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纪念品 剧照 NO.1 纪念品 剧照 NO.2 纪念品 剧照 NO.3 纪念品 剧照 NO.4 纪念品 剧照 NO.5 纪念品 剧照 NO.6 纪念品 剧照 NO.13 纪念品 剧照 NO.14 纪念品 剧照 NO.15 纪念品 剧照 NO.16 纪念品 剧照 NO.17 纪念品 剧照 NO.18 纪念品 剧照 NO.19 纪念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02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一个年轻、有野心的电影学生(Honor Swinton Byrne 饰)和一个有魅力的神秘男人(汤姆·伯克 饰)开始了她的初恋,她尝试将现实和虚构分离开,违抗过度保护的母亲(蒂尔达·斯文顿 饰),而这段关系正危险地接近摧毁她的梦想。
  乔安娜·霍格执导,马丁·斯科塞斯担任执行制片人,BBC Films、BFI、JWH Films、Sikelia productions联合制作,5月17日北美上映。

长篇影评

1 ) 21世纪的《奇遇》,挑战观看极限的私密作品

早在去年八月,我便看了《纪念品:第一部》。已经想不起当时观看的契机,大概偶然间翻到这部片的资源,影片质感和评价值得一看,便下了下来。此前,《纪念品:第一部》在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已经拿到“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的评审团大奖,相当于外文片竞赛的第一名。但在当时,还甚少有人知道,豆瓣打分的寥寥无几,而且评分都不太高。

后来,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年底,英国老牌电影杂志《视与听》照例释出“年度十佳”榜单,《纪念品:第一部》位列第一,排在《寄生虫》《爱尔兰人》《好莱坞往事》等一批热门佳作之前。这样子,大家才开始有了一些讨论,《纪念品:第一部》也因此获得了一点人气,虽然与其他几部大热影片相比,它仍旧乏人问津。

我觉得很难讲述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看完的当下,或者说在看的过程中,我便直觉感受到,自己正在发现一部真正的作品。如果考虑到我完全没有带任何预期看这部电影的话,那么这种感觉会显得更加强烈和奇妙。电影故事,似乎并没有很复杂,但始终拒绝人进入。而在影像上,又极尽“雕琢”的能事。我记得我当时写下的短评是——“这才是电影,未来的电影”。

1.

《纪念品:第一部》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甚至还有点简单。一些老生常谈,犀利的观众会戏谑地把剧情概括为“文艺女青年被骗炮的故事”。但我觉得大可不必这么看,还是让我们严肃以对。女主角朱丽叶家境富足,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在读生,,她想逾越自己的阶级出身,拍一部反映底层人民生活与情感的作品。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了自称在外交部工作的安东尼,朱丽叶被安东尼潇洒的风度迷住,两人陷入爱恋。最终,安东尼暴露出了自己瘾君子的身份,关系宣告破裂。

安东尼有着谜一般的形象,我们只能从他自己透露的只言片语推断他的情况。这些话语到底是真是假,尚需打个问号,这更增加了这个男人谜样形象上的层层暗影。朱丽叶的性格天真单纯,显然无法招架住此类男人老道的“把妹”技术,不知不觉深陷其中。朱丽叶愿意为安东尼屡次向母亲借款,并容忍对方盗窃珠宝的恶行。她怀着一片纯爱之心接受了安东尼,给他衣食住行与行动自由。因此之故,朱丽叶眼中的安东尼始终带着一层柔光,观众对安东尼的评判更加准确。

一出场,安东尼高冷异常,朱丽叶与他谈论自己正在计划中拍摄的电影。他直言朱丽叶拍片只有大致愿景,少却具体的落实措施。交谈结束后,他主动在支票上签字买单。这是电影中安东尼唯一一次主动结账的镜头,此后出现的所有就餐场景都由朱丽叶买单。其后,便是邀请朱丽叶一同参观博物馆,在名画面前侃侃而谈,显示自己的高雅品位。但很快,安东尼露出了“狐狸尾巴”:一旦确定朱丽叶已经陷入情网,他便主动提出入住朱丽叶的私宅,“登堂入室”。

直至最后事情败露,安东尼毒瘾发作。珠宝失窃和安东尼莫名消失交替发生,天真的朱丽叶仍然没有往“瘾君子”方面去想。直到一次与朋友聚餐,友人不经意间说出了真相。一开始,她还克制自己,当作无事发生,愿意为爱付出一切。后来,安东尼毒瘾上身,做出不端行为,她才哭泣恳求安东尼离开。最后便是那件事了,母亲告诉他安东尼因为吸毒过度死去。

2.

安东尼“寄生”上流社会的故事,与伍迪·艾伦的《赛末点》类似。后者讲述了一位“于连”式(《红与黑》)的人物在野心的驱动下一路向上攀爬,“登堂入室”的故事。《赛末点》从男性视角展开了对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状貌的分析,而《纪念品:第一部》则是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整部电影虽然是以客观的视角展开,但不少时候它极为私密地贴紧女主角朱丽叶的视角,而对男主角安东尼则着墨甚少。这导致观众会对朱丽叶的处境产生强烈的共情,也是导演的目的所在。

《纪念品:第一部》中的对话场景,乏味又无情。人物被摄影机镜头框限在单独的区域,似乎自成一个世界。使用一套高深、晦涩的话语体系进行交流,完全见不到情感的存在。这似乎是英国中产阶级的日常:遵循着一套行事规则,不可表达私密的个人情感。这一切都被乔安娜·霍格的镜头记录了下来,因而有了人类学的价值。甚至于,电影中两场情欲戏,也丝毫不见欲望的火花,满是乏味和例行公事。

刻画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向来是乔安娜·霍格电影的一大特色。这位年界花甲的女导演一直以拍电视剧为生,首部电影作品直到2007年才面世。《与我无关》通过一场度假来揭开英国中产家庭内部的矛盾与纠葛,其后是两部相似题材的作品:《群岛》和《展览会》。这些电影对英国中产阶级的乏味生活做了精妙的刻画,在各大电影节得到过一些奖项,乔安娜·霍格因此有了一些名气。《纪念品:第一部》是乔安娜·霍格第四部个人电影作品,续作《纪念品:第二部》即将在今年面世。

我们清楚,一位电视导演转行拍电影,可能会是什么情况,但乔安娜·霍格似乎丝毫未受到电视生涯的影响。她的电影,自第一部作品《与我无关》开始,便是纯正的艺术电影。这建立在乔安娜·霍格对影像的精细打磨上。电影终归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在乎的不是讲什么,而是怎么讲。电视与此相反,电视更加专注于讲述的内容,讲述方式则放在第二位。由此来看,乔安娜·霍格在“用影像表达”这个话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在影像上下的功夫,远非当下一些标榜自己艺术趣味的电影朋辈所能比拟,她的电影让我们想及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大师们集体开拓影像艺术的时代。

3.

一般而言,一部电影想取得成功,要么在文本上下功夫,要么把影像打造得迷人。很少有电影在文本和影像上都是过度凸显的,总有一种盖过另一者,或者说一者为另一者服务。原因很简单,文本与影像作用于人不同的感官,需要使用不同的感知模式。一旦文本与影像都过度强势,势必造成感知上的冲突。

《纪念品:第一部》似乎是另类,在文本和影像间取得了美妙的平衡。文本层面,它通过碎片化的剧情编排,让故事在影像表层若隐若现。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线性讲述,《纪念品:第一部》在文本上势必是孱弱的。正是因为取消了部分信息,只留下只言片语,从流动的日常生活中截取下无关紧要的场景与对话来完成影像织体,才使得观众必须时刻注意画面给出的信息,从而拼凑出完整的故事。

不仅如此,《纪念品:第一部》在影像层面也极尽表达的能势。手持摄影和固定镜头的灵活使用依循场景和表达的需求,多变机位的布置和景别的使用同样如此。时常是客观的全知视角,摄影机在旁目视对话的发生;时常又是第一人称“散文电影”的表达,譬如朱丽叶念信的段落。在每一场戏中,我们都能发现导演创造迷人影像的天分。这绝非一套可以学习的视听语言体系,而是沉浸着个人思考与感触的全新创造。

乔安娜·霍格似乎重新创造了电影。我们对于“电影是什么”的认知,在乔安娜·霍格创造的影像面前逐渐瓦解了,并重新被拼凑起来。《纪念品:第一部》挑战我们接受的电影知识,同时它也挑战观众的观看。这是一部能够将静不下心观看的观众激怒的作品,一些观众会产生观看障碍,从而将怒火投向它。但事实上,《纪念品:第一部》成功删选出它心目中的理想观众,那些对电影仍然满怀热爱、仍旧将电影当做艺术品看待的观众。

如同安东尼奥尼的《奇遇》在戛纳电影节的初次展映引来了一片嘘声,乔安娜·霍格的《纪念品:第一部》注定不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纪念品:第一部》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这是一部能够为未来的电影艺术指示方向的作品,正如《奇遇》对电影艺术产生的冲击那样。《奇遇》的声誉要在多年之后才会到来,这同样会是《纪念品:第一部》的命运:我们等待它被“”祝圣”的那一天。

2 ) “无病呻吟”的权力

本片在2019年上半年北美影人口碑榜排名第一,分数更高达92分。耐人寻味的是,与《小丑》、《寄生虫》等国内外“一致口径”的影片不同。《纪念品》的豆瓣评分仅有6.5,且差评居多。

本片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单纯的电影系女学生与无所事事的“瘾君子”相爱相杀的故事。实际上影片也绝没有将文本宏大化的野心。但正是这种“私叙述”下主动触及的内容,才脱下造作的外壳,走入人之共性。

除却虚构和现实的混融,爱情中丧失自我的女人。我认为本片发出的“私人疑问”和接受逆差更加耐人寻味。

1、偷窥与反偷窥

本片的“偷窥”性质是显而易见的。男女主人公感情上的激烈发展全部局限于一个封闭的房间之内,唯一与外部的联结即是一扇窗,而窗外的景色,从不被展示(即使朱莉两次探出窗外”视奸“安东尼,镜头仍然停留在屋内)。窗外的内容还是对面建筑的数扇窗口。影片数次将镜头对准窗外之窗,使二者形成一种“对望”。也是观众目光和导演“情绪”的对望。

于是整个房间仿佛悬崖上的剧场,等待观众抱臂窥伺。

但同时,本片呈现出对“目光”的有意忽视,则带有一丝反叛气质。无论是朱莉无法察觉片场同学的关注,还是影片本身情绪化的结构都表示导演虽邀请观众进行偷窥,但却无意与观众沟通。这种刻意的”忽视“,也使影片的格局封闭。

在外部的偷窥同时,影片也通过情绪外化的手法,完成对自我的窥视。墙上的大镜子正是朱莉自我窥视的能指。朱莉首先希望摆脱与母亲的联结来指认自己,但又在爱情中将他人(安东尼)误认为自己(房间中一“镜”之隔分立的男女)。朱莉于朋友口中得知安东尼是“瘾君子”的事实。但以镜像呈现的对话也喻示着她自我建构的失败——选择继续停留在象征界,拒绝与现实发生联系。

导演坦言影片内容是个人回忆。由此,片中的自我窥视就带有借影像反身“记忆现场”,借曾经的自己进行质询的意味。

如何才能不“生活在泡泡里”?

最后恋人之死结束一切。镜子终于破碎。朱莉凝视镜头,联结起 “窥视”与“被窥视”,目光两端是朱莉/观众/导演/“当下我”/“回忆我”的随意组合。代之答案,朱莉携带“纪念品”离开双重意义上的“片场”,走向不知是情绪还是现实中的绿原。

2、我自己与我所有

母亲、男人、娃娃、电影,朱莉不断移情于不同载体,安东尼的死终结了爱情,就如她要拍的电影的主人公一样:母亲之死终结了失去母亲的恐慌。即我们无法从本体的存在中自足,爱别人就是要证明他们爱自己,证明自己有爱人的能力。沉醉于“浸入感情”的状态,成为自我虚无的遮羞布。在将自恋移给他者,滞留成情结的过程中获得安全感,紧攥至死后再移情于下一个目标。从而陷入得与失的莫比乌斯环中

而影片背景中混乱的大使馆,人质等都参与人物动荡的内心环境。房间犹如战乱中的孤岛,朱莉漂流在诗句,黑白影像和永远未完的剧本之上。她面对“这会让变得特别么?”的问句感到慌乱,掩饰听到“你很特别”后的沾沾自喜。男人是自足自认的工具,自始至终都只是为摆脱母亲的独舞(只有母亲在一片马卡龙色中独自鲜艳)。架空的背景下展示的是拒绝沟通,拒绝参与世界(朱莉总是坐在车里远远的看着大使馆)的现代人,选择流连在自怜自悼的孤独中。

3、No judge

影片刻意采用低对比度,颗粒感的画质以及情绪化,碎片化的剪辑。以爱情故事的发展为温床,让观众不至于迷失,但又在其中随意切断,搭配无人称的片段。我们无法分辨一些画面究竟是现实还是朱莉的幻想。一些语句究竟是真实内容还是朱莉的内心独白。叙述主体的不断参与,提醒观众这是“我”的故事,不是你的故事。

影片刻意给观众一个完美的观看视角,卧室仿佛祭台,形成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封闭舞台。纯私人日常空间以极庄重戏剧式的方式表现,造成巨大的弹性距离,阻止了沉浸式观看,产生间离性效果。而音乐上歌剧和new age的混合,服装上现代与复古的穿插,胶片质感的画面都为影片蒙上一层未来古典主义的“光晕”。弱化了道德上的瑕疵和剧烈的情感冲突,划出审美距离,自绝于观众的情感判断。

片中的大量对话基本都是半途开始,主题不明,戛然而止的。向观众“灌输”显然不是导演的目的,对话更多是为营造朱莉的生活氛围服务,亦或是逐渐在爱中丧失自我,停止思考的朱莉的苍白挣扎和无意识的自我辩护。

影片的国内评价遇冷,大多差评表示“无病呻吟”,“如果我是女主一定不会…”,“导演居然不批判这种中产阶级生活?”等等。国内观众惯于先将自己放在一个无可指摘的位置即一身清白的“看客”,这样就可以安全的留下“最佳影评”。但影片间离的目的就是为了远离无意义的道德纠结,观众大可不必如此戒备“中产阶级的侵蚀”来显示自己的“清醒”。也许是“文以载道”的集体无意识?“阿Q精神”作怪?让我们必须背负反思批判的诉求,处处都是公共话语,没有个人情绪。

影片最后伴着Christina.Rossetti的《song》,朱莉渐行渐远。“或许我会记得,或许我会忘记。”判断和情感都不重要,一切都终将平等的消弭于时间中,成为生命中的纪念品。

美不等于对,我们需要“无病呻吟”的权力。

3 ) 紀念品 架構分析

創作者Julie受兩個互為顯隱的動機驅使著,一是發現並體驗真實的感覺然後注入到她的創作項目里去,二是去消解她自己的特權愧疚。Julie有兩個目的地,一是Sunderland,通過創作那裡的故事她能動搖自己的特權愧疚,儘管她也不明白如何「知曉我特權」;二是Anthony,在和他交往過程中她不願意承認的是,她享受和他在一起的高貴生活,同時也能忘記自己的特權愧疚。在Sunderland那裡她得不到的是她創作項目的內核、答案;在Anthony那裡,她期望一種真實的痛苦,才一直無法離開這個自戀人格障礙者。但她最終用自己的渴望,把這兩者折疊到一起。

在故事最後她達成了x軸的目標,卻化解、拋棄了y軸的影響。
Julie的創作通路最終達成。
虛構與現實相通

以上是創作者角度的創作架構。但從批評者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創作通路是足夠真誠的嗎?Julie從被Sunderland啟發,到創作最後完成,既沒有紀錄下Sunderland人們的生活,連作品的精神內核也不是采自Sunderland人民的世界。Julie創作的電影是足夠學院派的學生電影。Joanna創作的電影也足夠顯示她的自戀人格的,雖然這對藝術家來說也很常見。

4 ) 聊

是一部看完之后不知道该怎么说的电影,非要用一种说法来表达的话,我觉得这部电影执着地沉溺于感官。这种执着并不是固执偏执,而是冷静地展示平实甚至有些无聊的生活,特别当你知道这是一部自传性的电影的时候,你更能理解这种对记忆的阐释,因为当我们回忆过去的时候,留下印象的往往是情感与情绪,而不是鄙夷与愚蠢。 一般人绝不会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纪念品:第一部分》除了画面讲究,主角养眼之外,更多的东西是让观者昏昏欲睡的,似有似无的配乐,稀松平常的对话,故作姿态的剧情,特别是剧情的处理,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总的来说,如果不喜欢慢节奏的电影,绝不会看得下去。

5 ) 为了忘却的记念(简评,The Souvenir)

英国电影《纪念品》

作品类型:剧情

主要演员:Honor Swinton Byrne、Tilda Swinton、Tom Burke

故事概述:电影学生恋上毒瘾浪子(相爱相杀)

上映时间:2019年8月30日在英国上映

作品获奖一览:

一部小众的作品,格调有些高不可攀,题材稍显遥不可及,拍摄的手法、摄影的水准、台词的腔调,散发出浓重的英伦气息,与其说“高端”,或许用“高冷”两字更为合适。

进入简评。

1,演员导演

Joanna Hogg自编自导第四作,与前三作相比,格调没有丝毫变化(私人定制影片/个人色彩浓郁),唯一区别在于“抖森”的落选,换句话说,男主换人了,看样子,接下来是要捧红Tilda Swinton之女Honor的节奏。

Tilda Swinton+Honor Swinton Byrne母女合作,两个人一个调调,敏感、高冷、颜值高。

至于男主Tom Burke,看过英剧《神探斯特莱克》的观众对其不会陌生,演技可以,长相磕碜,用在这部剧中,完全符合导演的预期。

Tom与Honor的搭配,明显是Joanna的主张,毕竟是“个人向”的作品,不存在任何“商业性”的需求,所以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再说,Tom演绎的渣男(瘾君子)、Honor饰演的“玻璃心”电影少女,皆符合Joanna一贯的选材准则---外表木讷(纯良、冷淡、缄默)、内心纠葛(进退两难、陷入疑惑、寻找方向)。

2,拍摄思路

a,个人化,纯私货,导演内心独白:爱看就看,不看拉倒,懂我的进。

b,纯英式气息,艺术性+唯美性+贵族情节+孤傲体质

c,虚无缥缈,若即若离,导演的脑回路、记忆体,如碎片散落在故事的片段中,观众看得很“谜”,找不到剧的中心,说不出剧的缺点,谈不上剧的优势,仿佛一个人孤独行走在云雾缭绕的森林之中,失去了方向感。

3,随性而语

a,纯恋歌⇋离骚曲

剧中,观众见证了一段匪夷所思的爱情记忆,“纯恋”Julie、“糜烂”Anthony这对“门不当、户不对”的恋人(走在一起->无奈离去->相拥回首->只剩追忆),上演了一出狗血言情剧(过程“戏剧感”十足,结局“现实感”突出)。

两人从“纯恋”到“离骚”,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恋情,或许正是Joanna Hogg(一定是Julie)的心路历程,不寻常、不平淡、永难忘。

b,艺术感⇋话痨情

一部剧情片拍出了“迷幻剧”的感觉,看着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啥?听到了...听不懂...这就是观众对于此片最直观的感受。坦率的讲,这样的设定---台词寓言+心理暗示,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不少观众望而却步,直接离场,少部分,坚持到最后,昏昏沉沉,只有极少的人看懂了,原来故事提及的“纪念品”不是物件(那最后的外套)、不是人物(Anthony),而是Julie为了追忆这段“忘却的记忆”所拍摄的电影。

写在最后,《纪念品》,一段往事的回忆,一份记忆的烙印,一处印记的忘却。从想念到铭记到忘却,如(人生、爱情、思绪)“轮回”一般,这就是此剧的意义,这就是本作的奥秘。

编剧★★★★☆(台词有吸引力,只是过于“唠叨”)

导演★★★★☆(与前三部相比,个性化的东西更多,渐渐远离了大众的目光)

演员★★★★★(越是平淡的作品,越显演绎功力)

剧情★★★★☆(简单的故事,由于夹杂了些私货,就被贬成了颠覆传统口味的糟粕)

视效★★★★★(画面清新,裸男的出现丝毫没有“情色”之感)

音效★★★★★(仔细听,悠扬、清淡、脱俗)

推荐度★★★★☆(小众影片,年度十佳)

6 ) 《纪念品》影评:阶级和创造力的故事模糊了小说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

奥诺·斯文顿·伯恩饰演一位渴望捕捉工人阶级生活的电影制作人。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位高管曾告诉我,经过多年挑选电视节目主持人后,他们发现了一种性格类型,最能吸引中英观众——“时髦,”他们说,“但脆弱。”它可以作为今年最受热烈讨论的英国电影——乔安娜·霍格的《纪念品》的宣传语。秋天还没有到来,这部电影已经进入了评论界的年度最佳电影名单。

对阶级的痴迷完全是电影自己——它无处不在,进入工作,人际关系,软家具。导演以一个狡猾的陷阱开场,一系列的黑白剧照显示了英格兰东北部工业的颓败。点击后,我们进入了电影的真实世界——20世纪80年代初的伦敦,以及朱莉的彬彬有礼的后朋克环境。


朱莉是一位年轻的电影制片人,她渴望捕捉工人阶级的生活,她自己的生活在骑士桥一套整洁的公寓里展开。

她拍下了这些照片,但一旦画面开始移动,屏幕就属于霍格了,镜头冷静地固定在她的全家福《与我无关》(2007)和《群岛》(2010)中,观察那些看似松散的生活场景,但却充满了平淡无奇的一瞥和充满激情的对话。在这里,他们在朱莉身上发现了某种焦虑。

在哈罗德百货公司拐角处她父母拥有的那间公寓里,有什么能让她烦恼的呢?比如那种刻薄的讽刺。我们可能会对她的北上冒险报以傻笑,但她想讲述别人被剥夺的故事的愿望,来自于一种痛苦的信念:她自己的背景故事——诺福克贵族——太无聊了,难以处理,或者太容易引起负罪感。安东尼年纪稍大一些,在外交部工作,他们先是在一次聚会上相遇,然后在茶室约会。他穿着细条纹衣服斜倚着,被她的认真逗乐了:“为什么他们比我更真实?他问朱莉的臣民。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问题。

对阶级的迷恋并不是全部的支撑。在前期宣传中多次提到,这部电影与导演的出身密切相关。为了朱莉,读乔安娜,直到那些开头的照片,实际上是霍格拍的。蕾切尔•库斯克和卡尔•奥夫•克瑙斯加德的文学自传体小说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比较,他们都是自己艰难历史的坚定抄写者。就连选角也很有穿堂镜的味道——斯文顿·伯恩是霍格的老朋友蒂尔达·斯文顿的女儿,蒂尔达·斯文顿还饰演朱莉的母亲罗莎琳德。(斯文顿和伯克都写得很棒。)因此,《纪念品》记录了创造性的斗争,最终导致了《纪念品》:一条衔尾蛇是它自己的序言。

真实生活重现的感觉生动到足以让你头晕目眩。影片中穿插着一些令人颤栗的小片段,感觉就像打开了一盒35年来未曾碰过的旧宝丽来胶卷。部分原因在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伦敦,在那里上演着《鬼镇》,爱尔兰共和军从未远离,那是一个充斥着香烟和打字机色带的模糊的前数字世界。


尽管时代细节令人着迷,但影片的灵魂是对人物的研究。

在这部电影中,霍格也能像其他电影制作人一样,把你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如果朱莉的优雅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她的脆弱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年轻的女人还没有坚硬的外壳或目标。她进入了电影学院,但仍然更执着于成为一名导演的想法,而不是真正的导演,她拙劣地完成了一部拙劣的先锋派杂糅作品。霍格在认错这件事上说得很刻薄。

然后是安东尼,顽皮的聪明,很快就被哄进了她的公寓。她迷上了老师,成了他的学生。傲慢一点,他告诉她,这样更性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霍格带我们越深入就越微妙和悲伤——尽管他彬彬有礼,但这对夫妇却在孩子气的愚蠢中度过了他们最幸福的时光。然而,他的突然消失——“我必须去巴黎,”他宣布——不仅可以用他的工作来解释,还可以用他对朱莉的一般性说辞来解释,即成年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她无法理解的。

当朱莉对他手臂上的瑕疵感到困惑时,一些观众会察觉到现实,另一些人则拿着他随后索要的那张钞票。晚餐时,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霍格对晚宴场面有着残酷的天赋。)理查德·阿约德抢了一个客串镜头,饰演一个对眼前的关系感到困惑的大牌导演。“实习扶轮社员,”安东尼告辞后,他向朱莉示意,然后朝他的空椅子点了点头:“习惯性海洛因使用者。”他想知道,它们是如何镶嵌的?

这个启示——或者说朱莉的经历——是一个进入到电影中的巨大的痛苦点,然后在它的中心悸动。这种痛苦是无可争辩的——它在嚎叫。

By:Danny Leigh

短评

好了确定Tilda是来负责搞笑的)非常非常英国,描绘当代英国贵族的生活,它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时代错乱感(英国对于现代化的潜意识抵抗,对于贵族后裔更是如此了),再加上年轻女主不坚定不成熟的个性,就更加错乱;Hogg再次证明自己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遥远的题材,通过人物心态情绪无常变化的细节描绘,创作出复杂可信的人物,整合出强大的动人力量的能力。PS. 还创作出了我在电影里看到的最有趣立体的渣男形象之一…

10分钟前
  • 力荐

这才是电影,未来的电影。

11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D+/ “拍”得挺好的,但越到后面越是get不到任何一个点?尤其是男配我真的???

1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3.5,非常单线条的故事,被碎片化的剪辑拼凑支撑起主线,制作思路很独特。人物经常不被摆在镜头中间,刻意拉远观众的距离,增加的是观察与拼图的乐趣,但确实很容易看得无聊。Honor的脸真的很有古典美,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光打在脸上像在爱抚她,这个星二代我是服气的。

16分钟前
  • 蓝詹
  • 还行

四不像

17分钟前
  • 十二
  • 较差

3.5 美丽可爱,优雅颓靡,推荐(快进)一看。配乐时而歌剧时而new age倒是完美极了。可惜松散,差股劲儿

21分钟前
  • Nin
  • 还行

养个吸毒成瘾的小白脸还能把回忆抛光打磨自我沉溺成这样。。我的白眼翻得never trust早餐听歌剧的人so pretentious (艺术到底是巧言令色还是巧言令色?会看第二部

22分钟前
  • 十万
  • 较差

将古典的英国18世纪积极/消极浪漫主义置放于当下,在向上漂浮的失重状态下(伦敦的天气正是团状的忧郁)拥抱爱情,而电影导演的身份又让她不断抽离,以理性之痛回溯艺术创作的源头。摄影机的平视与剪辑的震荡形成不易被察觉的错落感,有时你觉得女主坦诚交出了自己,有时又觉得她面容模糊,或许这便是当下中产阶级社交的惯性:想全世界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2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69thBerlinale# 全景。圣丹斯世界电影单元大奖。节奏和气质都非常独特的英国小品,算是导演乔安娜·霍格的自传式作品。影片完全抛弃了情节剧的拍法,剧情和结构都根据人物情绪和心理来展开,也会引用朱莉的摄影、剧作和影像作品。对女主角的生活圈子和生存状态有着精细的刻画,当然在比较自恋的同时也让影片显得有些散漫了,可能等第二部拍完一起来看再讨论是个合理的选择。

31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纯粹被某个英国自肥19年十大榜单之首骗进来的,不知所云的小情绪

33分钟前
  • 文西
  • 较差

真是无病呻吟的小布尔乔亚趣味啊。

37分钟前
  • 踢迩达
  • 还行

Like seriously what the flying fuck, 片尾出现“The Souvenir Part II coming soon”时候我他妈愤怒离场,还他妈有第二部?!女主的地包天男主的声音,后面狂嚼爆米花的大妈左后方呻吟的大爷,每部分都让我想死。我以后再来看这种自以为是的文艺逼电影我姓倒过来写

39分钟前
  • 我必如雪崩再来
  • 很差

好久没看到过这么肤浅又自以为是的电影了 坐如针毡

40分钟前
  • 乐屋路
  • 很差

感受与传达、真实与虚构,如何把控得恰到好处,大概是所有创作者都要面对的命题。清冷的色调、喃喃的对白,整部电影有种飘忽不定的疏离感,像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苍白少女,给人寡淡、迷失的感觉。一部很私人化的喃喃自语式的回忆录。P.S. 看到几个电影生讨论《Psycho》的时候,一度猜测Anthony是不是Julie幻想出的角色,整部电影是Julie的创作,有种表达不出的错位感。这种感觉在窗外爆炸,Julie探头出窗外,而视角却停留在屋内,观众只能听到声响,看到房子的震动的时候尤为强烈。

42分钟前
  • Radler
  • 还行

其实film的质感很好,但对这种故意疏离观众违背叙事常理分离线索关联模糊主题自我陶醉的靠“style over substance”(so self-aware)来赢获好评的做法必须给差评。

43分钟前
  • Ziggy
  • 较差

我能感受到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所以更加确认自己喜欢。因为自己现在在学习表达,所以更加能体察主角的情绪,那些逞强,迷茫,自我怀疑,通过无保留的付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I don’t like living in a bubble. 我想和身边人连接在一起,但是怎么才能做到?泡泡被戳碎了之后是痛苦,痛苦也是滋养,也是souvenir.

48分钟前
  • DQ
  • 推荐

要不是女主的好气质和蒂尔达·斯文顿的露脸真的看不下去,竟然还有第二部,刻画真实的无聊的艰难的、对女主来说尤其消耗的关系也没必要刻画得这么真实吧,看完很不想谈恋爱,适合情人节前夕这种气质的女孩换到现在的伦敦大概率会是个很酷的女权拉拉,对这种男人只会嗤之以鼻

52分钟前
  • 河狸的小骨头
  • 还行

悄咪咪说句我真的是为了Tilda才去的首映会。她女儿Honor表演非常好。故事为了更贴切导演自己的个人回忆而非常零碎,非常反高潮,非常私人化,这种故意为之的生活化在电影院里只会让我跳戏。屏幕内外都是个顾影自怜中产阶级小女人形象,若没有导演自己在放映后的Q&A,我可能还会想象导演本人对这种中产阶级强说愁有点批判态度而对此作升上一星半星,结果从Q&A得知她并没有,她真的就是想重现回忆而已。有钱的艺术生真的都好傲慢哦。P.S.真的没有帕丁森

54分钟前
  • Fuzz佛滋阿迷
  • 还行

看的时候觉得导演态度非常傲慢,讲了一个学电影的资产阶级家庭女孩想要体会人生苦难的做作姿态。如果是导演本人态度的刻画的话,真的非常不喜欢。但或许是对年轻自己的批判?反思? 如果没有在伦敦生活的经历,这个电影离观众太遥远了,就是导演的自画像。如果不是Tilda很难想象有人愿意买票看这样的自传。电影没有剧本等等的创作手段算不上新颖,导演津津乐道的人生感触也很干涩。三星给画面和音乐。

55分钟前
  • 只我一人未发觉
  • 还行

获圣丹斯大奖的电影(柏林电影节还要展映哦)。长镜头+古典主义+喋喋不休的对话+固定镜头,像侯孝贤早期的电影,但画面更精致,音乐几乎没有(有也被忽略了),比较无聊,看的时候很烦躁,提前退场了。

57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