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歌声响起,从小到大的她的影像出现,聚焦这个尚未满19岁的年轻歌手的崛起、她那些改变了自己和许多人人生的音乐、她台前幕后的生活。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开场便被这首歌吸引住了。事实证明,这句歌词也是全专所有歌里面最喜欢的一句。她的清唱如同一股天使的眼泪汩汩流尽人间,千回百转、滋润耳膜。那个时候对这个so called少女了解甚少,只是听了几首歌没有一首不动听,便找来了纪录片看,没想到一看便入坑了。
片名叫做这个世界有一些模糊,来自一首歌的歌词。后来又看了碧梨接受苹果的采访时聊到了片面的来源,具体原因我忘记了,可能这是能概括全片的一句歌词的意思,这位少女仿佛一直都是这样,对于自己想说的话,又清晰又模糊。
从小时候说起,少年的碧梨一直是极有天赋的小女孩,爱笑爱跳爱拉屎,渴望着有一天能自己开车。欧美的家庭真的是十分矛盾的概念,我以为他们的小孩总是嫉妒叛逆与独立,父母会迫不及待的等孩子长大去追求自己。而从碧梨家我看到了一种完美的状态,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才给他无数的创造力。她生日的时候得到了梦想之车——家人买给他的,而下一个瞬间就是碧梨开着跑车绝尘而去,留下了无所适从的父母。
我非常喜欢作者的拍摄手法,带有一种无声的幽默和逻辑。对于拍摄,碧梨自己的风格从一开始便拿捏地死死的。她从15岁开始自己导演mv,这是所有天才呈现出的创造力。她在歌曲上的创造性则更值得玩味,她会直言自己不喜欢作曲,这是哥哥最拿手的事情:她只适合唱歌。但又不喜欢网络喷子们喷她的曲风、她的态度。她的真实显得那么真实、以及被家人的呵护那么令人感动。
她与Q的爱情。我怀疑这一个情节是导演有意得悲剧性的安排。爱她的男人与她爱的男人们。Justin、Broom和Q。她会在Justin怀里持续的抽泣、为了Q的一句话而扎起小辫子。但我们都知道:他们配不上她,只有她不知道。
她的一些细节:喜欢看Rick&Morty,玩UNO,她只是一个不到20岁的美国青年。
她因为很多事而感到不快乐。事实上,她感到的痛苦比 大部分人更多。但她仍然可以对着高管们甩臭脸,以及看到真爱的粉丝时一秒钟挂上笑容。
最后才我发现了什么,下张专辑的同名曲呀!
第一眼见到她是在去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阿姆作为特邀嘉宾,上台表演,唱了很有名的曲子,我不认识阿姆是谁,平时很少听外国歌,但是奥斯卡颁奖的歌我场场不落,原因是国内能收看到最好的颁奖典礼就是奥斯卡了,以前台湾金马也很好看,50届的时候蔡琴唱老歌勾起了一波回忆,去年金马,胡波拿了最佳影片也很感人,但内地的颁奖简直没法看,原因很多,让我最不舒服的地方在于,每个人太严肃了,俨然一副饱经沧桑艺术家的模样,好像受过苦难洗礼,人人不苟言笑,台上讲笑话台下无反应,得奖者说感言时,台下观众表情木讷,严肃的实在过了头,都被管傻了。
对于一张脸来说,最难做到的就是面无表情,心情有起伏在脸上没什么反应,这是训练出来的吗?这种训练做的多了,脸与情绪相连,压抑过了头,就怕年纪尚未衰老,心就已经老了。台上的人得不到反应草草下台了事,时间久了颁奖典礼就成了誓师大会,兴师动众却又了无生趣。
奥斯卡则不同,人人开得起玩笑,玩得开,耍的闹,颁奖就是一群电影人坐在一起吹吹牛逼,侃侃体制,玩玩闹闹,致敬老人,该严肃的严肃,该乐的时候乐,这才有人味嘛。说回来,阿姆上台表演,rap很嗨,燃点低,掀起了一阵高潮,镜头扫过一张脸,染着绿头发,一脸疑惑的表情,我被这个表情迷住了,这人是谁?后来唱歌的是她,我当时没认出来,只看背景板了,过后,前几天在杭州游玩,杭州机场一个耳机店门口,我又看见了这张年轻的脸,用现在流行的词,丧。照片下几个小字,比莉艾利什。我马上查找,听歌,买会员听,看视频,看mv,一气呵成。
原来她才18岁,才18,卧槽,牛逼。此人资料,简单概括,家中条件普通,绝对算不上富裕,父母晚育,40多生下她,因先天有妥瑞症,父母怕在学校被嘲笑,在家中请家教上课,有个好爹妈,有个合作伙伴,她的亲哥,15岁出单曲被关注(我听了一下,好听爆炸)大概17岁左右出专辑,拿了5个格莱美。火遍全球,全球巡演。
我从没觉得这个人是冉冉升起的新秀,我觉得有些人,天生就是做巨星的,一身巨星气,一脸老辣,这里指的不是面无表情,是不做作,不演,真实自然。表演视频用一句话总结,唱最低的音,蹦最野的迪,嗨最闹的场,那张专辑,没有一句高音,表达内容大都是女生心里的躁动青春,但就是抓人,一听就放不下,好听的音乐,好看的电影,只有一个属性,就是似曾相识,你虽然是第一次听到,第一次看到,但总感觉熟悉。好看的人也一样,看第一眼,就感觉以前在哪见过,多看几眼,真希望她能做自己的朋友。这种感觉是久违了的亲切,生活在身边的人,亲切感消失,渐行渐远,明星偶像光芒万丈,站在宇宙之巅,像神一样,无法触摸。碧梨呢,在台上,万丈光芒但又距离不远,下了台更是朋友,哥们儿,遇到粉丝,先拥抱在拍照。她的偶像是贾斯丁比伯,俩人音乐节遇见,碧梨秒变小粉丝,害羞,掩饰害羞,贾斯丁伸手,碧梨快步上前拥抱,贾斯丁看见碧梨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自己,自己受过成名带来的伤害,一看见碧梨,想到18岁的自己,情绪上来抱的更紧,碧梨感受到了温度,自己也加大力度,两人紧紧相拥,周围一切嘈杂不在,原来拥抱的力量如此之大,你有喜欢的人吗,如果你足够幸运,见到他,问他要一个拥抱吧,拥抱是人类最好的表达感情的肢体语言,这个动作胜过语言万倍,不要吝啬自己的胳膊胸膛,打开,像碧梨和贾斯丁一样抱在一起,那时,他们不是巨星,而是孩子,一对天真善良的天使。
碧梨的歌好听,性格独特,与父母对话,没有高低之分,处的像朋友,抱偶像,抱粉丝,抱小朋友,演唱会被扔水瓶,加大力度反扔回去,看见粉丝跌倒,一脸着急
fuck shit不离嘴,有个天才制作人哥哥,没上过学,爱音乐,会乐器,一脸丧,一脸可爱,一脸混不吝,一脸形容词,这是年轻人的样子。做专辑烦死了,不满就说出来,不会说音乐是生命是血液这种屁话,我太高兴了,出现了比我小那么多的巨星,她的样子,是我幻想中自己的样子,是我希望的年轻人的样子,有人看见吗,老家伙们看多了,去看看她吧,发达的信息时代,把美国洛杉矶的坏家伙,穿越太平洋送到了中国,到了我耳边,眼前。信息爆炸,总有几颗火花你会感兴趣,原子弹爆炸,最美的未必是蘑菇云,bad guy 坏家伙,说的是谁啊?
今天打开发现是一部音乐纪录片,还挺开心的,这几天看的都太压抑了,什么《七宗罪》啦《何以为家》啦~看完确实不错,愉悦的感觉。影片中尤其喜欢Billie和哥哥Finneas在哥哥卧室里一起写歌清唱、以及她在舞台上蹦野迪的段落。哥哥是天才制作人,她又特别懂唱歌,两个人真是天作之合。不管她唱什么哥哥都会说“棒极了、特别好”,就像影片一开始Billie形容她的家就是一首歌(one big fucking song),特别的和谐。
Billie患有和影片《叫我第一名》中主角一样的妥瑞氏综合症,家庭并不非常富裕,但父母就可以为了她不在学校被嘲笑就没让她上学校,而是在家里请老师上私教课。(感觉西方人爱孩子会比较纯粹,一下子就羡慕了,其实也羡慕不来)
西方人长得就是成熟,影片涵盖了Billie从13岁到18岁成名的历程,真的完全看不出还是青春期的少女,可是她的烦恼绝对是青春期的,太爱唱歌不爱写歌,她希望共鸣又不希望自己的曲风收到指摘,她在歌词中融入自己真实的想法被妈妈挑刺了,她说黑暗的歌词唱出来总比做出来要好……她有着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烦恼,据说她还有抑郁症,看她的那些画儿就能猜到。出名后,她又增加了名人的烦恼,不但要面对粉丝还要应对无穷无尽的应酬,show排满了身体连轴转导致腿受伤了,紧张和压力导致现场忘词,她觉得表演做不下去了~ 17岁的她成熟了太多,她的父母真的希望她小小年纪背负这些吗?可是每个人就是不知不觉走在了自己的命运之路上,要经历自己的起起伏伏~没得选!
18岁她得了好多座格莱美奖,可是观看本片前,我完全不认识她,说明我已经老了,可是我爱这个年轻的歌手——Billie,爱她台上台下的一切。
我们已经剪了一年了。我们在电影的开头尝试过上千种不同的剪法,我们当时的感觉是,冷静的真实(vérité)开场是我们都非常喜欢和想要的,因为开头确立了电影的语言,为观众创造一种沉浸式的期待。整个电影就是要带你踏上旅程,沉浸在主人公的世界里。
由Steve Hullfish发布于2021年7月7日
翻译:Vito |首发于「电影研习馆」公众号
不管你有没有听过她的音乐,Billie Eilish 都有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
没人能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还在 SoundCloud 上传歌曲的14岁小屁孩,变成全球知名的流行音乐明星。纪录片《Billie Eilish:模糊世界》(Billie Eilish: The World’s a Little Blurry, 2021)试图捕捉的就是这段时间里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和 ACE 成员 Greg Finton 和 Lindsay Utz 谈谈,他们用了一整年时间将宝贵的观察类(fly on the wall)素材*和档案资料剪辑为现在 Apple TV+ 上的两小时二十分钟成片版本。
*译者注:一种纪录片流派。「观察式」纪录片(observational documentary),也称之为「墙上的苍蝇」(fly on the wall),摄影机有如墙上的苍蝇只是记录房间内的情况,并没有任何干预,制作人或记者只是站在旁边的观察者,这样的拍摄模式,我们在不少自然生态如国家地理频道,跟踪动物生态的纪录片中,经常能看到使用此方法的拍摄。制作人及摄影师穿上拟态衣物,甚至把自己藏于草木山林之中,以免影响动物的日常生活。
不过也存在另一种跟上述手法相反的拍摄方式,即「参与式」纪录片(participatory documentary),就是制作人或记者直接参与事情的发展,一个非常有名的美国纪录片《大号的我》(Super Size Me, 2004),讲述导演为了证明快餐对身体的影响,以身示「险」,连续三十天吃麦当劳快餐,同时记录身体产生的变化,最后他的体重增加了二十五磅,此片提名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此手法有点类似我们利用隐藏镜头的拍摄方式,如记者以顾客身份到传说中的黑店光顾,看是否会被欺骗。
Q:你们做故事类纪录片也做明星纪录片。其中有一个是关于Taylor Swift的,另一个是关于Robin Williams的。这些对你们参与这个项目有何影响?制片人是怎么注意到你们的?
Finton(以下简称 F):就我自己而言,我和制片人 RJ Cutler 合作了大概20年。是 RJ 拉我回来剪剧集《美国高中》(American High, 2000)的,RJ 知道我做了很多有关音乐纪录片的事情,也和一些明星合作过,这些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UTZ:我十年前在纽约见过 RJ。看完《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 2019)后,他联系了我,因为他正在为这个 Billie 的项目寻找一位纪实类(vérité)剪辑师。事实上,当时还没有人知道我参与过 Taylor Swift 的项目,因为那个项目当时是保密的。
所以 RJ 雇我剪 Billie 纪录片的时候,他其实不知道我已经做过类似的影片了。事实上,我很不愿意再做一个女流行歌星的片子,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突然变成一个“女歌星纪录片剪辑师”。对我来说,感觉事情有点在往那边发展,所以我不确定是不是要接这个片子,但我看了一些已经拍摄的素材,我挺偏向RJ,我觉得这个项目内容极其丰富,与 Taylor 那个项目非常不同。所以我决定加入,不过直到 Taylor Swift 那个片子正式发布,RJ 才知道其中也有我的参与。
Q:我喜欢影片的开头,一部纪录片如何开头真的非常重要。还记得你们的开头吗,紧接着音乐表演部分有一个面对镜头的采访片段,这是整部片子里唯一一段采访对吧?和我们说说开场是怎么设计的吧。
UTZ:你说得对。这是整部电影中唯一一段面对镜头的采访,事实上,我们在电影中没怎么用这段采访。在制作接近尾声时我们才发现,老实说,根据我的经验,理出电影的开头通常是最后一件事,因为在剪到某个阶段的时候,你自然会明白在电影前十分钟需要设置什么内容。
那时我们已经剪了一年了。我们在电影的开头尝试过上千种不同的剪法,我们当时的感觉是,冷静的真实电影(vérité)开场是我们都非常喜欢和想要的,因为开头确立了电影的语言,为观众创造一种沉浸式的期待。整个电影就是要带你踏上旅程,沉浸在主人公的世界里。
在开始时确立好电影的语言,让观众可以有所准备,这一点一向很重要。好的开场能让观众安坐整场,心甘情愿将时间付出给电影。
我们发现,如果直接从写歌开始,会感觉没有方向感。我们有他们在多地长时间的家庭录像资料。点映时我们陆续得到反馈,观众特别希望在更靠近开头的地方能看到一些资料画面,以便了解 Billie 的家庭以及她来自哪里。
我在快剪完时找到了这段素材,她在巡演巴士上接受采访,她在讲述歌迷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她谈到了家庭和成长环境,她说她们一家人就是一首歌。(Our family was just one big fucking song.)这句词非常棒,呈现了她的原生家庭以及她的童年。我当时想,这其实有些违背我的直觉,在一部真实电影的开头就把采访放出来真的好吗?
可是让我们先看看放进去会怎样吧。 我仍然试图以真实电影的方式来做这件事,不过采访也将档案素材融入了主题,让你紧密地融入她的世界,进入下一个“真实电影”场景之前你能对她的来处有一些了解,就从她和哥哥在写《Bury a Friend》这首歌开始。
我们一旦把它剪到前面,就是这部电影的样子了,它让观众觉得自己更加投入,而且并不有损这部电影“真实(vérité)”的品质。
在进入主人公写歌段落之前,我们真的在避免成为真人秀和要言之有物之间横跳,有点类似人物传记的节奏,但关于她是谁和她来自哪里的更多信息只是寥寥一笔。
Q:我认为对任何类型的年轻纪录片剪辑来说,搞清楚这一点都非常重要。开头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看过这部电影后你决定用了这一种。我的确认可这样做可以构建这种不止于粉丝应援,更是亲密关系的粉丝之爱。
UTZ:哪怕是最小的一个笔触,只要在电影中合适的地方,成分和比例合适,就可以彻底改变电影进行的方式。对我们来说,就只是把一点点采访节奏加进去;尽管并不完全是电影的风格,但它很重要,而且有助于立起整个第一幕。
最终,你会为了电影和故事做最好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不能太热衷于某种特定风格。我想如果我们对“真实电影就不要采访”态度强硬的话,这部电影就会受到影响。我们愿意把那次采访剪进去,尽管这部影片并不全是那种风格。
哪怕是最小的一个笔触,只要在电影中合适的地方,成分和比例合适,就可以彻底改变电影进行的方式。
F:事实上,在电影开头风格还没有完全建立,可如果在电影后面真实的风格已然形成时再出现采访就过于出戏。所以这是电影中唯一一处可以不引人察觉的地方。
Q:在此之前,电影还有哪些其他的开头方式?F:大多数开头都是从第一场能吸引观众的表演开始的。
UTZ: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找到合适的剪辑位置,在那里放进 Finneas 和 Billie 在车库录制《Ocean Eyes》,随后在 KCRW 电台播出的那段别开生面的视频素材。
这是一段独一无二的家庭录像,因为那一刻她以歌手(musician)的身份出现在了电影之旅中,这段素材非常特别,我们不知该放在哪里。各处都试了试,如果放到结尾呢?或者一开场就在车库里展开故事?如果在带观众进入真实电影(vérité)世界之前,让这一段出现在开头会怎么样呢?
这是一段独一无二的家庭录像,因为那一刻她以歌手(musician)的身份出现在了电影之旅中,这段素材非常特别,我们不知该放在哪里。
最后就放在这里了,因为我们并没有用挨个采访当事人,然后闪回的方式讲故事,我们把它放在电影开头来说明 Billie 是如何成名的,她的第一首歌是什么,实际上就和真实电影一样,因为这的确是 Billie Eilish 成名旅途的第一站,我们将带观众一同前往。
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将观众带回她走上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而且在此之后我们仍然能以我们想要的方式进入到音乐表演的真实电影部分,而非继续电影开始时的那种典型人物传记的节奏,我们都不想让片子变成那样。
我们总是说,如果你想了解关于 Billie 的一切,去维基百科就行,我们并不是在制作 Billie Eilish 的维基百科页面。
Q:Greg,你提到 Lindsay 在开场部分做了很多剪辑工作。这里的分工是这样的?你们如何合作?
F:首先,我们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坐在一起看了大约一个月的素材。一起体验,一起欢笑,这真是太棒了,听起来有点做作,但有些镜头确实让我们一起哭了出来。
Q:你们在同一个房间一起看素材。你们没有说:“好了,你去看你的素材,我去看我的素材,我们来分一分。”,这可真是太棒了!
F:我们非常幸运,那时恰好新冠肺炎还没有大规模爆发,我们不需要隔离办公,我们可以一起观察和体验素材内容。这对我俩来说特别重要。显然,我们对素材会有各自的看法,因为 Lindsay 和我此前从未合作过。这也是我们互相了解、沟通情感的一种方式。我们发现尽管具体的工作方法可能有些不同,但我们所见略同,情感也非常相投。
在我眼里我们在情感和节奏上是一致的,我们坐着,聊着故事节奏,情绪高点;以及哪些内容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哪些素材是一定不能剪掉的?如果只有90分钟,那么这部电影该怎么剪?(最终成片140分钟以上)我们按时间顺序做了一个巨大的场景板,我们基本上就以此拆解剪辑,这样我们就得到了首个24小时版本的粗剪。
Q:第一版粗剪有24小时那么长?
F:也许还要再长一点。之后我们又加了六个小时。我们花了整整一周来完成第一版粗剪。那时正是疫情封城的第一周。周五晚上,我们分开时还说:“下周见。希望一切顺利。”然后就完蛋了。最后,我们不得不在各自的工作室放片子,然后每晚连线 zoom 开会。
Q:就素材量而言,你们要在生活、录音,以及舞台表演素材里对纪实的部分进行平衡吗?你们有考虑过我们在音乐部分停留太久了吗?或者我们窥探这一家人太久了?这是考虑因素吗?
F:我得说是的。主要还是考虑节奏,我们不能把两到三个非常相似的场景剪在一起。我们尝试把它们剪到不同位置,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她的实际生活。那时她刚结束一场音乐表演而且刚学会开车,在车里因为离其他汽车太近而被父母说了,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场大型表演,必须在十万人面前演唱。这就是她的生活日常。
我们不仅有意识地试图把不同类素材混在一起,而且我们认为这样更真实地反映了真正发生的事。
UTZ:我们总是说,如果不理解 Billie Eilish 的音乐,不理解她与粉丝的关系,你就无法理解她本人。我们总是把演出的素材看作是故事的延伸,而不仅仅当作伴奏带,也不当作暂停电影叙事,带你放松看看演出云云。
我们一直希望演唱部分能让人感到歌声是从故事中成长出来的,然后又再次成长为新的故事。歌曲增进了你对她的世界和她本人的理解。演出是如此美轮美奂;我们很早就明白,这部电影必须以一种真正有机的方式来编织这些元素。
如你所说,在纪实部分、音乐表演和录音创作之间找平衡是需要千百次尝试而且很折磨人的。你在感觉乐曲过多的地方下刀,或者在音乐不够的地方插入,你总会觉得自己漏掉了什么。这是剪切点间的取舍游戏,最后你会找到合适的剪切点。
有一版,在电影中间我们剪进去了45分钟的表演内容,这是很长的一段。所以在看粗剪时,我们会说:“它来了。在电影中段可以看45分钟演唱会。”事实上,决定把哪首歌放在哪里是很难的。我们花了很久才试出来哪些歌曲放在哪儿最管用。你不想让自己的故事失去传播力,所以在很靠后的部分用了一段跳舞的素材。
Q:是歌曲影响了其间的故事,还是相反?
F:我认为歌曲总该由故事驱动。我想不出片子里有反例。
我们从一开始就说她的音乐和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当然,找到合适的歌曲时,我们是有感觉的;我们知道一首歌在什么时候是对的;也知道什么时候不对。很明显,一首歌适合那个地方时,可能就是她写这首歌时的感受。
UTZ:我认为一首歌并非故事的简单延伸这点是很重要的,不然会让人感觉非常难受。这更多是关于语气和我们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有一段是关于巡演的,她演唱了《Listen, Before I Go》,我们实际上在那儿用了另一首歌,混音时,RJ 和我对看了一眼,我们意识到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赶忙拿另一首歌替换了这首“Listen”。我们赶紧打开备份剪辑工程,这让制片人非常懊恼。
我们觉得就是在最后一刻做了错误的决定,加了一首不同的歌。令我惊讶的是,我们从骨子里知道什么样的歌需要用在哪里;我们必须倒回去,因为这样做才是对的,一开始把它拿掉就是个错误。
Q:这部电影的基调有着很好的平衡。你能谈谈如何做出这些转变,或者什么时候决定转变吗
F:我们发现,当我们把两三个非常令人兴奋的高能场景放在一起时,它们会变得平缓。显然,如果我们把两三个沉重的戏剧性场景放在一起,你也感受不到我们想传递的那种沉重感。在纪录片制作中,也许除了脚本式的电影叙事,不断保持这种平衡也很重要。这就是 Jimmy Page 之前所说的“光与影”,即躁动的戏剧时刻和静谧时分。再一次,就像音乐一样,我们知道它什么时候不起作用。
我们也知道它什么时候可以起效。
Q:你们怎么想到加个中场休息(intermission)的?
F:我得说这可能导致了长达12个月的辩论。一开始我当然不赞成,但最后我改变了主意。这个中场休息表现了我们是如何以非常“老腔老调”(old-school, old-style)的手法很成功地制作了这个关于新一代流行明星的纪录片。
UTZ:中场休息也有自身的功能;那天晚上,她在 Coachella 演出时发生了意外,她在演出结束后感到绝望,既因为她认为自己表演不佳,也因为她认为男朋友是个混蛋。你需要以那种戏剧性的方式和她在一起,感同身受。然后观众需要喘口气。第二天紧接着去见 Justin Bieber 那段真的不容易,一切都在变化。
她在 Coachella 演出结束后的那个晚上,我们尝试了很多剪辑方法,希望能过渡到第二天,但没有什么效果。我们无法在情感上吸引观众,我们意识到也许我们应该再试试中场休息的方法。很多人是在家里看这部电影的,对于这样一部长篇电影来说,确实给了观众一个上厕所休息的机会,而且从叙事角度看,也确实帮到了我们,因为从那时起,影片发生了某种转变,我们需要观众有一分钟的时间喘口气。
F:在 Coachella 的表演结束后,我们不可能在没有中场休息的情况下,在酒店房间里拥抱 Finneas 的时刻,完成如此巨大的戏剧性建构。
我们在这玩了个把戏,把它淡入悄悄剪进来,接下来观众看着她静静离开时音乐渐强掌管节奏。
Q:我注意到在那段里没有音乐。观众与她同处一室,静静地意识到她的痛苦。这一定是个困难的决定,从哪一个具体的点,你切入音乐进入中场休息。
UTZ:这是一个戏剧性的音乐选择。用了充满张力的“Xanny”乐器伴奏版本。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音乐,我们在这玩了个把戏,把它淡入悄悄剪进来,接下来观众看着她静静离开时音乐渐强掌管节奏。你能感觉到她的痛苦,这是不同寻常的音乐选择。观众可能在期待柔软、悲伤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但相反,我们给了更响亮、大胆的东西,感觉就像是 Billie 的颅内剧场。在这段强势的音乐中,这些安静的画面起到了一定的对比作用,电影的第一部分就这样结束了。
Q:电影中我很喜欢的一个时刻,是 Billie 第一次独立开着自己的车离开,你停在她爸爸那里,他聊了几句。你们讨论过这样做是如何把故事从她身上抽离的吗?
F:这段是我和 Lindsay 一起看过的早期场景之一,那一刻我们都被深深打动了。不管电影有多长,我们一定会把这个场景剪进去。你们在其他音乐纪录片里有看过这样的场景吗?Billie 非常像她爸爸,而 Finneas 很像妈妈 Maggie。我认为爸爸 Patrick 那时说的话可能正是 Billie 在她自己的孩子拿到驾照准备开车离家时要说的话。
Q:另一个我喜欢的部分是影片的结构,因为故事本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开,比如来个“格莱美蒙太奇”——赢得多项格莱美奖,而不只是停留在那一刻。
UTZ:我们有一版她赢得所有格莱美奖的剪辑,但那种感觉就像你在排着队等着看她赢格莱美奖的蒙太奇,感觉不怎么有创意。我们觉得不能这么剪。然后 Greg 想了一个妙招,把这一段融入到她生命中的各个时刻。
F:我想那也不是 Billie 那时想要建构的生活,我也没有更好的词,感觉有点讨厌或怎样,她不会想要这么剪的。对当晚收看格莱美颁奖的人来说,你能看出她很尴尬;在获得最后一个奖项前,她直言不讳地说:“别是我了。”她总想分享聚光灯。她生命中所有阶段的收获时刻都在于此。一旦我们有了这种想法,成片里这样剪就水到渠成了。所有故事元素和收获瞬间的结合真的让人感觉很好。我觉得这次的剪法真的很有效。
UTZ:我们想看着她长大成年。我们想看到她从腿伤中痊愈。所有这些在视觉上都有助于提升格莱美那段戏的效果。正如 Greg 所说,这是我们故事动线中设置的高潮部分。我认为这段真的很好地铺垫了最后 Justin Bieber 来的电话。
F:启发我这么剪的是在车里的那段蒙太奇。如果你能列出她生活中如今所有美好的事情,这就是这部电影在那一刻真正做到的。至此电影已经结束了。这段只是为了能体现这一点。
Daniel Johnson March 7, 2021
当你看一部关于一个拥有7700万Instagram粉丝的人的纪录片时,而你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她,你就知道你已经老了。
由于不知道她是谁,我看这个纪录片时是完全陌生新鲜的,但我完全被震惊到了 。
比利艾利什是一个独特的天才,这一点从纪录片开始的那一刻就显而易见了。
你也会被你的大脑能迅速做出的假设而感到惊讶。
“她是个天才”或者“又一个艾米·怀恩豪斯的悲剧要发生了。”所有这些想法和判断在你观看的时候会一直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但你要知道,这个女孩才19岁。电影一开始,她才13岁。她只是个青少年!
我们告诉自己关于成功的童话故事 一般都不是那么真实。
但她从3岁起就开始“音乐技能”的磨练,她的父母是音乐家,他们一直支持碧梨和她的兄弟finneas。
把碧梨想象成天生就有天赋基因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也许她只是比我们其他人更努力而已。
她看起来很真实,我很喜欢。我是说当你17岁的时候,很难弄虚作假。你会是个麻烦虫。如果你会写歌,那么这些歌将会显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我有一种感觉,她的穿着和举止方式也是她表达自己真实身份重要一环。
当你看到像泰勒·斯威夫特、利亚姆·加拉赫这样的人,或者几乎任何一个大名鼎鼎的人,你会感觉到他们在扮演一个榜样的角色,而看碧梨却没有这种感觉,我只是感觉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普通人。
一个靠和哥哥在卧室里录歌而成名的人。
当然,这让我们觉得我们都可以大展拳脚,但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天赋和热情的奉献精神呢?能像她一样努力工作吗?
当然她现在名利双收——但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
这部纪录片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成为rockstar的现实。
你可能不认为她的音乐是摇滚乐,但她绝对是一个有着摇滚明星属性的人。
我们内心都有一个梦想,获得巨大的成功,或者有个大名鼎鼎的称呼——但我们从不考虑要牺牲掉什么。
碧梨已经是千万富翁了,但这并不能给直接给她带来幸福。我们看到了她在巡回演出时身体受到的伤害,我们看到了内心需求对人的影响;它对她的大脑、她的信心、她的舒适度产生何种影响。
在纪录片的早期,我有一个时刻在想,“她父母真的应该让他们16岁的孩子经历这一切吗?“但后来我很快意识到——他们别无选择,这是她的命运,像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躲在阴影里的。
但她付出的代价是失去隐私,失去正常的生活,失去她最初那份单纯的创造力。
当然,还有互联网上所有的仇恨和消极的言论,当你只有一点点粉丝时,这已经够够你受的了,但是想象一下有7700万的人在关注你。
你可能会想:“别看就好了”。
去找一个离你最近的19岁的青少年,告诉他不要看社交媒体,看看他能忍多久?
“天才”这个词是一个危险的词,而且一定程度上忽视这些人的勇气和努力——很明显,她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能力。
她的歌曲以一种极其罕见的方式捕捉到很大一部分人的内心感受。她的音乐不仅仅是听起来很酷而已,同时对人们来说很有意义。
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她在卧室里创作这种音乐真是太棒了,几乎没人能在这么年轻就做到这种程度。
现在大众施加在她的身上的压力只会一次又一次地递增,看着《世界有点模糊》,你会情不自禁地为一个如此年轻、如此有才华的人担忧。她要经历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糟糕经历——待她糟糕的男朋友,关于酗酒和吸毒的选择,以及如何发挥自己才能,我们在纪录片中看到她是多么讨厌创作这个过程。
这是一个惊艳的纪录片,它显示了在从事创造产业中的人经历的最高潮和最低谷。
她在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学习或从事随机工作的年龄,就要把事情搞清楚,她要在背负着如此沉重的枷锁同时用超凡的才华来解决那些问题,
可能是因为背负着沉重负担过日子已经毁了许多我们敬仰的艺术家,也许这就是艾米·怀恩豪斯 出现在我脑海中的原因。
碧梨对生活中黑暗部分的执著是她工作的动力,它能创作出最好的歌曲但却不是一种最好的生活。
我们失去了太多如此年轻的人,他们都有过这些特点。
我不认识比利艾利什,但我现在认识了。
当这样的天才出现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去为她驻足,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她下一步会做些什么——我希望她做得开心
原文地址:
Daniel Johnson, Author at Daniel Johnson... danieljohnsonfilms.co.uk
Get to know this girl on SNL several years ago, I was amazed by the form of music that she performed, murky full of mysteries. No sure why, I always think that Her voice i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Justin Bieber, also Wang Fei. However this musical documentary shows another aspect of this talented singer.
It seems less fancy if you konw Billie Eilish’s family name is O’connell, regular American name. She first got pulbilc attention as a 13-year-old for the song “Ocean Eyes” and it soon became spotlight in the music world.
Billie grew up with her family members and homeschooled as being “one big fucking song,” . The whole family shared the joy of Billie’s success in the documentary.Later the movie sees Billie and Finneas write “Bad Guy” – the international smash that wins the girl world tours and multiple Grammys.
The movie makes it clear that her family anchor is strong, and that big bro Finneas is not only a calming influence but a multi-talented musical MVP in his own right.
And along with the hits, Cutler gives us plenty of real human moments. From Billie getting her driving permit to meeting her idol Justin Beiber, from rolling her eyes at something her mom just said to embracing fans as “part of me,” the film captivates because it becomes the story of a family.
One member just happens to attract a little more attention.
碧没有去过一天学校,都是在家自学。
碧梨的爸爸妈妈教育方式都还蛮理性的,用爱呵护孩子。
碧梨的哥哥对妹妹也很包容,相处方式也很平等,在创作上可以探索,输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碧梨和哥哥在卧室创造出了揽获数座格莱美奖杯的《bad guy》。
碧梨超爱JB,是那种可以为了他杀了自己狗的那种(原话)。
碧梨性格虽然阴郁,但是她只会做伤害自己的事情,对身边人都爱护有加。
碧梨的穿搭很特别,引领风潮。演唱方式和作曲也很特别,喜欢的简直立马fall in。
碧梨讨厌别人关注她的身材,所以都会穿非常宽大的衣服。有次演唱会,碧梨播放了一段披露自己身材的影片,宣告自己身材自信!
Oh man!碧梨真是太酷了!她身上的闪光点太多,而且她才刚刚20岁!
当然,除了神出鬼没的Q……这个渣男还是不要再伤害碧梨了!
她是那个有妥瑞症的、厌世、郁郁寡欢的小女孩,爱而不得,有自毁倾向的前男友对她情感冷漠,成为百万富翁,一家人却从未离开蜗居的小庭院,在那里诞生了斩获四项格莱美的年度专辑。谢谢碧梨让我们知道暴露脆弱性,身体里住着怪物,依然可以被接纳,依然可以如实地自我表达。她也曾是一个现代舞舞者,却在关节损伤以后不得不放弃舞蹈。身体的撕裂在她身体里形成一个无法填补的洞,如泣如诉的低语背后是无声的呐喊。即使韧带撕裂,她在舞台上依然蹦到癫狂。她就是一个破碎的、纯真拒绝驯化的小女孩,希望她永远不要长大,永远不要精于世故,至少音乐是这样。
I was so wrong about Miss EilishShe’s serving us nothing but realness
一直觉得梨非常“老天爷赏饭吃”,但看完后觉得她的成名有很大程度上是归功于家庭的,这也是她和Amy Winehouse截然不同的一点——家庭非常和谐,父母可爱(母亲因为打电话而错过了交谈,和父亲那段对话太戳心窝子了),兄弟居然还是天才音乐制作人,她把内心的自毁因子和破碎身体带给她的隐秘痛苦全部用在了声音的创作上,而不是带到生活中。有关她的一切都太美好了,这就是她,美好得让人感动落泪。
她之前居然是跳舞的。
几度都差点落泪,碧梨的音乐传达出很深的孤独,她的爆红可能也真的是一种必然,是这个世代悲伤抑郁的年轻一代所亟需的一个出口,而她原始、未加雕饰的才华就在这时横空出世。流行巨星好像都逃不过身体伤痛这件事,总是因为过度的巡演而超出负荷,然后就是漫长没有尽头的治疗过程,旧伤反复发作,周而复始。看她谈恋爱真的感觉还很生涩,希望她远离toxic partner,真的对精神健康伤害很大。在coachella见到小贾然后在他怀里痛哭那段真的好好哭!碧梨妈妈对当今年轻人抑郁共情的那段话说得特别棒,她的成功也离不开父母和哥哥的陪伴,年少成名有时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碧梨的狗听了想咬人
喜欢Billie这种家庭氛围 早期的歌真的都很好听 首专太过商业化 在纪录片里居然听起来好听了(。看完觉得没有她哥她可能不会那么成功
一个曾经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Billie愿意在镜头前把自己的天才、伤痛、抑郁和成长如此坦诚地公开真的太好了 明线聚焦巨星之路 暗线追踪Billie敏感脆弱的情绪起伏 视角亲密而私人 妈妈说因为思念很痛苦所以人们会自我保护转移情感 妈妈说不能因为担心以后可能会违背当下的言语而不去发声 妈妈还说这是一个对青少年很糟糕的年代 有一个充分理解孩子抑郁的母亲实在万幸
後半段 哭著看完的
当之前世代的青少年偶像们把一代人的叛逆、性感、迷茫、渴求展现出来之后,这个世代青少年的抑郁、阴暗、悲伤、空洞、甚至自我伤害(生理与心理)也有人为之歌唱了。所以Billie脱颖而出成为新的superstar,这不是一首破纪录或连冠的hit就能带来的。她有(不论自己认不认同的)强大的代表性与舞台魅力,作品的内容有强大的情绪“煽动”能力,而她在进行时代突破的同时却又忠于自己,巨星无不是如此。“我没有想喊什么口号,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好像很多人都说过这句话,但只有零星几个人被人们看作了符号,只能说这样的人很难不爱上。(然后这张专辑和这段旅途还诞生在卧室里)btw,Billie的父母哥哥真是太棒了,最近free布兰妮事件正如火如荼,叹息之余只能再次感叹有好的家庭环境是多么重要。
突然火遍全球的青少年偶像背后是充满了无数的黑暗岁月,一直觉得碧梨的成功离不开Finneas,兄妹俩挤在小房间做出了格莱美专辑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也一直很喜欢Finneas和碧梨的音乐,流行却又独特。兄妹俩继续加油,明年去英国看你们的演唱会!
碧梨成名的最大优势在于,她对于自己的音乐和情感非常真诚,不矫揉造作。她的歌就是她内心黑暗面毫无掩饰的折射。父母和哥哥毫无保留的对她的支持也非常难能可贵。本片的确是一部粉丝向的纪录片,拍摄手法和剪辑技巧也不甚高超,但碧梨的音乐还是太具穿透力,她自己的音乐从来都是在无言地讲述着她的故事。
这么看第二张真的挺难做的,是继续青少年致郁最大获取公约数还是延续青少年之没有出路,首专该有的成就都有了。这下日子真舒服了是还能emo的起来吗?
看完歌手的纪录片,对这位歌手大加分,这部纪录片就是成功的吧
学习一下。大概知道年轻的朋友们为什么爱她了
碧梨的纪录片看得热血沸腾太好看了!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家庭教育的彻底胜利!兄妹俩在自己家里录制的一张专辑bad guy ,横扫格莱美几大奖项,而当时的她只有18岁!她甚至没有去学校念过书,而是homeschooling!在我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这个故事值得让所有他们的年轻人相信平凡人也能成功,人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以至于在领奖后台接到偶像贾斯丁比伯的祝贺电话时激动到尖叫~太暖了
imax厅看的真的蛮爽 挺好的 想起了高一的时候听她的six feet under 五年前了 挺多回忆的 还记得bad guy刚出来的时候 在教室放 还被同学说怎么听这种难听歌 哈哈哈哈哈 (专门给Billie粉丝做的纪录片 很多私人用手机拍的影片 不是Billie粉肯定不会喜欢的)
她第一次见面JB时的那种羞涩害怕好可爱啊… 真genius 加上有爱的父母和有才华的哥哥 天才让人admire 但感觉片子很多dark places也没有go into
她是如此平凡的一个邻家小姑娘,又是一个如此天才的歌手,有着完美到无与伦比的舞台表现力,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充满了如此疯狂和光怪陆离的想象力,又有着强烈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毁灭的倾向,所有这一切撞击在一起,共同创造了无可复制无可取代的碧梨。就算你不喜欢她的歌,也会喜欢这部传记电影,前十分钟就完全把观众牢牢抓住,欲罢不能。另,这片子在苹果平台上独播,绝对是意料之外,因为风格看上去更适合HBO。
Torture soul make great art.悲伤,快乐,生气,同时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阴郁 敏感 脆弱有着糟糕青春期经历的少女 用发自内心的音乐与这个时代年轻人产生共鸣 收获成功的励志故事。最欣慰的是 在她心理和生理接连出现问题时 有爱她的家人 支持她保护她 好几处给我一种在看青少年题材电影的错觉 例如爸爸妈妈对话那段 熟悉又真实 很感动 这样的家庭氛围太让人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