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2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3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4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5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6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3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4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5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6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7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8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9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02 20:38

详细剧情

Netflix宣布,《纸牌屋》第六季将于2018年正式恢复拍摄。罗宾·怀特继续主演,应该就是主要聚焦于克莱尔这个角色了。不会有凯文·史派西,但是他饰演的下木总统如何处理还不得而知。跟以往每季13集的长度不同,第六季将缩短为只有8集。第六季也是这部Netflix旗舰剧的最终季了,具体回归日期待定。

长篇影评

1 ) 烂尾,阑珊。

不折不扣的烂尾局,剧情失去了原著小说的支撑后,一群编剧完全驾驭不住这种高层次下的政治剧,更不用提竟然让罗宾·怀特亲自操刀导演,使得整部剧成了她自己自娱自乐的个人秀。凯文·史派西饰演的弗兰西斯不仅是男一号,更是整部剧的唯一核心。整部剧失去了史派西就如同失去了灵魂,剧中史派西时常跳出剧情直面观众的手法可以说是点睛之笔,然而在第六季中罗宾·怀特同样采用这样的手法时不仅没有史派西的从容淡定,反而令人感到尴尬不已,跳戏频频。最令人尴尬的当属克莱尔成立全女性内阁,不禁让人感慨这部号称影响了美国政坛的经典竟然以这样一副对女权主义谄媚乃至跪舔的嘴脸全观众宣称女性的绝对至上以及对男性在政治上的无视,令人惊骇不已。 最后,不由得感慨这部剧的虎头蛇尾,辜负了如此之好的IP,辜负了道布斯的原著,更辜负了观众们的追捧。史派西在剧里剧外的丑闻与悲哀令人唏嘘。

2 ) 离谱吗

越来越离谱了哈,不知道是我看不懂,还是剧情混乱,最后一季一开始就让我很懵逼,怎么弗兰西斯总统突然就死了呢,最后一集看完也没搞明白,他是怎么死的,完全就是一团雾,让人不知所云,克莱尔肚子里怀的孩子到底是谁的,也是一个迷,那个作家的死也非常蹊跷,总之就是各种离谱,离了个大谱,看完最后一句评论美国政坛才觉得还有更离谱的,哈哈哈哈笑死

3 ) Underwood 才是我们最好的父亲

美国影视文化近十年来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9/11之后,绝望主题的作品明显增多,007,Ethan Hunt等英雄角色都被逼到以前观众无法想象的绝望境地。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电视剧正式进入了黄金时期,美国电影明显萧条,大多数好莱坞一线电影明星都开始主演电视剧。我觉得这个趋势对观众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美剧多偏重于生活,更注重于生活态度,而不是一段故事的了结。而电影往往是超现实的在一二个个小时内一定要有一个了结的故事,是给观众打的一剂强心针。在潜意识里,观众对电影就有一种期待,似乎一个什么新奇的想法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生活上的某种改变。但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活得长了才知道,生活其实是千里始于足下的马拉松,而不是打了鸡血的冲刺。其实我们的生活很少有真正的了结,而是不断地发展:好事会变成坏事,坏事会变成好事,所以任何事情的结果已经没有实际意义,过程和对待过程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的生活更像是电视剧而不是电影。

我们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一句格言或灵感能把我们的人生过好。但是不管我们看多少书,背多少格言,我们人生总也过不好。记得乔布斯在他生前的一次访谈中也提到了这个类似的问题: 好多公司都以为只要有了一些好想法就能够成功,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好想法和真正的实施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实施一个想法,而不是坐等灵感降临在我们身上。乔布斯没有发明鼠标,也没有发明触摸屏,但是他有认识到这些技术的价值和把这些技术开发成令人激动的产品的能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能力和生活态度呢?

只有当我们能和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朝夕相处,才有可能提高自己。这个人不用和我们讲什么,只要能在他的身边,让我们观察他是如何为人处世的,我们便能耳濡目染,学到很多东西。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既无知话又多的家长的孩子很难有所作为,因为他们只知道说教,而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只有那些舍得陪孩子并做出榜样的父母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而《纸牌屋》是美剧历史上第一次时不时让主角直视摄像机,和观众直接对话的作品。它的这种独一无二的代入感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剧中人物朝夕相处的机会,在这个机会中,我们可以得到获得许多成长。

纸牌屋的开篇曲是我听过的最美最耐听的主旋律了(没有之一)。一般这些看过无数遍的电视剧开头我们都会快进跳过,但是纸牌屋的开场我百看不厌,百听不厌,它就像是Underwood生命的脉搏,深沉而有力。《纸牌屋》主题曲不是明显的正能量旋律,但是在听完之后,却能让人觉得力量无穷。就像是这部美剧,虽然倡导的不是真善美,但是看完之后却给了我们生活下去的勇气。今天我们就要聊一下为什么《纸牌屋》才是真正有治愈疗效的作品。

我觉得想要治疗自己心中的痛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看喜剧,不去思考生活。就像是别人一直提醒你“要开心一点,要乐观一点”之类的。这其实作用不大,大多数时候适得其反。因为“关心快乐就是通向抑郁的快车道”。越想快乐就越会强化“我不快乐”的潜意识。这就是为什么我很讨厌莫扎特的音乐,这些曲子旋律虽然表面很欢快,但是却没法教你怎么快乐起来。

第二阶段,就是看悲剧,深度思考世界和生活。和别人一起哭,一起抱怨。这在短期内非常有治愈作用,而且非常容易让人上瘾。在《搏击俱乐部》中,主人公一开始就到不同的互助组中去缓解自己的痛苦。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沉迷于巴赫的原因,因为他的音乐直通灵魂,让我觉得能与上帝相通。但是长此以往,会让我们养成逃避现实的习惯,强化“不快乐很正常,甚至说明我很与众不同”的潜意识。越逃避,生活就感觉越沉重,最后让人在痛苦里不能自拔。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困难还要面对。

所以第三阶段,就是看主人公如何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克服困难的,在了解了世界的本质以后,真正地面对直视这个世界,试图获得真正的自由。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贝多芬的音乐是最有治愈功能的,因为他能教会你如何去挑战命运。(看看贝多芬的眼神是不是很像Underwood)但是大部分这样的好莱坞电影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在电影四分之一时获得了某些超能力,比如《谎言的发明》,《钢铁侠》等,让其世界发生了反转,这样的意淫在长期内对我们也是有害的。这会强化我们“我不成功是因为没有好的想法。哪天上天恩赐我一个灵感,我也能成为乔布斯”的潜意识。只有《纸牌屋》是历史上第一部真正诚恳地把世界的真实面目告诉了我们,并让主人公顽强地在这个世界中摸爬滚打的美剧。

长期以来,大众文化一直都在向我们撒谎,特别是向年轻人撒谎,告诉我们世界是美丽的,只要辛勤劳动就会有好结果,好人有好报,坏人会遭报应,爱情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等等。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大众文化想愚弄群众还是群众对自我愚弄有一种渴望?这其实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恶性循环。但是《纸牌屋》能够有勇气,有智慧,有见地的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是历史性的突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我小时候看的是纸牌屋,而不是那些典型的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我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的轨迹。

纸牌屋最大的贡献就是不仅教会我们直视现实,而且还让我们接受了世界上钱权交易等各种黑暗现象产生的必然性甚至一种莫名的美,更为Underwood这种直视黑暗,在黑暗中挣扎,不放弃的决心所感动。他能面对任何黑暗,包括妻子的出轨,谋杀他人的后果,自己的肝移植,肝排异的可能,他都能直视面对不逃避。他既不是一个好人,也不是一个坏人,但是他是一个伟人,因为他能够直视世界的真实面目,顽强的活下去,不管有多大困难。他曾经也是一个天真的人: 他以为自己帮助过总统竞选,总统答应过他做国务卿,他就能实现愿望。这种想法太单纯了: 他应该能看到他被背叛的可能性。你已经帮了总统的忙,总统就已经不需要你了,为什么还要实现他的诺言呢?

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如果有机会,就一定会有人去抓住它,不管这种行为有多么不道德。往往是政客说绝对不能做的事,就恰恰是他们会做的事情。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真相。但是如果我们拒绝承认这种丑陋,我们其实不是善良,而是天真和幼稚。世界本来就是灰暗的。如果我们还为此伤心,只能说明我们不愿意接受现实。如果我们没有防备,被坏人伤害了,这里部分就有我们自己的错。

而且他还在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始终是一种挣扎,不管你多有钱,不管你爬得有多高。而且爬得越高,越有钱,生活就可能越艰难。

Underwood自己没有孩子,他也不想要孩子。underwood有句话说的很好,美国人民都是他的孩子,美国人民都很迷茫,自己都不知道要什么,只有他才知道人民需要什么。我们一直都在渴望真相,但是其实我们根本就不想知道真相。其实父母的唯一重要责任就是告诉自己孩子世界的本源,但是我们大多数父母都是如此地无知,要么自己不知道世界的真实面目,要么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要么也不知道怎么告诉自己的儿女,要么其实根本就不爱自己的子女,只会以爱的名义去奴役自己的子女,让自己的儿女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任人宰割。

所以Underwood是才是我们最好的父亲:因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underwood一样能看清这个世界的本源面目,真的爱自己的孩子,真的对自己真诚,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除非你想让你的孩子像耶稣一样来人间牺牲自己拯救人类。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4 ) 写在看第六季之前

很多人把Underwood夫妇和麦克白夫妇类比,在我看来这两对是有区别的。全剧贯穿麦克白夫妇角色弧线的,除了对权力的渴望,还有他们俩的挣扎。对,麦克白夫妇也是有良心的。这些内心的折磨有时候非常外显:沾血的匕首,班柯的鬼魂,不断洗手,梦游 etc. etc. 可以说,这种鬼魅缠身般的良心折磨几乎构成了一大半主线;

而Underwood呢,毕竟是电视剧,篇幅长,需要不断抛给这一对夫妇一个又一个难题,一茬又一茬敌人,让他俩始终处于战斗状态,良心折磨只能是点缀,just a bitter moral dessert。既然这一对儿现代美国夫妇的大敌不再是软弱的道德折磨(想想Underwood唾弃耶稣的场景),也不再是抽象的命运,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达到悲剧最高点?

英国原版纸牌屋给出的答案是,为了维护老公的政治遗产,夫人在他的暗杀里掺了一手;而美版,个人猜测,只有让这一对夫妇走向决裂,斗得两败俱伤,才符合这部剧的调性。第五季末尾已经有了这种趋势。

然而事出意外,在没有Frank Underwood的情况下该怎样收尾,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5 ) 《纸牌屋》S6:所谓的新生,不过是一次复制

“没有了弗兰西斯·安德伍德的《纸牌屋》就没有了灵魂。”

这句话在凯文·史派西黯然退场后被说了无数遍,连带着《纸牌屋》第六季自开拍伊始后便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非议。

没了“下木”总统,只剩克莱尔独挑大梁,《纸牌屋》还能看吗?——这个问题于第六季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总有人想见证故事的结束。

事实上,最终季并未像现实中那样对史派西/弗兰克视如蛇蝎,相反,它处处都笼罩着弗兰克的影子——至少就“大大方方”的创作态度而言,第六季还是合格的。

本季一方面讲述了弗兰克死后的影响,围绕着他的“遗产”展开了斗争,彰显了弗兰克的印痕;另一方面又在极力“去弗兰克化”,努力消解他在该剧里独一无二的地位。

克莱尔的中指,不仅仅是竖给她在剧中的敌人,也是竖给剧外所有质疑的观众们看的,“你们都觉得没他不行,我偏要让你们看看我的能耐。”

只可惜,最终季仍然没能创造奇迹……匆匆潦草收场不说,整体剧作水准也下降了一个档次,最关键的是,缺少了史派西的《纸牌屋》失去了该剧最独特的“质感”,这可不是克莱尔跟着打破次元墙就能轻易弥补回来的。

【注:由于只写一篇剧评,因此本文会比较。】

克莱尔的成长

把“第一女配”升级为“第一主角”并不容易,所以这季《纸牌屋》从头至尾穿插了许多克莱尔少年、青年和成年初期的桥段场景,力求让她的“上位”显得更加名正言顺。

克莱尔自小就是个叛逆的富家千金,抽烟、打架、伤人,不断用她稚嫩的身体去对抗身边所有让她“正常”的善/恶意。

“漂亮姑娘应该对她的美貌负责,你为什么就不能乖乖听话?”母亲的希望,正是她千方百计想要挣脱的枷锁。

在这种巨大的落差感中成长,克莱尔自然变得越来越离经叛道,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对越来越多事抱以无所谓的态度,包括舞台演出,还有大家对她的看法。

对克莱尔来说,最大的困惑除了“我想要什么?”还有“我究竟该不该言听计从、心满意足?”

所以,在健谈风趣的弗兰克向自己求婚后,克莱尔忍不住抛弃了原本青梅竹马、情投意合而且床技更好的男友里德,转而投向了那个“未知男人”的怀抱。

尽管“克莱尔为何会选择弗兰克”在前几季里已有了答案,但在大结局时,她还是道出了原因:“弗兰西斯允许我保持饥饿,因为他永不满足,他希望我和他一样,去争夺、去攫取、去吞噬。”

当弗兰克也开始希望克莱尔“乖乖听话”时,夫妻俩的缘分就尽了……

应该说这部分加戏的效果立竿见影,为“扶正”克莱尔贡献良多——虽然这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纸牌屋》一贯以来踏实、务实的质感。

捋捋剧情

接下去咱们来过一遍第六季的剧情,一来方便部分没看剧、没仔细看剧、没太看明白剧的朋友了解故事,二来可以借此谈谈本季剧作的一些问题。

克莱尔成为总统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和威胁,首当其冲的便是谢泊德家族,他们是马克介绍给弗兰克的大型财团——随着弗兰克暴毙,他们原本定下的协议在克莱尔眼中成了一张废纸。

克莱尔想自己做决定,而不是受人摆布,为此她还强行扶持了谢泊德家族反对的盖拉格中将。眼见“傀儡总统”如此不上道,谢泊德家族的当家人决定给她点颜色看看。

弟弟比尔十分狠辣,用暗杀来警告总统,姐姐安奈特则更委婉,希望让克莱尔能自己明白处境,为此,她安排人在弗兰克的床上放了弗兰克的戒指。

克莱尔依然不愿屈服,她拿谢泊德公司下属工厂的安全事故大做文章,并在公共场合让安奈特下不来台。

这下子谢泊德姐弟俩开始对克莱尔火力全开,软刀子、硬刀子齐上阵,想撤供的道格、大法官阿布佐、前国务卿凯茜都是他们的筹码……克莱尔顶不住压力,在比尔的胁迫之下为法案签了字。

在比尔和安奈特看来,想控制克莱尔易如反掌,更何况还有堕胎牌、检举牌没打,谢泊德一家有的是办法治她。

捉襟见肘的克莱尔开始求助简·戴维斯,同时在其他事务上继续推三阻四,还拿安奈特儿子邓肯的黑料来反击……本以克莱尔服软的安奈特这下子起了真火,逼迫让马克用汤姆·耶茨的尸体来给她长长记性。

到第三集为止,双方的博弈已逐渐脱离了政治斗争的范畴,在接下去的故事里进入了更为“魔幻”的领域。

克莱尔想让简除掉意图对自己不利的凯茜,但简耍了个心眼,帮助凯茜假死——在第四集凯茜的“葬礼”上,上演了本季为数不多的精彩群戏。

此时俄方在叙利亚大军压境,给了美方很大压力,克莱尔让出“话语权”坐山观虎斗,背后却与佩特罗夫达成了“丧权辱国”的协议。

克莱尔的附加条件是让俄罗斯承认“料理”了汤姆·耶茨——这招“借外敌打内贼”颇为高明,即能打击谢泊德家族的利益,又能慢慢摘清自己身上的把柄……而且,谁能想到总统会做出这种“伤家贼一千,还自损八百”的烂招呢?

表面上,克莱尔继续花式出丑、示弱,整整罢工了23天,让所有人都开始反对自己。

克莱尔骗过了所有人,包括身边的副总统马克——而她也达成了目的:比尔等人开始坐不住了。

克莱尔想奋力反抗时,他们能见招拆招,可现在总统做起了缩头乌龟,他们囿于身份不能总是穷追猛打……让马克和多数内阁成员联合起来弹劾总统是可以预见的。

马克一边奉劝克莱尔“体面地离开”,一边慢慢把自己代入了总统角色……克莱尔却趁着众人规划未来的时候,悄悄约见了邓肯,把“身世牌”打了出去,同时还通过负责中东问题的纳泽把简软禁了起来,并编排了马克和俄罗斯有不正当关系的丑闻。

等内阁准备动手时,克莱尔终于开始了狂风骤雨般的反击:开除所有内阁成员,让马克辞职,还让安奈特见到了自己全女性成员的新内阁。

这一连串惊变已经到了罔顾现实的地步,且不说一个“自暴自弃”的总统在停摆三周之后还能不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即便可以,游戏规则也不是说改就改的……剧组想要达到“惊奇”的效果,只能说,效果是有了,但惊奇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而非强词夺理的面目全非。

之后的剧情延续了这份“魔幻感”,安奈特抛出克莱尔的堕胎丑闻也未能见效,转而寄希望于道格去中伤克莱尔。

先前与道格有所联系的布雷特和弗莱德都是谢泊德家族的座上宾,这多少出乎了道格的意料,他虽然不介意对付“共同的敌人”克莱尔,但却顾忌会毁了弗兰克的名声。

道格不肯合作,谢泊德家族越来越疲于奔命,他们放弃了深陷“通俄门”的马克,因为邓肯身世的问题,安奈特和比尔还闹翻了……

道格拿出了准备已久的谢泊德公司黑料(窃取用户信息的APP),送了克莱尔一张好牌;通过俄方情报,克莱尔又找到了凯茜的躲藏之处——在这场斗争中,克莱尔终于全面占据上风。

随之而来的又是一段狗血剧情:在克莱尔示意下,不肯听话、只想追问安德伍德夫妇真相的记者汤姆·汉默施密特,躲在欧洲、发出视频揭发自己的“隐形人”凯茜·杜兰特,谎话连篇、始终对自己阳奉阴违的简·戴维斯,三人接连死于非命。

除了“敌我不明”的道格,此时克莱尔已经没有对手了……更夸张的是,“天赐福音”的克莱尔还有了身孕。

四个月过去后,挺着大肚子的女总统获得了空前的支持。克莱尔并不满足,她继续向谢泊德家族步步紧逼,后者只能用拖延邓肯的听证会、给克莱尔下催产素等等手段予以回击。

这些小伎俩都被克莱尔一一化解,比如威逼布雷特议员和阿布佐法官倒戈,推动听证会举行,让FBI抓捕已获得谢泊德家族身份的邓肯。

但这时候克莱尔不能算是高枕无忧,她的脚下还有最大的一颗雷:亡夫弗兰克生前的种种作为,其中有一些与她无关,有一些她也参与了,有一些她才是主谋……所以,克莱尔开始有计划地把脏水和黑锅往死人身上甩。

“公开弗兰克的罪行”,是道格最无法容忍的,于是他决定公开与克莱尔对峙,比如爆出“弗兰克把妻子剔出遗嘱”的猛料。

此时继续在采访中胡说八道的比尔看上去更像个跳梁小丑,疾病的折磨加上无筹码可用的现实,都昭示着谢泊德家族已经溃不成军。

为了转移大众视线,克莱尔开始添油加醋拿“ICO可能获取核装置”大做文章,大肆宣扬美国要出兵,要考虑动用核武器。

这种小题大做又危险无比的举动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佩特罗夫害怕了,军方内部也酝酿着敌对的情绪……而克莱尔偏偏以“有阴谋对付我”为由力排众议,还借机清理了白宫。

到了这里,《纸牌屋》的故事已完全陷入了崩坏的节奏……所幸,一切都快结束了。

道格来到了总统办公室,上交了想对克莱尔不利之人的名单,两人似乎就要站到同一战壕里去,可惜还是谈崩了……

关于这一段高潮戏留到最后说,结局是克莱尔趁着道格意乱之际刺死了他,终结了自己最后的威胁。

怎么说呢……第六季的故事就像是一部现代版“宫斗剧”,手段不高明,方法又低级,用力还过猛——其实前几季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只是有史派西的气场和演技镇着,下流而不下作,卑鄙但不卑劣,至少还裹着一层甜美的糖衣。

当一切表象褪去,你会发现最终季几乎没有什么剩下。

角色塑造&冲突营造的遗憾

主角重要,配角也重要;换了主角之后,配角更重要。《纸牌屋》在少了弗兰克之后,手上还是留有不少好牌的,只可惜,没做好的远比做到的多。

比如克莱尔和安奈特的“塑料姐妹花”情谊。

安奈特作为第六季新登场的角色,固然没有先前的基础,但相应的,她也不存在任何的历史包袱,完全可以随意发挥。

剧中把安奈特和克莱尔设计成了有过共同成长记忆的好闺蜜,结果在权力的游戏中反目成仇。

专门为两人安排一段练舞站姿的特写,算得上是别具匠心的设计,不同时期、不同心态、不同立场的差别,能更凸显出时过境迁的苍凉和悲哀。

不过,“惜墨如金”的第六季并没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打磨下去,克莱尔和安奈特之间撕逼有余而情分不足,这里面固然有克莱尔不留情面的剧变成分在,但层次感却薄弱了。

最后,克莱尔拒绝了安奈特虚情假意的和解,也宣告了两人情谊流于表面的事实。

如果说闺蜜互撕的戏码还算是不功不过,那么对简·戴维斯和马克·厄舍的处理则是支离破碎了——在乏善可陈的《纸牌屋》第五季中,简和马克是少数给人惊喜的角色,但他们的光环在第六季中被迅速剥落。

简依然像老谋深算的狐狸一样做着两手准备,一边帮着克莱尔对付谢泊德家族,一边帮凯茜制造假死以图未来不时之需……只是被开了挂的克莱尔发现了。

闹完软禁风波后,简在情报部门眼中已经废了,克莱尔像女王般在她面前,扯着她的头发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其实简和其他人打的是同样的主意,即控制克莱尔,打造一个听命于自己的总统,偏偏这次做事不够“干净”,不但露出了马脚,还被摆了一道。

简也是那种不甘服输的人,她表面上作为克莱尔的说客来劝马克抽身,实际上还是打着扳倒克莱尔的主意,她与马克暗中互助的关系,也算对得起先前对她的塑造。

相比之下,马克这个角色是彻底血崩:他本该是精于算计、懂得明哲保身的高级操盘手,可在第六季里却成了谢泊德家族的传声筒,一滩没啥大用的“润滑剂”,这份落差实在太大,单论形象,他甚至还不如“老实做传声筒同时打点小算盘”的赛斯来得丰满。

此外还有一些或好或坏的角色塑造。好的比如纳森。

这个当初跟着弗兰克和道格做了不少亏心事的FBI探员,本季里继续帮克莱尔搞监视,可他越做越惊慌,最后下决心离开了漩涡,算是不善始而善终

令人感到惋惜的角色就多了,比如克莱尔的幕僚诺拉。

她从当初真心支持克莱尔的死忠属下,逐渐成为了敢当面反对、否决克莱尔的“叛徒”,这个过程本该很好看,但诺拉只是简单负责传达了克莱尔众叛亲离的结果

还有梅乐蒂——作为邓肯重点栽培的利刃,谢泊德家族最犀利的鹰犬,她当初是抨击克莱尔最狠的记者……

然而等到发现外强中干的谢泊德家族大厦将倾时,梅乐蒂却毅然决然地“叛逃”到了克莱尔这边,如此见风使舵的“精英”,也可以得到更多刻画。

简宁身上同样有类似的问题。之前她曝光谢泊德家族“违法APP”,其实是被克莱尔当枪使了——但这与她的目标并不冲突。

老上司、老朋友汤姆的死,真正改变了简宁,现实的残忍黑暗,真相的扑朔迷离,令她从一个担惊受怕的逃避者逐渐变成了像汤姆一样的正义之士。

其实这些角色都有潜质成为像佐伊·巴恩斯、彼得·罗素、雷米·丹顿等更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只是这一季为了尽快收尾,在戏份编排上过于匆忙,导致许多本可以出彩的人和戏都没能出来。

唯一能让人感到慰藉的是,道格在前往黄泉路之前,把所有材料留给了简宁,而简宁也表示将继承汤姆等人的衣钵,把总统罪恶的真相追查到底,也算给剧中的一些角色以及剧外的一些观众留下了些许念想。

女王的养成

如果新主角能塑造到位的话,以上那些问题都可以不是问题。

第六季采取了不少亦实亦虚的“写意”手法,比如克莱尔在弗兰克的房间里放出了一只被困的小鸟。

“弗兰克总说痛苦有两种……其实痛苦只有一种,痛苦就是痛苦。”借着放飞小鸟的机会,克莱尔向所有人宣告了自己的自由——如果后面她的形象能站起来,那这一幕就是神来之笔,反之,则是装大尾巴狼。

按照克莱尔打破次元壁时说的真话,弗兰克死前赶到白宫是因为自己不听话而急眼了,他很有可能是来杀自己的。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说,克莱尔想要把自己的总统之位坐下去,都必须永远埋葬弗兰克,在剧里剧外打上她的烙印。

在接下去的斗智斗勇中,克莱尔确实也展现出了她高明的一面,比如在死扛不敌的情况下隐藏锋芒,把主舞台让出来,让那些野心家们跑上去狗咬狗,自己边装蒜示弱边暗度陈仓。

这些伎俩或许都是弗兰克玩过的,但克莱尔以“弱女子”之身,完全可以玩得更逼真更好。

而后在马克和全国人民面前扮丑耍诈,也称得上是戏精附身,令人眼前一亮。

——如果克莱尔的做法不是那拙略,不是那么脱离实际,倒也算得上是一代枭雄……

然而等到最后一集,所有苦心营造还是一朝付诸东流:道格把拆信刀连同弗兰克的音频日记送来了,可时至今日,克莱尔仍然不敢听亡夫遗留下来的只言片语

搞了半天,克莱尔还是没能逃离弗兰克的阴影。

我并不是说这个设计不合理——正相反,克莱尔有这种表现才是正常且正确的——而是指这与本季一开始意图营造的氛围不符,既然《纸牌屋》剧组的最终落点是“弗兰西斯·安德伍德定制的游戏规则牢不可破”,那一整季的忙活不是在给自己带紧箍咒么?还不如换种更能体现落差感且更讨喜的办法。

嫡庶之争

假如把弗兰克比作皇帝,那么克莱尔就是皇后,她肚里的遗腹子是皇太子,道格是被弗兰克指定有继承权的庶子——《纸牌屋》最终季的精髓,全在这出略显狗血的宫廷伦理剧里头了。

在硝烟弥漫的政治战场上,道格成了各方都想拉拢的对象,克莱尔也不例外。

然而,道格真正效忠的人就只有弗兰克一个,其余人他都看不上,“配不上父皇的花瓶”克莱尔他更是早看不顺眼了。

想让我归顺于你?可以,你先得赦免他,保证他死后能拥有生前一样的荣光,否则免谈。

因此,后期“弗兰克的遗嘱”就成为了大家用来打动道格的筹码,在赛斯的暗示下,道格通过逼问查尔斯医生,得知了弗兰克把一切都留给了自己。

这使得道格更加变本加厉地追求弗兰克的“完美”,父皇留下的音频日记成为了他的《圣经》……

这样的道格,无法无视克莱尔当众抹黑弗兰克的宣战行为。

实际上,只要道格愿意,他的生活可以变得很滋润、很轻松,大多数时候,完全是因为他不愿弗兰克的名誉受损才会变得被动。

道格甚至不肯把弗兰克的话语放给简宁听,只能自己口述出来——如果我放得下他,我又怎么会落到今天这般地步?

在克莱尔的统治摇摇欲坠的关头,连老伙计沃尔特都感到害怕了:有人在抹黑安德伍德夫妇,而他不知道克莱尔该如何撇干净。

克莱尔倒是很明白,她现在只要解决掉道格就万事大吉了。

大概是为了这出“皇后大战庶子”的宫斗戏能更有戏剧性一些,剧组还特意安排堕胎过三次的克莱尔再次怀上了弗兰克的孩子,使“争夺弗兰西斯遗产”这个象征性的概念彻底具备了实际意义。

弗兰克和克莱尔都是“只争朝夕、不问将来”的人,孩子对他们来说是种负担,两人是有意不要后代的。

但偏偏两人在结婚前有过一个“没有意义”的协定,如果他们有了孩子,就把所有一切都留给他/她——这也成了克莱尔与道格争夺“继承权”的最大资本:真正的继承人在我身上,你这庶子没有资格与我们娘俩争。

道格拿着皇帝的圣谕,克莱尔拿着皇室的名分,谁也不服谁,最终促成了两人在总统办公室里进行终极对决。

其实道格在这个时候还是愿意与克莱尔和解的,他的条件也不苛刻,把孩子起名为弗兰西丝,让她将来能听到父亲的声音就行……

无奈,已经改回“黑尔”姓氏的克莱尔拼了命想抹去亡夫的所有痕迹,又怎能让死心塌地的道格如愿?

最后的高潮来了。

克莱尔开始打击道格坚不可摧的信念:弗兰克在录音里从没提过你的名字,他根本没把你放在心里……我知道是你杀了弗兰克……他死了,你也很开心对吧?

“我不能让你毁了他……我要保证他的完美,我无法容忍他毁了我们缔造的一切。道格对于弗兰西斯·安德伍德病态的执着,令他把弗兰克的完美形象上升为了一种不容亵渎的信仰,谁都不能破坏,就连弗兰克自己都不行——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道格杀害了越走越偏的弗兰克。

仅从“忠犬”和“孝子”的层面出发,我认为这一安排是站得住脚的,应该予以肯定。

道格的哀伤很快转变为了怨恨,把弗兰克拉下“神坛”的正是克莱尔——在道格眼中,弗兰克用自己的“堕落”成就了克莱尔的强大。

即便到了这一刻,克莱尔依然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恼羞成怒的道格用拆信刀刺伤了克莱尔的脖子……

道格终究是“不成器”的庶子,他被皇后脖子上流出的鲜血吓坏了,不知所措的他被蓄势待发的皇后轻松反杀。

克莱尔面带慈祥和怜悯,用手捂住了怀里道格的口鼻,帮他尽快走完了最后一程,说出了一句“No more pain”(没有痛苦了)。

这一幕简直就是该剧第一季第一集第一个镜头的复刻:弗兰克面露沧桑,捂死了重伤难愈的宠物狗,以一句“No more pain”拉开了《纸牌屋》这出大戏的序幕。

兜兜转转一大圈,在尸山血海上造就的克莱尔·黑尔,不过是最初踌躇满志的弗兰西斯·安德伍德——这既是一个意犹未尽的结局,又是一个啼笑皆非的轮回。

【爆肝写完了S6的大长篇,心里感慨万千……《纸牌屋》助Netflix打响了名号,改变了电视剧的制作方式,这是一部可以载入美剧乃至影视历史的作品,看到它以这样的形式结束还是难以平静……但该来的总会来,只得接受。

所幸,如今的Netflix也不再只有《纸牌屋》这一块门面了,比如今天新出的《毒枭:墨西哥》就属于他们另一块金字招牌!总会有新的浪漫在等待着我们!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号“有爱评论区”~】

6 ) 《纸牌屋》为何走向失败?

【媒体用稿,请勿转载】

《纸牌屋·第六季》收官。相信Netflix的每一名员工都松了一口气,Netflix这部曾经的旗舰剧已然彻底完结——面对这部剧情走向越来越拧巴、格局越来越小、人物塑造越来越缺乏说服力的剧集,Netflix不再需要继续为其绞尽脑汁地设计出高贵明丽的置景、磨出精工细作的后期、憋出逼格满满的宣传语,并且在这个为“政治正确/不正确”吵翻天的舆论环境下,用最政治正确的方式来反应“政治不正确”。对于他们而言,总算是从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解脱了。

当然,解脱的还有民主党前众议员、副总统、总统的扮演者凯文·斯派西(Kevin Spacey)先生。自2017年底,他便开始享受伏地魔式的待遇,成为《纸牌屋》中“那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人”(He-Who-Must-Not-Be-Named)。虽然深陷性侵丑闻而不得不退出《纸牌屋6》的制作,但斯派西却像《碧血剑》中的金蛇郎君夏雪宜一样,处处不在场,但却又无处不在——整个第六季的剧情,几乎全在围绕着这位缘悭一“面”的前总统,但我们唯一一次看到他,却只是躺在棺材里的中身。

《纸牌屋》剧集的高开低走,教科书般地向我们展现了一部角色鲜明、剧情凌厉、切入角度刁钻、制作精良、现实感极强的政治惊悚剧,是如何一步步滑落成充斥着白宫的内部宫斗、忠狗愚忠的基情,以及大资本与权力之间的噘嘴闹脾气这样的闹剧......《纸牌屋》的烂尾,始于对“戏剧性套路”(drama)无条件的投降,而终于对“斯派西”这个棘手的话题人物的尴尬处理。

究其本质,这部号称基于同名英剧、政治惊悚类型和戏骨斯派西结合的大数据算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从一部高概念的政治剧,跌落成一部《白宫甄嬛传》。

【政治RPG游戏,附带游戏攻略】

2013年,《纸牌屋·第一季》上映,一时掀起热议无数,其阴翳现实的风格、隽永冷冽的台词,以及对美国政治幕后运作纤毫毕现的刻画,尤其对于鲜有机会观摩同类型政治剧的中国观众来说,《纸牌屋》对龌龊政治的毫不讳言、对现实政治处处影射,无疑让人心折不已。知乎上甚至有人将《纸牌屋》与受众更广、投资也更大的《权力的游戏》相提并论。

但对于观众而言,《纸牌屋》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对美国政治运作方式极度写实的刻画上。第一季中,我们感受到了斯派西饰演的民主党众议员,是如何巧妙地在华府的政治运作轨道内,不停地用手中的权力和各种台面下的操作,一点点地将局面引导到他所希望的那样。那时的下木众议员,也会受到来自白宫的算计,也会被对手在电视上抓到软肋,也会抵御不住美色的诱惑......但他总能因势利导,利用自己的权术,将局势一点点扭转。

正是这种真实性,这种“亲眼”看见幕后政治的尔虞我诈的错觉,让人兴奋不已——它极具RPG游戏的设定特点。每当下木众议员打破第四堵墙,望向屏幕外的我们时,剖白着自己马基雅维利式的内心活动时,观众仿佛在听顶级的(政治)游戏玩家一边玩着游戏,一边跟你讲解游戏攻略。我们看到下木夫妇是如何不急不慢地在华府政海的惊涛骇浪中,无比惊险、但也游刃有余地架势着自己的权力小舟,奋力地驶向权力巅峰。

【从第一季就埋下的败笔】

但事实上,从第一季“众议员罗素被下木谋杀”开始,《纸牌屋》就已经开始失去真实性的基石,而变得越来越像那种为搏收视率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美剧了。虽然在美国政坛用谋杀他人的方法来延续自己政治生命的做法,也不能说没有,但可信度着实不高;而更关键的是,当那个机关算尽、就算面临死局也能逢凶化吉的下木,居然要用谋杀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暴力手法,来解决一个并非完全无可救药的问题——这不仅极大地削弱了观众好不容易对下木作为高明的政治操盘手建立起的印象,同时也将整个故事扭转向了美剧“为戏剧性而戏剧性”的套路之中。

政治惊悚剧的要义在于,给观众营造一个极度真实的政治背景和舞台,让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权力内幕的核心之中,感受到来自各方的看得见、看不见的推手。只要这个政治情境极度真实,就算故事中发生了狗血、俗套或是戏剧性过强的桥段时,观众也仍旧会感觉到真实。比如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的《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虽然用一个极度烂俗的“藏头诗”梗作为整部政治惊悚电影的核心,但是手法高妙如波兰斯基,营造了极度逼真的客观政治环境,观众跟随影子写手去探访的每一个秘密,整个故事波谲云诡得真实可信。

而反持枪主题电影《斯隆女士》(Miss Sloane)里,虽然结尾让人惊诧到拍案惊奇的不合常理,但正是在之前100分钟里,导演和主创令人信服地展现了旋转门里负责游说的掮客们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环境,这种展现虽然同样充斥戏剧化,但却给人一种“说客职业就是如此”的真实感。所以当最后劳模姐扮演的女主角决定反击时,也不会让观众觉得这仅仅是一个廉价的戏剧转折。

但同样,在2011年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导演的政治电影《总统杀局》(The Ides of March)中,克鲁尼所扮演的总统候选人居然以一种极度无情和无谓的方式,解雇了自己的竞选顾问——事实上,不会有成熟政客会如此天真、任性地解雇自己的核心团队成员,就算内心中极度不满,也会安排好幕僚们的后路,以防他们日后反水(或许川普是个例外,但他也因此坐拥一个宛如筛子的白宫,而且他也并非每次解雇都如此任性)。

正是这种戏剧化的处理,直接削弱了《总统杀局》的批判性(如果有的话)以及真实性(这个从影片第1分钟就丝毫不存在),从头至尾我们只能看到一群人在回合制的斗心眼,却丝毫看不到政治的隐忍、谈判和妥协,以及这其后更加冰冷和执拗地对权力的追逐。换言之,克鲁尼如果饰演的是一个替补CEO、一个校长候选人,乃至竞选学生会班干部,《总统杀局》(或曰《班长杀局》)的剧情也依旧说得通。观众们无法感受到政治的诡谲,自然也无法相信这个故事,也因此更不会感到剧情的紧张刺激。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纸牌屋》?】

《纸牌屋》真实性的缺失,让观众逐渐感到了无趣。下木能够一步步登上权力之巅,靠的不再是让政治规则为我所用,而是不断地挑战规则、打破规则,甚至到了不尊重现实政治合理性的地步。这种情况在第四季中达到了高峰:下木总统直接想把白宫变成夫妻店,夫妻联袂竞选正副总统的戏码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在一个讲究权力制衡、回避制度和媒体无孔不入的政治环境中,祭出如此超现实的“戏剧性”大招,实在无法让观众买单。

而到了第六季中,剧组更是为观众奉上“全女性内阁成员”的剧情设置——我并非觉得女性不能做内阁阁员,更不是觉得全体女性的内阁无以胜任治国重任——但是且不说这种“为女性而女性”的设置是否能在现实政治中行得通,女总统克莱尔的内阁阁员任命总得还要参议院通过吧?可之前40分钟的剧情中,克莱尔已经因为足不出户,与自己原内阁、参众两院的关系已经跌破冰点了,媒体和民众也认为她精神状态出了问题;这种时刻还指望国会能通过这种“为女性而女性”的精神状态确实出了问题的人事举措,估计真的是只有“为戏剧而戏剧”的编剧和showrunner才能琢磨出来的剧情了。

克莱尔的扮演者罗宾·怀特(Robin Wright)多次表示,之所以《纸牌屋》后几季剧情如此疯狂,是因为现实政治已然非常疯狂了,所以也才会有如此天马行空的剧情安排。但饶是美国当代政治自2016大选年开始狂飙激进地向右转外,美国政治也依旧是在一整套框架之内进行运作,无论茶党、自由党团(Freedom Caucus)还是川普,他们的议题更多地是在自由派知识分子看起来“疯狂”,对于右翼选民来说,那些“疯狂”的集结号搞不好还是不得不受限于国会政治和为争取中间选民而做的一次次妥协。美国政治的疯狂依旧是在体制的轨道上运转的:联邦法官可以给总统行政令下禁止令,麦凯恩还是可以一票狙击掉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的动议、卡瓦诺作为第二个深陷性丑闻的保守派大法官提名人仍然要依靠一轮轮的参院投票才能宣誓就任......

相反《纸牌屋》既缺乏真实可信的政治情境作为故事背景,同时在情节上也越来越沦为了白宫内部的“宫斗剧”,说它是美国《甄嬛传》,倒真的没有太多黑的意味:下木的铁杆幕僚道格这厢对下木的真爱青天可鉴,那厢又对克莱尔醋性大发;甚至在下木去世后,他为了守护“亡主”的名誉,甚至不惜与下木的未亡人勾心斗角;而另一边,克莱尔则忙于与谢泊德家族扳手腕,仿佛美国总统当真闲到非要跟某一个资本家家族处处较劲,其余无事可做......如果非要把谢家当成代表大资产阶级集合体的代表来看,自然也无不可,但克莱尔与谢家大姐少小闺蜜,之后反目成仇、争风吃醋、互相斗口,还牵扯到堕胎旧事、后代领养等问题,就完全是琼瑶狗血情节的传统套路了。

第一部中充满深渊凝视色彩的“打破第四堵墙”,到了第六部中,也被无数次的滥用,克莱尔时不时就一脸深沉地望向观众,到了后几集,甚至连前幕僚道格也开始望着观众——借用那句名言,第一个“打破第四堵墙”的角色(下木总统)演的是正剧,第二个“破壁人”(克莱尔)演的是喜剧,而第三个人(道格)还在坚持“破壁”的话,这就是闹剧了。

【结语】

《纸牌屋》开拍伊始,不仅参考了英国版《纸牌屋》的情节,同时还将莎剧《麦克白》作为重要的参考对象。《纸牌屋》第一季从这些“非美剧”的文化作品中受惠良多,尤其是一次性拍完一季13集,使其可以避免那种在1周1集框架下为搏收视率而不得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美剧放送制。但自《纸牌屋》第二季开始,整部剧集的情节深度和故事走向开始崩坏,到第四、第五季达到高潮。明明是足以震荡全球的总统家庭,却沦为了茶杯里风波式的情节剧。英版《纸牌屋》的城府、机心与《麦克白》里的深邃、阴狠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纯美剧工业体制下的剧情硬转和不合逻辑。

《纸牌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成于美国电视制作成熟且精良的制作水准,Netflix精准的选角、选本眼光,然而也败于这种成熟体系所带来的套路化的戏剧性窠臼,以及在追求政治真实性上的懈怠,也败于精准选角之于的计划外因素(即斯派西性丑闻)。在拍摄第六季的过程中,就连Netflix的负责人也坦承:“只是想给观众一个交待”。在这种内因、外因和意外事件的组合掣肘下,《纸牌屋》终从开播时的惊艳,转而成为今天的烂尾。

哪怕智算通天如下木总统,哪怕精准如Netflix的大数据投射,可能也无法料到观众口味和喜好的无常与微妙之处。模仿英剧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局,套路美剧却只能保证最低限度的发挥。只有勇于超越自我、超越类型、超越套路、超越大数据算法的创造性的剧作,才能保证一部神作,能善始,也能善终。

当然,这可遇不可求。

7 ) 这一届观众有厌女症

先看了豆瓣评论再看的剧,本来第一集也觉得克莱尔撑不起,后来却觉得还行了,至少保持了45季的水准。

豆瓣上骂的都是平常黑田园女权黑出成就感的键盘侠?国外米兔运动如火如潮,国内女权才开始一点苗头许多人就恨不得拿海水去扑,天天轮流黑,直男癌严重到如此,跟风者还不计其数,我支持田园女权和你们互咬,疯狗合该怼王八。

比较烦的是遗腹子梗,确定不是汤姆、然后弗兰克喜当爹吗??

8 ) 戴着防毒面具深入化工厂泄漏区的女总统。

1

干练的女总统。

务实而又时髦的美版宫斗剧。

女总统对着镜头竖起中指,哈哈。

2

戴着防毒面具深入化工厂泄漏区的女总统。

被财团家族威胁要签某法案的女总统。

女总统原来是同妻?

3

选哪个人当大法官,女总统得听某家族的话。

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证,女总统对知情者痛下杀手。

打过三次胎的女总统。

4

女总统:装怂是个力气活。

凶手假惺惺地安抚死者的家属,额。

水煮手机。

5

女总统的自黑技术一流。

当总统必须演技一流。

心理医生才是最病态的人?

自闭修仙三周的女总统。

通过算法分析把人们的记忆从媒体上抹掉,额。

这条毛巾都比你聪明。

女总统瞬间辞退了内阁所有人,重建了纯女性内阁。

6

置身事外的唯一办法是从一开始就袖手旁观。

媒体大佬对女总统的威胁和质问。

7

女总统也会遭到宫缩的暗算。

人无完人,德高望重的大法官也会有私心。

个人名气太大,只会荼害民主。

荒谬的阴谋论可以有效地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最后都会不了了之,这在历史上都会有迹可循。

女总统新建立的女内阁又开始反对她了。

politic就是为了满足私欲。

8

令人震惊的真相。

三星半

短评

烂的很彻底,逻辑混乱、人物形象全崩

5分钟前
  • 青木瓜之味
  • 很差

大结局0分!哪个傻逼编剧最后敲定剧本让决定道格会杀了下木?就像编剧们装作前五季完全不存在!我们所看到的关于狗哥的一切。他杀了下木的可能是0%。这完全毁了狗哥的角色的灵魂!如果我是编剧,我会把它改成道格拿着开信器,站在白宫总统宝座前,把刀插到克莱尔的脖子上,最后的一幕是是克莱尔流血倒在狗哥的怀里,同时拿着弗朗西斯的戒指。至少这样,一切的剧本全部说的通了!我们可以看到一切都将恢复正常,安德伍德家族最终消失了,故事情节也结束了。成也狗哥,败也狗哥,而最后一集的剧本真的彻底毁了整个人设和故事的灵魂!

10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还行

看到好多短评无法理解两个主角偏执的追逐权力,还认为不合理。真要拍一部中国村官或科级干部的权力纪实之路,估计你们更是要怀疑人生,怀疑社会,怀疑世界了

14分钟前
  • 没纹身的男孩
  • 还行

编剧想,反正也被砍了,最后一季赶快对付完吧,合不合逻辑无所谓了。浪费8小时,就为了吐个槽。

19分钟前
  • 拔刀诀
  • 较差

这么多季下来,越看越觉得这更多是「权利的欲望」, 政治理想和目标是半点没有,勾心斗角仅仅为了一个职位

24分钟前
  • 且听风吟
  • 较差

本周末的精神休闲食品~

29分钟前
  • Zac♂️
  • 推荐

其实剧情水平很稳定,而且可能是担心下木总统走了铁粉弃剧,加强了悬疑感,整季一直在猜谜,后面几集一气呵成。然而我还是很想念下木总统。(怎么能说是烂尾呢,讲讲道理,纸牌屋算是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因为时事打乱拍摄计划的ip了,看得出剧情上还是紧跟了希拉里竞选总统的时事,能改成现在这样,已经很难得了。)

32分钟前
  • 春盏
  • 推荐

一代神剧居然以这种方式草草收场,可惜了。

33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较差

戏里戏外大家都不能接受女人当权。Claire对一只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女性角色,由她当主角再好不过。但是没看过第五季的我第六季大部分看不懂,

37分钟前
  • 冰可乐的汽
  • 推荐

纸牌屋要说跳鲨鱼,那是第三季之后每季跳一次的节奏所以要说情节不真实,就别等到第六季才抱怨了。不过,估计编剧也是觉得没下回了,所以真是可劲儿的造!虽然情节是编造的有点离谱,但是节奏很快,几乎没机会想到底是有多离谱,哈哈!一口气在飞机上看完,看得我荡气回肠意犹未尽,真想还有第七季啊!回家从头再刷一遍!

42分钟前
  • FluorineSpark
  • 力荐

这季太不喜欢,烂尾什么的没必要说了,没有下木总统,算什么纸牌屋。没了弗兰克,克莱尔一个人真不行-纸牌屋里只有弗兰克适合打破第四面墙,克莱尔用不好,居然还用那么多-只有凯文史派西是这剧的灵魂-丢了凯文史派西,编剧也丢了魂,全程没有道理,整个克莱尔自己的胡闹-最厉害的神剧就这么完了,无比失望

45分钟前
  • son沐风
  • 还行

一季不如一季,不过都追了这么多年,第六季还是会看完的

48分钟前
  • 黎明将至
  • 较差

wtf,纸牌屋在豆瓣上这么点分,这标准什么鬼,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么?上面是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写的,我现在看完了,理解为什么这么点分了,wtf,编剧你辞职吧!我想给一星!

53分钟前
  • 三七二十一
  • 力荐

下木总统跟着史派西的丑闻死了,纸牌屋随着下木总统的死成了烂尾楼,仓促终结。想想当初纸牌屋的惊艳,除了权斗,还有史派西的演技,可能以后都不会再银幕上看到史派西了,太遗憾了。

56分钟前
  • 十年一觉
  • 较差

从第一季追到剧终,很显然最后结局有些仓促,不想承认还是要说,真的烂尾了。。。3.5

1小时前
  • WildestDream
  • 推荐

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流媒体剧集先驱的开首有多璀璨,结局就有多干枯。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很差

看其它劣质的剧是消磨时间,而看此剧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1小时前
  • 悟饭婆婆
  • 很差

失望是肯定失望,但好歹也追了这么多年,第六季出来还是要看的

1小时前
  • 年轮说
  • 较差

烂尾了,但是情怀还是要给的

1小时前
  • 炘少
  • 推荐

我现在觉得,纸牌屋是低配版的美式甄嬛传,之所以说是低配,因为它的核心逻辑是站不住脚的,甄嬛传里的宫斗还勉强可以解释为扭曲的封建制度下为了自己与家族的利益的无奈之举,而纸牌屋全程展现出来的是,权力很好,所以杀人放火不择手段,坑死所有人加自己我也要得到它,然而这么多季以来,我并没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到权力到底好在哪里,我也不明白两个主角到底是如何爱上权力的。所以,全程只能看到两个偏执狂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闹的鸡飞狗跳。这么多季,我真的想问,why?

1小时前
  • southsid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