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扪心问诊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2008

主演:加布里埃尔·伯恩朱丽娅·坎贝尔艾伯丝·戴维兹Pamela Douglas米歇尔·佛贝丝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梅利莎·乔治乔西·查尔斯布莱尔·安德伍德

导演:Paris BarclayRodrigo García

剧照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2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3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4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5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6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3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4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5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6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7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8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9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02 04:38

详细剧情

  橙黄的布沙发,昏暗的台灯,一墙壁的书,窗外似乎总在下雨,风景模糊,房间里幽暗、安静,只隐约听到钟表指针摆动的声音……
  每周的第一天到第四天,中年心理医生保罗(加布里埃尔-伯恩 饰)都会在这样的心理咨询室里接待不同却可称为“固定”的四位来访者,每周轮流四次问诊,每次30分钟;周五,保罗会定期约见自己的督导师。
  在与来访者的互动交流中,保罗与来访者成为朋友,揭开那些有自杀倾向、烟酒成瘾、愤怒或者心虚的来访者心理的秘密,最重要的是在其中保罗也梳理了自己那紧张兮兮、乱成麻的婚姻生活。

长篇影评

1 ) 亲爱的弗洛伊德医生

伍迪•艾伦在《安妮.霍尔》里讲过一个老笑话。一个家伙去见他的心理医生说:“我弟弟疯了,他以为自己是鸡。”医生问他:“为什么不带他本人来?”那人说:“但我需要鸡蛋啊。”
这是他对男女关系的看法,“它是最不合理、疯狂、怪异的。但我们一直经历这些,因为我们大都需要蛋。”
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城市生活高压而寂寞,为了接受荒谬的生存前提,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精神失常。越是敏感的人,痛苦越多。但真正要到看心理医生的地步,在中国人仍是不可想象的。那么,不妨看看《问诊》。
有人把《问诊》比喻成电视剧里的花椰菜,有营养,但不好吃。其实,碰对了厨师和食客,花椰菜也可以非常美味。这本是一部以色列的电视剧,以色列人拍这部剧的成本,还不够买一双《欲望城市》里的鞋子,其受欢迎程度却几乎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后来被HBO引进,从希伯来语到英语,台词几乎是逐字逐句的翻译。导演是加西亚•罗德里格(Rodrigo Garcia),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儿子。也许是因为父亲的盛名,他没有选择写小说,而是当了电视剧导演,拍过著名的《六尺之下》、《黑道家族》,都是很边缘,但极有创意的故事。《纽约时报》有一篇关于他的特写,说他在捕捉女性脆弱的心理方面有天赋的才华,这在《问诊》中表现的很明显。
与《迷失》、《英雄》相比,《问诊》的剧情和角色都出奇的简单。剧中主角是心理医生保罗和他的四个病人,每周轮流四次问诊,每次30分钟,最后一天他去见自己的心理医生。每一集都像一幕独幕剧,只有两三个演员,摄影机几乎从未离开过心理医生的办公室:橙黄的布沙发,昏暗的台灯,一墙壁的书,窗外似乎总在下雨,风景模糊,房间里幽暗、安静,只隐约听到钟表走动的声音。30分钟的剧情完全靠对话支撑,看下来居然不觉得枯燥,全在语言和演员的功力。所以罗德里格说,“这部剧只关于表演与写作。”
周一是劳拉,30岁,性感美丽的女人,有自毁倾向,爱上了自己的心理医生,心理学术语叫“情欲移情”(Erotic Transference);
周二是埃里克斯,一个轰炸机飞行员,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巴格达误炸了一个学校,死了16个孩子,却感觉不到负罪感;
周三是苏菲,一个16岁的体操女选手,聪敏、尖刻、混乱、不乏少女的天真,有自杀倾向,她的生活基本上被周围的成年人给毁了;
周四是艾米和杰克,一对问题夫妻,为怀孕还是堕胎争执不休,对彼此的怨怼简直如滔滔江水,让人透不过气来;
周五,不堪重负的保罗去看自己的心理医生吉娜——他青年时代的导师,一个温暖、敏感的倾听者和保护者,但因旧仇新伤,他们之间的辩论反而是最激烈的,有时让人身心俱疲。
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里,心理医生经常被塑造成一群可笑无用的人,主角往往看了十几年心理医生没见好转却一直付钱看,即使《黑道家族》中坚强的Melfi医生,多少也是有些滑稽的。很少有电视剧一本正经的描述一个心理医生的故事,尤其是详细的问诊过程。因为可以想象其中的枯燥:长长的沉默,犹豫的供认,找不到一个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直面一个人目光聚焦时的尴尬和隐秘的喜悦。身在其中者也许如临大敌,但外人看来,这个过程是十分沉闷的。
然而,在《问诊》里,保罗在与病人的对话中,察言观色、抽丝剥茧的过程,简直像阿加莎的侦探故事。这四个病人都聪明,谨慎,戒心重重,他们的话语被层层的暗示、隐喻、敌意和逃避所遮盖——弗洛伊德曾把心理分析比作考古学,在层层的废墟下发掘意义。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用词,也许是某个伤口的入口。一个眼神的回避,往往是心理防线的突破点。沉默是迂回的攻击。刻薄是恐惧的变体。傲慢是悲伤的掩饰。而心理医生对人性的洞察力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在他们的话语中分离现实与虚幻,谎言与秘密,割开伤口时不是不残酷的。飞行员傲慢自大,神憎鬼厌,你甚至希望有人一拳把他轰出去,但他的负罪感被压制在童年阴影和自我保护的层层盔甲之下。他怀念飞行,因为天空是一个简单安静的地方。那个叫苏菲的女孩,看似没心没肺,桀骜愤怒,几个回合下来,渐渐暴露出脆弱,让人心碎的一面。她也有她的避难所——平衡木是唯一让她感到安全的地方。他们都绝望的想要抹去过去的人生。他们都刻意的遗忘那些真正伤害他们的伤口。
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就像一场智力的格斗,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每一句话都话中有话,编剧隐藏信息的聪明程度不亚于揭示真相。他们知道何时改变话题,何时继续,何时跳开,何时回转。不过,也有令人无法信服的地方,病人都太善于表达自己了,滔滔不绝,尤其是劳拉,她对于生活中的不愉快和失调,语言的准确性和直觉的敏锐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心理医生本人。
观看保罗与吉娜之间的斗法则是另外一种乐趣。两位心理医生棋逢对手,心理学理论满天飞,却是同样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也许是医者不自医,他们俩看上去比谁都寂寞。尤其是保罗,他整个人坐在那里,就有一种悲哀的味道,像一件揉皱了的旧毛衣。他是这样一种男人,到了一定的阶段,生活中一切他习以为常、以为牢不可破的东西,都开始分崩离析。他以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荣,他能看穿每一个人,唯独看不穿自己,或者不愿意看穿。他将自己代入病人的角色,感受他们的空虚和恐惧,“如果我不爱他们,就无法治疗他们”。这原本不是心理医生该说的话,因为一旦他的分析沾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他变得脆弱、冲动、会犯错,有时甚至说话不经大脑。罗德里格说的好,“就像我妈常说的,你靠一个人近了,总会看到他的脏内裤。”但这也是人们喜欢他的原因——他毕竟不是神。
保罗的扮演者是加布里埃尔•伯恩(Gabriel Byrne),他那陡峭的眉毛,悲伤的爱尔兰人的眼睛据说让很多观众痴狂。他们一次次的倒回去重看,观摩他看似迟缓的身体语言,说他舔着唇沉思的样子性感无比;他们称他“亲爱的弗洛伊德医生”,欣赏他仿佛隔着云端看世间的姿态;甚至有人走火入魔,在街头拦住他,求他不要跟着劳拉走,或者要求免费的心理咨询。这位心理医生变成了新“梦幻先生”,全美国女人的“移情投射对象”,再次让美国人分不清现实与虚幻。HBO一度决定停播《问诊》,在粉丝的强烈抗议之下,才决定投拍第二季。
第一季结束了,不知道剧中人是否从此积极地收拾生活,从头再来。不过,心理学界已经接受了这部片子,并且展开了专业的讨论,比如投射、移情和反移情。为了招徕观众, HBO甚至打出口号说,《问诊》是“免费的心理治疗”。
中国人很少去看心理医生,有时候与朋友喝杯茶,聊聊天,抱怨一下上天为什么捉弄人类,日子似乎就变得容易一点。我们都是彼此的心理医生。《问诊》的作用也差不多,虽然剧中人的遭遇与我们相差甚远,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框架——儿时的创伤和内心的性冲动是很多精神问题的根源——也未必令中国人信服,但在医生和病人的交锋中,我们偶尔会认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危机:拒绝、恐惧、欲望,错置的爱或恨,对认同和归属的渴望。就像保罗的妻子所说的,“谁不想被人渴望?哪怕只是属于某种东西的一部分,无需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也无需是什么美好的。”
不过,医治灵魂不比医治肉体。就像剧中一个病人所说的,“这是我对心理学的疑虑:你发掘再发掘,直到你发现关于自己的所有真相,再在所有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但这有什么好处呢?”
在看清了自己的真相之后,也许永远都不回去了。

2 ) 令人讽刺的成功——Laura的案例

Laura的故事前面几集一直看得很烦躁,无效的治疗,甚至已经不是治疗。情感生活不幸福、进入中年危机的Paul在这种诱惑之下渐渐乱了阵脚。虽然心理治疗从业人士都能一眼看出,Laura在治疗室里呈现的诱惑,正是她需要面对的问题。可是对于陷了进去的Paul,治疗已经难以为继。

一直到——Laura决定采取主动,结束治疗关系。结束之前,Laura讲出了内心的秘密:15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陷入抑郁。一个吸引她的父辈男人David出现,她希望他收养她,把她从抑郁的父亲身边带走,被拒绝了。然后,这个男人出现在她家中,她勾引了他,在父亲的眼皮底下每天和他做爱。她为此感觉得意,觉得自己能够借此成功进入成人世界,借此留在心仪的男人。

Paul恍然大悟,Laura一直以来对他的诱惑正是她拿手的方式,这种方式让她感觉自己有吸引力,成功,掌控。她习惯性地用诱惑的方式和一切她希望亲近的男人交往,掌控他们,但她却为此憎恨自己,因为她看不到,自己是值得被爱值得被关心的。

隔周,不再是病人的Laura回来见Paul,Paul承认自己被吸引,爱上了Laura。Laura想吻他,Paul拒绝了。Laura感到挫败和愤怒。Paul说:“你以为我不和你上床,就不会对你感兴趣。我不会像David一样背叛你,做出伤害你的事。”那一刻我很动容,不再是Laura的治疗师的Paul却终于站在了治疗师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愿望放在旁边,按照最有助于Laura的方式来行动。

然后Paul在治疗师那里讨论了很多被Laura激起的情感(我没看这部分,我是按照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顺序看的)。最后一集Gina终于不耐烦了,对Paul说:“你一直在说Laura对你怎样怎样重要,好像我在阻碍你似的。你能不能自己承担起责任?你要是想去找Laura,就去找啊。”

然后,是那个很荒谬的结局:Paul在Laura的卧室里,想要和她上床的时候,却惊恐发作。Paul说:“我很害怕会被吞下去。”我想,在那个地方,Paul大概也有些自己的情结需要去面对。不过,我还是很欣赏Gina的解释。她说:“你做了正确的事,对你自己,对你的病人。正确的决定从来都不是优雅地作出的,因为需要我们和自己的愿望做斗争。惊恐发作不是外来的东西,它就是你,你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该赞赏自己的正确决定。”

而最有意思的是,一直到当Paul决定接受Laura尝试和她在一起,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想和Paul在一起,而是自己习惯于用这种诱惑的方式来和男人交往。这就是Gina说的“令人讽刺的成功”。

看到这里,我开始觉得治疗师真是个可悲的职业。非得把自己卷入才能真的帮到病人。可是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卷入的结果就是不断地需要和自己的欲望做斗争,不断地用理性抽离的方式来理解自己的欲望并超越自己的欲望。为了职业伦理而牺牲自己的欲望,作为一个人,这是多么可悲啊。

这个编剧确实对心理治疗理解很深,这个剧写出了身为治疗师的酸甜苦辣。如果说Alex的剧是不幸结局是苦,Laura的剧则是先辣后酸,口味很重,呵呵。虽然为了戏剧化的需要有太多破坏设置的地方,但在根本上心理治疗是怎么起作用的这一点写得非常好,可谓是艺术的真实吧。

3 ) 危险的心理治疗——第一季中飞行员Alex的案例

Alex的案例应该算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当他开始接触到自己内心那些拒绝接受的部分时,他脱离了治疗,决定回到天空,回到那个一切尽在掌控让他感觉好的世界。然后,他死了,死因不详。作为一个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我不可能认为他的死亡和他内心未解决的冲突无关。

把Alex的七个治疗小节抽出来看了一遍,可以说Paul做得无懈可击。虽然一开始很困难,他们渐渐地开始取得进展。转折点就在Alex抓住Paul私人生活中的痛苦残忍地攻击他,Paul忍无可忍,一把抓住Alex,把他逼到墙角,把一杯咖啡泼到他脸上。治疗进入一个死胡同,然后置之死地而后生——隔周Alex回来了,两人有机会讨论Alex内心对自己的憎恨,并希望Paul以他期望的方式讨厌他,把他赶走。而Paul也改变了一直以来因为对方不断地挑战和试探而刻意在Alex面前维护的理想化形象。当Alex拿着帆船试图分析Paul的时候,Paul坦然承认自己在情感上是个失败者。这种示弱的姿态对不断地被期待更完美更强大的Alex至关重要,他终于也能够一点点地袒露自己内心的脆弱。

治疗取得进展的一个重要证据是我作为观众,和Paul一起,慢慢开始喜欢Alex,深深地被他打动,为他的痛苦而难过。心理治疗中很重要的转换是咨询师能够顶住对个案各种挑衅、试探而激起的负性情绪,慢慢地找到个案身上让人喜欢和同情的部分,从这里建立连接,并作为工作的基础。只有当我们真心地喜欢一个人,才会愿意帮他,才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怎样才是对他最有利的。

但是,这条路对于Alex来说是很辛苦的。要让他面对自己的内心,那里有那么多的痛苦、恐惧、自我憎恨。一旦他放弃从小学会的用战胜整个世界来抵挡自己的内心的脆弱和无助,他的世界开始风雨飘摇,危险重重而看不到希望。他对Paul说:“我觉得自己做不到,无法完成这个治疗,到达我想要的目标。”Paul问:“你想要达到哪里?”Alex说:“让我不再那么憎恨自己。”

所以当他接到军方的电话,邀请他回去,他很自然地抓住了这根稻草。比起充满未知风险的自我探索,这条路要容易得多,也熟悉得多。对于一个在现实层面用自己的方式适应得不错,不,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人,要拥抱未知的变化确实是困难重重。对于Alex要求Paul对军方给出一个正面的评估,Paul非常为难,不管是在职业伦理上还是在和个案的感情上。可是Paul确实没得选择,拒绝只能导致治疗联盟的破裂,信任的崩塌,而对Alex不会有任何的帮助。Paul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下一次Alex在生活中再次遇到困难,产生足够继续治疗的动机。结果——是一场悲剧,Alex就此付出了仅仅39岁的生命,永远没有机会去真正看到自己的价值,过自己内心想过的生活。

公平地说,也不能说Alex的不幸结局是心理治疗导致的。在巴格达误炸平民学校事件之后,Alex内心被父亲灌输的要做个强者的信念和内心更人性的部分已经开始冲突,而在意识之外的冲突破坏性更大,所以他不断地自我惩罚,也无法继续飞行。但不管怎么样,这样的结局对于治疗师来说,是很不好受的。

在此,不仅是作为一个咨询师,更是作为一个经历了两年个人分析的病人,我想说:心理治疗是危险的。我们选择隔离一部分的自我,是因为那个部分太痛苦。一旦我们开始自我探索之路,就很难回头;当然,长程的治疗是很有价值的:最终我们会更了解自己,生活更自由,更有力量,更有弹性。改变甚至比你想象的要深远有力得多。但这需要一段很长很艰难的路程,在决定出发之前,希望你能问问自己:“我真的愿意忍受痛苦和困难来经历这一切吗?”

4 ) 用力过猛

个人拙见:

作为讲述心理咨询室故事的电视剧,还是蛮专业的,不过基于影视效果,也许为了迎合观众,治疗分析过于犀利,速度过快,面质过多,咨询师解释也过多。

真实的精神分析动力取向咨询应该要温和得多,耐心得多,咨询师也不会解释那么多,而是给来访者时间和耐心,引导来访者自己讲出问题所在。

看到二十多集,基本就把每个来访者的结局猜到了,但还是坚持看完了,因为咨访过程及行为背后的精神动力分析非常值得学习。

5 ) 旁观者

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者对人性感兴趣的人都不妨看看。
这是很有趣的观影(剧)体验。我有过心理咨询的经验,作为咨客同咨询师交流的经验。但是观看这个美剧,是旁观者,旁观自己曾经历的时刻。旁观到自己也旁观到咨询师。或许我还是习惯用123来组织我的语言。还是用123来分述我的感受。
一、咨询师不容易。
一方面,跟剧中的来访者一样,我也常常希望咨询师直接给意见。剧中保罗的确是功底深厚的咨询师,他有智慧和能力让自己旁观,以问题回答问题。不干涉你的生活不自以为是的帮来访者做决定。是的,咨询师是要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面对自己的问题,帮助来访者建立自己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认为呢?”“这是你要的么?”“你的感受如何?”诸如此类,他们有能力用智慧的语言让你绕不过问题,让你面对问题。
另一方面的不容易,在于,来访者常常想要探求咨询师在咨询室之外对自己的关注和在意,想要了解咨询师的个人生活。Alex的死,令到保罗陷入法律纠纷,Alex的父亲起诉保罗,认为Alex的死是保罗造成的。我无意去分析究竟是谁的责任。我更想表达的是,咨询师坦露自己的确有风险,有行业规定咨询师有责任和义务为来访者保密,但是却没有东西约束来访者要给咨询师保密。剧中保罗,在为Alex提供陪伴、支持、接纳的同时,还要是自己的个人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这真令我为保罗不平。Alex的父亲的起诉,保罗却不能够在法庭透露当时咨询的内容。好憋屈啊。胜算似乎很微小,保罗有可能因此丢掉工作,经济破产。难道这就是他要面对和承受的?
二、编剧和演员都好棒。
有过咨询经历的人会明白,在咨询室里的聊天,常常天马行空,常常情绪突然就来了,不像是日常的那些生活工作场景。该剧的台词从不会令我有出戏的感受,每个细节都衔接的很好,就是那样,对,就是那样。据说该剧是由多个编剧共同完成,并且有请教专家团队。这真的很敬业。顺便说一句,美剧的编剧都很专业吧,这就是美剧吸引人的原因?引人入胜,让观众有挑战。
演员也很棒,情绪的表达很到位,不会觉得装或者不够。就好像剧中的故事真的就是发生在他们身上那样。好像他们不是在演绎别人,就是在呈现自己的真实。
嗯,我看到第二季了,以上就是关于这部剧,我目前很想表达的东西。

6 ) 当来访者爱上了治疗师——观影《扪心问诊》

作者:孟祥寒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高危行业。

这种高危并不仅限于在封闭空间里,面对一个心理可能极不稳定的来访者。还有就是心理咨询师将自己放置在可以被来访者影响的位置上,因此稍不注意就将滑入有失伦理的境地,比如来访者如果疯狂爱上咨询师,而咨询师也利用其专业角色,与来访者恋爱甚至剥削来访者,那将违反了咨询师的伦理守则,而这样的心理咨询师也将亲手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

那如何提前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呢?!美剧《扪心问诊》给了我们一些有趣的启发。

我们的主人公Paul(GabrielByrne饰),是一名中年心理医生,每周的第一天到第四天,都会在他家中的心理咨询室里接待不同却“固定”的四位来访者;

周一是Laura Hill,30岁,一位闷闷不乐的30岁麻醉师,她性感又美丽,有自毁倾向,爱上了自己的心理医生;

周二是AlexPrince,一个轰炸机飞行员,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巴格达炸了一个学校,死了16个孩子,却感觉不到负罪感;

周三是Sophie,一个16岁的体操女选手,聪敏、尖刻、混乱、不乏少女的天真,有自杀倾向,她的生活基本上被周围的成年人给毁了;

周四是Amy和Jake,一对问题夫妻,为怀孕还是堕胎争执不休,对彼此的怨怼简直如滔滔江水,让人透不过气来;

周五,Paul去看他青年时代的导师Gina,一个温暖、敏感的倾听者和保护者,但因旧仇新伤,他们之间的辩论反而是最激烈的,有时让人身心俱疲。但是我并不确定Gina,是Paul的督导师还是个人体验师,因为督导的作用主要是对治疗师这段时间的某些个案进行技术和关系层面的指导,是一种权威式的关系,但是个人体验师则不然,他更像是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用来解决的是心理咨询师本人的心理问题,但是很显然电视里的两个角色混为了一个,并且还给Paul和妻子Kate做家庭治疗,这很明显是双重关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致使这样的错误出现。 微信ID:psycexpress

扪心问诊可以说是最接近真实心理治疗设置的一部美国电视剧了,当然每集25分钟,并非真实咨询下的时间设置。平常的心理咨询的咨询时长一般是50分钟,也有咨询师运用45分钟和1小时的设置。

经典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的频率是每周四次,并且来访者是躺在躺椅上的,心理治疗师也不会坐在病人对面,而是会坐在病人身后,主要运用的方法就是自由联想,分析师不会有很多的语言,更多的是让病人自己去诉说出现在头脑里的任何东西。

而电视中的分析师Paul,他的心理治疗设置很明显是每周一次,主要的对话发起方是病人,而且每一个咨询小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是自由联想式的谈话,治疗关系主要处理的是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的移情和反移情,因此剧中的是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

事实上,《扪心问诊》的中文名字翻译的非常棒,因为扪心是自省,真正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并不等于询问来访者各种问题,因为来访者很多时候问题的答案,被掩藏在表达形式和给治疗师带来的移情感受上,而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觉察(包括来访者表达出来的,和来访者给咨询师带来的情感和感受的),将是极其重要的资源。

对于这种移情反移情的处理,可以用来了解来访者、建立咨访关系、以及完成咨询治愈过程。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的服务行业,这不像是其他服务行业可以给顾客带来实质性的外在变化,比如理发师、按摩师给顾客带来的身体变化等等,心理治疗的服务范围主要是在个体或家庭的心理和互动层面,这种服务,就非常强调咨询师的治疗位置不能滑出心理治疗师的角色,比如电视里的Paul最后差点从心理治疗的角色,滑入了Laur的情人角色。

美国心理咨询师协会颁布的伦理标准(ACA Code of Ethics)显示:

A.5.c. Sexual and/or romantic counselor clientinteractions or relationships with former clients, their romantic partners, ortheir family members are prohibited for a period of 5 years following the lastprofessional contact. A.5.c 心理师在与寻求专业服务者结束心理咨询或治疗关系后至少五年内,不得与该寻求专业服务者或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

在中国,心理师伦理中规定的时长是3年。

现实中,如果治疗关系被打破,比如咨访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比如咨询师长被延迟了十分钟,比如患者或者治疗师迟到等等,这些行为都是有含义的,都是没有办法用语言去诉说而导致的付诸行动(acting-out)

在Paul的四位患者中,Laura是唯一让Paul经常性的滑出治疗师角色和治疗框架的,她热情地追求Paul,并以接受掠夺性的热情追逐Paul。在治疗的早期,当Laura在治疗期间承认她爱Paul时,他回答说:“我不是一个选择。”但很明显的Paul对Laura产生了情愫,这引发了Paul职业道德上的冲突,这是该剧中的一个核心冲突。 微信ID:psycexpress

治疗中,只有治疗师坚守治疗框架和内化分析性态度,才更不容易使得治疗关系被打破,甚至出现违反伦理的事件出现。

(一)治疗框架

心理治疗的框架,是建立治疗关系的基础,它包括每次治疗的时间、治疗频率、治疗地点、收费、治疗关系的界定等等!

真实情景下的心理治疗是遵守治疗框架的,就像电视里展示出来的,每周在固定时间见面一次,每次150美元,治疗地点就在Paul的家里。那治疗关系就是一种专业的服务关系,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和患者会有很多的情感出现,比如患者喜欢上来访者,或者抱怨治疗费用过高,或者埋怨治疗师冷血等等。

那治疗师的角色就是要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真正的去排斥患者、降低治疗费用、或对患者变得更加热情。比如,患者说:“你怎么这么冷血!每次我问你问题,你都不正面回答”治疗师并不是说:“我没有呀”这种否认,那就太不“治疗师”了。而是回答:

“当你说我冷血的时候,我感受到你的一种愤怒,听起来是你想要得到我的回应,当得不到这样的回应的时候,就特别愤怒,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在你的其他关系里也出现了,能谈谈吗?”

这样的回答就维护了治疗边界,也将患者的注意力转向了对自身的反思上去。治疗师与此同时要用第三只眼来审视自己治疗过程中被唤起的情绪,不去压抑,而是让它顺其自然的发生,只是保持中立的观察这种情感而不被情感带走。

(二)分析性态度

那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治疗中的分析性态度:

1.共情

共情要求治疗师聚焦于倾听和理解患者的内部世界,治疗师要和患者呆在一起而不是保护自己,也意味着向痛苦的冲突和体验敞开,这表明了治疗师愿意承受病人无法忍受的内部世界。比如Laura对Paul有了很浓烈的爱和性的移情,同时Paul也对Laura产生了浓烈的反移情,但Paul却回避这种情感,Paul本来可以有N多的方式表共情和推进治疗进程,可是他都错过了,他完全可以说:

“Laura,尽管我爱你,但我更喜欢做你的治疗师,我知道你可能不相信,如果我们发生性行为,我将无法在做你的治疗师。你可以找到许多愿意和你发生性关系的男人,所以为何要坚持在这段关系中发生呢。拥有这种独特的治疗关系,对你对我来说都更有价值。在这里,我们可以在不破坏我们最有价值的治疗关系的情况下,探索我们在幻想中各个方面的含义,理解这对你意味着什么。”

2.协调和反应

协调的英文是Attunement,他有很多不同的含义,主要的意思是就像是听收音机,我们要调到某一个频道上。同样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将自己调整到与来访者同一个频道上,能够倾听到患者。反应的英文是Reflection,其含义是一个人望向湖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这里的反应不是治疗师用言语反馈患者,而是观察其自己的情感和身体反应。微信ID:psycexpress

3.均匀悬浮注意

这个意思是治疗师允许自己在治疗过程中被患者触动,允许情绪发展,同时又有能力反观这时候两者的关系。它是一种开放的,可被影响的,非固态的,动力性注意。治疗师并不从患者的言语中选择性的注意什么,而是将所有的材料均匀的散布在自己的感受中,以共情的方式去倾听,而同时又有能力对所听到的内容和感受进行思考。正如Bion告诫治疗师们要达到“无忆无欲“的状态。

4.可靠性

整个的心理治疗是建立在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之上的,可以说任何的专业服务都是建立在这两个基本的感受之上。信任是工作联盟的一部分,是治疗性工作的一种条件,治疗师应理解患者的不安和不信任的成分,并经常与患者讨论两者的关系,比如

“您感觉跟我说话舒服吗?” “你觉得治疗过程进行的怎么样?” “你觉得我怎么做会让你在这里更自由的表达”

治疗师必须帮助患者理解这种关系的本质,表明他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让患者感到安全,并且知道治疗师不会对[任何性感受]采取行动。

比如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虽然Paul对Laura的情感浓烈并且经常回避对Laura的情感,但治疗期间,Paul并没有真的对Laura做任何亲密的行为,这也足以让Laura信任Paul作为治疗师的职业素养。

5.中立性

中立性的态度是,我们不替来访者做决定,也不是一种情绪上的疏远或者冷漠的态度,他不是让治疗师表现的像块白板。中立性态度,是以一种观察者的位置去看着发生的一切,治疗师并不友好、温暖或好奇,但又不是没有人情味,这种态度给了任何可能的情绪表达以空间!引导者患者自由的表达其内心感受,而不用担心会得到批评和指责。 微信ID:psycexpress

6.实事求是

这种态度告诉治疗师,不要不真诚,他给了治疗双方一种直言不讳的空间,这种空间不回避痛苦的现实。

7.作为无法忍受的感受的容器

治疗师允许患者的任何感受存在,治疗师应让患者感受到,在治疗环境里,他可以无需掩饰,不用逃跑,让患者相信未来会有光明,只是在看到光明之前,需要暂时待在黑暗里,这就是我们治疗师需要承受的张力和压力。

但电视中的Paul在某些方面是做的不够好的,比如第一集里当Laura 哭泣时,Paul将纸盒推向她。这看起来好像是一种无害的动作,甚至是一种表达同情的姿态,而且普通人在平时也会这么做。

但是在分析性框架内,患者或治疗师的任何手势都值得反思。这里Paul的行为其深刻的含义是“我不能容忍你流泪,不能承受你在我面前表现的痛苦”。这个动作代表了治疗师对Laura完全敞开的拒绝。在后续的演出中,这种拒绝也经常出现,比如Paul觉得Laura 冷,就给她拿了毯子;询问Laura 需不需要帮助她打出租车......并不是这种方式有错,而是在分析性框架里,这都是有丰富含义的,我们应该讨论这种行为的含义,而不是直接去做出行为。还有就是这种行为就是在告诉患者“你自己没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Paul没有办法允许一个脆弱的Laura 展现在自己面前,也无法容忍一个无能的自己在Laura 面前。

如果做到以上七点,加之治疗性框架,那么治疗室就变成了一种治疗性的空间,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内化分析性态度,并维护治疗框架。

当然,电视中Paul也是一个真实的人,这种真实的对情感的反应是应当的,但是并不是对这种情感,采取行动,比如最后去找Laura ,这就已经违反了治疗伦理,已经是把治疗框架打破而进入了付诸行动的层面了,这方面要及时与自己的督导师和体验师去讨论,因为Laura 最后知道自己通过勾引其他男士才有成就感,而将这种方式同样的运用到了Paul的身上,Laura了解了自己的模式并终止了治疗,并最后Gina也是无奈的说“这次治疗是一次意外的成功”。

总之,不论再有经验的治疗师,他本质上也是一个人,也有自己的爱恨情愁,而心理治疗的过程也不能屏蔽这种爱恨情愁的表达,来访者爱上治疗师并不是一个危机,反而是一种转机,这就需要我们内化那种分析性的态度,保护好治疗性框架,并在其中与来访者敞开谈论,而不被情绪带走。这样的治疗,就是一种较好的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治疗了。

短评

每次看完in treatment心理都很沉重。以前梦想的职业,现在用现实的眼光去审视觉得无比的凄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困兽,困兽之斗,何去何从。久病成良医,叹矣!

5分钟前
  • TT的鱼尾
  • 推荐

Laura太美,根本无法抗拒的诱惑。

8分钟前
  • JAMUPAI
  • 力荐

真是良心剧,我大约撑过前3集才渐入佳境- -- -

13分钟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Paul自己的崩溃是这个剧最有趣的地方,另一种意义上的登堂入室。

14分钟前
  • 郁章
  • 力荐

心是急流深谷,你能探测到什么程度?很难看到专业度如此之高的心理剧,可以做为心理学临床教学观摩片,用以做案例分析,随同剧中人物一起潜入意识深处拆解心结。以纯会话形式展开,如同真正的问诊。非常考验编剧台词功夫与洞察力。演员们集体做到无痕表演,无表演的表演。这已不是剧,而是生活本身。

1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从治疗意义上,paul与gina的精分治疗需要懂精神分析的人来观看,会有深刻的体会,现在的内心冲突几乎都是还原早年家庭冲突,如何将潜意识意识化相当有技术含量。故事情节上,每个人物都刻画的都非常形象生动。矛盾冲突设计合理。剧情饱满,及时同一个场景内少量镜头调度也不会使故事显得苍白生涩。

20分钟前
  • 酸性体质
  • 力荐

In treatment 在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心理医生的工作和生活。你能看见来访者和治疗师之间微妙的关系,看见治疗师本身的生活。它既不神秘,也不随意。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盆友们,强力推荐之。

25分钟前
  • 简里里
  • 推荐

这才是真正的心理片。

29分钟前
  • FluorineSpark
  • 力荐

如果要我选我最崇拜剧,这一部绝对上榜,但是这么多年,我一直无法完成这部剧的观看,甚至很多时候打开播放器我不能直视它。

33分钟前
  • 旅人之忆
  • 力荐

心理咨询师真是个伟大的职业,Paul 竟然用全然的卷入反移情成功治疗了对他移情的女病人。我对这一季里的每个人物都抱有巨大的同理心,每次哭泣在我看来都是治疗有效的时刻。分离是常态,死亡或离婚,学会面对它,自己可能就长大了。心疼Sophie,我跟她有共鸣。

38分钟前
  • 饥饿艺术家
  • 力荐

隔了两年多又接着从34集开始看,感觉却不太一样了。Paul对Amy深层问题的阐释让我觉得侵略性非常强,如果我是咨询室里的来访者,大概马上会叫咨询师住嘴,然后离开再也不会回来了。不过他的阐释非常有道理,可以作为专业参考之用。只是我认为咨询师将这类分析内容留在自己脑中便好,还是把解读的空间留给来访者本人吧。

39分钟前
  • 沁云
  • 推荐

居然non-stop看完了。。。

44分钟前
  • Frenovus_L
  • 力荐

在显示器前做一次免费的心理治疗

46分钟前
  • 拾叁空城
  • 力荐

很难说是一部psychotherapy 的标准范例:除了Sophie 的个案,其余来访者的问题都未能通过治疗获得解决,剧集篇幅和戏剧冲突使得Paul操之过急,无视阻抗,逼问、强加解读,表现出自恋型治疗师的典型征兆;而Paul自己也认为,Sophie的治疗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本主义咨访关系的建立。但值得从业者关注的是什么:失败的移情转诊、伴侣治疗的进程与治疗师自身破碎的婚姻共振,与Gina的督导和婚姻咨询中呈现出的模糊边界和强烈power dynamic。therapist从来就不是单方接收讯息的助人神力,其自身的经历、喜好和动能必定在咨访和督导关系中产生影响,甚至外溢至其咨询室外的关系与生活,此种“破神”的呈现反思了心理动力治疗的局限,这种复杂性和破碎感更凸显了伦理、规则和边界的必要。

50分钟前
  • JowenSomething
  • 力荐

这剧非常接近真实的心理咨询

55分钟前
  • Ying
  • 力荐

临床心理学教学片。“咨询师和病人就像是同一个黏鼠板上的两只老鼠”,不能同意更多。

60分钟前
  • 丹AI
  • 力荐

主角,感性,温和,温柔,孤独,很迷人的性格。dead inside(第一季离婚),重新认识父亲和自我(第二季),end of practice,experiencethe real world,being alone(第三季)。全片的戏剧性完全靠室内对话展开,很特别。

1小时前
  • 大约在冬季
  • 力荐

“这是我对心理学的疑虑:你发掘再发掘,直到你发现关于自己的所有真相,再在所有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但这有什么好处呢?”

1小时前
  • 久遠
  • 推荐

无趣

1小时前
  • 房等等
  • 很差

与其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不如与我倾诉一小时。

1小时前
  • Myonlystar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