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朱元璋

大陆剧大陆2006

主演:胡军剧雪郑晓宁鄂布斯杨洪武陈长海包德磐

导演:冯小宁

剧照

朱元璋 剧照 NO.1 朱元璋 剧照 NO.2 朱元璋 剧照 NO.3 朱元璋 剧照 NO.4 朱元璋 剧照 NO.5 朱元璋 剧照 NO.6 朱元璋 剧照 NO.13 朱元璋 剧照 NO.14 朱元璋 剧照 NO.15 朱元璋 剧照 NO.16 朱元璋 剧照 NO.17 朱元璋 剧照 NO.18 朱元璋 剧照 NO.19 朱元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05 08:38

详细剧情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自幼父母双亡,沦为乞丐,后又遁入空门。他走投无路,参加了义军,从此南征北战,一步步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朱元璋心思缜密,把徐达、汤和等一批将才笼络在自己身边,对李善长、刘伯温等文人礼遇有加。在鄱阳湖大水战中,他以少胜多,一举消灭了劲敌陈友谅,创建了明朝。
  明朝建立后,他厉行改制严惩贪官污吏,创造了诸多治国新法,使国家迅速恢复生机。但同时,为了朱家江山永固,他大开杀戒……
马皇后在对朱元璋的爱与恨中死去,继而太子朱标也猝然身亡,朱元璋悲痛欲绝,最终自己也随着落山的夕阳一起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长篇影评

1 ) 关于朱元璋的诚意作品

我入戏了,胡军他就是朱元璋…比陈宝国版不知好了多少,胡军的朱元璋人物性格拿捏非常到位,里面的李善长,马皇后,刘伯温演的也都还行,就是群演略坑…

电视剧就是一部艺术作品,不要非要和历史对号入座!比如什么蓝玉守洪都等等。奉为神剧的雍正王朝大明王朝什么的哪个是真正符合历史的?不都是改编小说嘛!央视经典的水浒也是改编的面目全非。该剧可能不符合历史,但绝对符合我心目中朱元璋形象!

剧中前半部分确实差点意思,武戏太随便,但后半部分的文戏实在没得说!朱元璋人物性格的一步步转变,刻画的入木三分!绝对影帝级表演!对胡军也是路转粉了!我真的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老朱!马皇后和李善长个人也很喜欢,觉得无论外形和表演都无可挑剔。如果有足够的经费投入,这部剧封个神估计没啥难度!

2 ) 朱元璋

这部剧起初就很喜欢看,后来又看过几遍,认为胡军版是众多朱元璋中最形象饱满的。有底层劳动者的朴实勤劳,在乱世争王时求贤若渴,知人善用,勤学,狡黠,刚硬果敢;洪武帝专权,制衡臣子老谋深算还有点小心眼,杀勋爵,施严法酷刑,科考取材......过程中总要波折一番杀些个坏官。“蓝玉案”“胡惟庸案”所杀人数触目惊心。战乱后的官家与民并不好过多少啊~

好在剧中皇后识大体宽和,好在前有创业兄弟情,好在刘伯温智慧忠厚还有牛般的倔强呃,好在虎子的爱情圆满,好在朱元璋是个勤勉能安社稷的君王,使故事不至于太沉重。

剧名《朱元璋》,起初一直当这是一部历史正剧看的。但看到几处情节明显与史书记载不同,尤其“蓝玉守洪都”,还是把它当作是朱元璋的创业故事吧。

片尾曲《童年我们是朋友》附以童声唱童年,版面是童年朱元璋汤和徐达+毛笔书写的歌词,既真实又梦幻,既感怀又有些许慰藉!

童年我们是朋友 一年一岁手拉着手 曾经有一个小心愿 人生路上一起走 问天下英雄有几多爱恨 看千古江山星走云流 刀光里成了多少英雄志 马蹄下踏碎万家愁 问天下英雄谁评说功过 看千古江山来去春秋 夕阳下再回首 一曲童谣天地悠悠

3 ) 朱元璋:既是明君,又是暴君!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号称“得国最正”

何谓“得国最正”?

古往今来,历代开国者,无非两种。

一是禅让,二是革命。

禅让,原本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权力更替,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

三代之后,禅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之前的主动变成了被动。

权臣强迫天子将皇位禅让于他,这种“禅让”的开创者是王莽,之后历朝历代屡见不鲜。

还有一种是革命。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是通过革命获取政权,但还是有细微不同。

刘邦曾经在秦朝就职,泗水亭长虽然不是什么大官。

可朱元璋不是,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个放牛娃,一个小和尚。

而且朱元璋打败的是非汉族的皇帝政权,属于外夷,这在以中华为正统的古代,更有说服力。

所以,朱元璋才有“得国最正”的说法。

不过在历史上,有一种声音,对朱元璋极为不友好,很多人认为他是千古暴君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杀害功臣。

民间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谚语。

古代皇帝中把这一思想运用到极致的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开国之后,对那些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几乎屠杀殆尽。

除去常遇春、徐达早亡,仅剩汤和数人只身幸免。

朱元璋为了铲除功臣,发动了赫赫有名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其中涉及人口之多,达数万人之众。

这些开国功臣虽然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纵容下属、家奴横行乡里,但要说“谋反”,那就是“欲加之罪”了。

蓝玉在被捕之后,其余罪名都供认不讳,仅这谋反的罪名,他死活不认。

朱元璋曾经的老伙计,被他比作萧何的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也被牵扯到“胡惟庸案”被诛九族。

李善长被杀后一年,有一名官员上奏为李善长鸣冤。

他是这样说的:说李善长谋反,那他到底是图啥呢?他现在已经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他帮助胡惟庸获得天下,他还能比今天的地位更高吗?更何况,他是跟着陛下白手起家的,他难道会不知道造反成功的难度?当年群雄并起,可现在呢?所以说,李善长谋反,我实在是不相信。

朱元璋看到这份奏章后,并没有降罪这名官员。

由此可见,朱元璋只不过是假借谋反罪名来清理功臣。

除了屠杀功臣,朱元璋之所以被称作暴君,还因为他的“严酷治吏”

朱元璋时期的官员应该是历朝历代最难的官员。

自西汉开始,各个封建王朝都是上行用儒,下行效法,而朱元璋恰恰相反。

他对于官员的严苛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洪武时期,凡贪污60两以上的官员,一律砍头。

他为了约束官员,在已有《大明律》的基础上,自己又编写了《大诰》,成为了法外之法。

《明大诰》中的刑罚明显要比《明律》重得多。

比如《大明律》中规定衙门隐瞒文卷不报的处罚是杖八十,而《明大诰》中则变成了凌迟处死。

自隋律起,正式形成了笞、杖、徒、流、死这五刑体系,但在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大诰》中,刑罚之残酷,骇人听闻。

可以举几个例子。

剥皮揎草,将剥下的人皮制成鼓或者填入稻草制成人皮稻草人立于衙门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用以警告继任官员,切勿贪赃枉法。

凌迟处死,民间俗称千刀万剐,虽然此项刑罚并非朱元璋首创,但在朱元璋一朝使用最多。

明初有四大案,铲除功臣的政治案件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还有两大案是经济案件——空印案和郭桓案

空印案牵扯人员之多,万人以上。

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州府,凡主印者,杀;副职充军。

两案加起来,死亡人数超过了七八万。

这其中,有一些人确实是犯了罪,但更多的人只是被无辜牵连。

大家可以想想,当时在朝为官的那些人是怎样的心态。

有人问,那能不能不当官啊?

众所周知,张良在汉朝开国前夕就解甲归田、回归故里,全身而退。

与张良齐名的刘伯温也有这样的打算。

可惜的是,即使是回归故里,朱元璋还是对他不放心,对他百般“折磨”。

刘基之死究竟是胡惟庸的擅作主张还是他在朱元璋的授意之下行使权力,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样,朱元璋时期和刘邦时期的政治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洪武时期,采用科举和荐举两种选官方式,科举大家不陌生。

什么是荐举?荐举就是推荐、推举。比如说,听说哪儿有贤士,只要有人荐举,找到了你,你就得出来做官。

那个时候有人为了不做官,自己剁掉手指,但依旧没有逃脱。

要么出来做官,要么就去死。

再加上朱元璋一手建立的锦衣卫,当时的朝堂之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为什么朱元璋要这么严厉地对待官员呢?

我觉得这和他的出身有关。

因为他出身贫寒,经常被贪官恶吏欺侮,所以在他心里,从小就有种下一个种子。

——“当官的没好人!”

你不犯事还好,只要犯事,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其实,有很多基层人民心中也是这样想的,只要杀罚够重,贪官污吏就会变少。

事实上还真不一定。

朱元璋时期的刑罚如此之重,可官员们的贪腐依旧层出不穷。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官员贪腐,朱元璋大开杀戒;

官员继续贪,朱元璋继续杀。

洪武时期的贪官之所以顶风作案,除了贪念作祟之外,薪水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明朝县令每年俸禄约九十石粮米,而且经常还会用实物来折算,所以实际大约只相当于现在的一两千块钱一个月。

难道这些官员就不会劝谏朱元璋,让领导给他们加薪?

还是因为朱元璋的出身,朱元璋认为官员的俸禄虽然不多,可与百姓相比,已经很多了,百姓可以生活,为什么你们不可以?

贪腐问题自古有之,从上往下的反贪虽然有一些成效,但总体来讲,治标不治本。

个人觉得,反贪应该由下到上,让群众行使监督权。

如果放到今天来讲,百姓媒体监督,官员资产公开

这样一来,对贪腐将是致命的打击。

如果光靠上面重罚,效果暂且不提,搞不好还得落一个暴君的骂名。

朱元璋虽然对臣下严酷,但就百姓而言,他真的是一位好皇帝。

朱元璋因为出身农家,所以对农民、民间特别了解。

经过元末的战争,很多地方都成了荒地,开垦荒地需要一个过程。

为了使农民不被税赋所累,朱元璋规定,开垦荒地的地方三年之后再收税。

有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第二年就强行收税,并且上奏朱元璋,说我们这儿生产好,所以农民们争着抢着要交税,拦都拦不住。

朱元璋看后大怒,农民抢着交税?你骗鬼呢?

朱元璋主张老百姓告御状,以及越级上奏。

为政者最为担忧的就是“壅蔽”。朱元璋曾经对廷臣说:“自古人君所患者,惟忧泽不下流,情不上达。”

所以,洪武时期的皇宫几乎成了断案的县衙。

朱元璋设立了通政司,全称为“通政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

其中就有“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的作用。

不仅如此,他还在皇宫门口设立“登闻鼓”,并设有专人管理,一有冤民申诉,皇帝亲自受理,官员如有从中阻拦,一律重判。

朱元璋规定不许官员下乡,一旦有官员下乡,老百姓可以把他抓起来。

有人说,这是为什么?

官员了解民情民风难道不是好事吗?

朱元璋有他的想法。

在他小时候,经常有官员借下乡之名,行土匪之事。

每次官员过后,鸡犬不留。

所以,他才立此规,保护老百姓的权益。

曾经在浙江有一名县级官员下乡,就被老百姓给抓了起来。

后来还是知县出面求情,事态才得以平息。

朱元璋积极推动人口迁徙,江西填湖广、山西洪洞大槐树,解决了有民无田、有田无民的状况。

那个时期的人口迁徙,除强制之外,还有利诱。

比如,你从A地迁到B地,除了答应给你的亩数外,你如果愿意还可以再开垦荒地,而这些额外开垦的荒地是不需要交税的。

正是种种惠民政策,使得明朝在建国之后没有多久,不管是粮食总产量,还是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前朝元世祖时期。

朱元璋对百姓这么好,那他是不是就有民本、民主思想呢?

那倒不是。

中国历史有名的爱民皇帝唐太宗,他对于《荀子》里的一句话就很赞同,并且把它奉为座右铭。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朱元璋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呢?

没有。

从他对《孟子》的态度可以窥其一二。

许多人认为朱元璋是一个文盲,他确实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

但朱元璋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投军以后,军中也有一些文官主簿,他经常不耻下问。

所以,当皇帝之后的朱元璋是可以识文断字的。

朱元璋在读《孟子》时,他很不高兴,因为《孟子》里有一些话不合他的心意。

《孟子》里有这么一句话: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朱元璋对待臣下就如同草芥,如果按照孟子的观点,这不是鼓动臣下闹事吗?

《孟子》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对话。

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看到最后,朱元璋不高兴了,他下令将孟子移出孔庙,并且打算将《孟子》销毁。

好在那个时候的读书人有骨气,以命据理力争。

有官员甚至说,我能为孟夫子而死,是莫大的光荣。

无奈之下,朱元璋被迫妥协,将《孟子》中不合他意的章节删减,作《孟子节文》。

不过,这《孟子节文》并没有传下来,朱元璋死后,《孟子节文》被废,大家看到的还是完整版的《孟子》。

说一千道一万,他还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他对于老百姓的仁爱也好、慈善也罢只是因为童年悲惨的经历。

我是这么评价朱元璋的:

洪武有秦皇之酷,汉文之仁。

按理说,秦始皇和汉文帝实在是没有啥联系,一个是法家推崇的千古一帝,一个是后世儒生敬仰的三代以下第一明君。

可朱元璋两者皆有。

只不过他酷的是官吏,仁对应的是百姓。

胡军主演的《朱元璋》里有这么一句台词:

“这朝堂之上的血腥杀戮换来的是乡野民间的太平盛世!”

泱泱中华,暴君很多,明君也不在少数,像朱元璋这样既明又暴的君王,只此一人。

4 ) 伴君伴虎自古云

先吐槽一下雷点。这剧粗看还可以,写意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主角刻画的也还不错;但是近看细节忒不讲究,很多配角的造型和演技令人不敢恭维,一些对史实的改编也别扭。比如陈友谅的大光头(真的不是影射什么吗),徐达成了莽夫,蓝玉的事迹移花接木,又比如一些奇葩台词,什么“大人太浪漫了”、“扬州三年复兴计划"(真的不是又在影射什么吗),古代的帝王将相时不时的蹦出几句现代党政报告的语言,简直穿越。哭笑不得之余百度一查,编剧朱苏进……新三国的编剧……也就见怪不怪了。

吐槽完毕进入正题。胡军是个好演员,演得非常有层次,剧中的朱元璋,年轻时候文韬武略,知人善任,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质朴可爱的一面,有时候耍耍驭下的手腕,嘴一撅狡黠一笑,冲淡了帝王权术的寒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基业的建立,百业复兴,可爱的义军首领朱重八渐渐成为了专断多疑的大明天子朱洪武,夫妻,父子,亲戚,朋友,同乡,这些人伦都被君臣二字压过去了。剧末苍老孤独的朱元璋建起了皇权最稳固的帝国,也失去了最爱的发妻和最倚重的长子,失去了当年白手起家的老战友们。夫妻的爱情,父子的亲情,朋友乡邻战友的友谊和义气,这些都是人的感情。富有四海的朱元璋,是一个皇帝,是明帝国的至高独裁者,是一个政治机构,是权力的符号,唯独不是人。正常人当不了独裁者,独裁者都不是正常人。百官觳觫,百姓就真的能安居乐业吗?我对此表示怀疑。和蒙元异族、元末乱世比烂,那是耍流氓。

再说刘伯温,郑晓宁演的刘基,不是民间传说里的神棍刘伯温,而是被理想信念(或者说名垂青史为帝王师的欲望)绑上权力战车的可怜儒家知识分子,他是个智者,并不全知全能的、有缺陷的智者,早早预见了自己的命运,却又无可奈何,挣扎着想抽身自保,却依然一步一步陷入泥沼。开头那位意气风发、清高倨傲的高山名士,被朱八八连哄带吓唬折腾了三十多集,虐成了病弱小媳妇,有病不治只求一死。他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也看到所有人的结局。他看到了朱元璋是可怕的,伴君如伴虎,可是作为一个古人,他也跳不出君臣的圈子。绝对权力是可怕的,剧里一个个围绕权力营营汲汲的文臣武将不论忠奸贤愚最后都逃不过白刃加颈,不死也得丢掉半条命。刘基死了,解脱了,儿子没逃过去,那是后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想”藏之名山‘的遗稿,到头来还是要给皇帝的。电视剧里,编导让刘基临死前想的还是朱元璋、马皇后的知遇之恩,殊为可怜。古人也就只能这样了,希望后人可以不至于此。PS:大爱郑晓宁老师,老帅哥,嗓音迷人,自带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气场,穿上士人的袍服,太像想象中的古代高级文官,苏苏苏苏苏。

李善长演的也好棒,老演员演技就是好,长得虽然不是帅爷爷,但让人挪不开眼,演起来非常有层次感。剧里的李善长,跟刘伯温是一黑一白,一阴一阳,互为对照。他们明争暗斗了一辈子,谁赢了?不过是皇帝手中的棋子。

通篇看下来,剧中的两对师徒,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杨宪,可以说是两两对照。权力欲弱的刘伯温,没能全身而退,权力欲强的李善长,逃不过权力反噬。杨宪,胡惟庸,更是下场极惨。刻画杨宪,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历史上的杨宪是有争议的,案子是不是冤案,这是历史学家的事,我只说电视剧里的杨宪,亮相无比主旋律,儒生肩挑重担,胼手砥足,重振扬州(复兴扬州的三年规划超额完成这个设定不能细想,越想越觉得是影射),帮助老师刘伯温对抗胡惟庸射来的明枪暗箭,怎么看都是个正面人物。但随着剧情一步步推进,他的真面目也显露出来,一个可怕的酷吏,而他被惩治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是酷吏,是因为他搞面子工程欺骗皇帝。他死了,被胡惟庸奉旨处死了,这不叫伏法,叫死于政治问题。

胡惟庸也一样,我们都知道他是奸臣传上的人物,演员长得也着实不像好人,开头貌似忠厚可靠,其实笑里藏刀,处处针对被观众预设为好人的刘伯温,怎么看都是板上钉钉的奸臣。但电视剧里胡惟庸死得比杨宪像样,倒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佞臣(。。。。),颇有一点生不得五鼎食死当五鼎烹的劲头。演员演得其实不错,但长得,一看就是反派好吗……多眼拙才会认为他忠厚……最后胡惟庸也死了,死得很惨,可他这也不叫伏法。剧里没人是伏法而死,因为根本没有什么法。

马皇后演得也非常好。对剧雪的印象是蔡文姬,好美好端庄。剧中的马皇后,代表了朱元璋的人性。马皇后死了,朱元璋身上也就没有什么人类的东西了,只剩下皇帝这个残酷无情的政府职能机构。可惜,可怜,可叹。

汤和的演员,是小时候看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庞涓,帅大叔上将军哪儿去了,这个胖大叔是谁啊,泪奔。徐达的人设不吐槽了,这个赳赳武夫是谁啊?说好的儒将呢?剧里采用了朱元璋送烧鹅的设定,真真假假就这么一看吧。我看着这演员就想起耶律洪基,这儿跟萧峰再续前缘了,当年耶律洪基逼得萧峰自尽,如今徐达被朱八八送了烧鹅,真是冥冥之中的轮回(呸)。

想起金庸小说里,也不知是原创还是哪儿找出来的曲词:

无官方是一身轻,伴君伴虎自古云。归家便是三生幸,鸟尽弓藏走狗烹!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可惜了淮阴命,空留下武穆名,大功谁及徐将军?神机妙算刘伯温,算不到:大明天子坐龙廷,文武功臣命归阴。因此上,急回头死里逃生;因此上,急回头死里逃生、君王下旨拿功臣,剑拥兵围,绳缠索绑,肉颤心惊。恨不能,得便处投河跳井。悔不及,起初时诈死埋名。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最后借用一句评论金瓶梅的话评论这一版《朱元璋》: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希望,也仅仅是希望,这段儿充满了即视感的历史,永远只是历史。

5 ) 去掉历史剧的标签吧,从一开始就要弄清楚自己要拍什么

思前想后,我本想打个两星可是这作品也并非一无是处,有几个演员的演技还是蛮有味的,但是大体上看,他确实是个不称职的历史剧。历史剧不是不能够改编,历史剧一样能戏剧化地表现,但是它的尺度相对严格,举个例子吧,就说很多人诟病的《康熙王朝》里面有段正大光明殿训斥群臣的情节,你说他真实吗?实在不真实,实在是很戏剧化地表现,你说他好吗?我觉得是好的,台词好演的好,也依托了史实,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康熙王朝》,他里面为了宣扬主角的正确过度美化了历史,就说这个三藩之乱,康熙真这么有底气吗?其实不然,历史上三藩之乱的转折点是吴三桂病死,在此之前清政府都是呈被动防守的态势,但是电视剧为了美化主角就写成了吴三桂活着的时候就被打败了,这就是不尊重历史了,但是这样的改动对整部电视剧的结构立意伤害大吗?实话说没太大影响,但是这部剧就不同了,作为一部标榜正剧的历史剧,从头到尾不断使用民间的戏说全然不尊重历史,既有给徐达寄烧鹅又有刘伯温死后留天书,这不是历史剧这简直是个古装剧。作为一个编剧要有基本的底线,不能什么东西都往进塞,拍的是朱元璋不是《珍珠翡翠白玉汤》,不是评书也不是话本,就好比为什么《三国演义》可以把历代的评书话本汇粹在一起,因为他拍的是《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志》,古装戏和历史剧看着很像但是给编剧的发挥空间是不同的,这部剧我既不怪演员,抛开情节只谈演技他们都算是有实力的演员,也不怪导演,具体的内容是编剧在把控,要怪我只能怪编剧把好生生一个正剧写成了古装剧,拍成了《九岁县太爷》、拍成了《铁齿铜牙纪晓岚》,而且又由于编剧自我感觉良好半文不白的台词、戏说的内容,作为一个古装剧他也远远比不上《铁齿铜牙纪晓岚》这样的上乘佳作更况论他是一部正剧了。

6 ) 也许,死是最好的结束——刘伯温

对于刘伯温,看的事情很透,一眼看到未来,后面发生的事情也许都在他的预料当中,可是他没有办法……原本想归隐,回青田老家;皇上的恩威他也看的透,不得不又回来。他是回来了,可是心却不在这(已经看透了,很无奈的选择……)
最后被歹人下药毒死,很凄惨,更应该说是“恨”小人的卑鄙,“悲”刘伯温的结局。可反过来想想,也只有死能结束这躲不过的一切,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做到了“大智若愚”,可是仍然没有用……

7 ) 看了第一集就不想看了

第一集就看不下去了。

官府嚷嚷收至正38年的税赋。人家至正一共就28年,也不哪多出来的十年!再说,就算至正28年,转过年就是洪武元年,这年朱元璋40岁,可这时候朱元璋还是孩子呢。元顺帝这时候应该还没当皇帝呢。

再有,皇觉寺的和尚都饿得要饭去了,可一个个长得脑满肠肥。真让人说不清道不明。

看了会就不想看了。

8 ) 富贵生死,永不相弃——马皇后

今天看《明朝那些事儿 》,正好看到马皇后之死,便想要写些什么。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这句话放在朱元璋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如果没有马皇后的出手相救,可能朱元璋在遇到郭子兴之前就被杀死了,如果没有和马皇后成亲,即使在郭子兴门下,也斗不过郭天叙和郭天爵。 她就朱元璋与危难之中,在朱元璋被困,即将饿死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为他送饭。她虽然是个女子,却颇有胆识,陈友谅进攻龙湾时,她捐助自己所有的首饰财物劳军,并组织妇女为军队缝补衣物。即使在大富大贵后,她也保持了原来简朴的作风,不骄不奢,并劝告朱元璋不要忘记民间的疾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愿得贤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为至理名言。更难得可贵的是,马皇后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在朱元璋要杀朱文正、李文忠、宋濂时,她都出面苦苦哀求,她就是这样用她的慈爱去关怀每一个她认识或是不认识的人。 马皇后懂得一个人生命的可贵,在她患有重病时,拒绝医治。她说:人的生死是由命运决定的,求神拜佛是没有用的,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如果让医生为我医治,服药无效,陛下一定会降罪于医生,这是我不想看到的。这是一个始终用自己的爱心关怀他人的人,即使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她还是那样做的。 在马皇后死时,他不禁哀声痛嚎,因为他终于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他的一切,是他的唯一。马姑娘,这个平凡的女子,在困难的岁月里,她没有嫌弃出身贫贱的朱元璋,而是跟随着他,为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情况多么复杂,她始终遵守了自己当年的承诺。这个女人给了他无数的帮助,却从未向他索取过什么,她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 无论贵贱生死,永不相弃。 在她的丈夫成为皇帝后,她仍然以爱心待人,每当朱元璋举起屠刀时,她总是上前阻止。她用女性特有的母性和慈爱关怀和挽救了许多的人。虽然她最终也没能把朱元璋这辆失控的车拉回轨道,但她已经做了她能做的一切事情。 在今天,我们可以说,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生如夏花,逝如冬雪。 人生如此,何悔何怨。

短评

朱元璋给朱标演示拔荆棘的那段印象很深

8分钟前
  • 污首阁下
  • 力荐

胡军诠释的朱元璋,既有凶狠豪放的一面,也有阴鸷奸诈的一面。真棒!

10分钟前
  • 雪夜断桥
  • 力荐

前面22集的战争场面都是1.25倍速看的,后面得天下了,就再也舍不得1.25倍速了,正常速度看的过瘾,各种权谋宫斗,胡军剧雪,李善长,汤和,这些主演都很好,只是配角雷人。

13分钟前
  • Thous
  • 力荐

你就是馋她的身子,你下贱!哈哈哈哈哈哈哈

18分钟前
  • 则眠
  • 推荐

他太坏了!全杀完了。。。

21分钟前
  • 阿诈里国的王
  • 力荐

胡军演得不错!

26分钟前
  • 南回归线
  • 还行

不得不说胡军演得真绝啊! 各种场合情绪饱满,感情流露自然!一个狠辣多疑的君王形象生动矗立在眼前! 但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又是那么的溺爱孩子和宠妻! 查了剧中各种人物的境遇和身份以及人物性格,相似度颇高,特别是刘伯温,一点都没神话他,天神降落人间,兢兢业业成了诸葛亮! 这竟然是一部历史正剧!

31分钟前
  • 大隐隐于市
  • 力荐

看明朝那些事儿成了明粉。明朝电视剧都爱看,这次二刷朱元璋,一样精彩。大爱李善长刘基,演绎的出神入画,神形兼备。再加上妙语连珠的口才,神鬼莫测的心术,五星只少不多。

33分钟前
  • 天空
  • 力荐

皇帝杀人,是一种需要。

35分钟前
  • 曹因斯坦
  • 力荐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总想找个差不多的电视剧看看,这个分儿还比较高~看了之后就觉得坑爹了。又是战争场面若干次的重复!没能力拍历史剧就尼玛别拍!打金陵是那个场景,守濠州还是那个场面!细节可以不在意,麻烦你老孙和老郭根本不是那么死的好嘛!老郭哪有那么正直!?朱元璋名字的来由都搞错!!

37分钟前
  • 喵星人不吃鱼
  • 较差

你那是喜欢她吗??你那是馋她的身子,你下贱!!

41分钟前
  • 西西里的传说
  • 推荐

你那叫喜欢吗?你那是馋她的身子,你下贱

45分钟前
  • Chris close
  • 推荐

画质粗糙,化妆丑陋,服装道具廉价,可是人物饱满,故事完整,起承转合都设计的很好,很棒的人物传记,意外的好看,尤其是人物刻画,胡军演出了朱元璋的草莽劲,又有帝王的霸气和阴狠,还有很重的猜忌心,有时又像孩子般任性,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但是归根到底是一代帝王。

47分钟前
  • 选择困难症
  • 力荐

编剧功力了得,导演把控到位,演员表演出彩。

48分钟前
  • 金属
  • 力荐

你要想活得像个人 就别沾染政治这东西

50分钟前
  • 亚森罗萍
  • 力荐

疯狂隐射……秃子陈友谅、三年建设新扬州、状元上山下乡劳动改造、引蛇出洞胡惟庸、抢班夺权义子蓝玉、鞠躬尽瘁刘伯温。朱苏进简直了……

51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胡军的演技真的是炸裂,可惜经费不足,如果剧本再细细打磨,群演认真一点,经典程度不亚于1566

53分钟前
  • 小吃货
  • 力荐

越看越有现实感的“大明王朝”:一部剧,《朱元璋》,将明太祖从放牛娃成长为一代帝王的波澜一生,展现地淋漓尽致,由此我们看到了创“创始人”对王朝制度建设的影响:他对苦难的真切体会,影响了官僚薪俸的高低,却导致了贪腐横行;他对部下的猜忌,带来了特务集团的建立,却导致了社会信任度的缺失;他对皇权的看重,废除了相权,却导致了后世之君更难驾驭的行政权分散……

55分钟前
  • 小鱼小叙
  • 力荐

可学之处太多

59分钟前
  • 安静的石头
  • 力荐

胡军的男子阳刚之气将朱元璋的帝王霸气演绎的淋漓尽致,吼住了全场!

1小时前
  • 艾梯浮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