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特别2020

恐怖片美国2020

主演:Davy Raphaely戴夫·谢里登莎拉·弗伦奇Doug HendersonSusan MosesPaul CottmanWayne ShearerTony BarberLisa BudwigLeslie TalleyJanae PalmerAleksandra SvetlichnayaChristina DiNicoloNic DetorieSheri Fairchild

导演:B·哈里森·史密斯

剧照

特别2020 剧照 NO.1 特别2020 剧照 NO.2 特别2020 剧照 NO.3 特别2020 剧照 NO.4 特别2020 剧照 NO.5 特别2020 剧照 NO.6 特别2020 剧照 NO.13 特别2020 剧照 NO.14 特别2020 剧照 NO.15 特别2020 剧照 NO.16 特别2020 剧照 NO.17 特别2020 剧照 NO.18 特别2020 剧照 NO.19 特别202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0

详细剧情

  Jerry Harford认为老婆背着自己外遇,他最好的朋友鼓励他以眼还眼,但却导致不堪的恐怖后果。Jerry开始陷入一个没有终点的超自然恶梦,好似暗黑版的《致命的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

长篇影评

1 ) 刘慈欣流泪的一天

2019年1月20日,我要永远记住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未来局邀请了300名各行各业的科幻迷和大刘一起首次观看了他的首部改编电影《流浪地球》。

看电影的全程我的心脏砰砰直跳,一开始是因为紧张,不知道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是否成立,在后来的时间里,完全沉浸在拯救人类共同体的使命当中,电影以极高地程度继承了大刘的热血和疯狂想象。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电影的气质,那就是:燃。

电影看哭了很多人,不是小情小爱,而且人类大义。影厅里很多人在人类命运面前,因为感动而流泪,其中就包括原著本人刘慈欣。

作为一名科幻迷,在这历史性的时刻里,有幸,我们一同度过。

看完电影,长舒一口气,可以说,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真的到来了。这部影片将在中国科幻影史有自己的位置。

用大刘的话说,很难想象这是中国人拍的第一部科幻大片。

的确,它超越预期地出现了。

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作为一个科幻影视行业从业者,我想对所有观望行业的人说,你们的观望让你错失了很多机会。同时,更大的未来会被《流浪地球》开启。

作为从中学时代就喜欢大刘的铁粉,采访大刘十年的一个记者,以及在影视开发工作中对大刘文本有过研究的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部影片虽然进行了巨大的改动,但却是尊重大刘原著的改编,因为它极大地继承了刘慈欣的气质。

1.影片最后的解决方案(不想剧透),采用了极大尺度和极小尺度的比喻,这是刘慈欣写作最大技巧,这种继承令我惊讶。

2.电影很好地表现出了大刘一贯的中二气质(此处真诚地为褒义),在热血沸腾的故事里,我的心脏简直要跳到木星了。

3.大刘并不擅长用细腻手法描写人物,但是他所写的人物都非常成功,这是因为他善用重大抉择来塑造人物,电影也使用了这种手法。

4.电影对航天人的尊重秉承了大刘对航天的崇敬。甚至,关于俄罗斯宇航员带酒的梗也是大刘特别喜欢在闲谈中反复提及的。吴京那句“我是中国航天员刘培强”真的恰到好处,换个人说大概就不到位了。

除却以上,这部影片最好的地方是:解决了中国人拯救世界的违和感。

很多老影人都说,中国人出现在航天器或者其他先进设备很让人出戏。我一开始是不信的,因为中国人已经上太空了,但看了几部合拍片后的确有这个感受。在《流浪地球》里,这种违和感完全消失了。仅这一点,就足以让这部电影成为里程碑。

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要吹爆这部电影那你就错了,此刻的我非常地克制。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就会知道,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很客气。

新的一年,中国科幻终于要进入新的征程了。此刻,值得期待。

2 ) 前面都挺好结果你就反智了【补充说明】

------------------关于清回复的通知---------------

朋友提醒我回复里有些人在刷条数水楼。所以虽然不会再回复大家,但我还是会行到楼主的职责,定期地清理回复里与电影无关的言论、你一言我一语唱二人转的对话、还有数条连发但内容大同小异的纯情绪发泄语。

还有一位,因为 他/她 自己先表示不在这楼里“吵吵了”却死赖着不走没完没了地纠缠,所以会得到特殊照顾。

如果大家不想浪费自己阅读和打字的时间,务必请文明发言,好好说话,

-----------------关于我“阴阳怪气”的说明--------------

有萌萌哒的同学豆邮我说,“文章还是很中肯的,但开头为什么要那么阴阳怪气的”,表示感情受到了伤害。

一则我这人性格确实不算太好,没有任何当圣母的潜质,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事,讲话自然就变得刻薄起来。

二则我跟流量粉们有很久的战斗史,已经发现了有些人并不以”对话“目的却装出”我在摆事实讲道理“的模样。想要他们暴露本来面目,适当地放出白起大招即可。

三则么,其实回复里的球粉们也说了”人难免有情绪的“,人情绪上来破坏军规都可以理解。60年后的人尚且如此原始,何况今天的你我。你站在我的立场想想,我不过是照常看电影照常发评论而已,突然一群人冲进来咒你全家骂你败类夺你国籍,你的语气能有多善良?我面对这种情形只是阴阳怪气而已,自觉算是涵养好的了。

----------------以下是阴阳怪气的部分-----------------

先说明一下,这片儿呢本来我是给三星的。但是评论里有位同学非常详细地指出了为什么我不配看这个电影。也是我注册豆娘到现在第一次被人diss不用心看片儿看不懂情节也看不懂剪辑。

我觉得他/她说得很有道理,是我太自以为是了。连情节剪辑都没看明白呢,有什么脸给人三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揣着糊涂装明白给自己脸上贴金。还有人说我给这点分不配生在中国的。

因为不那么喜欢一部电影我就被开除国籍了,按晴雯的话说,“今日既已担了虚名”,那我当然“另有道理”。就改作两星存着吧。以后要是哪天我得下了什么奇症,能看懂如此高深复杂细节满满的惊世佳片再改回五星罢。

反正二星改五星,豆娘会把点赞清零的。大家也就不用太在意现在多少人打有用多少人点无用了。

PS:劝某些人还是省口气。我跟流量粉斗这么些年,你们的常规伎俩我是有数的。你们赚几块钱不容易,我也就看破不说破。不要吃相太难看了。

PSS:这片受众群体的认知水平我已经看出来了(我至少有二十年不曾在争论中如此密集地看到“说不过”这个词23333333)。新年我有resolution,所以试图把我拉到和小学生一样的水平,然后用你们丰富的小学生吵架经验击败我,这一招是不管用的。

=============================================

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国产片,在前一百分钟里,我都给它五星。

首先终于突破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阶级斗争思想,不再费尽心机找民族存在感,而是在人类大团结的基础上,以科技力量与天斗,架子搭得比较大。

剧情分两线,老子在空间站儿子在地球,各自成章,交互也比较自然。一车上老老小小,除了军人们还是样板脸谱,其他都算有特色有自己的高光点。刘启和韩朵朵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全程都是纯粹的兄妹互动,没有作妖搞暧昧卖cp,就凭这一点,我对剧本都是有尊重的。

最后呢,画面精致,场面漂亮。而且BGM非常棒,音乐本身应景——能恰如其分地烘托情绪又不至于抢戏,插入的timing也卡得好——既不让场面空下来也没有给人“过满太吵”的感觉,这两条是以往国产电影不怎么在意的。

全球广播之后,救援车辆集体调头那一幕,边上的妹子抹眼泪我也哭了。

以下是“但是”部分。

但是,刘培强那一酒瓶扔出去,一切都毁了。一个空间站科学官——当然你可以说这片儿不按《星际迷航》的规矩分制服颜色,不过你既然在电影里没有交待,我也看见了红衫和黄衫,你就不能怨我这么想,不相信科学,不相信科学又找不出“我以为”之外的其他论据(你就是说上帝给你托梦也成啊),就擅作主张把承载着人类文明最后一线生机的空间站控制室给烧了。

Hello???!!!你有事么?你被选入空间站之前进行过基准心理测试么?你上岗之前有经过培训么?

点燃空间站,是我在所有科幻片里见过的,最自以为是的反智行为,没有之一。特么联合国已经论证过成功率为零,要不是你有主角光环,你这么感情用事一下,人类就算是GG了。一个人凭着“人定胜天,只要我相信,管求科学家说概率是多少”的冲动毁灭一个物种,毁灭自己这个物种,这已经超脱“个人英雄主义”的范畴,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了。港真,这跟抱着“拯救人类”的信念炸飞机的恐怖份子有什么两样?

--------------------------关于点燃空间站决定的合理性的补记--------------

我大学的时候做过一道很2的题:问氢氧燃烧用尽地球大气里所有的氧气能否推动地球。推演过程我现在是不记得了,但答案是“完全不可能”。而且中学教过木星的红斑是它的风暴气旋,是个高压区,电影里这个红斑正对着地球,理论上来说,木星的氢气跟地球的氧气是来不及混合的。因为这点先入为主的想法,一听科学家说“概率为零”,我心想那肯定就是因为这些个原因了。而电影里并没有对“为什么科学家说是零而后来却成功了”给出任何明确的解释,况且空间站上有逃生艇。理论上,逃生艇的程序设定是自动返回地球,以当时地木引力,逃生艇会被吸入木星,退一万步讲,就算点燃地球上的氧气能推动地球,就算氢氧能均匀混合,只需要把空间站上的逃生艇都射出去,也足够点燃木星,并没有什么非要用空间站整体去撞的理由,所以我才以为刘培强是不相信科学,全靠主角金手指的蛮力创造了上帝创世一般的奇迹。

但是回复里不止有一个同学表示“我分明看出来了,科学家说概率为零的原因是他们没想到点燃空间站这一招”。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整个联合国都没人想到这虽然冒险但并不算太限深的一招(毕竟屏幕前的你们都想到了),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从电影里看出这种因果关系的。但既然众口一辞都这么说,你们也不可能一个两个都幻视了,必然有你们的理由。所以我把大家对于这一段电影情节的理解放到这里:刘培强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想到可以利用空间站做火种的人(所以“火种计划”其实是个冷笑话),他不需要Moss的帮助就心算出来,只要点燃空间站就能百分百地让地球安全,是深思熟虑之下才打破那个酒瓶的。

路过的各位如果有别的说法补充可以放在回复里。我不是那种会跟一部科幻电影死较真的人(停止自转的地球脱离太阳系这种设定我都没说什么是吧),只要电影能够自我圆满,不要在前后文之间出现漏洞和脱裂就OK了。如果电影里有过对于“从概率为零到成功”的明确解释,而我错过了没看到,也请务必告诉我。

------------------------------------补记结束------------------------------------

然后,我就冷静下来,反思了一下本片其他人物的言行。果然,一路上所有人几乎都是靠大喊大叫靠着蛮力靠着自说自话耍极端在推进剧情发展,就没几个人把脑子好好栓在裤腰带上。

地下城已经没有了,王磊还非带队运送火石去杭州,一个指挥官“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周倩一看无法沟通,直接就把火石打烂了……这可是重要的物资好么,杭州不用说不定别的地方用啊,你们就没有别的文明的方式来解决这个争议了是吧。Moss指挥空间站脱离,刘培强无根无据连问都没问一声就认定其“叛逃”——Moss是个AI好嘛,请用程序的逻辑思考一下问题,它叛给谁又逃到哪儿去啊喂,结果可好,把俄国老大哥白白给折进去了。全球广播了地球的末日之后,刀疤男对着木星嗷嗷嗷一通狂射……把背景刨掉,你说这群人在打抗日游击战也毫无违和感。

再这么一想,背景其实也很成问题。先不说“做彼此的天使”和“海草舞”为什么在17年后的地下城还能流行,就说地球停止自转又远离太阳,环境变化之剧烈足以令大部分生物灭绝。影片中设定大家吃蚯蚓,是个很好的想法:既解决了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的问题又得到了食物。但是都这种物资短缺要吃没吃的设定了,韩朵朵居然还穿校服?舞龙的那位,请问做龙头的原材料是什么?韩爷爷送礼的蚯蚓居然还是纸盒装的,嗯,理论上地下城确实能产原生纸,但用来作包装是不是太奢侈了?

大家对“硬科幻”好像有个误解,以为只要往天文上扯加点氢氧混合能点燃的小知识就一定硬了。硬科幻是要有“推演”的,一是生活上的改变,都逃离太阳系了都住地下城了,还是一样的上学吃饭,那就是只有总体的设定有大环境的变化,而没有细节上的变化,这就不可信。二是文明上的改变。人类社会始终是伴随着科技在变化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智商和思维方式。科技越先进,人类越开放越理性。在一个地球整体能漂流二千五百年的科技点上,所有人还以上世纪中段的方式来交流沟通来解决问题,那就说明人类已经进化到极限了,其实也可以GG了,不需要浪费二千五百年的时间去嚯嚯别的星系——以这部电影里人类的设定,一跑去肯定就是跟别的星球打一架呗。

给分的时候我还纠结了一下,以整体拍摄的效果来说,这至少是一部四星的电影。但是刘培强这种拉全人类垫背的自我伟大的恐怖行径,实在看得人太生气,扣光我对电影的好感分,最后20分钟我都已经无所谓地球爆不爆这群人是死是活了。中和一下,就这样吧。

-------------关于从南京到杭州为什么要经过上海------------

虽然地理学得不算好吧,但身为杭州人,周遭的几个主要城市还是熟悉的。北京到杭州什么路线最短我不知道,但从南京到杭州,中间还必须要经过一个城市把平民放下来的话,可以先去马鞍山,或者也可以先去湖州。如果说这两个城市的人口不足以建立避难所,那也可以去常州或者苏州,不需要经过上海。就算非要去上海,完全可以先到苏州把刘启他们放下再到上海。那如果说连苏州都没有避难所只有嘉兴有,也可以直接从南京去嘉兴再到杭州,完全没有必要去上海绕一下。电影里从南京去上海再到嘉兴再到杭州的这条路线选择,我是觉得很不合理。但相比点燃空间站之类的,这就算小事,一两句台词其实就能解释完了。

但是回复里有两种推测。

先是有人替导演脑补“很有可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可能)冰涯已经蔓延到南京了,只有上海这一条缝能过(我去,那车是怎么从南京到上海的,飞过去的么?)”。这种水准的答复,不是水军按条收钱没话找话就是小朋友逻辑张口就来,完全不值得与之对话了。

接着又有人使用了“不明觉厉”这一招,说“你去看看地图就明白了”。我还真去看了眼地图:我作为包邮区土著的路线还真的设定完全OK啊。那么赶时间的求援任务,真的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上海半日游。

本片的忠实观众都觉得这个路线是当时的最佳选择,却一个两个的不能表述清楚其“最佳”性体现在哪里,终于燃起了我对影片这个细节的好奇心:从南京出发,终点是杭州,却非要先经过上海然后去嘉兴安置平民,这个路线的选择在电影里——我再强调一下是在电影里——的合理性从哪里体现的?

----------------最后的补记---------------

春假结束了。我还得考科目三。以后没那么些闲工夫跟粉粉黑黑们消磨了。最后做点补充吧。能看得进去的就看看罢。

正经地解释一下我改星的原因。回复里有同学以为是“是被骂后的应激反应,要代表星星惩罚脑残粉”。那是真心不至于。作为2004就跟豆娘厮混的老人家,我一直把豆娘上的星和评当成自己的“撸片日记”。在豆娘上有我1800多部电影的记录,400篇长评,每次有脑残粉来发疯就改星的话,十年后再看自己的观影记录,我应该会很感到很迷茫。犯不着因为别人的错误给自己找麻烦。

我在前文里,在最开始的回复里,就说明了:这三星里是有我给国产片加的buff。综合剧情(一部科幻电影,在关键情节上不能自圆其说,不及格)、剪辑(回复里有人表示之所以上映版有这么些bug是上映版的剪辑问题,那这一项也只能不及格了)、音乐、摄影、特效、人物塑造、表演(后期配音且嘴型都对不上,这个部分也是不及格的),这部电影在我这里是2.5星。考虑到国产电影的整体水平,在同行的衬托下我觉得这部电影至少是尽心的,可以鼓励的。所以手往上抬了一下。

这个buff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

我有一个理论,跟我认识比较久的豆友都知道的,就是什么样的东西吸引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苍蝇叮什么样的蛋。一个明星再能立人设,只要看 他/她 粉丝的总体面貌,就知道 他/她 本质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同理,一部影片所吸引的粉丝,体现了这个片子的内在气质。

在回复的初始我一直好言好语,因为我以为,再怎么说这是个设定在宇宙文明下的科幻片,哪怕有些人情绪比较激动喜好比较偏执,都应该是讲道理的。那条改变整体气氛的回复,首先是不在正常讨论的逻辑上,语无伦次且理由牵强到不值得与之对话下去,“傻x想把你拉到跟他/她一样的水平上,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的气息扑面而来。再然后,是结尾那种幼稚的骂人方式……最后一根稻草是接踵而来的“你不配生在祖国”,“你个拿钱的败类”之流的漫骂。

撇开这些逻辑帝正义帝爱国帝们不说,即使是那些保持礼貌认为自己在讲道理的那些同学(那我自然也保持了礼貌继续试图与他们讲道理)也普遍有以下的特征:

1、困固在自己的的思维里,做不到“认真听别人说话”。 拿火石这个事情举例子,我以为这件事不妥当的理由是(在上文里说得很清楚):当你和自己团队的指挥官发生冲突时,你在第一时间就放弃沟通尝试,自说自话自以为是地用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是不理性的(电影里你是正面角色你没有造成重大的后果,那要是所有人(而且是军人)都这样处理事情,后果是谁来承担如何承担?) 但所有回复这个问题的,都一溜跑歪了去解释“当时的情况为什么打爆了火石没关系”(当然这些解释中他们都补充了许多电影情节中根本没有出现过的内容,也许他们全都是刘慈欣或者郭帆的小号,不然我真不知道这些电影里没有放的事情他们是怎么晓得的)。 火石可以或者不可以被打爆,跟周倩当时的处理方式理性或者不理性有什么关系么?没有关系。但他们全都认为只要想法设法证明“火石能打爆”,一个军人在任务中因为同上司的意见相左就完全基于自己的判断擅自毁坏战略物资的做法的就是“理性”的。

2、既不思考也不查证,不能也不想为自己的话负责。 以那位喊我去看地图的同学举例。他/她 显然不是本地人,显然自己根本没有看过地图,但 他/她 就能非常自信地在回复里教训我说“你去看下地图”吧。我很诧异于这种自信的来由。如果你指派别人去看地图,那你自己应该看过,不仅看过,你都应该按照比例尺算过,才能跟别人讲这样的话。 结果我真看了地图,补了上面这段关于路线的疑问后,他/她 才说“路线确实是个问题”。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张口就来”么?你不知道地图上是什么,你不知道合理的路线是什么,就以一种无知无畏的信心,轻率地给予别人答案,并且浪费他人的时间。

3、既不懂得“文艺批评”只针对文艺作品本身,也并不想与我讨论作品本身,只是想论证他们对这个作品喜爱的正当性 回复里关于我文中提到的任何一个问题的解释,其立论点都不是用电影情节也不是用电影语言,而是他们开动脑筋“补充”的各种“很有可能”、各种”合理推测“,各种”必然如此“或者”原著里有“。电影有没有拍出来,拍得怎么样,他们都是无所谓的,只要在他们的心里成立就行了。而且只要在他们的立场上成立,那就是事实成立,不容争议的。

这些影片的粉丝,让我意识到,这片子骨子里跟那一注砸钱刷营销煽动集体情绪道德绑架的巨制烂片没有什么两样。于是我觉得它不需要我的鼓励,也不应该得到任何人的鼓励。所以我把星扣回来了。

有些同学不认同我这种“通过粉丝看本质”的方式。也有同学听了我这套邪说后屡试不爽(比如最近热搜的两位主角)认为非常有实践价值。我不敢说自己这个理论肯定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一部自我定位是“科幻”电影并没有激发起其观众哪怕一丝半点对理性的肯定、哪怕一星半火对于科学的敬畏、哪怕一分半毫对于逻辑的讲究,反倒只是助长了偏激、盲目和狂热,那这部电影以艺术创作的社会意义来说最多也就50分——它只有“幻”没有“科”。

以下就是这部“人类团结一致”设定的电影带来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电影主创人员想看到的效果:

3 ) 中国科幻电影有了希望,是因为它在为你开路

这一段和下一段,写于20日提前专场结束当天:

泣不成声。这不是看完电影之后我的反应。看完的时候我只想起立鼓掌。起立这个念头也不是结束时出现的。看了半小时我就按捺不住想要站起来鼓掌高喊“太他妈了不起了!”

真的哭成一个200斤的傻子(不,145,不要再问了),是结束之后听完了大刘、郭帆老师、到场嘉宾的发言,出席了极客公园大会的活动,开车上了五环路,和一个朋友打完电话,望着大寒这一天异常猛烈的阳光,想要戴上墨镜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哭成了一个傻逼,一个幸福的傻逼。

这种幸福无关电影演了什么。这只是有关选择人生,坚持自己的选择,看到这条路真的出现在脚下,遇到一个个一起上路的人,那种除了称之为“获得人生意义”之外无法形容的感觉。

形容词在此刻毫无意义,就好像我总对我们的作者说,给我事情!不要形容词!在这场观影中发生的事情,就是在场的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格外爱惜自己公众声誉的、之前甚至并不对国产科幻有期望的人,几乎全部给出了超出我们最好预料的回应。

于是我们知道,中国科幻电影,中国科幻的视觉化时代,来了,看见了,征服了。

1. 选择正确而非容易的路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不亲身体会就无法表述的感觉。评分的数字无法传达那一刻情绪的爆发,评论的语言无法解答旁观者的疑惑。所有的评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场所有的人在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它。是的,走出影厅那一刻,我们想到很多地方还可以提高,谈到表演和台词的遗憾,对比和同类作品存在的差距。但这次,我们心中的目标,是行业的最高峰。我们对比的目标是《2012》《明日之后》(“后天”这个译名太糟糕了)《独立日》《地心引力》《末日天劫》《深度撞击》《太空旅客》《全球风暴》《洛杉矶之战》,甚至是《星际穿越》。

显而易见,这部电影实现了精准的类型控制,而且达到了行业顶级水准。

做到这句话,已经是可以列入中国电影史册的成就。

类型小说的创作非常复杂:结构特征、人物原型、元素和设定,自有一套眼花缭乱的规则。而搞出一部类型电影的复杂度,比小说高出至少两个数量级。在电影工业里,科幻电影的复杂度又是首屈一指。在科幻电影中最复杂的,无疑是涉及大量视觉设计和动作镜头让环境和角色发生复杂互动的灾难电影。在漫威创造了超级英雄类型之前,灾难科幻的子类型一直是电影工业的皇冠。

除了标志了影视工业的水准,创造再毁灭世界所带来的独特视觉爽快感,一直是好莱坞科幻概念中最有传播力的内容。看看科幻电影票房排行榜,除了阿凡达、星战、盗梦空间、黑客帝国、饥饿游戏这几部电影,其中的灾难主题弱于(而且也不是完全没有)其他类型主题,其他排在前面的都是灾难题材占据主导甚至是唯一主题:侏罗纪恐龙肆虐小岛、变形金刚威胁地球、独立日外星人入侵、2012世界毁灭、地心引力迷失太空、人猿星球猴子造反、星际穿越人类穷途、火星救援种地求生、世界之战文明毁灭、我是传奇僵尸出没、明日之后全球冰封、末日天劫彗星撞地球……科幻票房前50名中,差不多一半都是威胁人类文明(或以个体象征人类状态)的灾难元素主导。

这意味着,要站上科幻影视的战场,要和世界水平同场竞技,要开创这个市场。这是必须攻克的制高点。

这几年,常听到一些含义类似的说法:“要拍没有飞船的科幻”、“要拍发生在地面上的科幻”、“要拍近未来、软科幻”。翻译一下就是尽量别设计什么机械和装置,别创造视觉概念,最好只需要让角色COS一下,最好能只用拳脚功夫打败坏人。核心就是别花太多的钱。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赚钱不易,省钱当然是必要的。但每一个想要赚钱的人显然应该知道历史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美国人为啥拍那些看似省钱的科幻片。大家只要统计一下正式上映过的美国科幻电影,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

那些被推崇为小成本剧情科幻的经典案例,都是好莱坞在90年代科幻大片成立之后,才涌现出来的。而且在Drama和Comedy这两类科幻中,几乎没人赚到过钱。

为什么小成本科幻持续存在而且还在发展?原因是90年代开始的市场爆发,带来了一连串的效果:市场扩大导致企业扩张产品线,规模增加导致研发教育成本摊薄,研发和教育促进从业人员增加,但顶级项目仍然容量有限,于是最终造成了资源和人才溢出到低成本领域。

反之,在没有足够市场规模养活这么多人才的前提下,追求小成本科幻也许是单一企业的唯一选择,但却是整个行业的一条死路。

从军事科学的角度来说,没有出发阵地的战役,是不可想象的。

恐惧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产生了指望以小博大一战成名的幻觉,但战胜歌利亚的大卫不是救主,分开了红海的摩西才能指引方向。

我们必须瞄准行业顶端,创造前所未有的体验,才有可能启动中国的科幻影视市场。

2. 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负重前行

这一段,是28日大规模点映结束之后所写:

一些“不喜欢”的声音更让我确信所有的判断。

科幻,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首先是一门艺术。既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么就不强求大家有共同的标准,甚至要坚决反对统一标准这种提法。因为一旦艺术有了标准,它也就立刻成了对自己的讽刺。

但尊重每个人对艺术的表达和选择,不等于这个行业可以无限试错。

中国科幻曾经命途多舛,但也随着刘慈欣的成就迎来了在世界文化史上都不多见的黄金机遇。直到现在,这个机遇的可能性和能量还在不断释放,似乎远远没有触到极限。在这种罕见的浪潮里,无论是以前的从业者,还是曾经的关注者,都无法清晰判断当下的状态。大家似乎有各种可能性,但是实践起来却又仍然困难重重。因此既然有人如我们,认为这将是中国科幻占据领导地位的黄金时代,也就会有人判断,这不过是运气使然的镀金泡沫。在复杂的当代语境下,这点小小的争议本来并不重要。

但是,文化行业有自己的周期,错过一个窗口,没有人知道下次你是不是还有机会。历史可以螺旋上升,但它不会简单重复,更不会等待。眼下这次机会,中国科幻有刘慈欣以降的新生科幻作家,有社会基础,有资本关注,有继续保持上升的社会发展趋势。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打开科幻商业化的大规模市场,难道还有更好的机会吗?

科幻大体量类型电影,这不只是战场上的制高点,更是开创科幻商业市场的唯一突破口。

好莱坞确立科幻的市场价值,不是靠《降临》《彗星来的那一夜》《Her》《第九区》《月球》,甚至不是《银翼杀手》《沙丘》《2001》这样影史级别的电影。在90年代启动大片逻辑之前,是《星战》《星际迷航》确立了可信的宇宙叙事,《终结者》《异形》《全面回忆》让观众知道科幻动作戏的精彩,《第三类接触》建立了日常体验和人类精神之间的可信桥梁。这些电影确实更商业、更俗套,更缺乏所谓“艺术的独特性”。但是让我们用一个更实用更功利的角度来评判:以这些电影为蓝本,后来的好莱坞甚至全世界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品。是这些不属于天才的、可以被普通人学会的技术,开创了一条条道路,“给后辈儿孙留了一门吃饭的手艺”。这一点,是影史经典所不能也不会去做的,毕竟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别人无法模仿。

所以听到有声音说:这是一部剧情逻辑稀烂的电影。那么请问你是站在哪个类型的角度评价的呢?听到有声音说:这是一部情感虚假的电影。那么请问你是站在哪个类型的角度评价的呢?听到有声音说:这是一部胡乱煽情的电影。那么请问你是站在哪个类型的角度评价的呢?

甚至,听到有声音说:高潮那里全人类救援队互相协助的情节太虚伪了。那么请问,你,真的懂科幻吗?崇高:对超越自身事物的归属和恐惧感,对身为社会性动物一员的底层认同感。这种科幻美学的基础,你如果不认同,请问,你是不是看错了科幻?

科幻欢迎每一个认真理解科幻的读者,但它也并不强求每个人都能接受这种世界观,无论你有什么样的选择,科幻始终走在现实思考的前面,不会偏爱但也不怕面对每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如果科幻关注的问题,令你感到困扰,那么,先思考一下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是不是有了什么缺陷。

是的,大家都认为这部电影仍然有很多改善的空间,就比如表现“崇高”这件事,显然木星如果能在地平线上缓慢出场,可以构成一个美妙而震撼的画面;木星的体积感和真实感,可以用卫星或者地球在其表面投射的阴影来表达;永夜加上占据天际的巨大木星,可以让进入其中的所有人都更去社会化然后再超越这个恐惧;对来自全体人类的支持,除了地面救援队的回头,太空站的命运也可以让所有乘员进行投票;最后广播的末日瞬间,一些人物可以表现得更有尊严。除了这个,很多技术美学也有提高的可能,比如外骨骼的出力装置缺乏力量感;比如最后的爆炸气流应该有更具有体积感和厚度的形状;比如行星发动机的熄火和点火瞬间,可以有更好的大气和环境影响。比如剧情为了贺岁档的时限,不得不把145分钟的版本剪到125分钟,导致姥爷和王磊的角色都没有完整体现,而且多处剪辑过于快速。比如每个人都是亲情关系,还是应该建立不同的情感线。比如角色、台词这些表演层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当然,除了前面美学的问题,剧本和表演这件事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确实有好演员,但如果制片、导演、作者去找他们说拍科幻,他们可能只是因为科幻没人拍过就拒绝了。万事开头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要首先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一切,本就是科幻影视发展了30多年一直在解决和创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在尝试,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理解这些问题的意义?就是因为没有这样一部电影,大家根本连话题在哪里都不知道。

比如前几年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所谓中国面孔的不适感,我也觉得一直就是个伪命题。理由就和我否定各种伪命题的思路一样:请大家看看现实再说。

一个直接的反例就是吴彦祖,他演过《环游地球80天》《木卫二报告》《全球风暴》《古墓丽影》。这些片子类型不同,戏份不同但都足够看出效果。请问大家觉得他让你出戏吗?我认为不会,因为很多人不查资料的话,根本不会记住他在这些剧中有强烈的存在感。其突兀感远低于某些IP系列大制作为了中国市场强行加戏甚至加角色的做法。更何况现在好莱坞科幻和奇幻片中,常年出现各种亚洲面孔,大家觉得出戏吗?

这个命题背后的实质问题,是电影没拍好。就这么简单。你的这个人物在剧情中没有用,这不是脸孔的问题;你的表演和台词太差,这不是脸孔的问题;你的类型元素表达没有做好,这也不是脸孔的问题。

同样,在这部电影中,我相信大家反而会觉得有一些地方外国人的出场是为了体现国际感而有些刻意,所以就变成了“外国人不适合演科幻”吗?伪命题就是这么荒谬,在现实面前一碰就碎。

成功地打破了幻觉、伪命题,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价值。它解决的问题几乎是奠基性的,经验慢慢沉淀出来之后,可以让这个行业一下拥有坚实的地基。毋庸置疑,这些问题的显化,对片中解法的反思,无疑将会提高整个中国科幻行业的从业标准。这让人兴奋,因为只有强大的竞争和案例,才能让行业真的行动起来。

这部电影更大的价值,是它选择知难而上,不怕暴露自己的不足,但是努力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它选择硬磕技术,所以收获了可信的视觉细节;它选择坚守类型,所以保住了剧情的持续动力;它选择直面崇高,所以才能站上行业最高的竞技场。

拼贴、消解、反讽,隐喻、符号、哲学,这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是,让我们再重复一遍历史:这些不能构建行业,不能开拓市场,没法给后辈一口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追求,社会当然容纳也会给艺术家合理的回报。但只有明白自己在开拓一条路,一条甚至自己可能不会回头再走的路,这样的开路者,才能得到也应该得到所有后来者的尊重和支持。

没有这些人,其他的艺术可能连出现的机会都没有。

3. 我们从此抓住希望这宝贝

这最后一段,是半个月后除夕夜零点场大规模口碑解禁之后所写(这一段将单独发表):

此时,我已经看过4遍这部电影,毫不夸张地说,仍然能找到新的细节。这种体验,再次验证了之前的判断:这部电影和同类型的顶级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此次上映将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标志事件。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实现了不逊于好莱坞水平的视效水准,更是抓住了科幻类型叙事的核心。

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是永远不会再失去的宝贝。

改编难,改编科幻更难,这是历史性的难题。之前曾经做过很多分析,改编作品的成功率并不高,尤其是科幻小说。因为电影终究不是小说,两者各有不同的独门手法,用来吸引受众,却不能直接通用。阅读科幻,读者激动的是其中脑补的宏大场面,以及在此背景下凸显其渺小但也会重要的人类行为。但这种审美体验显然很难直接被电影沿用,反之观众对《阿凡达》《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的兴奋,也是在小说中很难重现的。

体现人类和宇宙之间的对抗,小说可以只用几百字就让读者接受,但电影必须从人物身边的小世界开始,一点一点展现这个巨大的新宇宙。这毕竟是一个地球远离太阳,人类住在地下城的世界,如此全新的观念和情景,必须给观众足够可信的线索,指引他去一点点接受。

因为电影要面对几千万观众,甚至是完全不看科幻的观众,而不是几千个已经对科幻小说完全熟悉的读者。电影不能依靠读者自己的想象力去填充,必须用清晰、明确、充满细节的画面和声音说服观众,甚至是让读者去联想其中的味道、温度、力量和速度感。

刘慈欣的原作小说只有两万字,更像是一部长篇摘录出精彩的段落。要改编这样一部管中窥豹惜墨如金却又主题宏大人物复杂的作品,几乎是科幻史上最难的实验。

在刘慈欣的小说中,百年不过是几个一笔带过的瞬间,彼此之间似乎也无联系。在这些考验勇气、智慧、人性甚至运气的瞬间中,折射出人类在宇宙中命运的真实处境:我们并非宇宙的幸运儿,也不是什么万物之灵,只是永远挣扎求生存的生命,在这些挣扎中,却有一些东西不愿失去。

以意境统领内容的小说,在科幻历史上并不罕见。短篇例如著名美籍华裔科幻作家泰德·姜的名作,《你一生的故事》(改编为《降临》),长篇例如黄金时代科幻名家海恩莱恩的《时间足够你爱》,还有科幻大师克拉克在库布里克制作同名电影的同时创作的小说《2001太空奥德赛》。这些留出空间,让读者以个人体验和偏好去填充的小说,更容易进入记忆深处,因为这些文本已经变成了读者内心的一部分,去假设自己在这个新世界中将会如何。

这些名作很容易变成伟大的电影作品,因为它们能发挥科幻创作最有力的特点:突出日常生活中被掩盖起来的主题。

生活中,我们很难考虑整个人类的存亡,这件事如同笑话一般,却由不得我们置之不理。电影《深度撞击》《2012》中假设的小行星撞击、世界末日,并非全无可能。

《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就是尽可能地保留了原作的核心主题:人类直面宇宙的挑战。为了保住这个主题,同时符合电影叙事的规律。制作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显然为此舍弃了很多原作中的素材,甚至是原作中一些非常重要的情感和主题。

这种大刀阔斧的取舍,在电影史中屡见不鲜。例如好莱坞科幻片的宠儿,美国科幻大师迪克,他被改编的作品中,有些被改得完全成了一个新故事,比如《记忆裂痕》《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等等。相反,很多完全死守原著故事的改编,却无论口碑还是票房都不甚理想,甚至害得原作都被拖累无人再问。

电影《流浪地球》非常周到地考虑了这些问题,每一个观众都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真实感。

“地面上,滔天巨浪留下的海水还没来得及退去就封冻了,城市幸存的高楼形单影只地立在冰面上,挂着长长的冰凌柱。冰面上落了一层撞击尘,于是这个世界只剩下一种颜色:灰色。”小说中对冰封世界的描写,在电影中忠实地再现出来。冰和雪,在以前的电影中往往是白色甚至偏蓝,但在这里,全部都是黑灰色的调子,以一种近似半透明岩石的质感,描绘出远离太阳的地球被完全封冻的真实感。

电影的重头戏是地球靠近木星,原作中写道:“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那阴森的红光中……”在电影中,这种感觉被几次特写画面牢牢钉在观众的视野里,面对这样一幅画面,你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话的角色上,总会渐渐迷失在木星的巨大气体漩涡里。

被岩浆吞没的地下城,没有超级英雄能够拯救其中的生命;面对理智和情感的抉择,是人类永恒的难题;为人类开路避险的宇航先驱,总有难免的牺牲。这些烘托起原作主题的元素,都被电影一一吸收进来。这样的细致处理,让电影在基于商业类型叙事规则大幅重构人物和故事的前提下,仍然保留了刘慈欣科幻创作中的核心特质:尊重现实的沉重命运,和理解人性的理性抉择。

除了吸收大量本土元素,这种对原著的尊重和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是《流浪地球》电影在本土化科幻创作上做出的最大突破。一直以来,本土化科幻似乎要么就一头扎到了历史的故纸堆,要么就生搬硬套转瞬即逝的现实热点,要么就东施效颦其实还照搬西方科幻的美学。罕见能够从作品本身出发,从科幻作品的历史出发,从作家创作植根的土壤出发,去找到其中的共同点。

刘慈欣的小说一方面继承了科幻本质的核心,以简单的叙事撑起巨大的框架和厚重的主题,建构起一座巨大的科幻建筑奇观。另一方面则常常贴近中国人的思维,以普通中国人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想办法在这个沉重但总有希望的世界上活下去,为此不惜展开最大胆的想象,付出超出极限的代价。正因为此,他以及更多植根于本土的科幻作家们,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推动中国科幻电影走向正确方向,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

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就此到来,因为,我们有了希望:

“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明天把这话告诉孩子。”

4 ) 《流浪地球》有哪些精彩看点?

1、

刘培强给木星画形状是为了记录离木星的距离,他从休眠舱出来之后发现窗口的木星不见了,立刻意识到空间站已经“叛逃”。在那个窗口旁,挂着一个《盗梦空间》里的陀螺,而盗梦空间的结局是,主角终于回到家见到了孩子。

2、

moss的红色光点,刘培强在休眠舱里的挣扎,致敬了2001太空漫游,而之后喊的“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来自原著中最高执政官对反叛军的话

“我理解所有的人,因为在已经进行了40代人,还要延续100代人的艰难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

那么moss会不会有一天喊出“碳基生物宁有种乎”和“吾可取而代之”呢

3、

重启发发动机的方案采用了“饱和式救援”,何为饱和式救援,按电影里的数据,5000台发动机共运送了7万个火石,派出了40万2千支队伍,共计150万人,这样把重新点燃发动机的可能提到最高。虽然电影里只是一个小队的事迹,但背后是全人类的挣扎。

4、

撞车的司机自杀前用日语说想喝一碗味增汤,俄国人牺牲自己把刘培强推向控制舱,运输车里盖着一张美国国旗。直到最后,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调转车头,驶向背离家园的方向。这根本不是一部所谓的爱国电影,而是全人类对自我的拯救。那些好莱坞大片中个人英雄式的爱国主义不会出现

5、

电梯里队员为了救姥爷韩子昂而死,韩子昂只多活了几分钟。xx用性命运送火石,点亮发动机的却是其他团队,很多电影里的死去总是强行赋予意义,至少能换回些什么。但是在这里,死亡就是死亡,那么真实而冷酷,就像现实世界。

6、

太空站说地球还有35亿人,余下的一半人,在20年前已经死去。

7、

刘培强带着三十万吨燃料撞向木星的时候,他的眼泪在空中漂浮

8、

刘启使用的球形保护器是双层的,内侧一层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他们从1400米坠落而没有摔死,靠的就是这一层缓冲。

9、

姥爷韩子昂贿赂狱警先拿的是蚯蚓干,之后拿出的是存满50年珍藏小片片的vr眼镜,后来监狱崩塌,急忙赶来开牢门的狱警还带着那个vr眼镜,而且腰带也没来的及绑上。

10

工程师吐在头盔里,车窗破碎温度降低需要带上头盔,他就抢旁边人的头盔。后来那个人的头盔上有一层米黄色的液体,看来是真的抢过来了

11

所有带翻译机的片段,仔细听,能听到翻译机发出的语音译文

12

moss给刘培强展示的五份火种计划授权书,分别来自美、英、法、俄、中,是联合国五常

13

火种计划的空间站,就像孤独飘荡在宇宙中的蓝色空间号。逃逸后等待救援的休眠舱,令人想起威慑纪元之后错过地球的三体舰队。刘培强像是不择手段的维德,而说着不能再死人然后几枪打坏火石的周倩,是不是对应程心呢。再加上刘培强撞木星时喊出的前进三,在大刘的操刀之,流浪地球有了些三体的味道

14

作为人工智能,moss大概是绝对理性的,它的目的就是保证人类种群延续,而太空站是人类最后的火种。moss大概也计算过太空站撞木星的方案。但是因为这需要牺牲太空站,所以只要有1%的失败可能性,它就不会这样选。而当刘培强烧毁太空站保存的资料后,已经不可能再利用太空站延续人类文明。所以最终moss和指挥中心只好默认撞击木星的方案。

15

地球停转之后,一半永远白昼,一半永是极夜。白昼的那一半对着太阳,布置了很多行星发动机用以摆脱太阳引力。而极夜的那一半才是地球前进的方向。所以刘启看不见父亲的星星,因为这么多年,北京都是白天。

16

姥爷韩子昂出生于1999年,是一个如假包换90后,所以他才会用着旧手机,刷着抖音,听海草舞。

17

日本人员的运输车里挂着风铃,韩子昂的运输车里挂着佛珠和弥勒佛像,俄罗斯人挂念着自己的伏特加,在远离家园的地方,他们用这种方法回家

18

在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只靠吃土就能生活的蚯蚓可能是最好的蛋白质来源。“榴莲味蚯蚓干,下午茶必备解馋佳品,馈赠亲友伴手礼”但是味道可能并不好,毕竟有一个队员死前说他想吃大米饭。他已经至少20年没吃到过了。

19、

刘启用维修工具换来防护服,韩子昂看着冻成冰凌的陆家嘴感叹旧时的人类只顾追求金钱,所有车辆都是国家资产。原著中流浪地球计划开始之后,货币,经济,甚至婚姻关系几乎在一瞬间都消失了

20、

作为太阳系的第二大星体,木星的组成和太阳很相近,约为88%的氢和12%的氦,就像是形成太阳的边角料。缺少氧化剂,氢气本身不能被点燃。但是当地球大气和木星大气互相吸引,交融在一起后,木星的氢气和地球的氧气有可能达到氢氧2:1的爆燃比例。一颗火星就可以引起剧烈爆炸,推离地球。(考虑到氧气是否足够,以及爆炸的指向性等问题,现实中可能无法实现这样的爆炸。但是在一部科幻电影里,已经足够自圆其说)

21

当电梯到达地表,门打开时,所有人都弯下腰躲避涌进电梯的风雪,只有刘启和韩朵朵傻愣愣的站着,可见他们的确是第一次来到冰雪封天的地面。冷空气把电梯里的福字冻成冰,这个镜头很美。

22

哥哥刘启刚开运输车时,七拐八股差点撞到一个人,这个人用一口京片子说了一句“嘛呢”。这位是导演郭帆客串的。

23

在满是灰尘的接线室,工程师拿出放着烟和字条的盒子。盒子里那张写着“记得穿秋裤”的纸已然泛黄。年近中年的工程师,也曾是一个要妈妈催着穿秋裤的孩童吧。可是,或者因为抽签,或者因为海啸天灾,他的妈妈已经离开很久了

(由豆瓣用户 Junk Dog. 提供)

24

很多电影都无法逃脱英雄史观的桎梏,让人们以为拯救世界,改变历史全是某几个人的功劳。而流浪地球,刘培强飞跃空间站时,发现还有其他人在爆破舱门,反抗火种计划。刘培强想起可以炸木星推地球时,联合政府告诉他以色列科学家早已经想到了。苏拉维希发动机试图点燃木星时,另外两座发动机也燃起了5000公里高的火焰。历史,从来都不是个人奋斗,而是朦胧的必然加上一点运气

25

文字改编电影就像把一个圆球硬塞进方形的箱子,一定会为了戏剧性冲突牺牲一些史诗感和逻辑性。流浪地球电影仅仅聚焦于原著中几个自然段的内容,而且电影中比如发动机需要火石点火、火石需要从远处运来、火石小到可以通过电梯、超高度点火需要三方协作、木星氢氧爆炸直冲地球等,就是为了减缩剧情而对逻辑性的模糊处理。但微小的bug从来不是电影的黑点。科幻电影并非科学,而是艺术。塑造的不是定理,而是人性。

26

当一个长镜头从地面升起,越过巨大的挖掘机,顺着行星发动机的热焰火升向太空站。当我所无数次幻想过的流浪地球出现在眼前时,我发现旁边的人在悄悄抹眼泪。

截至目前,这篇影评共收到大家的赞赏34块,我用这些钱买了张票,打算再看一遍。

————--------以下为更新---------———-

二刷更新

27

电影刚开始,刘培强带儿子用望远镜看木星,身后是正在建设的行星发动机。旁边挂着几个红色的氢气球。刘培强说木星就像气球 大部分都是氢气。后来刘启因此想到可以点燃木星。

28

刘培强对儿子说等可以用肉眼看到木星时,爸爸就回家了。所以他记录离木星木星的距离,就是计算离父子团聚的时间。

29

空间站以旋转模拟重力,只有中间部分不转。所以运送人员的穿梭机就停在中间,这一点与2001太空漫游中的桥段一致。

30

韩朵朵用电子支付买了一串烤串,屏幕显示“支付成功”可见货币或者类似货币的东西还是存在的。

31

兔女郎之后的女孩抱怨男的来看兔女郎,可见这是一个“抓”男友回家的女孩子。

32

过年居委会发饺子,说明饺子很难得,但至少还能吃到。而且既然居委会还在,那么。。

33

韩朵朵的校服还是蓝白条纹的,很有时代感这么多年校服的审美水平一点都没变。

34

韩子昂在派出所质问刘启说“他是你亲爹你能躲哪去”可见刘启的确是为了躲老爸才跑出来的。

35

刘培强退役时新闻播报15-20年计划完成,他们还是在按照五年为一个规划来执行。

36

影片中所有的飞机都没有带窗子的驾驶舱,可能是屏幕操控,也可能是自动驾驶。

37

运输车的球形方向盘其实是一个很直观的设计,把球当成车本身,向前滚就是前进,向后滚就是后退,转动是原地转向。现在的一些运输平板车也可以大转角移动,但控制上没那么方便。

38

联合政府和太空站的徽章不一样,可能暗示着太空站已经逐渐独立,令人联想到三体里独立的星舰联邦。联合政府的徽章是一个线和点组成的太阳系,唯独地球跃然其外,太空站徽章是太空站的轮廓加一圈苏式小麦图腾。

39

流浪地球的全景可以看到一个台风,但是地球已经相对太阳潮汐锁定,台风可能是发动机带来的对流引起的。

40

刘启一拳打在墙上,然后出现裂纹,转场到地震,这个转场非常巧妙。

41

刘启他们逃离的时候遇到一个人,跪着被冻死,在零下八十度的温度下失去保温的人们死亡很迅速。

42

黄毛tim说“前天那姑娘真是自愿的”说明他遇到的可能是某种治安问题。

43

韩子昂的运输车里除了佛珠,还挂着一只千纸鹤。千纸鹤一般是为了祝福和追忆,那么在姥爷的车里,它代表谁呢。

5 ) 《流浪地球》是华语科幻之光吗?是!它烂吗?烂!(2月28日第二次看片后更新回复)

2月28日更新关于影片本身细节的回复


如那些批评我“没有认真看电影”的人所愿,我又看了一遍《流浪地球》。虽然完全不想再看了,但我觉得既然公开发表了,就该为我说的话吐的槽负责。我想知道到底是我真的说错了,还是那些装看懂的人在给我泼脏水扣屎盆。

看完第二遍以后,坦承有一点我确实说错了,关于木星引力激增引起灾难的设定。既然真的激增了,就不能归咎为科学家事先没有计算和规划好流浪路线。我不知道木星短期内引力激增是不是可能的,但这样的基础设定我接受,这是故事建制没有理由质疑。之前没注意到激增这个点,因为电影里好几次都在说“受木星引力影响”。这个槽吐的不对,抱歉。

其他的“没看懂”,直白说,我不认。回应如下:

回应1::看完槽点1就开骂的:到底是谁没看懂?

来看看台词:3’25”,刘培强说

“刘启,有一天你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木星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

你们说的是这句,这句我看懂了。我指的是以下对话:

7’40”,

“爸爸会飞到天上,变成一颗星星,一直看着你”
“爸爸,你真的会变成一颗星星吗?
“会啊。往后啊,你只要数3,2,1抬头,就看到爸爸了”

(1)我听不出来爸爸到底是上天了还是要死了。而且(2)我不知道不发光的空间站能不能被肉眼看到。(3)我更不知道住在地下城的刘启怎么321抬头就看见星星了。如果这三个疑问你们都解释不了,不好意思,这就是矫情。

另外,结尾回应的也是这一句。

1小时48’32”,刘培强驾飞船点燃木星的最后一句话是:

“爸爸跟你说过 爸爸在天上 你只要一抬头 就可以看到爸爸了
这一次 你一定可以看到我
来 儿子 3,2,1”

这一次,是真的死了。活着的时候就预备着说死前的人才要说的话,确实是掐指一算自有劫数。这么拧巴的安排为了什么?还是为了矫情。

回应2:刘培强在点燃木星前分离了休眠仓就代表他保留了“火种”吗?你们真敢说!

1小时43’37”,刘培强要劫持主控室飞向木星的时候,MOSS说:

“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是让更多人活下来
火种计划的核心是让人类文明延续
作为火种计划执行程序 MOSS不允许牺牲领航员空间站的行为发生”

这句话什么意思?流浪地球计划跟火种计划的核心是相悖的,MOSS要执行火种计划,就要保护空间站。刘培强要用空间站点木星,就是在牺牲“火种”计划。这个格局,在我看来就是不大。但我接受评论区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解释,只不过这是场外解释,不是电影的表达。

休眠仓确实被刘培强分离了,但休眠仓里有“火种”吗?电影都完全没有交代你们非要说火种就在休眠仓里?不好意思编剧们,冒犯了。

回应3:到底全球播报的时候,还剩多少时间让人们回家?

3小时。

1小时15’24”MOSS跟刘培强解释撤离计划时说:

“3小时后,地球将突破木星的刚体洛希极限,进入无法逆转的解体过程”

后面全球播报说的是7天。我当这是个善意的谎言,不予置评。但我还是想问,回家?回的谁家?

另外,还有一个时间线。第一次检测到木星引力激增的时候,说“地球将在37小时4分12秒后撞击木星”,所以从发生灾难到地球毁灭,总共的时间还不到7天。也就是说,刘启他们开车从北京开到上海又开到杭州最后开到印尼,包括中间种种曲折,总共才用了34小时,这个时间是否合理又有人提过吗?

以及姥爷死的时候说“刘启,带妹妹回家”,根本不是用太空服频段说的,是画外音讲怎么收养了韩朵朵最后说的。等于说,刘启和朵朵根本没有听到这句话。就是这没有被听到的一句话,却成了兄妹携手不离不弃的座右铭被反复提到,甚至木星爆炸时在地表的两个人都没死,想想我都起鸡皮疙瘩。

回应4:槽点2父子矛盾时间线确认,电影里确实没有交代

42’34”

回忆刘启母亲的情节,又是一段话外音讲故事。导演用镜头讲故事的能力可见一斑。

关于刘启是怎么知道的,推测最大的可能是刘培强和韩子昂在帐篷外的谈话被刘启听到,但也没有任何镜头的交代。所以这件事也是终究成谜,要脑部情节。只是别让我去看原著,看电影前要买票,而不是要买书。

以上是关于电影本身讨论的几点回应。说我没看懂的人,除了自己没看懂还来羞辱我智商的自恋狂,就是没看懂我在说什么就忙着来喷的激进者。但至少你们还愿意和我就电影本身讨论一下。所以我也认真地看了电影,也清楚地回复你们。

至于那些上来就开骂各种人身攻击,问候我家人的,关心他们生死存亡的,我一句都没有还嘴。因为如果我跟你们一样,我才真是输了。但也悄悄地说,我代你们问候了豆瓣管理员。如果这个事儿没人管,我也要给豆瓣打一星。但我相信不会的,你们这些发臭的早晚会被清理掉。

关于之前说的,水军比例的问题,在这篇文章6千多条评论里,言语肮脏或价值捆绑严重的回复大概有2/3。当然不能说他们就是水军,注册时间还没有统计出来。跟《战狼2》的关联也没有统计,因为相比于地球,我还是比较喜欢战狼的。

最后关于我,首先,我绝对看过电影,1月28号就看了点映,那些连点映都不知道我写了也没认真看还来质疑的,先给你们科普了。其次,不必替我操心,我呢工作稳定,现实生活中不是loser,也不是键盘侠,几千还是过万的稿费买不起我的灵魂。另外你们也发现了,我写过影评的就这一部电影,谁会出钱买我?哗众取宠或者装B的指控勉强还比这个合理些,我的回应也只有一句话:你是什么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你看到的我就是什么样。什么时候,对一部电影发表些看法说几句都要有这么多附加意义了?单纯些挺好。

另外,我也谈一谈“双标”。如果非要抛离电影本身从它诞生的意义上来谈爱国,我认为真正有民族自豪感的爱国是,我们出了一部科幻片,不怕跟任何国家比,也不怕比出什么不好,因为第一次总是不完美的,我们虚心接受。而不是我们终于出了一部科幻片,一定要捧在手心里,说没有国外拍的好就骂双标,更何况还没人这么说。我们自己做的就是好的,这难道不是一种双标吗?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双标。

流浪地球我就说到这儿了,到现在,一篇吐槽电影,一篇回复+吐槽宣发价值捆绑,一篇二刷回复电影细节,在一部并不这么值得的电影上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是是非非,也不必说了,各自安好吧。

最后,感谢那些留言说我说出了你的观影感受的人,感谢那些在围攻下替我说话的人,感谢那些让我挺住的人虽然有点言重了哈哈。萍水相逢能有共振,感觉美好。谢谢。

《流浪地球是华语科幻之光吗?是!它烂吗?烂!》原文


乔治·梅里爱在1902年就拍出了《月球旅行记》,打开了科幻电影的大门,可能这才是《登月第一人》最早的版本。据说梅里爱拿着这部14分钟的电影准备到美国大赚一笔,却被那个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盗了版,在全美大卖,梅里爱一分钱都没有拿到。这句题外话告诉我们,“伟大”是片面的,多数时候需要被怀疑;以及,科幻片在美帝的群众基础是真的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豆瓣检索电影标签,“美国”+“科幻”可以搜出749个结果,“中国大陆”+“科幻”搜出的不是像《巨齿鲨》那样的合资片,就是学龄儿童动画片。 不过这个困局马上就要被《流浪地球》破了。 在117年以后,中国人终于拍出了拿得出手的硬科幻。中国人“毫不违和”地,拯救了地球,光是想到这一点就可以颅内高潮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些被1块钱特效迷了眼,在木星爆炸的瞬间被一位带着人类社会文明史和地球十九万种生物的种子自焚的老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点下5星的人,我尊重你。我对华语硬科幻的感动,从看到那部圆球操控贼拉风的装甲货车的时候就油然而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说道说道这部电影。但是,各位装B犯请你们摸着自己的胸部说,这部电影,除了刺啦刺啦的特效以外,真的好看吗?

如果要科幻,就给我来硬的,科学不矫情!

感性是科学最大的敌人,矫情是科幻最丑的硬伤。《流浪地球》就是一部从开篇一直矫情到结尾的电影。 很多时候人们爱说“矫情”,这是一个好像只要你一走心就容易招黑一招黑又一定会用到的词,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巨蟹座的我要be cool,需要掩饰自己感性的一面。后来我发现,这个词是一个自带刻度的词。比如,面对同一种情形,A表现出的情绪有3分,B表现出的情绪有7分,很有可能A就会认为B,矫情。在对电影创作的审视中,如果在感情线中缺少代入感,又在情绪渲染中持续处于很高的level,这种尴尬的情形,就被称为矫情。矫情包括煽情,又不局限于煽情。煽情可能只出现在情绪高点,矫情贯穿影片始终,是时时刻刻刻意的情绪带动。

槽点1:土味情话预见未来

开篇大海的父子桥段,视觉上超级大片质感,完爆《星际穿越》的玉米地。但吴京一句想爸爸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木星,你就看到爸爸了,画风一秒回到《妈妈再爱我一次》等一切将死老人和孩子对话的桥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我还以为爸爸要飞去木星了,想不到爸爸只是去了空间站。 那为什么在木星能看到爸爸呢?因为爸爸预知了自己十几年后要去点燃木星的命运了呗。没有这一句的话首位不好呼应,煽情不好闪回。我猜刘培强在成为航天员以前,是个街边算命的。

槽点2:刻意安插父子矛盾

父子深情如此梦幻的开局,第二次隔空交流儿子就拒绝对话,可以想象这么多年两人几乎没有有效沟通。为什么?因为刘培强放弃治疗绝症中的刘启妈妈。很好奇,跟着姥爷和姥爷领养的妹妹来到地下城的刘启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如果是亲身经历,开局断不会那么和谐;如果是听说,姥爷和妹妹中谁会嚼这个舌根离间父子关系?恐怕只是编剧觉得太完美的父子关系,情绪不够立体吧。儿不知而不愠,这样的父亲更动人吗?这个我们不讨论,我只知道只要安插不刻意,让我看他爸爸拉屎,我都觉得很帅。

槽点3:听不下去的主角演讲

中间的运送火石的情节简直就是翻拍了《后天》,不一样的是你在冰层里看到的是东方明珠和大小差不多的兰州拉面,比例都没调一下的。中间各种死了人的情绪调动就不提了,死者为大。想知道一颗火石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几个人没有车了,要靠吊着才能上高塔了,还非要徒手运火石。这是责任感吗,这是矫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发展到尾声,也就是传说中越看越精彩的部分,我只能说,越看越尴尬。 地球还有三个小时就要毁灭了,让所有执行任务的人开着回家装甲货车回家。从赤道开始开,开三小时你还在东南亚,回的谁家。这时候小妹妹开始演讲了,请求协助执行最后的任务。急声泪俱下,希望啊不放弃啊卖惨卖一脸,我就不告诉你我要干什么,我气死你,也气死我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宇航员爸爸跟联合政府沟通方案的时候,全片的最槽的点终于来了。 联合政府说,这个方法科学家测算过成功几率为0。当然这堆科学家有多智障我们早就知道了,毕竟地球流浪到木星附近的路线是他们定的,木星的引力强也不是突发的,地球毁灭的锅就是他们的。然而在这一刻,刘培强回的话就更没耳朵听。怎么能说服联合政府搭上人类文明的种子去做一件成功几率为0 的事情?他在扯父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扯完了以后,政府虽然没同意,但该有的权限他都有了。 就像刘启横冲直撞把装甲货车开出来,开了几下就说自己会开了一样,劫持飞船也可以是件比生个孩子还容易的事。

所有抛开量变谈的质变,那是奇幻,不是科幻

好莱坞科幻片从来没有拍过带着地球去流浪,不是因为他们不爱自己的家园,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不可能。“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地球处在动力系统中,任何微小的变化都能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更何况是整个地球的迁移。这个想法,以我目前的知识储备来说,甚至不能说理论上是可行的,只能说,原理上勉强支撑。那么这样的“科幻”,我只能认为它是奇幻。奇幻就是这样,想法通常浪漫的一批,但想想也就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抛开量变谈质变,在本片的矫情系统里有非常明显的贯穿。 上文我提到一颗火石到底能起多少作用要徒手运送是一个例子,还有最根本的问题,木星爆炸到底是把地球推开还是把地球炸碎,有没有数据支撑。如果一群人燃了满腔热血要拯救地球最后只是要把自己炸死,这些热血我只能认为是脑残了以后流出来的。以及我最最不能接受的,木星爆炸时,男主和妹妹还在地表,最后,他们没死。只因为姥爷死前也不知道怎么被他们听到的那句“带妹妹回家”。这种设定真的是要尴尬死我。

如果要聊故土情怀就别跟我谈格局

控制系统mos被刘培强砸毁后,它留了一句遗言,说人类最危险的是你们不能永远保持理性。这是本片除了“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以外,说的第二句恰到好处的人话。刘培强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存在的地球,劫持着装有人类文明史资料和地球生物种子的飞船冲向木星的时候,我不知道影评人口中所谓的格局在哪里。他用葬送全人类的未来,换取已经绝望的现在。如果这就是你们口中的在绝望中搏个希望,我认为这种价值观适合个人,但并不适合用来决定人类的走向。父子情兄妹情故土情是贯穿在整个电影的情感主线(原谅我不敢用内核这个词),但情感是理智的敌人,缺少理智就谈不上远见,没有远见更谈不上格局。

如果你什么都想要,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每一个都,烂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希望你们去支持《流浪地球》的票房,但我不希望你们盲目。

当今华语影坛缺的是技术吗?

我们做出了胡巴,我们有《狄仁杰四大天王》那样的视效大片,也有《爵迹》那样的CG电影,许多电影的视效都比肩好莱坞,但我们仍然很难真诚地讲好一个故事。

我希望看到更多的诚意,而不是拼命包装下的情怀。我希望看到大家把技术这件事看的很小很基础,但把精神看得很重很珍贵。

2月12日第一次回复评论,吐槽宣发价值捆绑

《发了流浪地球两星评论后,我开始明白我是和谁在作对》


又写了一篇,叫《发了流浪地球两星评论后,我开始明白我是和谁在作对》回复给你们。链接如下,有兴致的人可以移步。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9966535?dt_dapp=1

以下是全文。

我写了“《流浪地球》是华语科幻之光吗?是!它烂吗?烂!

现在我意识到我错了。请允许我把标题改成:“流浪地球是华语科幻之光吗?不是!它是整个华语电影开始不分昼夜的黑洞”。

写下这行字,我开始怀念起《何以笙箫默》那个年代。大概也就是三年前吧。那时候,烂片都烂得很坦诚。上线初期两分多,打败0%的爱情片。大家谈笑之余,带着轻松的戏谑。而现在,如果你想表达些许观影不适,先捡到3级头3级甲5个医药箱10瓶止疼药再说。你要知道,黑的可以被说成白的,白的可以被煽动成任何颜色的。你可以被骂成狗或除人以外的任何动物,你无辜的老母亲也可以被杜撰出远比剧本精彩的各种命运。黑白颠倒,众口铄金,才是流浪地球对华语电影最突出的贡献。我甚至开始乐观地相信,流浪地球过后,华语再无烂片。

《流浪地球》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它给你捆绑了怎样的价值观?

1. 这是第一部华语科幻片,要宽容,要知足,要鼓励。你差评,你不买票,票房不好,投资回报率不高,就是你断送了华语科幻的未来。

2. 这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片,终于轮到中国人拯救地球。你差评,就是装B,就是双标狗,就是“跪久了”,就是不爱国。

3. 中国人的科幻片,光格局就甩好莱坞几条街。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是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核的科幻。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那是你格局太小,你可能不配当中国人。

4. 这是一部科幻片,科就是个语气前缀,幻=看爽就够了,特效爽不爽?爽就别特么跟我谈理论支撑,你不如去看科教片。

5. 如果绝望中寻找希望,父子情兄妹情老东西情,军民鱼水情统统无法打动你,那你一定是只冷漠狗。

6. 这是刘慈欣老师作品改编,你们懂的。

《流浪地球》从开启评分的8.4到目前的7.9,平均一天掉0.1分。随着观看人数增加观影体验差异化影片评分小幅走低是正常的,但以近54万的评价总数关联这个掉分幅度和速度,推断开画后存在大规模4分及以下评分。那么,8.4的起始评分是怎么来的呢?

1月28号,《流浪地球》开启大规模媒体首映,主创悉数到场互动,PR稿和自媒体开始话题发酵。翻翻2月5号以前的影评,除部分凭预告打一星的自来黑,基本上是一水4星以上的什么“这是刘慈欣流泪的一天”之类的尴尬标题。8.4分是这些提前看点映的影评人和自媒体打出来的,他们的评论中,以上价值捆绑点该说的都说了。与此同时,水军也登上历史舞台。

为什么《流浪地球》骂不得?一开始就骂不过水军,后来更骂不过被捆绑价值煽动的自来水。

我没有把自己的吐槽文称为“影评”。不是因为我不会写影评,我只想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一个普通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观感。豆瓣给了我这个权利,莎士比亚捍卫我这个权利,但那些人不允许。他们不能接受有人不喜欢这部电影。更不能容忍有人批评这部电影。甚至像我这样2011年就注册了豆瓣,从来没发过正经影评关注量低于10的素人出来说道几句,他们不是说我是赚黑钱的水军,就说我是蹭热度要“兴风作浪”的自媒体。当然更多人给我的头衔是简单直接的SB。他们问我“你谁呀”,nobody,有话要说的普通观众,很简单。但我更想问这些人,你们谁呀?

为什么,对一部电影表达感受而已,肖申克都有人打一星,流浪地球说不得?意见相左就要辱骂到死人听了都要跳尸?评论里骂不够,私信接着骂,这是你们KPI吗?截图领奖金?

为什么,你们那么害怕有人兴风作浪?利益相关?民族感情?还是自己设定出的好评本就没有信心?

为什么,你们看到标题就暴怒了?揪着我根本没说过的话瞎了一样的空穴来风文不对题?为什么,骂出实际内容的点翻来覆去无非就那么几个,群里复制粘贴来的?

我倒想问问你们靠骂人能赚多少钱,以后下了地狱里舌头上被扎了针这些钱够不够买创可贴?

稍后我有时间,我要统计一下单单在我的评论区,水军到底有多少比重。我会综合他们的账号注册时间和点评历史给大家一个相对有参考价值的答复。

我也知道有相当一部分的自来水,我理解并尊重你们。我没有也不会因为你们喜欢这部电影而对你们有任何意见,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方向和目的,来路和背景,喜好和抗拒,如果不能交流,希望至少彼此尊重。

关于那些抱着交流态度认真评论的人,你们是我发文唯一的初衷和去向

首先我从你们的回复中开拓里一些视角,也串联了更多细节,这是我特别要感谢你们的地方。我承认有一些是我观影过程中没有完全get到而产生的误解,有些是我背景知识不足或者想法不够开阔和纵深。但如果一部电影有这么多让人费解的地方,也说明它本身的叙述能力不强。另外,误解点虽然可以交流梳理,但观影体验也就是这样,再看一遍也于事无补。

其次,关于文末我提到胡巴,狄仁杰四大天王和爵迹,如我所想遭到很多非议,确实我也没有想到什么更合适的用例,但华语电影技术层面的进步,我相信大家不是没有感知。提到这几部片子就嗤之以鼻的人,我很好奇,真的全都看过的又有多少,骂我装B自己又在装B的人又有多少。做出胡巴的许诚毅是史莱克之父,代表着好莱坞技术通过华人载体回到了中国。电影拍的怎么样另说,技术上就是一种接轨。如果我说了李安的少年派,是不是接受度就高一些。这种心态,你们真的如自己所想对华语片客观且自信吗?

再次,关于客观上我愿意打三星实际只给两星,我说了我只是普通观众,表达自己的观影体验而已,请别拿什么影评人要客观的标准高看我。而且,我对这部片子是有评分预期的,我希望最终的评分能接近我的评分预期反应我的观影体验,这就是属于我个人的心理活动我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换句话说,和别人也没大关系。现在低于8分了,说实话我很开心,这跟别人也没有关系。

结尾对应下标题,发了流浪地球的两星评论后,我开始明白我是和整个电影推广布局在作对,可能不是宣发公司,也可能不是水军,是《流浪地球》捆绑的整个价值观。这一套体系,让观众买票,让观众在煽动的情绪下给出好评,也让给出逆向评论的观众和影评人被骂声扔向木星。当然,骂与被骂都没大所谓,情绪的流动不过磨损了狂吠人的指尖。但脱离了电影本身的体验,感受和声音,我认为是危险的,不合理的,导向不正确的。如果你们非要让中国科幻以这样的标准和姿态开山并表示满意,子子孙孙虽然无穷匮也,优生优育又何从谈起。

我不希望当情绪耗尽那一天,特效习以为常的那一天,又到了华语科幻的最后一天。

那一天,或许才是无力拯救地球的一天。

6 ) 《流浪地球》:豆瓣App一星运动只会让狂热民族主义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给电影蒙羞

2月10日《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宣布票房突破20亿元。而这,只是该片上映的第6天。20亿元的票房已经让它超越《变形金刚4》,荣登中国内地票房历史第14位。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历史冠军是《战狼2》,上映81天,总票房56.79亿元;内地票房排名第10位的是《复仇者联盟3》,总票房23.9亿元。考虑到《流浪地球》单单2月10日一天的票房即达到4亿元,它超越复联3的总票房将属意料之中。

本来这应该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然而一部分电影的NC五星粉开始对豆瓣7.9评分不是100分耿耿于怀。驾着所谓的平衡,开始给豆瓣app打一星,给《星际穿越》打一星了,给新上映的《阿丽塔战斗天使》打一星,美曰其名为平衡。其背后隐藏的是更多民族主义下的普通未成年观众对流浪地球豆瓣分数8.5下滑到7.9的愤怒和歇底斯式的疯狂行动。

给阿丽塔战斗天使打一星的五星用户科普一下知识,现在的国际社会,是跨国公司投资主导影视产业发展,阿丽塔战斗天使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美帝的电影,因为这种CG前期动作捕捉和后期渲染,是同时三四个国家工作人员合力完成。之所以能在内地同步原因也只有我国企业股份投资。如今的世界,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合作机制。你们给电影打一星间接除了给流浪地球招黑外,还损害了国家企业GDP收入,表面爱国,实际做着损害国家利益的勾当。

最高赞的几个用户从昨天开始收到了这种豆油信息,如果你以为别人是真的要给你钱你就中计了。你同意了对面马上截图然后到散播谣言:豆瓣恶意给流浪地球打低分。

该事件起源于一个豆瓣用户前期对流浪地球评价四星,后来因为经不住大量自来水用户的谩骂攻击改为了一星,点赞数不能取消,于是流浪地球粉为了讽刺这种现象开始豆油式钓鱼。真的服了,大写的服。点开它的账号显示已经开始攻击其他的欧美电影。豆瓣官方立即回复并打脸这种钓鱼式散播谣言无耻行为。

我其实想问这些钓鱼用户,有这些心思为什么不用在工作学习当中呢?好好地研究一下期末考试考好不比在网络上和别人对喷强?

当事人链接://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395067485/&dt_dapp=1

为什么要给豆瓣站街?是不是收钱了?抱歉,在座的各位精神赵老爷们当初冤枉豆瓣,死里黑豆瓣收钱改差评的时候可是一点也不客气,怎么?官方出来打脸之后,有没有一个电影粉丝公开给豆瓣官方道过歉?你们造谣一张嘴,干完了拍拍屁股走人还不允许别人翻案?看不惯某些人的嘴脸说句公道话成了不ZZZQ ?本来是不打算给这部电影写东西的,只是看不惯一些不要脸的碧池天天碰瓷豆瓣,从毕志飞到战狼2到流浪地球,到底是哪些群体兴风作浪刻意拉仇恨?一部电影打一星变成了阻碍中华文明进步脚步,成了阻止崛起,仔细想想,这TM不是扯淡吗?就仔细观察流浪地球电影本身也存在严重辱华行为,纵观事件还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啊!

可能有些人诡辩称打豆瓣App一星不是说好的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吗?这句话完全是诡辩,首先这不是普通正常的一星行为,这属于被煽动的集体行动,豆瓣官方发布的数据调查也证明短评收钱改差评纯属造谣,电影五星用户动机不纯值得令人怀疑。如果说普遍国产电影反馈了豆瓣系统有问题还可以商榷,问题是这次是核心矛盾还是流浪地球分数不满意,如果流浪地球9.0则一星运动压根就不会出现,所以矛盾的重点是电影分数而不是App本身,App一星只是冠冕堂皇包装好一点的借口而已。其次批评前提是我们要有批评的自由,批判的目的本质还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如果地球战狼粉企图利用该事件绑架豆瓣评分不允许一星差评出现,以后吴京的电影次次复制如此行为,豆瓣评分再无可信性,那么这句话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就是一句空话。请问一个被资本掌控的豆瓣平台下再说这句话有何意义?如果因为一部电影从而失去上万部电影电视剧的批判权利,那么这种批判权利我宁可不要。不反对个人行为App一星,我反对的是在一部分人错误的恶性煽动传言下的集体App一星事件,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谈谈为什么我要坚决抵制所谓的流浪地球战狼五星粉对豆瓣App一星攻讦羞辱,根本原因就是,1.流浪地球评价一星用户并没有上升到攻击整个豆瓣平台来表示对五星的不满。2.流浪地球评价一星用户并没有在豆瓣以外的其他平台网站大肆宣扬五星用户言语评论并公示于众搞大字报形式进行集体批斗。3.流浪地球评价一星用户并没有在豆瓣平台通过豆油的形式钓鱼发布对豆瓣不实的消息和诋毁豆瓣评分的真实性。4.流浪地球的评价一星用户并没有把自己的怒火发泄到其他电影评分之中。

而上述底线,流浪地球五星用户全部践踏并且病态般的报复性反弹,这本身就是不健康不正常的行为。很多人标记完后必然要羞辱踩一踩欧美的同类科幻电影表一表忠心,一个粉丝群体,把无辜的其他电影卷入其中,攻讦羞辱其他毫不相干科幻作品为荣,这是病态般的复仇,这就是尺度,任凭粉黑互相如何攻击卖惨,如果双方其中一方无底线附加伤害无辜,这就是错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正常。就如同一个人和你在教室展开辩论赛,你的对手走出教室不仅要一把火烧掉教室,把你的朋友也砍伤,把你的话挂在他的朋友圈轮流辱骂,还要密谋引诱你本人露出把柄。要我说,这个人可能精神出现问题。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就连黑社会老大也懂只杀仇人,放过无辜的人和妇女儿童,这种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某些人就是不懂?

流浪地球战狼五星粉开始把怒火转嫁别的电影上: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395760973/&dt_dapp=1

对于某豆瓣App一星运动者,想说以下几点

1. 豆瓣算法,非活跃用户一星基本上没有权重,豆瓣目前所有的分数一切都是基于老用户+长期几年在豆瓣活跃发表影评和动态的评价分数综合。新注册的和不常用豆瓣的你刷几千个几万个一星,也影响不了多少,同理刷五星也一样。流浪地球电影分数下降。本质的原因是因为3、4星评分增多。因为它确实质量很一般,而且7.9不挺好的吗?为什么就容纳不了不同的意见呢?就是众所周知大陆不止豆瓣一家,凭什么天天碰瓷豆瓣?不去好好质疑一下猫眼和淘票票评分?恐怕相比水军还是小巫见大巫吧?平台是没问题的,哪个平台都会有出口成脏的低端用户,不能管的太严,也不能管的太松,水至清则无鱼,如果太严,就成了知乎那副样子,清一色ZZZQ吹这种平台才是最恶心的。

无脑一星任何电影都能出现,你可以去肖申克的救赎看看,热评也会一星存在。豆瓣能做的,就是抬升算法门槛,不会将新注册用户和不常用豆瓣用户计入总分,整个事件起因就是一方想单纯消灭另一方的存在,也许知乎可以,也许微博可以,抱歉,豆瓣不行。一个人四星修改一星和豆瓣管理员有半毛钱关系?豆瓣几千部电影电视剧分数这么多年了,就你破地球需要搞特殊?给个建议,如果某粉对评分不满意,可以集体豆油阿北,撤掉评分,学建X大业搞一个媒体评分10分,让粉和黑全部统统闭嘴。以后凡是吴京的电影集体挂上媒体评分10分,希望这是你们想要的结果。

你们口口声声说豆瓣完了,豆瓣失去公信力了,豆瓣评分不公正,国产自动减一星,外国的自动加一星,可你们看看你们自己,还在用着豆瓣弘扬你们所谓的可笑的激进民族主义言论,不是说好的卸载豆瓣吗?不是说好的没公信力了吗?不是说好的凉了吗?我不是药神豆瓣9.0的时候你们没出来大声斥责,红海行动豆瓣8.3超越大部分好莱坞电影的时候,你们悄悄瞥了一眼没说话,到了吴京的流浪地球,你们这时候站出来了,不觉得讽刺吗?你们张口闭口骂豆瓣双标,其实,给豆瓣打了一星还在用豆瓣的你才是最双标的。既然豆瓣评分没有公信力,你们又何必纠结评分和评论?反正也没人看呗!你们既然不断纠结评分,这就更加反向证明了豆瓣评分早就深入人心!这就是一个悖论!所以你们的逻辑完全自相矛盾,内心无法接受现实于是索性撒泼打滚的方式报复的小孩心态暴露无遗。

关于豆瓣短评区为什么没有踩赞比例,我的理解是,豆瓣为了客观公正表现电影正面负面评价,不会让短评全部被好评占领,也不会让差评占领,好评差评四六开分布,分数高的会三七开。这样做是明智的选择,避免出现知乎那种大量水军踩赞高票答案,清一色好评现象。所以,强烈支持这种机制!看不惯忍着。

2. 在这里想问问所谓的一星运动者们,为什么豆瓣上映电影每年几百部甚至上千部国产电影,你们没有站出来替国产电影出头说话,为什么偏偏到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就容不得差评?给差评者冠以各种方式ZZ色彩的扣帽和批判?为什么批判一部没有吴京主演的国产电影你们就不发声任凭豆瓣分数下降?从什么时候开始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学战狼2穿上了爱国的糖衣炮弹?当抗日神剧被骂得体无完肤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抗日神剧也很爱国呀。凭什么只有流浪地球不接受诋毁?好好谈电影剧情漏洞和缺陷就只谈电影本身不就完了?为什么要给电影附上所谓的ZZ情结?

到底,豆瓣也只是一个平台,为什么夸和踩的规则要越过电影本身开始攻击这个平台?豆瓣不希望你们国产电影个个满分?创造奇迹为国争光赶英超美?电影差评队对豆瓣有什么好处?好电影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豆瓣这个平台。问题是,电影质量的事豆瓣说了算吗?豆瓣就是个平台,那么多电影,怎么就你流浪地球那么多b事,你看评价评分不爽就去举报,就去怼,你去给豆瓣打低分干什么,豆瓣这个app就为你流浪地球服务的?是不是你在贴吧知乎上跟人吵架了,你去知乎贴吧App打一个一星?就好比你和别人在图书馆辩论,你辩论不过别人还罢了,你还要放火烧了搞砸图书馆是想干什么?人家管理员和你有半毛钱关系?

冷静一下思考网络炒作背后的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吴京的电影已经不止一次利用爱国和民族主义进行消费。在此对所有的人提出以下几点问题:整个事件全过程谁是最大的受益人?谁是受害者?谁是冤大头被从头被利用到最后?回答上以上三个问题后,你再反视角观察思考。相信你会从迷宫走出来更加冷静思考问题本质。可能有人说我们可全部自发的参加的,没人指使,你想多了。有时候,推波助澜的人只需要用一根火柴而已,先反串一星或者在评论区留言,然后反串五星自演自导让整个事件发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本身就是吴京电影公关团队拿手绝活。人家根本不在乎你们一星五星谁赢谁输,只要能在网络上炸出动静引发路人关注就是成功。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意思?A.有时候给电影打五星的,不一定就是喜欢电影的人,他们可能希望分数高一点,把电影本身推上风口浪尖捧杀。B.有时候给电影恶言相加一星的人,不一定就是某些人口中所谓的牧羊犬汉奸卖国贼,非常大的一部分极有可能是电影公关团队自己人,他们就希望这种一星言论哗众取宠引发网络热议,这个社会不是某些人眼中的那样非黑即白,一星必定收钱了黑电影,一星的必定不客观,一星的绝对是崇洋媚外。如果还有这种思维的,孩子,多读几年书吧。

3.流浪地球和好莱坞欧美的主流大片有差距难道不是事实吗?差距主要在剧情细节合理性和演员演技上面。就谈谈电影中一些细节设计,做的非常的粗糙令人诟病:

A.飞机的设定问题。从电影之中可以看出来,地球的生态彻底崩溃,氧气定然无法补充,更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无法适应人类生存。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飞机必然要考虑无氧气的情况,需要携带大量的氧化剂。依旧采用传统布局的飞机,无法接受。 B.地下城出现的场景粗糙难以直视,都未来了,怎么学生上学的教室还不如8102年的小学教室?连普通的多媒体软件都没有?学生还穿着上世纪特色校服?C. 比如说地球靠近木星后的运行轨道变化,这个全片核心问题的解决,竟然是靠超级英雄式的灵机一动,还把以色列拉来陪绑。这样关键科技点的运作,只能让人看直摇头。转折难以说服观众。其他等等

再看看流浪地球的配乐OST,也出现了多次撞车和抄袭的嫌疑

聊聊到底分数高是崇洋媚外还是实事求是,看看星际穿越导演怎么做细节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接手《星际穿越》这个项目时,他对编剧的剧本做了很大的改动,并且希望让故事尽可能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他向索麻省理工恩请教了许多科学理论知识及公式,索恩甚至把自己的笔记本给了富兰克林,上面全是他多年以来记录的研究成果。富兰克林如获至宝,他知道只要在特效制作中遵循这些公式,就可以创造出符合物理定律的图像,于是,他让研发团队按照索恩的公式编写新的特效软件和算法。有了顶尖天体物理学家和著名特效公司的奇遇式的合作,后面打造各式场景与真实呈现各种效果也就成为了可能。

链接:

所以,两部电影细节对比高下立判,不是只有豆瓣的网友说星际穿越好,也不是什么崇洋媚外跪久了站不起来之类的狗屁不通的理论可以解释电影分数。流浪地球很好,但还是不够好。只有认清差距,才能让国产电影更加优秀,得到国际的认可。给App打一星除了让某一批人自嗨一阵时间后,毫无意义。我想可能你努力埋头认真工作贡献GDP,比你在网络上浪费时间更能体现你的爱国心。

看到有的影评把DC和Marvel 超级英雄电影拎出来鞭尸然后质问很多人为什么不质疑那些科幻设定也是醉了。首先,DC和Marvel人家拍的电影本质上属于超级英雄电影,和你流浪地球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的,你会把喜剧和科幻做比较吗?其次,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全部是根据美漫改编而来的分支之一,美漫如同日漫一样,属于漫画世界想象力天马行空七龙珠类似的故事。举例,你会质疑七龙珠孙悟空的世界不合理性吗?如果继续杠精那放过彼此吧,活在自己的世界很容易。

4.爱国有两种,国民爱国和公民爱国,国民爱国是口号,所以政府都在宣传这是当然的,而公民爱国是对国家政策和方针进行思考,并监督保护执政党是否履行职责,想必大家都清楚吴京所谓的我爱国无罪言论,为自己战狼2辩解。吴京的爱国是不是前者我不知道,但绝不是后者,自卑的不是骂他的人,他把别人的批评视作在诋毁他的作品,攻击他本人,真正自卑的是他自己。同理,流浪地球体现了一个大国强盛时期的文化衍生产品,大国必须有权利容纳的下别人的一星,否则你和韩国那种小国狭隘的心态没有任何区别。越来越多人的认为在网络上和人对喷是一种爱国的行为,在我看来这些人只是生活中的loser,给片方增加电影票房收入利用的工具罢了。什么是爱国?少上网好好工作学习给国家贡献GDP早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才是爱国。遇到网络上校园性侵和潜规则才需要你上网转发伸张正义。我鄙视前者的并且尊重后一种真正的爱国者。

如果看IMDB排行榜,拿所谓的ZZ色彩眼睛批判,肖申克的救赎凭什么第一?讽刺政府监狱腐败,教父凭什么第一?讽刺美帝社会黑社会横行?黑暗骑士凭什么前三?讽刺美帝警察毫无作用要一个富二代拯救城市。是不是北美IMDB用户都不爱国才把这么多电影推上Top?

真金不怕火炼,好的作品不怕诋毁和批判,如果你真的怕电影被批判就不要上映,放回被窝里自己偷偷看。要相信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上世纪大话西游的年代,票房的大爆已经证明了电影的成功。如果一边攻击平台本身,一边强行逼迫别人和自己同一思维歌颂吹捧,这才是中华之耻,丢尽了祖宗的脸面。汉唐盛世,中华文化本身就是开放包容接受任何意见和价值观念的,学满清搞文字狱,搞一言堂,只会让祖宗蒙羞,丢掉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

最后,想附上润之兄一句话,革命的首要任务,是认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才是根本问题。豆瓣和影评人,不是中国电影行业的敌人,对自己苛刻一点是一件好事,美帝IMDB建立100年以来上9分的电影只有4部,同样没有搞垮好莱坞。所以真正能搞垮中国电影的,只有烂片!

短评

地球最后的战狼?这片含京量有点高啊。

2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流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硬核,还原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遨游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样一幕?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填补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空白,意味着中国科幻电影正式启航,让“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刘启韩朵朵,地球给你俩了,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9分钟前
  • 琦殿
  • 推荐

就在我已经彻底被国内影视技术限制了想象力,不相信中国能有真正意义的科幻电影时,流浪地球便对着我的心脏狠狠扎了一针强心剂,走出电影院都还恍若隔世,中国真的也有这样的电影了吗,真的不是在做梦吗。相信,这是一部定会写进中国影史、中国科幻影史、中国太空电影史、中国影视工业进程史的一部科幻杰作,庆幸能成为见证者。此刻我手中的那张电影票不再是一张观影入场券,更像是一次亲历奇迹的勋章。

13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力荐

4星,多一星鼓励。华语电影工业飞跃的节点,技术、剧本、精神内核,各方面都是全球尺度下顶级同行们的优秀学生水准。可贵之处就在于,作为先行者和新生代,能分辨什么是好的,应当学习的,并用十二分的力气把它们执行出来。比起科幻,我更看重和感动是它作为电影本身的意义,终于让我对华语电影有了一丝“总是往好里去”的希望。执拗、赤诚、勇敢、高贵——是的,甚至称得上高贵,负载着沉重的文化烙印,但依然元气淋漓,令人击节的少年。像那颗燃烧自己驱动前行的淡蓝色小球,向着茫茫宇宙,星辰大海,出发。

16分钟前
  • 力荐

“北京道路安全委提醒你: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这句广播语真是又土又洗脑,能不能押点韵啊?哈哈哈~ 电影比预期要更恢弘磅礴,晨昏线过后的永夜、火种计划、让地球流浪、木星推动地球…等等大小设定,没想到中国也能拍这么大架构、大格局的科幻片了,而且是第一部,了不得。以前看国外科幻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一次看到熟悉的北京大裤衩、上海东方明珠都变成零下89°冰天冻地的末世场景,既猎奇又唏嘘。虽然在剧情上有套路,对于这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科幻新生儿,鼓励多于挑剔。导演说美国人拍科幻是放弃地球、去挖掘新的人类居住地,而中国人是不放弃地球、守住家土的情怀…“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1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部好看的类型片。而最特别的是它是一部国产科幻电影,影迷+科幻迷的双重满足。和最好的好莱坞视效电影相比肯定有差距,但差距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了,剩下的都是假以时日就有机会追上的。追求最广泛的情感共鸣是所有商业类型片都要努力做到的,在某些人看来很俗,但我觉得这一点反而应该是值得骄傲的。

22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到五棵松耀莱影城的杜比厅大银幕上看了这部开创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的娱乐佳作,不错!几年前就看过刘慈欣的大作《三体》,深知把他的科幻世界搬上银幕的巨大难度,年轻的导演郭帆和王红卫剧本策划带领的编剧团队干得漂亮,值得观众用40亿以上的票房来支持它,鼓励它!好的文化艺术片不容易拍,好的通俗娱乐电影同样需要不凡的艺术才华、技巧和能力,加上巨额的资金投入、高科技视听制作,难度更大。春节假期中,在柏林电影节上斩获奖项和好评的《地久天长》、《恐龙蛋》、《一秒钟》等文艺片和在国内市场上获得票房冠亚军的本片及《疯狂的外星人》等娱乐类型片的主创,许多都是电影学院的各专业毕业生,祝贺他们的成功,母校因他们而骄傲!以前给《战狼2》我打过五颗星,这次也一样。

24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1.从特效和技术上讲,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此类中国电影的巅峰了。磅礴恢宏,细节营造用心。2.故事层面比较糟糕,很好奇到底出于什么原因,造成几乎超过40%的台词都是后配的,而且对不上口型,明显是片子成型后彻底改词重配的。这严重影响故事质量。3.作为类型片,很多讲述方式有明显问题,比如人物特征不鲜明,交代不清楚,刘启变成“刘户口”,这种启字的拆解为什么不交代?李一一变成“李长条”留给谁去猜?4.很多地方增加众多根本无意义的插科打诨,自以为幽默但毫无笑点非常尴尬。5.这个全球化的项目中,中俄合作,稍稍出现一句法语,两句日语,美国闪现一次国旗。6.科幻特效技术有了巨大进步,但技术这只是科幻电影的一部分。

27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春节期间最大的一场烟花,是看你爸为你和地球点燃的宇宙爆炸,太朋克了。

32分钟前
  • 姨妈的鸭
  • 力荐

走出影厅时,我身后一位女生跟她的同伴说了三句话:“这部电影剧情很一般,网上打分高大概是因为特效吧。而且为什么搞这么多煽情啊。”我同意她的看法。本片让我感觉最不足之处,那就是人、人性、人类文明和人文关怀的统统缺失。我看不到芸芸众生的人,看不到七情六欲的人性,看不到色彩斑斓的人类文明,我只看到各种硬伤的科幻设定,只看到各种未必高明的高科技,只看到国产电影最高水准的特效。可是,没有了人,这一切都是苍白的。当《后天》里难民们在图书馆里争辩要不要烧尼采的书、想竭力保护西方文明之里程碑的谷腾堡圣经时,这样的细节会让人肃然起敬。高度文明不是苍白得只剩下高科技。即便在最危难的时刻,我们仍然会想起某些永恒的人类文化母题,它们的价值超越了小情小爱,也超越了家国情怀,恐怕它们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仙桃剧角】

34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剧本的节奏处理的极其工整,灵魂黑夜到第三幕的高潮迭起层层堆叠。特效部分也很扎实,美术在好莱坞科幻美学上有很多本土的尝试。最后的太空战狼时刻也并不违和,春节元素也比红海更扣档期主题。希望中国科幻电影好起来。

36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

7分,当时看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影片终于用一种好莱坞灾难片的模式,来处理这部电影,这使得最后的救援与牺牲,都有热血感。虽然从情节的细节、人设、台词等很多方面,还是有太多的遗憾。但是,它还是一个方向吧,这种大片,还是要尊重一些类型片基本情节规律的。另外,真正触到我的,还是那个2500年的漫长旅行,一场所有人都看不到结局的冒险,特别绝望与悲观,恰好也是我对宇宙的看法。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史诗感不是靠狂轰滥炸的煽情就可以做到的,这部电影的双线叙事做得太糙、太散、太自我陶醉了。最可怕的是,这依然是一个中国式寓言:长辈们大爱无言,前仆后继地自我牺牲;年轻人们任性叛逆、自以为是,又总能踏着祖辈的鲜血苟活下来。让人细思极恐的价值观。如果说中国科幻值得鼓励的话,及格已经是最好的鼓励了。

43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拖着地球逃难的设定有种在看太空版“战狼”的感觉,但无论气质还是内核都够硬,硬气+硬核的国产科幻片,预算有限但特效很真。纪律、服从、牺牲精神,外国人可能又要说华语片自我高潮了,但谁说价值观只能是好莱坞那种?最大亮点:没人谈恋爱,因为谈了也没球用...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在西安看完零点场,上座率好得惊人,观众素质极高,我隔壁的哥们(不认识)在电影结束的那一刻对着郭帆的名字大叫一声“牛逼!”第三次看了,还是看哭了,我看到了一个未来,那就是《流浪地球》会成为星战那样延续几十年的经典系列,几十年后,我会在电影院看到地球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也就是三体星系,冰融化成水,人类的孩子在贝加尔湖畔钓鱼。而我们这一代人垂垂老矣,在影院里默默流泪,更多的年轻人因此爱上科幻。

52分钟前
  • 猫一
  • 力荐

这片要是美国拍的可以给80分,中国拍的我给200分!你能想象在波士顿的IMAX电影院里坐满人,看完集体鼓掌的画面吗?燃,巨燃,全程无尿点,特效满分,剧情瑕不掩瑜。。豆瓣为什么不能打6星?⭐⭐⭐⭐⭐⭐

53分钟前
  • 乙小囧
  • 力荐

华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刘慈欣的硬核科幻设定,小兵扛大旗的主流价值观人设,东方式的家庭理念核心,地心引力与星际穿越的融合。故事铺排+情节张力+情绪渲染+镜头调度非常娴熟,意料之外的特效大场面超赞。虽然有瑕疵但整体非常流畅,后30分钟更攥着手看,几处情节令人泪目,片尾BGM燃爆。“比肩好莱坞、电影工业”已是老生常谈,我认为这是华语电影的发展方向,不算完美但完成度和起点相当高,给你五星不怕你骄傲

5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的电影。先说优点:算得上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尤其视觉效果非常出色。红色防护服和大型载货卡车的设计极其出彩,完全击中了我的审美,如果出周边玩具的话一定购买!再说缺点:场面足够宏大了,但有些空。个别台词太尬,个别演技掉线,个别煽情过头。而大刘原著里的那种悲悯,没有表现出来。简言之,流浪地球是一出无法回头的壮烈,一种不抱希望的绝望。苦涩的成分,原本应该大于燃烧的。

1小时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