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综艺大陆2019

主演:董天昊杨力

导演:金铁木

剧照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1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2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3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4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5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6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13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14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15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16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17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18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19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1-11 08:38

详细剧情

  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是由哔哩哔哩、无奇不有出品的一部历史文化纪录片。第一季它以传统纪录片配合创意中插的形式,发掘历代史料中的有趣故事,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真实鲜活的历史。第二季将由金铁木担任总导演,风格上,将加强纪录片和小剧场的之间的区分度,纪录片部分将更加纪录片化,严谨细致地展示来自正史和古籍中的历史;小剧场部分则创意诙谐,形式多样,包括:史诗级说唱、默片、邵氏武侠片、脱口秀、MV、古风宅舞、热门综艺、日和短剧、热门广告等,各种脑洞大开的形式。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增添了许多更有话题性和知识性的选题,同时,制作水平升级,从镜头到音乐、从拍摄到剪辑都十分用心。
  历史从未如此有趣!历史那些事第二季,上B站,有你好看!

长篇影评

1 ) 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情感

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第二季终于到来

【第一集 从头开始】一开始就放大招 凯撒大帝和王莽两个人的饶舌争霸大战 从头发diss到两位king的出身 政绩 生前身后事等等 词写的太有才了 凯撒大帝的橄榄枝王冠 王莽的介帻 汉元帝为掩饰额发茂盛表示的愚笨而佩戴帻 节目组神评论“但只要我们用心体会 还是能感受到来自天子的自信和威仪”

【第二集 李清照】她的才情有许多人称颂 以前只知她写的《夏日绝句》 未曾料到作诗的背景是丈夫弃城逃亡 丈夫死后再嫁 却发现对方觊觎自己的金石收藏与财富 坚决休夫 不惜入狱告官 这样的勇气不是谁都有的 以及晚年被“女子无才便是德”拒绝时的悲凉我们可想而知。节目中yy的南宋词人聚会 “清照侄女”一一怼回去的情节也很好玩

2 ) “沉重”的历史该如何让大众接受

我之前对纪录片和历史片很少碰。为什么呢?因为过于沉重。我得在每次看之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心情还是时间。纪录片一般比较长,主题也比较经典,这就意味着需要冷冷静静地思考。当然有人会问,你看《舌尖上的中国》还需要这东西? 我最起码需要时间啊,而且我不喜欢中断啊。最重要的是,大家一般都不会特意抽出工作或者学习时间来看这种“轻松”的纪录片吧。。 回到正题上,我是偶然间打开《历史那些事》的。不得不说,第一集很出彩,太容易勾起人的兴趣了。毕竟苏东坡爱吃的名声,国人几乎都知道。虽说片子里没有很多的硬知识,但是为了获取你想要的硬知识,你为什么不去看历史书,看诗集,扣什么纪录片啊。如果带着所谓的学习目的而来,恐怕忘了学习或者说体验本身吧。。 大家发现没有,一顿个人餐的时间正好半个小时。说实话,我每次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总想干点什么。看书吧,不舒服。看电影吧,看不完。这个真的hin好啊~ 吃饭的时候看特别舒适,轻轻松松,又很快乐。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总觉得自己跟历史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就酱~

3 ) 。

李清照为了和觊觎自己财产的第二任丈夫离婚,坚定地告了他,并入狱(宋朝规定妻状告夫无论什么原因,均要入狱2年),晚年想要将自己收藏的作品都传给朋友的孙女,却被“女子无才便是德”拒绝时的悲凉我们可想。

辛弃疾等待了四十六年的沙场点兵最终也没有等到带领士兵收复失地的时候。临死前还在呼喊杀贼杀贼杀贼 那个拍遍栏杆的词人, 那个武能安邦定国,文可直指人心的词人, 那个入敌军生擒叛贼的将军, 那个再也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将军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还是无法忘记

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即位前被封为光王,生母为孝明郑皇后。郑氏因为面相好,被相士预测将来能生下天子,所以被久怀异心的浙西观察使李锜纳为侍妾。李锜将郑氏娶进门后,便一门心思做起了皇帝梦,并因此举兵造反。然而李锜的反叛事业没坚持多久,便被朝廷军队平定,最终落得个被腰斩的结局。 李锜伏诛后,郑氏以罪臣家眷的身份被没入宫廷,以宫女的身份服侍郭贵妃,没少遭到后者的凌辱。好在郑氏姿色甚美且命足够好,在郭贵妃的身边侍奉没几年,便被唐宪宗看中并临幸,不久便生下皇子李怡。昔日的丫鬟一跃而成为皇帝的爱妃,并且还诞育皇子,郭贵妃的心中难免妒火中烧,为此经常利用权势欺凌排挤郑氏母子。 由于自幼在郭贵妃及其子女的欺凌、敌视中长大,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安全感的李怡,早早地便养成沉默隐忍的性格,宫里宫外的人不了解实情,还以为他是个傻子。但在实际上,李怡非但不傻,反而是个聪明绝顶之人(“帝外晦而内朗,严重寡言,视瞻特异。幼时宫中以为不慧。”见《旧唐书·卷十八下》)。 唐宪宗晚年因为经常服用长生药,由此性情变得暴躁易怒,并经常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引得宫中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内常侍陈弘志等人便将他弑杀,时在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宪宗遇弑后,太子李恒即位,是为唐穆宗,生母郭贵妃晋升为太后,并由此频频插手政事,干涉后宫事务,行为比之前更为嚣张。 穆宗驾崩后,他的三个儿子李湛(敬宗)、李昂(文宗)、李炎(武宗)相继即位,而郭太后则晋升为太皇太后,继续在幕后操纵朝政。从穆宗即位到武宗驾崩,郭氏在太后的位子上坐了26年时间,期间出于嫉妒、防范心理,动辄便敲打郑氏母子,屡屡给他们“小鞋”穿。而穆宗父子四人受郭氏的影响,对李怡也是怀有深深的敌意。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怡为求自保,便开始装哑巴,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以一副痴呆、愚笨的形象示人,不仅兄弟姐妹笑话他,就连晚辈们也拿他逗乐。比如,文宗在位时,曾多次在十六宅(唐末诸王聚居的第宅)举行宴会,席间经常拿李怡取乐,引诱他说傻话,并戏虐地称呼他为“光叔”。 诸王见皇帝如此,也纷纷跟着起哄,尤其是皇弟李瀍(即武宗李炎)最来劲,对李怡最没有礼貌(“历大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强诱其言,以为戏谑,谓之‘光叔’。武宗气豪,尤不为礼。”引文同上)。但不管遭到怎样的羞辱,李怡都不发怒,脸上总是一副麻木痴呆的表情,并由此躲过一次次杀身之祸。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因长期服用丹药中毒,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此时,大宦官马元贽为了掌控朝政,经与同僚们商议后,便将貌似白痴的李怡扶上监国之位,成为实际上的皇帝(此后改名为李忱)。李忱既然大权在握,便不需要再继续伪装,因此形象由痴呆愚笨,立时转变为威严果决,令文武百官无不讶异,而拥立他的宦官们也是后悔不迭。 李忱在位13年间,一度中兴帝国,开创“大中之治”,由是被后人誉为“小太宗”,堪称晚唐头号明君(“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

ps

bilibili防不胜防3逆水江湖的歌真的巨好听,可惜音乐软件搜不到

4 ) 猫还是猫,但是人心已经变了好多回

无论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猫还是猫, 但人心已经变了好多回。

历史更迭,风云变幻,但猫主子与猫奴的故事永远值得大书特书。不正经的历史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把镜头对准了猫主子与猫奴,演绎了这段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亲密关系中的几个重要场景。

我们撸的猫到底从哪儿来?

在你撸猫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撸的猫到底从哪儿来?

考古发现和遗传学研究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依据。有学者对世界各地的猫儿进行了DNA测评,结果显示中东的非洲野猫是家猫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的中东新月沃土地带,为了谋求人类聚集地里的老鼠和食物残渣,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猫决定混入人群,与人和谐共处,从而实现了“自我驯化”。

随着人类迁徙和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猫儿的祖先被带到了世界各地,也受到了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人民的喜爱。

我们带着猫踏上旅途

世界各地的爱猫人士中,尤以古埃及人对猫最为推崇,不仅大量养猫,还把猫奉若神明,当地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均有猫的身影。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猫木乃伊

猫首女神巴斯特青铜雕像

猫咪甚至改变了埃及的历史。“在波斯皇帝冈比西斯二世入侵埃及时,曾命令所有的波斯士兵在自己的盾牌上画上猫,同时也随军带了大量的猫。当埃及人看到波斯军队中的猫咪时,很多埃及士兵拒绝参战。两军交锋,埃及损失了五万多士兵。”

东方猫奴

在古代中国,这种能捕鼠的可爱家伙,有时候被称作“猫”,有时则叫作“狸”。《礼记·郊特牲》中记载:“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可见最初人们养猫是为驱鼠。

唐宋以后,养猫之风逐渐盛行,《五代周文矩仕女图》中绘有仕女戏猫图。北宋会稽陆佃的《埤雅》中可查当时的“相猫法”:猫有黄、黑、白、驳数色,狸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齿,以尾长腰短,目如金眼,及上颚多棱者为良。短短几句却刻画出相猫的要领。宋代文坛出了几位著名的猫奴,其中以陆游和黄庭坚为代表。

黄庭坚曾以“聘”字来迎猫。《乞猫》一诗记录了他聘猫的前因后果: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盆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家里最近闹老鼠了,没有猫儿可不行,听说好友家的猫咪诞下了好几个猫宝宝,我一定要带着用柳条串起的小鱼仔去把小猫请回来。

陆游“聘”猫的礼物则是盐。《赠猫》诗曰:“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那个晚上,宅男属性的陆游盖着毛毡,一边烤火一边撸猫,“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咏猫、撸猫可以说只是初阶猫奴的行为,要进阶成为资深猫奴,还得为猫猫的利益奔走呐喊。在这一点上,陆游老先生可以说是当仁不让,他参与了《历史那些事2》组织的一场(根本毫无悬念的)辩论,誓为猫猫的好名声抗争到底。

一场关于猫的辩论

辩题:猫的存在究竟是利还是弊?

爱猫正义联盟VS 反猫斗士团队

陆游老先生的队友有:不靠谱皇帝朱厚熜、历史名臣张之洞。他们的对手除了一代女皇武则天还有点名气外,其余两名纯属凑数的,包括连百度百科词条都没有的清代儒生黄之骏和一名乱入、连名字都没有的歪果仁。

朱厚熜当皇帝不靠谱,可他确实是一名资深的“铲屎官”,承袭了他老祖宗对猫儿的喜爱。他的爱猫名叫“霜眉”,由明代宫中专设的“猫儿房”推荐给他。霜眉生时日夜伴随嘉靖左右。霜眉死后,嘉靖悲伤不已,下令将其葬于万岁山北侧,立碑祭祀,其埋身之冢更被称为“虬龙冢”。

张之洞“性喜蓄猫”,还常伺候猫咪们吃饭。猫儿有时方便在书上,他也不加责怪,反而对身边人说:“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他把这句话也用到了本场辩论当中,并指出那些将猫视为邪物的人都是在以邪恶的人心揣测本无过错的猫咪。

很难说武则天是百分百的反猫斗士。尽管《后唐书·后妃传》指出她因萧妃“愿阿武为老鼠,吾做猫儿,生生扼其喉”之言而禁止养猫,但韦述撰写的《唐书》中也有武则天曾“设有猫使,专管宫中养猫,并与鹦鹉共处”,且“出示百官”的记载。女皇,你这么双标,真的适合来打这场辩论吗?

连百度百科词条都没有的清代儒生黄之骏之所以坚决地站在反猫第一线,完全只是因为他要恰饭,毕竟他是因为一篇《讨猫檄》才能在史书上留名的。至于这名乱入的歪果仁,可能纯粹《历史2》剧组杜撰出来凑数的吧,毕竟真的很难再找出几个讨厌猫的人了。

双方就“猫的存在究竟是利还是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主要陈述了猫儿的萌萌外表、治愈属性和捕鼠技能,反方则认为猫是魔鬼的化身,会诱惑人类,使人“玩猫丧志”。辩论最后变成了一场乱斗,人心已变,只有一只猫儿走过,不留功与名。


从象征生意兴隆的招财猫,到捕鼠灭害的家猫,到治愈的宠物猫,再到象征童真和梦想的哆啦A梦,猫猫塑造了我们的童年、梦想和生活,让我们继续和平共处、相亲相爱吧 。

原文:文博文案雷达站 |《历史那些事2》:猫还是猫,但人心已经变了好多回

欢迎关注vx公众号“文博文案雷达站”,获取更多有趣、有料、有深度的历史纪录片解说词和历史故事。

5 ) 第二季总归是要和第一季对比的

接着第一季,把第二季的8集也看完了。

*整体形式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是传统纪录片配合创意中插的形式。

*这一季的8集讲的内容是:①围绕脱发主题,讲古今中外(凯撒、王莽、李白等诗人、明代驸马等)都有脱发的烦恼,转接程序员的脱发以及在游戏中人物头发的设计,广告植入天衣无缝;②讲了李清照的一生,挺有女性关怀的;③讲了辛弃疾的一生,用了邵氏电影的拍摄风格;④讲猫,用了历史人物辩论的形式,爱猫之人和恨猫之人打辩论赛,还讲了西方人对猫的看法;⑤讲了历史上的三个戏精,勾践、王莽、 李忱 ,串联在一起;⑥讲了明朝的出版行业,以余象斗为主人公,融入了手机发布会的广告形式,绝绝子;⑦讲了雍正皇帝cosplay,顺带还提了乾隆和慈禧的cos,最后上升到对生活的放松;⑧讲了唐代的饮食、外交、对外影响等。

*个人觉得②③⑥很精彩。

*词条里给出了第二季提升的地方:“第二季将由金铁木担任总导演,风格上,将加强纪录片和小剧场的之间的区分度,纪录片部分将更加纪录片化,严谨细致地展示来自正史和古籍中的历史;小剧场部分则创意诙谐,形式多样,包括:史诗级说唱、默片、邵氏武侠片、脱口秀、MV、古风宅舞、热门综艺、日和短剧、热门广告等,各种脑洞大开的形式。第二季增添了许多更有话题性和知识性的选题,同时,制作水平升级,从镜头到音乐、从拍摄到剪辑都十分用心。”

*这一季给我感觉改进的地方在于:①和B站自身联系紧密,比如说B站的工作人员看B站视频、B站办公室的猫,等等;②加入了一些世界史的视角,会更多得和世界进行比较,比如西方人的脱发、西方宗教中的黑猫意象、东西方人数对比,等等。

6 ) 李清照是个怼王?雍正是cosplay大佬?

这个季最深刻的两人了,跟我印象中的人完全不同。

我语文课本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原来如此刚烈,能喝酒能作诗能怼人的,再婚三个月不到就敢提离婚。不过也是,有才情的人多半有性格有脾气。

雍正居然是个工作狂,在工作之余的爱好居然是角色扮演,而且除了他之外,不少名人都喜欢cos,古人会玩的也不少啊。突然觉得古人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单薄(当然也有本身身居高位,经济条件极好,有钱有闲的因素在),古人跟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一对接,整个人一下就接地气了。

7 ) 等了一年,这部泥石流纪录片又让我笑到头掉

等了一年,这部以不正经不严肃出名的泥石流纪录片,终于来了!

第二季刚上线,就获得了8.5分的好成绩。

让我们赶紧来看看——

《历史那些事 第二季》

有人说,这部纪录片是「B站特供」,而我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说法再合适不过。

因为它其中脑洞大开的环节和耍梗,大多只有长期浸淫在网络世界的熟手才能心领神会,只有配合无数灵魂弹幕一起食用,才能品出最佳滋味。

比如,第三集。

主角是一生热血梦想北伐,却不得志的辛弃疾

纪录片演到辛弃疾人生最失意的时候,大家不仅纷纷在弹幕里自觉背起了诗词。

还在他年老病衰之时,弹幕则一齐刷起了「杀贼杀贼杀贼」,看得人热血沸腾。

还有第二集,介绍李清照

制作团队脑洞大开,根据李清照写过的批判评论别人作品的诗词,把苏轼、秦观、张耒等这些被李清照嫌弃过的名家集合起来,让他们接受李清照当面嘲讽。

不出所料,弹幕又开始疯狂了。

有人直说李清照画风彪悍怼天怼地对空气,大部分人抑制不住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来纪录片就够好笑,看完弹幕我真的笑到捶桌。

更绝的是,纪录片里的故事和脑洞全都基于历史材料,稳中带皮,还能让人洞察不被人熟知的历史真相。

第一集的题目就充满着一种抖机灵的意味:《从头开始》

这一集讲的不是什么雄心壮志杀敌报国,也不是浪荡公子逆袭中状元。

而是讲述了一个困扰当代年轻人的永恒话题:

脱发。

根据《中国脱发人群调查》,如今的中国十四亿人口中,有超过两亿的脱发人群。

而很少人知道,脱发并不是现代人的专有苦恼。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开始了和脱发的不懈斗争。

例如,西方罗马共和国三大巨头之一的恺撒大帝,虽然南征北战把地中海变成了自家罗马的内湖。

但是由于长期殚精竭虑,自己的发型却也不慎变成了地中海。

无奈之下,他只能用橄榄枝叶来掩饰自己久治不愈的头顶。

而在东方,这样的脱发患者更是不在少数,其中还有不少我们的老熟人。

例如,杜甫

你可能在课堂上听过语文老师将他在安史之乱后是如何颠沛流离,但是却没听过当时的他因为脱发,而心碎的声音。

光凭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我想你就对杜甫脑门发丝的稀疏程度有画面了吧。

再比如,一生追求极致的白居易

即使被奉为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是面对自己一心追求自由的头发,他也还是没有办法。

在脱发愈演愈烈的后期,白居易每洗一次头,能会掉下来整团的头发。

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宝贝头发,他干脆决定一年只洗一次头。

而他的好朋友刘禹锡,则早已看淡红尘。

他把自己脱发的原因全推给外物,比如梳妆太锋利,镜子太亮......

可以看到,为了和脱发斗争,这些大神们都竭尽全力想出了五花八门的应对方法,令人发笑。

不过最搞笑的,还是王莽

作为一个发际线堪忧的脱发患者,王莽屡次尝试不同的化学治疗无用,也只能采取物理遮挡。

他先是用一种叫做帻的巾帕遮掩脑袋,然后这还不知足。

王莽还要专门在头巾里放上填充物,假装自己的发量多到足以绑成一团发髻。

心想,只要捂得够严实,装的够像,别人就不知道我秃顶。

对于王莽这个小机灵鬼儿,偏心的节目组还专门给他安排了小剧场,和恺撒大帝在线battle。

恺撒:听说上朝时候,冠下面带帻用来遮羞,帻上又覆头巾,你都还嫌不够......

王莽:别以为头顶绿色橄榄叶,我就看不到你发际线,你把边角留长发长甩到顶上,遮蔽脑门反光其实是在假装......

无数次单押双押加skr,王莽才守住了自己的颜面,没能丢太大面儿。

但好笑的是,如此用心的王莽,还是没能逃过民众和历史的火眼金睛。

当时的民间,就流传着一句话:王莽秃,帻施屋。

而如果此刻你手旁恰好有一本《晋书·舆服志》,你还能看到里面有一篇,赫然写着四个大字:

王莽顶秃。

这可真的是,太尴尬了!

看完这一宗长达千年让人震惊的脱发史之后,我想你已经对这部纪录片的不正经程度有了基本了解。

如果说脱发是人类几千年来共同面对的难题,那吸猫就是从古代人身上长久流传下来的基因。

没错,角度刁钻,思路清奇的制作团队这次又盯上了猫。

当铲屎官四处跟着猫屁股后面逗猫玩的时候,当无猫人士每天在朋友圈念叨自己想要养一只猫的时候。

殊不知,五千年前,是猫主动走近了古巴比伦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而目的,只是为了恰饭。

两千年前,由于人类交流,猫被带到了东方。

不过对于古代的中国人来说,这时的猫最大的作用仅仅是抓老鼠。

直到唐代以后,中国人才幡然醒悟,get到了猫的萌点。

于是一阵养猫之风兴起,无数的上层贵族一夜之间变成了铲屎官。

到了宋代,猫的地位就更高一阶了。当时猫又叫做衔蝉、狸奴,而买猫也不叫买,要说聘。

有名诗人黄庭坚,就为了聘得朋友家的一只猫,专门买了小鱼干上门拜访。

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名叫《乞猫》。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还有陆放翁陆游,也是吸猫大户,从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里就能看出来。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屋子外面风雨大作,而我和小猫咪就宅在暖和的家里享受生活。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这些只在课本和试卷上出现过的诗人,也多了一丝可爱呢?

到了明代,养猫这件事更是进一步成了时下风靡的活动。要看一个人潮不潮,就要看这人有没有猫。

而当时最有权有势的明代皇家,则早早就把爱猫融进了基因里。

如今的故宫博物院,生活的超过二百只猫,就是在那时结下的缘分。

当时,历代皇帝们为了吸猫,会在宫廷里专门设猫儿房,还派三四个近侍专门照看。

像爱给猫起名字的现代人一样,当时的皇家也爱给猫起名字,公猫叫某小厮,母猫就叫某丫头。

更厉害的是,皇帝们为了能吸到最好的猫,会让下人们安排「美猫101大型选秀」。

选秀中表现最好最讨喜的猫,就会被直接送到皇帝跟前,供皇帝猛吸。

例如明宣宗朱瞻基,在处理朝政之余,只热衷于三件事。

1.画画

2.吸猫

3.画自己吸的猫

这种对猫的热爱,让他留下了六幅高水平的传世猫图,到了后来,这几幅图还喜提了盖章达人乾隆爷的印章。

而另一位以宽厚仁慈,励精图治出名的好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就更好玩。

虽然一生自律节俭,但也没能扛住小猫咪的诱惑。在《明孝宗实录》里,就记载了他的养猫轶事。

当时,朱佑樘在西苑和万岁山之间的乾明门设立了最早的一间皇家猫咖。

他养了足足十一只猫,这些猫每天要用掉猪肉四斤七两,猪肝一副,在那个年代,真算得上是人不如猫系列。

不过要细数历代皇帝,这其中吸猫吸的最真情实感的,还得算是嘉靖帝这个有名的猫奴。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嘉靖帝在位期间,有二十多年不曾上朝。有人说他疏于朝政、迷信修仙,还有人说他是被宫女刺杀吓得不敢出门。

但其实除了这些猜测之外,还有一个被历史记载下来的,有实锤的原因,就是——

忙于吸猫。

嘉靖在后宫养了十多只猫,而这些猫的待遇,说出来简直让人自愧不如。

它们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不仅专人饲养,还有皇帝陪玩。

嘉靖帝给他最爱的一只猫起名叫霜眉。

霜眉死了以后,嘉靖帝情难自已,为了让猫走的更有颜面,特意封了一个听起来就很霸气名贵的名号「虬龙」。

除此之外,嘉靖帝还专门让人给虬龙打造了一副金棺材,把它葬在万岁山,立了虬龙碑种了虬龙柏,设了虬龙冢......

更有意思的是,虬龙死后,嘉靖帝专门下令让大臣们写祭文给他超度。

写的最好的那篇文章的作者袁炜,竟然还因猫改命,被嘉靖帝提拔成了一品大员。

我觉得,这只猫受到的待遇,恐怕是前无古喵后无来猫,真·猫生赢家了!

看到这里,我想你已经看出来了,这部《历史那些事》,和一般的纪录片完全不是一个性质。

在点开它之前,我万万没想到一部纪录片,竟然都能让人笑到肚子疼。

它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历史的印象,选择用一种更加生活化更加接地气的方式来讲述千百年前发生过的故事。

我想,当代的年轻人们,也许更喜欢的,不是通过背诵全文铭记历史,也不是翻译文言文盲猜作者心理。

相比于这些从枯燥无味的教科书和试卷上学到的金戈铁马,诗词歌赋来说。《历史这些事》这种剑走偏锋的发掘方式,也许更有趣,也更能还原千百年前那些活生生的人,精彩的生活。

毕竟历史本就该是妙趣横生的,不是吗?

8 ) 脱发只是现代压力造成的吗?历史上好多人都被脱发困扰,你知道都有谁?

历史那些事挖掘了不少历史上的趣闻,梳理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发迹线问题。也讲了不少名人的另一面,比如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伟大的词作者,同时也是伟大的吃货——这些故事确实让人看到这些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 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 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 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 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 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 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 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 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 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 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 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 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 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 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 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 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 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 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 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 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 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 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 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 ”,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 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短评

粗糙了一些。

3分钟前
  • 丑嘴唇
  • 还行

抖小聪明,也是个技术活儿

4分钟前
  • 力荐

调侃讽刺成文章,深情失意摧心肝。一本正经的包袱笑料,各种别具一格的创新手法,有点人生一串骚劲儿,足见是花了许多心思的。这一季预算足啊,妹子们个个颜值爆表。赵明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吧,有这么个才华盖世冠绝古今的媳妇儿。

5分钟前
  • 阿孝咕
  • 力荐

演员变多了耶!预算似乎有所提升,可喜可贺。辛弃疾那一集真是太好哭。期待第三季。

6分钟前
  • 海贼拉面
  • 推荐

辛弃疾哪一集拍的真催泪

8分钟前
  • 喵星人不吃鱼
  • 还行

这季质量不如第一季。李清照感情太别扭又尬舞也就不说了……我想听《灯塔与星辰》,为什么不给我放?!

11分钟前
  • hello1810
  • 还行

这一季绝大部分极其出色 尤其是辛弃疾那一集

16分钟前
  • HULIN
  • 推荐

辛弃疾那集我看哭了,谁能想像,一个二十几岁就能在金人大营中取叛将首级的少年英雄,最终只能老死田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怎样的悲痛,人生最可恨、最惊心的难道不就是壮志难酬这四个字吗?潇潇雨歇,抬望眼,三十里功名尘与土,这是人生的无奈,是无数理想主义者的悲歌

21分钟前
  • 慕鸿
  • 推荐

抖机灵抖的不让人生厌,反倒让人喜欢的的确确不算简单。辛弃疾那一集最喜欢。

24分钟前
  • 小狐腻
  • 推荐

基本玩出了和《糟糕历史》不同的套路。正片除了文案稍微俏皮一点,和普通的历史纪录片差距不大。穿插的小剧场才真正放飞自我,疯狂玩梗。这种形式还是挺有创意的。期待第三季

29分钟前
  • 张兮兮
  • 推荐

第三集好评,结尾的歌曲也好听!南北宋真的人才辈出!

31分钟前
  • 七月
  • 力荐

虽然偶尔不正经,但整体还挺好看。被第一集骗了,后面越来越好哭!!!这还是那个拍大明宫圆明园的金铁木吗?!!!

36分钟前
  • tangmm
  • 力荐

第一集,被劝退了。我还是安安静静地看我的低调纪录片吧

40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第二季也没变好,第一集就太多水了。

45分钟前
  • 飞天兔狲
  • 还行

看了几集,风格不是很喜欢唉。历史还是要抱着敬畏和严肃的态度来讲述吧,戏说的话感觉怪怪的。难以相信是金铁木大神拍的。

50分钟前
  • 金蛇郎君夏雪宜
  • 还行

沉重的历史轻松化也算一种尝试吧7706

55分钟前
  • hungry
  • 还行

真香啊。通过这个纪录片,穿越历史的灰烬,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才气和骨气、晚年再婚被骗勇敢把丈夫告上官府的李清照,看到了到吴国当人质给自己加了「尝夫差屎」的戏码得以回国卧薪尝胆的勾践,看到了通过cosplay消遣情绪的宅男雍正,第一次真正理解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里抒发的收复北方失地之壮志未酬的人生苦闷,发现原来现代人烦恼的脱发问题古人们也烦恼(果然古人和今人没有太大不同),佩服于李忱装傻二十多年最后当上唐朝皇帝后励精图治、改革宦官专政的忍辱负重,历史真是太精彩了!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精华,这精华由bilibili以现代的手法拍摄出来,让我们更能体会历史人物所处的情境、面临的挑战,才更能体会他们做出的选择背后的伟大。这些历史灰烬深处的余温,让我感到精神的富足和自由。

59分钟前
  • 噜噜噜!
  • 力荐

导演换了金铁木,《复活的军团》《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大明宫》《圆明园》的导演啊!应该会比第一季正经一些。第一集比较一般。第二集刷新了语文老师灌输给我的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印象,李怼怼才是真实的李清照。第三集,稼轩公啊!第一季苏轼看哭,这一季稼轩公看哭。我最喜欢的两个词人。第四集,心化了心化了!!

1小时前
  • hehe.
  • 力荐

感觉比第一季成熟些,可能与换了金铁木来导演有关。

1小时前
  • 素问咩
  • 推荐

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了。感觉和第一季的区别不大,而且方式和想法方面明显没有第一季准备的充分,也是因为喜欢这个系列才会真心的希望它能更好。

1小时前
  • 张劳动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