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块看,一块猜,一块笑多好!
好几年不学语文了,有时候说话感觉词语匮乏。看着这个综艺就感受到,以前记得多熟的现在忘得差不多了。诗词有它独特的魅力,有不同的内涵,飞花令环节设计的特别好,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里会有不同的含义。董卿也确实是不愧为央视的主持人,那涵养也是杠杠滴。这样一档好的综艺节目,既能丰富大家的文化内涵,又能提醒大家关注传统文化,何乐而不为呢?想想宿舍一群一块看,一块猜,一块笑多好!
2 ) 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诗词为心。
是的,标题说的就是董卿老师。
看了这个节目,我觉得董卿老师当真当的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评价,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像董卿老师这样饱读诗书、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温婉美人,才是能真正代表我华夏女性的人。
正如某位选手所说:美得清醒隽永,令人见之忘俗。
这样的女子,更适合在寒冬落雪时节踏雪寻梅,在秋风瑟瑟时分煮酒烹茶,在那些花与叶的盛开与凋零中去与它们谈心,去倾听花叶心中的故事,然后再将之加工书写出来,能让我们这些俗人从中窥得一二。
整个节目的所有环节都很完美,场景,配乐,环节设计,嘉宾,主持人,乃至每一位选手,都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气息,它唤起了我心底深处对传统诗词文化的喜爱与向往。曾几何时,我也曾向往诗中那快意恩仇、肆意潇洒的心境;我也曾梦见那繁华昌盛、人才遍地的盛唐;我也曾留恋那温婉流转、凄美艳丽的落叶。这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渴望,骨子里对祖国的亲近,流传了千百年的诗词之美,岂是寥寥数语就能描述的呢?
康震老师和蒙曼老师,不得不说这两位评委老师在一起真是完美的结合,他们对于诗词的解说既能让诗词更加浅显易懂,也能让人从短短几句诗中充分感受到作者那个年代的沧桑,作者作诗时的心境,将厚重的历史感用诙谐幽默、简单易懂的文字解说出来,无疑更能吸引人去感受诗词的美,诗词的重。
所有环节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飞花令和攻擂争霸赛。飞花令不多说了,你来我往、君子的战场,看得人紧张刺激,高低跌宕;攻擂争霸赛中我尤其喜欢的是看画猜诗环节,康震老师的画技十分厉害,这位“维吹”也并不仅仅只是有吹嘘评判的本事而已,每次到这个环节,看康老师画画总是我的一大享受。
中国诗词大会,从诗词中看人生,在人生里找诗词。几千年的文明之美,值得我们慢慢去品味。
3 ) 诗意栖居
古代传统文化中,诗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朵瑰宝,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杜甫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在璀璨的诗词星空中,这一位位站在时代前流的文人墨客,用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并结合自身独特的气质,谱写出一曲或是浪漫、或是旷达、或是忧国忧民、或是闲适等等各种别有趣味的精妙之作,让后世之人可以通过与他们灵魂交融,感知那个时代独特的魅力。 就弘扬诗词文化,传承国学文化而言,中国诗词大会还是做得相对不错的。 第二季的决赛出现了连续三季的冠军选手,武亦姝,陈更,彭敏,从实力来说的话,感觉陈更应该稍强一些,但陈更性格有一些急躁,并有时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并且其他两个人也不是泛泛之辈,武亦姝的知识储备还很深厚的,彭敏也是很强大的,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风格,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学习诗词,不仅仅是去记忆和背诵诗词,更重要的还是要像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四位老师一样,去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深层次韵味,感知诗人的人生遭遇,才能更好的理解诗词的本真,才能更好的用诗词去品味生活,从诗词中获取灵魂深处的精神力量,不断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前进。
4 ) 创新驱动发展
——浅析《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节目,由中国农业银行冠名播出。本节目的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在第二季中,节目的宗旨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并且相较于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改进与创新之处非常多,使《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可圈可点之处数不胜数。
在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中,在主持人董卿登场之前会有一段上期回顾,而在第二季中这是没有的,只是在介绍选手时把他们每个人在上期表现精彩的片段进行插入,使节目流程在结构上进行改进,使主持人在介绍参赛选手时内容较空的画面得到充分利用。
主持人董卿在第二季中也有很大的改变,她的主持词较第一季来说增加了许多诗词,比第一季中引用的诗词要多,让观众感受到主持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素养高,使节目更有文学气息更具有专业性更贴合节目的定位“文学综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在舞台灯光上,第二季也要比第一季绚丽。第一季中,舞台的灯光没有什么炫酷的地方,一直都是比较暗淡的灯光,使节目整体的氛围比较压抑 枯燥,观众在视觉上得不到享受,而第二季一改这样的灯光设置,在灯光的运用上比较炫酷,并且会根据场上的情况 音乐来改变灯光的亮度和颜色,有利于营造紧张 高兴 激动 失落等氛围。在每个挑战者登场时,灯光都会骤然亮起然后汇聚在挑战者身上,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提醒观众挑战者登场了,起到了一个提醒观众的作用。并且第二季中,百人团答完题后,大屏幕上会出现万箭齐发的画面,而第一季中,百人团答完题后没有这个画面,而是直接显现被“射中”的百人团中的盾牌,在这一细节上,第二季在细节的处理上显得更为精致,使节目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提升。
在每位挑战者登场时和下场时,第二季比第一季多了一项流程,就是嘉宾后期对挑战者的评价的视频的插入,这样设置可以使观众对参赛者有更深的了解,加强了观众对参赛者的印象,也给了观众一个从上一个挑战者到下一个挑战者的过渡缓冲时间。
在第二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个非常显眼的的创新之处“飞花令”环节的设置,由挑战者中得分最高的与百人团中最出色的选手进行比拼,可谓是第二季中的一大亮点。“飞花令”源自古代文人的诗词之趣,原是一种文字游戏,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使节目更有古典文化色彩,该环节也为节目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和挑战性。 第二季的《中国诗词大会》融入了许多的中国古典文化色彩增强了节目整体的文艺性和教育性,但也使节目不失娱乐性,使《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在对中国优秀的诗词文化发扬的同时也拥有教育与娱乐的方面,进而使本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这一宗旨得到完美的体现。
第二季的《中国诗词大会》融入了许多的中国古典文化色彩增强了节目整体的文艺性和教育性,但也使节目不失娱乐性,使《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在对中国优秀的诗词文化发扬的同时也拥有教育与娱乐的方面,进而使本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这一宗旨得到完美的体现。
5 ) 为什么我看不惯中国诗词大会
马上,这节目就要播第三季了
我想问列位给第一二季打五星的同志们一个问题,你们知不知道袁世凯尊孔复古的优秀事迹呢
你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节目会在某日报,CCAV以及各大卫视上掀起一波模仿狂潮呢
来一波粘贴先(以下内容粘贴自搜狐)
谁也不曾想到,一档没有明星、没有游戏、没有唱歌跳舞、没有耍宝搞笑的综艺节目会火爆如此。
有人说,该节目换起了大家对小时候北古诗词的记忆;
有人说,该节目让大家体会到了中华文化之美;
有人说,该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具有古典气质的评委、主持人和选手;
有人说,这才是综艺节目该有的模样。
其实,知识类综艺一直都是电视台的杀手锏,隔三岔五来一次,总不会错。
因为,人本身对知识就有着天然的渴望,通过从小到大的学习,每个人都储备了一定的知识量,而知识类综艺就是拿出某一方面知识去考验答题者,但答题者并非万能,当出现观众知道答案,而答题者答不上来的情况,观众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若出现一类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答题者,观众又会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崇敬之心,心想着“怎么可能”的五体投体之感。
举个简单例子,最近湖南卫视的《歌手》也比较火爆,里面有一个大神级歌手叫谭晶,谭晶是参加2000年第九届青歌赛被大众所熟知,当年她获得的是专业组通俗唱法金奖。
但那一年的青歌赛,最受人关注的除了歌手唱歌之外,还有就是唱歌完毕后的知识问答。每位歌手唱完歌还得接受主持人的知识提问,有的连最简单的国旗都认不出,惹得观众哈哈大笑,有的再刁钻的问题都能轻而易举化解,让大家心服口服。那个时候,我恰逢高一,在自己房间写作业,唱歌一概略过,每到知识问答就跑到大人的房间看一眼,过过瘾,由此也可见该环节对大众的吸引力。
当年知识问答环节,余秋雨是评委
那么,下面我们就盘点下我记忆比较深刻的几档知识类综艺节目。
1、星星擂台 ---三星智力快车 ---智力快车
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名称叫做《三星智力快车》,其实该节目前身叫《星星擂台—五省市高中知识竞赛》,好像是在北京电视台还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2000年,三星冠名,改为《三星智力快车》,登录央视一套,2009年,冠名结束,该节目再次改名为《智力快车》,放到央视十四套(少儿频道)播出,其参赛对象也由高中生改为小学生。
该档节目应该对许多80后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综艺节目还不发达的21世纪初,恰逢80后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知识记忆最深刻的时候,参赛选手也都是同龄人,有一种高手过招的感觉。那些最后胜出的也都是实力超强,据百度百科词条显示,参加过该节目的高中生,32%考取了北大、清华,48%被上海交大等知名学府录取,其余20%也都被国内重点大学录取,可见参赛者个个都是学霸。
2、开心辞典
同为21世纪初央视的重磅节目,《开心辞典》自然不能落下,这同样是一档纯知识类节目,但在以往选择的基础上增加了电话求助、观众求助和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等娱乐性环节,使得节目更加具有趣味性。
看这个节目对选手的印象不是很深,相信大家最熟悉的自然是主持人王小丫,王小丫98年进入央视后主持《经济半小时》,相对严肃一点,但在主持《开心辞典》后备挖据出快乐、活泼的一面,一下子在众多央视主持中脱颖而出,当年也是深受全国人民喜爱。
如今,距离该节目首播已经过去17年,你可能不知道,王小丫已经49岁了。
3、一站到底
传统的知识类综艺往往分两种:一种是集体答题,一排选手坐在答题桌前,根据主持人的提问进行回答,加减相应的分数决出胜负;一种是个人闯关,分为各个关卡,根据回答情况,奖金不但累积,可以放弃也可以继续,直到登顶。
但江苏卫视2012年推出的这档《一站到底》颠覆了大家对知识类综艺的想象,其同样为集体答题,但不是各自计分,而是人与人对抗。
最基本的规则为一人挑战十人,一对一答题,类似于现在大家熟悉的“飞花令”,看谁先回答不出,如果中间的这个人可以连续对抗周围的十人,就能成为“站神”,而最好看的自然是“站神”和“站神”之间的对抗(诸神之战),好几次,主持人手中的题目都被答完了,两位“站神”依然我自岿然不动,着实刺激。
随着节目的热播,观众的热情总会散去,节目组也曾经把诸多知识类综艺节目的冠军请来、把名校的学霸请来等,但毕竟这么多期(300多期)节目下来,有些题目大家也会疲累,同一种形式也会看腻,所以,《一站到底》降温也在情理之中了。
4、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回答常识类知识是知识类综艺节目的核心,但如果继续拓展,不考常识,就考你这个字怎么写?
我想节目组开办这个节目的初衷在于,互联网时代,大家习惯电脑打字、手机打字,而当真的要写一个字的时候,不会写了。所以,河南卫视和爱奇艺创办了这个节目,请来马东主持,高晓松、于丹等当评委。
只不过,节目制作略显粗糙,收视一般。
但类似的节目放到央视,效果就不一样了,央视十套(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无论从舞美还是评委,其阵仗就远远超过《汉字英雄》,尤其是请来央视主播读字,更是有一种别样的美。
5、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
央视尝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甜头,接连推出《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类似的形式,但内容却大不一样,将我们可以涉猎到的知识一网打尽,成语和谜语都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虽小众了点,但肯定可以吸引一帮观众,也因此,《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就理所当然了。
6、中国诗词大会
同样还是央视科教频道,在“汉字听写”、“成语“、”谜语“之外,又有了”诗词类“的综艺,如果说国外也有俗语,有谜语,那么诗词,尤其是古典诗词,则完完全全就是我们本土的文化,唐诗宋词,短短几个字的拼凑,就有一种意想不到的美,这种美给予了都市里急躁的人们一种平静,就像田园生活受热捧一般,诗词也能让人宁静,让人陶醉。
以上内容全部来自搜狐,粘了这么多目的是什么?
只是为了告诉你,这类节目你我已经看过不少了,完全没必要再来一波。
如果它只是刷屏,我还真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一星
它的问题在于,第一:这种节目可以批量流水线生产,制作粗劣,成本极低,我看不到制作方的诚意。而诗中最为重要的诗意我也没有发现——把好好的古诗打乱后让你还原出原诗来,这样的过程又有什么诗意?李白,杜甫,白居易写诗的目的中,高尚点的是陈情,次一点的是言事,再次点的,可能还有邀功请赏,求取功名,乃至参加考试,诗人可能是酒后想起来写两笔,饭后想起来写两笔,如厕后都有可能想起来写两笔,换句话说,李白的诗李白自己都不一定记得住,诗人们写诗也不是为了让现代人们背下来(他哪里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
第二
这种节目已经有了固定的套路,无非就是找几个青年学生,秀出他们受应试教育压迫之下记忆的所谓“经典内容”。没有创新,极少有能力的考察,更多考验参赛选手的记忆能力——你再怎么记,又能记得住几个G的内容呢,它的舆论导向性会带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及生存能力的忽视和对记忆内容的重视——这契合的是应试教育的需要,而非素质教育对人的需要。
别跟我说你不懂,我们河北的高考考纲中,对背诵默写古诗文的范围要求由原来的初中50篇,高中14篇变成了所有学过的古诗文,而这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第二,如果他只是对高中生有影响,你们也还真不用担心。
我担心的是......
奥威尔曾经说过的:谁掌握了语言谁就掌握了思想。我认为掌握他人时间,精力,自由,平等的人都可以掌握思想。
知道吗,在TG领导下言论自由永远是一种奢望,谁都没有把握TG会不会把诗词做成“新话”。
第三,本人语文学得比较好(这一点你可以通过我很少打错字看出来[笑哭]),所以啊,我无法忍受人们一说话一写作文就乱用诗词,好像他们挺有文化一样,戒掉诗词,说你自己的话,说活人的话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用死了几百几千年的古诗来旁征博引,自卖自夸呢?因为这样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说话方式能显得你比较“有文采”?我只觉得好好的文章中加入太多的诗词无异于往香甜的糯米饭里加了一大把沙子,不仅咯牙,还倒胃口,而且古人写的那些东西真的就能表达你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吗。
第四,不要让青少年有判断力。只要给他们汽车摩托车明星、刺激的音乐、流行的服饰,以及竞争意识就行了。剥夺青少年的思考力,根植他们服从指导者命令的服从心。让他们对批判国家、社会和领袖抱着一种憎恶。让他们深信那是少数派和异端者的罪恶。让他们认为想法和大家不同的就是公敌。——阿道夫·希特勒
对啊,现在不论是诗词大会,还是其他别的什么东西都不是那么重要。方法论背后折射的价值观,岂不是差不多么。
古诗是古人的东西,而现在中国的现代诗,注意是现在,也根本不能重现昔日文化的辉煌,而诗人,也不再是昔日神坛上受无数人追捧的对象,而是文科生中最为混的差的代表。
而现代诗,也就是这样了吧
6 ) 我们为什么读诗词
昨晚落幕,准备写点感想,结果刚好看到【民谣与诗】推了一篇,很合口味,在此记录摘抄。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霸屏了春节档的《中国诗词大会》在昨晚落下帷幕,这大概是我和爸妈唯一统一喜欢的节目了。从小就开始学习古诗词,那么诗词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呢?
复旦附中的武亦姝夺得最后冠军,不得不说,那一刻,我是羡慕而又崇敬她的。一个刚刚16岁的高中女生,如此深的诗词积淀已令旁人汗颜,气场沉稳,答题时波澜不惊、气定神闲,更是惹人倾羡。难怪被网友称为“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的00后才女。
武亦姝将陆游、苏轼、李白奉为偶像。她说:“喜欢诗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意,在现代语言中很难找到。”这让我回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就有抄录宋词的习惯。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如今忘记大半,愈加怀念那时。在笔记本上一笔一划写下词句,古人的心事、我的心事就在笔尖仿佛触手可得。
节目中提到了一位真正的古代才女——“咏絮之才”谢道韫的一段故事。东晋朝局飘摇,孙恩叛乱,谢道韫之夫王凝之与其子女皆被杀害,她一个弱女子携女眷操起武器上街,愤而杀敌。后孙恩被她的英勇触动,并念其才华,赐予平安。谢道韫寡居至终老。诗意的人生并非只有“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浪漫奇幻,也会有生死离别的苦楚、漫漫长日的枯索,只有在痛苦中坚持的诗意,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禅意。
比如节目中的另一位选手,白茹云,一个40岁的农妇,她选中的诗句“此中有真意”、“雄关漫道真如铁”,冥冥中命运的启示昭然若揭。
她与诗词的两次结缘皆是在生活深陷泥淖之时。初遇诗词,是在八岁的弟弟脑瘤发作头痛欲裂、痛不欲生时,她读诗可以安抚两人的情绪,虽是痛苦的开端,却也埋下了诗词的种子。再遇诗词,身患重疾的人是她,长期只身住院,一本地摊上淘来的诗词鉴赏,成为她单调的治疗时光唯一的消遣。
在讲述这段经历时,她始终平淡如水。郦波老师赞其在跨过困难后的襟怀与淡定气魄,可与“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伟人共比肩。
背诵诗词的意义并非立竿见影,它和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对人身心的浸染是“润物细无声”的,在岁月的淬炼中,方见真知。
寒假偶然翻了下八年级的语文课本,重读书中诗词,竟发现早先语文老师逐字逐句讲解都听得扑朔迷离的句子,现在一遍读下来忽而就通了。
就陶渊明《饮酒》(其五)而言,当时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惊为天人,自此一心向往田园牧歌,简直恨不得扔下课本穿越回到古代。如今则更喜欢“心远地自偏”,这样怀有几分禅意的诗句。或许和人生所处的阶段有关。当时困在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间,在各科作业的轮番轰炸中疲于应付,理所当然地认为最美好的事不过是无拘无束。如今,相信“大隐隐于市”,心思安定,人便超脱,跟所处何方何地关系不太大。
诗词是中华民族在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彼此相认的一种印记,这种含蓄与深沉根植于血脉,不因距离而隔阂,有人说,以前侨胞们见面,能对上几句诗词,便油然生出同根同源的亲切感。
这些年来总有人一再质疑现代人背诵诗词的意义,央视这档节目一连两年在春节期间播出,其意义不言而喻。豆瓣评分8.5的《中国诗词大会》,有流光溢彩的舞台效果、相得益彰的配乐、妙语连珠的嘉宾解说,全方位给国人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诗词文化盛宴。
而那些或是穿着汉服,或是手执纨扇的姑娘,信手拈来几句诗词,更是实力诠释了何为“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被誉为“行走的诗词库”的百人团,他们是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因为各色原因与诗词结缘,如今,他们站在台上也在传递一种态度,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尽管昨晚这档春节期间最有内涵的节目已经落幕,而我相信许多人对于诗词的探索才刚启程。
'�Y���
7 ) 真的要娱乐至死吗?
昨天晚上看完了大会的最后一集决赛,来豆瓣打分,感慨良多,我就随便写写我的感受,您也可以随便看看,可能没有太好的逻辑,请担待!
先说决赛结果,连庄四场擂主的彭敏叔败给了真年方二八却身高一米八的少女武亦姝,其实应该也不是败给,彭敏的实力大家都有所见,他应该是输在了太心急上,而武亦姝则是赢在了实力和心态上,多少有一点点运气的成分,但是也很出彩,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心态放松,跳出了求胜心和比赛的框架,更沉浸在诗词中,也正是这样回归了诗词大会的本意,输赢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从诗词中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和我们文化传承的命脉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这个节目的争议不外乎以下几点:
1.题目设置太简单。我想说的是,您有您的阳春白雪,我有我的下里巴人,《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载体是电视这一最最普及的播放平台,他要照顾到老人,中学生,农民,工人,小孩儿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人,若全是阳春白雪,则曲高和寡,能调动起大家重新学习的积极性吗?君不见若一个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许久的小人物若也能答上那句“白日依山尽”,我觉得他获得的成就感应该比今天多卖了两捆白菜会更大!还是我前面说的吧,比赛是引子,在过年期间,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连放十天这样的节目,就是希望大家能多多追溯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想要显山露水一显自己存在感的,这节目还真盛不下您这尊大佛呢。
2.关于赛制合理与否。任何赛制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放在这种诗词比赛中,很难找到一种绝对公平的赛制,谁输谁赢或多或少都有点运气成分,高考也不公平呢,就应该要考我会的,干嘛要考我不会的呀!我们说的不算,只要参加大会的人,输的人心服口服,赢的人胜之有道,我等做看客的,鼓掌叫好也是乐事一桩啊!
3.关于节目里的鸡汤。我一开始也是觉得这个环节对节目本身来说有点拖沓,而且于大会无益,直到我看到了那个河北邢台南和县患有淋巴癌的大姐后我才知道这个鸡汤环节设置的真正意义所在。千百年来,我们中国的诗词作品浩若烟海,也同样是千百年来,我们无数人从诗词中找到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志向,自己的人生支柱,我们的诗词不分性别年龄阶层,一直都抚育着我们的心灵,这碗鸡汤作为中国人你自己敢说没有喝过吗?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近乡情更怯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衣带渐宽终不悔到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情,从儿童急走追黄碟到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们都在这里找到过自己,给我自己安慰。不太准确的说,诗词应该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鸡汤,清新有营养!
4.关于董卿的主持。实不相瞒,董卿主持是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做作之气也太重,其实,康老师的诙谐可爱和郦波老师的儒雅风流这种火花碰撞的日常,我可以看一百期啊!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很遗憾我没有看,是从这一季开始看的,尤其是看到飞花令那个环节,选手的表现和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能把人带回到高中辩论赛和给老师背诵课文的时候,辩论赛的激烈和给老师背课文的紧张,那个时候真的自己文化水平的最高峰啊!哈哈!节目中好几次用到《琅琊榜》中的主题曲《红颜旧》,好听的不行,《琅琊榜》也是我非常喜欢额电视剧!我们的民族越有自信,就越会关注自己文化的挖掘吧,从前两年开始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每一次都能点燃人民大众的学习热情。放眼望去现在黄金时间的节目,娱乐搞笑撕逼,诗词大会在这儿真的算是一股清流,难道我们真的要娱乐至死吗?好的节目难道不需要鼓励和赞赏吗?
有些事情,一个民族中总要有人去做,希望这次刮起的诗词风能持续刮下去,起码不要随着节目的终止而淡下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让自己更加沉浸在诗词中,保护和传承,这可能更接近节目的本心!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春节这几天,每天八点都来到沙发前准时看,甚至比看春晚积极性还高~有时还会尽力在电视开播之前把120个康复训练做完,这样没那么疼,还能更好的看节目,虽然不疼的时候还是有好多答不上来的~
编排无甚新奇,赛制也不见得科学,还是我大中华古典文学太伟大。看够了狗血撕逼瞎胡闹的相亲、哄娃、跑男、鬼哭狼嚎、智障问答等等大妈综艺,再看一档吟诗作赋节目,简直像转角遇见一股清流,这才是央视该引领的风范。看到帅气姑娘武亦姝,忽然开始怀念自己的高中时代。饱读诗书的日子,真是最美年华。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次必须大赞央妈!有文化有深度又好看,第一次觉得甩地方台28条街!
赛制略奇怪,但瑕不掩瑜。过年回家陪妈妈看了几集,才记起曾经那么热爱古诗词的自己……另,被武亦姝妹子圈粉,波澜不惊古典高冷范儿目测还喜欢摸猫的萌妹子,是个妙人!// 看完决赛,开心得不得了,果然没看错人。第一次当一个零零后的迷姐!
在狗血低俗当道的今天,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凉。各位选手的诗词积累让人佩服。题目的设置考虑了观众的参与度,冠军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起码让国人重拾文化自信,促进了诗词教育的推广,不失为一件好事。是业余爱好吟诗赋词丰富生活,还是参透深意提升人生境界,这样随性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件诗意的事。
985毕业的中文系高材生都在你瓣了。
这是一个“大会”,不是啥子要命的“竞赛”;看个别选手读诗词,剑拔弩张,仿佛那些美丽的字句并没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好处,很是遗憾。读诗词为的不就是快乐吗,读成一个书橱就没啥意思了。
我的诗词储备量就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第四场评委老师评论飞花令环节后,说,很惭愧,自己都背不了这么多……感觉自己宛若文盲……然而豆瓣更牛逼啊,看评论感觉都是能全场通关夺第一的一样~【喜欢陈更,像邻居家成绩好能教你写作业也能带你玩的小姐姐,如果有第三季,希望她夺冠】
完全陷入在了诗词大会中中华诗词的美丽与奇妙当中了~~前几期感觉普及性比较强,真的对于我对重新温故诗词的带动很大,后几期就完全是张大嘴的羡慕状态了,是在太强了。我想这档节目最重要的不是试题背后的硬知识,而应该是自己去拿起一本诗词去体会到的软感觉。希望自己能够在空闲时间有所吟诵和感知。
看到最后反而被董卿圈粉,能明显看出来不是靠提词器才能侃侃而谈,而是真的有着诸多的积累。其余几位点评嘉宾也很棒,有几期的选手让人印象深刻,尤其那些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愿我们都能过上诗意的人生。
飞花令环节太赞
节奏特别拖沓,不明白百人团为何水准巨low,小学古诗也一片一片地错。评委点评得有水平,但是两人能不能别老一起说,特别浪费时间。特效不错,但是持续非常久,重复看不觉美感,只想快进。好好的节目,内容和参赛选手必须要精,否则全毁了
题目有些太简单了 但是意图依旧是很好的 以及评委水平很高 李白欣赏谢眺 喜爱皖南也是从此中得知
希望可以少点选手个人鸡汤,专注诗词比拼。
第二季为什么不改改节目形式啊!做作的主持风+拖沓的比赛节奏+运气大于实力的竞争机制+令人无语的舞美,明明中华诗词有更多看点,精彩程度可以做到超越中国成语的…失望
放百人团答题得分的part太慢了,拖时长。不是彭敏我都不想看,想念成语大会的主持人。
zhuangbility也要怼回去,曲高和寡难道是曲的错?还不许人尴尬了?
答什么题啊!让康震老师和王立群老师一直讲下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