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云霄之上

战争片大陆2021

主演:陈伟鑫  吴嘉辉  聂劲权  应林坚  陈雨泽  

导演:刘智海

 剧照

云霄之上 剧照 NO.1云霄之上 剧照 NO.2云霄之上 剧照 NO.3云霄之上 剧照 NO.4云霄之上 剧照 NO.5云霄之上 剧照 NO.6云霄之上 剧照 NO.13云霄之上 剧照 NO.14云霄之上 剧照 NO.15云霄之上 剧照 NO.16云霄之上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3-09-16 16:03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在生存与毁灭间行走的战争电影。在战争废墟的慷慨悲歌中,年轻的红军战士洪启辰接到军令,必须在48小时内炸毁敌人的弹药库。这是一条赴死的军令,他开始在危机四伏的群山里集结战友,带领伤残的同泽和敌人殊死搏斗。同时洪启辰还经历着战友们对于为何赴死的拷问,和大家相继死去的困境。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任务似乎越来越不可能完成。有人因为信仰而选择坚持,有人忠于使命而毅然牺牲。影片用中国诗性电影美学讲述了中国1935年一次富有革命忠诚的军事行动,将残酷幻化于诗意,共同参与一次具有使命感的向死而生。

 长篇影评

 1 ) 《云霄之上》第11届北影节最大赢家,黑白灰的叙事风格,是否讨喜

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环节,给我们贡献了无数名场面。

比如张子枫c位烫脚,身为晚辈,一不小心误入拍照的黄金c位,看着一旁的章子怡和陈凯歌,她慌忙让位,很有喜感了。

紧接着,即将有电影上线的几位明星 搭配上线,周也和陈飞宇全程黑脸零交流,范丞丞坐车上,手持张婧仪的照片走红毯,也是幽默又新奇了。

每一年的北影节,都会给我们带来无数优秀的作品,在今年的最佳影片揭晓前,让我们看看第11届的最佳影片——内地电影《云霄之上》,一举斩获“天坛奖”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三项大奖,成最大赢家。

然而,如此小众的电影,豆瓣评分仅6.2,三星评价为主。

专业评委给出的荣誉背后,为什么是市场水土不服的评分和票房?

是小众且晦涩?

还是不符合大众预期?

今天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1)天坛奖在业内,代表着什么样的水平

“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向世界电影人发出的诚挚邀约。

每一年的电影节都有非常丰富的片单,分为亚洲连线,焦点影人,大师回顾,修复经典,环球视野,或者华纳兄弟,宝格丽光影等等,国内外的优秀作品云集,还有经典回顾。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爱好电影的人,绝对是一种福音。

比如说,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邀请了张艺谋担任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

在“北京展映”单元,还精选了《一个和八个》《老井》《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五部经典的影视作品展映,老谋子的作品很多,能在大荧幕上重温,绝对是幸事。

若要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市场地位,真的需要好好说道一番。

先说“天坛奖”。

北京的“天坛奖”和台湾地区的“金马奖”、香港行政区的“金像奖”、“金鸡奖”相比,虽然含金量不在一个档次,但是和“百花奖”、“华表奖”相比,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历来参加电影节评选的影片,多是国内、外不甚“出名”,但实际在业内是非常有才华的小众导演,能够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地电影被大家看到。

而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相比,还是有许多类似之处,每年的红毯环节,都是男女明星们争奇斗艳,宣传自己作品的好时机。

因为评价标准不受市场评价影响,再加上评委都是业内资深导演或者专家,所以对获奖的作品和导演而言,多少有点鼓励的味道。

毕竟艺术是有壁的,大众审美和专业审美,还是有差别的。

(2)低成本+非专业导演,却拍出一部质量上乘的作品

《云霄之上》讲述了一个刚经历战场失利的红军战士洪启辰,接到上级命令,要在四十八小时内炸毁白匪弹药库。

明知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必死任务,洪启辰还是召集散落的伤兵,毅然踏上了这条赴死之路,成功炸毁弹药库的故事。

导演刘智海,主演是陈伟鑫,吴嘉辉等人,都是业内不知名人士,甚至几位主演在电影里连名字都没有。

除此之外,根据导演的说法,影片的拍摄成本仅为300万元,低得让人惊讶!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6年,也有一部非常火的小制作电影《疯狂的石头》,新生代导演宁浩,它的投资也是三百万。

与之不同的是,《云霄之上》除去基本的道具、交通吃喝等费用外,所有的演员都是零片酬的,因为他们都是导演的学生、同事和朋友。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这部影片的拍摄。

于是乎,这样一部剧情并不出彩,甚至有点老套的电影,却出了奇迹。

许是经费有限的问题,电影并没有在影视基地拍摄,又担心场景重复太多,便在那个盛产龙泉宝剑的龙泉市的大山里,实地取景拍摄的。

龙泉风景秀丽,森林与大山众多。

这个地方与江西、福建接壤,不仅地域偏僻、人迹罕至,而且有成片的原始森林。

用原生态的一草一木,例如天然石洞、大雾弥漫等,来讲述一段八十多年前的故事,很有说服力。

因为是实景、实地拍摄,条件也非常艰苦,所以演员遇见蛇虫、中暑等意外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但也非常适合还原1935年红军进行游击战的真实场景。

即便如此省吃俭用,到最后剧组还是真的没有钱了,以至于服装道具都是缝缝补补,用了很多次,甚至连木板也是重复利用的。

正是这种无钱的窘态与恶劣的环境,恰好营造出80多年前真实的历史原态,给观众极强的历史代入感。

当然,因为经费问题,也造成剧情的连贯和后期的剧本打磨方面,存在很多瑕疵,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用很少的钱就能拍出这样一部电影,这个导演肯定不简单。

毕竟如今的影视圈,几乎是演而优则导。

半路出家的导演,表现甚至比专业导演还能适应市场,54亿票房的《你好,李焕英》、56亿票房的《战狼2》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刘导演目前的身份是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的副院长,他发表过很多论文,有很强的影视理论、摄影知识等专业基础。

这部电影就是他的处女作,先前他只是拍过几部广告与实验片。

然而,他还是小小的成功了。

(3)黑、白、灰叙事长镜头,重新演绎战争美学

从开篇慢慢后拉的长镜头就知道,这是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战争片。

相对于整部影片简单的剧情,影片的优点特别明显,黑白摄影+长镜头等美学的造诣,以及环境音效做的都特别好。

影片中,除了自始至终看不到脸的一个个战士,环境和声音,更像是这部影片的主角。

整部影片从一个战争的切口入手,在泼洒的山水墨画卷中,展开战争中的小故事。

可以说,前面的1/3,更像是一部惊悚片,尤其是水下的唯美镜头,再配合惊悚的配乐,通过第一视角,拨开一具具漂浮在河中尸体的时候,着实吓了我一跳。

因为场景为原始大山,这样的环境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非常压抑的窒息感,这在影片刚开始就出现了。

同时,影片的色彩基本是采用黑、白、灰三色来定调的,更加突出场景的萧瑟与阴霾,预示着这个故事的结局绝非喜剧。

实际上,若在南方的阴雨天看大山,所有的色彩就是那种介于彩色与黑白之间的颜色,天空是灰色的、山石是灰色的、大树是灰色的、道路也是灰色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洪启辰一行人用他们的牺牲来完成任务。

受客观条件与经费所限,整部电影的拍摄没有运用固定机位,所有片段几乎都是用手持的摄像机长镜头来完成的。

长镜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相机的镜头长短,它是一种拍摄手法,就是指,从开机到关机,拍摄一个片段的长短。

这种手法具有很强的纪实性,通常多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

这也是导演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一切忠于真实,而且这片原始土地,在当年也是真实发生过战争的。

之前上映的一部电影叫《1917》,运用的就是长镜头的拍摄手法,一镜到底,效果也不错。

通过这种独特的摄影方式,把残酷的战争处理得很诗意,在极端环境之下,对人性的抉择以及信仰的考验,塑造一首悲壮的英雄史诗。

战争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尤其是战争电影,里面不可避免的出现暴力、流血、死亡、爆炸等超出正常人认知的不友好东西,给观众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

如何淡化这部分剧情,又能恰如其分体现战争的残酷,且还能被观众接受,这就给导演提出一个新的难题。

所以,就有了战争美学一说。

国内不乏拍摄此类的导演,例如冯小刚的《芳华》,把战争的残酷剧情用六分钟表示,适可而止就行了。

《云霄之上》的黑白场景和长镜头运用,很好的解释,何为战争美学。

这既反映出当年的真实战争场景,又让观众追随角色镜头,不断体验环境的残酷,将剧情层层递进下去。

这有点与《辛德勒名单》相似,小姑娘的红色衣服与一群着黑白灰的军队颜色格格不入,既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也预示小姑娘以后的命运。

于无声之处听惊雷,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影片的结尾天降血雨,带来超现实主义的感官体验,这与张艺谋的成名作《红高粱》结尾处有相似之处。

结语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但是票房就不要估算的太多。

毕竟黑白影片不符合现在的观影潮流,这只是导演的一种拍摄尝试,并不能吸引更多观众的青睐。

《云霄之上》注定是小范围专业人士的狂欢,不要用市场的眼光过度评价。

 2 ) 单挑一下《云霄之上》的挑剔主义者们

1、很有特点的电影,纪实电影,对那段历史做了很客观的转换,没有出现什么超级英雄,正面力量的艰难求生与自我怀疑,反面力量的强大,敌人的穷追不舍与多数的兵力。 2、红军长征时期遇到围剿与追杀只会比这个更加绝望,会有很多人动摇,也有很多人在死亡了绝望之间坚持了下来,我们国家的历史与希望就是来自于这么一帮“偏执”的人,我们远离了那段历史,所以会有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或者很多人因为现代生活中的某些立场没有客观的去解读那段历史,综上两点,两个极端的思想都是偏颇,因为一边带着谄媚,一边带着盲目的歧视~ 3、曾经解读过毛泽东的四渡赤水的战役,上述中国几千年历史,绝对可以说的上是经典战役之一,事实就是事实,没办法改变与诽谤;许多历史上的战争,在各种战争上,军队战斗意志力的培养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的案例,失败的强势方多是临时拼凑,互相猜忌,战斗意志相当薄弱的,所以我们反推当年这帮红色战士,他们的战斗意志是何等的惊人,也许,但是民族危亡时刻无数人自愿树立自己一个坚定的信仰并投身极端运转的国家机器当中,献身与大局观因为历史的远去与当前社会的糜烂利己思潮,会让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完全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视死如归,我无法去为所有人的投降和生命权做决定,但是我们可以去尊重那些选择舍身取义的英雄,这部影片也没有避讳的展示出了投降与逃跑主义的人性,面对死亡求生的本能,是人之常情…

4、影片的黑白色调算是一个特色,最近看过色彩比较丰富的法斯宾德的《劳拉》和阿基多的《阴风阵阵》都是对色彩运用比较特色的电影,这样水墨化的电影很有新意,同时也是对放映和观影的双重挑战,我比较推崇各种实验性电影,如果害怕失败,那么中国电影将死在人言可畏之下,于是在电影技术与艺术层面上的批评与讨论是弥足珍贵的交流,而超出这个层面,而说不出因果原因的讨论,是无意义且卑鄙的。

5、目前中国电影是很艰难,认得一个编剧朋友,他的学生在一个一个放弃,艰难的原因我是对艺术创作者们抱有巨大同情心的,在八股限制的创作逻辑下,做出改变与调整是很艰难的选择,另外一个准二线城市,一天只有不到十场电影,台前幕后又是一个艰难的双重挑战,我跑了大半个城市才找见一家影院的小厅,为了热爱,为了致敬,致敬视死如归的英雄,致敬电影的夹缝求生者,致敬热爱电影的朋友们…

6、当前的部分污吏,对不起那帮信念者,从戊戌变法到今天120余年,无数奋勇者带着各自的主义,为国家与民族的崛起,放弃了自己活着的权利,我们不能忘却,而且他们不少人还未成年~

 3 ) 美院影视教学的一块厚砖

作为毕业一年的本院学生,还是想吐槽一下《云霄之上》。 首先,主创老师们都很真诚,疫情原因不得不只能观看线上QA和座谈会,从导演到编剧无不怀着一颗真诚之心来分享,四天的线上QA分享不亚于上了四堂美院公开课,干货满满,但是讲的好是一回事,结果好又是一回事。 就其目的来看,又想要是命题作文,又想要是教学案例,又想要是诗性电影;成片支撑不起老师们庞大的胃口,观众也不见得买账,甚至嘲弄美院的关门自嗨行径。

先谈云霄优点

作为学生来讲,看到本院出了一部活生生的教学案例,无疑是十分激动的。印象里上了三年课也只有一位老师给我们放过自己的短片案例,我至今还记得老师不好意思的神态,好像是说即使不好你们也别笑我。学生当然会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但有什么能比活生生摆在自己面前的案例更能我们开导这群眼高手低的美院学生呢?没有了吧。

导演编剧美术后期视效,各位老师们终于在各自擅长的岗位给学生们打开了一盏教学的明灯,指向所谓的“诗性电影”方向,结合学校今年改革新分了电影学院与动画学院,《云霄》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课堂案例,我觉得这才能从各类院校的影视教学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教育方针。但是仅凭《云霄》这种命题作文是远远不够的,美院还需要往更多的方向去探索,给予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更多的支持,以毕业联合或者帮助学生与校外资源合作,结合师资的教学与帮助,去完成更多的更高完整度的作品,用这些独特版权的作品去与学生教学相长。或许这是我对美院的小期待。

就其成片来说,主要的缺点我觉得也是老师们拍起电影来不够成熟的地方:小资本制片的同时以及主要人员几乎是美院学生! 摄影上斯坦尼康用也用不好、好几次都有焦点上的问题,DP居然是给我上过课的研究生学长,讲起课来深入浅出,拍起片来我只能说差点意思……;调色上不能适应大部分的放映情况的同时也让演员的表演全部“失真”,成为了宽银幕上能动的一团符号,你在人脸都看不清的情况下自然也不会记得谁是谁,哪来的情感累积,同时过重的影调也出现了很多后期的技术问题;编剧上想要的太多,大战前的洞穴报名字简直是最大的败笔;分镜上最后一场战斗的空间处理配合前面没到位的情感累积,比起片中死人的干脆来说简直是一片混乱;更糟糕的是后期配的声音和氛围音乐出现消失的时机,全然暴露了后期制作上的不成熟以及导演调教的不到位。

命题的性质以及美院初探电影市场怀着那股兴奋劲大力的宣发让一些观众注意到并且开始秉持怀疑的态度去尝试这一口不好咽下去的饭,《云霄》最后也不得不面对市场的检验,结果并不是很理想。而主创老师们怀着那股“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做教育我们是一次尝试”的心态去面对多样化的观众,更是令《云霄》遭到了很多影视爱好者泼来的冷水,豆瓣影评里可见一斑。或许,关起门来做教学会更好,要不出风头就交给老师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吧。

(PS:以上仅个人观感 不代表其他人)

 4 ) 这部充满诗意的战争片堪称清流

说实话,在没看片之前,看到片名《云霄之上》,你可能跟我一样,内心是拒绝的,什么鬼?就完全没想到,这会是一部战争片。而看完电影,相信我,你会从懵逼,变成震惊:原来,战争片,还能这么拍!

看完电影,第一印象,你会觉得,这的确是一部美术功底了得的创作者才能拍出来的电影。就是,居然可以用中国传统写意的方式,来拍一部战争片,这种反差性,美学体系与故事情节上的巨大反差,让影片变得极其富有意味。

那么,《云霄之上》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简言之,就是一部独具中国传统美学风格,且充满诗意的战争片。无论是在叙事,还是在影像风格上,都对主旋律题材,做出了一次极为大胆的尝试。

影片取材于“挺进师”的真实历史。讲述了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战士们,接到上级命令,需要在48小时炸毁敌军弹药库,以挽救另外300多名战友的生命的故事。

1.一场中国特有的水墨质感带来的罕见的沉浸式观影

我们通常看到的大部分战争片,大多渲染的是两军对垒的宏大的战争场面,但在这部电影里,你几乎完全看不到这样的场景。

整部影片,在摄影上采取黑白色调为主,呈现出中国特有的水墨质感,凸显出战争的残酷性,厚重感,并通过长镜头,带领观众,跟随主角穿行在幽深隐秘的南方山水中,雾气缭绕的山林、暗藏危机的滔滔江水、深不可测的芦苇荡、幽暗冷峻的溶洞……,去沉浸式的体验,当年那场发生在48小时里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一开场,悬崖,峭壁,山洞,蜿蜒穿行的蛇,悬挂在树枝上的战士,环境的残酷,凶险,任务的艰巨,紧迫性,用简单几个镜头,就交代的一清二楚。

牵牛的村民,鞭打战士的敌军,交火的双方,啼叫的鸡鸣,营造出奇异的战争场面。这种场面,无论是放在国内,还是国外,同种类型上看,都极为罕见。你可能极少会在一部战争片中,看到充满诗意的被雾气环绕的层层叠叠的崇山,神秘且疏离风格的芦苇荡这样的场景,更别提,还能在片中听到蝉鸣与蛙声,可以看出,影片在视听语言上,的确有在极力营造出独具东方诗意的神秘美学风格。而这种美学风格,罕见的跟战争片一旦进行恰到好处且充满实验意味的“嫁接”后,两种看似完全不搭嘎的体系,所带来的强烈的反差,反而呈现出某种更为深邃、后劲更足的残酷诗性。

尤其是通信兵洪启辰掉入水中一场戏,在炮火的轰鸣声,启辰沉入水中,水面传来水乡少年小哨子一声声的呼喊声。生命个体在战争状况下独特的体验,得以以一种类似潜意识的方式,在层次上更为丰富的展现出来。影片处处皆是这种,看似极为克制、不着痕迹的影像风格,既简约又留白的勾勒出战争环境下,个体生命与残酷环境之间的强烈冲突。

所以,我们其实可以说,这是一部“向内心深处走”的战争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让我想到了塔尔科夫斯基的那部《潜行者》。

不着笔墨,却于细微处,处处见真章。

影片的几场战争场面,无论是杉树林战,水底战,还是芦苇荡战,画面极其灵动。你看不到敌军的画面,只是几位主人公在这些独特的画面中,穿行,滚动,躲避,对抗……避开了赤裸裸的战争画面的暴露,却依然可以展现出战争的残酷性,这就是创作者匠心与功力的体现。

诚如导演刘智海所言:“《云霄之上》可能是战争电影史上最低成本的电影之一,我希望能把大众习惯的类型片拍出不一样的感觉,以新的角度表达一个恒久不变的精神。”

2.战争只是人生困境之一,能引领我们冲破云霄的唯有“信念”

影片以1935年浙江西南挺进师战略转移的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选取了以年轻的红军战士洪启辰为首,老鲁、丁松柏、沈队长、周茹芳、小哨子等各色人物为辅,由点到面,力求探讨出个体的求生意志与忠诚使命之间的矛盾,是一部重点体现人与战争关系的诗性电影。

我们看到,影片最后,几乎全员牺牲。尤其是小哨子的去世以及老鲁的去世,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我们看到,小哨子牺牲后,悲痛的启辰用手刨出一个土坑,将小哨子埋葬。双手刨土的特写画面,不仅让观众强烈的感受到主角的巨大悲痛,更让银幕之外的我们,情不自禁的要去追问:是什么让这些鲜活的生命,甘愿做出牺牲,去完成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片中启辰的战友们对于为何赴死的拷问一样,为什么?

对于这一点,正如制片人张凡凡提到:“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愿意牺牲小我,去保护我们的世界。他们也有家人,也有牵挂的人,也想过放弃,那都是真实的人性,所以我们的电影就是去还原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真实故事。”

所以,这其实更是一部借由战争讲“信念”的电影。

在最后一战中,启辰在山洞动员队员,战友们纷纷报出各自的番号,我们看到伴随着一声声坚定的报号声,画面出现了从洞口飞向天空的群鸟,再配上悲壮的音乐,将战士们赴死的决心,以及为了胜利所体现出的崇高的意志力,在这个画面中,达到了高潮。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才是理想的真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念的胜利。就像导演刘智海表示,“云霄之下是芸芸众生,云霄之上是心中的渴望与光亮。当大家怀着一颗躁动的心决定打破人生的困境,那一刻产生的力量能带你冲破云霄,直奔光明。”

影片最后一场血雨从天而降,染红了启辰的全身,整个画面也一点点被血雨侵占,相信这一刻,在这个看似生猛且残酷到极致的画面中,每一个观看者,皆能感受到被信念充满的升腾感。

“生命的意志在于时代的信仰”,这不是一句轻飘飘的笑话,无论放在哪个年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信念。

 5 ) “反套路”的主旋律电影

《云霄之上》与传统主旋律战争电影相比,它几乎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但看完,我仍旧觉得这是一部不能错过的战争电影,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其“残酷与诗意”并存的美学风格。   1、色彩设计与长镜头 看完之后,查了一下才知道导演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怪不得电影呈现出了一种与中国山水画一般的诗意。影片在浙江取景,南方山水天然给影片增添了一种神秘,配合低纯度色彩、自然光加上长镜头摄影方式,我们仿佛跟随红军战士穿行在一幅水墨山水画中。 虽全片是低纯度色彩,但随着故事发展,色彩也随之发生细微变化,直到最后那一场红色的血雨,悲壮之感油然而生。   2、方言台词设计 为了更贴合现实,影片全片采用了台词方言。方言的加持,可以说是提升了影片的质感,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真实力量的表达。7

 6 ) 及格处女作,不及格佳作,尬吹荒诞的奖项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一部浙江电影获得了三项大奖,还有熟悉的名字,看预告片的时候反倒有些困惑,为什么能获这三个奖。还搜了一些评论,各种都有,非常两极,本着没看过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就去支持票房了。虽然我的朋友圈有很多导演的学生和朋友,但是我觉得实话实说是对电影最大的尊重。作为小成本电影,完成度蛮高的,还可以,但是剧作缺陷太大,表演不及格,作为拿了中国最主流电影节最大的三个奖项的话,我感觉不是制度的胜利,就是我们国家电影行业真的见底了。这不是讽刺,而是真心觉得可悲。 1.光影我觉得挺喜欢的,蛮风格化,但是真的太广告了,特别是开场的长镜头,除了尸体,完全不像战场,火堆生怕不知道他们怎么点出来的,前后错落着放,可能导演觉得好看吧。我感觉百分之九十的人会觉得真的太暗了,我是在电影院看的,网上有说在浙传放映的时候,导演说是浙传设备原因,我的感觉不是设备原因,因为我也看的很累。这种影感确实是一种尝试,但也不新,邢健导演的《冬去冬又来》,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都有过类似的形式,更加水墨画质感的也有张艺谋导演的《影》,都不至于让我感受这般压抑…… 2.剧本糟糕,设定简单不是坏事,但是人物十分脸谱化,如果看那什么从小人物出发,人性化思考的评价,这纯属尬吹,应该是基本不看战争电影,任何一部及格线以上的战争题材电影,基本都有这个影片展现的所谓人性化。所谓的小人物,并不是设定放在那就行了,而是需要落地,通过人设细节,台词,行动线等等展现出来。编剧写的台词不是人话,没有人物,所有想要升华的内容都直给,不如《我的团长我的团》来的刻画的好。影片用的是浙江方言,我小时候也在浙江山区长大,虽然语言不一样,但是其实很多方言习惯是互通的。 还有戏的设计极其尴尬,完全不会调度,在祠堂,突然有人来,全部在摆造型,毫无军人该有的反应,小孩更是不知道在干什么。设定是一群饿疯了的人,等到有人送吃的来,居然没有一个人抢着吃,所谓的饿了多少天真的是一句台词而已。 所谓人物内心世界刻画,就是发呆,看信,看照片,除了擦枪就是抽烟…… 不知道有没有动作指导,如果有,真的得扣钱。不过这么小的成本,有可能也是导演自己设计的了。 3.我最看不懂的是,为什么这部戏能产生六个影帝,曾经马思纯周冬雨影后双黄蛋让人诟病。没想到一个主流电影节,开出了六个影帝,说真的,除了男一号入戏,其他的真的都不及横店的一些特约老师演的好。 用方言本意是好的,但是这重配的台词真的毫无情感,完全不入戏。设定中一群东躲西藏的伤兵残兵,饿了几天只剩半条命了,躲在敌人附近的祠堂,说话中气十足。 断臂治疗的戏,除了看到伤员自己的哼唧,完全感受不到他的痛苦和战栗。 我很想知道这六个影帝诞生的时候底下那些前辈们是怎么想的,而这个也是我看了预告片的时候最大的疑问。 我是在电影院看完片尾的字幕才走的。也是看完了字幕我才知道,这个片子必然会获奖,如果是新人奖,实至名归,但是拿了最重要的这三个大奖,我感到更多的是迷茫。本来我也可以发个电影票以表支持就行了,但是我现在更加感觉不知道路在何方。我们付诸一切去努力的结果,可能就是成为人家游戏里的一个陪练,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还要坚持下去。

 短评

#BJIFF2021主竞赛单元#中国美术学院作品,美术实在了得。同《影》一样的水墨化色彩,解决了《影》里脸部发绿的问题,这种去饱和的色彩还挺符合战争题材。剧作方面还是散了点,导致影片内涵很浅,如此拍电影,讲故事似乎成了一件形式主义的事情。

10分钟前
  • 雪球
  • 还行

完成度蛮高,不过更出乎意料的是,现在美院电影团队这么能打,约等于一家不小规模的制片厂。

14分钟前
  • mangojune
  • 推荐

🌟总体评价:粗粝却细腻。在商业大片队列之外有这么一部,它的存在值得注意。🎯主题主旨:“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才是理想的真谛。”

17分钟前
  • [未注销]
  • 还行

我单纯为了这个电影的调色来看的,剧本就不探讨了..production也太差了,差到太影响感官我根本就不在乎这个电影讲了什么了。我还翘班来看的,我是为了什么,一颗星也不想给

20分钟前
  • 癫狂莴苣
  • 还行

确实是美院作品,画面没得说,故事性和人物塑造太弱。

25分钟前
  • WAY
  • 还行

故事简单,摄影机距离克制,表现招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一场摄影机的十里相送。

29分钟前
  • 查令街的浪先生
  • 力荐

先说优点,摄影讲究,音效丰富,打鱼小妹的吴侬软语好听,在杜比厅里看很沉浸。再说缺点,套一层黑白滤镜≠水墨化,吝啬台词≠诗意≠适合战争题材,相比起来还是《1917》看着舒服。综上,我愿称之为本届北影节最佳催眠影片。

30分钟前
  • 我变成了小狗
  • 还行

2021北影节。比故事和人物更印象深刻的是影像。一开始是1个人,落水后是2个,山洞里是3个,中间的时候是8+1,突围死掉2个,水下死掉2个,然后重新集结决战,最终成为0。

34分钟前
  • 闲看
  • 推荐

一部“好像这么拍就很像电影了诶!”的电影。瞎芝麻拍。

35分钟前
  • 畅导儿
  • 很差

不伦不类的关系户电影,说主旋律不像主旋律,想表达人性也浅尝辄止,毫无理由的黑白色调,整个一个半小时折磨人的观影体验。

40分钟前
  • 容若Wall.E
  • 很差

三星半吧。这两年主旋律里算很不错的,有一定的影像风格和故事内核,学院风格很明显,摄影调度、色调变化、剧情中穿插的各类意向、多处幻觉设置造成的虚实效果等,使人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想起《1917》、《伊万的童年》等。剧本也算近年同类型里较丰满的,人物有一定的复杂度,各人物间有对比,对于内战有些微反思。但音效差,方言意义不大,区分度不高,配音不行,演员表演僵硬,虽然这个片子也没给演员太多空间。整体模仿和炫技感太强,全靠同行衬托。导演解释男主坚持执行任务是出于他作为唯一读过书的人的自命不凡。 额外吐槽映后:观众想要的是平等交流讨论,而不是听你美院学生轮流抢话筒拍牛头不对马嘴的马屁,想和老师套近乎回学校去干,别浪费全场观众时间。

42分钟前
  • 还行

万玛才旦监制,嫡系班底护航,包括了德格才让声音指导,意象、声音与万玛才旦电影相通。诗电影追求简单、凝练,最难处理的就是意象符号使用,多则繁,少则薄,本片剧情没表面看起来那么拉垮,不过意味和立意确也不深。影片后半部分真实拍出了战争之残酷,几场水下戏、林间枪战是亮点,部分意识流段落堪称佳章。镜头里,青年演员被拍得特别有魅力。PS,看来以后此类电影不仅要有文学顾问,还要有党史顾问了。

44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复古苏联风格化移置至今特别像爱死机第三季,反而取材扁平了深意,不如搞点前端未来主义

45分钟前
  • 3A21LOL友豆
  • 还行

#北影节主竞赛单元# 三星半,这不是一部战争片,这就是惊悚电影,在反围剿时期红军挺进师这样一个题材下,竟然拍出最特别的元素,晦暗的画面和配乐烘托,各种心理惊悚场景被放置其中,尤其以最后爆炸声后一场血雨染红主角全身,简直带有cult感,尸体、残肢、中枪流血,这些带来的残酷既有视觉上的生猛,又接洽了惊悚场面。剧本不算很好的,可竟然可以拿一个电视电影的剧本,就靠做氛围把这个片子提到一个特别的层次。另外方言配音也是存在混音不够好的问题。总得来说,3分的配音,4分的表演,5分的剧本,6分的视觉风格,居然能做出7分的惊悚氛围感。不够好,但太特别。

47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四不像电影的典范,像学生短片一样割裂不自然。有调度的美感但是没有剪辑的思维。有制造造型美的野心但是没有驾驭长镜头的节奏感。丁达尔很美但是设计感过强。所以前后镜头差别太大,所谓画面美不像是摄影师的功劳,更像是团队回归了老本行。在表演上也成问题,很多调度演员明显没有踩在镜头的点上,说方言也是吴语一锅炖,指鹿为马。或许电影有某种诗意吧,但是台词太罗嗦太烂,没看出来。不过结局还算有模有样/这种跌跌撞撞混杂的电影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朋友最有拍电影热情的高中阶段。当时他为了拍电影可以三天不睡觉计划落实到秒上。但最后效果也是这种毫无风格和节奏的混杂。不过还好,当时他不觉得烂——真好啊。怀念他!

50分钟前
  • 马德仁
  • 力荐

只能说是别具一格的战争片,故事呈现的战争地点不是城市楼宇、小镇街巷,而是在山间田野。开头、结尾的镜头带着一点诗意,没有过分的主角光环和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这些都是本片特色的地方。整体没有特别精彩,但有佳句,值得鼓励。

5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BJIFF2021 No.2#北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映后还有质量较高的主创见面活动,主创与观众一同全程观看的影片。全片摄影和美术令人印象深刻,其他方面属于一般水平,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一部战争片完成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影片故事的大框架像《1917》,风格像《风吹麦浪》,尽管一些地方有似曾相识之感,但仍可见主创在艺术探索方面所做的努力。本片大概值三颗星,但冲着这样怀着赤诚之心为中国电影积极做出探索的主创团队,值得再为他们加一颗星。

54分钟前
  • 平行碱基萌太奇
  • 推荐

90分钟可以干很多事,但还是不要看这部电影了

57分钟前
  • 月亮出來了
  • 还行

它带给我们一种希望,主旋律和艺术表达并不是水火不容。战争的真实感不是在于枪林弹雨,是缓慢的危险,是草丛中的蛇,是仓皇的逃跑或追逐,是悄无声息倒下的身躯,是给俘虏喂吃的,是在非人般的艰苦条件中选择云霄之上的信仰

58分钟前
  • 小汤包
  • 力荐

非典型主旋律

1小时前
  • 电车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