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麻痹的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是男主角活了下来!!!!!!!!!
不吐槽的话我会死的啊!!!!!!真的会死的啊!!!!!!!!!!
一开始就不喜欢男主的大饼脸!!!!!!!!但我不是颜控!!!!!!!逐渐也觉得人长的纠结了点不要影响观影快感就好了!!!!!
麻痹啊早知道主角是这种懦弱的只会说空话还圣母的小白我就不看了擦!!!!!!!!
谁都比他有理由活下去啊!!!!!!
谁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争啊!!!!!!!
这个家伙和他的真善美女盆友倒好!!!!!弱不禁风啊!!!!!!危急时刻卿卿我我啊!!!!!!把自己当圣母指责别人啊!!!!!!!是啊!自己没脏手啊!!!!阻碍道路的家伙全被别人解决了啊!!!!!!
好人他们做!!!!坏人的角色让保护他们的转校生承担!!!!
尼玛是攒了多少RP碰上转校生的啊!!!!!!
所以说这一定是杰克苏吧一定的是的吧!!!!!!
因为不费吹灰之力就有美女和基友啊!!!!!就有陌生人前来相助啊!!!!!!!自己攻击力防御力智商弱的要死!!!!还把持着那么高的道德准则!!!理想主义的让你想煽他啊!!!!!
女主就是玛丽苏啊!!!!!真善美的化身啊!!!!!!头顶光环的女神啊!!!!!!!在这种游戏里有两个男人保护自己啊!!!!!!
麻痹的这俩货除了谈恋爱啥事都没干啊!!!!!!
你们下了一盘好大的棋啊!!!!!!!
其他角色没那么多唧唧歪歪但人家在抗争啊!!!!!!
特么不想参加游戏不想杀人你特么的不学人家跳海么?!!!人家自杀都比你有勇气啊!!!!!!
也有人不想杀人啊!!!!但人家去做炸弹了啊!!!!!尽管没成功那也是在努力抗争嘛!!!!!
真正活下去的应该是谁啊!!!!!
我觉得应该是两个转校生和光子!!!!!!三个人最后PK嘛!!!!!
嘤嘤!!!还我的光子!!!!如此坚强的女性!!!不做作不唧唧歪歪不抱怨生活!!!!!!这点很重要!!!!!男主你以为就一个人童年阴影啊!!!!光子也很惨好不好!!!!!人家没像你一样啰嗦和自我可怜!!!!!人家在努力对抗戴斯特尼!!!!这样的人走上社会才能为自己博得一席之地啊!!!!!
另外有胆色会变通还是策略高手!!!!!麻痹的这种人不活下去谁该活下去啊!!!!
别跟我提道德准则那一套!!!!因为规则限定好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旁观者没有权利指责游戏中不得不杀人的人!!!!!!
川田同学也要活下去啊!!!因为和光子一样而且还有人情味啊!!!!!可是还是被小白炮灰了啊嘤嘤~~~~~
桐山应该活到最后!!!!为什么呢!!!!因为他帅啊!!!!!!!!!【咦?
————————咆哮结束————————
正经说,此片的创意我完全接受。
我也觉得当下青少年需要一些教训。
但我不得不说因为种种猥琐的原因【比如体现人性之善什么的】本片在我心中完!全!烂!尾!
按照小白幸存到底的原则,大家不要努力了,装天真装纯洁等着别人为你铺路吧。
2 ) 生存问题的道德性试探
背景
2003年,亚洲各国经纪空前萧条,经济强国日本同样面临崩溃的局面。失业率持续高达15%,超过千万的国民失业,整个社会陷入动荡状态,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学校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八十万学生抵制学校。学生也经常暴力攻击教师,教师殉职者人数高达1200人。
失去自信的成人,因惧怕小孩们严重失控,遂决定通过一条前所未见的残暴新法案“B.R.法(Battle Royale法案)”,即定期强迫学生参与为期三天的“大逃杀”。期间学生要自相残杀并只准一人生还,否则他们将悉数杀戮。成人就是通过该法案消灭未成年人并减少就业压力。
一
42个国中生参加毕业旅游,在半路上被迷昏。
深夜,他们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一荒岛的小屋中。班主任北野带领军队鱼贯而进,开始介绍两位插班生——川田和桐山,接着用录象带给他们介绍“B.R.法”。两位同学因为反对参加游戏而被北野当场杀死。现场登时鸦雀无声,大家只能默默带上军队为他们准备的武器陆续离开小屋。
对这群尚未经受生活磨炼的学生来说,生存与死亡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来得这么突然,简直令他们猝不及防。转眼间杀人与被杀这个抉择就呈现在自己面前,逃避是不可能的。任何试图逃走的人都会被军方处死。在这个荒岛上,你有权利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自杀和他杀。如果你想要生存,那么你必须杀死与你朝夕相处的同学,因为别人的死亡就是你生存的希望。你也有权利选择利己或者利他,最聪明的利己方式莫过于杀人,而最利他的方式莫过于自杀,把生的机会留给他人。
当然,学生们也可以一起联合起来想方设法对抗军方并借机逃走。但人不都是利他的,绝望的学生在生存压力面前失去了理智的控制。刚刚走出屋外,白天还在一起嘻笑、温情脉脉的同学就开始自相残杀,另外还有六人因为绝望而投海自杀。
或许在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对残存人性的良善抱有一丝的希望,仿佛仰望山谷中闪烁着的阳光一般,毕竟我们都是同学,是朋友,甚至是恋人……我们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一起歌唱……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和相互信任争取逃出这个荒岛!但听到第二天的广播之后,大家再也不敢寄希望于人性的良善了。 因为在清晨《蓝色多瑙河》的音乐声中,班主任宣布了12位死亡同学的名单。人与人的隔膜也随着扩大,在生存造成的恐惧和疑惑中,谁还敢面对同学的笑脸呢?谁都不知道面前的同学会不会就是送自己上黄泉路的凶手,苍茫的大海、空荡的蓝天、阴森的树林和茫然的眼神交织成最为恐怖的画面。
二
在论及极端环境中生存压力下人性丑恶迸发方面,《大逃杀》和戈尔丁的《蝇王》都堪称经典,甚至不少人认为导演深作欣二在《大逃杀》的构思和主题方面都深受《蝇王》的影响。与《大逃杀》不同的是,《蝇王》中的主角年龄更小罢了。战争期间一群男孩流落在珊瑚岛上。起初他们为脱离大人的管制获得自由而欣喜若狂,但不久他们中间就为争夺领导权而发生激烈的争斗……
无论是《大逃杀》,还是《蝇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人性本质的事实。这个事实不是绚丽的童话,也不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而是一个关于人心最深处幽暗无比的阐释。人性的败坏不会受年龄、性别、种族、信仰而有所区别,一位导演,一位作家,都让他的主角在短时间内直面人性的丑恶和内心的败坏,所有妒忌、争竞、软弱、狡诈、残暴、自私……仿佛火山一般突然爆发出来,以致无人能够抑止。
两个故事讲述的是同一个事实,一个令我们不得不直面的事实。在这个崇尚“厚黑”,崇尚“狼图腾”,崇尚“优胜劣汰”的社会上,我们每一个人岂不是无时无刻在有意无意在伤害身边的人吗?我们岂不是时时见到别人和自己身上闪烁着人性的丑陋、软弱、邪恶、自私的点点滴滴吗?
当然,我们都会为自己寻找安抚自己良心的借口——“我不想伤害他的,但我也需要生存。”“我本来不想这样做的,我也是迫于无奈的。”“其实我不想杀人,只是不愿意坐以待毙。”这些话语和亚当的借口何其相似啊!“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如同电影中光子一样说:“我不能坐以待毙”,然后就开始大开杀戒。疯狂地展示自己的丑恶、卑鄙、无耻、龌龊……但无论我们为自己寻找到多少美丽的谎言,但至高者的声音永远在——“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我们所找的借口不过是在拼命捂住自己的耳朵罢了。
三
当然,深作欣二构思的血腥《大逃杀》过程中,肯定也受到日本人崇尚暴力的传统文化影响。菊花和刀代表了日本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简朴素净的菊花,一是凌厉血腥的战刀,前者的传统浇灌在小津安二郎代表的电影流派中,而后者更多地体现在以深作欣二为代表的流派中。深作欣二自己就被称为“日本暴力电影宗师”,其《柳生一族之阴谋》、《杀手与太》、《无仁义的战争》、以及《蒲田进行曲》、《火宅之人》等都深深烙有暴力的印记。而在《大逃杀》中扮演班主任北野的北野武,就是继深作欣二后有着深重暴力情结的导演,其导演的《大佬》、《座头市》、《玩偶》和《花火》等诸多作品,莫不是在暴力中透露出的彻底悲观的情愫。
但追究日本传统文化之所以形成菊花和刀这优雅和冷酷的完美结合体,可能要溯及到日本独特的地理因素,自然灾害众多的环境中人们必须服从在集体下方能生存,这形成了日本人对等级的坚决服从,但作为个体的生存危机感却依旧缠绕在心中,因此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宣泄着内心的焦虑。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电子化的不断推进,日本人的生存压力激增,人性的黑暗面更是不断地在生活中暴露出来,《大逃杀》里面的场面不过是日常生活片断的集中展现罢了。
当然,我们在谈论日本传统文化中暴力的一面时,当然可以把原因溯及到其地理因素。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人类本性中的败坏,这并非只有日本人特有的,而是全人类共同所有的。无论是日本、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丑陋人性的流露。历史上有太多的罪恶的存在,诚然如旧约圣经所记载的一样,人类的历史就是暴力史。只不过有些人和民族敢于直面自己的罪恶,而另外的人和民族不敢面对自己的罪恶而阉割历史记录而已。像日本还至少有《大逃杀》这样的电影直面人性的败坏,但经过十年文革的中国人却没有一个人忏悔,有的只是控诉,仿佛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四
写到这里,我很明白为什么耶稣基督教导门徒祷告时,其中有一句是:“不叫我们遇见试探”的原因。因为他深知人类罪恶的本性,易于陷入罪中的倾向,信耶稣的信徒唯有求上帝不叫他们遇见试探,否则使他们没有能力抗拒犯罪的诱惑。正如中国的古话说的:忠臣贞妇不可试,一试就要出人命。只要环境允许,平时脉脉温情的面纱就会被撕下来,让黑暗掌控心灵每个角落。
在这一点上深作欣二表现的入木三分——灯塔中,原先还团结在一起的女生,因为一个女孩的猝死,就让恐怖的猜忌控制了场面,最后忍不住都拿起枪相互扫射……那时那景,谁都没有办法冷静下来思考,谁的第一反应都是自卫,但事实上每个人又都是在残杀无辜……只有在临死前才懊悔说:“我们本来是可以生存下来的。”但这句话已经被冷冰冰的死亡攫取了。
故事中唯有七原秋也和中川惠子两个人幸存下来,因为他们分到的武器是锅盖和望远镜,因为武器缺乏攻击力而没有沾上杀人的血,反而被插班生川田(上次大逃杀的幸存者)带领最终生存下来。但他们违反了大逃杀的游戏规则,因此也成了全国的通缉对象,两人只能随身带着武器结伴流亡。
但深作欣二在这里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七原秋也和中川惠子如何面对慢慢走向成人世界的事实?因为他们正无可奈何地朝着成人成长的路上不断地被驱赶着前进。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变成成人而进入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成人世界。没有人能够跳出这个怪圈,结伴流亡的七原秋也和中川惠子也一样,意味着他们又再次进入一个试探,要么成为成年人压迫未成年人,要么拒绝成为成年人而被逼迫。
记得《大逃杀》的片首是“大逃杀优胜者”——一个小女孩登场,在军队的直升机和探照灯下面对记者的镁光灯,手中抱着血迹斑斑的洋娃娃,稚气却狰狞的脸带着邪恶的笑容……愿我们永远都不至于遇到这样的试探。
2007年9月13日
3 ) 最后,能和你做朋友真好
我又翻出《大逃杀》看了一遍,都不知道这是看过的第几遍了。
少不更事的青春期阶段,是纯粹把它当VIDEO GAME看的,还把诸位的死亡顺序都记了下来并乐此不疲。
后来进入了文青阶段,是把它当人生寓言看的,看到各种反抗各种无能为力各种人性弱点各种悲催各种天人交战的思辨.......
这回重看,倒是看情感比较多了。可能岁数渐长,心境不同了吧。
所以说,有的片子得多看,并且反复看。每次看,你的体会都不一样,并且每个体会都能在镜头上找到反射,有的是折射——好电影一向如此的。
有一次和老肖聊天,说到《指环王》,我俩不约而同的说:《指环王》三部曲算是把人类的所有情感都囊括了。
我觉得《大逃杀》也差不多,只不过它并没有把这些情感传奇化。
而那些在绝境中迸发出来的情感火花,因死亡而戛然而止后,更让人视作珍宝。
青春期阶段,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我只是不想坐以待毙。“
文青阶段,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不管到哪里也好,只要全力以赴,跑吧!“
现在,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最后,能和你做朋友真好。”
记忆有限,所以它会淘汰坏的。
不论曾经有多少爱恨争执生离死别,在最后,都能坦然的说一句:“最后,能......真好。”
这么多年了,最击中我的,始终还是那个篮球赛胜利后,光子回头看了一眼后独自离开的镜头。
世事无非就是如此,一个人走出篮球场,一个人冲出教室。
一个人死在船上。
生死都是一个人。
4 ) 如何对着影子谈身材
看到评分这么高,评价这么好,我想这是我看到的与豆瓣主流分歧最大的一部电影。
我觉得这是一部:烂片。
本片情节上概括起来是这样的:A杀了B,C杀了A,D杀了C,C又被E干掉了,F和G不想看到这一幕自杀了,H想杀死I却被I杀死了,J坐观K杀死L再做掉K无奈又被M干掉,N、O、P、Q前一分钟还团结友爱,后一分钟就内讧火拼全死了。。。最后大反派出场清理掉剩下的X、Y、Z,然后反派没了利用价值立马就被干掉了。。最最后,只剩下团结在主角周围的少数人历经艰辛干掉Boss,却发现原来Boss对他们还怀有仁慈。。。
就这样的剧情,狗血得不能再狗血,其真正贴切的片名应该叫《人类杀死人类的42种办法》
影片中不断有人死去,还没弄清楚这人是谁,他就死了——但总归嘛,一共有42个人,总不能每个人都介绍那么详细,总有那么几个炮灰,但是,拜托,除了男女主角和那两个转校生,其它都是炮灰好不好。2个小时要死40几个人,但导演为了突出暴力和血腥,几乎是一个都不能少地刻画每个人死去的场景,是的,影片除了不断死人,还能有什么情节呢。
你也许会说,一下死这么多的人,还那么血腥和暴力,不是很震撼。可是,导演对每个人物的死去几乎都常用同一种故事模式,同一种表现模式,这么单调重复,我震撼个屁。
影片在情节的处理上,相当“单纯”。大概是无法处理这42个人所能构建的复杂关系,影片基本上没什么勾心斗角,没什么出人意料,不跌宕起伏、不拐弯抹角。基本上是一个人碰见一个人,然后其中有一个人就要死掉,断然没有逃掉的机会——除了主角。
影片也没有一个智力型的选手,唯一考虑要用智慧取胜的,只有那个会制作电脑病毒的同学(叫什么来着?),而他的办法,就是制作电脑病毒攻击“主办方”电脑再寻求突破的机会。可惜还没等到计划完全实施,就让反派给秒了。
其它人,就都只有两种思维,一种是我杀你丫的,另一种是我逃我丫的。
大概在编剧和导演眼里,人类到了那么一个极端的环境里,要么就只会大喊大叫、歇斯底里、相互怀疑、暴露凶性,要么就会相信真爱、保持善良、坚守信念。然后不管是否善良,一律智商不高。
我不大相信人类到了这么一个处境会是这种模样。像人类这种生物,遇到危险就会抱成团,所以游戏一开始,就会形成大大小小的各种联盟,联盟可能会相互争斗,相互消灭,或者联盟间再形成更大的联盟,也只有到了集体中,个人才会迸发更大的战斗力。影片中虽然很多结伴而行的,但整体依旧一盘散沙,从没有有效的联盟。本片游戏里的人来自一个班,大家朝夕相处的,本来就很容易形成一个整体上的联盟,所以我觉得如果真这么做,可能最后的结果是逼着他们集体反抗或者自杀。如果我是“主办方”,才不会找都是同一个班的来玩“游戏”呢。
还有一点我保证是绝对不会出现的,那就是游戏一开始就有人杀人。这很简单,一来是这件事来的太突然,人们还要花时间去消化理解所发生事情,然后再采取行动,至少要先观察其他人的举动;二来是游戏一开始随便杀人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杀死别人可能只是最后便宜得胜者,而且还很有可能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境地中——智商已经不高了,但要不要这么蠢?
影片在主题上其实也很“单纯”,说是要“探索人性”,但其实只是把人性脸谱化。里面的角色,基本上要么就残忍恶心,要么就体现“真、善、美”的“三好”学生,当然也有几个“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的”,但——他们是死的最快最直接的超级炮灰,也就是说,比起那些有“个性”的角色,他们并不受编剧和导演的关注。
再来梳理一下这部片子的脉络:日本国颁布“BR”法律,旨在锻炼年轻人,解决社会问题,具体的办法把人们放到某个地方进行“生存大挑战”,杀死其它人,只能存活一个,这样的法律在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来说都会认为是一个笑话,这不是灭自己的种么?看到这个怪诞的开头,我就猜想,这一定是恐怖片或者“纯高智商片(参考《欺诈游戏》、《未来日记》或者《美人心计》)”了,哪个想讨论严肃主题的电影会弄这么一个“幽默怪诞”的开头?当然,它也有可能是一部“怪诞主义”的作品,影片本身荒诞不经,但却深含某种寓意。另外,它还有可能是一部喜剧片,但这。。。
北野武饰演的大Boss,是某个学校的班主任,不知怎的成了这次游戏的指挥官,他因为与女儿闹不合,所以痛恨年轻人,或者说痛恨不尊重长辈的年轻人,然后在班里也不受人欢迎,还被学生用刀割伤过大腿。于是。。。。这个班的学生就被抓来玩游戏啦。教室里boss杀死两个炮灰,然后游戏正式开始。之后便是不断地死人,虽然影片给很多人都安排了人物性格,但有很多都经不起推敲。
例如那个跑步的女孩,刚开始还并不想杀人,只想见他的情郎,但当对方误伤她的脸时,她立马爆发了,不但将其杀死,而且手段也很残忍,这可不像一时冲动,到像一贯的作风。姑娘,你的报复心让天下人汗颜!
还有叫光子的女孩,她倒是没什么大的问题,只是蠢了点,自己虽然心里素质高,战斗力强,但毕竟不是什么横扫千军的女侠,一开始就尽高调地杀人越货,你以为你是反派啊?
那个拥有GPS的男生,特点也是蠢。其实他还是感动我的,但是。。。你面对一个受惊又可能持有武器的女生,你就这么大声嚷嚷地跑过去?她跟你很熟吗?就算很熟,在那种情况下,人们下意识都会轻声细语,以免让对方受惊什么的。你虽然痴情,但死得活该。
灯塔上的那群女生,也犯了和GPS男一样的错误。一女的拿着枪情绪激动,任何想活下去的人都会立马变得安静,以免再刺激对方,但这群傻蛋一个个歇斯底里,拼命地刺激她,就这么想死吗?没有被反派杀死,却如此这样内讧死了,你会觉得这是个悲剧吗?不,这只是一出滑稽剧。搞笑。
下毒那女的,照样神经质。因为看见男主杀了人,于是要毒死他。死的那人难道是你情郎?可我看不出你有多悲伤或气氛啊,大概是因为恐惧男主是个“坏人”吧。但不是跟你说是误杀吗?不弄个清楚就要把人毒死你才是坏人好不好。最不济,你进去看看他,看看情况再说,反正他现在受了伤没战斗力,随你怎么逼问。就是这么个蠢女人,害死了其它另外几个蠢女人,然后这蠢女人自己也跳塔自杀了。就是这么狗血。
一开头就自杀殉情的那几位,也值得生疑。明明还有三天时间,却那么急着想死。也许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也许有谁会来救他们?也许这是大人们跟他们开的玩笑?总之,你们能不能有点侥幸心理啊?
最悲剧的,其实是到处杀人的反派,其实他倒不是真反派,是我这么叫而已。对他的背景交代,就只有另一个转校生的一句话:因为好玩。。。是的,每个杀人狂魔,都是心里变态。但是跟《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相比,此变态没有台词,没有其它任何背景,除了杀人没有与其他人有任何互动,他甚至可以没有表情。。。什么都没有你叫我如何“欣赏”他?当初看汉尼拔时十分震撼,看本片的就是一个杀人的机器人,他的悲剧就在于此,在里面他是最失败的人物设定了。你不能说人类社会有变态,然后你随便叫个变态来秀几下就说是探讨了人性。
大Boss班主任,也是个莫名其妙的家伙。怎么当上游戏的指挥官的我就不计较了,但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是为了什么学生要砍你呢,而你和女儿闹矛盾的缘由又是什么呀!!这些你都不告诉我,要我帮你脑补?对不起,我可没这想象力。有人说,影片其实也反映了成年人与年轻人的对立,是一部教育片。要我看啊,此片表现的是心里变态的与心理正常人之间的对立,变态在生活中收到敌视和侮辱,变态变得更加变态,便设法报复正常人,这是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影片呐,值得深思!!!
而那跟主角在一起的转校生,是个中二到死的人,两次参加游戏,三年之隔,不反思为什么会有BR法律,不为死去的人难过(有些还是你杀的呢),却一直在想“她临死前的笑容代表什么”,我告诉你吧,临死前的笑容可能表达的是:“我是你杀的,但我不怪你”或者“我这样死了也挺好,我不后悔”,当然“认识你真是太好了”这样的解释也可以,但你居然想了三年啊。
影片人设最正常的,是制作病毒的那三个人,也是我最欣赏的——你看,我现在要求己经降到欣赏“正常的”了。这三个人,因为不能抢了主角的戏,所以最后也只能当炮灰。
男女主角,也还勉强正常。只是男主角的父亲的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呢,告诉我呀,而且谁会给儿子留下这样的遗言:“秋也,你要加油”。自己去死,叫儿子加油,这爹真逗。
吐了这么多,还有很多没吐完,例如这坑爹游戏的坑爹设定,只能活一人的苛刻条件只会逼着学生们集体造反,1/42的生存几率换一个能宣泄心中仇恨的机会,只要谁轻微一煽动,就有可能成功。禁区的设定形同虚设,不知“主办方”怎么想的,没脑子。
而当电影中的主配角、“主办方”都没什么脑子时,就只能证明:编剧和导演都没什么脑子。
还有其它东西可讲,但都说了这么多了,也将累了。总之,这是一部情节上粗线条,单调又无聊,而主题上不完整、不对号的电影,加之这电影里角色的这种不合理、莫名其妙、做作的举动,这其实是一部严重“失真”的影片,电影里有些东西可以虚构,例如背景可虚构,朝代可以虚构,人物可以虚构,情节可以虚构,但若要探讨人性,人们对事物的反应便不能“虚构”,要不探讨的是那种人类的人性呢?只有探讨“真实的人性”,才叫探讨人性,要不“探讨人性”就永远是一种精神游戏,但与现实不搭边——探讨人性可以,但请严谨。
唉,对着这样的影片探寻人性,就像对着一个人的影子来谈论他的身材,但这有意思么?
5 ) 大逃杀之人格分析
大逃杀之人格分析——本文剧透严重,建议观影后阅读
一个班级42名学生被迫参加BR(Battle Royale)法案,要求在3天内互相残杀,直至剩下最后一人——这是日本名导深作新二的《大逃杀》,一部充斥着血腥、暴力、冷酷和绝望的影片。它用超现实的手法将残酷的人生浓缩在了3天,最大程度地折射出了人性的黑与白。
我想大多数观众会和我一样吧,在观影过程中会不断地思考:如果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是选择反抗、杀人、逃避、合作还是被杀?带着这样的情结《大逃杀》会载着你在2小时内上演最为骨肉丰盈的集体闹剧,不断叩击你人性的底线。当片尾曲响起,三年级B班篮球场上每一个曾经鲜活的笑容闪过,内心从绝望、震撼、沉闷,到沉寂、平静、温情……不经要问:刻划过着你内心的又是什么?
是的,一部好的影片总能让你沉思回味,而其中最关键的还是领悟到影片带给你的精神意义吧。我想深作新二在古稀之年的大作绝不是想通过血腥暴力来刺激和刷新你的感官,最重要的还是要借此传达出对这个世界积极的意义。中国古之圣贤庄子说“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简言之——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造就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恰如《大逃杀》中每一种人格决定了个体命运的归宿,当然2小时的影片不可能尽善尽美地刻划每一种人格,仅窥一斑而知全豹吧。本影评尝试着从人格的角度,分析个体的性格和命运轨迹,探讨人格对命运的影响。个中观点浅薄无名,诚恐贻笑大方,请评友们批评指教!
《大逃杀》正式上演,每个人随机分配了武器,有望远镜、锅盖、斧头、冲锋枪、手枪、弓箭、镰刀、GPS定位器等等。正如每个人赤裸裸地来到人世,家世、背景、样貌、天赋、智慧、才华……没有选择性的赋予每一个成员,紧接着角斗场的大幕拉开,当杀至最后几人时,我们发现这些先天分配的武器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恰恰是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所塑造的人格决定了生命终止的方式和生命的意义。下面遴选影片中各种人格的典型代表加以阐述吧:
【革命主义者——三村】大逃杀游戏规则宣读完毕时,三村在残酷的现实下很快回复到了理性,率先提问“为什么会选中我们?为什么要做这种事?”,一方面试图维护大家的权益,另一方面弄清了规则制定者的目的。游戏开始后,三村培植了自己的信众,并想到了撼动规则的办法,并将生的希望传递给了其他人,有些救世主的味道。可悲可叹的是,三村三人组没有死在规则制定者的枪口下,死在了规则下的强者手里,总算是牺牲在了革命的路上。
可以看出三村有领导天赋,有明确的政治理想,有服务大众的信仰,体现了革命家的潜质。回顾人类历史,多少革命者凭着对自由平等的向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社会的进步。不论成败,这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是值得敬佩的!
【现实主义者——光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了自己在游戏中的定位,并毫不犹豫地付诸实施,她的决绝令人心生寒意又不得不叹服。面对现实后,光子不同于三村的是她想到的只有自己,而三村想到的是拯救自己的同时,也能够救大家。就这一点,很多人会鄙视和谩骂光子,在此我想客观的来进行评价:如果游戏规则无法撼动,无论谁胜出,终究是规则制定者杀害了41人,而非胜者。因此,规则下的选择题,无论选择那一项是没有对错的,差别来自于每个人的道德水准,但面对生死游戏,个人扪心自问,从道而弃生的能有几人?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如何正确面对竞争的问题,《大逃杀》展现的是非生即死的极端规则,如果你选择了杀人求生,就应该尊敬任何被你杀死的人;同时如果被杀,也不该怨恨那个杀死你的人。现实的社会不会这般残忍,个人为了获取某种稀缺利益,采取各种手段达到目的是没有是非对错的,差别来自于面对的心态和采取何种手段。我们是该认清现实,顺应社会的潮流,主动的适应规则,积极的参与竞争,还是在规则的鞭笞下消极应对呢?诚如光子的遗言——“我只是不想坐以待毙!”我想光子内心并不是不爱她的同学,从片尾篮球场边光子欲加入欢庆的踌躇步伐能看到她内心的温情,只是年幼的摧残造就了她当下的人格,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呢?
【实用主义者——川田】象征历经苦难的过来人,参加过一次大逃杀的经验教会了他——战斗、医疗、野外生存、解除爆炸颈环、航海等诸多实用的技能。他坚毅且行为富有效率,愿意保护那些值得保护的人。加入第二次大逃杀的目的很明确,仅是为了弄清自己心仪的女孩儿庆子临终微笑的涵义。最终得偿所愿,明白了那是庆子对他无私而纯洁的爱,同时也帮助典子和秋也逃出了孤岛,安详的死去。
【理想主义者——秋也】代表了大多数少年纯真的理想状态,内心感觉世界总是美好的,人人都是善良的。当大逃杀的残酷现实摆在面前,秋也最初表现出来的只有懦弱和迷茫,从好友国信被杀,欲救而又没有勇气的彷徨就可见一斑;继而人品大爆发,遇到了保护神川田,开始了依附的生存,在死亡的逼迫下胆战心惊地学习着勇敢和坚强;经历灯塔六人组荒诞互杀后,痛下决心要完成好友的嘱托,保护好典子,最终总算有了点男子汉的担当。
也许很多人不太喜欢这个主角,因为他太平凡甚至平庸,但这也恰恰说明了他同大多数一样,代表了普通人面对大逃杀的心理历程,作为主角是恰如其分的。
【美的化身——典子】大逃杀的班级涂鸦画里典子头上的光芒暗喻了她是真善美的化身,也是北野武老师为何如此看中她的原因。恕我直言,典子在影片中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寄托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终极愿望,在残酷的现实中是极难存活的,除非人们把她供上神坛。
【恶的化身——桐川】唯一一个主动参与大逃杀的人,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最可怕的是他享受杀人的过程,杀人后嘴角的窃喜完美诠释了他的变态和猖狂。明显的,桐川也仅仅是恶的象征罢了,是对典子最好的反衬,现实中恶得如此彻底的毕竟是极少数。
【浪漫主义者——衫村弘树】典型的浪漫主义者,爱是他生命的全部。本身拥有预测敌人的最佳武器GPS,活下去的唯一意义是为了穿越整小岛救爱人弹琴。极具讽刺的是相见后被弹琴在惊恐中所杀,即便这样,临终仍表达了对弹琴的爱慕,弥留之际也不忘提醒爱人快逃,可谓死而无憾了。让人不禁要问:爱和恨,生和死之间到底有多远的距离?
【逃避主义者——小川樱】遭遇残酷的现实,总是有人会不堪重负有意无意的选择逃避,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尽管小川樱有不想杀人的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毅然跳崖的一刻有没有想过亲友的感受呢。可能有的人会说:我们生无从选择,死难道不能决定吗?我只能说这是一种逃避的任性。死何其容易,纵身一跃,万事皆休,可在残酷的游戏规则下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担当,在没有任何尝试的情况下就消极弃世是不可取的,至少应该耐心地等待时机。
更加可叹的是,这对情侣不是在殉情,而是在为自己的懦弱陪葬。小川樱倒还决绝,其男友竟不情不愿地跟着跳崖,他没有想到救自己心仪的女孩,而选择了陪死,这是最为悲哀之处,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只好在惋惜中感叹了。
【唯美主义者——千草贵子】有着独立的个人精神世界,身处其中的贵子是优雅而美丽的,即便在危机重重的孤岛,她也能身着亮丽的黄衣,按照自己的步伐欢快的奔跑,绝世独立。千草贵子的精神世界与外界有着明晰的界限,你若不越界,她是平和的,若有侵犯,她会冷若冰霜,毫不犹豫的反抗。她就是这样一种人,兼具善良的本性和自我防卫的本领,永远追求唯美的世界,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总能优雅独立的活着。最后死在爱人弘树的怀里,生,不曾惧怕过,死,倒也幸福安然。
【怀疑论者——野田聪美】灯塔女子六人组的典型代表,个人认为这一段是影片最出彩的荒诞短剧。六个女孩表面上看似亲密无间的好姐妹,发誓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因为佑子的误杀,貌似最坚不可摧的城堡瞬间分崩离析。聪美的猜疑犹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导致六人集体崩溃,死于彼此的乱枪之下。不禁感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特殊的环境下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令人扼腕!
【悲观主义者——北野武】影片中最为矛盾复杂的人物,已经对世界彻底的绝望,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其实早就“死”了,善恶之念不过是潜意识的回光返照而已。虽为成年人的代表和游戏的执行者,却是身后残酷生存规则的最大受害者,悲观的人上演了最为悲剧的人生。最为酸楚的一幕发生在影片最后,北野武一个人在空旷的操场上做起了广播体操追忆年少时光,动作机械,目光呆滞,生处无间地狱的他临终任不忘嘱咐典子“加油”!
《大逃杀》结束了,自己的内心却逃不开波澜的激荡,震惊、愤慨、期望、惋惜、凝重……良久之后剩下的只有温情的感动,此刻我才真正明白大逃杀的死亡盛宴不过是表像,深作欣二真正想吼出来的也许正是那句“加油!孩子”——面对这个既丑恶也美丽的世界,你是选择继续在这条荆棘满布的道路上走下去,还是选择离开这个生存的大游戏?
人生无常,年少时的我们总感觉自己是命运的主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长大后,才慢慢发现命运的二分之一其实是在上帝手中,它给你设定了规则出了题目,恰如大逃杀的游戏规则,谁也无法改变;面对这人生的题目,该如何作答才是我们能够左右命运的另外二分之一。由此,我们看到了选择接受命运,认真答题的光子和川田;看到了选择抗击命运,以三村为首的科技三人组;看到了选择逃避命运,放弃作答的小川樱;看到了选择无视命运,各自独行的千草和弘树;看到了在命运中痛苦挣扎,最终接受现实勇敢向前的秋也和典子……一样的试卷,不同的人格却决定了不同的答卷,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全力以赴!!!”三天血的洗礼凝结出这一坚定的信仰,引领着每一个人走向了自己的成人礼——这也许就是《大逃杀》最成功之处吧。它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左右命运的安排,但也要鼓起勇气,充分地理解人性,正确地面对竞争,在岁月磨砺中修炼和完善自我的人格,尽可能交上一份完美的人生答卷!恰如BR之前,很多人都还带着孩子般的稚嫩和软弱,不懂得什么是真实的人生,在历经残酷的现实后,还能够微笑面对,依然有勇气爱这个世界,相信他人,这样被丑恶洗礼过的善良和勇气,才是人生的大智慧,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大境!
6 ) 《大逃杀》:我挚爱的那些小妞们
《大逃杀》(Battle Royale)特别版:人物篇
——我挚爱的那些小妞们
(文/火神纪)
是不是,因为已经可以不再负累。
所以,我可以如此轻快地书写。不在思想。——火神纪。题记。
【千草贵子】栗山千明(Chiaki Kuriyama)饰
“神さま、もう一言だけいいですか?”(神啊,请让我多说一句话好吗?)——千草贵子
我是除了最熟悉的北野武大叔之外,第一个能让我一下子记住的,就是这个女子;可能是因为《杀死比尔》(Kill Bill)里那个凶悍的少女杀手留给过我印象。在这部电影里栗山所占的戏份虽说并没有她在《杀死比尔》里的份量重,但却要比那个角色更鲜活并让人怜惜不已。
在《杀死比尔》里,跟其他更饱满的角色相比,她像一个杀人娃娃——漂亮、可爱、淘气、稚致;但是她更像的是那种瓷制的娃娃,所以容易破碎。相比而言,这部电影里的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显得更成功;圆满而富个性。
我实在不喜欢栗山在《杀死比尔》里的那个人物形象;之前倒是没有这种感觉,可是看完了《大逃杀》之后,这种感觉如此强烈。我曾经喜欢过那个形象——残酷、恶毒、嗜血;若非如此,她也许根本没有办法在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那么暴淚的镜头语言下搏得半席之地。
当然,这是两种风格的镜头语言。而放在某种心态下,我也许更喜欢这一种——简洁、明了、轻快;虽说同样残酷。(简洁、明了和轻快所指的只是刻画这个人物所花费的简洁笔墨,并不是说整部电影的镜头风格,关于整部电影的评论,我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写过,非此篇文章所要叙述的。)从镜头语言的运用以及整个人物的整体设计都深得我心,我着实喜欢贵子这个人物形象。
喜欢一个人物形象,首先认可的也许是性格——如此爱憎分明、如此理智果敢、如此镇定自若。为了见自己喜欢的人可以守身如玉战斗至耗尽自己的最后一丝气力;喜欢一个并不喜欢自己的人,可是她依旧能大度地包容他,深爱他。这个剧情如果放在平常偶像剧里,也许只能用来骗骗涉世未深的小男孩小女孩罢了;可是放在生死关头里的疯狂,依旧能换上一身黄色的运动服气定神闲地奔跑在清晨中,并且以一种平常心去看待所发生的以及即将发生的事,这就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了。
“神啊;请让我多说一句话好吗?”在自己油尽灯枯之时,她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那个男子,问他有没有喜欢的人,问他喜欢的那个人不是自己吧,告诉他他是最棒的男子——听着他说,你也是最棒的女子;满脸幸福和满足地死在那个人的怀里。
当所有的人都注定最终死去,她选择的是一种完全另类的方式倒地——保护自己并且排除困难去寻找自己的爱人,纵然因此而受伤,可是她在她死去之前,至少把自己的心意告知他,就算他喜欢的那个女子并不是自己。
她也并不是没有半点暴力事迹——但是,她仅仅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躯体不受玷污而进行的自我保护,并且在实施暴力之前对对方进行了再三的警告和劝诫。
在我看来,她是带着自己的尊严并且幸福而满知地死去的;就算并不圆满。可是,谁的人生又能是绝对的圆满呢。满脸欢颜地死在爱人的怀里,这让我如何能对她不印象深刻呢。
当大部分的人都已经开始了疯狂的厮杀,她依旧沉浸在一种完全自我的回忆或者幻想里,换上一身洁净的运动服奔跑在清晨的林间小路上。少女、长发、一身鹅黄色的服饰、对美好爱情的遐想、清晨香甜的气息、林间小道旁青草的芳香……所有的这些细致的描绘不过只是寥寥的几个镜头,却把她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个性都勾勒出来了。
她也许本来就不该是属于这部电影。我想。所以,她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死去;与众不同得有些让人惊艳。
另类但纯洁;美好而优雅。
贵子这个人物存在的意义,是给这部弥漫着浓烈血腥味道的电影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青春气息,让这部电影不仅仅只是一味的颓杀。
【庆子】美波(Minami)饰
“最後に、ええ友达が出来てよかつた!”(最后,能和你做朋友真好!)——庆子
可以说,庆子并不是一个以实体而存在于这部电影里的人物;而是参加第一届BR法时就已经死去了的女子。她所存在的,仅仅只在山本太郎(Taro Yamamoto)饰演的那个挚爱她的川田章吾回忆里,或者在章吾与他人谈话的内容里。
而她出场的镜头也极少,第一次以相片出场,然后是章吾回忆时闪回的镜头里有一段,最后在章吾临死之前的回忆里又一次闪回。可是就算如此,她依旧是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之一。
当两个人真心相爱,他们都会愿意为了对方而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最为宝贵的生命。章吾和庆子给那些整天情情爱爱却依旧懵懂不识愁的孩子们上了最华丽最悲壮也最身体力行的一课。
章吾是三年前第一届BR法里唯一的生还者;而他在三年前所做的所有一切,仅仅只是源于他的一个信念——他要拼死保护庆子,并且带着她一起离开这个荒岛。于是他杀死了所有人,包括射杀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但是他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因为庆子;我不否认他所成就的一切,可是却是庆子成就了他。
当游戏三天的时限到来,章吾并没能找到他与庆子一起离开的路途,于是他无奈地抱着庆子。章吾说:要相信一个人真的很难。因为就在这个时候,庆子的脸上挂着一个复杂之至的表情——悲凉、忧伤却坚定、幸福的笑容,然后开枪射伤了他。
也许是因为自我保护的本能意识,或者是对于爱人信任的程度依旧不够,他却一枪射杀了庆子。奄奄一息的庆子躺在他怀里的时候,表情不再那么复杂,只是笑——纯粹的一脸安慰与幸福的快乐——她说:谢谢。
这一段的剧情设置并不很费解;奈何,章吾却花了三年的时间来解开这个答案。
他被迫参加了第三届的BR法。他来了,带着满腔复仇的烈火以及对庆子的愧疚之情,还有庆子最后留给他的那个他依旧无法明白的笑脸。
章吾为何尽心尽力地帮助男女主角度过难关并且最后把他们送回了人间。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他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与庆子在面对同样危难里挽着手龃龉前行的影子。可以说,他和庆子的光华贯穿了这部电影并且远远地盖过了这部电影里的男女主角;如果没有他,以男女主角的天真稚嫩柔弱无能,根本可能一早就战死沙场无力前行了,焉能生存到最后直至逃出荒岛呢。
是章吾造就了他们,也造就了这一切。然而,却是庆子造就了他。可以说,他和庆子的意愿存活于藤原龙也(Tatsuya Fujiwara)饰演的七原秋也和前田亚季(Aki Maeda)所饰演的中川典子两个人身上。
我们可能想像得到三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争,是保护庆子的信念支撑着他一直走到了最后;这是庆子对他的第一次成全。
与其两个人人一起死于项圈上的定时炸弹,不如牺牲一个人而保全另一个人。当他抱着庆子不知所措无能为力的时候,庆子其实已经毅然决然地打定了主意要牺牲自己保全他的平安。这是庆子对他的第二次成全。只是庆子知道,如果跟他照直了说他肯定不会同意;所以她采用了一种他参详不破的方式完成了自我牺牲的壮举而让他不会为此而背负太多对自我的罪责。
如今他被迫参加了第三届的BR法,他是为了追寻庆子给他的那个谜一样的笑脸背后的真相而来,他是为了替庆子复仇而来。他的到来又成就了秋也与典子;可以说,这是庆子对他以及秋也与典子的成全。
很多人也许不会同意我的这种观点,但是我想提醒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们说——我们在看待一个人物的作为与成就的时候,我们也许更应该正视那个成就了这个人物背后的那个人。因此在我看来,对于庆子的高度评价并没有诟病。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我觉得秋也和典子也仅仅只是作为花瓶式的摆设来凸显出章吾作为一个悲情英雄的圆满;而章吾,则只是作为一个相对更强势的花瓶式的摆设来凸显出庆子人格力量的功能圆满。
我喜欢这个不曾正面出场的角色更甚于这部电影里其他的任何角色。自我牺牲,永远要比逞强斗勇战胜敌手更伟大也更难得。以我的视角来看,庆子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灵魂。以“不杀”止“杀”,也许才是导演深作欣二(Kinji Fukasaku)所要表达的真正核心思想;只是,太多的人不曾注意过庆子这个角色,太多的人被那些眼花缭乱的鲜血淋漓蒙蔽了双眼。
欣二的确是大手笔,不管是前面说到的贵子也好,还是不曾正面出场的庆子也好,或者是主角秋也和典子;许多的角色都在表达着一种“不杀”的意愿,只是他反其道而行,以“杀”为手段来表达“不杀”,并且也没有用明显的镜法去刻画,而让大部分的影迷对这部电影始终有所误解。
反其道而行,加上不显山不露水地挑明;欣二更需要的也许是一种勇气,一种不怕被误解以及扭曲的勇气。
【相马光子】柴崎幸(Kou Shibasaki)饰
“あたしただ夺う侧にまわるうと思つただけよ。”(我只是不想坐以待毙。)——相马光子。
没有人会忘记这个虽算不上漂亮却一路强悍飙行的蛇蝎女子。我不知道别人对这个人物的感觉如何,我是不会讨厌她的,甚至有点同情她。
跟她的同学比起来,她显然可以站在另一个高度轻快地叫他人为“孩子”。她也是这部电影花费了大笔墨所描绘的一个人物形象,可是跟前面说到的那两个不着笔墨的女子比起来,她显然是我所说的那种“杀”的表象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她是一个完全与秋也相反的角色,不管是这个角色的性格还是这个人物给我的感觉,都是完全截然相反的。我在另外的一篇文章里曾经说过——没有人会讨厌秋也,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喜欢秋也;而在这里的感觉是一种彻底的相反——没有人会喜欢光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讨厌光子。
我甚至还挺喜欢她。或者说,是怜悯更为确切些吧。
谁曾如她;如荼蘼孤独。如果把电影里有关她的一切稍作梳理的话,我们会发现,她是如此孤独无援。然后我开始理解她的所有行为,不管是否支持她的作为,至少我对她是钦佩的。许多人也许没有办法去喜欢她;但至少会同情她,然后原谅她;更没有办法去讨厌她。
幼年的光子,应该是在一个单亲家庭里长大的独女。不管她的父亲是早年逝世,或者是抛弃了她们母女二人另觅新欢都好,她都是由自己的母亲独力抚养的。也许,母亲对她的人生是如此不得意甚至绝望,所以酗酒;母亲总是教导她说——光子,要坚强;如果不够坚强,将来就只能像我一样生活了。
没有兄弟姐妹,缺乏父母关爱;当然可以说,就算如此同样也有人成长得很她。可是,她所遭受的并不仅仅只是如此。酗酒的母亲不仅没有给她的家庭生活带去多少温暖的回忆,并且还曾为了生计而把幼小的光子卖给了恋童癖的中年男子去对她进行猥亵。
这样的一个光子,怎么可能不坚强地做人,怎么可能不养成非常独立的性格、强烈的求生意识和非常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最自己血缘最亲近的父母亲都不能让她依靠,甚至被至亲出卖的经历让她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只能寄托在自己身上;要生存下去只能不再相信任何人,只能坚强,只能把自己所有的能力都发挥到极限,只能无所不用其极地努力拼搏。
她是孤独的,自小到大;她又是坚强的,生存和自我保护的意志要比谁都更强烈,所以她才能存活至今。所以,当其他的人都还不知所措满脸上的慌乱时,她已经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了。因为她的危机意识比谁都更早地萌芽,她的求生意识比谁都更强。
过早的社会生活给了她更多的启示——要活下去,就不能有太多的仁慈;所以,我们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半点温暖,她是如此冷酷并且残忍。
然而,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准则去苛责她呢。她其实并没有错,世界给了她一种什么样的认知;于是,她用她所认知的方式去回报给这个世界。如果非要去追究她的不道德的话;我们是否应该先去追究一下这个世界对她的不道德呢。
每一个人都有其生存下去的权利和欲望。不管,她是生在一个什么样的阶层和家庭里;也不管,她曾有过什么样的经历。正是她所经历过的那一切赋予了她独有的生存方式、逻辑思考方式以及做成某件事情的方式……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一种连锁反应式的延伸。这个世界给了她什么,她则以她所接受的一切反戈这个世界;这是人性使然,又有什么地方应该被苛责的呢。
尚且幼年的光子就曾为了保护自己而力抗中年猥亵男的侵犯而把他推下了楼梯,何况是一个已经长大并且想要活着离开这个荒岛的光子呢。
长大后的光子同样很孤独。电影最后,整个班级都在为自己班里的篮球队加油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满脸的欢颜;唯独光子一个人落魄地独自黯然离去的特写镜头让人无限嘘唏。她只能孤军奋战,并且她想要活到最后,一直战胜所有的人平安地离开。
这是一个与这篇文章里之前所说到的所有人物都不相同的人物,也是这部电影里最悲情的一个人物。她的悲剧性成就了这个人物在美学上的悲凉。我们可以不认同她,我们可以不耻她的行事方式,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去责备她,没有办法去苛责她。
写到这里,我特别有种悲天悯人的感觉。不是她造就了自己,而是那样的一个社会环境把一个本来应该天真纯洁的少女逼成了光子的模样。
“我只是不想坐以待毙。”光子所想要的,其实如此简单。学着去宽容,从环境来看这个人物;也许,她并不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是非常让人同情的一个角色。
【内海幸枝】石川絵里(Eri Ishikawa)饰
“…ねぇ,この意味わか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内海幸枝
除了秋也;也许,没有人会不明白幸枝的意思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人物;也许,因为她是这部电影里最清新可人的女孩。虽说也同样笔墨不多,可是这个人物从出场一直到她死去;她的脸上一直挂着一个非常清新的笑容。这与这部电影的整体基调是格格不入的。
可见,导演欣二是非常擅于利用反差来凸显他想表达的主题的;但是因此而产生了另外的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非常完整地凸显出来。
之前所说到的那些人物,都是属于那些没有办法取悦所有人的;而这个人物,我想,也许没有人不喜欢她。乐观、勇敢、有组织能力、漂亮的外表以及和外表并无二致的性格,如何能让人不喜欢呢。
可以说,所有的女同学都喜欢秋也,而女主角典子在此之前也许只是一个不惹人注意甚至常常被人欺负的女生;而幸枝,也许可算作是女生里的秋也。她同样被其她的女同学所拥戴,同样被男同学所喜欢;而她,暗恋着秋也,直到她有机会亲近秋也的时候,性格开朗的她应该就大胆地表白。
我喜欢这个人物。因为,她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当然,她给我的感受并没有之前所写到的那些人物那样深刻。但是写这部电影的人物篇,我必须写上这样的一笔;否则,这个人物篇是不完整的。
纯粹只是个人感官罢了。不求苟同。
2008-08-23;戊子鼠年庚申七月乙未廿三。处暑;诸葛亮诞。
--------------------------------------------------------------------------------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Battle Royale》
■译名:《大逃杀》、《东京圣战》
■导演:深作欣二(Kinji Fukasaku)
■原著:高见广春(Koushun Takami)
■编剧:高见广春(Koushun Takami)、深作健太(Kenta Fukasaku)
■主演:栗山千明(Chiaki Kuriyama)、美波(Minami)、柴崎幸(Kou Shibasaki)、石川絵里(Eri Ishikawa)
■类型:动作、惊悚、剧情、恐怖
■片长:122 min(director's cut)
■出品国家:日本
■对白语言:日语
■制作公司:Toei Co. Ltd.
■发行公司:Manga Films S.L.
■首映日期:2000年12月16日(日本)
帅的人子弹多得用不完,长得丑的一斧头就能砍死……
2005年上大学的时候,喜欢的要疯了,随后一周内看了三遍,回家还推荐给我爸妈看【我真是疯了】,这种类型里它永远是顶峰。
特么我们的努力都是为小白铺路么!!!杰克苏!!!矫情女!!!还我光子!!!!!!!!!
喜欢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去探讨人性,日本人在变态这方面简直是天才。影片充满隐喻,但又表达含糊,很多细节也做得让人费解。总觉得导演有一点点浪费了剧本,这绝对是可以拍得更好的。好吧,这算是一部另类神作。
安藤政信,再没有他那样的眼睛了
非要这样血肉横飞的视觉冲击才能促使人们反思成人社会的秩序么?也许我们真的已经麻木至此.
暴力外表下有着极其纯爱的内核,血光四溅中穿插着少男少女互相的告白。。。有几个问题没看明白啊,不过似乎也没有全弄明白的必要了。人物太多导致无法塑造一个完整丰满的。配了那么多古典乐更显悲壮,日本人的变态还真是空前绝后。。
所以说只有小白脸和矫情女才可以活下来吗?简直岂可修!
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人才能毫无例外地去思考生存这个哲学问题。把几十个人推到死亡面前,其实看见的就是自我与他人矛盾存在的极端表现,加缪用一种极冰冷地的态度去异化个人与他人的群体,而深作欣二比加缪次一些的地方在于,电影又加入了社会寓言的视角,有励志嫌疑。不过这一点也是可看性的要求吧。
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看的,外面阳光明媚,我一个人在宿舍里因寒冷而发抖。可惜深作欣二挂了,他儿子接拍的续集真的真的是大便,不用看了,他完全不懂他老子那点思想的内核。虎父可不就是犬子吗!
好纯情的电影。。。。。。。。。各种告白和纯爱。。。。。。
互相残杀的规则最后生存下来的却是没动手杀人的,看似明了一切道理的老师连自己的家庭都维持不好。小圈子类比大环境,以点及面,暗讽社会畸形。个人来讲,我自始至终都觉得日本是种看似谦和礼貌,其实暗潮涌动的是重型压力下的变态民族。
杀人还需要什么逻辑,弄死你就是道理
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世界面目原本如此,有了爱,你也不必嫌弃。
勵志青春片
为什么这两个是最后存活者
深作欣二在迟暮之年拍出这样的片也真是惊世骇俗。
小日本很牛B的一部片子。
没什么意思,浪得虚名
1. 既然都决定要杀人就不要废话连篇了;2.请记得把脑子带上;3.为了乡村非主流争风吃醋者死得早啊;4.请问同学你们演技呢,不要以为瞪着眼睛就是愤怒,好多地方简直就是在搞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