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部爱尔兰共和军的科普片
这部片子基于一个完全真实的政治背景:
片中多次提到的UDI,就是IRA,即爱尔兰共和军(Irish Republican Army)。估计改名字是因为太敏感。成立于1919年,由旨在建立独立爱尔兰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军事组织“爱尔兰义勇军”改编而成,与驻在爱尔兰的英军作战,长时间通过暴力活动实现政治诉求,被许多国家视为恐怖组织。曾为爱尔兰独立、现为统一北爱尔兰而战斗,分为正统派和临时派,内部派系十分复杂。
布鲁斯南演的北爱政客汉尼斯,原型就是现在新芬党领导人亚当斯。他从爱尔兰共和军头目,著名的恐怖魔头摇身一变,进入政坛,成了北爱和平使者。北爱尔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夜晚,当孩子不愿上床睡觉的时候,父母们便会说,再不睡觉,亚当斯就要来了!于是,再不听话的孩子都会被吓得乖乖睡去。格里·亚当斯,这位爱尔兰共和军政治组织“新芬党”的领导人,在过去30多年里,一直被视为北爱尔兰地区最大的恐怖分子。而近几年来,他的政治主张开始从暴力转向了和平。2005年7月28日,爱尔兰共和军宣布结束历时35年的武装抗争行年动,该组织1000多名成员从格林尼治时间当天15时开始放下武器。
UVF:片中提到的UDI的死对头,也就是杀死汉尼斯妻子的哥哥的那个派别,居然没有改名字,就是用的真实的名字UVF。南北爱尔兰分治之后,原本是多数派的天主教徒在北爱六郡一下子由多数派转变成少数派。而新教徒由原来岛内的少数派一下子成为北爱的多数派。双方在利益分配、宗教纲领、亲英还是联爱等问题上争议不断,仇恨时常升级为武装冲突。代表天主教徒的武装力量是临时爱尔兰共和军(Provisional Irish Republican Army,认为自己是爱尔兰共和军的直接继承者,以实现南北爱统一、保护天主教徒为目标)。而代表新教徒的武装力量叫作乌尔斯特民兵(Ulster Volunteer Force,取名于Ulster城,盖尔族的最后一个堡垒)。这两支武装力量经常针对对方的平民进行宗教袭击,并互相栽赃,制造恐怖袭击以引发世界对于对方的指责。双方一度都宣称自己的政治目标是推动北爱的政治和解与改革,却比赛似地持续使用着暴力和恐怖手段。
最后,片中布鲁斯南的扮相和现实中的亚当斯完全一模一样!!!络腮胡子,笔挺的西装,文质彬彬的镜框后面有一双深邃的眼睛!!!
现实中的爱尔兰共和军前头目,现在的新芬党党魁亚当斯。
2 ) 应时应景的大胆政治大片
成龙老了。
但是还能打。
很多人说成龙对于剧情推进毫无帮助 说UK政府坐看鹬蚌相争 UK是最大赢家……我完全不同意 除了kb份子难道最惨的不是32位死者么。但我决定最后再来说这个。
这两年民族主义抬头是很明确的倾向。先是从来就没消停过的中东 ISIS MAGA和战狼2 以及英国脱欧 再到最近的加泰独立……
这部剧很应时。日不落帝国那点儿破事儿从来也没有真正安静过。虽然说这两年好像苏格兰人反应更大 不过北爱从来都是个硬茬 90年代看报纸和新闻的人应该还有印象。
这部电影胆子很大 应该有很多内容都是敏感信息……
1.剧中最吓人的一句话是:政府和kb份子就像蛇的头和尾没有区别 抓住哪边都能抓住蛇。布鲁斯南说不不不蛇头会咬人——抓过蛇的都应该知道抓蛇头才tm不会被咬。看懂了全片的人应该清楚其实正是布鲁斯南下令制造爆炸的。虽然违背了他的意见伤害了妇孺 但是谁才是幕后主使呵呵呵呵。
2.布鲁斯南说我已经30年没和UDI联系了——拉登70年代末是美帝资助的。萨达姆是50年代末美帝资助的。卡扎菲直到09年还和美国国务卿谈笑风生。到底谁是KB分子呢?
3.成龙是一个广西人却参与了越战——都懂得。
4.成龙是一个广西人参与了越战却在越战之后跑路了还参加了美军特种部队?——这都能播?!
5.全片唯一颜值担当在脱掉上衣直面电瓶夹子以后 5分钟之内就招了——恩……对待kb分子果然手段刺激
6.炸弹拆了以后根本不审直接枪决——我特意去瞅了一眼果然UK不在上映国家之列
7.布鲁斯南的角色是有严格对应的。无论是角色定位还是扮相。——果然爱尔兰也不播。
8.貌似北爱共和军手上还有大量未处理的samtex——这玩意就是现在进飞机场要先用纸条擦擦身的主要原因。
9.UK政府为了安抚北爱人心从来就没有认真清缴过北爱激进分子——直到最后UK政府依然同意了特赦40名北爱政治犯。并留用布鲁斯南作为UK在北爱共和军的内应。
10. UK政府很轻松的就调用了各种摄像头取得高清图像信息 包括最后成龙的饭馆后厨的摄像头——我说怎么天眼都实施差不多了002415还能涨……
说的差不多了我来说说为什么成龙在这个剧中对于剧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貌似UK政府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自己其实也能破案 包括最后抓捕以及击毙kb份子都完全不需要成龙横插一脚。
但是……如果没有成龙 整个案件足足查了3周仍然没有斩获 你觉得UK政府真就能查出个子丑寅卯么?贝尔法斯特政府大楼和布鲁斯南的农场的事件显然维持了整个事件的舆论压力。
当然这都是次要的。如果没有成龙最后的狗仔行为 布鲁斯南依然是北爱的实际领袖——正的首长都是伦敦指派的傀儡。类似的事件还会不会发生?UK政府摆明了不想把布鲁斯南和整个事件链接起来 毕竟栓了狗链的狗难能可贵 但作为两起爆炸事件的提出者 布鲁斯南难道不应该接受惩罚?
再往后想想 布鲁斯南的这个破事儿曝光难道不会引起讨论?UK政府与北爱共和军的冲突更甚 并且UK政府的公信力是否会受到动摇?
成龙的确在电影中没有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但是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外来者(foreigner) 他实际上为死去的32个群众带来了公道 并且曝光了UK政府与kb份子之间的微妙联系 这才是他在整个事件最为重要且最不可或缺的作用。毕竟 爱尔兰共和军做过的事情太多了 每次都不过是这么一个出事-调查-惩处几个一线“激进分子”的循环罢了。
3 ) 从《快餐车》打到《英伦对决》 这才是真正的老炮儿
说到“成龙电影”,那些熟口熟面的标签呼之欲出——无血腥的动作、满满的喜剧元素、正能量、明星客串,以及全球各地的异国风光。多年来凭着这些元素,“成龙电影”成为难以复制的品牌。即使是今年大卖的《战狼2》,英雄带着各种肤色的女郎满世界转悠这种设定,也是大哥玩过的老戏码。对成龙来说,这些套路是财富,也是他要摆脱的桎梏,从《重案组》到《新警察故事》,他在电影里试过板起脸来扮严肃,哭过、爱过,甚至跪过,可事实证明,观众还是最爱他的那些“套路”。他还能怎样突破自己呢?《英伦对决》或许是个最令人惊讶的答案。
如果《英伦对决》把成龙扮演的主角换成一个西方人,那就完全是个标准的西方反恐题材商业片,无论从剧情、制作还是风格而言,都是如此。马丁·坎贝尔和皮尔斯·布鲁斯南这对老搭档,当年一部《黄金眼》叫007系列起死回生,如今再度携手,却是在一部成龙电影里。影片在英国取景,氛围凛冽肃杀,全没有成龙以往好莱坞作品中的那些热闹噱头以及为取悦少数族裔观众而硬拉来的黑人搭档,孤胆英雄一路搏杀到底,让人想起以干脆利落著称的《谍影重重》和《飓风营救》系列。
成龙为影片设计的动作场面与自己以往的风格大有不同。不但完全摈弃了杂耍式的花哨动作,以真实性为第一考虑,而且符合主角关明的老年人身份。我们第一次看到我们的超级英雄打不了几个回合就气喘吁吁,跑不了几步路就弯腰扶墙。脸上的皱纹,斑驳的白发,无不在提示我们,这是个我们从未见过,却最真实不过的成龙。“这个老头还能撑多久?”戏外的人生与戏中的形象合而为一,激发出动作电影最原始的悬疑:“正义真的能战胜邪恶吗?”而这,正是近年来大行其道的“老年动作片”的究极奥义。利亚姆·尼森飓风救女,丹泽尔·华盛顿号称“伸冤人”,洪金宝化身“特工爷爷”,老炮儿们人老心不老,动起手来招招直奔要害,干净利落撂倒一帮小伙子,深藏身与名。白发与皱纹是最好的伪装,也是观众最揪心的悬念。终于卸下了偶像包袱的成龙,或许能借此开辟出一条新的路线,借“老年动作片”延续自己的往日的辉煌。这自然是我们乐意看到的。
越战老兵对抗官僚这种题材,继承了西方公民抵抗暴政的传统,很容易让人想起《第一滴血》。影片的动作戏除了都市追逐和室内打斗之外,还有大段丛林游击战,包括追踪和反追踪,枪战和近身肉搏。看得出有些地方还是用了威亚,但基本上摒弃了电脑特效,也没有一个慢镜头,完全依靠实拍和剪辑来营造出紧迫和张力,是相当高明的做法。除了成龙的动作设计之外,一向坚持这种“老派”动作场面的导演马丁·坎贝尔显然功不可没。成龙今天的身手虽然不足以支持以往那些高难度长镜头的打斗,可要说完成这种类型的动作场面,绝对不会输给任何一个西方动作明星。
当然,尽管做出了如此多的改变,《英伦对决》仍然有某种可以归为“成龙电影”的鲜明印记。首先是那种强烈的草根精神,从香港警察到亚洲飞鹰,打不死的小人物从来就是成龙电影的标准主角。看着一次次被逼到绝境的弱者如何反败为胜,一向都是观众最为喜爱的部分。这部《英伦对决》依然不例外。其次是成龙塑造的关明这个角色,仍然强烈地延续了他以往“海外华人”人物谱的设定。这个“中国梦”的代言人演得最多的角色除了香港警察之外,就是各种类型的海外华人。从30多年前《快餐车》里的西班牙街头小贩,到《一个好人》中的澳洲华人厨师,到《我是谁》中的美国中情局特工,成龙代言的从来就不止是中国公民,更是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默默打拼的华人群体。关明这个看似颓靡的英国华人老头,却是因战乱和生计流离英伦的华人群体的缩影。“关”这个姓,或许正寄托了这些华人心中不灭的尊严。平时大隐隐于市,危难之刻时穷节乃现,能让形形色色的沉默的小人物在银幕上看到自己梦想成真,或许才是成龙电影风靡几十年不衰的真谛。而这,才是中国电影更应该去展现的“大国崛起”。
4 ) 如何看懂《英伦对决》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www.freethink.fun
看完《英伦对决》已是凌晨三点,我躺在床上发朋友圈,推荐此片,然后沉沉地睡去。
醒来是早上九点,打开手机,睡前发的朋友圈有留言,说这部片子看着无聊。我对着手机笑了笑,心想,这种非线性叙事的电影,肯定很多人都没看惯。但无论怎样,我很喜欢成龙这部电影,它再次打破成龙硬汉形象,甚至在电影里,他不是以主要角色出现,而是以配角穿插进这部电影,电影的主题还是在写政治斗争。
我对这部电影叫好,还是觉得故事好。两个小时里面要讲的故事,不细数的话有以下几条:整个故事的发生及破案过程(这是主线),成龙的家庭背景及出生,政府之间的斗争、恶势力根源以及中间各种博弈,此外还有男女之间的关系与各种计谋。在整个故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在2个小时密集讲述如此复杂的故事。导演用了两个方法,一是双时间叙事手法,成龙一条线,政府一条线,这两条线时而交叉,时而分开。这种讲故事的方法,不仅在拍电影时用到,写小说、新闻稿都会用到。当然,不止这部电影中有,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也是双时间叙事手法。这种操作的好处是,看似一个故事,在固定的时间线内,情节倍增,观看时间成倍增长。所以观者需要高度集中才能跟得上剧情。
采用双时间线会把故事变得饱满,更具体。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要将的故事线太多,许多没有没办法展开,这部电影里面涉及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就是如此,所以需要再用一种方法讲故事:通过演员的对话完整还原故事。单人物对话就交代了成龙的人物背景、爆炸事故的根源、为何会有这次爆炸等等,这些情节在电影里没有拍,完全是靠着演员一句句台词说出来。好的台词和剧本就是这样,人物除了在和电影角色说话,还要传递给观众相应的信息,更要推动剧情向前发展。
写到这里,差不多应该能够说明为什么这部电影好。不过,这还不够,整部电影除密集式地讲故事外,拍摄风格也很稳,那种冷峻中带着肃杀的气氛,空气中的冰冷与人物的阴郁,愤恨交织在一起,才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好的商业片。
不得不说,成龙这次转型,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我看完这部电影,第一个印象是,成龙老得刚好。虽然这不是他第一次演父亲,但这次演得异常认真,尤其是走路是那种蹒跚的老太,从背影看过去,那么苍老。更别说到他这年纪,还能顺着铁杆从屋顶滑下来。在丛林里和特种兵打斗的时候来个鲤鱼打挺(这情节有点儿假,虽然前面做过铺垫)。这种劲头,能做到的人真不多。
至于网络上说,成龙这部电影的票房没有国外高,我也只能呵呵,想想李安的片子票房不也是这样吗?绝大多数人对于一部电影的好坏并没有自我认知,完全在看得懂和看不懂这两个档次上去讨论。这就像许多人在看一幅画的时候,评判它的标准不是讨论画家在画什么,为什么这么画,你看见的为什么和我的不一样等等,只是一个劲儿地想直达目的地。说到底,无论是看电影和看画,那个目的地不过是次要地位,重要的是过程。心急火燎地干嘛呢。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www.freethink.fun
5 ) 在成龙电影里遭遇爱尔兰人的百年怨恨
(本文参考了豆瓣网友lightring同学的文章
大英帝国与反叛组织的恩恩怨怨;以及豆瓣网友doudou同学的
一部爱尔兰共和军的科普片,万分感谢,请原谅我不问自取。)
一
今年国庆档期,有两部电影堪称惊喜,一部是王晶的《追龙》,一部是成龙的《英伦对决》。相比于《追龙》,《英伦对决》更为独特,因为这部电影很不成龙,也很不香港。如果说王晶是严肃起来了,那么成龙则彻底让出了对电影的主导权。除了成龙主演之外,这部电影可以说完全看不出过去“成龙作品”的痕迹,如果把成龙换成连姆•尼森,我们会以为在看新一集的《飓风营救》。
说实话,成龙扮演的关玉明这个角色有点游离于影片整体氛围之外。他只是偶然卷入恐怖袭击事件的局外人,然后一心复仇的他掺和进了一场政治危机与阴谋当中。但他自始至终与这场危机和阴谋毫无关系,也并不知情,他只是执着地想要弄到袭击者的名字。而他本身中国人的身份对于影片的推进也没什么帮助,看影片结尾字幕,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中国人》,看来这个身份设定在原著中就存在,可能作者认为中国人都很能打,但这身份对故事没什么帮助。
同样,关玉明过往的悲惨经历对于故事的推荐也帮助不大,他当年妻儿死于非命,但这笔账算不到影片里的任何一个人头上。如果说有促进作用,就是他格外珍惜这唯一的女儿,这给他执着复仇提供了强烈动机。有意思的是,关玉明是一个前美军特种部队成员,所以他的一身功夫其实是“美国制造”。
当然,成龙这个角色对于中国观众意义重大,这是很多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感兴趣的原因。如果拿掉成龙和他的动作戏,剩下的就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政治惊悚剧了。而且这还是一个有门槛的政治惊悚剧,这部电影不像《谍影重重》那样,凭空捏造了一个组织,这部电影,建立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
看看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北爱尔兰政客汉尼斯的扮相,精心打理的花白头发和胡须,精致的无框眼镜,活脱脱就是现实中的新芬党党魁亚当斯。还有影片中多次提及的军事组织UDI,明眼人都知道,它影射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爱尔兰共和军。影片里的汉尼斯,还有与他貌合神离的妻子,分道扬镳的前战友,以及英国国防部长,就这么几个角色之间的冲突,把英国与爱尔兰几百年的恩怨情仇都给勾勒了出来。
而这些历史背景,构成了很多观众的电影门槛,据说看电影的时候,不少男观众都被他的女朋友问得哑口无言。但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格局,这部电影就不再是一部简单的《飓风营救》,如果把成龙替换成老福特,这部电影看上去就特别像杰克•瑞恩系列,尤其像那部《爱国者游戏》。
二
不如让我们花点时间,把电影里围绕着汉尼斯的这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首先是汉尼斯本人,他过去的身份是爱尔兰共和军的头目(电影里改名了,咱们就不用遮遮掩掩了),如今的身份则是北爱尔兰政府高官。这个人的人生轨迹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掌权。他所代表的,是爱尔兰共和军内部,谋求和平解决纷争的派别。但如果你以为他是良善之辈那就错了,按照影片的塑造,这是一个野心家,把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力量当成和英国政府谈判的筹码,可以说他是两头忽悠,从中渔利。
电影里的恐怖袭击是汉尼斯策划的,但是他原本的方案是不伤人,而只是炸掉几家金融机构。目的是进一步向英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英国政府特赦一些被俘的共和军成员。然而他曾经的一位战友,共和军的另一个领导者则背着他更改了方案,让这场袭击变成了真正的恐怖袭击,关玉明的女儿就死于这场袭击。
这位领导者所代表的,是爱尔兰共和军里的激进派,他本来就看不上和平路线,更认为汉尼斯就是个背叛革命的政客。在真实的爱尔兰共和军内部,也发生了类似的分裂,一派主张走和平路线,一派主张走暴力路线。做个类比,这有点类似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里的法塔赫和哈马斯。巴解组织是一个暴力起家的军事组织,但到了后期,阿拉法特所领导的法塔赫转而走上了与以色列和平谈判的道路。而哈马斯,则继续暴力路线。阿拉法特在世的时候还可以压制哈马斯,等他去世了,哈马斯迅速壮大,巴以和解遥遥无期。当然,电影里的汉尼斯,对于组织的控制力远远比不上阿拉法特。
而汉尼斯之所以被摆了一道,是因为他的妻子也背叛了他。他妻子对他的背叛是全方位的,不仅出卖了他的计划,还和他的侄子搞在一起。汉尼斯的妻子为什么这么恨他,因为他没有像当初承诺的那样,为他的大舅子报仇。包括汉尼斯的大舅子在内,还有他的父亲、兄弟,都死在爱尔兰与英国的战斗中,而这些“革命烈士”,也成了汉尼斯能够飞黄腾达的政治资本,然而汉尼斯并没有报仇雪恨,反而谋求与英国合作,这是他妻子仇恨的根源。
影片里也交代,杀死汉尼斯大舅子的并不是英国政府,而是爱尔兰共和军的死对头——乌尔斯特民兵(UVF)。这个组织源自于爱尔兰独立,原本爱尔兰地区有32个郡,爱尔兰独立的时候带走了26个郡,还剩下6个郡就是现在的北爱尔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和爱尔兰地区的宗教分布有关,众所周知,英国是信奉新教的国家,而爱尔兰人则信奉天主教,这是他们难以融合的根本原因。在爱尔兰地区,新教徒是少数派,但在北爱尔兰地区,新教徒却是多数派,这也是这六个郡没有跟着一块独立的原因。
尽管爱尔兰已经独立了,但是北爱尔兰仍然是双方争夺的目标,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组织了临时爱尔兰共和军,继承爱尔兰共和军的衣钵,而新教徒也针锋相对地组织了乌尔斯特民兵。这两支武装力量经常针对对方平民发动恐怖袭击,并且互相栽赃陷害。尽管双方都声称要通过和平手段推动北爱尔兰的政治和解,但私底下却仍然动作不断。
三
这部电影展现出了爱尔兰人残酷的一面(当然英国政府对待恐怖分子也是相当冷酷无情),但说句公道话,如今的爱尔兰人有多残酷,他们的历史就有多悲惨。
19世纪早期,一位法国旅行者周游世界,到过美国和爱尔兰,回去之后写道:“我曾见过栖身于森林之中的印第安人,也见过戴着锁链的黑人,当我琢磨他们可怜的处境时,我曾认为,我已经见到了人类悲惨遭遇的极端状态了。然而,我当时并不知道爱尔兰人的不幸处境。”这段描述来自托马斯•索维尔那本著名的《美国种族简史》,索维尔评价说:尽管爱尔兰人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但他们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过着被压迫的生活。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已经没收了大部分土地,并出租一部分给爱尔兰佃户,从而掌握着爱尔兰的农业经济。爱尔兰农民只能在剩下的边边角角的土地上种植土豆。
索维尔在书中描述了爱尔兰人的悲惨境地。在爱尔兰历史上,最触目惊心的事件有两个,一个是1641年的造反。先是有成千上万的英格兰新教徒惨遭爱尔兰天主教徒杀害,接着又有成千上万的爱尔兰天主教徒遭到克伦威尔的血腥屠杀。在这场持续了十多年的交战中,有50多万人——约占当时爱尔兰总人口的40%——死于战争、饥荒和疾病。英国战胜爱尔兰之后,颁布了所谓的惩罚性法律,剥夺了爱尔兰人许多基本权利。爱尔兰天主教徒既没有选举权,也不能担任公职和律师,还不准他们上大学或在大学任教。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子弟,从法律上来讲,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这样的处境,英国著名政治家埃德蒙•伯克评价说:针对爱尔兰的惩罚性法律是“自古以来人类凭借着邪念所能构制出的最巧妙而精良的机器,用以使百姓堕落,并进而败坏人性本身”。
第二件触目惊心的大事件就是爱尔兰大饥荒。前面我们提到了,爱尔兰大部分土地都被英国贵族占据了,还剩四分之一边边角角的土地都种植了产量大、价格低廉的土豆,土豆养活了450万爱尔兰人。然而成也土豆败也土豆,1843年开始,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在北美与欧洲蔓延,引发了饥荒。到1485年,疫病蔓延到了爱尔兰,毁坏了当年以及其后连续几年的土豆生产。这场灾难对于爱尔兰人是毁灭性的,大约有100万人死于饥饿或由饥饿引发的其他疾病。更多的人选择了逃离,仅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的短短几年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爱尔兰人消失了,到了1914年,爱尔兰的人口只有19世纪40年代的一半。
当然,将爱尔兰人置于死地的不仅仅是土豆歉收,还有英国人的袖手旁观。英国方面不仅救济款项少得可怜,而且在这非常时期,对爱尔兰农民的地租和税收都照收不误。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举个灾难期间发生的具体案例,来看看这个时期英国人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宣布,对爱尔兰提供1万英镑作为援助,但维多利亚女王却请求他只提供1000英镑,因为女王自己也仅仅捐赠了2000英镑,如果外来援助比她捐的多,她的面子往哪儿放?碍于女王的情面,阿卜杜勒最终只捐助了1000英镑。但他随后又提供了三艘船的物资援助爱尔兰。而维多利亚女王又从中作梗,阻止这三艘船靠岸。无奈的土耳其人只好再跋涉50公里,停靠在了位于爱尔兰东部的德罗赫达港。
这场大饥荒摧毁了爱尔兰人对英国人的最后幻想,独立成为他们唯一的诉求,这诉求之强烈,完全可以和犹太人复国相提并论。
四
就是在这种强烈仇恨和渴望独立的土壤里,孕育了爱尔兰共和军。而面对英国这个庞然大物,爱尔兰人深知正面对抗是没有胜算的,于是爱尔兰共和军走上了以小搏大的恐怖主义道路,为了制造恐惧,达成独立目的,他们绑架、暗杀、发动恐怖袭击,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为虎作伥,在二战时期勾结纳粹。
爱尔兰共和军发动的最著名的一次恐怖袭击,是在1979年8月27日,在爱尔兰炸死了著名的蒙巴顿伯爵。蒙巴顿伯爵堪称大名鼎鼎,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增外孙,曾经担任过英国海军大臣,他是二战时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二战以后他出任了最后一任印度总督,主持制定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然而也正是这一草率的方案,导致了印巴之间的大屠杀。高晓松曾经在他的节目里讲过蒙巴顿伯爵的故事,称他是一个妄人。包括这场著名的暗杀在内,从1969年到1982年,爱尔兰共和军一共制造了3000多次爆炸事件,两千多人因此而丧生。而爱尔兰共和军的创建者迈克尔•柯林斯更是被看做是现代恐怖主义的鼻祖。
“恐怖主义”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对异己分子大搞所谓的“红色恐怖”。恐怖主义又分为近代恐怖主义与现代恐怖主义。两者最大的不同是:近代恐怖主义往往是个人恐怖行为,暗杀的对象也往往只是有影响的政要个人。近代恐怖主义的口号是“要更多的人看,而不是要更多的人死”。现代恐怖主义则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恐怖活动已超出国界而具有国际性质。现代国际恐怖主义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如恐怖组织集团化、恐怖行动跨国化、恐怖手段科技化、恐怖目的残酷化等。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要更多的人看,也要更多的人死”。
无论是近代恐怖主义还是现代恐怖主义,都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信息革命之后的产物,用自媒体人罗振宇的话说:恐怖主义是一种现代病。恐怖主义诞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大众传播的发展,恐怖主义是伴随着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因为也只有在现代传媒技术的帮助下,才能实现“要更多的人看”这一目的。这样的信息传播速度,在古代是办不到的,罗振宇举了个例子,蒙古人在征服世界的时候,要想制造恐怖感,需要用残酷得多的手段,比如说屠城。罗振宇认为,现代传媒成了恐怖主义的放大器,全社会成为他们的“剧场”,他们利用现代传媒传递恐惧,争取同情,激发士气,如果没有现代传媒,他们的恐怖行动将毫无效果、毫无意义,甚至连组织本身都难以维持。
然而反过来,也因为现代传媒的存在,让恐怖主义像人类的癌症一样迅速扩散,却又难以根除。罗振宇评价说:“针对恐怖分子的打击,当然很必要,但这只是一个方面。重新思考现代社会的天然缺陷,和媒体的反应模式,可能也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
6 ) 最终冤枉对了一个坏人
即将片尾,当成龙出现在布鲁斯南的家里,亮出女恐怖分子跟布鲁斯南的合影,说布鲁斯南就是幕后黑手,而布鲁斯南百口莫辩的那一刻,是我对这电影好感飙升的一刻。
表面上看,布鲁斯南饰演的部长对爆炸案并不知情,他被极端派的手下绑架,被老婆出卖带绿帽子,还被成龙当幕后黑手穷追猛打,简直是冤大头中的冤大头。可他当然就是幕后主使,一个老谋深算的满口瞎话的无耻政客。
布鲁斯南口口声声跟UDI脱离了关系,可其实他不过是朝廷招安的宋江。
看UDI开会就能知道,UDI一直就是他的组织,他能对UDI的军头下令严密探查每个军火库,能对组织内部执行家法,也曾经是两手血腥杀害妇孺的爆炸犯。通过他跟他侄子的对话也能看出这一点,他侄子是从纽约赶回来的,之前是听从他的命令在纽约“筹款”。
“筹款”这个概念,电影里只轻描淡写的一提,但是如果看过布拉德皮特和哈里森福特的老电影《与魔鬼通行》(The Devil's Own,1997),都会知道是怎么回事。
《与魔鬼通行》讲述的就是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爱尔兰共和军成员肩负任务,来到美国向美国爱尔兰移民“筹款”,想要购买导弹回北爱去搞恐怖袭击。他借住在哈里森福特饰演的爱尔兰移民老警察的家里,两个人惺惺相惜,最终却迫于立场,兵戎相见://baike.baidu.com/item/与魔鬼同行/10442174?fr=aladdin
侄子是做这个的,布鲁斯南能还是什么好东西
甚至爆炸案的起因,也是布鲁斯南对亲极端派的部属下命令,要他去“打击英国的金融业”,借此用筹码来跟唐宁街10号谈条件,换取他表哥和其他人的特赦令。至于部属怎么打击,是不是在银行里放炸弹搞爆炸,波及旁边商铺里的中国女孩,这些他当然不闻不问——布鲁斯南当然对具体事件不知情,因为他用这种手段就把自己和具体暴力行动隔绝开,随时可以甩掉下头的底层棋子。这就像黑手党老大不会知道帮派成员干的每一起凶杀一样,中间都隔着好几层呢。
布鲁斯南不是幕后黑手,谁是幕后黑手?
成龙追着纠缠布鲁斯南咋看没道理,其实却是凭直觉抓住了来龙去脉的要害。如果没有成龙凭借照片歪打正着的指控,会是什么结果呢?
布鲁斯南会在利用亲极端派的部属之后,顺利拿到特赦令, 把从事爆炸的年轻人出卖给英国政府,而且会因为顺利解决爆炸案,他的政治影响力会大大提升,还会继续当他的部长。这个狗王八会占尽所有好处,得到所有他想要的东西。
布鲁斯南构想的很好,但是这个构想,奠定在他对UDI组织的掌控力上。在他执行的时候,出现了两个变数,他的老婆憎恨他的两面派手段,引诱了他的侄子,以至于本来应该是很顺利的换代码抓人失败了;而且亲极端派的属下警惕也提防他,在他身边安了个情人钉子,来把布鲁斯南和恐怖分子联系起来,而且借此当做自己万一被布鲁斯南出卖的底牌。 即便是这样,布鲁斯南仍然骗过了所有人,顺利杀人灭口,拿到特赦令,还让英国政府以为拿住了他的把柄,对他更加放心。如果不是成龙最终出现在他的房间,把照片发到网上,利用社会舆论来让他下台,布鲁斯南还能继续当他的副部长。
成龙拿着布鲁斯南和情人接吻的照片,说这是你跟女恐怖分子的照片,你就是幕后主使。但是布鲁斯南跟情人相处的时候并不知道她是恐怖分子,也不知道她是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钉子。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龙冤枉了布鲁斯南,可是歪打正着,他冤枉对了一个真正的坏人。
看着布鲁斯南面对照片却百口莫辩的表情,真是绝佳的黑色幽默。
电影唯一让我遗憾的,就是成龙没一枪毙了这个无耻的混蛋。
7 )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英伦对决
电影看了,第一感觉是,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震撼,特别是成龙线的剧情,貌似对电影剧情发展没啥大推动。
但是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电影结束之后特别说明影片改编自小说中国人,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故事的主体其实不是英国政治,而仅仅是关玉明这个中国人呢?
中国有句古话,有恩必偿,有仇必报。当然,全世界都是有仇必报的,但是中国那些老故事,豪侠传记,都有一个特点,报仇,血债血偿,定要亲手复仇。父亲死了儿子上,哥哥死了妹妹上,大多数都是练一身武艺,拿个大刀砍下仇敌的头颅。
所以这么想,我认为那些说关玉明线剧情没啥意义的人,说法也许是不准确的。个人认为,这个电影恰恰是在恐怖袭击背景下,一个中国人信条的诠释。下面,我给出几点作证。
第一,关玉明在女儿房间与警察对话,他先问你们会抓坏人么,沉默了一下又问,他们受惩罚么。一般在语言产生递进的情况下,人其实只关心最后一个问题,所以这里关玉明其实只关心恐怖分子是否会遭受惩罚,翻译一下,你们会击毙恐怖分子么。警察说,先生,请你放心,我们会搞定。这里,关玉明在座位上扭动了几下,他开始担心,万一恐怖分子没被找到咋办。
第二,显然关玉明是不相信警察的。他作为老百姓,惧怕政府的无能和低效。所以他不停的去找官方人员,宣泄他的不安,通过督促他人试图令自己心安。但是显然,效果不明显。关玉明对政府和恐怖分子的解读,也说明他怀疑他们是一丘之貉,这种心态下,我胡乱推测,也许关玉明觉得,即是坏人被抓住,也不一定会死,所以亲手复仇的想法此时愈演愈烈。
第三,电影里的关玉明,其实是一个非常不讲道理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故事主题其实是在塑造这个中国人的形象。讲道理,关玉明就是个恐怖分子。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因为单纯觉得老007知道名单,我就威胁你,炸你,虽然没杀人,但是钉子陷阱和直接炸汽车,我觉得这个已经不符合西方传统英雄的道德底线了。所以关玉明所扮演的绝对不是英雄,他就是个中国人。而且关玉明通篇万念俱灰的眼神,只传递了一个信号,当你伤害了中国人,他们会变得,固执,危险,不讲道理,不留情面。
第四,核心重点。当英国部队封锁了恐怖分子的住处,关玉明是溜进去的。他在车屁股偷看了部队监视人员一眼。这个细节说明关玉明已经知道政府控制局面了。所以为什么关玉明线看上去没有任何必要,从破案角度是这样的,但是关玉明打一开始就不是冲着破案去的,他就单纯想要亲手复仇,开枪的时候都是照着杀人去的,也没想过审问下一个炸弹在哪里,这些都不是他关心的。所以全片流程没毛病,政府查出来又不会告诉关玉明名单,那关玉明自己查不是很合理么。而且最后,房顶被炸开,关玉明是很淡定的,拿起一件衣服穿上,遮蔽了伤口,然后离开的。如果他不知道有警察,会这么淡定么。当然有人觉得,老兵这个素质很OK,但是我还是觉得,关玉明一直是有计划的。
从女儿死,到手刃仇人,也许,这才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政治惊悚片(不觉得很惊悚),而是讲,什么才是中国人的有仇必报,血债血偿。
第一次写,有啥不对,轻喷
8 ) 映前预警| 《英伦对决》也许会让普通观众“看不懂”!
文/列文
成龙和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英伦对决》马上就要在国庆档上映了,毒舌君首先想说,从个人角度来讲,是非常喜欢《英伦对决》这部电影的,因为这部影片并非大家所熟悉的那种动作层面的“精彩”,而是剧情、角色、悬念层面的“牛逼”,在所有成龙电影中都堪称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
但毒舌君也隐隐感觉到,广大普通观众也许对《英伦对决》怀有某种错误的期待,以为这又是一部打得有趣而热闹的成龙电影,甚至会期待成龙和皮尔斯南这两大巨星上演巅峰对决,再加上影片所采用的故事背景以及剧情深度,又大大超过了普通观众的知识储备和审美偏好,所以——
《英伦对决》也许会成为“普通观众”的噩梦!说得更明白点,那就是《英伦对决》也许会让很多观众“看不懂”,甚至会成为“最难懂”的成龙电影!观众期待的《英伦对决》也许与影片呈现的真实样貌会有相当大的差距。
毒舌君之所以给大家提前预警,也是希望避免“普通观众”受到宣传误导,带着错误的期待走进影院进而对影片产生不良观感,同时希望通过这篇“映前预警”影评,帮助“普通观众”建立一个更加客观理性的观影心理,以便大家在观影时能够更好地欣赏成龙的这部剧情片佳作!
毒舌君之所以认为普通观众会“看不懂”,首先在于影片的整个故事根本不是为中国观众而是为西方观众打造的,故事背景也超出了普通中国观众的知识储备和关注范围。
《英伦对决》的故事不是大家熟悉的成龙电影那种诙谐轻松的冒险故事,而是建立在“北爱问题”这样一个严肃深沉的政治历史背景上。
说起“北爱”恐怕不少年轻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北京爱情故事”,只有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是对世界政治与历史有偏好的年轻人,才会明白这个“北爱”说的是“北爱尔兰”,而“北爱尔兰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英国政府同北爱民族主义者“统独之争”的问题,在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曾经持续爆发严重的暴力冲突、恐怖袭击和流血伤亡,但随着1998年北爱和平协议的签署终于迎来和平。
也许常看《新闻联播》的中老年观众,会对“北爱问题”留下记忆和印象。而自从和平协议签署以来至今,“北爱问题”已经迎来了长达20年的和平期,在新闻联播里也早已不见踪影了,所以新一代的年轻怎会对此有任何的认知和了解?《英伦对决》改编自1992年出版的小说《中国佬》,如果这部影片出现在90年代正好应景,但放在当下这个时代,肯定会跟当下观众产生“时代背景”方面的“代沟”。
而《英伦对决》故事正是建立在中国普通观众基本毫无认知的这样一个背景之上,而这种政治历史背景之重要,跟影片的剧情、角色以及角色关系和行为逻辑,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和关联,对影片背景毫无了解,你也许就搞不明白片中的角色身份是什么,彼此之间又是怎样一种微妙的关系。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伦敦的一条街道发生炸弹袭击,英国政府根据爆炸现场的证据马上得知这是北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发动的恐怖袭击,你如果对“北爱问题”的历史毫无了解,对当年北爱民族主义者对英国发动恐怖炸弹袭击的历史毫无了解,你就不会明白片中的恐怖袭击,对于英国政府和北爱当局会是怎样一种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无法真正理解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角色处于一种怎样的政治危局之中,以及为何英国特种部队对待北爱恐怖分子会如此冷酷和残忍。
随后,英国的女内政部长打电话给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北爱第一副部长,要求他查出真凶,给英国以交代,而同时英国也会满足他释放北爱政治犯的条件。如果你不明白英国政府与北爱当局的关系,你就不会懂得,英国女内政部长跟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北爱第一副部长根本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既对立又合作的关系,女部长无法命令布鲁斯南行事,而只能用政治压力和政治利诱来让他行事。
如果你对北爱的政治架构没有了解,看到皮尔斯·布鲁斯南“第一副部长”的官衔都会瞬间蒙圈,“第一副部长”是个啥官?有多大权力?到底是哪个部的第一副部长?其实,北爱尔兰行政当局的最高领导就叫“部长”,而“第一副部长”就相当于是北爱尔兰的第二号实权大人物了。
接着,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副部长召集手下的政客开会追查凶手。这也需要你至少对北爱政治派别内部也分鹰派和鸽派,具有这样一个基础认知,才能看明白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副部长不仅跟英国政府立场有别,他作为鸽派,跟北爱内部的鹰派也有既利用又对立的复杂政治关系,而这种复杂的政治关系,其实是贯穿整部影片的,跟片中许多角色的身世和立场都产生关联。而且《英伦对决》的角色之多、角色关系之复杂,也堪称创造了“成龙电影”之最。如果你在观影过程中,不能对这种剧情和角色的复杂关系有着细微而敏感的观察和感悟,也就无法理解片中角色所坚持的立场以及悬念反转的设计。
如果普通观众对“北爱问题”缺乏基本了解,甚至会连成龙扮演角色的行为逻辑都看不明白。他在恐怖袭击中痛失爱女,随后他所做的事就是跟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副部长较上了劲,非得要人家交出凶手,还在人家办公室制造炸弹袭击进行威胁,甚至当皮尔斯·布鲁斯南跑到乡下农场避风头,他还穷追不舍,继续制造爆炸威胁。也许放在其他背景下,成龙这种行为简直就是一根筋偏执狂,凭什么他认为皮尔斯·布鲁斯南就一定知道恐怖袭击的真相、一定跟恐怖袭击有关的?但放在“北爱问题”这样的背景下,恐怖分子是北爱人,而皮尔斯·布鲁斯南是北爱政坛的大佬级人物,这样的剧情和角色身份设定再跟历史背景相叠加,成龙对他穷追不舍的行为就不完全是偏执,而是具有一定程度合理性在其中了。
看了以上的内容,大家可能会觉得毒舌君说“北爱”说得那么多,说成龙却说得那么少。而这也正是毒舌君想强调的一点,《英伦对决》也绝非大家印象中那种成龙贯穿全片、无所不在的电影,也绝非一部严重依赖成龙动作身手作为影片核心看点的电影,而是一部皮尔斯·布鲁斯南主导的“政治线”,以及成龙主导的“复仇线”两线并进、同等重要的电影。成龙主要负责打戏的精彩,皮尔斯·布鲁斯南主要负责文戏的精彩,而且,至少毒舌君认为,《英伦对决》真正的精彩之处,主要是来自于剧情方面复杂与反转的强大张力,以及“政治线”和“复仇线”两线并进、巧妙融合的精妙结构,这才是影片真正令人赞赏的“牛逼”之处!此外,《英伦对决》也堪称近几年最好看的政治惊悚+反恐片,而且不是《24小时》那种噱头足热闹大级别的,而是《国土安全》那种严肃复杂深邃级别的!
所以,《英伦对决》绝对是一部“非典型”的“成龙电影”,毒舌君会用“牛逼”而不是“精彩”二字来形容这部电影,区别就在于以往成龙主演过的经典影片例如《警察故事》、《飞鹰计划》、《红番区》、《十二生肖》之类的你可以用“精彩”来形容,而《英伦对决》的出色之处则完全不是这种“精彩”,既没有成龙标志性的搞笑打斗,也没有什么惊险的玩命动作,成龙和皮尔斯·布鲁斯南两大巨星也没有太多面对面的交锋和对决,而是另一种基于整部影片布局、剧情、角色、节奏和细节的剧情片维度的“牛逼”。甚至可以这么说,《英伦对决》是成龙大哥影片中前所未有的剧情佳作!在成龙大哥的片子里居然能看到“牛逼”的剧情和表演,想不到吧?呵呵!
说了这么多,毒舌君这篇“映前预警”影评主要想向大家强调两点:一是建议大家在观影前,最好先上网对“北爱问题”的相关新闻、历史和评论了解一番,才能在观影过程中真正看懂这部电影的剧情和角色,看懂影片种种细微的妙处所在。二是不要对成龙的打戏抱有过高期望,虽说影片中成龙依然称得上“打得精彩”,但在精彩程度以及打戏分量上,已经不是你熟悉的经典成龙电影的样子了,反倒是成龙大哥的表演更值得关注。(文/列文)
人物塑造很扎实;预留可探讨的空间很大。应该给成龙一个影帝,不管哪个奖的。
华人和爱尔兰人一番激战,英国人躲在背后玩政治。完成度非常高的政治惊悚片。成龙不是作为打星,而是作为演员出演。故事进行到中后段才能看清格局全貌,剧本很有技巧。马丁·坎贝尔执导风格太沉稳,充分挖掘故事原生的紧张感,电影完全依靠故事的内力推进。
我相信这个代表着第三世界上访难民的面孔,收起笑容,怒目圆睁,试图挑战欧洲中心论秩序时,会获得更大基数的观众。从滑稽逗乐到眉头紧皱,“中国不高兴”由隐性变显性,被动变主动。
比想象得严肃费脑,上一次大哥这么认真搞创作可能要追溯到《新宿事件》。今年国庆档片子全看了,王晶和成龙都奉献了十年最佳,太有意思
居然是一部减少杰森伯恩戏份的《谍影重重》,冲着飓风营救来的观众势必大失所望,然而成龙居然给自己开发出了政治片这个类型,算是一大惊喜了(以及,不管到了什么电影里,有家具的成龙都是无敌的)
超出预期的硬四星半!扣半星送给莫名其妙扮老的亚洲女性,有点风情好吗拜托
其实除了关玉明,被侄子睡了老婆、找的情人还是眼线,而且时时刻刻在背锅的007也深深值得大家同情,不是吗?
很好。好在特别个人主义。每个英雄的内在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世界里,家庭比什么都重要。政客不在乎是非对错,只在乎利益,关键时刻可以牺牲普通人。但普通人也不是好惹的。近年来最好的成龙电影,恰恰是这一部不那么成龙的电影。推荐。
上一次见到这样的成龙,还是在新宿事件,真是久违了
上访大爷怒怼爱尔兰政客,手撕恐怖分子,腐国坐收渔利的故事,不一样的成龙,也是近几年最好的成龙。马丁坎贝尔对电影节奏和情绪铺陈驾驭不错,简单的剧情完成度很高,黑暗边缘+特工爷爷+非法制裁,成龙刻意作出的老态脱俗无伤,唯有打斗还能看到昔日大哥的影子。成龙还能打,只不过换了风格
成龙很沉默,这很好;整体工整无聊,悬念撑不起好奇,结局又不会让人惊讶;bug很多不能细究。60岁的人,半生平凡,活动活动手脚就能重新变回以一打多,打的还都是顶级安保人员?最近这设定怎么都和越战干上了?最后那句别小看中国人太突兀了,关先生早就已经是英国公民了
成龙用演技所建立起来的好感 在片尾曲响起的那一刻坍塌
成龙版《谍影重重》,我们熟悉的那个成龙又回来了。不得不说63岁的成龙,比64岁的皮尔斯·布鲁斯南硬朗太多。他一旦严肃起来简直无敌,不愧是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最令人唏嘘的是成龙年轻的照片,仿佛在说:我曾经也年轻过。
成龙的每一场动作戏,都为他揪心.....
成龙流水线里还比较精彩的一部,马丁·坎贝尔的调度还不错,63岁的成龙作品还能有这样的完成度,真的是努力的前辈。
唯一的好人皮尔斯布鲁斯南,反对暴力反对恐怖袭击,主张和平解决问题,被成龙用炸弹袭击威胁,被侄子带绿帽子,被老婆坑,被情妇坑,最后身败名裂,而成龙的所作所为对整个事件毫无推动作用,他和刘涛两个人让人想起《钢铁侠III》国内版中的王学圻和范冰冰
三星半,并不是典型的成龙功夫片,其实他更像是一个功能型角色,整部电影的设定还是一个典型的政治惊悚片路数,不过,由于有成龙的加盟,使得这部电影在动作部分变得更精彩。这也是成龙这些年表演得最严肃的一回,非典型成龙。唯一的遗憾是成龙与布鲁斯南两条线的互动与必要性还是不够,缺点关联
毫无3D必要,一反闹哄哄的成龙电影,扎实动脑颇有可观性。层层递进,互相牵制,拍得老当沉稳。不能说它文戏太多,悲绝成魔的父亲一路搞爆破,不为打而打,风格就是严肃政治片。这角色算是成龙演过最惨绝人寰的了……但大哥可能是想到颁的终身奖掉头演了一场,随后重回流水生产线,珍惜。
译名毁了片子系列。一个失去祖国的北爱尔兰人和一个始终被所有人称为中国佬的英国人,这不是为女儿复仇的《英伦对决》的故事,而是两个迷失国籍与身份的《异邦人》的故事。
这一次成龙收起了微笑,我们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