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爱一个无能的亲人,是多么的无奈啊
是枝裕和很懂得打到人内心的七寸。
其实“家里有个没用的人”这样的故事母题在日本电影里非常常见。我作为一个没看过多少日本电影的人,随手一数都能数出好几部来,像山田洋次的“弟弟”,山下敦弘的“不求上进的玉子”,更不用说非常长寿的喜剧系列电影“寅次郎的故事”,但是枝裕和又能从里面挖出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新意。
阿部宽演的良多,一个早年还算成功的小说家,却早早落魄,做些找猫找狗拍偷情的私家侦探谋生。早已经为人夫为人父,却还像个不能料理自己生活的笨拙的大男孩,似乎无法肩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像他不喜欢的父亲那样。乍一看其实蛮像笑福亭鹤瓶在“弟弟”里演的角色,是家里不靠谱的、无法给亲人带来骄傲、只会带来头痛的角色。但笑福亭鹤瓶的角色显然要更不靠谱一点,也显得他姐姐对他的爱更为深沉。而像阿部宽这种,你说他不靠谱吧,到底还像个人样,捉襟见肘地,也还记挂着要给儿子买个昂贵的运动鞋(但在交款途中又要鸡贼地磨损一下鞋子好换取一点点折扣)。生活困窘还热爱赌博,可多少也算是去上班去做事,只要不拿着放大镜打量他的生活,他就和辛苦生活的芸芸众生无异。
但这对于他的亲人来说显然不止于此。良多的前妻,姐姐,母亲,很不幸,就是那些不得不拿着放大镜打量他的生活的人。因为他自己的生活处处拆东墙补西墙,于是不得不持续地向他的亲人求助,时不时撒点儿谎耍点儿无赖,东拼西凑,也就凑合过了,将自己生活中的压力不断转嫁到周围人身上,也在不断逃避作为一个成人的家庭责任。
看着阿部宽饰演的这个角色,真是五味杂陈。我想起我之前在微博上讲过我一个叔叔的故事,这个叔叔其实在生活里也不太靠谱的,都是要靠他太太来打理内外,但他身上的大男孩气就还蛮迷人。我写出来以后,好多评论,大概都是些年龄比较小的女孩子吧,纷纷表示少年感很珍贵,很难得。但这其实就有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远远看着这个人,把他的人生故事压缩后写出来,或许尚可审美,叹一句少年气,但对于那些和他日日相对的亲人,这样的“少年气”大概是一种残忍。
你说阿部宽演的良多身上没有魅力吗?也有的啊,天真又笨拙的大男孩,还搞文学,年轻个十几岁,一定是非常吸引女孩子的款,大概他的前妻响子也曾经深深爱过他这样的玩世不恭,对生活漫不经心而对文学和玩乐充满热忱,所以如今只怕才会有更深的心碎。不是她不懂得他的,她一定深深地懂得过他,欣赏过他,所以失望才来得更彻底。
看电影的时候,我不断地想到怡微在她的小说《细民盛宴》里写过的一句话,原句忘了,大意是,爱上一个无能的人,是多么无奈啊;而被一个无能的人爱着,又是多么悲哀。
而是枝裕和冷静又悲悯的地方在于,他看到良多这个人物的魅力,也看到亲人对他复杂的情感,同时也看到他自己的苦衷。大部分人都不想把生活搞砸的,但我们也都是在艰苦地过关斩将般的成长中才明白,不把生活搞砸,是需要兢兢业业的努力,和一点点上天眷顾的运气的。大多数的人的生活,远观没有太大差异的,近察才会发现,各人有各人心里垮掉的地方。是要到一定年岁,才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才看到自己空空落落的热忱和令人窘迫的笨拙。
但其实,即便是那些默默搞砸了自己的人生的人,也都是每天付出着自己的努力在生活的。像良多,像良多的父亲,甚至也像良多的母亲淑子。穆旦说过,我付出全部的努力,不过是获得了普通的生活。这句话里的辛酸,少年展望未来时,又怎么会懂得。全片里最犁然当吾心的莫过于那句“人想成为自己年少时想成为的人,从来都不容易”。因为年少时看不到世界,也看不到自己。少年的志最动人,可也最不能回头看,全是多年后不敢细想、也说不出口的心碎。
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也无非是忍受,是挺住,是苦中作乐,像树木希林演的淑子那样,几十年期盼着住更好的房子也都落空,子女也并不成材,可依然要去学着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温柔地对待让自己无奈的儿孙。也像我们久违的邓小姐的歌声,多么哀怨的曲子,经她唱来,也都是自有一份端庄在,怀着温柔敦厚的心面对生活,无非如此,只愿如此。
2 ) 飓风过后,我们还是要向前走了。
早前听说《比海更深》是《步履不停》的姊妹篇,一度特别期待。果然,还是熟悉的是枝风格:不变的家庭结构——缺场的父亲,隐忍的母亲,早熟内向的单亲小孩,若即若离的出嫁女儿/儿媳;不变的家的味道——舀不动的自制冰杯,隔夜才好吃的咖喱,阳台上的花草,浴缸里的黑色漂浮物,总是笼罩在日常生活背后的死亡阴影和怎么过也不好的龃龉的一生。
只是,是枝裕和真是越来越温柔了,连《步履》里面最尖锐的父子关系以及母亲满怀怨恨的丧子之痛,在《比海》中都被一一化解掉。 台风来临的时刻,分明什么都没有发生,没有戏剧化的冲突,也没有剧烈的情感起伏。是枝裕和把人心里所有的不安和恐惧都隐藏起来,只有在面对世上最亲密的人时,才会流露出那一点若有似无的不平静、不适意。
台风来临时,把自己生活搞得一团糟的“废材”良多,最在意竟是前妻和她的现任男友到底“做过”没有。前妻到也坦诚相告,当然,又不是国中女生。这一幕真是精妙。看良多因为吃醋而气急败坏的表情,像个玩具被夺走的小孩子,真是好笑又心酸。而他迫不及待想要“做”回来那一刻,恐怕连他自己都未必清楚,这个举动到底是负气还是爱。做人真是太为难了,那么多情感不知该如何收放,而人与人之间的爱,真的像是一场幻觉,是在无数不解、无奈、破碎、崩塌的秩序中种下的兰因絮果。即使他们已经离异,但曾经是亲人的事实,在相爱的那一刻以及此后的所有时间里,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了。
台风来临时, 母亲最在意的是自己应当如何死去。所以她问良多,是希望选择毫无知觉地瘫在床上等待死亡降临,还是尽快了结自己?她将儿子出生时的脐带交给儿媳,就是在交待后事,这是她在这世上唯一的牵挂。在得知他们不会复婚的那一刻,她才会在儿媳面前差一点失态,却又在快要崩溃的下一秒打趣良多字太丑而勉强挤出带泪的笑。不能不说,树木希林扮演的母亲角色真是太棒了。对儿子的疼爱,调侃,戏谑,支持,不舍,包括自私,都是那么不动声色,却像海一样深不可测。她不仅是个母亲,也是个女人。她害怕死亡,所以对着蝴蝶冥想结发50年刚去世的丈夫,让他不要早早地来接她;嘴上说扔掉了和他有关的一切东西,但一件旧衬衫,一块老砚台却怎样都扔不掉。人不在了,记忆还在,要清理和切断同过往的一切联系,可能不亚于在心里掀起的那一场狂风骤雨。
台风来临时,良多带着儿子偷跑去楼下的公园。父子俩蜷缩在水泥管道的对话,更像是是中年的良多在告慰童年的自己:“如果成不了理想中的大人也没有关系”。对儿子来说,这一月一次的聚会,是父亲“在场”的证明,尽管大部分时间,父亲总是缺席的。“不想成为父亲一样的人,但和父亲一样也没什么不好啊。”血缘的相似性是如此深刻地烙印在他们彼此的生命中,说不定某一天,它又会在儿子的命运中重演。家族的宿命感,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台风来临时,谁都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母亲也许曾有过音乐家的梦,前妻还藏着教师资格书,良多仍是个不入流的小说家,儿子大概也知道自己只能做棒球代打——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就像良多种下的橘树,即使不开花、不结果,也不是一无是处啊。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豪赌,换大房子和赢三亿元的人总是少数,可即使赢了,也未必能过好这一生。唯独一家三口在暴雨中捡起的彩票,才是一个真正的美梦,即使你知道,梦不一定会成真,但在风雨中彼此寻找、守护、努力抓住梦想的那一刻,是如此真实而动人。
台风来临时飘摇的风雨和邓丽君的歌声,是《比海更深》最大的隐喻,像是一场离别的预演,用挽留的姿态平静地述说过去,再同彼此告别。有人说“life goes on and on”的意思不是“人生在继续”,而是“人生总有遗憾”。母亲也对良多说,幸福总是要放弃一些东西才能获得。而日常的告别,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台风来临时,妻子决定要开始新的生活,就像所有人都在决定要离开原来的自己。“怎么会走到这个地步啊?”类似徒劳的追问如何会有答案,只会在心中频添忧愁罢了。比海更深的,是亲人间不能说,也不必说出的牵绊和记忆,哪怕这记忆是如此不堪,如此沉重。但更重要的是,要学着跟过往的一切挥手告别,学着接受那个残缺、平凡却又真实自己,哪怕带着无尽的遗憾和心酸。
飓风过后,我们还是要向前走了。
3 ) 所謂比海更深,也深不過對自己的溺愛
明明是部日本電影,卻讓我有著強烈的共鳴:一個人獨居的奶奶讓我想起了外婆,不同的是我的外婆是個購物狂,家裡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奶奶關於死亡的話,媽媽也常常和我說起,死亡其實並不遙遠;還有真悟對颱風來臨的興奮,也和我一樣,這大概是海邊長大的孩子的「通病」吧......當奶奶問男主角「你有遇到那個愛得比海更深的人嗎?」,男主角看了看睡著前妻和兒子的房間,似乎在暗示「就是他們了」,真的嗎?真的是愛妻子和兒子比海更深嗎?最愛的、最看重的其實還是自己吧,所以才會因為「懷才不遇」消沉那麼久,才會一直縱容自己的賭博癮,連撫養妻兒父母的能力都沒有,所謂人生失意,不過是一個溺愛自己的自私借口罷了。
4 ) 活在当下的智慧
日本人都是比较含蓄的。是枝裕和讲故事也如此,看似波澜不惊,云淡风轻,可是心底却在暗潮涌动,该有的高潮一个也没拉下。
片子一开始切入就是讲台风,今年的第x号台风要来了。文学作品中经常讲究意象的运用,台风也是个意象,平日里风和日丽,台风天会狂风暴雨,所以这里的台风用来譬喻主人公的生活,情感也会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电影的前半部几乎都在铺陈、酝酿,为片子的高潮做准备,交代主人公良多的家庭,曾经的辉煌,现在的窘迫,一团糟的生活。故事的目标也很清楚,如何帮良多摆脱生活中的困境,回归生活的正常轨道,故事的关键障碍是则是良多破裂的婚姻关系,而前妻此时又有了新欢。
片子的高潮在台风来的那个夜晚,电影也花了几乎半部的时间描述当晚发生的一次次情感的冲突、碰撞,首先是良多借同宿屋檐下的机会,想再次和前妻亲热,复合,但是惨遭拒绝,接着的重头戏是老母亲的努力,问儿媳妇有无和良多复合的可能,当得知希望不大时,不禁潸然泪下,哭诉道 “不知道怎么会弄成这样”,老母亲知道自己儿子的德行,也没有要求儿媳妇怎样,但是潜在的转折点已经来临,儿媳的内心堡垒在老母亲的泪水下已经开始松动。
台风的夜里,几个主角的情感都千头万绪,波涛翻涌,以至于彻夜未眠,良多为了多陪伴自己的儿子多一点,让儿子记住和自己一起的时光,半夜里,冒着雨带儿子去贝壳洞里听雨,吃夜宵,妻子响子也外出寻找儿子,三人聚在一起,为了儿子丢失的彩票,冒雨寻找。
这里彩票是另外一个意象,它不是赌博,而是片中良多的解释,是梦想,是希望,新生活的希望,丢什么不能丢未来生活的希望,所以要三个人一起去找回来,这也是暗喻这个家庭可以延续下去的微光。
台风的当夜,老母亲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形成转折的关键点之一。“为什么男人都不懂得珍惜当下呢?总是在追求失去的东西,想着无法实现的梦想,被这些东西困住,每天还怎么快乐?”,这便是活在当下的智慧,也算是整部电影最有智慧的闪光点,没有之一。
不要老是活在对过去的懊悔、沮丧、回忆中,耽误了当下的时间,所以老母亲把父亲的东西都扔了,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刻,也不要老是活在空想,不切实际的梦想中,期望赌博或者买彩票能带来经济上的富裕,能改变当下的一切,要踏踏实实的活好当下的每一刻才是正解,不要期望太多,干就是了,所以老母亲浇了几十年的橘子树,也没有期望它哪一年能开花结果,不结果,每天该浇的水还照常浇,活得最明白的就是老母亲了。
台风终于过去了,日子又要回归云淡风轻,但此时的生活继续,已经和台风前有了不一样。当良多又要当掉老父亲的砚台时,当铺老板说出来当初老父亲以自己的书引以为傲的故事,良多还会当掉这个砚台吗?
这里,砚台,又是一个意象,砚台是老父亲写字用的,良多作为小说家,也是码字的,老父亲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当掉砚台,良多会当掉它吗?写作是良多此生的立命之本,是他的destiny,此处应该回归,而不是再次丢失。虽然导演没有明说,但片尾良多出来的时候,依然拿着那包东西,那便是他新生活的希望。
结局依然开放,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解读。笔者更愿意解读成,这不是一部纯丧的电影,有冲突,有风暴,但风暴过后,你可以看到彩虹那美丽的七彩光芒。
5 ) 别离的预感
终于等来了是枝裕和的最新作品《比海更深》。一直都觉得是枝裕和是一个善于用慢条斯理的日常琐事来催人泪下的魔鬼天使,每次看完他的电影总有一种想要述断衷肠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情绪,也许寄予文字能更快缓过来。
电影共117分钟,以第65分钟为节点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铺垫,后半部分为高潮。故事讲述了这些人这些事:
(一)母亲淑子
一起生活了50多年的丈夫刚去世不久。丈夫一生从未踏踏实实工作过,经常在外负债,变卖赝品字画《雪舟》和儿子良多的初版小说《无人的餐桌》,就是一个“从未称心如意过,把自己的问题都推到了时代头上”的人,他去世后,再不会给家里带来负担,淑子瞬间觉得自在舒坦。然而,事实上,很多细节都在述说淑子对丈夫的不舍:看到飞舞的蓝色蝴蝶就觉得那是丈夫的化身;嘴上说丈夫走后第二天就把他所有的物品都扔掉了,但其实还珍藏着他写字用的墨砚和穿过的衬衫;跟儿子说起偶尔会梦到丈夫,梦里的他一直都还好好的……过去住在练马区的时候,淑子经常因为屋檐可能会被台风吹走而担惊受怕,搬到清濑市的小区以后,再不必担心台风天,但住了40年却也没能像朋友芝田先生那样,有个大器晚成的儿子给自己买套单门独户三居室的房子,她甚至料想自己以后大概会死在这个小房子里。
尽管这样,她扮演起角色来依然全心全意、温暖无私:炖魔芋、制冰冻乳酸菌、做三色团子、煮咖喱挂面……各种家食信手拈来;心知丈夫喜欢咖喱浓汤,备了很多放在冰箱里;悉心收藏儿子的作业本,为儿子是有文采的小说家而无比自豪;每天给儿子在高中时种下的橘子树浇水,尽管它从不开花结果;用自己的养老金供外孙女学习花样滑冰;给孙子真悟鞍前马后,备洗澡水、拿睡衣、铺床……然而,这位母亲是多么的寂寥啊!她一直把钥匙放在门口的邮箱里,怕子女回来探望时无门可进;一个人时间太多,于是参加小区里组织的古典音乐欣赏会;因为儿子要带着孙子回家而欢欣雀跃;因为台风夜儿子一家三口愿意留宿而瞬间精神抖擞;对儿子说“你要好好在我身边看着我一天天变老哦”……我想,不管是公交车上老妇人忘伞、邻居老人孤寡而死却是三个星期未被发现,亦或是超市为三楼以上行动不便的老人住户送货上门、母亲扔个垃圾上下走一趟四楼就气喘吁吁,都在昭示着母亲正在老去,无比寂寥地。她说“我啊,都这把岁数了,却从来也不曾爱一个人会比海更深”,我却觉得她比海更深地爱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然她不会因为孙子说中彩票之后买大房子一家三口住一起也把奶奶接过去的话而噙满泪水,也不会因为看清儿子儿媳再难复合之后把珍藏着的孙子的脐带转交给儿媳而伤心欲绝。台风过后,风平浪静,母亲站在四楼的阳台上挥手目送儿子一家三口离开,继续一个人过小区生活,就像女儿千奈津说的,“妈妈这辈子是没指望了”。真是令人心碎。
(二)儿子良多
自诩小说家,15年前的作品《无人的餐桌》获得岛尾敏雄奖,因纯文学市场不济而转行当私家侦探,这个职业为前妻所不齿。他从未放弃写作梦,曾因为自己要当小说家而与父亲吵过架,不愿意将就做做漫画原作。除了没有遗传到父亲写的一手好字,其他特质简直就是复制粘贴:都向家人朋友借钱;都爱赌博、买彩票;父亲变卖字画和良多的小说,良多典当相机和父亲的墨砚,以为父亲的字画是价值三百万左右的真品,还一度想找出来拍卖;父亲拿走了母亲藏在米柜底下的存折和印章,良多回家翻找母亲藏在壁橱小柜里的存折和印章,事先被姐姐识破并被反将一军;台风天半夜都带着儿子躲到公园的章鱼滑梯里面吃点心……这个男人没有家庭观念,有了孩子之后也未曾改变,所以妻子响子与他离婚了,带着儿子真悟离开了。当他利用侦探身份之便窥探妻儿的新生活,发现妻子有了新男友、儿子有了棒球手套时,嫉妒、懊恼、无奈、喃喃自语,真正是“男人就是失去了才发现爱”。他自己缺钱却还是给母亲零花钱买古典音乐CD。他很了解儿子,知道儿子的棒球目标是四球。他得知前妻跟新男友已然发生关系时情绪崩溃。然而,他并没有改变,还是想通过赌赛车、买彩票来翻身,以期给前妻抚养费、给儿子买钉鞋、支付房租电费燃气费。生活依然拮据不堪:在出租屋里用泡过的茶包再泡一次;处处躲着讨债的房东;和儿子一个月见一次要花的钱还是同事町田打游戏赢来的;故意把店里的钉鞋弄脏,以求得店家减价;只给儿子买一份摩斯汉堡,自己饿肚子;告诉前妻买彩票不是赌博,而是梦想……我想,良多最幸福的那一刻应该是:母亲在煮挂面,前妻在切土豆,儿子在打下手,而他侧卧在沙发上让母亲往浓汤里加些青豆。而这一幕很可能无法重现了。当前妻在滑梯里说,“反正我已经决定了,你也要努力向前哦”,良多的眼神里有悲伤、不舍,应该也有释然吧。
(三)孙子真悟
真悟同样有很多地方像极了父亲:不想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心里却很爱爸爸;喜欢棒球,长大却想成为公务员;把彩票当成梦想的寄托。真悟是一个温暖贴心的孩子:怕父亲的钱不够,选了一双便宜的钉鞋;怕妈妈不高兴而不敢跟爸爸一起买彩票;作文里尊敬的人写的是奶奶,惦记着奶奶给他的手工和服,希望奶奶多休息、要长寿;一直以为爸爸不喜欢自己而黯然神伤;梦想有一天中了彩票可以买个大房子,这样一家人就能重新住在一起,也一同把奶奶接过去……台风夜发现彩票不见了,他从滑梯里冲出去,在狂风暴雨中找彩票,就连第二天在草地上看到废纸也以为是彩票,我想,除了爸爸跟他说过,这些彩票就当作他们俩之间的纽带、羁绊以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彩票承载了真悟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中奖之后有了钱买了房子,一家人就可以重新在一起生活了。
(四)故事里面还有良多身边的这些人:总是一本正经地给母亲、哥哥和女儿纠正“花样滑冰”读音的姐姐千奈津,看清未来并决心离开丈夫、一心要把儿子培养得勤奋努力的前妻响子,家庭离异但内心温柔善良、相信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他去找爸爸的同事町田,喜欢古典音乐、定期组织小区中老年人欣赏音乐、给失业的女儿送洗衣物的音乐老师仁井田先生,从事房地产业的前妻的新男友(演员小泽征税,专业打酱油,在《玻璃芦苇》里面打的酱油比较多,哈哈)……
是枝裕和依旧是在给我们展示平凡的日常生活,但整部电影都弥漫着别离的气息,特别是台风夜良多一家三口留宿在母亲家,一段又一段的对手戏都像是在告别:淑子与真悟这对祖孙关于中彩票买房子住一起的约定、良多和响子这对夫妻无法再交织复合的未来、淑子和良多这对母子关于衰老死亡和珍惜眼前的话题、淑子和响子这对婆媳对真悟脐带的交接、良多和真悟这对父子关于梦想的谈话,还有母亲淑子在阳台上目送孩子们离开的场景……无不是在告别。什么时候会彩票中奖呢?中奖了之后一家人还能住在一起吗?良多什么时候再回去看看母亲呢?婆媳俩什么时候会一起去吃寿司呢?下个月见儿子的时候,良多拿得出抚养费吗?良多还能见到儿子吗?这些未知随着邓丽君的《别离的预感》蔓延开来,心里头便升腾出了浓浓的哀伤,这是别离啊,是我们在往前走的时候必然或可能要经历的啊。在是枝裕和的视角之内,我们是看不到良多或千奈津时刻陪伴在母亲身边的,看不到良多与妻儿破镜重圆的,也看不到良多改头换面金盆洗手奋勇前进的,我们只会看到人生的缺憾,然后在缺憾中缓缓前进、慢慢老去。
另外,《比海更深》中有两个桥段明显与《步履不停》相呼应:前者片头母亲想起花样滑冰选手的名字,后者片尾母亲想起相扑选手的名字;前者片头母亲说蓝色蝴蝶是死去的丈夫的化身,后者片尾提到母亲曾说过黄色蝴蝶本来是白色的,活过了冬天,第二年就变成黄色的。真是印象深刻啊!
最后,想分享影片中的一些金句。
来自母亲淑子的金句:
1、朋友交多了,只会增加出席葬礼的次数。
2、让魔芋慢慢冷却,放上一整晚的话会更入味,人也一样。
3、人走了,再想也没用,还是得趁人在的时候好好对待才行。
4、总是追逐那些已经失去了的东西,做着那些虚妄而无法实现的梦,这样怎么可能让每天都能过得开心呢?
5、所谓幸福啊,就是只有不放弃才能获得的东西。
6、我啊,都这把岁数了,却从来也不曾爱一个人会比海更深。普通人都不会有的啦,可大家还是每天都快活地过日子,不不,就是因为没有才能活下去。
来自良多的金句:
1、你要是认为长成自己希望的大人很容易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2、(真悟问爸爸以前想当什么,成功了吗?)我……还没成功。不过,这不是当不当得成的问题,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怀抱着这样的信念在活着。
最后的最后,我也想吃天妇罗鸡蛋荞麦面和三色团子!向是枝裕和致敬!向树木希林和桥爪功致敬!
6 ) 比海更深
本以为前妻说的那句“让我们把生活继续下去”后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可台风结束后依然回到了现实,还是追要欠了三个月的赡养费。男主最后没有卖掉父亲的砚台,把彩票都给了儿子,那么他会戒赌吗,会更加努力的生活吗?其实生活中也就是这个样子,也不像好多影片全都是完美圆满的结局。喜欢这部影片,如此细腻,娓娓道来,如同身边的故事!
7 ) 比海更深的是什么
人到中年的是枝裕和重新审视与父母关系 澎湃新闻网 作者:阿水 《步履不停》八年后,是枝裕和与阿部宽再次合作了这部《比海更深》。可以将之视作前者的姊妹篇,不同的是,二位的年龄已从“四字头”升为“五字头”,也都在这八年里成为爸爸。 两人担任的人生角色既复杂,见识过的世界也已广阔。人到中年,会产生从身边找答案的愿望。父亲过世,母亲年老,自己也成为父亲,于是重新审视与父母间的关系,发现某些无可避免的相似和延续,并思考自己命运轨迹的适当时刻。 1950年代后期,日本的公团住宅开始兴起。这类住宅的室内带有自动冲洗马桶、浴缸、带餐厅的厨房及阳台等现代化设施,是当时人们憧憬的居住环境。 与之相似的是我国当年的工人新村,整齐划一,生机勃勃,曾经孩童声鼎沸,如今却成了无力搬离的人家最后的归宿。 影片中,是枝裕和纪念把梦想寄托在赌博中,并把这种爱冒险的血液传给了儿子的父亲;纪念小孩子们曾不顾阶层地玩在一起,打棒球还要抢地方的,如今植物茂盛生长,遮掉了童年时代的公团宅地。 然而《比海更深》并不是是枝裕和的自传电影。他确实在影片中的一家人——奶奶淑子(树木希林饰),父亲篠田良多(阿部宽饰),母亲响子(真木阳子饰)和儿子真悟(吉泽太阳饰)身上投射了自己的记忆,但是电影的设定和家庭成员的状况却都是虚构的。 主人公良多供职于私家侦探社,曾为获奖小说家,却有15年未出版过作品。小人物不如意的人生自其去世的父亲延续到一无所成的良多。他嗜赌、爱逃避责任、眼高手低等与父亲极为相似的品质,导致了响子的离去。连带着,儿子真悟也变成了只能一个月期盼一次周日相聚的牵挂。 侦探社的工作曾是他“收集小说素材”的借口,现在则是唯一的收入来源。积累的“素材”成为贴满墙上的便条贴,最新的一条是:“我的生活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这句话也是略萨的小说《酒吧长谈》的核心。但凡说出这句话的人,总自认人生已驶过顶峰,并在不知不觉中崩坏。他们致力于寻找崩坏的那个点,却很难明白这个点其实是不存在的。 崩坏,可能来自于血液里的遗传。这样说虽然有把命运推给天赋之嫌,却有一半是真实的,另一半则是安慰。 在良多的家庭中,成员之间形成互文。爱赌博爱冒险的血液传至第三代虽已稀释,但三代人的胆小、软弱、良善却如出一辙。爷爷唯一的优点——一手好字,父亲良多和儿子真悟从小显露的作文天赋,亦是延续。
在人生岔路口的26看到了《比海更深》,再次谢谢是枝裕和。没有成为那个小时候心里想了许多遍的理想的自己,爱过的人细想也的确没有比海深,真差劲啊,人生。但台风一过,庸常依然。在这个岁数,被许多事情接二连三地提醒,开始接受那份成年人的无力感。
今年余下的热泪皆数送出。是枝裕和又把日常拍成了宇宙,让人沉迷于发现那些万变不离其宗的对照时的自我感动里。人生变幻,我们因为那些偏离计划的事快乐或悲伤,发出为何如此的疑问:谁在藏钱的地方预演好你的心思,谁在台风天和你一起找也许会中奖的午后彩券,谁曾骄傲地把你的书发给街坊四邻。
是枝裕和继续向世界展现他电影里的生活哲学,一贯的生活调味,将镜头对准废柴人生,在日常里寻找小规模的荡气回肠。
是枝裕和这三年来最好的作品,主角终于不再是【中产阶层】以及鲜活描写庶民生活这一点比较有趣。途中哭了两次【今この胸に/抱きしめている/ 夢と未来と恋心と /忘れかけてた 大切な物 /取り戻せた気がするから 】电影结束只想用这段歌词作注脚。 PS希望树木希林健康长寿,若世上没有了她,会非常难过。
人生步履不停,爱情就像台风。幸福如中彩票,亲情比海更深。
交了朋友,也只是增加参加葬礼的人物而已。出完片头字幕的前五分钟,我就坚定地给五星了。“你是与全国数以千万计的赌马迷和彩票狂为敌啊”,“都这把岁数了,我却从来不会爱一个人比海更深。普通人都不会有的啦。就是因为没有才活得下去,而且还那么开心。”
《步履不停》走了八年,理想与现实依然《比海更深》。喜欢这样的是枝裕和,一场台风好像能吹走所有烦恼。
如失败者之歌,却要一直往前。这一部格局很小,却有很多斗嘴与讽刺的有趣瞬间,当然,核心仍然有母子、父子以及夫妻等各种亲情关系。会有有趣,也会有感动。基本正常发挥
一段关系结束,最难受的是什么也都跟着物归原主。多出的空白,是我们跨不过的坎、必须面对的缝隙,也是向前的勇气。“我从来没有爱一个人比海更深”
台风过后生活照旧,新干线依然在拐弯处交汇错开,比海更深的爱和幸福或许并不存在,可彼此的羁绊总能让我们重新出发;金句闪现佳篇天成,砍斫戏剧枝节,磨平起落悲笑,展现日常底色,慢火炖成并不温情的鸡汤;父母曾是我们头顶的树荫,后来铺成脚底坚实的路基,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的蝴蝶飞到了台风前后的屋村,少见这么邋遢甚至反鸡汤的是枝裕和。这人生无望又反复,最深重不过一切无可挽回以后仍然不消散的一线温情
那棵橘子树,那只蝴蝶,那一阵风,那一对母子,温柔绵长。
男人(孩)啊,是从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是从失去所爱的人开始的么。她说,人生啊,假如爱一个人比海更深,会很痛苦,所以多数人都平淡地快乐地生活着。
“电影编导只要开掘,每一件琐碎的事都将变成一个金矿。”多年前意大利编导柴伐梯尼这样说,也这样做过。日本是枝裕和今年的新片子《比海更深》就是这样一个标本:一个月一次的离婚父亲的见子日,被开掘出了多么光彩、丰富的金子啊!我们的电影人缺少这样的功力与情怀。
我可是大器晚成的类型的。太花时间了,要快点。
比《海街日记》《如父如子》好太多了吧
片名來自鄧麗君「別離的預感」,笑對失敗的人生,大概才是催淚的最高境界吧。而是枝裕和,有多少中年男人,他就可以拍多少電影。每一個人物設定都下了很多功夫,創造一個海洋,只拍一滴水。
跟“步履不停”相比,增加了一点戏剧调味的是枝裕和。在少子化的日本,亲情变得更细腻也更难以表达,那种比海更深的黏稠情绪,有时候真的需要一场台风天来荡涤啊…阿部宽和树木希林这对母子演得神好,差点逼出我的老泪。
“人生这东西很简单的”没有实现过大梦、没有变成理想的大人、甚至连爱一个人都没有比海还深,但我们,只会相聚这一次呀。台风夜里三人一起找彩券,说不定就是人生离三亿元最近的时候了。“我是不是说了了不起的话啊!”
花这么多时间磨出这么一个所谓金句满满的剧本,不小心还以为在看韩寒呢。被戛纳降级果断是合情合理的,把[步履不停]反过来再拍一遍有什么劲啊。虽说表演蛮不错,戏写得也不错(但是这台词真是中二得令人捉急……),看似反鸡汤,其实还是鸡汤。这么一看[海街日记]还真是值得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