了一会儿,爆发了。
她不知道,因为在十岁以前的岁月中,她都是在一个肮脏的、拥挤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福利院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个女人出现了,说是她的亲生母亲,然后把她带回了家,那儿有个男人,说是他的亲生父亲。
她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她真正的父母,所以说,如果自己连这个都不知道,又如何妄称自己是否信仰上帝,或者相信婚姻,或者什么都不信?
说完,她摔门而去。
艾莉莎晚上追到她家门口,递给她一本书,在书上,她认真地道了歉:
亲爱的玛尔塞拉:
我永远都不会故意伤害你,我发誓。相信我。
你要相信我,然后原谅我。
你诚挚的 艾莉莎
当误会解除,艾莉莎带玛尔塞拉来到了自己经常到的河边,艾莉莎说,自己每来到这个河边,总会陷入一种幻想,在阿根廷的某个海边,她骑着马缓缓沿海边走来,明明自己很怕大海,又从来没骑过马。
玛尔塞拉听完她最隐秘的梦想,解下外衣,拉着艾莉莎进入河中,两人在水中嬉戏,然后……
从河中归来的两人,在玛尔塞拉家门口浓情蜜意了一会儿。玛尔塞拉开心的回到家,一开门,迎来父亲一个耳光。
原来家人知道了她的恋情,强迫她在修道院和转学之间选一个,玛尔塞拉无奈选择了转学。
然而两人之间的情愫,靠着信,维系了3年。
亲爱的玛尔塞拉:
四周三天又九个小时,距我上一次闻到你的气息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但是,在我的脑海里,我感觉你离我是这么近,几乎触手可及。
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想起你。一切,孩子们,我姑姑,那些修女,太阳,雨水,大海,沙子,这张满载着我对你思念的纸。钢笔,墨水。
我时常梦见你,玛尔塞拉。醒着也是。
我把你画下来,这样无论我望向何处,我总能看见你。
我是如此想念你......
如此想念......
我想亲吻你的痣
你永远最真挚的 艾莉莎
亲爱的艾莉莎:
我刚读了你的信,读着信,就仿佛就触摸到了你。
有些日子里,我会想象你写信时,我就在你身旁。
但你写信给我时,我就看着你,看着你的每个表情,你赠与我的每一行一句。
我注视着你的手,你的痣,你的停顿,你的匆忙,还有我的匆忙。
我想象我们所有的信件,就如同一张张护身符,想象我们赤裸地躺在这些信上面,放佛所有这些我们寄送给彼此的话语,能替我们抵御严寒,抵御这个村庄,抵御距离带来的痛楚。
我一收到你的来信, 在打开它之前,我会将它拥入怀中,就相当于拥抱你了。
你的话语平复了我的焦虑,抚慰了见不到你的恐惧,恐惧有一天你不再给我回应。
你的情话透进了我的肌肤。我想,我的痣,就是你的字。
我是如此爱你,艾莉莎。
见不到对方的三年间,她们靠着书信来抚慰自己的内心。
1901年,三年期满,玛尔塞拉来到了艾莉莎教书的村庄——科索镇。
她们相拥,亲吻,解开身上束缚着自己的紧身衣,任由天性释放。
随后玛尔塞拉申请去卡洛镇的小学教书,那儿距离艾莉莎的学校只有十公里。之后的某一天,艾莉莎也来到了这里。
两人在一间屋子里,留下了很多美好的镜头。
然而两人的亲昵关系遭到了其它人的闲言碎语,再加上艾莉莎替玛尔塞拉拒绝了一个追求她的男人,艾莉莎遭到了报复,在捡蘑菇的时候被暗处投来的石头砸伤了。
玛尔塞拉所教的班级,由于家长的抗议,只有少数几个孩子前来上课了。
面对眼前的困难,艾莉莎想到了一个办法。但是在临实施前,她反复确认玛尔塞拉的心意。
——艾莉莎:玛尔塞拉,你如果想换一种生活,现在还来得及,换一种……正常的生活。
——玛尔塞拉:嘘——别说话。我正常的生活,就是和你在一起。你给我的一切,没有其它人能够给我。没有人。永远都不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艾莉莎从玛尔塞拉的世界消失了。
玛尔塞拉接受了之前追求他的男人的求欢。
紧接着,一个叫马里奥的男人搬进了玛尔塞拉的家,他称自己是艾莉莎的表弟——马里奥就是艾莉莎。
然后,他们在加利西亚地区的拉科鲁尼亚圣豪尔赫教堂骗过了神父,正式结为夫妇。
但是镇子上的人很快发现,这个叫马里奥的男人,和艾莉莎实在是太像太像了。
她们察觉到了事情的真相。
好事的邻居甚至请来了这个区的神父,想要验明马里奥的真身。
虽然被玛尔塞拉强硬地怼回去了——如果你们那么想知道,那就等我的孩子出生后,你们准备给她受洗吧。
然而谣传愈演愈烈,终于有一天,认为马里奥和玛尔塞拉所作所为亵渎神灵的村民,来到了玛尔塞拉家门前,他们大声抗议,用石头砸碎了屋子的玻璃。
原本为他们证婚的神父,也听说了马里奥的故事。在和马里奥对峙的过程中,让警卫将其按在墙边,请医生为他验明了正身——马里奥就是艾莉莎。
两人的故事,被印刷在报纸上,传遍了整个西班牙。
卡洛镇已经待不下去了,西班牙也待不下去了。
1901年12月,她们逃离了自己的祖国,来到了葡萄牙波尔图。
当然,来到阿根廷的,是马里奥,而不是艾莉莎。
此刻的玛尔塞拉已经怀孕几个月,两人在艰辛地讨生活,为了能够买到去往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两张船票——这是艾莉莎从小梦想去的地方。
然而平凡的日子没过多久,马里奥和玛尔塞拉被葡萄牙政府逮捕了,起因是来自于西班牙的逮捕令。于是两人不光要面对葡萄牙的法律制裁,还将面临被引渡回国,10至20年的监禁——因为她们两个女人,用非正常手段结了婚。
幸运的是,在葡萄牙,她们遇到了非常好的检察官。
检察官让马里奥恢复了艾莉莎的身份,并和玛尔塞拉同处一个牢房——而不是以马里奥的身份被丢入男子监狱。监狱里的女人很同情怀孕的玛尔塞拉,将自己存下的食物慷慨地给她。
由于两人被捕,艾莉莎和玛尔塞拉的故事在葡萄牙人中散播开来。许多女人托监狱的狱卒转交给玛尔塞拉食物、婴儿用品等。
在等待审判来临的日子里,玛尔塞拉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她们给她起名为安娜。
检察官想要帮助这两个女人,于是去和长官求情,正好那时候葡萄牙和西班牙关系欠佳,长官想要气一气西班牙人,艾莉莎和玛尔塞拉才逃离了被遣送回国的命运。
检察官准备伪造她们的上船日期,好让她们自由。
眼看就要自由了,玛尔塞拉越来越心神不宁。
艾莉莎看出了她的担忧,前来询问:
艾莉莎:玛尔塞拉,你还好吗?出什么问题了吗?
玛尔塞拉:(沉默并且不开心地摇头)
艾莉莎:我以为我们要走了,你会很开心。
玛尔塞拉:我是很开心。相信我。
艾莉莎:但看样子你并不开心。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个监狱了。
玛尔塞拉:监狱里到还好。外面才不对劲。我们就像游乐场的畸形秀。被人打量,被人嘲笑,而我们无处可逃。永远也逃不掉。
艾莉莎:所以我们才会结婚,才会想出马里奥这个办法。
玛尔塞拉:所以我才坏了女儿。我以为这样他们就会相信我们了。我怎么能这么对我女儿?我怎么忍得下心呢?
艾莉莎忽然明白玛尔塞拉最近情绪为什么这么不好了,她来到玛尔塞拉的面前,轻轻地蹲了下来,痛苦地思考了一会儿,站起身,轻轻地抚摸着玛尔塞拉的脸颊:
听我说,虽然我爱你胜于爱自己的生命, 但如果你想和女儿一起留下来,我也会理解的。
我会永远等着你的,玛尔塞拉,永远。
玛尔塞拉烦躁地起身,告诉艾莉莎:
你难道还不明白吗?因为要被丢下的是她。是她。是安娜。——监狱长和妻子没有孩子,她们是本应该是非常棒的父母,玛尔塞拉将安娜留在了他们身边。
临别的时候,监狱长夫妇和她们郑重保证,等孩子长大了,她会告诉孩子她的母亲是谁。
若干年后,安娜长大了,来到了玛尔塞拉隐居的地方。
她问自己的母亲,“值得吗?这一切,婚礼啊,被人嘲笑啊,坐牢啊,抛弃我……值得吗?”
玛尔塞拉没有回答。
而是宠溺地摸了摸安娜的脸,起身去迎骑马回来的艾莉莎。
字幕末尾,出现了艾莉莎和玛尔塞拉原型的照片。
脸上洋溢着新婚的幸福。
艾莉莎和玛尔塞拉两人最终能够相守,真的是经历过太多困难,每一个转折点,都有足够大的阻力让各自选择更轻松的生活,但是两个人,谁也没有放弃。
毕竟,相守一生,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的事情。
所以,不要轻易放开已经牵着的手哦。
西班牙的姐姐真的都好御啊,我好爱 不喜欢女主的脸,长的跟个老鼠一样,眼神好烦,看起来很不聪明的样子,这不是我要的御姐脸,御姐的脸一定要骨感诱惑,眼睛一定要大而有神。 这简直就是女版的莫里斯生活嘛。 不看床戏,简直就像没看一样,就等着一口了。这个胸真的好挺,爱了,姐姐的长发哦(´-ω-`)~美好。 那个八爪鱼好恶心哦,居然趴在姐姐的美胸上。还有海带,我知道了,她俩在玩那个什么play,羞羞,哎呀,天呐,大姐姐这个胸,下面要喷了。又大又白,太饱满了。 大姐姐虽然你剪了头发,但是你的胸是最好看的。我去又变成了海紫的剧情?海紫是我的怨念,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如果这部剧能解决就好了。Happyending安排上吧! 我觉得她们俩就是戏精,世界上总有别的两个女人在一起,但不会像她们两这样子搞事情。 HE没想到
最后这些结婚照,两个女人在一起,真的我生理不适啊,看着这个画面唉,要是俩身材好一点,或者更加社会一点的话,就会更好接受了,可是那种传统型的身材跟气质的话,就会看起来很难接受。我只能说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还挺宽容,挺开放的,只不过这个漫长岁月到底会怎么样?也不好说,还是异性在一起更加安稳一点吧,毕竟有孩子嘛。如果没孩子的话,我觉得都无所谓。你爱咋地咋地,其实最有可能的就是单身这一辈子,在这个社会里面也多见啊,其实他们的个人生活很丰富,也说不定的。
其实也没有必要博眼球,不过真的也不是博眼球,因为你单身的话,跟你有个恋人的话,还是不太一样的,总还是想要过得舒服一点,不那么拘束,唉,只要自己开心就好,我觉得社会还挺开放的。不要像法国人那样,为了反抗而反抗,自己过得好就行了,稍微照顾一点别人,因为你们毕竟还是少数人。 牛奶在哪里?我没看到呀。
意象隐喻盘点(瞎猜瞎猜瞎猜的)
1.花朵=玛瑟拉
进入回忆的第一幕就是被雨点拍打的花朵,然后切到玛瑟拉淋着雨跑向学校,第二次下雨玛瑟拉不带伞也是一样先将镜头特写给到门前的花朵。第三次下雨也将镜头先给到花朵然后再是玛引出瑟拉和父亲爆发转校冲突,泥土象征着养育花朵的父亲,玛瑟拉的手却在泥土里挣扎。再到后来伊莉莎给玛瑟拉写信,写到气息,画面给到风吹过花朵,而此时的花朵也不再是家门前的盆栽而是长在野外的更加高大的花朵。
2.章鱼=性欲 海=同性合法化的社会环境
当她们在梦境中见到彼此但不愿意告诉对方梦到了什么的时候就死她们萌发性欲的开始。画面前景是倒挂着似乎准备被风干的章鱼,注意是准备,所以挂上去的章鱼并不是干瘪的,而是鲜嫩有活力逃脱的。章鱼向下垂着的触手将画面分割,而她们则作为模糊的后景越过这些分隔,似乎是在为后面埋下伏笔。当她们脱下烦琐的衣物,一起携手从浅滩走向大海,而此时的章鱼也变成了在浅滩呼吸起伏着的章鱼。再到后面的玛瑟拉拿起干净的活力的章鱼放在她们中间。性教育里的莉莉的章鱼触手也很有性张力。再说到后面的海带、牛奶等,我认为不是猎奇,而是传达出性不仅是单纯的快感甚至是宣泄工具或者泄欲途径,而是像食物一样是我们所必要的而又无比美味和极具滋养性的存在。
3.马=尊重和权利
当她们在浅滩游玩过后,有一位看似绅士的男士骑着黑马践踏过这片乐园,象征着男权和异性对女性的践踏和不尊重。伊莉莎一直想要一匹马的内在就是想要和男性平等的权利,而影片最后伊莉莎骑的马也不是死板强权的黑马而是带有斑点像梅花鹿般美好的马。
4.痣=原始、野性和真实
痣很能表现身体的表现力和性张力,skam里的小天使。而且脸上脖子上只有一两颗,就像是表面上同性恋寥寥无几,但卸下衣物,满身的痣才是真实的状况和同性恋大量存在的事实。
5.头发=女性的标志和表达自由
刚开始伊莉莎的头发是披着但是一部分是被束缚住的,就像是那个年代的普通女性一样有一定的自由,后来为了迎合男性外貌特征而剪去长发,是一种妥协和自我保护,后来骑马来的时候是风中肆意飘扬的头发,完全没有舒服的自由的发丝。
如果我现在死去,跟你在海里的那一刻,会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刻。我想我们变成章鱼,一起游进包容的深海里。
不相信上帝但相信一切活着的东西,有一个修女张开四肢趴在地上是什么意思?有一点像打开心世界里女主张开四肢躺在桌子上,可那一幕我觉得还挺有性张力的。
(没写完,怕被自己弄没了,简单记录一下先)
思考:这两年黑白电影似乎有增多的原因?
(啊啊啊啊啊…床戏看得我脸都红了) .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西班牙(由真人真事改编),那时候的同性相爱还是有罪且需要接受审判的年代,然而,两个彼此相爱的女人不管面对怎样的世俗恶意却从没想过要分开,她们一起走过了暴力,审判,牢狱,甚至是弃子,哪怕受尽折磨与屈辱…却始终坚定地选择彼此,我只能感叹!这是怎样的神仙爱情?! . 真爱需要勇气,尤其是同性间的爱情更需要。而我在伊莉莎和玛瑟拉身上看到了真正爱情,以及爱情所绽放出的无穷力量。 . 当伊莉莎骑牵着马走向玛瑟拉,“值不值得”,便已经有了答案。 . P.S.:西班牙于2005年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今日世界只有25个国家承认同性婚姻,在75个国家中同性恋需要受到惩罚,在14个国家中同性恋会被处以14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在13个国家中会被处以死刑。伊莉莎和玛瑟拉的婚姻至今仍未被注销。 . 哪怕是上个世纪初,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她们却始终坚持自我,选择相爱,我们这些身处21世纪的人又凭什么向世俗低头!
.
真爱无论性别,要相信,世界在变。
无意间看到的电影,却很庆幸这样的偶遇。
此前没有意识到,黑白电影,也可以这么美,海边、山林、迷雾……影片中的景物并没有因褪去了色彩而显的单调,而是有一种悲伤的诗意。影片中两人互相写信的片段,太过美好,不由自主屏息凝神观看。
故事娓娓道来,两个一见钟情的姑娘,历经坎坷,最终能够以自己本来的面目生活在一起。
所有的坎坷、美好、诗意,因为片头一句“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拥有了更加惊心动魄的能量。
值不值得,在看见斯人策马而来的瞬间,其实已经不必再问了。
看完全片,没来由想起另一部电影:《植物学家的女儿》。
女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Isabel Coixet)算是柏林电影节名副其实的嫡系成员了,前后总共入围过八次,其中四次主竞赛,四次非竞赛,2015年的《没有人喜欢黑夜》更成为电影节开幕片。相比起另一位西班牙大师级导演阿莫多瓦,科赛特的题材和风格截然不同,她的作品没有太多聚焦在西班牙的故事。也许是跟她周游列国的经历有关,所以经常在她的作品中看到发生在纽约、伦敦、东京,甚至北极圈的故事!她大部分作品的核心都是与女性密切相关,这部入围去年竞赛单元的新作也不例外。
《伊莉莎与玛瑟拉》讲述发生在20世纪初西班牙第一对女同性恋结婚的轶事,很明显看得出导演想借助这个真人事件来为当下的同志群体发声支持。从影片中所见,来自社会及家庭对同性恋的压力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已根深蒂固,而这两位女子甘愿为爱情而忍受歧视和承受压迫,她们这种不顾一切的行为姿态放在当下,相信会带给同志群体不少鼓舞人心的力量。
科赛特的出发点和用意自然值得赞赏,然而影片拍摄出来的效果却令人意外地平庸和乏味。除了开头的倒叙场景外,其余线性流水账的情节四平八稳地完成了最基本的叙事过程,却没能抓住风云诡谲的时代背景里的闪光点,毕竟20世纪出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冲突的世纪之交。美术和摄影极为讲究,优雅的黑白画面像极了一张张明信片,更模仿默片手法来构造逼真的年代感。尽管有传统观念和开放思想的对比呈现(控制欲强大的父亲和开明的葡萄牙监狱官),但是这种过于脸谱化的男性角色塑造没能给两位女主角的感情发展提出太多挑战性的考验。
观众看到的都是老生常谈的情节,诸如父母反对两人交往,之后送去寄宿学校,两人多年后重逢。而伊丽莎假扮男人欺骗神父两人结婚的情节近乎荒诞,也正中了对父权社会的讽刺。然而,这个过程太过顺理成章,我们难以看到她们经历太多的磨难,总是在绝境处便会遇上好人相助,自然欠缺戏剧张力,也就没能展示出她们对抗社会权威的艰难与激烈程度。最饱受争议的莫过于对性爱场景的过分刻画,其中更带有猎奇的意味(章鱼一段),这些段落似乎难以与主题有太多密切联系,有沦为噱头的嫌疑。
故事改编自历史上第一对举办婚礼的女同爱情故事,从相识相爱到经历种种磨难与歧视,只能在当时的世道下选择私奔。 从故事的角度电影欠缺的东西比较多。人物的支撑点就不够,也许把片头的倒叙换成对家庭环境及时代背景的更多塑造,电影能更饱满。 同时关于两人情感的细节也都太普通,让人觉得导演大概手头就只有一点基础资料和两个真实人物的信件之类的东西,又没有能力把细节补充好。 不过鉴于导演的其他作品口碑评分还不错,这部电影又有很多明显的艺术化形式的痕迹,也有可能是导演玩脱了,自以为在追求一些高于故事的艺术表现形式。
亲爱的玛瑟拉,
我已经四周三天又九个小时没有感受到你的气息了。
在我梦里感觉你与我如此靠近,仿佛你是触手可及的。
身边的一切都让我想起你,一切。
孩子们、我阿姨和修女们、太阳、雨水与大海、海砂...
写满了字的信纸、鹅毛笔和墨水将你我拉进。
我常梦到你玛瑟拉,即使醒着也是。我描绘你的样子,无论我望向何方总能看见你。
我好想你。好想。
我想亲吻你的痣。
——永远诚挚的伊莉莎
—————————————————————————————————————————————
亲爱的伊莉莎,
我刚读了你的信,咀嚼着你的话语就像触碰到了你的肌肤。
有时我会想象你写信时我就站在你身边。
当你写信给我时,我看着你,我看着你每一个动作,你写给我的每一个字,我认真地注视着你的手,你的痣,注视着你每个停顿,你的慌张,还有我自己。
我想象我们所有的信织成一张毯子,我们赤裸着身子躺在上面,好像我们写给对方的一字一句,保护着我们使我们不再寒冷,忘记人们的闲言碎语,忘记距离。
每次收到你的来信,在打开前我会将之拥入怀中,如我拥抱你一般。你的字抚慰我的心,消除我心中因见不到你所产生的恐惧,以及有一天你不再写信给我的忧虑。
你字里行间的爱意丝丝渗入了我的肌肤,我觉得我身上的痣就是你的话语。
我好爱你伊莉莎。
小心思挺好。很喜欢看Greta Gerwig和莫文蔚的床戏。
“将来有一天我会买匹马给你。”当她女儿来找她问的那句值得吗,当她走向牵着马的她,这已经是最好的回答了,值得!
黑白复古调,画面每一帧都很唯美。她们从相爱相知,婚后遭人指点,背井离乡,身陷牢狱,再到恢复自由身,每一份真爱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她们的婚姻从未宣判无效。
那一寸肌肤的碰触,那一丝发缕的纠葛,那一抹唇齿的亲咬,那一阵含蓄的呻吟,两束娇艳欲滴花朵的缱绻与陪伴,从含苞,绽放到枯萎,她们,爱过~
两个妹子颜值都超高,画面比叙事更有吸引力。在西班牙已实现婚姻平权的今天,看这样的电影让人有惊回首已百年身的感慨。“我的正常生活就是和你在一起”,可惜电影没有拍出这种深刻感情,而且前后两段割裂了。喜欢最后的婚礼墙...
这可能我迄今为止最喜欢的一部女同电影,大多数的 LGBT 电影都想表明一种立场,但是这部电影不一样,它讲了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的故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20世纪初一对女同性恋伴侣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一场女同性恋婚礼。电影做成了黑白的画质,似乎也是想要还原年代感。多舛的剧情和屏住呼吸的情欲戏,章鱼、海带和牛奶,让我想起了那句「在一段健康的情感关系里,性如果不是第一步,就会是第二步。」剧情简介里的「西班牙第一场女同性恋婚礼」让我误以为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故事,其实不是的,她们为了这场婚礼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谎言、欺辱、背井离乡、入狱、弃子。最后,玛瑟拉当年忍痛交给典狱长抚养的女儿来找到了妈妈,女儿不解的问玛瑟拉:「值得吗?」爱是山林、大海和蜗牛,爱是我会送一匹马给你。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在我心中lgbt榜单可进前五。这位导演拍的片子我都非常喜欢,她的情感细致到可怕,不论何种情感,她都能抓住最细微的变化,而这种不易察觉的暗流涌动就是我最喜欢的。
这样的爱情,羡慕不起,没几个人做得到为此奋斗终生
床戏也是开了眼了章鱼海带牛奶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神仙爱情?
最感动的,是那一句无需说出口的值得。最无奈的,是只有在监狱她们才第一次收获来自他人的善意。
是近期最打动我的一部电影了。女孩子是柔软的,亲吻,抚摸,拥抱,甚至是我望向你的目光,都如此温柔。love,love。希望有一天,不论我在全世界的哪个国家,哪块土地,都可以爱想爱的人。
本次柏林电影节看到,表演和情感帶入最細膩入微的一部,開篇過於美好昭示著悲劇的開始,這對美好而困苦的人,確實也十分傳奇了。
elisa真好看TT,章鱼和海带(以为是黑色胶带)play太骚了,我觉得感情戏跑得很好啊而且床戏也满分,太有情调了,第一场真的张力非常强
从萌生爱意到感情爆发,一步步的十分细腻。再到从各个方面冲出束缚。办法是真的想到了。利用一个孩子本想结束社会的偏见,结果却还是没有,更多了一名孤儿(还好是被典狱官一家收养),开场和结局都是以女儿找妈妈剧情(开头并没有意识到是女儿找妈妈剧情),也算是一种女儿和母亲的和解,也是对值得么的无声的解答。看完了片尾那么多的照片,听完了那么舒缓的片尾曲。羡慕这神仙般的爱情。
黑白片,整个电影的镜头呈现充满诗意,两个女人、海水、马、荒原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有种特别的美感,配乐和画面也相得益彰。叙事稍微有点平淡甚至拖沓。电影最后的那首葡语歌配上一堆les的结婚照,泪点来得让人猝不及防。#柏林电影节2019#
群鸟,马,章鱼,海草,山林,蜗牛,你。
一切都美的像一场梦,黑白的镜象,纯粹的爱恋。人生再甘美,没有你也不会有意义……这样至死不渝的爱情,懦弱的我们不配拥有。
作为电影上可能有欠的地方、但作为一种纪实看当时社会现象还是很难过的。犯了什么罪?只是想跟喜欢的人在一起而已。 更难过的这不是以前的故事、现在也在随处上演啊
受辱、坐牢、逃难、抛家、弃子……传统、自由、安稳、“正常”统统不及她,值得吗?这个问题在问出口时就已经有答案了。如果这都不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