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假期

喜剧片法国2019

主演:克里斯蒂昂·克拉维埃玛蒂尔德·瑟妮JoeyStarr弗雷德里克·贝尔路易多·德·朗克桑Laetitia Chambon奥利维埃·马夏尔

导演:ArnaudLemort

剧照

疯狂假期 剧照 NO.1 疯狂假期 剧照 NO.2 疯狂假期 剧照 NO.3 疯狂假期 剧照 NO.4 疯狂假期 剧照 NO.5 疯狂假期 剧照 NO.6 疯狂假期 剧照 NO.13 疯狂假期 剧照 NO.14 疯狂假期 剧照 NO.15 疯狂假期 剧照 NO.16 疯狂假期 剧照 NO.17 疯狂假期 剧照 NO.18 疯狂假期 剧照 NO.19 疯狂假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46

详细剧情

  菲利浦和卡萝刚在一起,两人都在不久前才离婚。菲利浦想尽办法只为获得卡萝两个孩子的好感。他和卡萝的儿子打赌,如果他通过考试,顺利毕业的话,他就可以选择他想去的渡假胜地:伊维萨岛。对于习惯法国北部安宁生活的菲利浦来说,这趟旅程将带给他巨大惊喜……

长篇影评

1 ) 《精灵旅社》:打破人类的自我崇拜

《精灵旅社3:疯狂假期》2018年夏登陆院线,距离第一部上映已经过去6年,热闹程度有增无减。相比两部前作,这部续作的故事不再局限于精灵旅社内,而是转移到了百慕大的豪华邮轮上,场景既封闭又开放,解放了编剧的想象力,视听效果更加丰盛。

哥特文化是典型的亚文化,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了一种邪恶与神圣边界模糊不清的状态,风格以阴暗、恐怖、神秘为主。哥特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主角则多是游走在人类社会边缘的吸血鬼等怪物。《精灵旅社》系列是将亚文化纳入到主流文化中的产物,其中很多角色都是对经典哥特形象的再创造,恐怖神秘的气氛被神经质的喜剧感取代,故事变得通俗热闹,价值观也趋于传统。该系列网罗了众多经典的怪物形象,如欧美家喻户晓的德古拉、弗兰肯斯坦;同时杂糅了现代流行元素,如智能手机、鬼畜视频、洗脑神曲等。这些尝试让电影的受众基础变得非常广泛,成为一部标准的合家欢电影。

《精灵旅社》系列在对经典怪物形象的改编上,德古拉无疑是最成功的那个。严格来讲,在两部前作中,德古拉算不上第一主角,他不是故事冲突的直接当事人。第一部中,德古拉在影片前半部是人类与吸血鬼相恋的阻碍力量;第二部则是吸血鬼与人类诞下的混血儿的自我认知过程,德古拉只是充当了这个过程中不断抓狂的外公。然而,德古拉的形象却是整个系列中最丰满的,他拥有完整的人物弧光,性格中的矛盾部分激烈碰撞,并在这种碰撞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到了第三部《疯狂假期》,德古拉终于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并延续了他矛盾的一面——恪守“一生只能爱一人”的价值观,却在妻子死后多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别的女人。

在《精灵旅社》系列中,德古拉一反大众认知中的吸血鬼形象,虽然仍旧拥有超人的力量,最擅长的却是卖萌。其实德古拉的“萌化”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对吸血鬼文学与影视发展史稍有涉猎,便知道吸血鬼形象其实始终在随着时代发展演变,而受众对吸血鬼的态度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诺斯费拉图》(1922)

《诺斯费拉图》(1922)算是吸血鬼电影的开山鼻祖,该片塑造的吸血鬼形象丑陋扭曲,阴森可怖,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吸血鬼在受众的认知中是偏向负面的恶魔形象。1966年,在ABC的电视剧《黑暗阴影》中,乔纳森·弗里德塑造的吸血鬼形象上更接近于人,并像人类一样具备反思和共情能力。至此,人们开始改变对吸血鬼的刻板印象,影视作品中吸血鬼的形象也逐渐从嗜血怪物转变为神秘绅士。1992年,加里·奥德曼在《惊情四百年》中扮演的德古拉伯爵,虽然仍是邪恶反派,但他气质华贵,性格丰满,承受着悲伤的过往,因此也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同情和喜爱。1994年,根据安妮·赖斯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夜访吸血鬼》上映,汤姆·克鲁斯扮演的吸血鬼拥有绝美外貌,征服了大量女性观众,他的迷人魅力几乎掩盖了这个角色的反派立场。从此,影视作品中的吸血鬼形象彻底发生转变,他们的外形和性格不再仅仅是接近人类,而是成为超出人类的完美存在,偶像剧《吸血鬼日记》和少女电影《暮光之城》皆是如此。动画作品中吸血鬼的形象发展轨迹和真人影视剧大同小异。到了《精灵旅社》这里,吸血鬼形象被进一步创新,德古拉保留贵族魅力的同时,竟变成了一个唠叨、傲娇、神经质的单亲爸爸。

汤姆·克鲁斯扮演的吸血鬼莱斯特

与《疯狂动物城》类似,《精灵旅社》也创建了一个众生平等的乌托邦。前者讲述不同物种、甚至天敌之间建立的牢固友情,后者则是怪物与人类和平相处甚至相爱通婚。但《精灵旅社》相比前者,其中的形象更加边缘,是彻头彻尾的异类。如果说《疯狂动物城》隐喻的是不同种族之间的包容与联结,那么《精灵旅社》隐喻的则是主流文化对亚文化、“正常人”对边缘人的接纳与理解。其实,哥特文化的发展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对世界重拾思考的内涵,致力于将艺术的触角探到人性的复杂幽微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灵旅社》的创新并非是完全抛弃了哥特文化传统。

重新梳理《精灵旅社》三部曲,不难发现,整个系列一直都在强调“接纳”这个母题,三部曲的主题非但没有割裂,而且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第一部讲述女吸血鬼梅维丝爱上了中二的人类少年,全片围绕怪物对人类的接纳展开;第二部是双线叙事,梅维丝进入人类社会并渴望被认同,同时她的混血儿子丹尼斯也正在经历关键的身份认同阶段;第三部的主题是怪物与人类的双向接纳,曾对人类抱有偏见、认定吸血鬼一生只能有一次真爱的德古拉爱上了人类船长爱丽卡,爱丽卡还不是普通的人类,而是吸血鬼的世仇范海辛的曾孙女。

换一个角度看,这个接纳与被接纳的过程,其实也是逐渐打破人类自我崇拜的过程。第一部里,人类男孩进入怪物的世界,并入赘成为吸血鬼家族的女婿,成为彻底的非主流和边缘人;第二部,全片最大的悬念就在于混血儿丹尼斯的身份到底是人类还是吸血鬼,最终谜底揭开,丹尼斯不负众望成长为吸血鬼;第三部中的反派范海辛,宣扬人类与吸血鬼不共戴天,但非常讽刺的是,他为了长寿把自己弄成了人机结合的怪物,早已不是真正的人类,这一设定进一步击碎了人类的自我崇拜。在《疯狂假期》中,德古拉爱上人类兼仇人的设定,既是对前作剧情和理念的呼应,也是对主题的进一步升华。

尽管《精灵旅社》的创意脱胎于经典哥特作品,但其与北美主流动画电影大同小异,歌颂真善美,宣扬家庭的重要性,肯定爱的力量,最终落到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虽然价值观偏向保守,但必须承认,对于低龄观众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2 ) 怪物抖腿联盟,这次连“克总”都被你们吵醒了

不吓人的怪物们,沉溺于freestyle无法自拔

未曾想到的是,在刚刚过去的七夕,这部动画片《精灵旅社3》竟然成为了最应景的电影,搞笑归搞笑,也不乏甜蜜元素,在海底神殿德古拉为船长“挡枪”的场面,狂撒狗粮啊。所以七夕刚过,这里还要马后炮一下,各位情侣过节看电影,没选这片,亏大喽。

更未曾想到的是,这套格局有限,故事模式完全类似的《精灵旅社》系列,竟然能拍到第三部,而且依照目前的票房走势(截至目前,北美公映一周1.5亿,全球4亿,而本片的成本仅有8千万),未来第四部也是板上钉钉的。


瞧这一家子

在我看来,《精灵旅社》系列比起其他系列动画,格局还是偏小一些。因为第一部的故事模式和格局已经被限定了,说白了就是旅社老板一家子的琐事。估计连该片主创都没有想到电影会如此成功,导致后面两部作品也不会跳出这个模式。

泰坦尼克号乱入?

所以,《精灵旅社3》中,德古拉还自黑了一次:“不就是把旅社搬到了游轮上,这有什么不一样??

格局和模式被限定?我一说您就明白。《精灵旅社》系列的故事都用到了一个“瞒天过海”的招式。

第一部,德古拉为了避免怪物发现人类,把小哥打扮成怪物,还阻止女儿与这位谈恋爱; 第二部,德古拉为了蒙混老爷子,把外孙打扮成了吸血鬼; 第三部,德古拉向女儿隐瞒自己与船长谈恋爱的事实,结果船长是范海辛的曾孙女,打算灭掉怪物,也蒙混了所有人。

所以,这三部基本上都是描述这一家子的鸡毛蒜皮,不是拉女婿对付女儿,就是一家三口一块对付老爷子,互相大摆龙门阵。而且其中有个规律:

★德古拉用“瞒天过海”的方式对付的都是自己人(蒙了女儿两次,老爸一次),结果最后自己也中计了,被未来的老婆给蒙了,真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每次“瞒天过海”的起因,都是碍于亲情,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亲情关系,可谓有始有终。

所以,《精灵旅社》三部的编剧各有不同,但我猜至少每集故事大纲都是来自于同一个人,不是导演格恩迪·塔塔科夫斯基的主意,就是亚当·桑德勒的点子。

而且就这么个家庭琐事的故事模式,竟然拍了三部,且如今依然能获得大量观众追捧,就是因为建立在这个非常“没创意”故事基础上的角色带来的娱乐效果,才是非常“有创意”的地方。


流行文化中的恐怖怪物们

世界奇幻文学中的各类恶魔、怪物以及不死生物永远是大银幕上的常客。

在美国电影协会(AFI)评选的影史50大恶棍之中,真人角色比例很少,而恐怖片、神话片里的大坏蛋形象占据了相当多的比重,比如吸血鬼、狼人、木乃伊等等基本榜上有名。

环球怪物系列如今已经被索尼玩坏了

这些虚构的怪物形象,坏得很纯粹很单纯、没有理由的坏,从另一方面说,他们坏得太有趣了,所以才成功有了光彩。

比如在很多网络文化中,有恶搞异形、吸血鬼的图片和漫画,却没有恶搞汉尼拔的,这就是区别。

正因如此,才有了《精灵旅社》系列,将影史上那些最著名的怪物集合一处,用反传统手法给观众的留下的极为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最大创意,就是将吸血鬼、狼人等作为怪物角色进行拟人化、日常化、萌化的接地气的处理。在此之前,这些怪物都是来自于亚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骇人”形象。但随着他们知名度不断提高和观众审美的进化,这些可怕的怪物大部分都进入了主流文化之中。

就像哥斯拉一样,最早只是恐怖片、特摄片里的反派,如今摇身一变,不但横行于好莱坞,还广泛进入到世界各地的流行文化中,光是哥斯拉玩偶就深受孩子们喜爱。试想一下,50年前这玩意还是能把小朋友吓哭的恐怖怪兽哦!

这就是这些怪物进入主流文化的契机,因为他们形象鲜明,而且就算坏,也坏的很单纯,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而这些进入主流文化的怪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精灵旅社》的五位主角:吸血鬼、狼人、木乃伊、学科怪人、隐身人。

如果把这几位如今进入主流文化的故事,都说一遍,恐怕这篇文章就跑题,这里只挑重点的说,以德古拉举例。


德古拉伯爵赛高

来自于欧洲罗马尼亚著名传说的吸血鬼,本来就是西方让人谈之色变的怪物,但在1819年波利多利医生创作的 《吸血鬼》小说中,将吸血鬼主角 鲁斯凡爵士(Lord Ruthven)从野蛮的杀人活尸转变成了英国贵族形象开始,吸血鬼在大众心中的造型就开始变化了。 直到19世纪末爱尔兰作家斯托克的哥特小说 《德古拉》打底,成功将德古拉变成吸血鬼的代名词,而且他们文质彬彬、具有吸引异性魅力,能够控制受害人的思想的绅士形象至此定型。

克里斯托弗李版德古拉

如果说吸血鬼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出没于恐怖文学和电影之中,虽然充满魅力但还是让人心有余悸。那么真正让吸血鬼进入主流文化,要归功于1976年美国作家安妮·莱丝的小说《夜访吸血鬼》

因为这套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把去除了吸血鬼的负面、隐喻和消极影响,反而让人觉得他们有些可怜,从而更加令人着迷。

所以在如今,进入主流文化的吸血鬼的形象与最早恐怖传说里嗜血怪兽的形象完全不同,看看现在有关吸血鬼题材的电影都是些什么——《暮光之城》《刀锋战士》《嗜血破晓》《黑夜传说》《吸血鬼的生活》等等,动作科幻、青春爱情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恐怖片。

拍吸血鬼的恐怖片?恐怕没人看的哦。

《精灵旅社》系列中的德古拉,采用斯托克小说中经典角色德古拉作为原型,形象上算是电影史上诸多吸血鬼的形象结晶

★比如造型,来自“吸血鬼之父”托德·布朗宁1931年的电影《吸血鬼》中贝拉·卢戈西饰演的德古拉,看剧照就能发现该造型对后世吸血鬼形象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个性方面,这位沿用了赫尔佐格《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中的诺斯费拉图,比如孤独、害怕人类等设定都是出自后者。

★到了《精灵旅社3》,我们发现这位卡通德古拉,也摄取了《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的特征,比如不怕大蒜,这是安妮·莱丝笔下吸血鬼的独特之处(她笔下的吸血鬼并不害怕大蒜或十字架,也不会被木桩钉死),本片中德古拉一家“害怕大蒜”的原因是吃了大蒜会放屁。


克苏鲁终于醒了

《精灵旅社》系列,能把吸血鬼以这样的方式呈现,代表昔日怪物早已渗透主流文化,同理,狼人、木乃伊、隐身人也是如此。不但完全不吓人,而且光看形象就能叫得上名字。要知道,这些可都是西方怪物,在东方尚且如此知名,就知道他们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了。

PS,这也从侧面反映了, 环球黑暗电影宇宙的失败。这些怪物形象已经都如此大众化了,你还玩这一套阴暗恐怖的玩意儿?最大的噱头要集齐环球几大怪物?《精灵旅社》系列早在2013年完成了,而且人家是索尼出品的。第三部里连范海辛都晒出来了。

所以说,《精灵旅社》系列几乎算得上西方怪物与流行文化的一次碰撞,除了几位我们光看形象都知道叫什么名字主角怪物们,其余还有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形象,它们几乎都离开了亚文化领域,都常见于西方各类奇幻甚至儿童文学作品有的可能在东方不太流行,以至于大家叫不上名字

★比如因《绿野仙踪》《灰姑娘》而成名的女巫,本片还看上了一位男巫,后者的形象最著名的就是《暗黑2》中死灵法师了。

★还有如果冻一般的史莱姆,在《飞天法宝》和《怪兽大战外星人》有过出场,本片里这位超级抢戏。

雪人,是东方传说进入西方文化的怪物之一,到了西方几乎跟大脚怪混为一谈,在《木乃伊3》中,雪人作为墓穴守护神出场,算是近期比较著名的作品了

九头怪,九头妖怪在东西方神话中都是BOSS的怪物,这个家伙学名为Hydra,比较著名的代表就是九头蛇,不过《精灵旅社》中的怪物只有6个头,具体形象来源于雷·哈里豪森的《杰逊王子战群妖》

小精灵,本片中新加入的角色,把飞机开成过山车的那群恶搞的小玩意,早在1984年斯皮尔伯格监制、乔·丹特执导的《小精灵》中其捣乱的本领就已领教。

★然而《精灵旅社》中最著名的“新人”,当属结尾大boss,来自《克苏鲁神话》中的旧日支配者——克苏鲁,被粉丝们亲切的成为克总。

“克苏鲁”这个词,具体来源于《克苏鲁神话》,这套来自于美国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创造的神话体系,几年前在东方还是比较陌生,近几年才流行起来,也出版了不少关于《克苏鲁神话》的相关汉译小说,这跟魔兽世界、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等西方奇幻流行文化作品在东方风靡有关。

要概括克苏鲁神话,是很困难的,但对于非粉丝来说,只需要记住两点就够了:

第一、旧日支配者(Great Old Ones),是克苏鲁神话的核心。

它们是恐怖的、拥有伟大力量的古老存在,在上古时代曾经统治地球,但结果却被古神封印,在如死亡般的睡梦中安眠。它们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克苏鲁(Cthulhu),它沉睡在南太平洋的海底都市拉莱耶(R'lyeh)。

第二、这个神话体系,影响了很多奇幻、恐怖作品。包括史蒂芬·金和胖陀螺都是其粉丝。

比如《地狱男爵》中拉斯普京召唤的邪神,就是克苏鲁神话中的阿撒托斯。《林中小屋》最后现身的大手也是克苏鲁。而根据洛夫克拉夫特小说改编的电影《疯狂山脉》,最终项目被取消,也是胖陀螺的怨念之一,希望这位拿了奥斯卡之后能够说服片商重启这个项目。

还有在《精灵旅社3》中游轮的目的地——亚特兰蒂斯,在《克苏鲁神话》中是旧日支配者时代的失落文明,有大量记载。

比如著名的小说《克苏鲁的呼唤》中,恩吉尔教授留下的笔记中就有记载“亚特兰蒂斯和失落的雷姆利亚”。而在《来自万古》中,有触手和长鼻、章鱼的眼睛、鳞片和满是皱褶的不定形巨体加塔诺托亚,就是亚特兰蒂斯和姆大陆的信仰中心。

其实在《精灵旅社》系列,克总就疑似现身,在第一集中,仅仅露了一只触手,作为科学怪人跳水用的跳台,不过从大小上来看,你也可以将其认作是挪威海怪

在《精灵旅社3》中,不但让克总全身亮相大秀“音乐细胞”,还把《克苏鲁神话》体系变成了电影的剧情。

片中的线索暗示,在太平洋海底沉睡、足以毁灭怪物的力量、昔日亚特兰蒂斯的崇拜之神(其实亚特兰蒂斯崇拜的那位叫做加塔诺托亚)、海底神殿等等,充分证明这只大章鱼不是《加勒比海盗2》中的挪威海怪,而是真正的旧日支配者降临

而《精灵旅社3》也成为第一部把“克苏鲁神话”体系融入故事的商业大片,可喜可贺。

我们的逗比怪物联盟,终于召唤出了伟大的克总。不,其实是把进入主流文化之后的克苏鲁大人也拉下了水。


彩蛋:洗脑神曲大战

结尾DJ大战大概是全片最high之处,不但动感十足,而且还有着文化内涵——新旧文化的交织,怀旧文化最终KO掉了时髦潮流。

本片的制片人 亚当·桑德勒,就是典型的怀旧文化支持者,他在《长大后2》中就干过一回。他带着“周六夜现场”(SNL)那帮货们,在结尾大玩怀旧party,大叔们用一套80年代流行文化COSPLAY,干掉了泰勒·洛特纳为首的一帮90后。

《长大后》

《精灵旅社3》中更加明显,两套DJ音乐大战,用我们熟悉的表达方式就是,不同年代的洗脑神曲之间的PK。

范海辛把克总洗脑的歌曲,就是当下很典型的夜店DJ舞曲,很聒噪的那种,比如下面这样。

而德古拉和女婿,用三首歌应对,前两首乡村乐和布鲁斯,太快没听清。但最后一首歌,非常著名,叫做《Macarena》(玛卡雷娜)。

这首歌是90年代神曲,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拉丁音乐,连续创下14周美国公告牌排行榜首记录。而更神的还在后面,这首歌因为太洗脑了,后来也成了著名的DJ口水歌,并且成功入选“DJ死也不愿再听的十首歌”榜单。

所以当放出了这首歌的时候,片中大部分怪物都在吐槽“烂透了”。

所以这里的对决就很意思,就是亚当·桑德勒个人的小情怀,意思就是,就算比洗脑歌,我们那个年代的也比你现在强,你们年轻人得这些太聒噪,连克总都吵醒了。

而这样的PK,“翻译”过来,好比当年流行大街小巷的的士高名曲《NO NO NO LIMIT》,战胜了这个时代的“freestyle”。

让我们感受一下《Macarena》的洗脑程度。

【Macarena-玛卡瑞纳】中英字幕

PS,《精灵旅社》系列向来有制造神曲的习惯,第二部是《 I'm In Love With A Monster 》,最喜欢第一部结尾那首《My Zing》,不亚于《玛卡雷娜》,亚当桑德勒还贡献了非常赞的rap。

精灵旅社片尾曲Cause You're My Zing高清分享


3 ) 一部儿童片,不宜深思

陪6岁表妹断断续续看了几遍。作为儿童片它合格了。然而没有我看第一部时的惊喜了。吐槽有二:德古拉的二见钟情和怪物世界的设定。①德古拉的新对象和小梅的妈妈完全不是一个画风吧,为啥续集拍到后面总要给单身爸爸塞一个对象呢(神偷奶爸同样的套路)。船长在怪物家族中很不协调。有种硬是融入的感觉②怪物航班我在看的时候很想吐槽。为了突出怪诞感,把航班服务做的差劲至极。怪物世界的飞机是这样破破烂烂一次性使用的,服务是如此粗鲁的。给我一种割裂感(好似黑豹里科技发达的瓦坎达却仍然都是部落草屋一样),给人一种人类世界俯瞰怪物世界的傲慢感。个人认为怪物世界可以是不同于人类世界,但是有里面另一种精妙的运行方法。我认为飞机如果类似幽灵飞船,会是更好的创意(喜欢海绵宝宝的幽灵船那集)。另外不喜欢德古拉花衬衫白短裤细腿白袜的打扮,第一二部帅气的德古拉在第三部的形象等同于梳中分油头白裤长袜的男子(在我心中)。小梅还是一样的可爱呢。

小梅和她的老公
德古拉吃蒜放屁
艾丽卡动摇杀德古拉的心
小梅冲浪帅气

4 ) 疯狂假期

其实我有点抵触德古拉这条感情线,在我心里德古拉是一直深爱他的妻子的,怎么会一眼爱上一位不知底的船长,也许她很酷,但是我认为活了这么多年的德古拉不会没见过这种女孩,更不会肤浅地一眼爱上她,我知晓这一次是让德古拉作为真正的主角去讲述他的故事,但是我很拒绝一见钟情这种方法开启他的故事,我更喜欢在不断冒险中发现对方的可爱之处的情节,这也会让观众能更理解德古拉的爱意。

5 ) 真爱打动人心,音乐唤醒情绪

真爱打动人心

我一直相信,人有很多契机去打开一部精彩的电影,有些契机甚至冥冥中和潜意识的。今天出门忘记带伞,一头雾水用来形容迷茫,一头雨水用来形容我的狼狈。吹干头发,换上毛茸茸的睡衣,重获温暖后,鬼使神差地打开了这一部动画片,一部温馨又搞笑、影射现实又无比夸张的动画片

亲情让人感觉到无比踏实。这次疯狂的假期,就是梅维斯担心父亲长期工作备受压力而策划的。父亲担心女儿不能接受他的第二春。狼人夫妻照顾着一大群小朋友而长期没有二人世界。里面有太多的亲情元素让我感动。里面是怪兽的世界,也是现实的世界,虽然没有正面提出,但是也在观后的余韵中思考:我们如何支持与关心家人?在他们感受到压力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一人抚养女儿长大的父亲是否可以拥有第二次心动?孩子如何看待父母自己的生活?夫妻如何平衡彼此的时间和照顾孩子的时间?

影片用滑稽地方式让我们看到,爱是理解与包容,是尊重对方的想法同时为其提供坚强的后盾。透过情绪去看家人背后的需求。梅维斯并非拒绝父亲拥有第二次心动,而是担心在那之后父亲会离开她去其他地方。在我的理解中,爱永远都不会是操纵与无理地干涉,而是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在差异中维系彼此的联结。

跨越种族的包容也能在影片中得到反应。人类与怪兽之间并非水火不容,大家都希望和平共处地生活,追求各自的幸福,相互伤害和二元对立只会毁了所有安宁。影片一开始以教授追杀德古拉一行怪兽开始,以德古拉挽救教授生命,感化教授,化解仇恨为终点。这个理想化的色彩带有基督教的教义在其中。那便是我们不能永远活在仇恨当中。这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冤冤相报何时了也有相似的思想核心。

反观我们当下,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生活看似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实则加剧了极端的思想。在一部网飞的纪录片《the social dilemma》就可以看出,大数据识别我们喜好后,会推荐我们喜欢的认同的信息。活在信息茧房的大众,难以听到不同的观点,活在“我坚信的就是对的”的世界中,越来越难以容忍差异。粉丝圈相互对立,动辄吵架,混淆事实与观点,盲信盲从。割裂的世界让我感到害怕。私以为趋势面前,个体能做的十分有限,至少可以尝试不加入阵营,并且尝试去理解相互对立观点中的共识。

音乐唤醒情绪

我曾经感慨,两样东西令我深深着迷——伟大的思想和动人的音乐。影片最后的决战竟然是正方与反方,看谁能用洗脑的音乐控制带有毁灭力量的巨大章鱼。这是我见过最有趣的决战,甚至我觉得反方的动感音乐更加洗脑。

音乐的力量是跨越语言、跨越时空的。虽然影片表现得夸张,但是音乐的确有操控人情绪的力量。当我认真且沉浸地去观看《裂缝中的阳光》的MV时,感到热泪盈眶无法自拔。当我观看电影大结局的时候,会不由自主摇头换脑,手舞足蹈。因此,被淋成落汤鸡的烦闷一瞬间消失殆尽,愉快与自如被音乐唤醒。

最后,影片带来的是感官的体验,我想用文字和理性固定住这一份感动。就像那如天气变化的情绪终究会散去,而相机咔嚓一声可以捕捉某一刻的风云变幻。

6 ) 只希望这些鬼怪福寿安康延年益寿

(推荐各路鬼怪的小白文)

不知有没有哪些鬼怪,曾经给你留下过阴影?

吸血鬼?狼人?木乃伊?丧尸?

假如曾经感到害怕的话,不妨看看《精灵旅社》系列电影。

那些凶神恶煞的怪物到了这里,全都变得激萌而有爱

看完后只会觉得,这世间也没有什么怪物是需要害怕的。

所谓“精灵旅社”,指的是由吸血鬼德古拉为了保护女儿梅菲斯而建造的一座旅店。

它的前面是400英亩亡魂森林,周围则是活死人墓地,没有人类会走进。

这样一来,各种怪物就可以安全地回归自我

在这个谈人色变的小世界里,充满了各种让观众忍俊不禁的反差。

就像人类用怪物来恐吓小孩那样,德古拉给女儿讲的恐怖故事,行凶者都是人类。

但不管有多少残暴的刻板印象,这个系列的走向始终是多元的、融合的、温暖的

在前两部里,吸血鬼梅菲斯与人类乔纳森共谐连理后,生下了可爱的儿子丹尼斯。

而在《精灵旅社3:疯狂假期》中,怪物大家庭将会一同踏上游轮度假。

在假期开始之前,推荐兼盘点一下当中的重要怪物吧。

吸血鬼

吸血鬼这个当之无愧的主角,大家都不陌生。

早在数千年前,神话传说中就有吸人精气的魔鬼。

直到18世纪,更接近我们认知的吸血鬼形象才在民间传说中,被杂糅地塑造出来。

吸血鬼通常肤色发暗,体温冰冷,有时能变身蝙蝠,需要饮用血液才能存活。

男主德古拉倒是不吸人血

理论上,他们复原能力强,长生不老,但怕阳光、十字架、圣水、大蒜,也怕心脏被钉上木桩。

这个怪物界的人气王,光是各大文学、影视作品的亮相概率,就遥遥领先。

曾经他们主要以面目狰狞的形象示人,第一部吸血鬼电影《诺斯费拉图》(1922)就是代表。

《惊情四百年》(1992)延续了阴鸷的特质,但哥特之下,又添了些凄美。

这个造型,德古拉有调侃过……

到了《夜访吸血鬼》(1994),血腥与阴郁的风骨都在,对于人性、异己的思考更深一步。

而布拉德·皮特和汤姆·克鲁斯两大顶级帅哥,把吸血鬼往偶像方向狠狠推了一大步。

于是在主打年轻观众的《暮光之城》系列电影和《吸血鬼日记》等美剧里,没点颜值还当不了吸血鬼。

话说,电影还小小调侃了下《暮光之城》系列。

在《精灵旅社》系列中,德古拉还是以吸血鬼的经典造型出现。

这个很像配音演员亚当·桑德勒的德古拉失去妻子后,一腔热情全放到女儿身上。

深厚的父爱之下,是一颗包容的心,以及躁动的灵魂。

而女儿梅菲斯是典型的哥特少女打扮,尽管已经118岁,又尽管,118岁她才算成年。

到这年纪还是少女,羡煞旁人了。

狼人

要是没有吸血鬼,狼人该是西方鬼怪传说中最负盛名的种子选手了。

他们平常是人,但在月圆之夜,就会变成狼,或狼人,凶残异常。

据说狼人最怕的是银,而咽喉则是要害。好吧,其实谁的咽喉都是要害……

在《美国狼人在伦敦》(1981)这部比较出名的老片里,狼人展现了自己毛茸茸的经典款

这样的形象也不好改,毕竟要跟狼的造型扯上关系。

哪怕是青春美剧《少狼》,也不好好捯饬狼人形象,弄得跟至尊宝似的。

还是美剧《真爱如血》里的狼人幸福,平日展现美好肉体,变身时就是一头纯狼,颜值还是始终在线的

这些作品告诉我们,狼人是吸血鬼的宿敌,至少,他们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族群。

但偏偏,《精灵旅社》系列的狼人维恩却是德古拉的死党。

维恩最厉害的,似乎是生育能力

哪怕似乎已经有了几百个孩子,他老婆汪妲还总是处在孕期当中。

而他的嗅觉已经退化,原因是因为长年累月都要换尿布。

但幸好,需要用到嗅觉时,还有那萌出一脸血的女儿温妮。

这小姑娘,请大家一定要重点关注。

科学怪人

科学怪人是由多个人类的尸块拼凑而成的怪物,由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创造出来又遗弃。

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长篇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1818)是他的重要传记。

在工业革命背景下“诞生”的科学怪人蕴含了人类与科技进步、正与邪的冲突,很是悲情。

第一部以他为主角的电影《科学怪人》(1931)就完整呈现了这一悲剧。

再过4年,导演詹姆斯·惠尔倒是在《科学怪人的新娘》(1935)里给他找了个“女人”。

你们猜,这是悲剧之后的一点甜还是一把刀?

不管怎样,不少作品都展示过科学怪人的苦痛,还让他“树敌无数”

恐怕,《精灵旅社》系列的科学怪人是最快乐的一个了。

娇妻在手,死党环绕,动不动就自行分尸找乐子,爽到炸。

木乃伊

说到木乃伊,感觉屏幕都要扬起一阵风沙来

所谓“木乃伊”,也就是人工制作的干尸,这算得上古埃及最著名的标签之一。

当年法老王死后,他们会用香油或药物涂在尸体上防腐,以表敬意,因为相信灵魂不亡。

其实世界各地都有木乃伊,譬如中国,就有楼兰美女。

而在大银幕上,木乃伊出道也是很早的。《木乃伊》(1932)就是相关经典。

但要说最出名的作品,还要数《木乃伊》三部曲(1999-2008)。

不知大家还记得3000年前被诅咒封在石棺中的木乃伊伊莫顿不?

伊莫顿给大家表演“惊掉下巴”

虽说它的形象多是恐怖的,但《精灵旅社》系列中的木乃伊墨瑞则非常可爱

圆润柔软的身子,一反木乃伊干瘦的形象,平添几分中年男人的亲和

不过,他恋爱运不是太好,是被重点虐待的单身狗……

其他怪物

在《精灵旅社》系列中,西方怪物几乎已被一网打尽

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电影很精妙地把他们的特点转化为笑料

丧尸走不利索,恰好被德古拉叫来扮演慢慢逼近的狰狞人类。

而他们也是迟钝的,派对气氛不热烈,可以把锅扣到丧尸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头上。

女巫魔法厉害,正好用来处理酒店的卫生杂务。

骷髅看似“没料”,但动不动就会被人吃豆腐……

而明明已经是隐形人,游泳前被人扒了泳裤,还害羞得不行。

狼叔真的很贱,我喜欢

其实还有雪怪、六头龙、果冻怪等等怪物……应有尽有了。

范海辛

在《精灵旅社3:疯狂假期》里,还会引进一个新角色,那就是范海辛。

这可是德古拉伯爵的宿敌

电影《范海辛》(2004)里,这位吸血鬼猎人由“狼叔”休·杰克曼扮演。

他在19世纪末叶去罗马尼亚,就是为了结束德古拉的黑暗统治。

但在《精灵旅社3:疯狂假期》里,范海辛是个女人(当然,这是电影预告卖的关子)。

她同样身负追捕怪物的任务,但这些冲突,相信会化作一些惊险、搞笑的元素散布在故事中。

而且,当寂寞的德古拉寻思着找女朋友时,她的出现,也许正好填补了空白。

反正人与怪物都通婚了,在这个跨种族的包容世界里,宿敌谈个恋爱又有什么稀罕呢?

所以,一起“见鬼”去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原载于万达公众号。

短评

没想到全片最大的高潮是在结尾处的DJ battle那里,电影院熊孩子都要跳到座位上蹦迪了,音乐很燃很嗨。

6分钟前
  • 第二最爱
  • 推荐

好好看好好看好好看 为这样的动画片打call

7分钟前
  • 王彦_千禾
  • 推荐

你们对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一无所知!

11分钟前
  • 天启战神
  • 还行

用dubstep唤醒克苏鲁简直要笑死了,结尾高潮算是把系列一贯的音乐元素发挥到了极致吧,整体真的超欢乐,真的超好笑,真的超洗脑,梗多,节奏好,成年观众也能收获非常多的乐趣!

1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一直在想做怪物是不是不用工作,直到这一部才想明白,主角们是财阀怪物和他养的一堆食客,底层的僵尸与女巫还是要工作的……

14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应该给八爪怪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它弃暗投明,改邪归正。

17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娱乐性强,笑点足,挺感人的。

20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推荐

有小笑没开怀,还觉得有些闹哄哄的疲惫感。tinder、民航和邮轮旅游的特征都被搞进去了,世仇的铺垫到解决也表达完整,可就是不燃不欢乐也不动人。舞曲对决的层次递进感比较弱

22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感觉一般了,结尾也是有点莫名其妙。热闹是挺热闹的,也挺逗的,但看完总觉得缺点什么。

26分钟前
  • 世界尽头
  • 还行

虽然低幼,但可看性还不错,很欢乐的暑期档合家欢动画,最后的神曲一响也是够厉害了。

3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从第一部的父女代沟,到第二部的下一代教育理念冲突,再到第三部的父辈晚年生活。父权的反叛与和解是近年好莱坞合家欢系列动画一条常见的主线,《海底总动员》《海洋奇缘》《疯狂原始人》《寻梦环游记》之类都是这套路,精灵旅社的父亲最可爱。发掘出每只怪兽身上独一无二的梗,创意无限。光是那坨连台词都没有的绿果冻就贡献了多少笑点啊……还有船上那群表情高冷性格kuso的咸鱼服务生、神曲最终对决什么的~游轮控表示一本满足。这动画的人物动作越来越夸张,光是动作就自带笑点…

3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Say Hi Bob!

32分钟前
  • 小二
  • 推荐

这一部格外宝莱坞了,但这无比欢乐的沙雕系列,还请一直拍下去吧。想看怪物家族不断开枝散叶,想看大同世界不断zing zing zing,想看残酷世界不断乌托邦化。骚入骨髓的德古拉简直是七夕必备,不,常年必备。而狼家的萌,依旧最具杀伤力。不过还是前两部好看点,也许范海辛不够讨喜。三星半。

36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笑点不断,恶趣味十足,太合适带熊孩子看了

40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最美不过夕阳红,其实也算家庭电影一种了,每一部的核心其实都是家庭关系的变种与放大。而整体娱乐性非常强,包括这一部,斗歌与各种恶搞,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可看性。

4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猜中了开头,也猜中了结尾,唯独没有猜到高潮能拍成印度歌舞片。。。

45分钟前
  • li
  • 还行

DJ battle DJ battle DJ battle!哈哈哈哈哈哈哈。非常非常适合带着小朋友一起看呢。

49分钟前
  • kathleen9
  • 力荐

女主太不讨喜了…… 为神马不让我打分!国外已经上映了呀!

51分钟前
  • terrala
  • 还行

意义并不大

56分钟前
  • 葱油饼
  • 还行

感谢亚马逊的点映,在上映前半个月就在电影院看到了~事实再次证明美国人民的三大休闲活动是喝酒蹦迪坐游轮。其实本来是个挺好的点子的,怎么就写成了这么一个剧本呢,最后拔高主题的环节还强行掰到了肤色上,我当时真的白眼都要翻到后脑勺去了 怪物们的习性看到第三部也都觉得习以为常了……

60分钟前
  • gerald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