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讲述了哥伦比亚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的传奇一生。改编自与埃斯科巴相恋五年的情人弗吉尼亚·瓦列霍的西语畅销书《Loving Pablo, Hating Escobar》,由费尔南多·莱昂·德·阿拉诺亚担当导演,现实生活中的夫妻档哈维尔·巴登与佩内洛普·克鲁兹共同主演。
人物传记片很难做到不被贴上“记流水账”的标签,很不幸,这部电影也没能免俗。它记录了传奇大毒枭埃斯科巴的一生,倒也并不难看,选取的几个重点故事看完后还颇有回味,比如警察用多架直升机进攻其营地时,他赤身裸体逃走,千钧一发之际,还没忘记叮嘱手下开鸽笼放鸽子——一群群的鸽子飞向天空,撞击着直升机,卷进螺旋桨,导致直升机坠毁(穷人的“打飞机”妙招啊~);再比如其妻子在银行被仇家堵截,自以为死期已到,瘫在地上失声痛哭,但玻璃竟然是防弹的,对头抡着锤子砸,用冲锋枪扫射居然都无济于事(银行职员此前拒绝报警并且拉下了里层铁门),最后悻悻离去…… 片中类似的传奇色彩的小情节并不罕见,但串联在一起,却显得非常的杂乱无章,很有东一笔西一笔的感觉,没能很好的通过事件塑造透人物,更使得电影难以成为杰作。究其原因,是该片小情节虽然丰富,却在情节勾联,在情节推进中让人物成长、变化部分乏力,没有对此前后的对比给出自己的逻辑、呈现和答案。
一部人物传记片,人物却是苍白的,前后对比对比性单薄,主角依然血肉模糊。不难看,但无力成为杰作。
电影是一个情妇,为哥伦比亚毒枭老头巴勃罗写的传记。结合电影情节来看,还是在毒枭走投无路,最终被警方击毙后,情妇四处碰壁,无法生存之下,才写出来的。更绝的是,如此三观不正,电影居然还把毒枭塑造成“哥伦比亚英雄”,真的妙不可言。
当然,放在我们来看,也是深有启发的,至少电影中的毒枭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物。这个人,很明显出身贫民窟,而且他成为贩毒集团的老大,成为政客眼里的“暴发户”,很明显经过了一段血腥的历史。以至于有记者经政客授意,在报纸上报道就引来杀身之祸,报纸也被全部回购。但是成为“暴发户”之后,我们也像其情妇一样,“不看他如何赚钱,看他如何花钱”。他真金白银地花钱建设贫民窟。当然,为了确保他的贩毒帝国,他不仅在贫民窟饲养死士,还重金收买议员,甚至自己也成为国会议员。
但是,他如何赚钱始终躲不过,因为他赚钱赚到美国头上去。换言之,和中国之前被捕的毒贩说“我只卖给外国人”一样,他只卖毒品给美国人。美国作为犯罪天堂,本来问题也不大,大就大在他不像意大利的毒贩,在美国贩毒,在美国花钱,他贩毒后,钱都搬回哥伦比亚花。美国政府自然不愿意了。于是,他们逼迫哥伦比亚政府,通过“引渡法”,要出手捕捉巴勃罗。
我一开始也觉得巴勃罗的手段过于凶残,过于莽撞,才引致家破人亡的。后来想想,其实巴勃罗在应对美国和哥伦比亚政府上也没有犯多少行动错误。一开始,哥伦比亚政府,包括总统和司法部长,就在国会上要逼迫巴勃罗自己退出。但巴勃罗老实退出也没有用,我们知道美国和哥伦比亚政府肯定会步步紧逼。他的反应就是派出死士杀死司法部长。当然总统只能是被迫对他下手。而他一开始也是准备和总统达成议和,帮国家还债,给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建设(我们将收拢国外资金,以促进国民经济,并且支付我国目前的外债,估计为120亿美元。作为交换,我们请求大赦,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将不会被引渡到另一个国家)。但很明显,在美国的胁迫下,总统也没办法(引渡协议不可谈判,没有北美伙伴的同意,我们不能作任何保证)。和谈不成,巴勃罗只能和政府开战,他列出大价钱针对政府警察(死一个警员,我付2000美元;警司 5000美元,警督 1万美元,警监 2万美元,警长 5万美元),而政府也就针锋相对,(死一名警员,十人被处决)。政府毕竟还有军队,何况还有美国的支持。而且政府还从监狱里放出巴勃罗的仇敌……
巴勃罗无奈只好投降,当然他的投降条件有一点很特别,就是住在自己的监狱里。看起来他可以在监狱里继续他的生意,但事实上,那些被派出去替他做生意的手下开始取代他的位置,何况在美国的打压下,其他毒枭的竞争下,生意难做了。他气愤之下,在监狱里残杀两个手下,并潜逃出狱。
当然,从此他已经成为困兽之斗了。没有了资金,没有了死士,他越打越弱。最终连让妻儿跑到德国避难都被拒。只好故意引来美国的搜捕队,然后死在弹雨之中。以自己的死,换取妻儿的自由。
最妙的是,电影居然是美国人拍的。而故事完整地摆在那里,不管是对人,对事,对“战争”博弈而言,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思考。18.10.7
“看到这么多的孩子挨饿,我们很痛苦,完全被政府抛弃了。为他们建造这些房子,共同创造一个梦想的国度。”
那天我不再关心巴勃罗如何赚钱,而是如何用钱。
这句话是毒枭为标榜自己,洗白后走上仕途。但某程度却是很多做正当生意的富豪一直没做的。
赚外国人的钱,帮助同胞。这位毒枭,究竟是撒旦,还是陈胜吴广呢
文 |Issac
电影节之于观众,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在大银幕上回顾自己最喜爱的电影,或经典之作,或大师手笔。但之于电影人的话,这还是一个绝佳的平台,让他们得以向世界介绍自己的力作。
一个导演甚至整支团队,带着作品跑遍全球各大电影节的现象十分常见,这甚至成为了他们的部分工作内容。
而这一次的北影节,精心策划了“惊喜首映”单元,竭诚邀请了以下六部电影,与中国观众相聚在北京的春天里,其中不乏全球首映:
光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爱情喜剧了,准确地来说,《脱单告急》说的是一段校园三角恋:气筒哥何晓阳单身了整整四年,一次偶然地机会让他和麻辣张杨的关欣成为绯闻情侣。而他真正喜欢的是女神李舒舒,在关欣的帮助下,何晓阳终于离自己的梦中情人越来越近,但他也渐渐发现自己心里未必只有李舒舒一人。
从2013年赵薇执导的《致青春》开始,国内刮起了一阵校园青春片的热风,但没过几年,“堕胎、出轨、出国”等老套戏码让观众感到厌倦,IP+小鲜肉/流量明星=票房的万能公式也渐渐失灵,在青春爱情片上,国产片似乎黔驴技穷。不过今年的《脱单告急》也许会带来惊喜。
剧作上是最为稳定的三角关系,校园恋情的定位也让电影有足够的空间与观众的幽默细胞互动,演员阵容也是清一色的新生代演员,但这并不代表着零演技。比如,其中的董子健近几年的表现不少观众也是有目共睹的。至于《脱单告急》如何把并不鲜见的“女帮男追女”的套路演绎出新鲜感,不如去影院一探究竟吧!
戴维斯·欧科依是一名灵长类动物学家,从小抚养了一只银背大猩猩,名为乔治。因为一次实验意外,乔治突变为狂暴的巨兽,肆意破坏,与此同时其他的动物也发生了基因突变。我们的主人公面临着如何从自己的好友乔治手下拯救世界的难题。
从故事上来看,小孩子养“宠物”,宠物突变引起灭世浩劫,这样的模型也许略显老套,却也可以说是百试不爽。就算是火遍全球的《猩球崛起》系列也是脱胎于这样的范式。不过这一次的主角换成了道恩·强森。强森最近的作品《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是经典游戏的重启之作,也是他自口碑扑街的《海滩游侠》之后重振威名的动作片,而这次他又要带着只可爱(至少曾经可爱过吧)的大猩猩走上银屏。如果你是岩石粉的话,可千万不要错过了这次他与金刚/凯撒/孙悟空(啊!不好意思,皮一下~)之间擦出的火花!
来自捷克的电影《昆虫物语》可能是这次北影节最有趣却又最冷门的电影之一。执导这部电影的是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混迹”于欧洲各大电影节的杨·史云梅耶,这位老爷子目前也已经年近九十了。
《昆虫物语》是一部实验性电影,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味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电影融合了故事长片、纪录片、戏剧/舞台剧三大艺术形式或类型,记录主创拍电影的过程的同时,还展示了他们所拍的电影本身,而这电影本身又是一个创作舞台剧的故事,所以是一个别致的套层结构。电影中还穿插了恰到好处的音乐以及可以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动画。同时,它也会让你不时想起卡夫卡的《变形记》,进而揣测导演为什么会用昆虫这个意象。《昆虫物语》亚洲首映,捷克佳片了解一下?
独乐老人熊谷守一是日本最有名的画家之一,《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讲述了这位画家身居住所,三十年不曾出世的故事。导演是风格温暖的冲田修一,男女主角也由日本影坛老戏骨山崎努和树木希林分别挑起大梁,两位前辈在片中的表现也的确流畅自然,细腻动人。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节奏缓慢,叙事散漫,朴素简单,甚至可以说其意不在于讲述一个故事,相比之下,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清新抒情的画面和氛围,配上欢快可爱的音乐,以及偶尔冷不防的日本动漫式的幽默,正像片中一生相爱相敬的两位老人。不过,看到片尾会发现,电影也许从一开始就把文化与科技、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等议题纳入考虑之中,想要启迪观众,以感受人生哲理。那些你很冒险的梦,总有人陪你去疯
《挚爱枭雄》由西班牙导演费尔南多·莱昂·德·阿拉诺亚执导,阿拉诺亚曾经凭借其无国界医生题材的《看见不看见》荣获西班牙戈雅奖的最佳纪录片奖。这次他的新作《挚爱枭雄》是一部犯罪片,讲的是哥伦比亚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的一生,剧本改编自弗吉尼亚·瓦利霍的小说。有趣的是瓦利霍是这位大毒枭的情人,而电影中的男女主哈维尔·巴登和佩内洛普·克鲁兹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夫妻。
我想这部电影应该会受到很多极客的欢迎,因为——他的男主是谢耳朵!不过与《生活大爆炸》中的天才角色相差甚远,这次的谢耳朵当爹了~与之搭戏也是出演过多部热门美剧的克莱尔·丹妮丝。
《孩童杰克》中为人父母的格雷格和亚历克斯发现自己的儿子杰克与其他男生不同,相比起汽车玩具,他更爱公主和童话故事,与此同时,两人面对孩子高昂的私立学校学费也束手无策,这个家庭究竟要怎样解决种种问题呢?
《孩童杰克》温暖动人,被观众认为是现代家长的教科书,因为它展示了另一种异于传统的多元的家庭教育观念,而且从小孩入手,着眼于一家三口的关系,辐射到整个社会,更是引人深思。也许,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谁必须是谁,什么必须是什么的规矩。
“北京展映”活动将于4月6日至22日
在北京地区32家电影机构、高等院校举行
独家售票平台: 淘票票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宣传
中国电影资料馆团队 Issac
还是毒枭好看,这类电影不怕烂最怕庸,可能一个传奇式的人物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被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这样只是把这个人脸谱化(虽然人物演技没问题)。
Excuse me?请到西语届最出名的一对影帝影后夫妇,演绎西语届最传奇的人物故事,居然是部别扭的英语片……
《Narcos》电影版,角度更主观,从Pablo情人的角度看他的起起伏伏。在已经知道结局的情况下,电影比电视剧更紧凑好看,我也更喜欢这个主演。
基本是Narcos精简了一下从另一个视角来讲的。夫妻俩都挺拼的,一个抓马,一个增肥。Cruz睫毛膏顺着眼泪流下来,和Baden光屁股在树林里跑,都挺有冲击力的。
毒枭不是什么好人,政客更加恶心。没有充分发挥群众作用,是失败的根源。夫妻对手戏真不错,尤其是敲诈未遂那一段。看着被政府军追着光屁股逃跑,想着哈维的身材真的如此,不知道是否为了拍戏增重,还是替身?
认定自己身无分文时跟自己在一起的妻子是家人,别的女人都是拿来玩玩或者利用的bitch,Pablo倒是似乎比某国官员商人都要明白些。女电视台主持人简直脑子进水,有事业,也有人倾慕,还被Pablo的权势进钱迷住?欲望太多被反噬了吧,事业没了,天天被敌对帮派威胁人身安全,反面教材。
又一部廉价消费Pablo Escobar的电影,建议所有人看完《毒枭》之后就不要再动改编的脑子了!对于这对奥斯卡夫妻日益油腻的演技和口音秀也是欣赏无能,英语对白更是十足出戏。感觉大面积的删减做了像《金钱世界》一样的处理,还把明明该是主视角的Virginia Vallejo秒变配角,映后发问卷难道想上映?
BJIFF 就算没有《毒枭》朱玉在前,也是一部极度中庸的传记电影,因为它犯了同类型片的一个重要错误,就是全程流水账,没有取舍。哈维尔巴登版的埃斯科巴到没有比瓦格纳马拉逊色多少,但整部影片全靠他和克鲁兹夫妻档来撑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培养未成年杀手大闹麦德林之前还是比较写实的。
封路停机,光屁股满林跑,防弹玻璃……将《毒枭》前两季的内容压缩到105分钟,老大们全程带口音飙英语,意思不大,浪费了Javier Bardem对Pablo的神还原。最后,北京电影节都整删减版,无语了凸 -_- 凸
看过毒枭这么经典的美剧之后,对巴勃罗的任何电影都觉得会有缺憾,哪怕是哈维尔巴登和佩内洛普这对明星夫妻组合。最吐槽的就是口音了,明明都是西裔演员,还操着一口卷舌英语,观赏效果大打折扣。故事情节大同小异,只是想浓缩一部经典美剧在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感觉碟中谍啊!不过还是要赞一下哈维尔,增肥不说,光着屁股在树林里那一段还是很有职业精神!
即使有着埃斯科巴这样强大的原型做支撑,成片质量仍然不高,也基本辜负了这对银幕伉俪的再次联手。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贩毒养家。
威尼斯电影节上,感觉现场有一票mafia愤而离开
哥伦比亚大毒枭传奇的一生,不像一般的传记片,他不闷,不像一般的类型片,他还挺有深度。有两个地方比较喜欢,一个是纪时跟类型的结合叙事,还有一个是最后的结局,穿大裤衩就被打死了,死的很干脆,很草率。
讲西语多好,佩内洛普·克鲁兹和哈维尔·巴登两口子操着一口西班牙口音的英语讲对白,听上去像个智障就算了,可明明是夫妻档,总感觉他两不熟,或许真的是电影太烂了才会有这样的错觉,整个一个跳跃,东一下西一下,记了一笔流水账,剧情都没深入下去马上跳到另外一个时空,乱七八糟的,看得心里很烦。
http://www.mp4vv.com/dianyingtiantang/oumeidianying/oumeidianying/zhiaixiaoxiong/play-0-0.html
#8thBJIFF# 威尼斯错过的片子终于补上了。拍英语减一分。虽然是个传记片但是用了很多政治电影的手法,这一点就导致叙事人其实和故事有些脱节。从[教父]那边学了不少东西但是差点意思,主要还是价值观的问题,其实如果往[精英部队]那边再找一点或许会更不错。哈维尔巴登那个肥硕的肚子真是够拼的。
大名鼎鼎的麦德林帮毒枭,竟然敢暗杀司法部长。内容过于充实了,而表现手法有限,放映时间限制为2个小时,应有所取舍。
如果没有《毒枭》前两季珠玉在前,这部影片还是可以一看的。几个切面,只对一代毒枭做了一个简陋的勾勒,叙事还是挺干瘪的。哈维尔·巴登很卖力,又是增重,又是夫妻档,他在外型上做到了酷似,也演出了神采,但剧本如此,他的发挥也大受局限。哈维尔·巴登是影片的加分项,而克鲁兹则不过是花瓶,真实郎才女貌。
同类型上算不得出众,两个演员挑起大梁,不然会逊色不少。这类东西拍的太多。绝不是改变个叙事视角能够创新的。#2018BJ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