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加拿大政府把印第安土著的儿童强制抓进改造学校,接受白人教育。来自印第安马家族的男孩迷恋冰球并表现出众,在加入职业球队后却受到歧视,直到回归故乡后他才重新振作起来。影片力图把原著小说承载的厚重感传达给观众,对白人和土著的冲突刻画生动。
电影里印第安人的遭遇,让有着类似遭遇的我们,产生更多共情。
百年前的中国,同样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境遇。
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对着这片土地垂涎欲滴,尤其是日本人。他们侵占我们的国土,掠夺我们的物产资源,奴役我们的人民,还想要消灭我们的文化,让他们的文化取代中华文明。
还好我们即使国家积贫积弱,即使人民贫困不堪,即使有人说中华文明不适应时代了,应该全盘西化,应该取消中文,改为外文。
但是,幸好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贤们伟大而智慧,他们坚定自己对中华文明的信仰,在那样艰难的时代里坚挺着作为中国人的脊梁。
他们不畏强权,他们不惧牺牲,他们心怀希望。
他们的牺牲和奋斗终于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强大。
感谢陈独秀,感谢陈乔年陈延年,感谢李大钊,感谢闻一多,感谢教员
感谢每一个为了民族的复兴英勇奉献的先贤们
是你们让我们如今自信满满,让我们不用像印第安人一样默默地消弭在历史中,变成无人知道的尘埃。
感谢,感谢,还是感谢!
一个人,拥有冰球天赋,但最终离“成功”仅一步之遥时,他选择了放弃。 他就是扫罗。一个父母离去,祖母死在冰雪路上,被警察抓走,送进教会学校的印第安小男孩。在教会学校,你必须忘掉母语,你必须“听话”,你必须对神父和修女恭敬。否则,你的霉运就到了。你看着同伴以头碰铁窗而死,你看着同伴逃走被抓回来关在牢笼。所以,你不敢反抗。 但是你以早起干活换来了自己进场练习冰球的机会。你的拼命练习,加上天赋,让你表现惊人。然后,你得到了离开教会学校的机会。 你的球越打越好,一步一步走向“明星”,离成功越来越近。 但是,你并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在球场,你成了对手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你被无耻的对手使阴招陷害。你还手了,换来的却是处罚。你知道,这不是你的世界——有才能有天赋又怎么样?你是印第安人,低人一等! 于是你退出。成了流浪汉,整天醉酒。 等你戒了酒,回到以前呆过的地方,我们才知道,那个看起来相对善良,让你进场练球并让你得以离开教会学校的神父,竟然让你给他kj!也许,这是你无法忘记的噩梦,连同那些被迫害的同伴,让你对这个世界恐惧,深深的恐惧。 幸好,你还有寄养家庭的“家人”,他们那么善良,你算是“回归”了吧。祝你余生快乐!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对原住民土著曾经有屠杀,有迫害,有改造,现在依然有歧视,有压制,我不知道美加的政客和白人们,怎么有脸对远在东方的一个国家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说新疆如之何,西藏如之何。让他们三个字吧——不要脸!
Indian Horse 是由 Stephen S. Campanelli 所导,于2017年上映的一部关于加拿大原住民的电影。Indian Horse 是围绕着主人公Saul所展开的,讲述当年加拿大原住民所经历的真实的迫害和创伤。Saul在年幼时为躲避官方人员被迫跟随家人远离家乡,但随着家人的离去和死亡,Saul最终在一次与祖母的逃亡中被官方人员带走并安置在寄宿学校。 寄宿学校学校的经历成为了Saul的噩梦,他目睹了身边人的死亡,并在寄宿学校遭受了神父的侵犯。这些他所经历的事情对他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比很多其他原住民儿童幸运多了,但寄宿学校的噩梦迫使他用一生来修复。他虽然通过打冰球逃出了寄宿学校的束缚,但那段无法忘记的经历迫使他用酒精麻痹自己。影片的最后Saul回归了属于原住民的社区并最终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归属感。整部影片无任何恐怖镜头但电影里的很多片段却使人毛骨悚然。电影基调相对压抑但却真实的展现了历史上加拿大原住民的境遇和生活。
拍得比较中规中矩,可惜了这个题材。
85分。
寄宿学校……黄韧给看的+1
You have that spirit within you
《印第安马》印第安男孩索尔被送到寄宿学校遭遇!虽然有着冰球的天赋,但还是被种族歧视等等困惑,成长的烦恼不断!最终未能在冰球️这项运动中走的更远!
多希望你没有遇到邪恶与偏见。
电影讲的是哪怕现在看来温柔又平和的加拿大人历史上也是作恶多端的。通过十年的自我疗伤,Saul回到他曾经在湖边的印第安式的家,寻找自我,鼓励自我,他才走出来。Saul的未来也只能在印第安族裔聚居区,不可能被白人社会接纳。这就是现实。北美白人的历史是一部杀戮史,无论他们现在怎样“正视历史”,甚至拍电影反思,也无法抹去印第安人的血泪了。更何况,在我看来,惺惺作态大过于诚恳悔过。
東木执行制片
冲着东木老爷子的制片去看。一个工作日的晚上,影厅几乎满座,电影结束后全场鼓掌,果然是因为在本土国所以观众们特别有感触吧。一个被抹去了自己文化与印记的印第安男孩的人生,没有鸡汤式的热血与励志,全是细腻而深层的心理刻画。当狂热的基督徒以上帝的名义伤害和摧残生命,究竟何为善何为恶。
印第安人在加拿大的黑暗历史,题材很深刻,但是人物和情节不够饱满,不像是电影,更像是在读小说。看到最后终于明白为什么Saul对带领他进入冰球世界的神父一点都不亲近的原因,整部片子很压抑,白人的社会处处都不能接纳印第安人。
那句there’s never a way out for me好绝望!! 我很喜欢用冰球的背景来铺开这段悲伤的历史,好像在某些片刻竞技比赛激烈和投入让当时参与的印第安选手和观众都悬空忘记了背后的苦难;但总归专注只是一时,回过神来场上的谩骂和叫嚣淹没了世界。现在至少开始直视这段历史,遗忘才是最大的伤害。
东木头老而弥坚,灭族从毁掉童年开始。
北影节打卡,加拿大政府对待原住民一段不光彩的历史,现在几乎每个加拿大的博物馆都有一部分原住民文化相关的内容,也有当年对白人寄宿学校的反思。题材很重要,但我仍然觉得人物刻画地不够丰满。I feel like the character development of white Canadians in the movie are kind of one dimensional
普普通通的电影。
就像朱利叶斯欧文和第一个打棒球的黑人一样 就算再厉害 那些白大人也偏见让你别来沾边。
飞机上看了一小半,又去找了原著的简介来看,感觉是加拿大人必看电影啊。
食宿上的强制 地下囚禁 铁笼子里的死亡 亲眼看到小伙伴自杀 教父的猥亵 这些童年阴影 组成了内心深处的灰暗 冰球只是用来发泄用来转移情感的方式吧 即使能做为他的骄傲 但他还是回到过去 回到自己的同类 找回自己
充满原始力量的美,白人宗教教育的残酷,历史厚重感+印第安人粗犷的异域感+对residential school的控诉和反思,这部片子很值得看。虽然临近结尾的节奏诡异,天才运动员怎么在见了过去的神父后突然沉沦成那个样子以及回到家乡怎么就救赎了拍得虎头蛇尾。总体瑕不掩瑜。
太加拿大了,又是First Nations又是Hockey的,而且实在是太政治正确了…
一个加拿大原住民男孩子的人生传记。看得沉重,也许世界本质就是不公,弱势族群总会面临被掠夺忽视同化,从精神上被阉割扼杀的命运。顺而渐亡,逆而速陨。人性温暖但无力。。也因此更从心底珍视被人百般嘲讽的“政治正确”。“政治正确”是人类经历无数因自私逐利排除异己而酿出的惨痛灾祸之后,人类文明进步结出的珍贵果实,它的存在使人性良善公义在现实社会架构中获得了真实能量和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能够对抗人类本性中固有的兽性之恶。它应是人类拥有的能够区别于兽类的最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