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看完思春 瞎写
《我的青春期》,原本叫《我的春梦》。
看了开头,我就激动不已,汗毛竖立,手舞足蹈,像是根本不在看电影,而是中了彩票般兴奋。如果这是青春电影,那么它让近一段所有的青春电影都黯然失色,它是我喜欢的。2015年的电影,有搞笑、有催泪、有票房、有赞扬,但对于我来说都只是消遣,评价只是看过、挺搞笑、挺感人、挺不错,但我喜欢的,它就像是存在我脑中的库房里,时不时地拂去上面的尘土,听听磁头摩擦胶片的声音,像是8 mile一样,曾让我如痴如醉地每夜看一遍,看了整整一个星期。
语言是种奇妙的东西,不用你刻意描述,但那种触及脑仁的共鸣,或是当头一棒的思绪,更像是放学回家走到楼下就闻到妈妈饭菜的味道,窗户那么多开着,每个孩子只能闻到自己家的菜香。电影里的语言,熟悉,但又像是参加二十年同学聚会,看着一个个头大肚肥的汉子,一个个粉厚唇红的姑娘,觉得面熟,似曾相识,却怎么也想不起他们的名字。听着无比熟悉的音调和用词,像怀仁,像应县,像浑源,像广灵,像天镇,像丰镇,像集宁,像包头,总之我一定在哪里听过那种声音,而且听了好久好久。最后知道是张家口方言,我没去过,但那里一定很亲切。
不说“介天”是什么意思,只是那一口窑洞,朝阳透过窗帘的余光和下一句的“闹求不机迷”直接便成无形的双手,按着我的双肩,让我坐下来,稳稳地坐下来,睁大双眼,张开双耳仔细地往下看,像是被绑架,但这绑架竟是这般温柔,像是被强奸,但这强奸竟是如此惬意,就像姑娘口中含着你的弱点,双眼穿过额头前散乱的刘海迷离的看着你一样,你想说的只会是:用力点,深一点。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老爹在院里里的一声吼。吼出了一个爬上国旗杆顶端的少年,那是个让人亢奋的清晨,那随风招展的红旗,陪着少年望着远方,看到了美好,也看到了茫然。
那个触动你心弦的姑娘进入你世界的时候,总会在你耳边响起动人的旋律,让你不经意间就意识到美好就在身边,美好就在眼前,美好在姑娘的头发上,美好在姑娘的眼睛里。你心中的姑娘在,你身边的猪哼哼也是美好的,你脚踩粑粑也是美好的,你被一板砖拍到,你做的梦也是美好的,因为姑娘在,你的心跳就是美好的节奏,有了节奏,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记得自己年少时的座右铭:只要真情在,母猪也可爱。这是何等的大彻大悟啊。
大通铺、共尿桶,夜壶已消失的年代,这些画面显得曾被自己认为是炼狱般德场景,现在确实如此的亲切,简直是可爱。
被高年级的混混抢钱,兄弟为了你不仅把你的钱要回来,也挣回了你的面子,让你可以在校园里横着走,让你在你的姑娘面前昂着头。
你永远都在望着你的姑娘,听不清在主席台上口若悬河的校长在叨叨什么,一块儿飞来的板砖把校长打翻,也把自己打回到了无情的现实里面。现实是什么,现实是我还发育未全的时候你已满面春光,我正钢枪挺拔的时候你已人老珠黄。
被雨水浇淋后的双眼才能看清你那张躲在玻璃窗后美好的脸庞,那一瞬间,不管是雨水、冰雹、雪花、刀子,我只是看着你脸庞的时候,看到你那闪闪发光的双眸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你是不是在看我,我以为是,因为我能感受到你我目光的相聚,更是固执地认为顺着玻璃窗滑落的雨水,朦胧了你的脸庞,也遮住了你为我留下的泪水。
心中有了姑娘,就会分不清白天还是夜晚,也许是心中有了姑娘就没有了白天和夜晚的区别。我拨开粉红的纱帐,看着微笑着熟睡的你,我只想躺在你的身边,想的再多的也只是想尽可能地靠近你,不是我年少单纯,是我还没发育到想立马横刀的地步。
班主任飞脚踹开了宿舍的门,吼着让我滚回教室,吼醒了我的梦,破坏了我成人的春梦。
还是那抹朝阳,我以为我可以像旗杆那样挺拔,像国旗那样随意,却没想到我被挂在了黑板上。我们的嬉戏称作恶作剧或是顽皮,不管你怎么称它,但只要你蔑视它,我们会对你说:看你那求相,我们在玩儿,这是我们这个年纪的快乐,你不懂,或是你懂只是不愿承认,但不管怎么说,这份快乐就是属于这个年纪的我们。
大伟、二娃、三楞、四猴,四大天王陪着我牛逼闪闪地混过了初中,也完成了当年的目标—没有虱子。姑娘一句上高中,让我躲在自己的盖窝里,闻着脚臭和尿骚味儿,却如沐春风,心潮澎湃。
曾经说梦话、掐着我脖子喊:老子是红苹果的红苹果,现在在讲台上自我介绍说:My name si red apple.高中就这么开始了。
还是那个爬在国旗杆顶端的少年,多了眼镜,多了长发。
怕再被板砖拍翻的校长戴着安全帽继续叨叨,我依旧听不清他在讲什么,我四处寻觅,寻觅你,也寻觅那句你不经意间的随口而出却对我是一字千斤的承诺。你在哪儿,我不知道,以前我爬上旗杆就能看见你,现在却找不到你。
我以为你丢了,在我的世界里丢了,却没想到在开水房听到了你熟悉的嗓音,那一声,仿佛把端着孟婆汤的我从奈何桥上拉了回来,那一眼,像是曾经所有的梦都照在你脸上一样。所以我哭了,憋着声怕你听见,不想让你看到我的软弱,只是泪水舔舐我的脸庞,你不会知道我重获新生般的激动,就像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坐着混混的摩托车离开一样。
我依旧喜欢看着你,初中咱们不在一个班,我抽课间时间看你,现在咱们一个班,我不仅课间看你,上课也看你,可是老师总是很讨厌,总是拿粉笔使用抛物线技能打中如痴如醉的我。 因为咱俩座位离的远,我看你时的弱智表情太容易暴露。于是我用糖块说服了红苹果,用初中积攒的乖巧说服了老师,把座位换在了你的旁边,不能太近,中间隔一个过道,这距离最好。为此我得罪了我原本的女同桌,被她骂冷血动物,其实我就是冷血动物,只有见到你,血液才会沸腾,你就是我的海洛因,有了你,我活着才有动力。
我不敢离你太近,尽管我无数次地梦见与你相拥,离你太近我呼吸急促,脸热紧张,离你太近我反而不敢看你,离你太近我浑身不自在,离你太近我怕我一个错误破坏了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离你太近我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我的脚被绑着迈不开步,我的嘴被粘着,张不开嘴。
我只想到和红苹果换座位,却没想到为了保护视力,我一定会跨过你我之间的过道坐在你的身边。就是这次,这次换座位我就要坐在你的身边,我们之间的距离近到不用深思熟虑、阴谋策划我的衣服就会紧贴着你的衣服,近到我的心跳开始随着你的呼吸,近到我不再肆无忌惮,近到我如坐针毡。
喜欢,从开始都是如此。一次停电,一支蜡烛,傻逼的蜡烛点燃了他身上的校服,你的蜡烛烤化你我之间的冰河。
我只写英语作业,因为你是英语课代表。只是为了你,我才有勇气用我蹩脚且夹着浓浓口音的英语和你对话,老师骂我不要脸,我却一脸幸福感。老师为了惩罚,为了提高,让你周末不回家,在学校里帮我辅导英语。这要是惩罚,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惩罚。本来我深思熟虑、阴谋策划,使用计谋、利用朋友努力地单独想和你独处,这艰难如爬雪山、过草地、用体力、用毅力,现在老师的一句话,就梦想成真了。就像是小时候为了吃糖豆豆才忍着天大的委屈和无比的疼痛打预防针,现在医生居然说吃糖吧,不用打针啦。太他妈爽啦。
我看着你,静静地听着你为我补习,无心的故意触碰到了你的手指,关闭了我们的补习,却开启了你探寻我们美好的航行。这航行漂来来漂去,漂过我们拉手的操场,漂过我们刻字的石碑,漂过你的长发,漂过我的眼镜,漂过我一句我喜欢你,漂过你一句金榜题名,你要娶我,漂过小树林,漂过小黑屋,漂过你红色校服衫托起的脸庞,漂过我蓝色校服裤支起的帐篷。
幸福来得太快。我本想带着你去我们男孩子称作探险的铁路桥下看看我为你刻的字,没想到轰隆隆的火车晃动了整座桥梁,也颤抖了你的身体。我在想着是左手从你的右肩拂下,右手从你的左腰穿过还是右手从你的左肩拂下,左手从你的右腰穿过抱住你而安慰害怕的你的时候,你已近扑入我的胸膛,美好,如同再一次火车呼啸而过,我等着你再次扑入我胸膛的时候,你用你的热唇结束了我的青春。
幸福走得太快。我本想我二手摩托的后座一辈子只坐你,以为你就是我的全是界,以为你还会和以前一样信守诺言,可一板砖拍醒了我,也把四大天王拍的没有长大。我的四大天王,我知道年少的友谊如铁,青春的友谊如钢,我也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一锤一锤砸出来的而是一年一年磨出来的,用的是时间。
你坐着三轮摩托走进我的世界,满面桃花,你坐着二轮摩托走出我的世界只有背影。
我的小帐篷包住了钢枪,没抱住你,让你走的那么远,那么远,再次见到你的时候你已是孩子妈,已是二婚。但我依然想进入你,年少的冲动丝毫未减,见了你依旧如旗杆一样坚硬挺拔。我望着你,深深地望着你,望着过去没有未来,我插着你,深深地插着你,插着过去没有未来。我蛮横的力气是我青春的记忆,我握乳的双手是我青春的泪滴。
你对着汗流浃背、口喘粗气仍然怒发冲冠、挥斥方遒的我说:结婚、生子、过日子,就是那么回事,你要是同意咱们就结婚、生子、过日子。突然我软了,我原本用的是青春的鸡鸡却被戴上了世俗的避孕套。你疑惑地看着我问:“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喜欢我不就是想得到我,想操我吗?”
我点燃一支烟,喘匀了气,像是在告诉你也像是在自言自语:“也许是你变了我没有变,也许是我变了你没有变,以前的我喜欢以前的你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的我分不清是喜欢你还是喜欢曾经的你,似乎我只是喜欢那时候喜欢你的自己,想操的也是我自己的青春,碰巧是你留在了我的青春里,现在,我突然不想操了!”
父亲说我领着女女瞎求闹的时候,我没求瞎闹,等我身边的女女求瞎闹的时候,我没瞎求闹。
无论是青春的时候就操了青春还是过了青春才操了青春,
青春就是那么回事,操过一次就够了。
2 ) 青春是远方的苟且和大保健
11月13日,跟随郝杰及他的主创团队第二次观看了新片《我的青春期》。之所以说第二次观看,是因为我有幸在一个月之前看到了未被删减的导演版。作为一名年纪已经足够老到可以怀念青春的过来人,我可以很客观的说,相比导演版而言,今天看到的被阉割之后的院线版更简单、更直接、更适合大众观看。农村人都知道,牛马猪羊被骟过之后更温顺、更专心,也更有力量,动物如此,更何况人呢?
青春是什么?是二手玫瑰的坐北朝南听阳光普照,还是郭德纲一准儿能活到死的好体格?创业者的青春是花出去的钱,大学生的青春是爱上管他对不对的人,40岁大叔的青春是一抓一大把的人生经历,16岁少年的青春可能只是勃起的生殖器。衣食无忧者的青春就是耽误,胖子的青春就是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小混混的青春是成为像大哥一样的人,白羊座女孩的青春只是优雅又美丽。那么,郝杰的青春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郝杰是一个有远大梦想的人,也是一个愿意为了实现梦想而倾其所有的人。他在第一部作品《光棍儿》里大胆的纵身到农村生活,以中国农村老光棍儿的性苦闷为背景,原汁原味的把常人不敢于揭露和触及的敏感话题作为影片主线表达了出来。他在第二部电影《美姐》中则更加大胆的为我们呈现了那个年代的农村情欲生活,用“本能和性”来表现主人公的人生轨迹,来反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弱者的努力和挣扎。也是在这部电影中,郝杰彻底的透露出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影子。《我的青春期》是郝杰的第三部电影,我有理由相信他正在用一部反映自己的影片走向更远的地方,这是一种执念,更是一种无可救药。所以这部电影有一个更加适合她的名字——《我的春梦》
作为最早观看过郝杰电影《光棍儿》的资深观众之一,尽管我大概知道郝杰想要拍什么,但当我听到《我的青春期》这个商业到不能更商业的片名时,还是不由的开始担心起来,毕竟这个片名实在没办法与“郝杰”的“原味生猛”划上等号,随着开场不到三分钟少年赵闪闪双腿用力夹紧、缓慢而又压迫感十足的爬上旗杆的镜头一出现,我的顾虑就被即刻消除了——郝杰还是郝杰,这就是他的电影。
电影的前半部分删节比较多,但删除那些内容的第一大好处就是可以成功避开广电总局的G点,第二大好处是可以让观众们从过多的直白或隐喻中解放出来,简化头绪,专心追着故事向前走。
影片放映时身边的观众不时发出议论,因为某些表达、特别是电影的后半段让他们无法理解。其实道理很简单,你若真是冲着“青春期”这三个字去看这部片子,那你一定会有一点小失落,但如果你是冲着“春梦”去看的这部片子,那你一定能理解其中的许多意境。看上去光滑坚挺笔直的旗杆、外可哗哗哗内可啪啪啪的水塔、朦胧红纱后大红被面下一言不发的李春霞、赵闪闪一头扎进去的春梦中李春霞同款棉被、浑身湿透的赵闪闪穿过水幕看着李春霞的第一视角、挂满红布帘的农村戏台上永远长不大的四大金刚、伴随着滴答滴答闹钟声音的拍摄现场、片尾坐着雪橇渐行渐远时响起的蒙古族呼麦。
全片的唯一一场吻戏是在铁路桥下,火车呼啸而过,赵闪闪和李春霞的吻紧张而又局促;全片的唯一一场床戏是在成年后的赵闪闪家,二人毫无恩爱感的且做且聊天。原本是两段传统青春片最能制造噱头的片段,却被郝杰完全解构,让人提不起肾上腺,散不出荷尔蒙。我相信大多数观众看到那场只有动作没有娇嗔的床戏之后,除了难过就是难受,除了心酸就是心塞。
在故事表现手法上,全片的超现实表达也颇为引人瞩目。以红色纱幕的出现为“暗号”的几场梦境令人印象深刻,赵闪闪作为导演被冰封水塔之内更是让意识代替语言而掷地有声。片尾时李春霞与赵闪闪手拉手坐在“如父亲”一般的“大爷”的雪橇上渐行渐远,蒙古族呼麦声应景而起,我们很难分辨出郝杰所期待的山那边究竟是家乡的故土、死去的父亲还是陆川、娄烨和贾樟柯。在蒙古族,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声音从喉底里发出来,一高一低,悠悠远远地往一个很深很深的隧道里面钻,而那个隧道恰巧是时间的记忆。郝杰用各种手段在表达剧情的时候也在表达着一种被许多人当做朋友圈签名的话:不忘初心。
这是一部轻松者看起来轻松,沉重者看起来沉重的电影。你若能从电影里读出青春期的火与欲,那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你若能从电影里读出青春期的叛与悔,那你一定是一个水瓶座。这也是一部充满浓郁文艺气息的电影,没有矫情、毫不犹豫,不是那种慵懒清新的小文艺,而是一种梦想与现实相互影射的大写意,这种文艺大到恣意妄为,尽管郝杰在电影里向莫尼卡贝鲁奇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致敬,但我却突然因为这部电影想到了另外一部法国电影《梦想家》。郝杰在影片里用尽力气去“素描”自己的青春,同样有初恋,有重逢,但却让人感觉到隐忍中夹带着疼痛。作家余华有本书叫《活着》,讲的是不断死去的故事,而郝杰的“春梦”,则讲述的是疼痛到无法入眠。
所以我们完全不用纠结这部电影的故事是否完整或无懈可击,《我的青春期》传递出的人生思考和30岁的情怀才是价值所在。
谁的青春无删节?只是我们不愿意总是回想曾经被现实捶打的遍体鳞伤。我相信赵闪闪第一次在梦中钻进李春霞红色的棉被时并未想到性与爱,我也相信赵闪闪被老师从春梦中惊醒之后内裤一定湿了一大片,但郝杰在电影里不断的提醒我们春梦一定是春梦,青春期却不一定是青春。
想对郝杰导演说一句话:敢于把自己的春梦拍出来真的了不起。
想对所有正在年轻或曾经年轻的人说一句话: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和大保健。
PS:我认为全片最不合理的设置就是女主李春霞太美,让我不敢多看。
3 ) My name is XXX, I am from XXX
这个电影应该讲了很多,但是毕竟我不是专业影评人,只是平常人,看出的东西很是局限。前半段很多有趣的场景,有些我也感同身受,诸如通铺,诸如红色大花棉被,这一切都很乡土,让我想起我少年时的所见所闻,从这一点上说,我觉得电影某些目的已经达到,让所有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感同身受。
这么多场景中,我记住最多的是赵闪闪一脸春心荡漾臭不要脸的样子说着蹩脚英语的场景。
其实,最初的场景就是从赵闪闪开始上初中的时候开始的。而且,初中上课的第一个画面是从英语课开始的。这些并不耐人寻味,可以说因为电影名字,因为男生对性的启蒙开始于这个时期,因为男女主第一次相遇是在初中时。总之,诸多理由都可说得过去。
但是,我总觉得并不仅仅因为这些。还有更深的原因。
因为童年不是噩梦,然而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到童年里那个牛逼闪闪的自己其实是一颗沙粒,所谓梦想是用来破碎的,即便是你学会曲意奉承努力去适应社会后,仍然发现,牛逼闪闪的童年只是自以为,渺小无助才是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们以后决定老死在无尽时间构成的生活里选择继续卑躬屈膝追求梦想,或者选择在平淡生活里如同许多小人物一样混吃混喝。
与个人的人生,我总认为,生命最好的时间是生命的头几年。最初出生,只需完成生理的需要即可,那时候小小的一团,吃喝拉撒都有父母帮助,对于爱和依恋也只是模糊的一团,不需要太费力。后来可以爬行走路说话,于是有了伙伴,可以疯玩,每天都渴望白天,日子不要太美好。就算后来读了小学,也只是有了更多伙伴,成绩不需担心,即使糟的一塌糊涂,父母也不会太过责怪。然后小学之后的日子,才开始了烦恼。
纵观我自己的少年时期,我似乎无时无刻不再烦恼,小的时候烦忧父母不理我,小学烦忧暑假寒假作业,上初中时的那一刻才轻松下来,我想我终于可以混日子了,每天玩玩闹闹,吃好喝好,三年过后,于是回家,之后外出打工,等我成年,母亲会在邻村为我寻觅一个合适的男人,之后我像父母一样劳作养育子女,如此周而复始繁衍不息。只是后来,我被家人警告,才开始不敢混日子,努力维持成绩,后来我的人生发展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成年将近有八年,也至今未婚,更别提要像父母一样劳作养儿育女。我开始回忆我的发展,才开始明晓,童年的我没什么烦忧,只是庸人自扰。而一切只真正的烦恼是从初中开始。原谅我的青春期来的有点迟,初中时的我既没有暗恋人也没有追求人,更没有因为一场执着的恋情至今伤怀。我只是很近单的走过了那个时间。但人生的真正的烦恼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我记得初中的英语老师是个极漂亮的人,我很喜欢她的脸,当时的我觉得英语老师长得真的是超级漂亮,我很羡慕她可以如此漂亮。但是后来,我对她的恐惧超过了我对她的喜欢。因为她对学生下手极重。我亲眼看到她闹着一根板凳腿重重的打在了我一个女生同桌的背上,一声巨响后,板凳腿断了。我当时正襟危坐,一动也不敢动,生怕这场灾难蔓延到我身上。
我的苦痛的学生生涯由此开始。那时候,我不停的抄写英语字母,生怕写的不漂亮,当然后来我也因此受益,我的英文字体确实漂亮的可以。我也不停重写英文单词,用蹩脚的发音朗读,带着浓浓的家乡口音,带着一丝来自于小地方的自卑,毕竟我以前的人生中从没有人告诉我我要去学习一门语言。我以为我只要认识中文就可以,可以用家乡的方言与人交流就够了。我的生命如此狭小,还从未知道,将来某一天,我要努力学习一门语言,即便这门语言在我的生活中如同鸡肋,但是为了前程,为了高考,也为了学习,我必须努力。正如高中毕业后,我绝不会在用某个物理公式去计算生活的小事,也不会再记住某个化学方程式如何配平诸如此类,即便我大学时期学的课程与之相关,但是我仍旧不会记得某个元素有几个质子。
一路过来,于生活有用的寥寥无几。以至于我有时都在我是否生活在虚妄中。
我听着王娟娟、赵闪闪、红苹果用带有乡音的英语介绍自己,就连最标准的李春霞都把middle读成了米豆。听着这个单词,我一度怀疑我的发音不标准,于是查词听读音,原来这个词不读米豆。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的设计,由此,我却深有体会。至今,我的发音仍不准确,不知道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有什么不懂,读不准英语音标的重音落在哪里。
高考之后,我们与朋友交流不会使用英语,如不在外企,与同事交流也不会使用英语,那么我学习英语的意义何在,因为我不会出国,不会与外国人交流,只会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几十年后化作一抔黄土。
在赵闪闪说着一口蹩脚满满乡音的英语时,我觉得悲剧已经注定,就像所有前兆一样,这是一个充满悲伤的预兆。即使观众都在笑,演员也在笑,我也在笑,这仍然令我感到悲伤。
长大后我再也不会介绍自己来自于哪个村庄、哪个初中、哪个高中。我会说我毕业于哪个大学,来自于哪个省市,即便是我家所在的村庄离这个城市很远,我对这座城市了解不多对它没有归属感,但我仍然执着地一遍遍说着它。我也不会用乡音与人交流,我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普通话,考了普通话等级证,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个证有什么用。虽然我忘不了家乡的人和事以及我在那里经历的所有的时光,但是日后,我很少会提起,虽然从未忘记过。
我没有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为情所困,为理想所困,执着于一件事情,为少年时的感情耿耿于怀。我没那多么多的敏锐的感觉。少年时期谁还没有几个暗恋过的美女或者帅小伙,当时也想着要痴情一片勇敢追求希望最后能够百年好合,但是后来都无疾而终,包括人和感情。我早就放下,开始想要认真生活,于是丢弃了想做作家的梦想,因为我知道,年少无知的我其实没什么好写的,没生活、没经历、没感情,难道要写虚妄中的无病呻吟。
他们说这个电影是根据导演本身为原型来创作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过去和电影是否是完全重叠没有一丝创作的成分。我想是因为我们最容易对爱情而感怀唏嘘,所以导演才把名字命名为春梦。毕竟成人之后,感怀的事情,不止这一桩。毕竟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成长本身就是一件悲剧。
当我开始明晓世事艰辛生活不易,我就知道自己应该磨掉我的棱角,在某些时候付出一些代价,屈从于生活本身。于是我在努力这样做,开始彬彬有礼、笑容满面,也学着说些俏皮话,不得罪人,朝着滴水不漏开始前进,虽然我仍然做不到如此,还会鲁莽前行。
面临工作,我开始学习化妆,穿正装,一本正经地与人交谈,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与最初那个一尘不染内心放肆又胆小怯懦的自己越来越不像。但是,我确实是得到了些什么。
但是,我是真的不想用英文如此介绍自己,My name is XXX, I graduated from XXX。虽然没人再关心我真正的来自于哪里。
4 ) 小镇青年的宿命
只有依托小镇飞到更远的地方,回头来看,你方可见小镇的狭小和粗陋。
乡下男孩赵闪闪考进了县城最好的初中,遇见了他生命里的第一个姑娘,女神般的姑娘李春霞(孙怡主演)。
电影呈现的全都是熟悉的毫无违和感的乡村初中样子:
学校唯一一个一本学历的英语女老师,像今天的《今晚80脱口秀》里的史炎总要想法设法提一提他的交大一样会动不动就提一提她的一本学历。
一本正经的教条的班主任,基本都是教数理化的。
拥挤逼仄的学生宿舍,总是臭哄哄。
班上4个4大天王,其实就4个小混混。
小镇上总有小流氓半夜闯进宿舍抢钱,或者在学生放学路上抢钱。
男生们偷偷打电玩,被家长揪住挨打。
有没有亲切感?
反正我看的时候,感觉特别亲切。
那个女神级别的女生李春霞,长得真好看啊!学习也好,特别是英语好。
她每每走过,所有的男生都要行注目礼,默默 看着。
他们一同考到本校的高中。
他们默默的早恋了,他们悄悄的牵手,鬼鬼祟祟的偷吻,在桥洞下写誓言。
最后被老师发现后,给撤散了。
清纯的初恋女生最后竟和街头小混混头头一起了。
离开小镇来到北京的赵闪闪混成了编导和非著名导演。
他要回到故乡拍自己的初恋故事。
可是当他找到李春霞的时候,女神已经怀孕了。
她被小混混抛弃了又遇到另一个人渣。
像极了很多小时候单纯可爱的女生稍有不慎就走到另一个极端。
就是那些明明手里有一张好牌最后偏偏要打成烂牌的女生。
李春霞这个名字在梦里千万次,令赵闪闪心悸啊!
如今终于可以如愿亲近昔日的女神了,他们一起啪啪了。
不合时宜的是这时候,女神说话了。
女神说:你混得成现在这个样子,没房没车没老婆没孩儿,你回来拍初恋还是为了找我?那我们就凑合着过吧!你也好照看你老娘。
我和你结婚!
赵闪闪一下焉了——滚了下来。
凑合?我 ---我不想凑合、、、
留在小镇的人最后一一选择和命运妥协和凑合。
不仅女神级别的赵春霞最后沦为人渣的性伴侣,连昔日的4大天王就长成了和父辈一样的芸芸众生一个。
而离开小镇的人最后——则不愿意将就不愿意凑合。
只有离开过,才知道天外有外。
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每个人的青春一旦逝去就都永远回不来了。
电影多次出现赵闪闪爬学校旗杆的镜头,初中时爬,高中时爬,长大了还爬。
旗杆是一个暗喻。他不断的爬高高处希望看到远方。
也可能隐喻了她对初恋的不含而喻。
这样的故事真的似曾相识。
当年我们初中就有个这样的女生,长得好看,学习也好。
可是她后来却和一个小混混混在了一起。
老师找她谈过无数次话,苦口婆心啊,都没有挽回女生的心。
最后女生居然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就跟小混混跑了。
从此后再没有听到这个女生的任何消息。
每个小镇青年的青春都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质朴而又沉重。
承载了每个青春的梦想和哀伤。
而只有依托小镇飞到更远的地方后,回头来看,你方可见小镇的狭小和粗陋。
电影以一种悲情的方式讲述着小镇青年的青春期。
那里面有初恋的喜悦也有淡淡的忧伤 。
5 ) 突发奇想!换个角度看,这其实是一部无疵点的有情怀的剧。
赵闪闪得知高考失利,无法和李春霞在一起后便上吊寻死,电影只是切换镜头到赵闪闪在空无一人的火车上,并附旁白:生命的第二阶段开始了。
生命的第二阶段?没错,我想到的就是幻想和梦。这个奇想也就是赵闪闪此刻已经寻死成功。这个生命第二段就是一程梦而已。
赵闪闪来到北京,其实没做什么,便得到了一个老板的赏识,尽管这个老板是个骗子,(我对这里做出的解释是:赵闪闪从小的环境氛围朴实,所以梦里他做的也是有限度的,不求着大富大贵,就希望一切顺顺利利。所以梦见了一个还找得着边际的假老板。并且隔壁住着一个管盒饭就行的摄影师。)
决定要拍电影之后便想回家乡找李春霞,因为内心中还是好面子不好意思回去,便借摄影师之口给自己理由回去,这就很像是梦。
之后顺理成章回家乡,赵闪闪开着骗子的豪车回家乡的,哪个骗子会掏这么大成本去当诱饵呢,并且还是去骗一个本身就没什么钱的穷困小子。所以这的一切都是赵闪闪幻想出来的。
回到家乡,随之而来的便是朋友们的盛情款待。还有陈浩南的生活不济,本可以对他侮辱一番,赵闪闪却选择同饮原谅。一方面是赵闪闪本人的纯朴和善良,另一方面也显示梦境中他内心的自豪感。还有银行卡密码是你的生日,钱包里放着李春霞照片的剧情,再次突显赵闪闪的深情和希望功成名就回来的一番浪漫。
当他真正看见李春霞的时候,李春霞并没有过得很好,她和陈浩南离婚,还被县长搞了去。我想说因为赵闪闪对李春霞除了爱以外还有的便是一丝丝愤怒,怒在她当时选择和陈浩南在一起,但是赵闪闪对她最多的还是爱,所以后来解释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为了保护他,这算是赵闪闪心中对她的一种宽恕吧。
赵闪闪收到父亲去世的噩耗。有人会说,如果是梦的话怎么会想到他父亲去世啊,我认为父亲的去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去世,而是让赵闪闪真正的找回自己,同时也表达赵闪闪对父母的思念,赵闪闪父亲去世后,紧接着他知道了那个老板是个骗子(电影中这里的描述就很符合赵闪闪的形象,因为他是善良的,所以他知道的方式也是善良的,是骗子自己告诉他的,并且画外音还有男骗子单纯的声音:花光了再挣。)并且随着父亲的去世赵闪闪得到了九万元的补贴,这对他是一笔很大到数额了。
他也一直梦的很接地气。并且最后和李春霞在一起了,在拍一部属于自己青春的电影,所有演员都是原班人马。(电影在这里的表示也是梦境的一个体现,所有戏中的朋友都是和赵闪闪青春时期认识他们的时候长得一般模样,因为这是他的梦)
要到梦的尽头到时候,赵闪闪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到了最后的时段,可能有点让人看不明白了。我按照我的想法给大家解说一下。因为是梦即将结束,所以一切都有些紊乱,最后的地方一直有钟表摆动的声音,赵闪闪也成了以前的模样,和李春霞在第一次亲嘴的地方,但赵闪闪意识到自己即将结束,现在的他也进入屋子关上了门。
赵闪闪的母亲开门,但屋子里已经变成一堵雪墙,同时钟表的声音也戛然而止。
最后,青春时期赵闪闪和李春霞破雪而出,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搭上老乡的车回家,并响起一段自问自答的民谣。
破雪而出,我认为这里已经不是现实世界了,而是属于灵魂的另一地方
最后这一幕现在的赵闪闪没有出现,这一幕我感觉应该是表示,赵闪闪想将两人这份青春的回忆带走,带回生命的家,生命的起点,而生命的起点也就是死亡和新生。
当换个成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认为那些人们吐槽的不合理和漏洞也就能合理和填补的上了。
综上都是些自己想法,有其他想法朋友期待一起讨论。
6 ) 深陷回忆的危险,难免自恋的深渊
1.想的太多,剪得也太多
这部片子其实可以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青春期,一部分是物是人非的感怀,另一部分是实现理想。哪个部分都可以单独拍一部电影了。其实不用看各种访谈也能看出来这是郝杰的自传,在拍了两部成功的作品后,也许他更想送自己一个礼物,总结总结这小半段人生,跟观众说点心里话。问题就在于想说的太多,如果不把篇幅铺开,结构做大,该说的也就说不清了。中间从落榜到成为导演的一大段内容,都被减掉了,原因应该不是尺度问题,而是出于节奏和结构的考虑。零零散散拍太长了——剪!结果剪得支离破碎。深陷回忆,其实是有危险的,不是碎片化就是太罗嗦。
单独拍第一段多好,又傻又好玩的中学时代,增加四大金刚和红苹果的戏份,加点看黄书黄片的段落,把青春期那种懵懂和渴望拍出来,一方面理论探索,一方面结合实践,做一场正儿八经的春梦。也可以加点大半夜翻墙打游戏机,跟班主任斗智斗勇类的内容,让小城青年们更彻底地缅怀下过去,高中毕业了,大家把书烧了狂欢,高考后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完了就完了。可郝杰的野心不止于此,也毁在这儿了。
2自传没问题,要警惕自恋
对于最后一段戏中戏重返开头的那段,其实挺无聊,属于“导演”私人的情怀,完全可以留给自己,把电影学院、谈投资、混娱乐圈这些内容都放在电影里,更是私人得有点自私。一方面请来了包贝尔,又选择了光棍节上映,应该是有商业考虑的,在商业的另一面又夹带了过多的私人情感,这种杂糅令人实在难以接受。文艺片导演一考虑商业,就很容易玩砸。商业和文艺至少图一头,要做梦,至少做一个完整的春梦。
3李春霞的女性主义问题
李春霞这个角色没什么新意,无非是过去的女神,多年过去结果只能是物是人非。从影片的开头到结尾,她也几乎没有展示过自己的性格,无非就是被动接受,没有做出过什么选择,即使是最后想跟赵闪闪重归于好,也是出于现实的目的。赵闪闪对她的欣赏其实也是物化的。美啊,美就够了。到最后跟陈浩南其实还挺真实,在小城镇,最美的班花校花,第一个男朋友大都是小混混,哈哈。但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李春霞不能有幸福生活呢,非要赵闪闪跑来解救和教育,这一点又是虚伪之处了。为了避免引人诟病,干脆让他俩都平平凡凡就完了,同学会上相视一笑,过去就过去了。我看到致谢里有李樯的名字,关于再次遇到初恋的情节,《孔雀》写的已经很好了,吃包子的昔日男神,形象准确得不能再准确了。干嘛非要整衣锦还乡拍电影这出,好像有青春的人最后都成功了,只剩下灰头土脸的我们,只记得高中的屌丝形象,大学的混日子,好像我们只能叫年轻的时候,不能叫青春。
“我的春梦”当然更贴切,整部片子拼贴感极强以至于几乎没有挨着的两场戏能连上。以断片的梦境来说倒有不少情节颇具趣味。后半段更是春到极致,简直把本片升华成了一滩电子精液。可能是15年最骚的国产电影。
好好的郝杰被包贝尔毁得一干二净 泯然众人
孙怡的初恋脸真美好,包贝尔主演的唯一不让人讨厌的片子。
前二十分钟真好啊,少年的春梦都要看哭我了,包贝尔个傻逼出来以后理所应当的毁了这一切,郝杰在二十分钟以后也开始胡鸡巴拍,跳着看了以后我脑子里全是张家口方言在说“你演成这个怂球样哦,还能啃女孩滴嘴,我演两哈四不能操你妈唻?”
三星半。看的是120分钟版的,中小学那两段特别喜欢,乡镇少年的青春被还原得很棒,如旁观者的真切扑面而来,那些标语、小混混……最后变成了相当导演的青年的故事,不喜欢。其实在女神说出被县长司机包养便结束就好了,最后那段不伦不类的魔幻现实主义太莫名其妙了。
《美姐2之山沟沟的美丽传说》。虽然还是郝杰,却不如前作《光棍儿》《美姐》惊艳。红被窝里的爱情,能滚到大城市的合租房吗?小时候的露天影院,能走到北京电影学院吗?
作为唯一一部光棍节上映的青春片,目标人群扫描着单身狗们!电影的话,在情节连贯性上让人如鲠在喉……难以下咽
技术上其实问题不大,但我国导演真的急需被培训以下课程:你的个人经历并不值得观众花钱去看,因为你人生里的波澜壮阔只属于你自己,外人看来不过是点狗屁倒灶的小风波。更何况这点小风波还拍的没头没尾的。
三星半,这是郝杰的自传体电影。多年以后,女神已被现实埋葬,过去再也回不去了。所以最后的“雪”不再是发梦,而是是赵闪闪电影的定格和青春的雪藏。父亲以陌生面貌出现,既如亡父般带着记忆上路,又像圣诞老人般载着美好远行。(包贝尔在《港囧》里的差在这里全都赢回来了。)
看完《港囧》的恶心劲儿还没缓过来所以一开始得知包是主演还是部青春片我是拒绝,所幸没有因噎废食,同样方言为主,却没有《既然青春留不住》那种水土不服感,有种共鸣超越了地域。向《西西里》致敬的地方过多,虽然我也喜欢《西西里》,三言两语实在说不清道不明,总而言之是近几年最好的国产青春片。
前半段与自己的青春期吻合度为9.0,但50分钟开始我的青春就断裂了,也尚未给我一种心情去衔接我的梦想。后半段节奏、主义、画风一变再变,凌乱跳跃,不知所云。与全片风格完全相悖的荒诞式结局,露出的只能是一篇潦草作文刻意美化的结尾。若非前半段,两星都勉强。
刚看完回来!凭良心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绝非普通意义上的青春片,郝杰导演拍的就是现实生活,影片中的大都一幕幕甚至就发生在你我的青春岁月!惊人的相似,又惊人遗憾!光棍儿,美姐错过了,不要错过《我的青春期》
你知道我是谁?知道... “闪闪”
《光棍》和《美姐》以不同形式出现在电影片头,导演通过两部独立片的磨砺,终于把这个自传性的故事拍成商业片送上大银幕。之前他的叙事也是“野”的风格,但乡村背景下能反衬出一种生猛质感,可放在校园里,尤其是进京后,就不免显得散乱。结尾有拔高,春梦终成纯梦。
对包包真是喜欢不起来。
设计感重了,生活味淡了,原生态的气息少了,非职业演员的表现也不像以前好了……郝杰导演真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不过鉴于对你有所期待,所以有些失望:叙事功力怎么感觉没进步反而退步了?故事讲得相当磕绊不顺畅,……。北电标放的《光棍儿》,五棵松耀莱的《美姐》,泉州万星的《我的青春期》!
和之前那些挺热门的青春片相比 这部不小情小调 没有乖孩子和小鲜肉 没有炮炮糖和麦当劳 而是一群野性十足的男孩 在大红被子里 在宿舍和游戏厅 在大马路上让青春个性暴射 是新一代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也是张家口版的“西西里美丽传说” 而那些突破顾忌的描写 也有几分“那些年”的色彩 更野性 更大胆
一部好好的片子硬生生被剪坏了;然而孙怡真心太美了!!!
国产片里算有趣,大家也都看得很开心。但你很难说它有多么好。以及包贝尔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不会演戏。
郝杰拍的自己的青春期,实际上跟其他的国产青春片区分度不大,也就换了个地域环境。少了《光棍儿》的原生态和生猛劲之后,郝杰电影的叙事节奏问题就彻底暴露出来了,想到哪拍到哪,显得潦草零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