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门

剧情片美国1980

主演: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克里斯托弗·沃肯伊莎贝尔·于佩尔约翰·赫特萨姆·沃特森布拉德·道里夫杰夫·布里吉斯约瑟夫·科顿米基·洛克威廉·达福

导演:迈克尔·西米诺

剧照

天堂之门 剧照 NO.1 天堂之门 剧照 NO.2 天堂之门 剧照 NO.3 天堂之门 剧照 NO.4 天堂之门 剧照 NO.5 天堂之门 剧照 NO.6 天堂之门 剧照 NO.13 天堂之门 剧照 NO.14 天堂之门 剧照 NO.15 天堂之门 剧照 NO.16 天堂之门 剧照 NO.17 天堂之门 剧照 NO.18 天堂之门 剧照 NO.19 天堂之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3

详细剧情

  天堂之门”似乎一直笼罩在票房惨败导致联艺公司破产的阴影之中,使得多数观众失去了对它的兴趣,甚至完全忽略了影片的本质。然而,迈克尔西米诺对美国中西部景致的壮美抒写,剧情一反主流电影善用紧张花哨的噱头,平实却不乏味,充满了对日常的诗意描写,也有许多有趣味的段落,一个边溜冰边拉小提琴的音乐家,在餐桌上迫不及待的脱光衣服享受性爱的女孩,火车上满载的西装革履的枪手……如果光以票房来衡量一部电影的优劣,未免太武断了,可怜这部作品白白背负了这么多年的骂名——BY:Herbsttag

长篇影评

1 ) 导演问题电影

看这个片有个蛮有意思的动机,很想看看是否此片也能像《美国往事》一样能被翻案,影史在某程度上也不过是受众者整理的罢了。不过看到真相后才明白其实他遭遇如此待遇实在也不冤,西米诺这个家伙为了结构和美学上的完整可以不要节奏,不要人物,也不要叙事。此片拥有的所有问题几乎全部都是《猎鹿人》的放大版,不过很可惜,上一次他赢了,这一次他就输得很彻底。抛开西米诺的问题不谈,此片的艺术成就绝对不低,摄影作曲美术等一系列指标以我标准来看在影史上也数一数二,希望这个片子的定位不要再以“灾难大片”的标准,算作“导演问题电影”似乎更合适一些。
另外对于影片的内容我也颇感兴趣,不知道西米诺是否取材于真实事件,如果在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当中存在着无数例如此桩的血案,那么此片的价值另当别论。倘若不是,那么西米诺的个人政治立场也确实耐人寻味,是否因此得到冷遇也未尝不知。我个人觉得西米诺的个人才能绝对远低于库布里克,所以没有库爷爷那么幸运也在情理之中了。

2 ) 被遗忘的“灾难”

在好莱坞,有一类电影我们称作“灾难片”,但是又可以从两个角度拎出不同的片单,一个角度是更通俗的以影片表现天灾人祸,洪水猛兽为主的题材角度,而另一个角度则广阔而更有话题些,那就是从这部电影成本与收益、口碑对比的角度的“灾难”电影,它通常是导演的滑铁卢,电影公司的噩梦,观众的痛苦。说起这类“灾难”电影,简直罄竹难书,教科书级的《埃及艳后》一再被人提及,但是实际上,正是因为其太著名了,倒是因此在后来不断有其它途径赚钱“补仓”,据说最终还是扳回成本。与之相比,导演名声不差,演员阵容强大的《天堂之门》则更为悲惨,一些电影因为种种原因成为票房灾难,往往可以日后的口碑有反击的机会,而《天堂之门》的悲剧在于,它被遗忘了,人们连提影史灾难,也满口《埃及艳后》、《未来水世界》,《天堂之门》?这是什么电影?奇幻片吗?迈克尔•西米诺?这是什么鸟?谁听说过?

其实,《天堂之门》的败北案例和后来的《未来水世界》有些相似,在导《未来水世界》前,凯文•科斯特纳导了一部牛B无比,荡气回肠的史诗电影《与狼共舞》,但是却在人们寄望献上未来史诗之时,迎来一场惨败。而《天堂之门》的导演迈克尔•西米诺也是当时了得的人物,一部《猎鹿人》在1979年奥斯卡风光无限,也被供上越战电影经典神坛,同样地,他也趁势意欲献上一部西部史诗,拉起群星阵容,准备展现一出1892年,怀俄明州农场主与欧洲移民间一场血雨腥风间的友情、爱情和悲情。结果同样一场惨败,赔了四千多万美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已经足够灾难。

再看这部影片,感觉其实可能没那么糟糕,不过也确实够不上迈克尔•西米诺试图达到的经典高度,离后来的西部经典《与狼共舞》更是不在一个档次。迈克尔•西米诺拍《猎鹿人》时,即拍出一种压抑的气氛,但是那是当时美国人感触不远越战,他却偏要把这种模式搬到《天堂之门》中,结果便是整部影片节奏慢的到了拖拽的地步,而其中又无多少文艺味道或是耐人寻味的桥段,都是西部片寻常片段,只是迈克尔•西米诺非要把很多地方事无巨细的都拍出来,光一场男主和女主的热恋就拍了老长时间,而却无非是些寻常镜头,这还不让人看了抓狂吗?说实话,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克里斯托弗•沃肯,伊莎贝尔•于佩尔将一段交织友情、爱情和利益纠葛的三角关系,表演的还是很有质量,特别克里斯托佛森和沃肯间那种男人间争斗又惺惺相惜的感觉很有味道。可惜这些表演,也飘散在影片显得粗糙漂移的剧情和布景中,无法令人集中精力更好的欣赏和体会。而当时正上道的杰夫•布里吉斯,米基•洛克,威廉•达福也在影片陆续露脸,这也成了我看本片一个特别的乐趣,数星星,支撑一下我不随着剧情昏昏欲睡。不过,影片也有令人激动的高潮,如末段一场农场主和移民的决战,场面和调度终于看到一丝史诗的味道,而其中交织的悲情和英雄主义也充满感染力,可惜我真的怀疑当时影片上映时,多少人扛住了西米诺之前的冗长铺垫,撑到了最后这段高潮?

其实,影片成为一场灾难,最终总结总是发现相似的脉络,无非预算一再的加,拍摄一再的乱,档期一再的拖,内讧一再的起。关于《天堂之门》的拍摄过程和内幕,已经有不少史料和总结,总体看,迈克尔•西米诺的过于自信和傲慢,以及自己对影片定位和调度的失策应该是主要原因。30多年过去了,再度审视这部影片,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令人叹息之处,如果西米诺在影片主线上更聚焦些,剧情不再那么零散,去掉那些无关主旨的桥段,让影片高潮的分布更为平衡,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而30多年后,如果你看惯了慢节奏影片,特别从了解一段美国西部史实的角度细细观看,品味一些当时的风土人情,也是一个乐趣和收获。
尽管都遭受了滑铁卢,但是凯文•科斯特纳至少还有演员事业可以延续,而且其后来的演员和导演作品,虽然再也没有达到《与狼共舞》的境界,但是依然有拿得出手的优秀作品。而迈克尔•西米诺就衰多了,他拍摄《天堂之门》不但输了票房,更因为这个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败了人品,个人自信也颇受打击,之后的作品再难有起色,1996年后甚至没有长片献上,只是在2007年戛纳电影节60年之际的短片集《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中再次献上了3分钟的影像。是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迈克尔•西米诺的《天堂之门》或许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但是它毕竟败了,西米诺后来对此也多有耿耿于怀的不服之声,不过在其之后没有可以令人注视的优秀作品出现之前,或许,不会有太多人关注他的声音,而《天堂之门》也将继续成为一场尴尬的被人遗忘的“灾难”。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6f3527739a356f0b8601b0b5.html

3 ) 一种难以评价的味道。

因西米诺过分追求完美导致此片制作超支超时无数,最后口碑糟烂,票房也赔得一点不剩。导致联艺倒闭,让在好莱坞从此不再有导演最终剪辑,以及新好莱坞运动时代的终结。上面说的本片所导致的一切问题比这部电影还要更加有名,片子本身却被大家忽视了。 西米诺的过分自信和无人约束造就了这部电影两大难以忘怀的特点:美到窒息的画面和冗长繁杂的支线剧情。其实最后两方对战的戏份拍的很棒,各个方面都是影史级别的,要是全片都能有这个感觉、这个节奏,并且结尾在战场直接结束,那么电影的观感会比现在好很多。我看这片虽觉得前三分之二太过缓慢,但奇怪的是我却没有因为这片的过长而感到过一丝无聊或是乏困,也许这部片子注定要配上这种缓慢的风格才有其独特韵味?我说不清。 现在想来,要是当年有人压制着西米诺,影史估计就不会这么写了,西米诺也有机会拍出真正更加能被载入史册的电影,但要是有人压制着西米诺,《天堂之门》还能有现在这样缓慢但又美丽的独一无二气质吗?谁知道呢。不管怎样,西米诺先生,我把这片看掉了,我现在还捉摸不透当初高中写作文我一直拿你当反面素材来用到底对不对。不过《天堂之门》就像片中映在布上的那个死亡之影,永远映在了我脑中,我是忘不掉这片了。

4 ) A savaged masterpiece

Love this movie since first time viewing it more than a decade ago. Give a damn sh** on the many negative reviews.

5 ) 一点感想

我们都曾风华正茂,过着快乐且欢歌笑语的生活,可有一天我们各奔东西了,回到各自的故乡,再也没了消息。我们逐渐老了,我们生活在表面的平和里,却已深谙暗地里社会的丑恶与不公,我们反抗,我们试图着改变些什么,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甚至是自己的爱人……

为克里斯图佛森都要给五星了,现在起我不再只是你的歌迷了。


让人怀念的往昔,让人魂牵梦绕的西部风景,让人心碎的爱情,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男人女人们,动人心魄的音乐,可惜了当年剪辑版让这部本来可以饱受赞誉的电影承受了那么多的骂名,如果不是这样,克里斯图佛森在影坛上现在也该有一席之地了吧。

6 ) 自己分析的票房失败原因

票房大失败自然有它的原因,不仅影片质量,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甚至观影条件都有很大关系。

影片纵然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但主题过于自反,节奏偏向缓慢,情绪高潮不足,时间太长,细节与整体调子不搭。比如双人对话中,镜头在两人之间的切换太快,明明场景要表达缓慢的对话节奏,刚要细致观察人物表情时,镜头却切换了。还有一些精心设计的场景,确实很美,但对推动故事没有太大作用,更像是为了艺术而艺术。比如男女主跳舞的段落,很美设计感很足,如果放在故事转折处加以展开,相信效果更好。

2小时40分发生的小木屋战斗,大概是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想象观众在影院里经历了沉闷的160分钟后才得见第一个高潮时的感受。最后的战斗场面也是非常混乱,许多人花大量时间坐着基本重复的事情----抬着枪打来打去。如今的技术,观众在闲暇时间可以慢慢欣赏,但是当年的观众只能在影院里一口气看完,如果能将整个故事浓缩在120分钟里并强化重点情节的气氛,可能会比210分钟的成品好得多。

头几批观众的口碑一旦不好,一传十十传百,后面的票房可想而知。

短评

把移民与原住民的对立上升成阶级冲突,早期的拓荒者对后来人的强烈抵制也意味着西部精神的泯灭和虚妄。在强大的资本面前,左翼革命彻底溃散,牛仔也黯然离去。巨额投资带来最丰富壮美的西部影像,可惜过犹不及。

5分钟前
  • デブリ
  • 推荐

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差点使联艺濒临破产的电影,质量应属中上水平。漂亮的摄影效果、有情怀的时代还原感、有诉求的历史批判,高潮部分的马圈枪战也很精彩。只是西米诺过分迷恋嘈杂场面的编排,太多对剧情推动没有帮助。如此篇幅却只围绕三角恋,很可惜没能刻画出群像。4400万的成本,同年的帝国反击战才花1800万。

11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一天三部于佩尔……

14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油画般的质感,摄影真棒,开阔的远景,晕眩的旋转镜头,很有史诗感(真的很砸钱!),不过实在太拖沓了,三角恋也撑不起宏大境界;年轻时的于佩尔!

1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臭的不冤,摄影美工等各方面都很赞,可惜唯独西米诺自恋过头了

17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木屋中几人对话,户外苍茫原野,都流淌着诗意,大场面也澎湃恢弘,看着丝毫不闷,但就是进入不到那个心态

18分钟前
  • 方聿南
  • 还行

作为著名的大坑,现在看起来一半觉得情有可原,一半也觉得活该如此。首先是太长了,这种题材,2个半小时就到头,3个半小时简直是煎熬;然后,西米诺沉醉在莫名其妙的铺垫性的大场面里,跳舞啦聚会啦之类;所以,整个片子有种四处晃荡不干正事的随意感。有钱任性果然不见得是好事。

21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这片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西米诺对调度大场面的近乎偏执狂的热爱让这部电影成为了著名“大毒草”,现在导演剪辑版的亮相也该是时候为这部新好莱坞运动最后的杰作正名了。

24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217分钟导演版。不仅仅是长得难看,而且是故事差场面差演员差配乐差各种差。

27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很差

西米诺先生,我把这片看掉了,我现在还捉摸不透当初高中写作文我一直拿你当反面素材来用到底对不对。不过《天堂之门》就像片中映在布上的那个死亡之影,永远映在了我脑中,我是忘不掉这片了。8.1分★★★★

29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也许不太主流,但是能拍出这种片的环境真是电影制作的黄金时期,制片厂愿意投钱让导演拍个人化的电影。很诗意,很auteurism。不同角度看移民政治。

30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推荐

本以为三个半小时肯定会睡着两次,但完全没有啊(咖啡应该也帮忙了),虽然是个比较散的故事,但有很多热闹快乐、场面浩大的场景,原声也好听得很。绝对不是传说中的屎片。西米诺说,他当时正为女主角人选苦恼,走到麦迪逊大道的一间影院,看到了于佩尔的《维奥莱特》,就说,快帮我找到这个女孩。

3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猎鹿人》上映后,面对影片拖沓的批评,曾推出过一个精简版,但放映效果却反常的差,被删去的婚礼戏令几人感情成为情节过场,失去了之后行动的友情支撑。这一生活化无尽描写的习惯也出现在了本片里。这使得原本单薄的西部片有了一个极为真实的现实支撑,无尽的生活细节填补了以往西部片简单的逻辑构造,使得人物行动合理而顺畅。在加上大全景、长镜头的恢弘摄影,使得广袤西部在镜头下壮丽无比,甚至为了贴近情感需求,本片弃用惯常的荒凉无边的场景,而采用生机盎然的背景。文本上惯常西部片金律-法律,在本片中成为屠掠人最大的保护伞,一个保护限定阶级的护身符,也鲜少的触及到欧洲移民,造就了阶级与种族的双重矛盾。但显然市场没有再次青睐西米诺,这部西部片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后续的讨论中,永远沉入了终结新好莱坞运动和使联美破产的泥潭中。

37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力荐

不是我没有悲天悯人的心,而是导演确实把一件普通的村落械斗政治化过头了。在wiki上了解了Johnson County War 这场流血冲突,这在中国过去司空见惯。当年戚继光征兵,在富庶江浙,都目睹义乌村与他村千人械斗,更别说农耕文明千年内战是大规模人口洗牌。旧社会粮食不够,饿者为匪,无关移民与否。

40分钟前
  • assasin
  • 较差

期望和感受可分三个阶段:1、没看。但听说导演失当,冗长沉闷,票房惨败。2、依然没看。但考虑到美国政治气候变化,不排除作品本身经典,却因违背主流意识形态而被时代刻意埋没的可能。3、终于在看,三十分钟。嗯,看来第二点是想多了……https://www.douban.com/note/215914939/

45分钟前
  • 赱馬觀♣
  • 较差

A landmark in the history of Hollywood, remembered as an out-of-control boondoggle, but full of evocative sensations, haunted gravitas, and fumbling tenderness; 216 min (2012 director's recut)

50分钟前
  • 马赛克
  • 力荐

8.2 【217min】悠扬牧歌,摄影柔软,反而是高潮战争场面令人失望。阳光透过车窗洒在遮面而眠的乘客身上,二十年仿若幻梦一场,过去的理想主义被岁月与世界磨损。如此之长,却不多润色结局,实属遗憾。

55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電光幻影一百年》:「聯美的命運開始於幾位神秘拓荒者希望建造一座符合自身信仰和自由期許的電影王國的勇氣,後來,卻宿命的因為最後一部談論毀滅的電影(《天堂之門》)的重大虧損,而結束這個烏托邦的電影夢想。」

57分钟前
  • Amushi
  • 还行

7.0。西米诺拖踏版《一个国家之死》,通篇讲述移民问题引发的大屠杀,可惜导演编排太差,开篇毕业典礼用意模仿《猎鹿人》婚礼戏却显多余,配乐没用对地方,摄影虽整体良好但吻戏还拉得那么远只能说太不会给镜了,于佩尔死得也太唐突,不过好在结尾两场大对决的规模、剪辑、调度能让人眼前一亮。

1小时前
  • 火娃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