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跑调天后 剧照 NO.1 跑调天后 剧照 NO.2 跑调天后 剧照 NO.3 跑调天后 剧照 NO.4 跑调天后 剧照 NO.5 跑调天后 剧照 NO.6 跑调天后 剧照 NO.13 跑调天后 剧照 NO.14 跑调天后 剧照 NO.15 跑调天后 剧照 NO.16 跑调天后 剧照 NO.17 跑调天后 剧照 NO.18 跑调天后 剧照 NO.19 跑调天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0:16

详细剧情

  Florence Foster Jenkins,为20世纪早期美国女高音歌唱家,以糟糕的唱功,然而绝佳的娱乐才能,得到了观众的欢迎。Jenkins非常自信,将自己与当时著名的女高音家Frieda Hempel和Luisa Tetrazzini相媲美,毫不介意表演时台下观众传出的阵阵嘲笑。她对自己的表演场地有严格的选择,通常是在纽约市的丽嘉宴会厅。演唱会的听众也仅限于自己忠诚的会员和一些邀请嘉宾,甚至自己决定门票的所有人。76岁时,Jenkins要求在卡内基音乐厅进行一次公演,人们很期待这次表演,因此门票早早地售完,然而,Florence Foster Jenkins却在一个月后去世了。

长篇影评

1 ) 专业级音痴的未解之谜

花了将近两小时,看完了梅姨的新作《跑调天后》。这部由BBC作为主要投资方的人物传记片,从场景到服化道都极为考究,每个画面都如此妥帖、精致、养眼。但是赏心悦目之余,更让人好奇的,还是这位女主人公——“跑调天后”弗洛伦斯.福斯特.詹金斯身上的未解之谜。
谜团之一,这位“天后”知道自己唱歌跑调吗?
这其实不算是个谜团,她显然是知道的。她只是装作不知而已。
电影开头的半个小时,传递出来的信息告诉我们——天后后半生的演出,每一场的观众都是被挑选过的。不够上流,不够有涵养,不够优雅,统统出局。而且,这些观众里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来自她和她的第二任丈夫圣克莱尔先生创办的音乐俱乐部。一个对自己的演唱功力有充分自信的女高音,是完全不需要这么做的。她内心非常清楚,她的跑调无药可救,只有自己的这群“固定粉丝”才会买账。
那么,为什么她从垃圾箱里捡起一张《纽约邮报》,看到批评她唱功差劲的报道,就会瞬间崩溃,甚至一病不起呢?
因为,她一直在一种“催眠状态”里生活。她自己,她的丈夫,她交往的那些音乐家朋友,无一不在奉承她,违心地告诉她,你的声音如晨露般清新,你的气质比公主还要高雅。谎言重复三遍就成了真理,何况是重复了这么多遍的谎言呢?在这样的“超级大骗局”里生活久了,她似乎也有些相信自己是一个唱功卓绝的顶级女高音了。这时候有人把这个肥皂泡戳破,岂非要了她的命?
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二个谜团,关于她背后的那个男人,她的丈夫。
休.格兰特扮演的圣克莱尔先生,是一位英国贵族的后代,但他并不是嫡长子,所以无法继承爵位,而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做了一位并不算成功的演员。他对梅姨扮演的这位天后的态度,那真是无微不至,各种甜言蜜语,各种体贴关怀,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让生活“变成”她想象中的样子。
是的,他是在外边有一个年轻的情人。但那是因为梅姨扮演的天后年轻时感染过梅毒,不能生育,甚至无法与圣克莱尔先生发生关系。我不准备为圣克莱尔先生的不忠辩解什么,但是,第一,他的确深爱着天后;第二,为了天后的声誉,他不惜跟酒吧里的一群年轻人动手,让年轻的情人凯瑟琳彻底寒心,离他而去;第三,让一个男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过着“无性”生活,这种苦行僧加圣人的形象,放在今天的观众面前,估计编剧这么写了,大家也不会相信吧。因此,我更愿意把他有情人这件事,当做他人性的弱点。
梅姨扮演的天后知道丈夫在外边有情人吗?
她也许不知道是谁,但一定知道有这回事。她不能行房中之事也不能生育,这是她一生永远的痛。或许因为可怜丈夫守着她这样一个妻子的寂寞,她默许了丈夫的私情。当她看到丈夫另外一处宅子里满地狼藉的食物和酒渍,心里不会一点没有感觉。但是,她宽容了这一切,任由丈夫把这个谎圆过去。人生如此艰难,又何苦事事拆穿呢?
圣克莱尔先生为天后所做的一切,一年可以,两年可以,可是二十年如一日,这就不是“逢场作戏”四个字能解释的了。能做到这一切,对天后必然是真爱。
可是,为什么会是真爱?
他们相逢的时候是1919年,天后已经五十一岁,她的长相既不美艳,身材亦不窈窕(可以从片尾人物原型的真实照片看出来),唱歌还走音。当然,或许她温柔,或许她善良,或许她有一个上流的交际圈子,或许她有钱,或许她性格幽默,坚强乐观……撇开唱歌走音这一条,她是个很好的朋友。但是,很好的朋友可以有好几个,为什么要把“这一个”娶进家门,当太太呢?
如果圣克莱尔先生真是为了钱,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是一个不成功的演员,估计难免遇到财务危机。但是从片尾字幕里我们发现,虽然天后的宅邸装饰豪华奢侈,但圣克莱尔先生“生活俭朴”。而且贪钱这个动机,无法维持一段如此长久的婚姻,也无法让圣克莱尔先生二十年如一日地做到之前所述的一切。
会不会是像《唐顿庄园》里的老爷对夫人那样,开始为钱娶进门,在相处过程中发展成了真爱?
这只是一种可能。
另一种可能,圣克莱尔先生迷上了这位天后出入的上流社交圈。出身贵族的他毫无疑问是个社交动物,他很希望自己在美国也能拥有一群体面和高雅的朋友。但是为了一个社交圈子而接受一段无性婚姻,这个代价确实有点大。
这是另一种可能,但可能性很小。
最后一种可能,也是最罗曼蒂克的。那就是,不问理由,不问财富,不问美丑,不问唱歌跑调不跑调,爱上了就是爱上了,这是天意,不是常理可以解释的。
这三种可能,到底哪一种靠谱?
编剧没说,我们也只能自己瞎猜了。不过楼主以为,如果大家都能去相信最后一种,这个世界该变得多么单纯美好啊~
谜团之三,在圣克莱尔先生帮她“圆梦”(也可以说是圆谎)之前,这位天后已经是有名的女高音了。她在没有一堆人“抬轿子”的情况下,是如何熬过那些嘲讽和讥笑,一路走来的?
或许,真是因为她对音乐有着刻骨的热爱吧。这是目前唯一合理的解释。
毕竟,她临终的时候说了,“人们也许会说我不会唱歌,但他们不能说我没有唱过。”
一个人把一个错误的梦想坚持了五十余年,这错误也就变成了可敬。
没有把上述“未解之谜”解开,或许是为了留白和回味,但没有更深入地挖掘人物内心,不能不说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遗憾。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
拍这样一部主角是“音痴”的电影,意义究竟何在?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
借用托翁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完美的人生或许只是一个单一的范本,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斑斓多姿的。

2 ) 故事简单而层次丰富

看这部电影以前,我把它当励志片和年末为了搭配节日气氛的喜剧片看待。看完了之后,我不知道我该把它归类为什么片子,我想选择在今年的最后一天看这个片子是对的,因为它给我了预期以外的关于生活的感受。

Florence Foster Jenkins 对于Streep来说绝不是一个特别难塑造的角色,我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Florence夫人的表现是一贯的、无变化的。整部戏的线条也很清晰,所有的情节都围绕着这位贵妇人展开。但是其余人物的动机、行为都是复杂的,对比之下反而是贵妇人本身最为单纯。在看电影之前有人评价说这部电影讲的是贵妇的亲人朋友一起编织美丽的谎言哄一个有钱就可以任性但是从不言弃追求理想的富二代的励志故事。看完了以后我觉得自己喜欢的电影果然还是亲自去看才能有独特感受,不能全信影评。在我看来,它讲述了爱的多重形式、理想对于现实的妥协、以及悲剧性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快乐的强烈渴望,理想的价值和永不言弃的白日梦——所有这些情感无一不是复杂的,无一不是将两种或以上的对立情绪整合在一个事件中得以表达。一个像贺岁片的简单的故事,能表现出这样丰富的层次,实在是新年里我送给我的心灵的一份美好礼物。

3 ) 要相信爱自有创意

最触动我的,竟然是 Florence 的恋人 Mr. Bayfield。

Florence 的乐观、善良和坚持自我,在梅姨出神入化的演绎之下虽然成为了整个电影起承转合的关键,让人在这 110 分钟的电影里笑泪相替,但仍然无法掩盖主核心的略显“老套”。唯独一点,Florence 和 Mr. Bayfield (由 Hugh Grant扮演)之间对爱情的理解和维系,独特的相处模式,给了我 2016 年最后的一点感动。

继承了父亲遗产的 Florence 富得流油,但这是有代价的。Florence 必须要按父亲的意愿来行事,这包括了她的第一次婚姻,然而丈夫却在新婚当晚将梅毒传染给她。#当时梅毒仍然未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所以在 Florence 与 Mr. Bayfield 相遇的第一天起,寻常情侣之间的性成为了他们不可跨越的一道槛。

但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平衡,Florence 默许了 Mr. Bayfield 在外面拥有自己的情妇,Mr. Bayfield 将除了性爱之外的其他给予了 Florence,包括自己的演艺事业。

“三观正”的人或许会质疑 Florence 的软弱、Mr. Bayfield 的自私,认为“真爱”可以战胜一切,包括对性欲的追求。

我~~~~呸~~~~

说这话的人,若能脸不红心不跳的,也不失为一条好(女)汉,我敬佩你的大义凛然和完美人生,希望你真的拥有自己所宣称的如此纯洁的爱情和人生。

大部分的时候人生并不能尽如人意,能把爱情经营得长久,靠的是两人的善良和对对方的信任。是的,是善良和信任。善良到可以体贴对方的实际需要,信任到可以坚信这不是对方伤害自己的借口。#渣男/女请不要用这个贴来做出轨的正名#

两个人相遇相知,总未能 100% 地相配,挡在 Florence 和 Mr. Bayfield 之间的是梅毒,有些人遇到的则是年龄相差太大、有些则是“性别相同,怎么谈恋爱”、又或者是长距离恋爱、父母不同意等等。

在遇到这样的困境时,我希望你们都可以仔细想想,怎么样的决定才是自己想要的。想一下影响自己做这样或那样决定的因素是什么,再想一下现在正在考虑的因素是为别人而考虑的,还是为自己所考虑的。

人生在世,能开心的时刻不多,遇到可以让自己开心的人也不多,而遇到一个让自己开心,而自己又能够让对方开心的机率就更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理由不去继续这样的一段感情。所以即使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也请尽力用着善意和信任去解决,迎难而上。

也有人反驳说,这样的恋情能有结果吗?

定义一下什么是结果?领证结婚?生子?

如果是一心奔着结婚去的,不如直接相亲来得简单省事?结婚不是我们的必然命运,只是人生的一个选择,合适的时间出现合适的人罢了。恋爱(我更倾向于用 Fall in Love 来表达)不能以长期(所谓的“开花结果”)为目标,见步行步才是正确的恋爱观,不然就失去了恋爱的意义。

今天刚好有个大龄女青年跑来问我说,要不要和年龄相差将近 10 年的小朋友在一起,怕人言可畏。我只回了一句:鲜肉都让你吃了,人言可畏算个毛。

自然是半开玩笑地回答,但我真心希望在面对感情的时候,少一些对外在因素的忌惮,多一些对自己幸福的大胆追求。

幸福有千万种,属于自己的那一种才是最真实的,切勿让世俗眼光局限了爱的形式。

4 ) 不是所有富人的谎言都是皇帝的新衣

很惊讶梅姨的精湛演技在大家的评价下竟然只有不到7的评分。认真的看了一些评价,结合本人几次认真看完希望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供大家参考。不是所有关于权贵富人的谎言都是皇帝的新衣。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作为中心人物的佛罗伦斯女士的几个细节:

1.在安排午餐座位的时候,表现出老太太的细心和对午餐习俗的尊重。而随后到来的托斯卡尼尼的到来,选取的几个镜头就很有意思。大师带来了讨好老太太的礼物(黑胶唱片),在开口要钱的尴尬语调以及他走之后侧面表现了他回报老太太的方法是赠予其一份录音。整个过程完全没有对于老太太的夸赞,而我们的佛罗伦斯女士也丝毫没有浮夸的虚荣。

2.钢琴伴奏麦克穆恩首度登场,老太太第一次讲起了她的过去和对音乐的执着热爱。其中被圣.桑的天鹅打动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3.第一次学歌的时候对音乐的全情投入和听到夸张之后开心的表现。

4.老太太入夜前与丈夫的深情对话,老太太的软弱第一次展现。同样的请关注老太太的表情,特别是听到丈夫念诗时候的幸福感。

———————————————

至此前半段的部分细节已经整理完了,有人说前半段体现了佛罗伦斯女士的虚荣和大家各自心怀鬼胎的为她营造一个虚幻的国王新衣式的梦。但是在笔者看来,前半段对老太太性格的描写已经很清楚的告诉我们本电影的女主—佛罗伦斯女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乐观,好施,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打从心底里喜欢音乐(或者说古典音乐),也有虚荣的部分(每次都要看报纸对自己的赞誉)。

随着故事的推进老太太的形象越来越丰满。认真观影的大家一定也注意到了后半段老太太情绪的起伏和影片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虽然随着故事的推动,这个华丽的美好的梦总会幻灭。那个活在梦中像天使一样的老太太总会消失,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这个善意的谎言有多美妙。

随着人渐渐成长,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越来越不能用绝对来定义人和事。就像影片所表现的这个梦,参与在这个梦中的人,有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配合吗?有。我们的佛罗伦斯女士有虚荣的部分吗?绝对有。但这并不妨碍这个梦成为一个好梦,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好梦。

这个梦里不仅仅有为了个人利益而配合的原因。就如影片中登场的对古典音乐毫无了解的那个女人,最后在大剧院为老太太呐喊给予她掌声。从1919年开始陪她至今的丈夫,在最后时刻看着老太太离去的表情。他们所表现出的敬佩和爱,才是电影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部分。

最后,不能因为一部剧的主人公有钱,所置身的事件有人因个人利益而奉承,我们就不假思索的认为这是一个讽刺富人的故事,这是一个皇帝新装的故事。笔者认为正是富人的影响力和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人生经历才让他们的故事越发有趣,越发能更明显的体现人性的部分。所以请别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一部有关富人与谎言的电影,这会让你的观影体验低到极点。

ps:这是笔者第一次写长评,有词不达意或者排版上的问题请多多包涵。非常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5 ) 《走音天后》:大家都愛梅姨

四分之一世紀前,英國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推出葛倫克蘿絲使壞經典《危險關係》,更以《致命賭徒》捧紅了安妮特班寧,說他擅拍壞女人嗎?也未必,2006年《黛妃與女王》力助海倫米蘭橫掃包括奧斯卡在內的數十座影后獎,幾無漏勾。這麼會捕捉女性風韻神采導演,終於要跟地表最厲害女演員梅莉史翠普合作,教影迷怎能抗拒!

取材自真人真事的《走音天后》,聚焦二十世紀初紐約一位社交名媛佛羅倫絲珍金斯,五音不全的她從小愛唱歌,也夢想有朝一日成為偉大女歌手。自我感覺良好,加上家境富有、經紀人丈夫悉心守候,逐夢倒也一路順坦,終而登上卡內基音樂廳一展歌喉……

勤快一點的影迷,Google一下圖片、維基百科(光是『自稱是少數瞻仰過林肯遺容』這件事就很有哏),配上Youtube令人瞠目結舌的原音呈現,珍金斯本尊形象簡直呼之欲出。

本片最大「看點」當然是梅莉史翠普的演技,早從80年代,梅姨就不斷藉由細膩的表情層次、乃至口音變化,來揮毫她的表演傳奇。直到邁入二十世紀,年事漸高的梅姨,以退為進,另闢一條浮誇路線,每每Kuso地將自己塞入主人翁模子裡,成績倒也斐然。

《走音天后》戲路走法無可避免讓人想起《美味關係》裡浮誇的線條,兩者相近的時空,又饒富趣味的遙繫起人們對四O年代女性的想像——那股用錢完成夢想的執著、霸氣,又誤打誤打坐收掌聲的傻人傻福。

甚至可以說,浮誇是權宜之計,一方面修飾梅姨遲暮容顏的亮度,一方面聚焦人物特寫和肢體表現,也能順理成章省去雕琢布景的成本。

梅姨「把戲演大」的本領,似也間接決定了本片「大塊大塊接合」的結構,場次偏少,僅以鮮活的喜感、聲音表現,牽引住觀眾的笑淚,難免予人一種過癮卻不飽足的缺憾,說穿了,欠缺天賦的自我實踐者,應有更多道德面向、乃至心靈風景堪可探討,像《阿瑪迪斯》就將善妒的薩列里一角撕扯得暢快淋漓、深刻入裡。

可惜,史蒂芬佛瑞爾斯不是要拍一部《阿瑪迪斯》,他只是輕輕鬆鬆向商業靠攏,用卡通化的輪廓,模糊掉觀眾對考究的要求,某種程度也像妥協文藝片已非主流這個現實。

  不過,身為一位擅拍女性的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不是沒積極利用梅莉史翠普這塊強大招牌,比方,電影後段他試圖複製《穿著Prada的惡魔》那種主人翁表面活躍,私下卻蒼白、孱弱的高反差。種種層次,咱們梅姨當然都沒交白卷,然而,比起佛瑞爾斯前作《遲來的守護者》任由茱蒂丹契滿臉皺紋自由舒展、呼吸的襟懷與高度,《走音天后》梅姨的逗趣線條,充斥著擠弄、自嘲的精準操作,身為多年粉絲的我,說不悵然所失是假的。

休葛蘭飾演的丈夫一角,亦耐人尋味。編導巧妙地將出軌這條副軸,銜接在夫妻恩情猶在這個彼端,一拉一扯,說不上深刻入微,卻也讓人會心一笑。滿頭銀髮的休葛蘭,已非當年那個風流小生,也挺努力跟年長他十一歲的梅姨擦撞火花,其招牌笑容依舊適時發揮「即溶性」,難怪遊走遲暮髮妻、美艷外遇之間,毫無違和感。

就可惜,烽火連年的年代,「戰爭」之於本片,也僅只於蜻蜓點水,缺乏共體時艱的波頻。對上流社會舉措的描繪,也流於片面。只能說,劇本化繁為簡的切理,省略太多可能的有趣枝節,殊為可惜,比方維基百科記載:「1943年,珍金絲搭計程車出了意外,傷後竟能飆到高音F,故撤銷訴訟,反送司機一盒昂貴雪茄。」這麼有哏、富人情味的段落,電影卻付之闕如,著實令人費解。片末,卡內基音樂廳反敗為勝的重頭戲,觀眾反應則流於一廂情願,尤其尷尬。

撇去梅姨意料之內的精湛,賽門海柏格飾演的伴奏鋼琴手康是美,則是本片最大驚喜。憑電視影集《宅男行不行》竄出頭角的他,此次深入丑角核心,琴弦般細膩的表情彈跳,適時輔助了電影的喜劇節奏,誠如梅姨所言:「沒有他,本片難以成立。」可惜,我們可以確定,奧斯卡不會輕易提名這類配菜型的甘草,休葛蘭才是較具競爭力的男配角人選。

  說了那麼多,《走音天后》仍屬笑果十足、彈無虛發的。在梅姨賣力詮釋下,這位五音不全卻魅力無窮的一代奇葩,堪稱栩栩如生,影迷反應也大抵跟得上銀幕上的劇院觀眾,古今兩組人馬的疊合、互為表裡,應也是史蒂芬佛瑞爾斯的創作本意。給個形容,聽珍金絲唱歌,宛如肚子不舒服直衝廁所,一陣苦戰後,疏通腸胃,一切豁然開朗!

昔往,梅姨大銀幕開嗓讓人何止驚艷,《來自邊緣的明信片》、《絲克伍事件》、《大家來我家》,不只口音多變,彷彿連心肺都能順著片子變形,《走音天后》片末貼心地提供幻覺情境,給梅姨秀一下好歌喉,影迷固然歡喜,卻也擺明這是部梅姨的電影,而非珍金絲的電影了。

這位地表最偉大女演員,一推出新作,便無條件納入奧斯卡女演員獎種子名單,也是大家司空見慣。但事實上,近年梅姨作品參差不齊,比起她8、90年代高峰期,好多片子都是演技高出電影品質好幾頭身,稍嫌差強人意,《鐵娘子:堅固柔情》適時封后,或許解了一些死忠影迷的渴,但沿著《八月心風暴》、《魔法黑森林》一路看下來,邁入2010的這十年,梅姨代表作其實還沒正式登場。

但比起早年《蘇菲亞的選擇》轟炸機似的演遍女人一生所有情緒層次,邁入晚年的梅姨,面向雖不能說有限,但確仰賴一些技巧性的操作,諸如誇大妝髮、口音、Kuso化角色調性,以護駕角色平安降落。像跑車,某類性能漸衰,便得強化周邊配件;中老年女星於好萊塢難覓好角色,是眾知的現實,然而看著近年海倫米蘭、梅莉史翠普等年約古稀上下的女星,依舊主配不拘的活躍於可觀的文藝片型,也堪稱令人快慰了。

不論如何,還是忍不住要想像一下,《走音天后》若拍成劇情片,會否神似近期鬧雙胞的《巴黎走音天后》?抑或稍稍拉抬一下梅姨的奧斯卡聲勢?……講這些有什麼用呢?唉,沒辦法,誰教多數影迷對梅姨的饑渴,早提升到「什麼時候要拿第四座奧斯卡以打平凱薩琳赫本紀錄」這種超高標的需索了!

梅姨,你不是凡人,大家都愛你!

本文原載於6月號新視聽雜誌

6 ) 真相不重要,你说的话才重要

妈妈是个敏感自卑的人,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好,永远羡慕别人。

看中了衣服,总是询问我们的意见。其实我们的审美差异这么大,长辈喜欢的,年轻人不喜欢;年轻人喜欢的,长辈不喜欢。

衣服买回来,穿在身上走到我们面前,问我们一句:“怎么样?”我想,我说不好看,她每次穿衣服都会想起我的评价,然后一边穿着一边嫌弃自己。而如果我说好看呢,她充满不确定性的内心可以多多少少收获一些肯定和鼓励。两相权衡之下,我总是盛赞好看,挑一个点加以细说,让她真心相信我。

我们总喜欢向身边最信任的人询问意见,大多数时候,我们真的是在打听真相吗?还是寻求一种支持?

以跑调天后这么热爱音乐的个性,靠着对音乐的热爱来抗击病魔,真的想听她最爱,最依赖的另一半告诉她真相吗?观众嘲笑又如何,我只想知道最重要的你永远支持我,永远会和我在一条船上。

试想一想,女朋友问男朋友“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这样的千古难题时,真的是想知道男生的实际想法吗?不过是想知道在男生心里的重要性罢了。

问“最近我是不是胖了”的时候,也不是真的想知道真相,只是想知道——不管多胖,你能一如既往地爱着我。

问“我好看还是那个女生好看”的时候,只是想知道,你是真心地喜欢我这种类型的女生。

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最在意的你,是什么想法。只要是你说的话,我都愿意全心全意地相信。(额,其实愿意听的仅限于为了哄人而撒谎的话。真正撒谎的时候,第六感是不会放过你的。)

所以台下的观众笑又如何呢?我有愿意坚持一生的热爱,又有你在我的背后,这是莫大的幸福,足矣。

7 ) 传记人生,真实与谎言

影片改编自20世纪“女高音歌唱家”F·F·Jenkins的真实经历,讲述了五音不全的歌剧爱好者珍金丝女士,从私人俱乐部一路唱到卡内基音乐厅的心路历程。梅姨演绎的女高音,绝对算她从艺以来最登峰造极的奇葩角色。

她听到一直都是赞美声、掌声和欢呼声。而她的丈夫,甚至为了维护她的名声,在报纸上买评论。人们终于听到了真实歌声,自费进场的观众们可不会主动恭维她,唱得不好就是不好。渐渐地,珍金丝也发现人们的表情不太对劲,甚至有人笑的花枝乱颤。

8 ) 用笑容包裝的哀傷

很少能這樣看了同一題材的兩部電影。美版比較偏真人真事,也感覺出嘗試要往喜劇路線靠攏。但始終不能覺得它是喜劇,所謂「有喜劇天賦的富豪」,只是人們嘲笑她歌藝的亮麗藉口。法版改編幅度比較大,也更深刻。

闊綽的Florence很寂寞。歌唱是她生活的意義,也用財力建構了音樂社交圈。法版裡,全部的人都嘲笑她;美版裡,一些耳朵不好的闊太太似乎對她有真摯的友誼。

寂寞的Florence渴望愛。法版裡,丈夫對她早已沒火花,反搭上受她贊助的朋友,對她更多是憐憫。美版裡丈夫給她很多愛,似乎真的關心她,但一直覺得他是為了遺產。

法版瑪格麗特很少有丈夫陪伴,寵著她音樂喜好的反而是大管家,服侍她也保護她,讓她快樂。但美版的Florence孤身一人的氣氛更強烈。

這位天生缺乏音感,又鍾情花腔女高音演唱的女士,在她首場盛大公開演出後一個月病逝。梅莉史翠普歌喉本來就好,美版裡都是硬要唱壞,但不能辜負她的才藝,迴光返照中她仍堅信自己的歌聲很美好。法版的凱瑟琳佛洛則是不會唱歌,她演的走調感覺更真誠。

短评

现在无论看梅姨演啥都是冷漠脸:知道啦知道啦,反正你演什么都最像啦

6分钟前
  • 殇潮|Enigma
  • 还行

Florence is Trump. Her happiness is built on money, not ever on music.

9分钟前
  • tentwosix
  • 较差

几个人物表演都特好,剧本则差强人意,表现出了“是什么”,但没讲明白“为什么”,从头到尾还是感觉在看西洋景,缺乏共情共理。

14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梅姨和Hugh固然可爱,但各方面表现都太平均了...斯蒂芬·弗雷斯这次有点扑!

1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梅姨配休叔——“那女孩对我说 说要保护她的梦”

23分钟前
  • M酱
  • 推荐

真是无聊的不得了,一群人给梅姨舔脚舔的这叫一个high,但是电影就是难看啊

28分钟前
  • motionfest
  • 很差

梅姨再次轻松证明自己是本世纪最好的女演员(当然本世纪还长,不妨碍还有大波妹子挑战她),导演节奏有点松散,导致不认真看,很难跟上整个电影的叙事。总体来说非常有趣,三个演员火花四溅,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纽约风貌和衣着配饰被很认真的展现出来,推荐。

31分钟前
  • 疯疯爱
  • 推荐

赶紧给梅姨一个金球奖喜剧类影后吧,看她拼的

34分钟前
  • 兔安叽
  • 推荐

不看画面我以为是尖叫鸡的传记片。

37分钟前
  • 螺丝இ
  • 还行

Helberg演的琴師Cosmé McMoon太出彩了,卻不知道給哪位天才譯成了康是美·麥萌---真是譯得詩意十足,Bravissimo! 梅姨的歌喉很不錯,故意跑調亂唱,其實一條好嗓子藏不住,她遮掩得不比休爺輕鬆,笑得我又擔心又期待下一秒鐘她就要原形畢露,教兔兔夫人從醜小鴨變成天鵝。期待還更多一些。

42分钟前
  • Reader
  • 还行

只希望我人老珠黄的时候还有人叫我小兔几。

47分钟前
  • 果朵朵
  • 较差

1. 有钱任性。可以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推荐景甜小姐观看此片,不得不想起颐和园有一处供太后、公主、王子们带着小太监模拟过家家体验普通大众生活乐趣的“苏州街”,有钱人完全可以自己制造一个真实的世界,把你保护的好好的“真实世界”尽情玩乐,不要投入大众市场,自high即可,现实很残酷的。

50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最好笑是天后日常拎着装有遗嘱的公文包到处走,兴之所至就掏出本子为某个讨人喜欢的小伙伴改一笔,馈赠些财产。神奇荒诞的成名背后,并不是诸位期望的人间大爱在运转全局,每一步都有金钱通力打点。佩服剧中人自我洗脑的功力。然而丈夫的一句话告诉我们这就是个皇帝新装的故事:20年来我每天都想自杀。

55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男人不管多爱一个女人还是需要性。#刻意曲解主旨系列#

56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推荐

总体不错,叙事比较简单,人物设置上有些理想化,倒也无伤大雅,但是我感觉还是欠缺一些火候,整体不够精炼升华不足,开门见山的就展示了Florence的病情放在后段或许更好。梅姨的表演细腻柔缓,无懈可击,她能带动作为观众的情绪,就像最后一场戏那样令人动容,潸然泪下。

58分钟前
  • 逸宸
  • 还行

这个和去年的“玛格丽特”应该是同一故事吧?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另一个跑调跑得如此惊世骇俗的人物原型了。比较起来明显法国版更胜一筹,讽刺同时又不忘投注淡淡的怜悯,美国版完全走心灵鸡汤路线了。梅姑=奥斯卡真毒瘤...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法英两版都有问题,Florence这把充满解构力量的歌喉终究还是被用作鸡汤的一味调料。也许是为了和法版增强区别度,英版特别把丈夫的形象从一个闲荡小丑,变成了勤恳绅士。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温度,影片因此而不会难看到哪里去。但对于跑调歌后在娱乐产业、社会风尚中究竟如何扶摇直上,观众仍然一头雾水

1小时前
  • 鸡头井。
  • 还行

改编自真人事件。Jenkins的歌声是一个事件,丈夫的极力呵护让Jenkins没意识到自己的歌声是多么要命。听众拼命忍住不笑,又为这样一种勇气而感动。对艺术评判标准的思考令人动容。

1小时前
  • 踢迩达
  • 推荐

"You don't have to be good to be great."真是传奇人生 有钱真好啊可以活在梦里 Hugh Grant怎么这么老了梅姨比他大十二岁看上去也还蛮年轻的哇 TBBT的Howard演的很出彩了 尤其电梯里憋笑的那段分分钟表情包 最后一场演出那里之前笑趴在地的夫人声嘶力竭教育士兵以及带领全场Bravo的时候太太太感人了

1小时前
  • もんだいガール
  • 推荐

阳光老美女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