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翻译自The Upcoming电子杂志
文:Joseph Owen
评分:一星
本届戛纳最大的灾难诞生啦,恭喜西恩·潘执导的《最后的模样》。这部电影就是张关于导演本人电影作品的讽刺画:荒唐可笑的爱情故事;让人没什么耐心的粗糙政治情节;让观众放声大笑的愚蠢台词;还有那就像联合国维和广告一样不明不白的白左人道主义宣言。这部电影惊人的烂。西恩·潘的野心和他的导演能力之间的差距这次上升到奇耻大辱的地步。对一部板着面孔说教的电影来说,它表现的太过一本正经以至于在无聊透顶方面十分成功。
影片开始于闪回。查理兹·塞隆扮演的女主角(似乎无时无刻脸上都写着“天啊我为什么来拍这个”)是一个国际性援助机构的负责人,她正准备要在个一眼就能看出浪费纳税人金钱的颁奖礼上演讲。她开始回忆作为非洲医疗援助志愿者的时光,当时非洲的内战正如火如荼,还反思了她和贾维尔·巴登扮演的男主角的关系。他们的爱情故事就此成为了整部电影的轴心。该片试图呈现的其他主题,如战争等只能沦为他们凄美的爱情的幕后背景,顺便在必要时刻给这段罗曼史绊上一跤。
讽刺的是,虽然这是一部关于黑人的电影,可是黑人角色在片中得到的台词数屈指可数。影片的高潮也处理得如此笨拙,只能让人感觉到尴尬,毫无共鸣可言。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男女之间必须要发生一些所谓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西恩·潘的确不负众望,但是这种冲突的表现除了让这对情侣动不动就用模糊不清的互相咆哮和滑稽的表演外也没有什么新鲜招式。片中的政治元素很幼稚,而爱情部分则真的很好笑。
本片的槽点还有更多。两位本来让人期待的演员,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和让·雷诺,在片中被弱化得如同拙劣的泡泡般一戳即破。阿黛尔就好像走错了片场,而让·雷诺则废话连篇,酷爱传播各类人生哲理,比如“这不是战争,这是爱。”在放出此类台词后,西恩·潘会热衷于插入一个对手演员的特写镜头,竭尽全力地希望捕捉到他们目瞪口呆的惊吓表情来表现所谓台词的震撼力。这些演员在说什么?这些台词到底什么鬼?就连西恩·潘本人也不知道。即使如此,他仍然没有舍得放弃失焦镜头的使用,也许他是想让观众更切身体会到近视眼角色的视界吧!本片的失败自然也有编剧艾琳·迪格纳穆的功劳,她创作的剧本没有表现出一丁点的聪明、想象力和自觉性,反而用枯燥和令人费解的画外音来折磨观众。这部电影还真是一滩糟粕,彻头彻尾的尴尬。
2 ) 我喜欢的剧情片段之一
这部少说也刷了五遍七遍了,欲罢不能。危成主题的电影(感叹),我个人看懂就行。
有着金冥相位的恩叔用了很多角度来刻画他心中的女主(前女友)呀,从配乐到灯光角度都是金冥人的口味,我个人很喜欢这一部。甚至,他主要用灯光说话就很好了。
从苹果酒屋的法则开始,塞隆基本频繁的在演危成主题的电影,其次是友衰主题的电影。或者说,和恩叔分手后,都在“危成”
3 ) 就像写作文,严重偏题,不知所云
3.5,卡司很强大,然而导演你究竟想表达什么,难道这是一部“纯爱”电影,整场弥漫着僵硬、虚伪的人道主义。时不时能从塞隆的脸上看出WTF的os,为了给导演面子,毁了这么多好演员。———-西恩潘你个半吊子,2不能更多了!3.5是看上半部给的!尼玛这2分都给塞隆,你就是个负分!——— 导演,你知道观众多无力嘛,一分,不能更多,西恩潘独占-2分,诡异的剪辑,莫名的爱情,刻意的渲染,突如其来的崩溃……!塞隆的颜还是要舔的,演技也毋庸置疑,唯一的缺陷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口音,偶尔冒出来的英音让人凌乱出戏!此刻尤其想要重温安吉丽娜朱莉和克里夫欧文的超越边界!
哈哈哈哈睡了四个小时挣扎爬去看了的我,真是何苦。无法评分,看了一篇大写的应试高中生作文,前半段模板拼接在一起,还是不带剧情发展的散文,后半段就是纯视觉心灵虐,与电影无关,结尾是感动中国演讲。小叮当自带吐槽女主时全场鼓掌。也算见证了奇迹,不知为何能进竞赛单元,麻烦放黑泽清回来好吗!
本届戛纳最大丑闻,零分电影,没有做对任何地方。
虐心当然随着年纪与阅历增长现在也总会想到事物的多面性那些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永远不是事实的全部或者你需要思考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真是场煎熬,不停的血腥苦难展示,无节制的煽情,还有一点没火花的爱情。这部电影与它展示的内容一样,都是场灾难。坚持看完,一是想多看看塞隆,二是想看多少人退场,三是想听听结尾的嘘声。
无耻混蛋
拍得真血腥
今年戛纳最自豪事件:我是编辑部唯一一个从头到尾坚持看完这部0.2分神片的人。妈蛋,这种三观,不给负分真对不起人类最后的良心。在难民营滚床单,以为要得艾滋了吓得半死,发现侥幸没有得瞬间又开心地粗去玩……这剧情,不怕激怒全世界无国界医生?
令人反胃的做作,甚至连这份“做作”都拍砸了。相比之下,去年的《青木原树海》似乎没那么糟了。
全程跳看塞皇的脸,以及那几个俯视角度塞皇诱人的裸体~真好,塞皇终于跟西恩潘掰了,普天同庆…
0 真得从价值观展示到电影语言,从里到外都烂透了,西恩·潘不但没有给非洲医疗援助志愿者的形象添任何光彩,反倒用一段可笑至极的爱情抹了黑,非洲的苦难和鲜血,就像开普敦的壮丽风景,都只是西方白人“人道主义”的张张壁纸。
没有才华和悲天悯人结合在一起简直是一场灾难。
剧情节奏时间轴价值观一片混乱。。。恋脚片段加星。
据说拍这部电影时,塞隆几乎就没有一条一次过的时候,潘叔不断喊NG不断折磨演员,无论怎么拍都无法达到他的要求。这大大打击了塞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两人不断在片场争吵,当时大家以为他们会在片场就分手。后来终于分了。戛纳首映0,2分对塞隆,又是一场无法避免灾难。
只看塞隆~~~
1.5吧,前半段真的还没那么糟,分开一段段来看,有时像你们的马利克,电梯和停车场那段争吵则想起Jacques Doillon电影里那些疯癫的角色。后半段实在有点令人作呕了。塞隆拍完这是不是就该分手了?
这部危成磁场,也是看了多遍算是很喜欢的沙栗子的电影之一
就像“绑架”了我两小时,还没绑架成功!手动再见100次。
放完嘘声一片,场刊惊天0.2,伪人道主义招人反感。大量血腥镜头,如山洞徒手剖腹产,旁边老太各种捂脸。与之相配的是动不动就崩溃撒泼的塞隆,舔嘴唇秀性感不要太频繁。阿黛尔刚有正脸戏份就结束了,让雷诺也是酱油。导演技法太笨,画外音矫情,还特写拍证件,连装沙装水鸡汤段子都拍,巴登死得好勉强
A powerful story about wars and terror in Africa as well as the way big love defines us. It is not a shame to find yourself through an inspiring partner and keep the lessons you learned from them in your heart even after they are gone.
两位出色的演员塞隆和巴登,影界最牛作曲Hans Zimmer, 还有演一个可有可无配角的让·雷诺,在西恩·潘的执导下,合力制造了一部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过度煽情的烂片,戛纳最差电影没有唯一。西恩·潘演戏是好,导演这活明显他干不了。《最后的模样》,坚持看完的唯一理由,就是塞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