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阳光普照2019

剧情片台湾2019

主演:陈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刘冠廷许光汉尹馨温贞菱吴岱凌林志儒龙劭华胡鸿达施名帅张立东张少怀黄信尧张翰范姜泰基张耀升王可元陈冠斌林佑骏林书涵郑楠钟贺龙冯培伦邓安宁廖慧珍

导演:钟孟宏

剧照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1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2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3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4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5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6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13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14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15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16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17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18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19 阳光普照201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5 20:02

详细剧情

  平凡的一家人阿文(陈以文 饰)和琴姐(柯淑勤 饰)育有两个儿子,叛逆的小儿子阿和(巫建和 饰)与好友菜头(刘冠廷 饰)砍伤人进了少年辅育院,但阿和的女友小玉(吴岱凌 饰)却带着身孕来家里…琴姐不顾阿文反对,将小玉留下来照顾。此时,被砍伤者家属也来找阿文求取巨额赔偿,阿文受不了总是带来麻烦的小儿子,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资优生大儿子阿豪(许光汉 饰)身上,却不知道温暖善良的阿豪心中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长篇影评

1 ) 关于从未被理解的少年们——菜头、阿豪和阿和

去年金馬獎的大贏家,無疑是《陽光普照》。

斬獲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5項大獎,還同時拿下年度金馬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這表明《陽光普照》不光征服了專業觀眾,也同時是一個人人都能看得懂,愛得起的電影。

海報上的一家四口,第一時間就讓我想到日本家庭電影:不論怎樣,家和為貴,最後總歸是要坐在一張飯桌上談笑風生的。

但並不,在這部電影裡,小兒子進了少管所,大兒子無預警自殺,父親最後也成了殺人犯。陽光普照之下,所有人都有陰影。

《陽光普照》的核心人物是三個少年:四口之家的小兒子阿和、大兒子阿豪以及阿和的“壞朋友”菜頭。 核心矛盾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對立和差異。接下來就討論三點,前兩點談談三個少年,第三點談談電影裡的爸爸。

第一,全片我最留意的应该是菜头。菜头是个戏份不多,但重要又微妙的角色。

菜头是个不得不成长为奸诈狡猾且心狠手辣的底层小人物,是最容易被贴上各种刻板印象标签,为所有光明社会成员所厌恶又惧怕的一类人。菜头其实无路可走,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而当他一时冲动,出于义气犯了罪时,不仅他的家庭无法给他提供任何帮助,家里一毛钱都赔不出来,甚至唯一的亲人奶奶都被送去了安养院,他周遭也没有人对他施予任何怜悯,朋友只想和他划清界限,总之是个孤立无援的可怜人,如果他不狠不骗,估计就是得上街要饭的那一类人。他埋怨朋友阿和在出了事之后把责任甩得一干二净,而背负罪名的只有他,他还埋怨在阿和被人欺负时,有作为朋友的他“一句话都没说”就帮他出气,而当他遭难时,身边却空无一人。相对来说,阿和的爸爸妈妈则给予了他非常多帮助,甚至最后爸爸还“帮”他杀死了“麻烦”的菜头。

菜头从少管所出来,就“找上阿和的麻烦了”,至少阿和是把他看做麻烦的,包括阿和的爸爸也是如此。总之菜头一出场,阿和的生活好像就开始“紧张”起来了,想要完完全全过光明正大生活的阿和非常害怕和菜头再有牵连,但菜头却屡次找上门来。菜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不断把努力改过自新的青年拖下水的存在,一个“带坏我们家小孩”的坏朋友。然而,最终菜头会被阿和的爸爸撞死,却是因为害怕朋友再次因为车内的烟味被老板数落,选择下车抽烟,这才让阿和的爸爸找到了一个杀死他的合适机会。看到这老娘真是差点泪目。菜头完全不是个坏小孩,他只是不得不变坏,而最后他会死,居然也是因为他还不够坏,坏得不够彻底,有够讽刺。

最终阿和的爸爸对妈妈坦白自己开车撞死了菜头,而先前阿和也在得知菜头被杀之后感到一丝释然,在高架桥上奔跑了起来。和菜头死去的那天不同,天空放晴,似乎阿和真的能够开始崭新的人生了。

当阿和多次被菜头威胁,被迫在地下经济脏了手,我在思考像阿和这样的更生人究竟如何才能摆脱过去的阴影,而当阿和的爸爸果断地杀死菜头的时候我好像知道了答案,这就是小人物能够解决麻烦的方式,这个社会和现存的制度并不能在这种时候帮上什么忙,正如同阿和的爸爸最初被黑轮伯逼债时候能够理直气壮地说:你去找谁都没有用!我是被法律保护的人!

法律这种社会准则只能够在看不见黑的人身上起作用吧,而法律能够保护的也永远只是活在白天的人。而活在丛林法则里的菜头,能够帮助他的人,一个都没有,甚至连他被杀了,黑道的人也以为他一定是被人打死,毕竟像菜头这种人,被打死的几率太大。

第二,從阿豪阿和兄弟兩命運來看,作為兩人的父母,似乎從來沒有理解過自己的孩子。

既然是電影,有劇本,那導演一定是想好了阿豪想要自殺的理由,但我常常想,對於他人的痛苦,我們真的能夠理解嗎?因為身邊有一些抑鬱症的朋友,也看著自己喜歡的偶像自殺,紧接着便看到周遭的人对他们的病和死做出各种笃定的判断,这件事让我害怕极了。我想人和人之间的理解真的太难了,换句话说,我们常常自以为了解了他人,亲近了他人,就像没有人会知道阿豪为何选择了自杀,包括他的好友晓真,尽管她收到了来自阿豪的最后一条短信。

弟弟阿和在少管所和心理咨商师对话的时候说,哥哥太厉害了,做的所有事都对,他厉害到这辈子只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自杀。当下我深深地不认同这句话,紧接着又开始思考,这是否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之后阿和果然在爸爸对话时说出了,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哥哥究竟在想什么。

以我目前的揣度,导演想要表达的可能确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恒不可能到达的某种境界。在导演的另一部作品《大佛》里,电影的结尾,菜脯来到死去的好友肚财家中,才发现肚财家中藏了一个从来没人见过的宇宙,并且说出了一句感动无数观众的名言:“ 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類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但卻沒辦法看穿每個人心裡的宇宙。”

不過哥哥是否像弟弟阿和想象中那樣永遠在做對的事呢?可能也不對。當家人不在場,哥哥阿豪在補習班頂撞過授課老師,還被趕出了教師,懂事地提出幫媽媽帶小玉去產檢,卻悄悄帶著小玉去少管所探望弟弟阿和——哥哥心目中正確的事,可能總是和家長們,或者這個社會認可的不同,這才導致了他的抑鬱和自殺。

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和妈妈一起散步的阿和一时兴起想要载妈妈兜风,就像小时候妈妈载自己兜风一样,于是顺手开了路边一辆自行车的锁。这个时候妈妈说了一句话: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个的?阿和说:这个我很早就会了啦。

阿和的爸妈大概都不清楚阿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一个不乖的小孩,是不是曾经被霸凌,问也问不出,只知道儿子小学开始不喜欢上学,国中开始加入拳击队,之后就开始频繁地打架,直到进了少管所。但菜头来质问阿和的时候提到过,阿和是因为被黑轮欺负,所以才邀请菜头和自己一起去“吓吓”黑轮,没想到菜头进门就砍了对方的手,才酿成悲剧。阿和是个瘦瘦小小的男生,不是个狠角色,而从他进少管所第一天和同寝室成员的互动也能看出来,想要不被欺负,不被对方打趴下,只能先将对方打趴下。但这件事是爸爸妈妈不可能问出来的,包括阿和的小女朋友小玉,在小玉阿姨的论述里,小玉小时候是个很可爱的孩子,但长大之后自己就越来越不了解她了。

第三,在駕校當教練的爸爸的人生哲學是: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其實父親這個角色挺矛盾的。一方面他根本不想承認小兒子的存在,對外宣傳只有一個“明年要上醫學院的兒子”(補充一點,台灣醫學院通常是高考滿績分才有機會考上,天之驕子了),對犯事的小兒子則堅持想讓他“關到死”;另一方面作為駕校教練,他自知不是社會上流,甚至在大兒子面前有些自卑,表現出完全的順從和卑微,去補習班找兒子的那段戲就能證明這一點。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這句話出自駕校的口號,成了他的口頭禪和人生哲學,也是導演的黑色幽默。被他視為恥辱的小兒子,方向早就錯了。直到大兒子自殺後,他別無選擇,才開始漸漸接納小兒子。

這種人生哲學實際上是某種社會達爾文主義,也是目前普遍的價值取向——時間是重要的,機遇是重要的,努力進取,面朝陽光,一心向上,必須要走對路才行。

信奉這一理念,對於從小就比不上哥哥的阿和,和高考失利的阿豪來說,都是莫大的壓力來源。親子關系裡只剩下養和對錯,而沒有了愛和溝通。

钟孟宏的作品我似乎都蛮喜欢的,《停车》是我看的第一部,说实话是冲着桂纶镁看的,不过这也是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至今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是很适合在家里闲来无事就找来看的片子,但却是我记得最多细节的片子,所有的黑色幽默直戳我心,苦涩又甜蜜,没有一丝造作的感觉,仿佛编剧已经是历练八百年的老手。可能《阳光普照》在我看来就是缺了这点从容?笑点来得有点刻意,情节冲突也满突兀的,感觉服务于剧情走向。

最后说一嘴,林生祥团队的配乐默默加分,虽然和大佛的风格很不同,看片尾的时候才发现。

1月29日後的補充:

【這篇是我看完電影的第二天隨手寫下來的,主要目的是想把當下還記得的點寫下來,過完年爬上來查電影突然發現這一篇被很多人看到了,評論有人說了關於《大佛》我出的錯!確實不是鐘的,鐘只是攝影!原文我就不改了,保留錯誤的痕跡好了,省的下面評論顯得不明不白的,不過台灣這波導演的調性倒是真的蠻像的啦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鐘哈哈哈】

【因為寫影評的初衷是想和更多人討論和交流來著,我的解讀也只是我在電影院看過一次之後的感想,而且我通常看電影會忽略蠻多細節的,我想每個人的解讀都值得尊重,我個人的觀點也不認為非要死守唯一的解讀才好,其他人的評論也給了我啟發——我蠻討厭所謂的“解讀對錯說”,聽過Q&A的朋友應該也會遇到導演說“哎呀我倒是沒想那麼多”之類的話吧,但解讀的開放性我覺得是有趣的】

【哥哥部分的解讀我寫的很少,我覺得是不太夠的,因為我承認本人有很多點“沒太看懂”,所以不知道如何解釋好!現實生活中人生的真相更加撲朔迷離,上個月一個大學學弟突然就自殺了,周圍的同學包括他的女友都非常難過,但所有人都表示他從來沒提過自己想死的事,更讓我覺得所有對自殺者的解釋都有相當高“擅自”的程度。不過導演在訪談的時候說過,這部作品和他為人父的經驗有關,所以我猜測,從導演本人的角度出發,父親應當是最接近他本人的視角?不過台灣2018年有一部熱門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所以我想“哥哥”作為某一類孩子的模板,或許是導演考慮過的】

2 ) 喜阴植物与砸缸之人(《阳光普照》中的“阳光”如何“普照”)

本来不想写,但是越想越有趣,权当做感想分享给大家。

哥哥阿豪便是最初的太阳,是家庭的明星,但同样位列补习班不堪重负,区别在于他并非是为了什么而选择牺牲自己,只不过既成事实在于,他改变了这个家庭的人物关系,导演和编剧的处理使得影片哀而不伤,这并非“阳光”带来的明媚之感,而是“阴暗”带来的向阳力量。为什么?因为太阳陨落了。当然这只是隐喻一种,既然“阳光普照”,就要照到每个人身上,故事中的人并未相互照亮,他们只是在如何使用阳光上有着不同的见解。

影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将哥俩视作植物,有喜阴的,有喜阳的,当然不排除在阳面待久了,有不同程度晒伤所以想要避避暑气,这里则可以理解成哥哥阿豪,他累了。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两种人有了错误的期待,这跟他们的天分无关,关乎天性。

弟弟其实是没有担当的人,那是因为他在这种家庭关系中没有习得责任这一课,被压抑了。但是当责任不可逃避的时候,比如得知小玉怀孕后,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小人物的果敢。不过也可以理解成逆来顺受的秉性,这就是小人物。而哥哥作为被捏成的“大人物”人设,只想找块地方遁形。真正在背阴处生长的是菜头,但他误会阿和要让他扒开挡住阿和阳光的遮蔽物,他也因此见了光。他没想到阿和并没有给自己遮阳,所以菜头给晒蔫了,心中有恨。虽然他很仗义,但他误以为阿和是同类,所以他用喜阴植物的方式拉阿和下水。可惜阿和其实是喜阳的,所以忍不了阿和这种拉踩行为,因为他们对阳光的使用方式并不统一。

至于父亲这个角色,是最终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他在利用阳光这个问题上采取了不太一样的做法,为了让阳光更多照到哥哥身上,他像伐木工一样把弟弟植物砍掉,在小儿子的牢狱之灾上添了把柴火,够狠吗?这还要庆幸弟弟只是有雨露均沾的可能性,所以他就要让他一边凉快去。紧接着父亲失去了大儿子,开始痛定思痛,他成长了吗?并没有,他的思维定势更加彻底了。为了让阳光照到硕果仅存的弟弟身上,父亲像伐木工一样将他认为遮住弟弟阳光的菜头砍了,实际上最后是砸烂了,一颗菜的头,动作也和哥哥挂在嘴边的“司马光砸缸”保持一致,不仅仅外在的,连内涵也很统一。

说到司马光的故事,哥哥阿豪是有不同理解的,他认为司马光砸开缸才能释放自己,在我看来他砸的是薛定谔的缸,只是为了确认自己的天性。父亲的动作也有着类似的意图,表面上是为了阿和不受胁迫地生存下去,但实质父亲是要通过这一过激的行为矫正自己,完成“父亲”的义务并与自己和解,只不过他打算牺牲一头菜。影片试图用错的行为带来的影响,去矫正错的时间中不可能正确的方向,意图最终得到相对“善”的结局。错误的行为从哥哥开始,到父亲结束,甚至在小玉的养母和菜头身上,编剧的意图同样适用。这可行吗?似乎,这就是影片最迷人的地方。

哥哥阿豪的选择具有多义性,这场决绝的“意外”将外在和内涵颠倒,如同司马光杂碎了缸,也披露了缸内的光明或黑暗,但更重要的是人为搅动了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的位置,这一做法是通过伐木人,或者说砸缸人实现的。既然哥哥自己砸了自己,这一变故重启了人物关系,让弟弟得以不在哥哥的阴影中,甚至有契机以父亲的身份与这个世界交谈,同样是父亲,阿文也像是受到这一身份的召唤,真的如自己所愿只拥有一个仔足矣,只可惜是阿和而非阿豪,却也不得不放下可惜拾起珍惜。与此同时,哥哥通过交还阳光给他人,换自己永远匿身世外,安心做一株死的喜阴植物。

所谓“阳光普照”之,如是缸中之人,是要用击碎什么来换的,这便是我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感想。

3 ) 豆瓣涨到8.2,刘若英含泪力推的电影:看完要花一周时间平复心情

2017年,一部《大佛普拉斯》横扫第54届金马奖。

电影获得10项提名,5项得奖。

片中,钟孟宏担任摄影,林生祥担任配乐,两人首次合作。

分别斩获金马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三大奖项。

2019年,两人再度联手合作新片。

林生祥依旧为电影操刀配乐,钟孟宏则兼任导演、摄影、编剧多职。

再续了金马奖黑马传奇——

《阳光普照》

在台湾电影界中,钟孟宏已然是中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个人首部剧情电影《停车》就入围了第6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第二部剧情电影《第四张画》让他斩获第47届金马奖最佳导演。

2013年,首次尝试拍摄纪录片《医生》,并获得了第43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而这次钟孟宏的新作更是硕果累累。

第56届金马奖上,《阳光普照》成了最大赢家。

电影获得11项提名,最终斩获了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5项大奖,并成为了当年度金马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电影入围多伦多影展、釜山影展、东京影展等多个国际性影展,备受关注。

观众口碑也很高,豆瓣评分已经涨到8.2。

刘若英看完后力推影片。

并称自己看完后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平复心情:

“我的眼泪不是从眼眶里流出来的,是从心里痛出来的,这个痛,后座力很强。”

的确,《阳光普照》这个片名太过有蒙骗性。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估计会以为这是一部正能量的治愈系影片。

但其实影片却讲述了一个家庭式的悲剧。

小儿子阿和(巫建和 饰)和大儿子阿豪(许光汉 饰)是一对个性截然相反的兄弟。

阿和不学无术,上了中学后就变得越来越叛逆,年纪小小就变成了“古惑仔”。

出来混,免不了会有摩擦。

有人惹了自己怎么办?当然是打回去了。

为了报复惹了自己的混混,阿和叫上了铁哥们菜头(刘冠庭 饰)帮忙。

原本只是想给混混一个小教训,没想到菜头比自己更狠,一下手就把混混都手给砍断了。

平时打打架毕竟还没出过格,这下惹大发了直接变成了刑事案件。

由于还是未成年人,阿和被判关入少管所。

人被关进去了,阿和给家里惹得麻烦事还没完。

父母还未从打击中恢复过来,家里突然来了一位小姑娘。

自称是阿和的女友,还怀了孕,人家家长带着小姑娘过来吵着要阿和负责。

小儿子这边需要头疼的事一大堆,还好家里还有个争气的大儿子。

长子阿豪从小就懂事,长得帅,关键是功课还好,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小孩”。

虽然第一志愿医学院落了榜,但家里都支持他再去复读,父亲更是寄予他很大期望。

就是在补习班,阿豪也很有名。

老师都很看好他,连女同学都会偷偷跑来跟他搭话。

电影里的阿豪,温柔可靠,总是为别人着想,前途似乎布满阳光。

却在某天照例早起后,毫无预兆地从阳台一跃而下。

年轻的生命从此失去颜色,这个剧情走向让人惊愕。

叛逆的小儿子被关入少管所,优秀的大儿子跳楼自杀,一个平凡的四口之家顷刻间分崩离析。

对于自杀的少年,社会中总是有很多指摘的声音。

不负责任,不为父母着想,幼稚,冲动……

但似乎很少有声音去关心这个少年究竟经历了什么,是他做错了,还是社会做错了。

阿豪曾给自己补习班的女友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故事的结局,司马光砸缸后在阴影中看到的那个小孩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电影中用了一段动画来表现这段故事。

当诡异的结局配上诡异的动画,就像是阿豪将自己内心的阴暗面首次摊开展示。

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藏身的愿望。

不想被别人注视,不想被赋予自己承受不了的期待。

所以那些人藏在阴影里,就像司马光藏在缸里。

导演对于片名《阳光普照》是这样解释的:

“这世界唯一公平的就是阳光,但炙热的阳光其实没有那么容易拥抱,你会发现所有人都躲在阴影下。”

但阿豪却没有属于自己的阴影。

第一次考医学院落榜后,阿豪其实是一个失败者。

他或许有很多失落、迷茫、怀疑自己的时刻,但却要藏在心里。

父母如千斤重的期望,已经成了让人无法喘息的压力。

父亲对两个小孩之间的偏爱是明显的。

驾校学员问他有几个小孩时,父亲总是说:

“一个,正在考医学院。”

言语中尽是吹嘘和得意。

而对于叛逆的弟弟阿和,父亲甚至不承认他的存在。

就算对着妻子,父亲也把阿和叫做“你儿子”,而不是“我(们)的儿子”。

尽管如此,在阿豪看来,或许弟弟阿和才是真正被父母纵容的那一个。

不需要背负太多期待,可以任性胡闹,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的阿和,是躲在阴影下的。

父母过重的期望,就像24小时从不间断的阳光普照,炙热无比。

找不到阴影无处可逃的阿豪,最终成了太阳下的牺牲品。

《阳光普照》讲述了一个家庭之间沟通空白的悲剧。

如果阿豪和父亲能敞开心扉,坐下来好好沟通,或许就不会发生那个跳楼的惨剧。

但在中国式家庭里,诚恳地沟通似乎意味着尴尬和矫情。

明明是那么亲近的人,反而无法敞开心扉,导致沟通出现了真空状态。

父亲的爱是无言的,片中小儿子阿和一直似乎是被父亲忽略的角色,但其实不然。

小儿子阿和从少管所出来后想改过自新,却被曾经的铁哥们菜头找麻烦。

菜头一直觉得当时是阿和教唆自己去砍人的,然而在法庭上却把所有过错推到自己身上。

最后菜头判得比阿和重,法院要求赔偿的一百多万台币也都判给了菜头家承担。

菜头被抓入狱后,家只剩下了奶奶一个亲人,根本赔不出钱。

因此受害者家属找上了阿和父亲,希望他能承担一些赔偿金。

然而阿和父亲却冷酷地拒绝了,并说赔偿责任判在菜头身上,就应该由他家承担,自己一分钱也不会出。

这个举动直接导致了菜头家被强制查封用于赔偿,等菜头出狱后,才发现自己的奶奶被送进了疗养院。

这些原因都让菜头对阿和怀恨在心。

为了报复阿和,菜头屡次到阿和工作的地方捣乱,并且让阿和帮自己干违法的事情“赎罪”。

但几天后,菜头却离奇地消失了。

菜头消失的这段剧情在电影中处理得极具悬疑色彩。

阿和本来和菜头一起开着车出去,阿和下车办事,菜头就在原地等他。

等阿和回来后,就已经找不到菜头的踪迹了,这个人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

背景冷峻阴森的雨夜,搭上急躁的鼓点配乐。

把一身狼狈、找不到菜头的阿和心中的无措和紧张渲染得更为突出。

菜头的消失,带着一丝悬疑犯罪的气息。

果不其然,不久后菜头的朋友就找上门来了,原来菜头被人杀死了。

菜头这样的混混,平时得罪的人不少,阿和虽然震惊,但也不至于接受不了。

但他万万不会想到的是,凶手竟然会是自己亲近的人。

父亲早就把阿和出狱后的表现看在心里,默默地关心着他。

在某次发现菜头威胁自己儿子帮他干违法的事后,父亲就一直跟踪着阿和。

那个雨夜,菜头和阿和驾着车出去。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后面一直跟着一辆教练车,上面是阿和的父亲。

阿和下车后不久,菜头也下车抽烟。

当一个一直威胁着自己儿子的混混站在自己面前时,做父亲的应该做些什么?

阿和的父亲并不知道。

他知道的只是,自己不过是一个驾校教练。

他知道的只是,自己没钱、没势,什么都帮不了儿子。

于是他踩了油门,菜头消失在了那个雨夜。

影片中的父亲是塑造得最让人惊艳的角色,看似冷酷无情,实则内心柔软。

也正因如此,当他为保护小儿子而冲动杀人时,才那么令人惋惜,让父爱染上了悲情色彩。

影片的结尾,父亲和母亲在山顶的那场对话让人印象深刻。

母亲斥责着父亲,到现在还是个没出息的驾校教练,就连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

小儿子已经在改过自新,而父亲却从来没有关心过阿和,也没有为阿和做过什么。

母亲的这番质问,是让人很难堪的。

每一句都是对一位父亲、对一个男人羞辱性的否定。

按照平常的发展,父亲会大发雷霆,夫妻间或许将要爆发一场争吵。

令人意外的是,父亲显得很平静。

但这平静的口吻下,却诉说出了那个雨夜残忍悲壮的真相。

这个真相里,出现的是一个妻子不了解的丈夫,是一个儿子不熟悉的父亲。

他温暖,伟大,为家庭顶住一切。

但他却用错了办法。

导演钟孟宏说:

“我们永远没办法看出人的内心,纵使亲近如父母,却也是没办法完全了解孩子。”

其实不只父母儿女之间存在沟通问题,就连枕边人也无法相互理解。

我们对家人越来越羞于启齿畅谈内心,也总是把付出藏在心底,认为这样才是“伟大无私”。

但或许有些爱光靠无声的行动并无法得到有效的传递。

所以才会出现大儿子跳楼的惨剧,和俩夫妻在山顶那场心酸沉重的对白。

常听到有人说“爱就要行动,不要光靠嘴上说说”。

我想,这句话也应该有另一个表达方式:

“爱不是光靠行动,同样需要勇敢表达。”

青石电影编辑部丨Leslie

4 ) 阳光普照,幽暗刺眼

(文/杨时旸)

《阳光普照》给人的观感是奇特的,它在平静和暴裂的两极同时用力,用等同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扯,正是这样的古怪力道酿造了这个故事的气味,它家长里短却充满戏剧奇观,它一直维持着平缓的、琐碎的、娓娓道来的腔调,却总让人感到隐隐不安,担心会在那刚刚走了一小段的坦途之上出现巨大裂隙,让人粉身碎骨。它有着突然而至的反转,极其抓马的设定,但故事一路走下去,却发现最初的那些反转都不过是必然之选,而那些看起来狗血剧般的抓马剧情也是我们忽略的身边俗常。

阿文和琴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豪是个阳光大男孩的模板,懂事、优秀,二儿子阿和是个街头混混,他和朋友菜头去砍人,酿出了大祸,两个人都进了管教所。中年人阿文以为自己所面临的生活是这样的:大儿子读书,工作,娶妻生子,成为自己的依靠,小儿子终有一天惨死街头。但生活耍弄了他,看起来毫无心事的大儿子在一个夜晚从楼上一跃而下,小儿子的未成年女友怀着身孕找上门,一年半之后,小儿子出狱,生活必须向前。眼前的日子成了一道超纲的考题,答案遍寻不着。

从结果反推,《阳光普照》中的所有人都被命运和生活篡改了,他们几乎都被重置了一次,大儿子阿豪的决绝自戕,小儿子阿和的浪子回头,老实本分的父亲阿文最终酿出杀机,只想平静生活的妈妈终日要和巨大的秘密相伴……他们到底是阴差阳错走到了自己的反面,还是只不过被这翻覆的生活激发出了原本那真正的一面?这答案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正是这份生活之中难以言说的命运感,成就了这部电影。真的很难去形容它,它把日常挤压到了最不可能的轨道之上,又在最极端的故事里让人相信生活里真的藏着如此不可说的秘密。

看着《阳光普照》,不可避免让人想起那部《大佛普拉斯》,因为从基因上造成的影调的相似,或者因为那日常生活之下的黑暗深渊与灼灼光亮,又或者因为其中那些故意放置的半是鸡汤半是真理的金句,总之,这电影有着台湾现实主义中独特的韵味,溽热掩藏的冰冷,平静之下的暴力,冷漠包裹的温情,以及温情缝隙间的疏离。

大儿子阿豪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时间很短,原本以为他是个将会展开书写的主角,但没成想,却突然以死亡迅速终结,他的选择推动了这个故事,也改变了这个故事,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作为一滴试剂,让这个家庭生活的底片重新显形。选择死亡之前,他和同班交好的女孩讲了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的时候,发现在缸里藏着的小朋友竟然就是司马光自己,这故事听起来莫名其妙的诡异,像个设定失败的冷笑话或者蹩脚的鬼故事,但这故事一直在点题,真实的自己躲在密不见光的容器深处,等待自己的寻找,但自己和自己终于见面的时候,却是不可避免的惨烈和死亡。这是怎样不可言说的悲剧呢?阿豪自己见到了自己的一瞬,他决定不再扮演阳光使者和家庭支柱,飞身拥抱自己暗黑的投影,父亲阿文见到真实自己的一瞬,将油门踩到底撞死了一直骚扰自己小儿子的菜头,这选择之中关乎囚禁与解放。前者解放了自己,囚禁了家庭,后者囚禁了自己,解放了孩子,但又用秘密锁住了妻子。处在阴暗潮湿之中久了,渴望阳光普照,但阳光持续照射得刺眼,就渴望一片阴影栖身,这些人到底是缺少栖身的阴影,还是缺少普照的阳光? 这故事里到底有没有成功的逃脱者,逃出长久阴暗或者灼人烈日?没有吧。但他们都从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解脱,又从另外的维度上进入了新的桎梏。

(本文首发 中国新闻周刊)

5 ) 《阳光普照中》中的哥哥陈建豪自杀原因浅析

《阳光普照》是一部反传统叙事构架影片,开头部分断手喷血的场景一进入就将观众带入一种高度紧张的氛围当中,叙事却突然转为平和缓慢,镜头画面、演员情绪、情节推进,全都克制压抑,连大儿子陈建豪的自杀也十分冷静平和,这种理智衬托出一种绝望,绝望到失去呐喊和挣扎的力气。

陈建豪的自杀看到片尾也没有明白其中缘由,讲一下几个点:陈建豪趴在教室桌子上睡觉,镜头画面在教室坐满人和只有主角一人之间转换,一种自我与周围环境的矛盾,说明他在学校里面的孤独;因为发呆被国文老师赶出教室,也说明所谓的老师“看重”他也不过是假象或者利益需要而已;父亲在一年快结束的时候送写驾校标语的笔记本给复读的陈建豪,一方面有家长对所谓学习好的大儿子的无限期望或者说是压力,另一方面却也有父亲对他失望的表达(从小到大的优良生来复读);父亲与其他人对话时说自己大儿子是明年的医学生,更加清晰的说明这个原生家庭压在陈建豪身上的期望,也反映出大儿子内心声音被完全淹没的事实;因为自我的优秀体贴温暖对比反衬出了弟弟的各种不足,所以招致弟弟的讨厌与憎恶,反映出兄弟关系不和的事实;看到母亲抽烟发呆主动去询问沟通,母亲刚开始却是一副“事不关你,无需多言”的态度,母亲与儿子不沟通也展现出来;陈建豪在安慰弟弟女朋友的时候说父母的吵架自己早都已经习惯了,内心的麻木昭然以示。

最后还有郭晓真,陈建豪自杀以前把手机里面所有的讯息都删除了,唯独发了一条简讯给她,内容如下: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维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他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郭晓真的到来给了陈建豪倾诉的机会,从司马光砸缸的自我暗喻,到自杀前遗言似的简讯,可生活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周围的所有人所有事情还像往常一样,他也还是那个24小时处于阳光下的那个温暖男孩,就像那个动物园里面的大猩猩,太阳一直暴晒着自己,想要用身体冲撞玻璃冲破桎梏,却发现自己不停的受伤,永远也没法逃离。

如果说这些就是导致他自杀的原因,却也不尽然,许光汉饰演的陈建豪每次出场脸上都有一种无法掩盖的淡淡的阴郁,这种阴郁没有在任何时候爆发出来,像是他与生俱来的特质,把十多年以来的情绪写在脸上,而与此同时,他的人生在别人的期待中渐渐定型,不断的散发温暖活成别人心中的儿子,却失去自我,没有任何阴影能藏身,自己内心阴暗和沉重的一面无法展露,唯有死亡,能带来自我解脱,能为家庭的重组和和解带来希望。

6 ) 平静的妈妈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妈妈,也就是琴姐,她为什么总是这么“平静而漠然“?

当然,她不是真的心如止水,要顿悟了。大儿子阿豪自杀身亡,丈夫为了小儿子阿和杀人,她也会哭哭啼啼、大喊大叫。因为她会害怕,会崩溃。

但更多时候,她是平静而漠然的。

作为妈妈,作为妻子,作为婆婆,面对阿和即将被判接受管教,丈夫却不肯在法庭上庇护他,没多久未婚先孕的年仅15岁的“儿媳妇”又找上门来,想要为阿和生下孩子。每一件麻烦事都自顾自闯进她的生活,成为她必须扛在肩上的重担,脚下又仿佛踩入在泥淖中,越陷越深,但她总是平静而漠然着就接受了。

钟孟宏导演塑造人物比较接近表现主义,这些设定,是在弱化琴姐作为真实的人的本能反应,并且强化她的女性特质。

在那张不寻常的平静到甚至有点麻木的面孔后面,我能清楚感受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她像一根定海神针,风浪再大再险,都可以被镇压在海平面下。即使她疲惫不堪,看上去就像很久没有睡过觉了,但我就是相信她不会倒下。

作为一个女性,我对这股定海神针般的力量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其实她不是个好母亲,两个儿子,一个正在准备重考的成绩还算优秀的儿子疑似抑郁症,选择跳楼了结生命,直到亲眼见到儿子曾约会过的女孩子,琴姐都不知道阿豪死前经历了什么。另一个上国中开始变得越来越暴戾,学了拳击到处打架,最后教唆朋友帮忙砍断了欺负他的人手臂,直到“儿媳妇”的阿姨与她商定两人未来的时候,琴姐也不知道阿和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过去她到底有没有努力去爱过这两个孩子,钟孟宏导演没有交代特别清楚。但她没有能力影响孩子的命运的这个结果,毋庸置疑。

她也不算是个好妻子。她和丈夫交流不多,丈夫固执,脾气也不好,她通常会在丈夫一言不合开怼后,选择沉默以对。所以对于丈夫和阿和之间的矛盾,她几乎也是放任甚至是逃避的。当她想要交流的时候,她也做不到真正的倾听和自省,她在探视时责怪阿和不与他们沟通,也责怪丈夫不够支持儿子。她是真的没有什么“想成为更好的人必须做到这八点”诸如此类“更科学”的生活智慧了。

但这就是我最喜欢钟孟宏导演作品的一点,他总是很不留余地地告诉我们,在对人生对命运的掌控度上,我们的“无能”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但我们总是很难去坦诚面对它——而这本可以直接减轻或消除我们求而不得的痛苦。但我们却总是为了逃避它而自欺欺人,制造出新的痛苦来掩盖旧的痛苦。

所以,我很喜欢开篇提到的,钟孟宏导演在设定琴姐的时候,给了她这样一副“平静而漠然”到面部神经系统仿若瘫痪的面孔,和隐藏其后的这股力量。

它的动机不伟大,也不美好,但它就是很强烈,很难缠,很难被压制,也很难被消灭。这是一种可以和最无解的绝望去对抗的力量。我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琴姐的目的性更加的原始吧,并且更加无知无畏吧。在这个故事里,或者说在真实的人生里,根本没有什么聚集在小宇宙的力量,可以煮成一锅心灵鸡汤,让苦难消失,甚至都无法轻易减轻痛苦的感受。很多时候,痛苦只是被我们刻意掩埋,然后选择性遗忘了——你看,看过几本人类学的书,我就很爱掉诸如此类“人间不值得”的书袋了。所以如果我是琴姐,我大概率会以此为梗,整天咒骂个不停,非常扰民。

但没关系,即使这样,生活也足够继续下去了。我想,琴姐就是这么平静而漠然地想着这些,坐上了阿和偷来的自行车后座。而这就是最重要的,她从没怀疑过它。

7 )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所幸还有太阳

看死君:“希望中国电影阳光普照,愿所有的爱地久天长。”犹记得去年11月底,整个电影圈曾被这句话刷屏。那一刻,我们都侥幸地希望2020年会成为华语片重振旗鼓的一年。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天灾人祸说来就来,春节档尚未真正开始,就因不可抗力而瞬间偃旗息鼓。所谓的“阳光普照”,在如今看来,就像一个莫大的讽刺。想起加缪《鼠疫》中所言,习惯于绝望比绝望本身还要糟糕。

有人说,在这祸不单行、共克时艰的当下,已经没有人会去关心电影;换句话说,所有身为影迷的我们,也都应该从电影中抽离出来,抬起头认真地看看眼前这个世界。

但事实上,正是在如此艰难困顿的时刻,艺术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才真正得以彰显。我们往日所经历的阅读与观影,在敦促我们清醒面对现实的同时,也激发着我们超然的意志。我们终将明白,保持愚蠢是一种自毁,而纯粹的愤怒也毫无卵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即便早已看惯“阳光下的罪恶”,我们也依然相信阳光的温度。但只要有太阳,就必定有阴影。面对当下比电影更魔幻的现实,幸好还有像《阳光普照》这样的作品,愿意撕开阳光下的阴影与伤口,让我们看到一个在经历阵痛之后极尽坦诚的世界。

自1月24日上线Netflix以来,影迷们对于《阳光普照》的评价便褒贬不一,有人赞其为“继杨德昌《一一》之后最好的台湾家庭电影”,也不乏有人认为钟孟宏导演“实在用力过猛”。但无论如何,恐怕没有人会否认,这部“片名温暖、故事残忍”的电影,或许是这个新年最发人深省的命运写照。

作者| 皮皮丘、满江红

早在去年10月的香港亚洲电影节上,我就如愿看到了这部在当时已获得金马奖11项提名的台湾电影《阳光普照》。时隔一个月,它便不负众望地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在内的五项大奖,成为去年金马奖的大赢家。

时过境迁,我们已然不再为“内地电影集体缺席金马”而耿耿于怀,毕竟最终留下来的只有电影本身。直到今年1月,《阳光普照》正式上线Netflix,我又静下心刷了一遍。尽管两次观影的感受不尽相同,但我不无意外地都忍不住落泪。《阳光普照》,如此温暖的片名,讲述的却是如此残忍的一个故事。

冲动一时,业障一生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因家中两个儿子先后发生命运的巨大变故,从而对整个家庭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巫建和饰演的小儿子阿和,与朋友菜头持刀砍人而被警方逮捕,后进入少年辅育院受三年刑期。许光汉饰演的大儿子阿豪,则从小便品学兼优,一直是父母的骄傲,然而在某个深夜,阿豪纵身一跃,跳楼自杀。

巫建和饰演的小儿子阿和

许光汉饰演的大儿子阿豪

两个儿子都在不同程度上“缺席”,对这个家庭的打击可想而知。然而,导演并没有一味地选择“残酷到底”,阿和女友的怀孕,便是在无望的生活中孕育出新的希望。

弟弟阿和在少年辅育院里失去人身自由,也吃到了苦头。哥哥阿豪生活在自由之中,心灵却囚禁着枷锁。两个人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其实谁都没有比谁更好过。钟孟宏导演也始终残忍地没有给予这两兄弟哪怕一次正脸同屏的机会。

生活在同一个家庭,兄弟两人就像AB两面。哥哥阿豪“功课好、长得好、什么都好”,而弟弟阿和“很烂、很不好”。但是,又有谁能真正猜得透命运的沉浮呢?

尤其对父亲阿文而言,即便他能接受小儿子锒铛入狱,但他绝对不曾想过大儿子竟然会跳楼自杀。或许,唯有海报上的那句话能解答这一切:我们都会受过伤,才能成为彼此的太阳。

原生家庭,命运之殇

得知小儿子阿和被逮捕,父亲却依然不动声色地在练车场上教学员开车。自始至终,父亲都只愿意对外承认自己唯有一个儿子。从小到大,父亲都没有正眼瞧过小儿子阿和,只因为阿和”很烂“,他甚至恨不得阿和被"关到老、关到死”。

父亲把更多的爱投放在品学兼优的大儿子阿豪身上,而那本夹着学费的册子上的那句“把握时间、掌握方向”,便是身为父亲对大儿子阿豪的希冀。

曾经,大儿子阿豪便是父亲口中的那“一个孩子”。然而竟一语成谶,直到大儿子自杀身亡,小儿子阿和才终于成为父亲眼中那“一个孩子”的替代者。

午夜梦回,父亲梦见与大儿子阿豪并肩走在路上。“就是来看你啊”,阿豪笑着对父亲说。直到某一天,父亲偶然路过小儿子打工的便利店;而这一次“偶遇”也成为了父亲与小儿子阿和彼此“和解”的契机。

父子俩生硬地对着话,如同陌生人一般,而散落在桌子上的硬币,则像极了父子俩各自慌乱无措的内心。两个儿子阴阳相隔,都在无形中与父亲的命运相互羁绊,或许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命脉的延续吧。

母亲对小儿子疼爱有加,或许是为了填补那一部分缺失的父爱。无论是大儿子的选择、还是小儿子的迷途,都与这个不平衡的家庭有关。四个家庭成员之间,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沟通与理解,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座迷宫。而当迷宫随着时间流转越变越繁琐,彼此之间也便越来越难以进入。四个人曾经各据一点的生活,直到阿豪走后,才慢慢开始聚拢。

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把握时间,掌握方向。这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也是驾训班的一条训诫。每当父亲提到这句话的时候,家人们都只是当笑话在听。但从始至终,似乎谁也没有做到。阿豪的自杀让时间静止在那一刻,阿和的入狱浪费了大好光阴,而父亲这辈子信守训诫,却依然只是个教练。时间在三个人身上,只是不同的枷锁而已。

哥哥阿豪临终前留下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优秀的哥哥阿豪,总是浑身散发着光芒,他是父母的期望、弟弟的仰望,以及同学眼中的佼佼者。然而,生性抑郁的他却只想躲起来,躲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他选择在黑夜中自杀,或许正是因为黑夜最能带给他安全感。

相比之下,从小就生长在阴影中的弟弟阿和,则一直渴望迈进阳光中,却总是害怕被灼伤。于是,便唯有在黑暗中越跑越远,迷失方向。

而始终手握方向盘的父亲,即便教会了无数学员掌握正确的行驶方向,却最终都没能成为两个儿子的引路人。一生错误不断的弟弟,始终努力想爬起来;一生出类拔萃的哥哥,则遗憾地跌入永生的黑暗。

A SUN,A SON

影片《阳光普照》的英文名是“A SUN”,相信有心的影迷都能看出用意何在。“A SUN”同音“A SON”,也就是父亲只承认自己唯有一个儿子。

在海报上,一家四口齐齐整整地站在阳光下;而在电影中,四个人连一次同框都没有。这样的用意,想必无需赘言。这也正是《阳光普照》与杨德昌《一一》的异曲同工之处。

被寄予厚望的大儿子阿豪走后,父亲才终于开始重新审视那个他曾经连看都不看一眼的小儿子阿和。为了保住这个唯一的“A SON”,他甚至不惜把车开“错”方向,将出狱后一直找阿和麻烦的菜头撞死,以求小儿子能向正确的人生方向行进。

阳光普照的山顶,当所有的一切被彻底摊开,惊愕之余,不免感伤。父亲更爱大儿子阿豪,却终究没能真正地理解他;父亲向来痛恨小儿子,却最终为他杀了人。这种情感上的错位,或许正意味着,从头大尾给就只有那一个“A SON”。

是拍摄者,也是观察者

影片《阳光普照》是钟孟宏导演的第五部剧情长片,距他执导的上一部作品《一路顺风》已过去三年之久。这些年来,钟孟宏一直在尝试不同类型的电影创作,无论是主打悬疑惊悚类型的《停车》和《失魂》,还是着眼于社会议题的《第四张画》,抑或黑色喜剧类型《一路顺风》,钟孟宏一直在寻求一个观察社会的出口,和对边缘人物的细腻刻画。

2008《停车》

2010《第四张画》

2013《失魂》

2016《一路顺风》

当年,《第四张画》不仅为钟孟宏自己收获了第47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同时也为郝蕾赢得了最佳女配角,这也是郝蕾至今在金马奖上收获的唯一一座奖杯。而在《大佛普拉斯》中,钟孟宏则用“中岛长雄”这个名字担任摄影师和监制,并收获了当年的最佳摄影奖。

《大佛普拉斯》

直到最新这部电影《阳光普照》,钟孟宏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想法。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这样一个既温暖又冰冷的故事。“我们还可以拍什么样的电影”,钟孟宏正是在这样的反复自我质问中,才得以酝酿出《阳光普照》这部电影。

幸福的家庭往往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阳光普照》所呈现的便是众多不幸中的一种,借用父亲的一段话:“人生就是不断地把握时间、掌握方向,难过的事情总会过去,也会被遗忘。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是一条路,只要握紧手中的方向盘,红灯该停就停,绿灯的时候慢慢起步,稳稳地开,人生的路就会平平安安。

家庭群像,每一个都是好演员

必须负责任地说,如果只看一遍电影,绝对难以体会到影片中的深意,甚至只凭一次观影就发出批驳,都是极度的自负和轻率。只举一个例子,有人指摘片尾那场戏,在山顶上,父亲阿文对母亲琴姐缓缓说出阿和在那天雨夜所遭遇的真相,有人认为这样的处理手法太过平庸笨拙,完全是电视剧的手法。

我也是第二遍看到这里的时候,才突然明白影片为何要这样叙述。这样叙述,完全是为了塑造人物。影片后半段,随着阿和结婚和他们的孩子出生,原本心如死灰的琴姐其实已经开始有点转变,准备开美容院来支持儿子和儿媳。

而当生活正要开始变得积极时,听到丈夫告诉她这个令人崩溃的真相,无异于在心口直接被捅了一刀。这时候的琴姐,哭得如此撕心裂肺,这样的一个母亲的绝望才能被观众完全所感受到。如果不是这样处理,琴姐的绝望瞬间又该如何呈现呢?

两遍看下来,当然《阳光普照》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最值得赞叹的还是剧本。无论故事编排、角色台词还是人物塑造,都可以说是暗藏机枢,前后勾连。与此同时,全部这班演员,同样完全是神仙一样的表现。

先说母亲的塑造,琴姐是声色场所的美容师,因为丈夫在家中几乎没有存在感,全靠母亲主内支撑。看得出,只有她始终关心呵护小儿子阿和,即使阿和入狱也是这样。而琴姐又是坚强决断的性格,她向来遇事不慌张,总是最大程度解决问题。

不得不说,眉眼有点神似夏文汐的柯淑勤的表演,完全是教科书般的呈现。整部戏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个被生活碾压的中年妇女是如何槁木死灰毫无生气的,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初见小玉时的疑惑,每对丈夫行为产生的不满,面对生活中的波折时的无奈,葬仪厅外听到儿子平时情况时的后悔伤心,更不用说片尾那场撕心裂肺近乎崩溃的哭戏了。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她坐在阿和的脚踏车后座,面向直射下来的刺目阳光,看似面无表情,却足以让人体会到这张脸上呈现的复杂情绪:悲伤、绝望、无奈……各种情绪蕴含其中。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概就是如此吧,完全是影后级的表现。

再说已经获得金马影帝肯定的父亲扮演者陈以文。父亲这角色在家里是一个完全不会沟通的人,他虽然很为阿豪骄傲,但并不懂阿豪,所以除了每年给儿子一本驾校年鉴记录本,然后照搬驾校标语来鼓励儿子之外,完全没有办法去了解大儿子的心理。对小儿子阿和则是从失望到厌弃,早就放弃了。

影片后半段,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样不完美的小儿子阿和,然后用自己笨拙的方式默默关注儿子,直到最后用自己也无法发觉的内心黑暗,来为阿和扫清障碍。陈以文的厉害之处在于完全把自己化身为一个在驾校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司机教练,不但每句台词都是以司机教练作为切口,做人处事也都是用一个司机的思维来行动。

其次,必须要大力夸赞一下你们的新晋“老公”许光汉。当初在香港电影节上看到《阳光普照》时,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毕竟当时由他主演的《罪梦者》和《想见你》都还没有开播,但我就觉得阿豪这个演员的外形挺不错,演的也很好。

在电影中段,阿豪做出那个惊人的自杀举动,虽然电影前半部完全没有预兆,直到后半部分才通过其他角色的回忆或梦境拼凑出哥哥的全貌,才让观众意识到哥哥可能是个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虽然影片直到最后也没有明示。

再提一下同学郭晓真的扮演者温贞菱,错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的她,同样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虽然一共也没有几场戏,但温贞菱的表演非常熨帖到位,个人认为全片最动人的一幕就是由她贡献的。动物园中,她主动牵手哥哥阿豪,那一刻让人觉得格外地温暖。

而扮演阿和的巫建和同样提名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他把阿和这个角色从开始到最后的转变表现得非常细致。但跟饰演母亲的柯淑勤不一样的是,他主要通过动作与台词来外化这个人物内心的愧疚、愤怒等多种情绪。弟弟是如何在经历这样的一连串变故后而逐渐发生改变的,巫建和的表演非常令人信服。

高大英俊的刘冠廷,则把又讲义气又冲动、其实也很可怜的菜头演得丝丝入扣,让人看得又厌恶又唏嘘。还有驾校校长扮演者龙劭华、黑轮老爸扮演者林志儒也都相当抢眼;甚至阿和洗车行老板的演员施名帅(是的,就是《误杀》中那个坏警察),寥寥几句台词就能让人读懂老板也有过狱中经历。

作为2020年第一部引发影迷集体讨论的台湾电影,《阳光普照》无疑值得被更长久的铭记。至少它让我们相信,尽管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但所幸还有太阳的存在。

阳光能够照到的地方,并不一定有多温暖;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并不一定有多阴暗。太阳就像时间一样,从来都是最公平的,日夜交替,四季轮转。

作者| 皮皮丘、满江红;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8 ) 暴行与含蓄:《阳光普照》的杂糅性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

在去年那届特别的金马奖上,钟孟宏导演、编剧、摄影的《阳光普照》成为了最大赢家。

评委会的奖项“普照”了每一个角落,它不仅斩获了最高荣誉,还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的奖项。它在最佳影片单元中击败的作品里,也包含了陈哲艺那部反响颇佳的《热带雨》,这是我去年最喜爱的华语电影之一。

《阳光普照》讲述了一个平凡又不凡的四口家庭故事。严厉的父亲阿文与看起来总是怯生生的母亲琴姐,养育了两个人生道路看似截然相反的儿子。小儿子阿和与好友菜头一同砍伤他人,因此被关进了少年辅育院;大儿子阿豪则成绩优异、待人和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人居然都滑入了诡谲的悲剧。

陈哲艺的暴雨中裹挟着深沉的温情,钟孟宏的阳光里却映衬着苍凉的底色——当然,有趣的不仅仅是晴与雨的复杂对照。从这两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电影的两种不同的侧面。

这位新加坡导演拍摄的《热带雨》,可能比《阳光普照》“更像”我们印象中那些最好的台湾电影。陈哲艺曾在诸多场合表达过对于杨德昌、侯孝贤和李安的喜爱,这部作品中那些多重画框、缄默的情绪、中远景镜头内的场面调度,以及让政治情境化作景片的手法,都令我们难以抑制地想起台湾新电影。

钟孟宏则对新电影运动颇有微词。他曾在《报导者》的访谈中表示,他并没有受到台湾新电影美学的影响,他说这场运动对他的唯一影响就是让他“失业”。

虽然侯孝贤、杨德昌那些惊人的杰作,早已通过电影节系统,缔造了台湾电影的招牌,但钟孟宏似乎仍不满足—— “有没有可能40年后,观众一看到就知道,这是台湾电影。”他的潜台词或许是,新电影运动早已过去,或是仍不足够。

从这部影片的生猛与杂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想要寻求突破,创造一种新电影之外的“新新电影”。

事实上,在第一场戏中,这种决心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我们看到,菜头和阿和从雨中走入了一家餐厅,穿过厨房的纵深空间,来到餐桌旁斩下了黑轮的手。黑轮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断臂的截面处溅出了大量鲜血。那截断手落到了滚烫的菜汤里——后来我们知道,即使他的手落到粪池中,也有接续的可能,但落到菜汤里泡烂后,就完全没有希望了。

在新电影运动的作品中,我们几乎不可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虽然有人会说,侯孝贤的《尼罗河女儿》和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影片,也探讨了城市少年犯的问题。但是,他们会采用较远的景别,甚至让残酷的事件发生在画外。

在《悲情城市》中,梁朝伟饰演的林文清是一位聋哑人,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他与许多人一同被关在牢房里。在一场极为著名的戏中,有许多人被推到牢房外枪毙,而林文清就呆呆地望着窗外,他当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他听不到枪声。大卫·波德维尔在评价这场戏时说,这就是普通人经历历史的方式。

而在钟孟宏的影片里,他的主角们置身于事件的核心。我们看到了一些高度类型化的元素,包括黑帮、勒索、复仇和触目惊心的暴力。

但是,《阳光普照》也不同于那些开创独特类型的香港黑帮片。它不会去遮掩暴力,同样地,它也不会去美化暴力。它在一开头便为我们直观地展示了暴行本身,但它并没有使之悬置。它用整部影片的时间,去探讨这种暴行对家庭、社会产生的影响。这种后遗症式的情节,也是《阳光普照》的现实性所在。黑轮被斩断的手臂,不仅爆出触目惊心的鲜血,也曝露出阿和的家庭问题与台湾社会的少年犯问题。

《阳光普照》的监制叶如芬指出,“他(钟孟宏)是少数能拍出具备艺术形式的类型片的台湾导演,而且非常温柔、细腻,才能拍出像《阳光普照》这样的作品。”因此,我们虽然会看到类型片式的、强烈的戏剧冲突与暴力元素,但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暴力的来龙去脉。

甚至影片中那个看似无恶不作的菜头,也有自己的行事之道。二话不说就为阿和出头砍人的他,当然会因阿和不曾过问他而愤怒,因为他可能真的很在意阿和——他的最后一支烟,是在车外点的,因为阿和曾让他不要在车内点烟。

《报导者》的王晓玟写道,“钟孟宏2013的《失魂》……是个决绝的异数,硬生生在正常与疯狂之间拉扯出一个模糊地带”,这也是《阳光普照》在做的事情。它让我们看到了类型片式的疯狂,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新电影的、独特的现实性。

更令人眼花缭乱的是,钟孟宏用一套同样杂糅的视听技巧,呈现了这种杂糅的类型与主题。与许多重视中远景构图的新电影代表作不同,对于他来说,剪辑和摄影机运动可能和场面调度同样重要。

他这种相对自由的风格,或许与广告导演、MV导演乃至摄影师的工作经验有关。台湾新电影可能并不是真的让他“失业”,只是让他在面对衰颓的台湾电影市场时,被迫走上广告拍摄的道路。他甚至为陈绮贞的《躺在你的衣柜》拍摄过一部极为诡谲的的MV,还因此入围了第14届金曲奖最佳录影带奖。

此外,他还是一位导演、编剧、摄影三位一体的创作者。有趣的是,曾有朋友让他别什么都亲力亲为,找个别的摄影师来分担工作。但他的掌控欲不允许这么做,于是,他便想出了一个日式艺名“中岛长雄”,取“钟导”的谐音,与具有台湾本土风味的“长雄”相结合,从此让他“担任摄影”。

这些工作经验可能影响着他的“现场派”风范。钟孟宏坚信,“拍电影就是到现场,不要花太多想东想西……只要光线颜色对了,演员一站进去,氛围就会跳出来,我不会磨演员,我觉得一个演员对或错,不是他会不会演,而是导演你有没有抓到你想要的东西。”

显然,自认未受新电影美学影响的钟孟宏,并不想创造某种纯粹的、先于主题的影像风格,并不想去追求侯孝贤或杨德昌那种大师级的作者性。他只是在动用自己掌握的一切视听技巧,试图讲好自己的故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新式连贯性风格中的特写对话,也可以看到与中远景调度结合的、情绪化的运动镜头,尤其是那种缓慢运转的推镜头。

多年以后,当阿和再度遇到黑轮的时候,我们先是看到了一个双人中景镜头,黑轮在其中讲述着自己手被斩断后的经历。这时候,我们能够观察到阿和不安的反应。但是,随着镜头缓慢推近,我们逐渐只能看到黑轮一个人了。直到镜头继续左移之前,我们都无法看到阿和的表情。

我们可以将这场戏,看作是《阳光普照》这种杂糅性的缩影——有触目惊心的暴行,也有暴行过后的含蓄与遮蔽。

《阳光普照》当然不是纯熟的。它的叙事仍显拖沓、凌乱的风格终究有疏失之处,结尾的处理也值得商榷。但是,它朝着更多的维度伸出的触角,或许有机会为台湾电影激活一些新的可能性。

短评

两个震撼我的地方,一个是合唱《花心》时意外的感动,一个是父亲自白时带出父爱的主题。我们华人群体中深植基因的伤痕式亲子关系,始终还是没学会让双方都轻松自在爱人爱己的方式。“不说一句的爱有多好,想我怎去相信这一套,多痛惜我却不便让我知道。”

7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力荐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金馬56#獲獎前後台北院線二刷都爆哭。裡邊的人物和關係很代表台灣ASun,都有被舍弃后的委屈,做错事后的改过,宽容谅解乃至再次交恶,承担责任为别人付出,离开谁也要很顽强,正好也与本届奖项完美契合。他把所有的好都給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我們都曾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

12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菜头真是神级的反派,有他的镜头我全程心悬在嗓子眼……

14分钟前
  • Macavity
  • 推荐

菜头最后一支烟,没有在车里点。

19分钟前
  • skysunny
  • 推荐

电视剧观感极强。想讲的事情太多,导致时长过久,电影前后略显割裂。不过导演着眼小人物的视角从没改变,电影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好的;太阳照常升起,被阳光普照的我们,最终还是要踽踽前行,面对生活。

24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年度十佳备选。沉浸在故事里,人物被隐藏的每一种情绪都找得到来处,也能在自身找到依存,是为数不多的新的观影体验,不知是自己成长了,还是影片给了这样的思考。故事里的菜头和阿文都是全新的,没别描写过的人物,是在千万人海里找到的新的灵魂。菜头为了阿和,切掉了黑轮的手,却被阿和将所有的矛头指向自己,最后死了也只是得到阿和的一句「他一直在找我麻烦」。阿文是阿和的父亲,他从来不喜欢阿和,也从来不承认有这么一个儿子。阿和入狱,他希望儿子在狱中待到死。大儿子死后,竟然为了阿和杀了人。人生就是不断地「把握时间,掌握方向」,难过的事情总会过去,也会被遗忘,反正人生就是风风雨雨。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是一条路,只要握紧手中的方向盘,红灯该停就停,绿灯的时候慢慢起步,稳稳地开,人生的路就会平平安安。

28分钟前
  • 莱克尔博德
  • 力荐

菜头之所以不划伤宾利,可能主要是因为车子是剧组租来的。

31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有些牵绊开始于单车的后座,有些恩义结束于巷口的拐角,有些未来融化在炖菜的热汤,有些过去藏匿进荫蔽的水缸。本子里写的不是秘密,信封里装的不是帮忙,伸出手掌承接的是亏欠,并拢五指感受的是罪孽。阿豪搬起石头让自己解脱,父亲搬起石头让儿子自由,太阳给予每个纬度光照,却没有给予每个人阴影。

3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三次噙泪:弟弟接到出狱通知,四周响起歌声送他回到阳光下的时候;哥哥想要有个阴影可以躲一躲,在父亲的梦中说要走另一边的时候;父亲站在阳光普照下的草地,跟妻子说起接纳并承认了“一个儿子”的时候。电影暴戾开头,温柔收首,看完一遭,仿佛我们人生的破碎也经受了缝缝补补好了一点。

38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司马光救的是躲藏在阴影里的他自己。

42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其实我看完挺难受的 整个片子最喜欢的就是摄影了 特别厉害。预测会拿金马大奖

46分钟前
  • Luuvy爱电影
  • 推荐

去年就算能去金马,最佳影片也该是这个了。巫建和长得不帅,但是眼睛有邱泽味诶。

5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阿和得到的阳光太匮乏,从不知道温暖的滋味。他在黑暗中生活,也被黑暗所吞噬。阿豪接受的阳光太浓郁,刺眼的阳光让他想要躲进阴影。于是他走进了阴影,再也没有出来。父亲终于明白,“把握时间,掌握方向”就是个笑话。生活总是惊喜与噩耗相伴,幸福与意外并存,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计划发展。正如计划之外的孩子没有征得同意就来到这个世界,最疼爱的孩子却偷偷溜走。重要的不是已经发生的事,而是你如何面对。你可以将他扼杀在摇篮,也可以赋予他生命。你可以祈祷他关到老,关到死,也可以放下无法改变的过去,创造更好的未来。最终父亲选择了后者,以下半生为赌注,以生命为筹码,用一场豪赌换取儿孙平安,弥补迟到多年的父爱。点点滴滴的亲情化作屡屡阳光,喷洒在儿子身上。以前他只承认一个儿子,现在他真的只有一个儿子。

5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有人得不到阳光照耀,有人找不到阴影躲藏,新年就这样开始了

54分钟前
  • Jo-King
  • 推荐

疫情蔓延之际,看到如此高水准的电影,心绪复杂。看完电影,已经时值午夜,万籁俱寂。微信里关于疫情的文章,仍然汹涌,安居家中,内心却丝毫不平静。无意对这样的电影,做过多点评,只是注意到一个细节——从《大佛普拉斯》《血观音》到这部《阳光普照》,这些直面台湾中低层民众生存状态、揭露台湾家庭关系困境与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都不只能够在院线公映,而且似乎都获得了台湾政府文化部门的拍摄资助。

56分钟前
  • 江海一蓑翁
  • 力荐

当一部电影刨除掉心机和算计,真诚的表达哪怕笨拙都是极度动人的。我最喜欢的一点在于《阳光普照》不是什么教人走出阴影,必须和解的正能量电影,它恰恰是在直面阴暗,崎岖破碎的人生,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有不可消除的悲伤洋溢其中,一直到最后阿和带母亲骑车的尾声,传奇总是在经历重重磨难艰难险阻后活下来,改变什么。但《阳光普照》不是,生活里就是有人生,有人死,有挽回不了的遗憾,有无法改变的命运,然后我们承载些什么,继续活着。在焦虑,愤怒和恐惧重重压在我们心头的时候,等待的时间里,可以看看《阳光普照》。救赎哪怕在电影里都不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但我们比较容易知道怎么去面对歧路纵横的人生。

1小时前
  • 低端youyidifi
  • 力荐

生命必须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射进来。谢谢台湾电影这几年持续挖掘华人家庭的恶之面,是这些软弱、凶狠、无奈、绝情,为爱赋予了真实的温度。日不落终将毁灭,阴晴圆缺才是生命常态。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阿豪讲的不是司马光的故事,而是他自己,真实的他其实一直躲在阴影里等待别人发现,可他终究被自己的阴影吞没了。前半部分极好,可后半段就变得冗长拖沓。阿和要出狱,狱友齐声唱《花心》莫名泪点。

1小时前
  • 后自愈
  • 推荐

很喜欢台湾这种不慌不乱和淡定从容。尽管这个家庭有如此多的不幸,但几个人都没有慌乱。

1小时前
  • Sabrina
  • 推荐

除了结尾的剧照,这一家人从未同框过。

1小时前
  • Jeannel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