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米的媽媽因為每天忙著上班,所以蘿米放學後都要去她外婆家,如果你覺得這樣聽起來很棒,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蘿米的外婆絲婷每天忙於髮廊的大小事,而且還對蘿米非常嚴格,但是自從蘿米發現外婆的另一面之後,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人一旦面对老去,很可能束手无策,不管你是当事人,还是陪伴在身边的亲人,岁月不止让你敌不过,而且大多数时候都会让你气喘吁吁。忘记过去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但是对于老人来讲,忘记却意味着失去自己。谁都愿意留给这个世界一点记忆,但是有一种疾病,会将这种记忆残忍的剥去。
阿尔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这种病症一旦侵袭你的身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就会慢慢的淡忘过去,当然,它对于老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忘掉一些痛苦的事情的同事,亲人也会变得陌生,而且会失去一定的自理能力,据2016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全球共有约4000万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而这个数字预计将每20年增长一倍。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而对于那些家里有老人身患此病症的家庭来说,更是感触颇深。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就与这个病症有关,片名叫做《罗米的理发馆》。罗米是一个外表阳光灿烂的小学生,但是她的内心却比一般孩子要成熟的多,罗米的父母离婚后,各自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因此,罗米的生活中一向是缺乏必要的关爱的。
罗米的母亲某段时间比较忙碌,因此委托外婆照看罗米的放学时光。一开始,罗米跟外婆是相互排斥的,罗米不喜欢这个比较陌生的亲人,而外婆对罗米几乎是放养,各种不允许使得罗米更加的不自由,但是随着相处时间的推移,罗米因为帮助外婆理清楚了自己的财务问题,而渐渐的被接受。跟任何祖孙两的亲情一样,罗米跟外婆之间的感情也在不断地升温。但是好景不长,罗米渐渐的发现了外婆记忆力大不如前了。
最终,外婆被确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对于这个强势的女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罗米与外婆建立起来的感情以及这段时间的美好生活以一种不可想象的速度消失。很快,外婆的病症就已经对生活产生了影响了。罗米不想接受,但是现实却让她不得不接受,外婆最终住进了养老院。
但是满脑子都是外婆之前与自己相处愉快的画面的罗米决心要为外婆做一件事情,年轻时候的外婆在丹麦的一片海滩上邂逅了外公,而这个场景也被外公画成了一幅画留存,罗米决心要带着外婆重新回到那片海滩,最终,她的计划能实现吗?
面对身患病症的老人,我们提到的最多的就是耐心问题。医学条件在不断地发展的同时,依旧是解决不了有些慢性疾病的滋生。而阿尔茨海默病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当一个人渐渐的失去了自己的记忆,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这个事情发生在老人身上,对于整个家庭而言,就更加的纠结了。
片中一直在为我们强调一件事实,亲人需要的是陪伴,仅仅是陪伴就能治愈很多事情。但是对于现代生活中的所有人而言,陪伴却是一件最奢侈的事情。当我们每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生活之后,就会被各自生活的圈子所禁锢,时间成了最宝贵的东西,因此两个即使是亲密的人之间,也会有离隙。你有空的时候,不一定别人有空,别人有空的时候,你又会不知道去了哪里。这是罗米的父母最终分开的原因之一,也是罗米理解不了母亲为何要将外婆送进养老院的原因。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花时间陪伴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大人的世界里,这种事情显然并不容易,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当你有时间的时候,你享受过的那些美好时光,却不会珍惜,当你想要享受那些美好时光的时候,时间却不允许。对于罗米的外婆而言,理发店是自己的事业,同时也是禁锢住自己的枷锁,有朝一日,她可以脱离这个枷锁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很遗憾,病症又来了。对于他而言,永远没有合适的时间。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时间总是一种奢侈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年龄段,我们都有着各种各样应该去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带给我们收获的同时也在消耗着我们的时间,但是两者之间却不能很好的平衡。因此,肯花时间去做一些事情就显得很可贵了。片中的一老一少为什么会让大家觉得温暖,因为在一个身患病症的老人与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身上,是不需要在乎事件产生的价值的,一个是远没到衡量价值的年纪,另一个,普通价值对于她而言已经没有意义,因此这两个人的故事才是温馨的,没有任何附庸的。
温馨的电影,总会将我们心理话和盘托出,也许正因为现实中的顾虑太多,因此,这样的电影才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答案。
1、痴呆。片头出现了一个讨烟的女子,她的混乱和外婆的干练形成鲜明对比,后来在医院里,外婆和罗米说“只要不是痴呆就好”。面对衰老,人无法选择自己生什么病、以什么方式离去;在无法自理的那一天到来时,那种“由不得我”的无奈和恐惧将如影随形。
片中对于痴呆病症的描写很细腻,外婆回到丹麦家中时那句“外婆,我回来了”,将这种迷失在时间里的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得儿时的伙伴,记得早已不说多年的丹麦语,记得回家的路,记得没带钥匙怎么进门,却不记得自己早已是别人的外婆,更不记得自己的外婆和妈妈已不在人间。看到这里真的好难过好难过,心钝钝地疼。当她意识到这个家已经没人等她回来时,她哭着说“我要回家”。有人等待的地方才是家吗?每次和家里闹矛盾时,我都会说,要是在家乡有个自己的房子就好了,我想念家乡的美食,但我不想和家人一起住。这个片段让我知道我有多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2,母女。罗米的妈妈和外婆的关系并不亲密,给我感觉“硬邦邦”的。外婆不是个操心的妈,罗米的妈妈也不是贴心的女儿,两个人之间有种我是你的责任人的默契。在母亲得知病情、理发厅失火时,她都没有像罗米一样安慰母亲,只是将母亲得了痴呆症之后这一系列的麻烦一个个解答掉。母女、祖孙关系的描写是这部片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光是外婆与外孙,这部片子就有三对,外婆、妈妈和她们外婆之间的关系,只存在活着的人的记忆里,对于外婆来说,这种记忆已经和现实混在一起,对于妈妈来说,已经接受了自己外婆的死亡,就像我对奶奶那样,我已经接受了奶奶的离去,我会想念,但我不会因为奶奶不在家而哭得像个孩子。而罗米和外婆之间,是可触碰的相处,她接受了一个越来越脆弱的外婆,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外婆的衰老,也用自己的方式慢慢接受外婆也会离去的事实,片尾她说“我会永远记得”,其实没有什么永远,总有一天,她也会变老,她的外婆和妈妈也会去到另一个世界,真是令人惆怅。在得知外婆痴呆之后,罗米的父母和她的对话很耐人寻味,罗米和母亲争论,将外婆送到养老院是母亲的自私——你只是怕麻烦,不想照顾外婆,母亲说“你把这句话收回去”,而当罗米和爸爸抱怨母亲的自私时,她爸说“罗米,如果爸爸有一天变得和外婆这样,你得给我找一个舒适的地方住,但不要跟你住。”如果外婆知道自己会痴呆,她大概不想跟罗米她们一起住吧。
3,外公。对汉克的描述贯穿在这部电影里,信件、画、外婆的回忆,两个人总有一个要先走,这类俗套的剧情总是承载着悲伤。
4,这部电影有很多可爱的笑点,比如车她们到汉堡的司机在旅途中顺便(被迫)理了个发,比如罗米两次翘课…还有一个,罗米的书包上有一只猫猫!每次看她背着书包的背影就会被萌到。不过这部片子最让我害怕衰老的地方就是去养老院不能带猫猫……
顺叙、单一视角,叙事手法纯粹。最高明的叙事逻辑是运用生活本身的逻辑,本片便是如此,故事进行得简单平淡流畅,处处合理,段段站得住脚。罗米本来不喜欢姥姥,但当她意识到姥姥需要她时,事情发生了变化,情感的天平出现了倾斜。小孩纯真,看问题直指要害,罗米问妈妈:你根本就是怕麻烦才把姥姥送到疗养院的吧。当妈妈劝罗米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姥姥身上你还要读书时,罗米问:姥姥重要还是学业重要。
观影过程中我无法抑制地猜想,老人,阿尔茨海默症,记忆衰退,当忘记自己是谁自己在哪时,她们面对的是一团什么,一团虚无吗,那是不是满目对未知的恐惧。罗米陪姥姥回到阔别已久的丹麦老家,姥姥已经忘记很多日常事务规范但她仍清楚记得走向那间小木屋的路以及进家的方式,物理空间的归属感达成之后,情感的归属却无法成就,便仍是空。她走进空荡荡的屋子,像个无助的小孩大哭起来,本能地呼唤她的妈妈。罗米无措,打电话给妈妈寻求帮助,安慰姥姥:睡一觉吧妈妈很快就来。姥姥:我的妈妈吗?罗米:不,是我妈妈。老人的智力、情感回退到婴幼儿时期,回退到情感上依恋母亲的阶段,然而与小孩不同的是,她的妈妈永远不可能再出现给予她回应了,最爱她的人已经不在了。
本片建构了女性代际情感生态并认真将其呈现,温暖、细腻、感人至深,我与朋友看完互相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哭死我了。
一个半小时,小而美,短而精。
@202302杭州荷兰影展,百美汇4号厅
【2023荷兰影展】很美好很动人的电影,小女孩和姥姥可爱~如果我们终究会失去记忆,那么希望在忘记之前能回到存留美好回忆的当初。
这次荷兰影展最后一部,也是最喜欢的一部,上次哭这么凶得追溯到看《金刚狼3》的时候了。她忘记了许多事情,搞不清眼前人到底是谁,泡茶会忘了关烧水的炉子,记不起在沙发里日积月累攒起了一笔巨款……但她会记得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游过泳的海岸,记得年轻时那个写信督促她学荷兰语的蓝眼睛帅哥。令人痛惜的从来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无法阻止的这个过程本身。她还有那么多故事没有和罗米讲,还没有教她学丹麦语,学会各种理发师的小技巧……片中的几首英文歌选得都很合适,因为能听懂(还有字幕呢)所以就更加感动。
没想到一直躲却还是在荷兰展遭遇了阿兹海默刺客。这部就算是同类题里的小清新了吧。
人在幼年和年老时都无助。小时候觉得世界好小,等不及要变成大人,所以流连于橱窗里的手机,确信手机能和世界产生联结。最后绕了那么远的路,又重新做回小孩,然后不得不面对逐渐失能的身体。在记忆中过得最慢的两次时间,长大和变老,想要很多,往往无能为力。很高兴影片展现了这两种状态,并且说,你看,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因为宝贝,这次你做得很棒。以及,看完更想我的北欧老家了。
7分,阿兹海默相关,女孩与外婆的故事。属于那种比较好看的电影,小文艺、小清新、小感动,祖孙亲情与感动。
#荷兰影展2022#好感动啊…especially:片头片尾字幕的豆绿+豆粉配色,审美极致了。
影19296:聪明伶俐的小罗米。小年纪大情商,勤快关爱。外祖母清醒之时带孙女shopping住酒店任性一回。孙女勇敢带外祖母找回儿时记忆。一切都那么美好!愿阿尔茨海默病远离老年人。
之前只以为是祖孙两代人从不理解到相互依赖,可可爱爱的亲情片。没想到实际看了后,它还是一部关于家族女性三代传承与微妙纠葛的片子。果然是女导演拍的,里面男性角色都是一个符号,鲜活可爱的都是女性。外婆带着小孙女任性一回,瞒着妈妈偷偷去住高级酒店做spa那段很可爱,孙女带着逐渐痴呆的老人从荷兰搭车到德国再到丹麦,千里迢迢去寻找外婆的「根」也很动人。外婆是异乡人,因为符号化的「外公」而远嫁,外公离世自己也渐渐失去记忆,退化成了「我想要妈妈外婆」「我想回家」的婴儿形态。在丹麦已经人去楼空的老家,外婆的脆弱突然迸发,小孙女第一次慌乱然后打电话给自己妈妈,挂了电话后的那段对话“妈妈马上就来”“我妈妈吗?”“不,是我妈妈”。你的妈妈已经不在,而你的女儿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母亲,其中的微妙羁绊令人动容。
#2022荷兰影展# 9分,从发现外婆渐渐不记事到最后带外婆回归心心念念的那片海滩,孙女罗米是整个家庭中唯一真正关心和在意外婆的人。其实电影依旧反映的是家庭老人的赡养问题,但电影并没有用大众化的角度去普遍探讨,而是选择一个更具个性化的故事来讲述,相比之下后者会更有活力。
#2023杭州荷兰影展 阿兹海默症题材,套入温情喜剧小品,可以说是不会出错的拍法,整体中规中矩,甚至有点平庸。人啊就算走到了终点,也永远不会忘却自己的起点,要是能把影片最后一点公路之旅拓展成一部找寻回忆的公路片会更好。
阿尔兹海默症题材 祖孙情 公路片 童年往事 全女性关系 几乎是不会出错的各种元素搭配在一起 也确实没有出现什么疏漏//女性关系中母女关系尤其要紧 母亲差不多可以看作是人生的第一个女性模版 而当时间流逝后 权力位置逐渐转换 关系也变得稍显微妙了起来//老人的赡养问题作为切入的一个角度 提到了但没有很仔细 如果能再多交代一些成年母女之间的关系 大概会变成另一个故事吧//电影把故事的重点放在了外婆和外孙女的旅途上 患病的老人和不成熟的孩子之间角色的转换也自然构成了叙事冲突的要点 甚至因为搭配的常见有些失去兴趣//不过 真的很可爱
28/4/2021 @ Palace IFC [EUFF]。要小妺妹親眼看著剛剛關係變好的婆婆被老人痴呆遂漸侵食真的太令人難過了
从原来的抵触外婆,到发现外婆不对劲开始尽心照顾外婆,再到偷带外婆回乡以解外婆多年的乡愁。不懂从何时起有一个黑洞悄悄地在外婆的脑袋内生长,被吞噬掉的记忆越来越多,总有一天,外婆会忘了自己爱过的人、爱她的人,甚至是她自己。但是外婆对罗米的爱和罗米对外婆的爱,罗米会替自己和外婆记得。
时光发廊这个译名太棒了
导演讲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告诉观众他会拍电影,仅此而已
几乎要给5星了!本展首部电影冲着名字和海报买的,就这么温情动人!老人小女孩表演相得益彰,惹人喜爱!外祖母最后回到丹麦那里,我很伤心,因为我想起自己完全不知道我姥姥最想要的是什么、去哪里,而现在已没有机会弥补了。所有涉及老年痴呆的电影都几乎是初级,把这个病美化了,足够长寿,最后你就会看到人类最深的绝望——人活得像植物,却不是植物人。百老汇2022荷兰电影展。内嵌中字翻译很好,插曲片尾曲都翻译出来了。百老汇电影中心MOMA1号厅。vow同场一起从资料馆赶来。moma唯一)售罄的一场。今日资料馆+moma三连之二。魔马这里周边换得很火爆,国贸apm一般。
“是学业重要还是姥姥重要?”我也问过这个问题 但是我没有出生在荷兰 没有这么幸运
聪明贴心的孙女,电发还学得似模似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电影大方谈及阿尔茨海默症、失智症等“老人病”,可见这类疾病是越来越普遍了,惜目前仍无解药。家有此症者,家人需要给予多些关心和耐心,病人其实很痛苦的,特别有失语症的,要说都说不出来。这部片虽然并未将该疾病刻画很深,但已足以引起共鸣。
真好看呀,很舒服温馨,很喜欢这类生活流的小片,没什么戏剧化的冲突但就是很精致。而且一个半小时看的不累,现在的电影动不动两个多小时真的太累了。荷兰电影展@百美汇
小女孩视角的阿兹海默症,温馨、明快,也很酸楚。祖孙在一起总是会有更强的对比,想起了和奶奶长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