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芬妮的旅程

战争片法国2016

主演:莱奥尼·西索德芳汀·阿杜安朱莉安娜·勒普罗赖恩·布罗迪安妮·梅林格卢·拉布雷希特塞西尔·德·弗朗斯玛龙·莱瓦纳马丁·斯威比

导演:萝拉·多尔伦

剧照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2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3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4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5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6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3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4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5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6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7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8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9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6 00:05

详细剧情

  1943年法国维希政府时期,一群犹太儿童在儿童庇护所生活了几年后必须避开德国纳粹的逮捕逃往瑞士,为了避开逮捕不得不与他们信任的成年人分开。这一群犹太孩子踏上了一条一切靠自己的逃亡之旅。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芬妮的回忆录》改编,真实刻画了二战时 期犹太儿童的处境,这群犹太儿童们面对着成年人都不知所措的艰险逃亡,又将如何?这群孩子是否能成功逃到瑞士呢? ©海德文

长篇影评

1 ) 没有人应该生而为羊

电影开始几分钟后,有一段布偶戏。一只狼想要吃一只羊,羊不能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狼要吃它。狼说,你污染了我的水。羊辩解说自己在下游,污染不到上游的水。狼又说,你一年前骂过我。可小羊一年前还没出生。狼再说,如果不是你,那就是你哥哥。可小羊没有哥哥……最后终于没有耐性的羊随便找了个借口,向小羊扑了过去。 布偶戏的最高潮,所有孩子都开始大叫“小心那只狼。跑,快跑,跑,快跑……”屋外,报信的人匆匆赶来,他们被告发了。孩子们被一车车载着,驶向不同的方向,开始逃亡。 女主角有个妹妹,很小,特别懵懂,特别天真。上车前,她带着骄傲和快乐,向即将告别的“阿姨”展示她新学的知识“当你拥有什么的时候,减去一点,再减一点,最后就什么都不剩了”,看到这里,我知道,这就将是他们的逃亡。 他们一路逃亡,一路失去,失去了德国,失去了意大利,失去了一处又一处避难所,失去了一个又一个好心救助他们的人,失去了爸爸给的一箱子钱,失去了一路陪伴的“小羊”,失去了能“穿越时空”的“相机”,失去了像孩子一样害怕,渴望被保护的权利……但,他们从来没有失去过自己,失去过彼此。我不止一次地担心,一定会有一个人,然后是两个,接着一个个的,会以不同的方式“减去一点,再减一点”,但幸好,直到最后那刻,他们都没有失去彼此。

当他们唯一一次被抓住时,那个特别天真的小女孩和那个特别勇敢的小男孩有一段对话: “我们真的是犹太人吗?如果这样不好的话,我们就不当犹太人了。” “没有不好,就是这样的” “可如果我们不是犹太人的话,我们就能走了” “但我们当不了别的什么” “为什么?” 没有回答。 这一刻,你没法不去想到最开始那只天真的小羊。小羊,你知道了吗?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一切只是因为,你是羊! 但谁规定谁应该生而为羊?如果这个世界清楚地告诉你“你是羊,你没有活着的权利,没有好好活下去的权利”,这样的世界多么让人绝望!可曾经世界就是这个模样,甚至很多时候,它就是这个模样。 我不知道现在的世界是怎样,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只羊,因为没有人告诉过我。但至少,我不会生活在无止境的疑惑和恐惧中。所以,我很珍惜,我珍惜现在的生活!如果可以,我希望它不要改变。

2 ) 芬妮的旅程

芬妮的旅程,不是一次旅行,而是一场逃亡。二战期间,一群犹太孩子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逃往瑞士的故事。本该天真的年纪,却被迫成熟。

明明是很温暖明媚的画面,讲述的却是一个让人有点紧张压抑的故事。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下一刻是不是就会少了这群孩子中的一个。

死亡、害怕、希望、勇敢... 所有的一切都担在了一个十岁出头的女孩身上。不要怕!如果怕,就假装不怕。要活下去,就要假装不怕。

这段仿佛没有尽头的旅程,惧怕、饥饿是常有的事,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欢乐。孩子的世界,玩闹奔跑都是快乐的。逃亡过程中的一点玩乐也抚平了他们的害怕与不安。有善心人的守护和自己的坚韧勇气,希望就一直存在。一张白纸,就可以是信念所在。

最后,这群勇敢的孩子们终于可以奔向自由,那其实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但苦难肯定比欢乐多很多,他们就这样离开了父母,再也没见过父母。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但现实定比故事残酷得多。但无论如何残酷黑暗,也总还会有一束光照亮前路,照亮一丝丝希望。这世界上,善意总还是比恶意多那么一点点。

3 ) 这就是噩梦中的情节

《芬妮的旅程》 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欢迎理性讨论,不喜勿喷,谢谢 这是一段噩梦,我总是忍不住在想,这不就是梦中的情节吗?带着一群孩子,苦中作乐,心里却一直压着一块石头,何去何从?有人在追杀,看到德国佬害怕的要死,东躲西藏,只是梦里的终点是醒来,而电影里的孩子却是现实的地狱! 关于二战,有太多作品,太多的角度,每次看,心里总会想到今天发生的事,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不接受教训,谁知道,历史会不会再次重演呢? 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给人的震撼也很真实,因为脑子里会想到当年这个叫芬妮的女孩,曾经真的遭遇到过这些事,其实很残忍,电影的一个价值是记录,是让我们这些后来的人记住施暴者的罪行,虽说历史没有真相,但每个人都在见证历史,他们会记得,并成为拼凑历史的拼图,就像现在经历的每一天,也都有人在记录,不是说头上三尺有神明吗?逃不掉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记录着,我们每天都在奔跑着,直到有一天。。。唯有做一个善良的人,方能安心! PS:又是一部孩子视角的二战电影,每个孩子都像天使一样美丽,犹太人有坏人,我们每个民族不都有吗?但孩子不是,不该对他们这样!

4 ) 儿童版的指环王旅程——芬妮的旅程

自古以来,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一直散落于欧洲各地,备受各国人们排斥。二战时期,欧洲反犹主义浪潮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端,希特勒进行犹太人大屠杀。从1941年到1945年期间,约有600万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德国纳粹党人在其占领地区抓捕犹太人,把他们送进犹太人集中营进行种族灭绝。逃出来的犹太人有的去了中立国瑞士,有的去了俄罗斯、美国等地,还有一部分来到了中国上海。

和二战犹太人有关的电影很多,最出名的恐怕是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的《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凭着其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和德军高层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雇用廉价的犹太人在他的工厂工作,生产军需用品,本来打算大发战争财。但在目睹纳粹对犹太人进行的大屠杀后,辛德勒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最终成功挽救了1100名工人免遭德国纳粹的屠杀。

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关于二战犹太人的电影还有波兰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家》。这部也相当震撼,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本片讲述,二战即将爆发之时,波兰一家电台的钢琴师史标曼的全家被迫被赶进华沙的犹太区,之后家人和亲戚都被纳粹杀害,而标曼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他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帮助,暂时有了藏身之处。战争愈加猛烈,此时史标曼恶病缠身,却还要在搜捕中逃亡。偶尔只能在头脑里弹奏钢琴曲以图生机……

这部电影美到,让我在最后也沉浸到片尾的钢琴曲中。

前面提到的都是成人视角的电影,充满了残酷,看着让人压抑。

而关于二战犹太人儿童的电影则非常少,有《安妮日记》。这是由13岁的犹太人小女孩儿安妮的日记改编而成,从1955年至今被制作成很多个版本的影视作品。

安妮在13岁生日(1942年6月12日)开始有着写日记的习惯,与父母、姐姐及其余四人躲进父亲在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的一个密室。在父亲所信任的一群同事的协助下,他们成功躲藏了两年零一个月,直至1944年8月被人告发送进纳粹的集中营。在这八人中,只有其父一人在战争里存活。安妮在1945年4月,重获自由前不久病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本文着重关注,2016年出的一部新的关于二战时期犹太人儿童的电影——《芬妮的旅程》。

这是一部儿童视角的二战犹太人电影。年幼的孩子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战争,所以在他们的视角中,所看到的最多的是父母亲人的离去和逃难。电影看着不压抑,但故事剧情非常扣人心弦,看完颇有感触。

本片改编自真实故事——犹太人芬妮·班·艾米 (Fanny Ben Ami )的回忆录《Le Journal de Fanny》,讲述1943年二战时期,一群犹太人小孩不得不从维希法国的儿童保护组织Œuvre de Secours aux Enfants逃亡到中立国瑞士的故事。

二战开始后,英国和法国一直幻想德国会和他们和平谈判,所以不积极备战。1940年6月德国占领巴黎。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1940年7月政府所在地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故名维希法国(法语:Régime de Vichy),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控制下的法国政府。

Œuvre de Secours aux Enfants是一个法国犹太人救援组织,在二战时期从纳粹手中拯救了数千名以犹太人为主的孩子们,并把他们送往瑞士、美国等国家。

本文只介绍笔者感触最深的一些地方,会提到一些剧情。

影片开始后不久,在纳粹突袭下,维希法国里的犹太人救援组织就匆忙将犹太人孩子们送上了车。

纳粹士兵践踏过一个布娃娃小熊,给快乐的孩童世界带来了“残酷”。

满脸是血的救援组织的领导被纳粹带走,这是本片唯一比较惨忍的镜头。

之后,孩子们被送往另一个救援组织中。但没多久又不得不开始逃难,被组织女领导送上了火车。由于小孩子不需要买票,而大人需要买票,女领导身份证件做了假,所以不能上车。主角芬妮相对年长而且有责任心,所以女领导让她带领其他孩子们。

但芬妮也很害怕。但女领导告述她:

“如果怕,就装不怕。装,为了他们!”

芬妮不得不肩负起带领其他孩子们的重任,但眼神充满了迷茫。

到达目的地后,孩子们焦躁而害怕,后来终于等到了一个前来接送的大男孩。

这里要赞一下本片女导演萝拉·多尔伦的细腻和对美感的把握,笔者很喜欢电影中取景和构图。本片有着大量孩子们在草地上走向远方的镜头,而且越到后面越美。

大男孩看大家很疲惫,所以想了个法子,让大家踢球。

一下子,孩子们就欢乐了起来。在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的笑声中,观众也会跟着影片的情绪走,心中也雨过天晴,开心起来。

孩子们快乐地奔跑着。

但后来就被维希法国的警察抓住了,他们为纳粹德国服务,帮助搜寻犹太人。

注意孩子们的身后好像是大算盘?

经典的用枪指着威胁别人的镜头。不过这次换成了警察对小孩。

导演很聪明地用这个仰角镜头来反映鲜明的力量悬殊对比。

之后,在天主教修女的帮助下,他们成功逃跑。

他们穿过开着门的篱笆。但这不是一般的篱笆,而是通往自由和希望的篱笆。

又是孩子们一起奔跑的镜头。

他们并排着奔跑让我想到了《指环王3:王者归来》里刚铎的人类骑士并驾齐驱冲向兽人的场景。

结果一不小心,一个信天主教的犹太人小孩的大量钞票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孩子们都争相去捡起来,非常欢快。对于孩子们来说,钞票只是被风吹起来的纸而已,这是一场游戏。

男孩说,我爸非常有钱。(因为我是思聪。)

又是草地上奔跑的远景。倾斜的镜头很是给人心中一击。这几个镜头瞬间让我联想到了《指环王2双塔奇兵》中开头人类王子、精灵和矮人追击强兽人的场景。那是在新西兰上的草地上拍摄的。很是震撼。

孩子们跑进玉米地里。由于孩子们个头很矮,瞬间被高高的玉米淹没。像是被吞噬掉了。预示着,孩子们开始被疲惫和饥饿感吞噬。

大家啃了几口玉米,发现太硬就扔掉了,垂头丧气地走在草地上。

这应该是电影里最美的远景。

后来大家终于发现了水,解决了口渴之后,孩子们又开心地打起了水仗。

几经波折,孩子们最终到达了边境,开始了飞快地奔跑起来。奔向自由和希望!

在希望的田野上~

本片最美女主角——芬妮。

飞扬的头发和坚定的眼神。

孩子们终于翻过边界,马上抵达中立国瑞士。

谁知一个小妹妹摔倒了,责任感极强的芬妮跑回去抱起来她。

一封寄给瑞士的信引领着芬妮的方向。

此时,纳粹士兵赶来,对着手无寸铁的芬妮开枪。

聪明的芬妮沿着Z字形奔跑,这样枪手打不中。

芬妮背着小妹妹跑向自由。眼神依旧坚定。

这些孩子们就是指环王的护戒使者们,他们护的是自由、希望和未来。

这就是本片女主角的原型——犹太人芬妮·班·艾米。

让我们向她致敬。

从1938年到1944年,二战期间,Œuvre de Secours aux Enfants这个犹太人儿童保护组织一共拯救了数千名孩童。

5 ) 那些从纳粹手中逃走的孩子,经历了比生死更可怕的事情

二战题材从来不缺少好电影,任何一个影迷都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片单……

在这份片单中,有一个散发着独特光芒的角落:儿童

杉姐今天给大家安利这样一部电影:

《芬妮的旅程》

虽然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1,但看过的人数不足500人。

公号们都讲大事,抓热点,很少有人关注这个冷门的小片。

故事改编自《芬妮的回忆录》,讲述了二战时期,一群勇敢的犹太孩子们逃离纳粹纳粹的魔爪的故事,自此他们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母。

《芬妮的旅程》采用纯儿童视角的拍摄方式,很难想象,一群孩子的嬉闹旅程居然能让我们感受到惊心动魄震天撼地的生命体验。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了600多万犹太人,其中儿童竟然多达150多万人。

很多法国的犹太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把孩子托付给不同的组织,让他们获得收养与保护。

故事一开始,一位母亲把女儿送到了一家儿童收容机构,并答应女儿很快就会把她接回去,年幼的孩子不懂离别的滋味,母亲骗得了孩子却骗不了自己,她努力的保持着微笑,可一转身就哭了。

在这家儿童收容所中,有很多被犹太人父母送来的孩子,这是一座由父母愿力缔造的避难所。

小主角芬妮就是其中的一员,十二三岁的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两年,

小脸儿上写满了倔强,自己都还是孩子,却要在乱世中照顾两个妹妹,已然是个小大人的样子。

和集中营相比,收容所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到处都是孩子们可爱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

一天,芬妮和同学们正在表演木偶剧,台下的弟弟妹妹们笑的合不拢嘴,校长却忽然接到通知,收容所已经暴露,德军马上就到。

虽然依依不舍但小小的孩子也懂得生命开不起玩笑,她们被转移到了意大利的一所房子里。

房子里散落着动物的干尸,主人福曼太太让她们感到害怕,初次见面,她就生气的质问不是说,没有小孩吗,当天夜里她就把芬妮和妹妹拆开,让妹妹必须独立睡觉,虽然妹妹会哭到天亮。

但这福曼太太面冷心热,是她在关键时刻保护了孩子。

为了把孩子们送到更安全的瑞士,福曼太太让孩子们乔装成去山上参加夏令营的法国人,她半夜起来让孩子挨个说出自己乔装后的名字,引来孩子们的各种不满。

但福曼太太依然坚持每天夜里的盘问活动,只为她们关键时候不出差错,因为一个差错就意味着死亡。

送孩子去坐火车时,看到来检查旅客的军官,福曼太太马上演技开挂,十分可爱。

先是在火车站高呼,自己东西被偷,引来军官的注意。

接着,看到火车已经开动了,但孩子们还没上去,福曼太太马上就假晕了。

虽然孩子们上了火车,虽然她们都能讲法语,但危险才刚刚开始。

火车到站时,带队的男孩因为看见德军太害怕逃跑了,芬妮临危受命, 成为了孩子团的领队。芬妮能成为领队的原因听起来也十分不靠谱:

戴安是哑巴 维多太内向 你比较精明

临走时福曼太太把芬妮拉到一旁,告诉她当领队的秘诀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表现出害怕。

芬妮临时带队,认为只要找到接应的人就能完成任务,可她哪里知道,九九八十一难在前面等着它。

火车轨道被炸断,孩子们中途下火车,芬妮带着所有的孩子不知道去哪里。

小队友车站走丢,马上就被德国官兵盯上,半路逃跑的大孩子伊田直接被捕了。

好不容易找到了接应的人,但在转移时,她们被德军发现,所有的孩子都被捕了,福曼太太之前煞费苦心的突击检查派上了用场,就连最小的孩子的回答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人心难测,她们因为半路得到的一个布娃娃被人出卖了,德军拘禁了她们。

这下完了?

这些孩子的表现让人相当诧异,金发小男孩被枪口抵头也没有后退半步,没有食物的威胁之下,他们没有交代出任何一个接应人的名字。

他们在这里吃了最后的晚餐,成为待宰的羔羊。却靠着机智和小聪明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溜出去,飞到了森林和田间。

奔跑的孩子们就像散落在大自然的小精灵。

这画面一时间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震撼和奇美,总之她们的身影和这片生机最般配。

她们什么都不确定,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没有一个可信的人却到处都是想把他们抓走的纳粹,芬妮执着于寻找接应人,但接应人现在很可能也已经死了。

芬妮终于明白,在这个乱世中,不能依靠任何人,她只能把自己当大人。

她们找到了一所废弃的房子,准备在那里生活,直到战争结束,昔日因为这个问题扭成一团的小伙伴终于和解了。

芬妮:我们要呆在这里吗?

眼镜男:今晚?

芬妮:对,每一晚。

这一路,处处都是怪兽(孩子们称纳粹是怪兽、大野狼),孩子们多次与死亡交肩而过,最终都化险为夷,她们是幸运者,更是强者,丑恶和死亡并没有让孩子们忘记欢乐。

和逃亡的艰险比起来,最能打动我的是孩子们的天真与善良。这是上天赐予的力量,是普通成年人都无法拥有的东西。

坐在汽车上的孩子和举报了他们的坏人挥手告别。

走不动路的时候,一个皮球就能让他们忘记疲惫、迈开小腿奔跑起来。

父亲留给眼镜男的钞票忽然从包里飞了出来,孩子们马上就兴高采烈的玩起了捡钱游戏,他们是那么专注游戏没有一个孩子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试想如果看到漫天飞钱的是一群成年人,那场面不知道会有多难看。

纳粹亲手打造了一个无情的战场,他们认为可以把犹太人赶尽杀绝,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任何地点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们玩耍的战场,她们远比敌人想象的顽强。

这一路走来,孩子们要感谢自己,也要感谢很多为他们付出的成年人:他们可能是慈善家、可能是利益熏心的大富翁、也可能是穷光蛋。

芬妮最初生活过的收容所的管理人员就因此失去生命。

无论如何这世界的善意总比恶意多一分。

辛德勒被全世界熟知,可是还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不为人知:英国人尼古拉斯·温顿组织了8列火车,救了669名犹太儿童;波兰女士森德勒化装成护士从犹太人隔离区中救出近3000名犹太儿童,波兰政府2007年3月授予森德勒“国家女英雄”称号;中国人何凤山、潘均顺也因为曾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和收留逃难的犹太少女而被列入其中。

顺便提一件让每个中国人都自豪的事情,中国的上海是二战期间唯一一个犹太人能够合法进入的城市,犹太人在这里与中国人和谐共处,20000多犹太人来到上海,他们在这里经商、生活,战后大多数人留在了上海。

(犹太人在上海开的商店,门口有中国人走过)

留在小木屋的孩子们还是遇到了大困难,小朋友们因为在树林里吃了野果上吐下泻。

无奈之下芬妮和眼镜男孩半夜走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区,穿过死人的尸体,她为了弟弟妹妹们的生命第一次暴露了自己。

她就那样直接敲开一间房子的门,对房子的主任说“我是犹太人”,敲门之前,芬妮对小伙伴说“如果我出事,答应照顾我妹妹”。

要知道芬妮也还是个孩子,她常常会在梦里与妈妈相见,她表现出的成熟与勇敢真的让人心疼。

所幸芬妮敲开的不是敌人的门,她们用做工换来了在这里的停留。

很快纳粹又来了,孩子们再次需要转移。

眼镜男的钱派上了用场,他们用这笔钱偷渡到了瑞士的边界,又一次在德军眼皮底下溜走了。

即便是到了边界,能到达瑞士听上去还是天方夜谭:

这里离边界有五公里,你们有45分钟的时间,德国人会在那里巡视,你们要跑进树林里,从铁丝网上的洞钻过去,然后一直跑到反坦克障碍,中间是无人地带最危险,然后看到灰色的房子就是瑞士,听懂了吗?

孩子们再次张开双臂、迈开小腿开始奔跑,她们跑啊跑,我跟着哭啊哭,我居然因为一群孩子的奔跑泪流满面,她们跑的是那么认真,他们的生命力是那么顽强。

这一刻,他们是奔跑中的发光体,是移动的赞美诗,而无法预知的未来又让观众心情忐忑、情感脆弱。

在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他们的逃生是光,是人类的最后希望,是正义的最后避难所。

感谢生命,感谢和平。

本文首发w今日头条号《电影烂番茄》 作者杉姐,微信公号《1895电影评论》同步

6 ) 我们永远成不了别人

二战期间,在法国的许多犹太父母为了让孩子免受德军屠杀威胁,把孩子们托付给各种儿童救助组织。芬妮的旅程即根据芬妮.本雅米的真实故事改编。

屠杀犹太人的电影很多,关于孩子的镜头都是看不下去。比方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看了心都碎一地了。但芬妮的旅程,这一次,在奔跑里,总算见到了活着的希望。

1943年6月23日,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看木偶戏表演《拉封丹的预言》,而不幸正在此刻降临,救助机构被告发,德军正在前来,孩子们必须立即离开。他们的车子刚离开,机构即被包抄,领导人被抓。而天真的孩童在路上还对着揭发他们的坏蛋挥手道别。

弗曼太太接纳和帮助了他们,随着意大利宣布投降,孩子们必须离开意大利,前往一个叫阿讷马斯的地方。为了安全,弗曼太太帮孩子们都起了另外名字和身份。他们此行只是去山里夏令营,只准说法语,只能使用新名字。大男孩伊力负责护送他们。但是,半途大男孩因为害怕一个人跑了。十二三岁的芬妮成了全权负责孩子们行程的人了。

芬妮说:会害怕。

弗曼女士说:如果怕,就装作不怕。为了他们,装不怕。

在乘火车的时候,芬妮发现伊力已被德军抓到。他给了她一封信让她带过去。而混乱中,装哑的戴安妹妹又不见了,芬妮到处寻找。

现在就只有芬妮带着小伙伴们了。他们乘上了一列火车,芬妮发现6岁的妹妹多了一个布娃娃,就问来源。当天真的妹妹告诉了事件过程,芬妮打了她一个耳光。那一刻芬妮神情谨慎,有了自己的真正担当。

他们遇见无数的坏人,但他们时不时地遇见好人,比方检查车厢的男人,就当作什么都没看见,且告诉他们20分钟后到站。这20分钟,孩子们是用轮流数着的方法度过的。

他们在阿讷马斯站等了许久。一个高个子拿着球的男青年来接应他们了。就一句话:往山上跑。9个孩子使出全部力气疯狂跑向山上。可是毕竟是孩子,有的才五六岁,再也跑不动了。男青年边走边和孩子们玩踢球游戏,孩子们在一路疲于奔命的时刻忘记了逃亡,他们追逐着球嬉戏起来,他们又有力气走路了。这就是孩童,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人类的希望和未来。

再次接应的是一辆蒙着油布的大卡车,大家都不能说话。芬妮的妹妹告诉姐姐,抱着哭泣孩子的女人即是之前送她布娃娃的阿姨。但是他们被投降的帮助纳粹捉犹太人的法国警察拦截了。在审讯室内,6岁的乔吉特,镇静地回答他们的提问,你就可以知道他们这一路吃尽了千辛万苦,方能练就这一刻撒谎的镇定自若,她才6岁。那个抱着婴儿的女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婴儿出卖了全部孩子,他们都是犹太人。

被锁在房间里,没有食物。芬妮想给母亲写家书,最终写满了我好饿。孩子们看着地图,黛安拉小提琴,谁也没有提出要食物。当警察拿着枪对着他们的时候,金发小男孩突然反抗,把枪扳过来对着自己的脑袋说你杀了我们吧,很简单的。一场无任何还手能力的战争,除了不停地逃跑,无辜的孩子们能做什么?

但无论如何这世界上善良的人总是存在的,这次在修女的帮助下饱餐一顿,且逃了出来。在奔跑的过程里,戴眼镜的小男孩的包包里突然飞出了无数的钱,所有奔跑的小朋友都快乐地跑着捡钱。它们就像一千只蝴蝶,我们还可以再玩一次大富翁游戏吗?男孩说:我的父亲很有钱。孩童的世界简单纯真,快乐也来得如此单纯。对于他们而言,金钱在此刻即天空中飞舞的蝴蝶。

他们跑向玉米地,啃生玉米。他们看到水塘,一起欢快戏水,同样都呈现残酷的奔跑逃命里,最简单的童年快乐。

等待他们的依然是逃。除了知道目的地:中立国瑞士边境。别的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但他们知道跑即生存的希望。

在高山上的破屋子里,他们甚至都打算好安宅扎营长久住下去,直到战争结束。但孩子们吃了野果子中毒了,芬妮必须下山去找人救救孩子。她大义凛然,神色坚毅,对小伙伴说:如果我出事,请照顾我妹妹。她推开了一户村民的们,说:我是犹太人。人性的光辉面大于了苦难里的阴暗,农场主救了他们。且在步步惊心里,安排了人送他们到了距离边境5km的地方。当然小男孩的钱也都给了司机。

他们终于跑过了国境线。但有一个小女孩没能过来,芬妮毫不犹豫勇敢地跑回背起小女孩再次冲向国境线。背后传来德军的两声枪响。

电影里直面战争的镜头很少,这是一场世人皆知但电影画面里看不见的战争。随着那张空白的信纸飘向空中,芬妮和孩子们的旅程结束。芬妮最后逃避德军的枪击,使用的是Z型路线逃跑,那是伊力教给她的。

小女孩说:做犹太人不好吗,那我们不要做犹太人了。

小男孩说:我们永远不能成为别人。

当希伯来语民歌图巴拉卡响起,你会明白,那种与生俱来植根于民族感情深处的东西,是任何大屠杀都屠杀不尽的。

二战中,儿童组织机构共拯救了几千儿童,相对于几百万的大屠杀,实在是有限。但芬妮他们遇见了。芬妮后来回到法国,再也没有遇见过父母。

文:阿四

2020.02.23午后

7 ) 魔掌下的流亡的天真善良

秋初,法国到瑞士的旅程。

农田,黄绿相间,牛羊点缀在田间好像珍珠般圆滚,顶着白烟的列车在田间穿行。

森林,渐染缤纷,林间生长的蓝莓、树果颗颗成熟,甘洌的河水在林间雀跃欢腾。

这样的一段旅程应该很浪漫惬意的,但如果加上下面的词语:二战、维希政府、盖世太保、德国纳粹、纳粹儿童、逃往,那么这又将会是怎样一场艰辛的旅程啊?

二战期间,为了免遭德国纳粹迫害,犹太儿童救助组织不得不将像芬妮一样的犹太儿童不断转移,送至瑞士这样的中立国家。

《芬妮的旅程》以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个女孩芬妮在救助组织人员失联的情况下勇敢承担起领导者的角色,带领年幼的犹太孩子们渡过一个又一个危机与厄运、走过一个又一个困境与险阻,最终依靠孩子们自己的勇气、乐观、坚韧、信念抵达旅程终点——安全与自由之地的故事。

在这段旅程中有队友的抛弃、有同胞的出卖、有铁路的阻断、有警察的枪口、有食物中毒、有饥肠辘辘、有担惊受怕、有拷问、有监禁……但也有伙伴间的鼓励、有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依伴、有组织成员的帮助、有好心人的援手、有担当、有无畏、有信任、有成长……

影片的力道大都放在孩子身上,用孩子的天真无邪反衬纳粹的无道,声讨以任何原因成为维希政府帮凶人们的罪恶。

例如,犹太儿童组织被出卖后转移时,遇到那个出卖者,大些的孩子说不要跟他打招呼,但一个小男孩还是像那个人友好地挥手。

例如,给瑞秋玩偶的阿姨为了保全自己出卖了孩子们,瑞秋还在自责是不是因为扔掉了阿姨的玩偶她生气了才这样做。

例如,孩子们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被警察拘禁,便发出“如果不好的话,我们不做犹太人就好了。”“这没法选择。”

例如,在向边境出发前,小女孩把一只小羊玩偶留在农场里,说“你留在这更加安全”。

例如,田野上维克多包里的钱被风吹散的时候,孩子们追着帮他捡钱。并对他说,“飞舞的钱就像蝴蝶一样好看,可不可以再玩一次这样大富翁的游戏。”

例如,芬妮为了救食物中毒的孩子们,冒死去农户家寻求帮助时,将妹妹和伊力的信郑重地托付给维克多。

例如,孩子们饥渴难耐时遇到水源,开心地打起水仗;走不动时一个足球就可以让他们飞也起来;找到安身之所时忍不住玩起办家家酒游戏。

例如,跑到瑞士领土的芬妮发现瑞秋摔倒在无人区时,义无反顾地折返回去救她。

……

孩子们越天真无邪、勇敢乐观,破害者们越凶残无道、万恶不赦。

影片也用犹太儿童保护组织成员遭到纳粹迫害、夫曼女士在组织孩子们出发前深夜叮嘱、反复强调不许用犹太名字和检查行李里证明身份物品等谨慎不安的行为,进一步烘托了当时纳粹横行的恐怖氛围。当然也是对儿童保护组织者为了正义事业牺牲精神的致敬。

当芬妮问儿童保护组织夫曼女士:“你就没有害怕过吗?”

夫曼说:“如果怕就装不怕,为了她们。”

这也许是每个儿童保护组织成员面对危难时的心声吧。

影片夫曼女士一角灵感来源于洛特·施华滋和妮可·韦沙龙,她们是牺牲自己保护孩子的千千万万人的两个。

从1938年到1944年有数千孩子从儿童救助组织获救。组织为他们提供救助、保护,帮助他们逃往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和美国。

短评

生命的恐惧让人生畏,但正是生命的恐惧让人心生希望与勇气。一段亡命旅程,纳粹灭族下,人生可贵。

5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两个月来让我泪奔最彻底的一次,真是服了。看似像是一个逃亡的公路电影,其实最后找回了我们自己的心。

10分钟前
  • 昊子
  • 力荐

小演员演得太好了,沦陷区孩子视角的二战,中间穿插的踢足球、抓钞票和玩水依然能看到纯真的童趣,尽管只是短暂的

14分钟前
  • 风中奇缘
  • 力荐

再坏的时代,孩子们都是最后的希望……金发小男孩体现了犹太人的自尊和血性,用枪顶着自己脑袋的时候燃了

18分钟前
  • 黄昏之贼
  • 推荐

带着希望的旅程,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好紧张啊

20分钟前
  • 阿【塔子】
  • 力荐

冷门佳片的代表,全程无尿点,真好看!战争使人死亡,战争令人成长!芬妮也属于临危受命,本身还是孩子的她带着一大帮孩子逃亡,最后孩子们跑过国界到达瑞士,芬妮又回头把那个女孩背回来时,还真是捏了把汗。片尾芬妮原型出镜,字幕介绍芬妮和妹妹们都住在瑞士直到战争结束。真的真的真的感谢逃亡过程中帮助过这些孩子的人们!

23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力荐

晨露沾湿你的泪。

28分钟前
  • | ✟
  • 还行

结尾哭到止不住....“(飞舞的钞票)就像一千只蝴蝶”,“如果我们不是犹太人就能走了”“但我们当不了别人”,片尾犹太民谣《Tumbalalaika》孩子们稚嫩的声音让我心碎。即使你纯真,你无罪,可你要去的那个远方与遇见的所有大人小孩都不一样,就像做过的噩梦,对孩子来说,潜意识里弄不清楚却逃不掉的这些就足够可怕了。还好她们没有分开。芬妮真勇敢真坚强呀,那封代表希望却令人手足无措的信,最终也和大家一起飞向了明媚自由的晴空。祝愿世界和平。

30分钟前
  • 迷蟲朋克
  • 力荐

黑暗的夜里,为了小伙伴,芬妮鼓足勇气说出:”我是犹太人“。我几乎要掩面痛哭。而那封空白的信,我猜是男孩想要留给她们一份希望吧。你看最后芬妮背起小女孩奔跑的时候,那封信也在指引着她呢。愿世界和平。20200403

32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题材缘故,无法看完…

34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少女洛荷》的对立面,仇犹少儿和犹太少儿同样面对涉足荒野,跨越国境,躲避追踪,摄影画面也一样青葱灿烂,但都是忧伤的恐惧的逃亡。利川到利川的距离是少女洛荷到芬妮的荒野逃亡。神拯救了她们,愿神也拯救我。

35分钟前
  • yes girl
  • 力荐

很感动,这不止是反战,芬妮接受了任务之后,一直很有责任感,作为leader的责任感

37分钟前
  • 哦米葛
  • 力荐

cctv6国配版,佳片有约,真人真事,惊心动魄的胜利大逃亡,与孩子们一路同行,在黑暗中狂奔,一直看到夜色阑珊热泪盈眶。她们承受了太多不该属于这个年纪的伤痛,却始终不放弃生存的权利。从法国到瑞士,越过纳粹重重的死亡阴影,撒开腿奔向自由之地。其实这也是一场属于芬妮们的盛大成人礼,从此不再依赖旁人,更加独立,勇敢,坚强,就像寒冬野草一样在残酷人世坚韧活下去。是的,偶尔也会徘徊害怕,但也要学会临危不惧不害怕(即使只是装作不害怕)。也许最后孩子们无邪的笑容可以融化观众的心,我们却不该遗忘那段黑暗的惨绝人寰的历史,尽管电影的结尾是孩子们成功活下去了,但后续真相是他们却再也未曾见过自己的至亲,一生都将背负无言的痛楚活下去,希望历史永不再重演,祝福犹太孩子们,祝福每一个被暴虐残害压迫的弱势群体,加油!

41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当孩子们把飞散的钱当做飞舞的蝴蝶一样追逐玩耍的时候,当芬妮背着小弟弟冒着枪口奔向瑞士的时候,你会感到,这个世界再黑暗再肮脏,还是有一束光。

4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纯儿童视角的二战题材电影,完全不掺杂成人世界,非常难得!在孩子的眼中纳粹是怪兽,他们怕,但与我们的怕并不相同,看到孩子们稚嫩的双腿跑起来的时候,你知道全世界都是他们的天地,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和无法预知的未来让人着迷。

49分钟前
  • 影评人 杉姐
  • 推荐

新的视角了解二战,看人性。如此危急的环境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勇敢和智慧。 最小的女孩儿问傻白可爱问题 “犹太人不好吗?我们不做犹太人不就可以了吗?” ”不是的,我们没法不是犹太人。“ 屠杀的理由不比小孩子的问题荒谬吗?片子似乎冗长,但是仔细想想,缺了哪部分都会觉得故事不再完整。

51分钟前
  • 屋米chonchon
  • 推荐

有一些地方,那些遭受厄运的人们,面对迫害者不断重复的强盗逻辑,会完全失落了自我,失落了判断的能力。渐渐地,他们开始顺从这样的逻辑,相信自己是有罪的,开始相信迫害者掌握着某种他们还不十分理解的真理,在这样的时候,他们会心理崩溃,失去对善恶的判断能力。不要说孩子,就是成年人的精神都被拦腰斩断,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撑起他们。 
而特莱津集中营里的囚徒和他们的孩子们,精神是健全的。尽管纳粹一再试图证明,犹太人是一个罪恶和肮脏的民族。可是,既是一个十岁的女孩,她都对自己的民族充满自信。孩子们毫不迟疑地握住长辈和老师们伸过来的手,从他们那里摄取知识和文明的养料,摄取力量。他们相信,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的精神、心灵依然是有所依托的。——林达《像自由一样美丽》

54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女导演心肠软

55分钟前
  • ipanema
  • 推荐

图巴拉,图巴拉,图巴拉卡,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呢?太喜欢了。战争可以让6岁的儿童坚定不移面不改色地“撒谎”,其残酷险峻可想而知。虽然他们的童真释放无比短暂,但儿童永远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60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全程无尿点,真没有找到瑕疵的作品。结尾处尤其紧张,太棒了~

1小时前
  • 白云在青天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