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来自于纽约街头篮球的品牌AND1曾颇具影响力,让当地街球传奇人物成为了国际巨星·,但它为什么会走向衰弱呢?
在我的青春期我是个喜欢与众不同的人,时常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我就学的子弟学校篮球场大多是Nike ,adi,偶有锐步李宁,大多是千篇一律的黑白,直到AND1的出现,之前从未有过球鞋把大片大片鲜艳的颜色涂抹在上面,远看近看都极其显眼,尤其是在球场奔跑的时候,亮丽的球鞋就是焦点,而且还是个小众品牌,正好符合我虚荣想与众不同的心理,AND1的宣传语都是些嚣张中二的口号,也在当时深得我心。
我成为了AND1的死忠,沉醉于那些外形夸张的球鞋。有很多还在我的鞋柜里
上图是我第一双AND1,普通大众款,打折后299,质量极好,鞋面都坏了,鞋底纹路还是十分清晰,无敌耐用性,红白相间跑起来很吸睛。
上图这些球鞋都能看到球场搏杀的痕迹,那时的AND1想象力充沛,大胆夸张的外形直到现在还没有品牌可以媲美。
穿得多了就已经发现了AND1球鞋的一些缺点,只是我当时年轻力壮,对于球鞋要求没有那么高。我是太极的忠实粉丝,学着光盘里的街球动作,度过了我的学生时代。想在想想,AND1的短视在那时已经显现,球鞋只有夸张外形,缓震只靠鞋垫,衰减很快,脚感生硬,鞋面的强度有些也不够,新的球鞋科技实用性不够,后期球鞋的耐用性也不如前期,原价很贵,但每到年底就会有三折左右的价格,所以平时根本没有人买,只有在打折时才有销量。
AND1就是一颗流星,大学毕业后这个牌子就不怎么活跃了,NBA中也没有什么强力代言人,品牌创新几近于无,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已经被收购了,各大商场已经没有这个牌子的痕迹,野球场上更是绝迹,这个牌子在大陆消失了......
工作以后我打球变少,买鞋变多,AND1的球鞋已经被挤到一角,有时候收拾球鞋的时候我会仔细端详那些褪去鲜艳的AND1,还有衣橱里那些夸张尺码的T恤,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穿了,那个潮流已经像AND1一样过气了,就像我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回了。我怀念AND1,就是怀念那个时候,活力十足,肆意飞扬,未来美好......那是人生最美的时代,我却没有珍惜。
十几年后AND1又回来了,是被国内的某品牌代理,我心里的某种情绪又被触动了,我真的支持了好几双,必须要有经典款太极。
复刻的太极形状与当年相比略显臃肿,丧失了一部分美感,让我略感失望。
品牌方没有再强调这是个运动品牌,而是说是潮流文化鞋,AND1的球鞋不能打篮球,就已经失去了精髓和土壤。这次出现质量一般,外形入眼的极少,没有太多人关注,少量流量也都是在嘲讽炒冷饭。我也同样失望,逝去的也许只有缅怀,再不会有同样的心情了。
元旦的时候阳性在家看到了这部纪录片,才知道AND1的覆灭是注定的,创始人当初的梦想与冲劲早已经被利益代替,在品牌形势稍好的时候没有想着扩大设计,增加创意,只想着眼前的利益,不思进取,沉迷于眼前的浮华,在片中居然好意思说自己的研发部门不到耐克的十分之一,只表现出贪婪和短视,遇到危机没有想要力挽狂澜,立刻转手卖掉挣了最后一笔。
AND1发源于街头文化,只是街头文化的潮流已经有所改变,这个牌子在被收购后想要既要又要逐渐就被边缘化了,现在NBA还有穿AND1的球员,说明这个品牌还活着。但大陆的这个代理却不见了,双十一我发现某宝旗舰店已经消失了,球场的00后已经有不少人不知道这个牌子。 我最近一年时常摆弄老球鞋,AND1的鞋从41码到44码,见证了我身体的成长。今天我终于狠下心把变形的大T恤扔掉了。
不管怎么说,AND1代表了我的青春。
薪资结构混乱 + 缺乏激励机制,留不住从创始人到球员在内的核心员工,Nike的街舞风雷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核心问题还是内讧。
不患寡而患不均,实乃亘古真理。
小学我妈给我买了一件And 1 A货特别激动
这部纪录片真的是情怀满满。每个人在一些领域都会遇到打开你眼界,让你感慨“竟然还可以这样”的东西。AND1 mixtape就是这样打开我对街头篮球的认知。Hot sauce、Skip to my lou、The professor。。。这些名字恐怕只有我们这代人听了才会有感触。事实上,篮球与Hip-Hop文化结合真正的大面积传播,除了Iverson,AND1绝对功不可没。AND1甚至直接逼着NIKE出了那款经典的一群NBA球星玩街球没有一句台词的广告。这个纪录片也帮助我了解了当年为什么AND1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令人唏嘘。
现在也还会去ig看教授的视频,真的是种享受。
虽然我是Nike死忠,但看了以后还是觉得Nike有点不厚道
对于80后的人来说 那时的AND1确实影响了我们很多……而且每一位打篮球的爱好者都会去模仿那些动作 哪怕学会一两个动作就足够让我们骄傲的了……
有幸见证了AND1的流行狂潮,但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说到底几个联合创始人也只是把AND1当作一个商业企划,而非作为光大街球文化的事业。6
untold系列每前十五分钟是很吸引人的
Netflix
And1是一种文化,真正将街头篮球推崇之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辣酱、教授那些招数每一个热爱篮球的孩子都感叹或者模仿过,在主流的赛事之外And1带来更多不一样的篮球乐趣。Netflix的这个纪录片很有趣,我们都以为And1是一种文化时,他其实是一个在商业上可被当做管理失败的典型案例公司,球员是表层,而内在的销售产品才是全部,甚至有点点玩味的是,街头篮球文化的繁盛或许真的只是被资本利用而去包装的一个商业游戏罢了,真正中饱私囊的永远是顶层的资本家,当and1被卖掉时你我明白员工和球员回家,而顶层的核心拿钱退隐。或许曾经这是三个白人男孩关于篮球的商业梦,而街头的人们错会这是他们的篮球梦,终究它只是资本游戏滋生的一个梦。
片子把AND1的商业模式漏洞展现的清晰明了,事实再次证明,好创意只是起点。ps:大胆猜测艹牌也是受到AND1的启发
看完AIR来看and1,各种代名词定义的背后都藏着资本。贫苦街球小子们被邀请去麦迪逊广场打球,他们感慨自己也会有沐浴高光之日,and1创始人唏嘘轮回太过讽刺。
补足一段小历史。视角倒是没什么新鲜的,从来都是这样。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人可以共患难, 却不能同富贵。如果只抓一个主要矛盾的话,我觉得人性论比那些唯制度论,唯国民性论要可靠许多。
早知道是这样,像梦一场,荒唐的是我没有办法遗忘
and1这个品牌可惜了,如果因为一个创始人走了就导致衰败,说明确实公司制度和管理存在问题。至于对于旗下球员,不同于NBA的球员,相互的关系如何来设立科学的薪资结构就值得好好思索,and1既要设计产品,又要经营赛事,其中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说到底,经营企业确实不易。
想起了初中时第一次看 AND1 mixtape 时的那种震撼
昙花一现,但仍是我hiphop文化的部分启蒙
以AND1为代表的街头篮球也算是当年流行文化的一大缩影,带给人的就是非常自由的酷炫感。整个故事看上去更像是创始人只是把它看成一个生意而非在做文化,但也看得出来那群贫民出身的球星素质恐怕也十分有限,在见到了利益之后大概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迷失。
完全没听说过 太神奇了 开始那Wharton宣传吓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