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半岛6.1级地震之后,引发了位于釜山地区的1号原子能发电站爆炸,核电站陷入了危机。大规模强震引发的爆炸导致核电站出现裂缝,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发生。毫无预警的灾难,令韩半岛被混乱恐慌笼罩。就连一直坚信可以预警灾难的塔台也处于即将颠覆的状态。核能泄露的恐怖渐渐席卷而来,甚至还可能诱发第二次爆炸。核电站工作人员与居民、消防人员展开救灾行动,然而下一轮爆炸的威胁已经袭来。
看了潘多拉 发现这种灾难片给你展示战争天灾人祸的可怖之处 却又总是可以被人性的暖光之处所感动 这个片子立了好多人 男主 厂长 救援队 总t 总l 每个人代表一个阶层 没有绝对的去描述谁善谁恶 只是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考量
男主姜在赫一开始人设就是不学无术 好吃懒做 总想着逃离那里 一点都不靠谱 在灾难刚开始时也是最先想到要离开的 他贪生怕死没有道德感 但是却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在影片后成为了救了全国人民的英雄 因为他有要保护的人 他还是怕的 怕疼怕死 可为了家人他愿意赴死
人物内心的成长线很完整 两个小时的片子不无聊 情节设计的很合理 在逃跑的时候领导将门锁住不让工人逃跑 男主就在电闸箱旁边接线打开了门 也为后文只有男主能安装炸药做了铺垫 这里的情节简直是虚幻照进现实 (得到小道消息想要逃跑,被领导采取强硬手段锁住大门 真实的可怕)看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心思去分析镜头调度 感慨拍的有多好等等 我彻底被故事本身所吸引 再次感叹韩国真的敢拍题材完全不受限制
挺好看的,虽然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所长离核辐射最近,却撑得最久;比如即将爆炸的时候,操控室里的大部分演员,都用力过猛,“演”得痕迹太明显。但,仍然很好。 首先是把人们想象中的最坏的一面演了出来,这其实很难得。用画面的形式告诉你如果真的发生灾难,人会怎么样,街道会怎么样,经济会怎么样,国家会怎么样,人性会怎么样。很直观,很残忍。 其次,很感慨,对每一类穿上制服的英雄的感概。消防,救援,医生,工程队。一身衣服就代表着一身责任。我想到了15年天津港的年轻消防队员们,前赴后继,也是肉身之躯,也是责任。 再次,好在结尾,人性的呼唤。都是爹生娘养,都是血肉之躯,会有选择,自然也有恐惧。姜在赫在哭着喊“妈妈我好害怕”的时候,我也哭了,很难不动容。这才是鲜活的人。 最后,电影呈现了“选择”。总理不见得就是恶党,只是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选择,他的选择就是牺牲小部分人来保全更多的人。慈不带兵,不见得总理的选择就全然错误。但这时人性的考验又在质问,“如果被留下的那个人是我呢?”我想到了2020年初的武汉,想到了今天在徒步回家路上的富士康员工。谁也不知道,一个简单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以及引发何种蝴蝶效应。 有一个感悟,要锻炼身体,提高反应速度,培养危机意识。2020年的武汉,2022年的梨泰院,以及更多不确定的明天,都需要这些求生技能。 “里厄大夫决定撰写这部到此结束的纪事,旨在扼要谈一谈在这场灾难中学到什么,即人身上值得赞美的长处多于可鄙视的弱点。”——加缪《鼠疫》
这几天连续看了《隧道》《海云台》《潘多拉》,但要属最震撼的,还得是《潘多拉》。看过很多网友对《潘多拉》的看法与角度,都很有见解,但在本篇文章我想提及一个可能没有被提及的角度——“在舍生赴死前,人到底是恐惧还是无畏?” 相信在我们传统的动画,电视剧,电影内容当中,在我们漫长的成长路线当中,伴随着我们的始终是这样一个场景——主人公怀揣着赴死的决心,必胜的信念,坚定的眼神,勇敢的心灵......可能是去炸敌人的碉堡,可能是去炸敌人的坦克,也有可能是去刺杀敌军首领。但是这一切好像总有一种......太过随意,太过轻松,太过简单。 一个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真的有如此的坚定吗? 当然,我们当然承认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会有一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之士,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生死于脑后。 但是,历史,英雄事迹是由一个个平凡的人,一个个最平凡的躯体所造就的。是人,总归就会有恐惧,有担忧,他们有自己妻子孩子要去牵挂,有自己的父母要去赡养,甚至自己去充当“敢死队”也是犹豫犹豫再犹豫才决定下来的。 《潘多拉》在最后,男主人公哭着对家人说:为什么我得这么死去呢?我不想就这么死去。我真的,我真的非常害怕......我好害怕。 对啊,当他一个人看着自己的队友一个个离去,只能对着头盔自说自话,看不到,听不到自己地母亲,妻子,家人的面庞与声音,面对着犹如人间地狱般的房间,即将到来地“坍塌”“辐射”“冷却水”......他怎么会如此坚定地去赴死啊,他怎么会无所牵挂啊,他怎么会......不害怕啊? 我认为我们许多的历史,始终忽略了每一个真实而具体的人,同时每一个真实而又具体的感情随机也被忽略。我们有选择性的去放大我们希望放大的,所谓的“坚定”“勇敢”,这当然有一部分的合理性。但是如果我们看不到在这些人所呈现出来的“无畏”“坚定”背后的情感,或许我们会变成一个未加思考便劝人“无畏”的冷血动物。 这些平凡的人当然会害怕,这是人的本性,这不可抹杀。但是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在历经恐惧之后仍然做出了“逆人性”的选择——这便是闪耀在人性的光辉之处。 我们可以笑着赴死,我们也可以哭着牺牲,无论是哪种姿态,都值得被人民铭记,被历史歌颂。 想以此篇感想,致敬每一个平凡的英雄。
这是一部反核电宣传片:《潘多拉》。 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是和平使用核能的有效方式。然而,任何一样东西都不可能绝对的完好无损,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对于核电站安全问题的担忧估计是很多人的担忧。 如果没有看过《潘多拉》,我对核电站的了解仅限于日本福岛和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震惊的同时却没有近距离的压迫与恐惧感。 看了这部电影后,缩短了与核能的距离,抛却了旁观者的身份,所以,也立刻对核电站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据了解,全球有超过30个国家拥有核电站,部分国家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一半以上,如法国、比利时等。而世界十大核电站排名中,除了日本的两席,我们的近邻韩国有两个核电站:蔚珍、荣光分别位列第三第四,而韩国是当今出口核能最多的国家之一,已经超过了中国。这时,才明白了《潘多拉》结尾时银幕上极小的六行字的意思。 潘多拉是古希腊神话诸神送给人类的礼物,而她的盒子是宙斯给她的,这个盒子意味着灾难。 电影中的核电站就像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可以给国家带来能源上的便利外,最终带给国民无尽的灾难。 宰赫的父亲和哥哥都在核电站工作,父亲因为事故丧生,哥哥因为救父亲,被父亲二次辐射致死。宰赫和母亲嫂子侄子生活在一起,因家庭变故和对核电厂的了解,他的愿望是离开小镇去深海捕鱼,却遭到了女友的阻拦。 这也成了宰赫不幸的开始。 运行了40年的反应堆出了问题,本该停工检修两年,却只利用一个月简单查看后仓促使用;原本实战经验丰富的老站长被迫调离,换成只会纸上谈兵的新人;贪图自身利益的核电公司和看似为了国家,却不顾国民人身伤亡的无情总理;新上任被总理言语控制的年轻总统……这个国家从上到下都出了问题,巨大的灾难就这样发生了。 “明明是他们的错,为什么要让我们承担后果!”疑问由宰赫提出,最终也由宰赫去承担。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年轻人,为了家人与国家安全,无奈走出来做自杀终极任务。这个人物没有我们理想中的高大上,他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没有远大的抱负,只求平安快乐的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和相爱的人结婚,看着小侄子长大结婚生子。 宰赫答应女友一定活着见她的承诺和核电事故带来的冲击一起震撼着观者的心灵,带给人们无尽的恐惧与深思,个人的私欲膨胀与看似最安全的核能还是最该引起人们重视和警醒的东西吧。 希望世界永远和平,永远没有战争和自毁!
灾难片作为韩国本土具有较强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影片类型,一直受到韩国导演的追捧,近几年也出现过不少优秀的同类作品,从较早的《恐怖直播》与《流感》,到去年大火的《釜山行》和《隧道》,都是演员演技和剧本剧情同时在线的佳作,韩国导演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灾难片拍摄模式。但不同导演对类似题材的深挖解读却渐渐趋于相同,电影主题无非是批判政府在对待社会问题时的不作为,和处理重大事故上的无能,而表现手段则是通过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主角,来反衬政府的黑暗。《潘多拉》虽然论影响力不及《釜山行》,在格局上也没有脱离讽刺政府的老路子,却大胆地采用了反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塑造人物,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灾难片的固有模式,为同质化严重的此类电影带来了新的可能。
故事发生在韩国南部一个以核电站为产业的小村里,居民们大多在电站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主角在赫并不愿过这种生活,梦想着有天能逃离小镇,但是经商失败后他又只能回来,混吃等死地在电站上班。这样一副颓废的模样不禁让人怀疑,他如何才能成为灾难片里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果然在事故刚发生时,在赫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逃跑,他的父亲和大哥正是因为核电站事故死去,所以他深知辐射危险程度,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然而公司高层将电站大门关闭,逼迫工人们回去处理事故,在众人乱作一团时,反应炉发生爆炸。废墟中醒过来的在赫为了救出受伤的工友,自己也遭受了辐射,之后本来已经逃出生天的他们,得知需要有人冒死进入核电站内部修理漏洞,否则全韩国都将面临灭顶之灾。作为电站的工作人员,众人自愿进入抢修,而突发险情要让一个人必须留下,在赫为了拯救家人选择了牺牲自己,和炸药一同引爆保住了电站。
作为典型的英雄主义剧情,本片却刻意弱化了主角身上的英雄气质,反之放大了他身上懦弱胆小的一面。从一开始在赫就对核电站本身十分厌恶,亲人的死因加上生活的无望,导致事故发生时他本能地想要逃跑。而在总统发表国民演说,恳请志愿者进入电站时,在赫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不愿给这些官员卖命,如果不是他们的无能,灾难本来可以避免。最终让在赫改变主意的,不是国家利益至上的信仰,也不是成为英雄被人铭记的光荣,只是为了不让亲人们再遭受危险。就如同他一次次拼命从废墟中救回工友一样,身后的核电站有多大价值他不知道,但是对他来说都不如朋友价值更大,韩国五千万人的性命也不是不重要,但在他心里都没有亲人的安危重要。在赫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不是无所不能坚不可摧的英雄形象。有多少次观众已经习惯了接受主角带着光环改变故事结局,然后安然无恙地生还,这样一个“现实主义”的剧情,将有些跑偏的灾难电影拉回了正确的轨道,观众也并不是一味地从英雄主义中才能获得刺激。
反之,韩国电影的老毛病在《潘多拉》中也体现了出来。近几年韩国黑帮片似乎走上了一条“与政府作对到底”的路子,《新世界》《阿修罗》《王者》,一个比一个血腥暴力,在揭露政府的黑暗面上早已不满足于旁敲侧击,而是赤裸裸的展现出肮脏。连灾难片也受到此类模式的影响,在讽刺政府无能上不遗余力,这次更是将矛头直指总统。且不说韩国政界是否真如电影所表现的一般,首先编剧在刻意追求戏剧张力的同时,就往往显得用力过猛,将官员刻画成了眼里只有个人利益的愚蠢形象。在《潘多拉》中,年轻的总统被老谋深算的总理架空了权利还浑然不知,总理事前隐瞒核电站漏洞,事后又再三阻挠总统了解实情,恐怕是觊觎总统的宝座。但是在国家存亡之际还打着自己的算盘,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国总理的做法。而在核电站废料即将泄露时,居然有高层阻止消防队救援,理由是浇了水核电站就会报废,损失谁来负责。真不知道他们是打算留着已经爆炸过的电站继续使用,还是等着看韩国人全部玩完。这种缺乏基本合理性的弱智剧情很难为影片增加亮点,反倒让人觉得有些可笑。韩国电影在经过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后,已经在亚洲乃至世界电影圈占有了一席之地,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这种风格沉淀的,似乎只剩下对政府没有止境的抨击和频率越来越高的釜山骂人方言,这种表面上的形式主义。而在已有框架内寻求立意上的突破,可能才是韩国电影的当务之急。
继汉江怪物、釜山丧尸、隧道塌方、致命流感、海云台海啸、特线虫入侵、摩天楼着火之后,这次核电站又爆炸,韩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
全部是套路作祟,没有半点惊喜,太多韩式灾难片固有的模式,煽情过猛,主角全程靠吼,真是烦透了棒子这种扯破嗓子鬼叫的方式,节奏慢拍,结尾拖戏,唯一值得称道的优点就是将核爆炸和泄露的场面调度工作完成的不错,直指政府的内核主题也够直白,用伪命题控诉现实问题够新式,撒狗血的部分均千篇一律
类深海浩劫的设定,格局却到了国家层面。全程靠吼的釜山方言很是糟心,韩式套路的煽情也用力过猛,但灾难的完成度确实不错。7.0(人设最讨喜的还是护士小妹)
政府也是天灾的一种,韩国电影近年流行的经典主题。
上联: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下联:苦逼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横批:席八
地震前夜,老鼠疯狂逃窜,核泄漏后,人们也如老鼠般鼠窜。灾难发生时,所有车辆都想着逃命,但总有一些车辆逆向而行。野兽总是独行,牲畜才会成群结队。顺流的方向总是拥挤,逆行的车道永远通畅。可是总得有人逆着人流前行,自杀性进入辐射的电站,合上潘多拉的盒子。路过破败的街道,想起孩提的样子。
核与人,下个世纪不知道人类都会带着防毒面具出门吧。
韩国人民多灾多难呀,先是怪物,再是流感,去年先是隧道塌方,然后是丧尸肆虐,如今是放大的三星手机核电站炸了。一贯的套路,黑政府,黑既得利益者。
黑政府、平民英雄、狂煽情——韩国电影之日常,能拔高还挺难的,三星打住。最后煽起情来核废料都等烦了好么到底炸不炸啊……全程釜山口音分分钟脑补垃圾欧巴à~~~李璟荣又特么演个老混球儿烦死那张脸了。
这部电影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把大规模人群恐慌(骚乱)拍得很到位,建议那些要处理这种情况的部门都看一看,我们的应急预案面对真正的逃命式的大规模人群恐慌,恐怕很是苍白无力。
结尾告别直播是灾难片里煽得最狠的一次,眼泪狂飙,唉。就算害怕脆弱委屈也要去,不是为了狗屁的国家而是为了自己爱的人和孩子们,这就是为什么套路也能吸引人看完的原因。
距离核反应堆爆炸20公里的釜山市受到了严重辐射,请继续观看污染事件下一部作品《釜山行》。
这一万七千人也是我们的国民,为了其他五千万人,而要求这一万七千人牺牲,谁都没有这个权力。
临死还搞个电视直播废话吧啦败笔
前几天多哈男双决赛的时候,刘国栋说李相秀打球经常会用力过猛,可能和民族情绪有关,觉得刘老师说得挺对
韩国电影擅长的就是不遗余力地黑政府和国家机器,此片更是达到一个极致,岁月号事件之后这更是一种政治正确了。本来还不错的电影,但煽情太过度了,后半段完全拖垮了节奏,尤其是结尾,干脆点死不好吗?
可以相信科学理论上的严谨设计,却难以信赖人治社会中的利害权衡;爆炸飞石灭城,群盲恐慌暴乱,最想离开的人选择了归乡牺牲,重返孩童时玩耍街道。韩国已将政治述求完美融合进电影娱乐性当中,也算是开拓了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音乐6 画面7 导演8 故事8 表演9 印象8 平均7.9/10 即使看了那么多灾难电影,即使熟稔于那么多煽情的套路,却依旧哭得稀里哗啦。影片对核电站的选材独树一帜,却也因此差点无法公映。角色无任何多余设置,可各司其职。大英雄的小人物化更贴近于人性与真实。节奏恰到好处,一些细节看出可谓用心之作。
大韩民国 电影 潘多拉。
同样是核危机题材,小到人物背景,大到场面调度,深至争议反思,都比日影《天空之蜂》好很多。不因“黑”政府而加分,那是普遍存的秘密,顺势由剧情需要而产生戏剧冲突,合理存在;尽管后半段强行煽情,作为商业片正向结束未尝不可。电站周边村民的抗议合情合理现实,享受成果的城市人不应冷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