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妮(布蕾克·莱弗利 Blake Lively 饰)曾经和很多人一样过着平凡而快乐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场空难夺走了她的所有亲人的性命。这横空而来的巨大打击让斯蒂芬妮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之中,为了转移注意力,她不惜自毁式的让自己沉浸在毒品、酒精和性所带来的的短暂刺激之中。
某日,斯蒂芬妮震惊的得知,造成她失去一切的那场空难,竟然是经过了精心策划的阴谋,这也就意味着,她的家人们实则死于谋杀。悲愤之中,斯蒂芬妮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调查事件的真相。在此过程中,斯蒂芬妮邂逅了名为弗兰克的男子,他的出现让斯蒂芬妮的破案之路变得更加困难重重。
预告片出来的时候还是很期待的,这么多年,女性担纲的动作片真正成功的相当罕见。
一部男性和女性都能欣赏喜欢的动作片,哪怕是动作爽片,也令人期待。
可惜,还是那句老话,最精彩的都在预告片中了。
从外形和表演看,Blake Lively相当有潜力,赛隆毕竟老了。
从表演上,Blake Lively做的还算可以接受,可惜影片的其他部分一言难尽。
回忆共情不是不能打动观众,但首先需要比较高的技巧,其次就算有也是部分观众。
而本片不仅是回忆,还是断续式的回忆,穿插影片过程中逐渐交代清楚女主的经历,可这不是侦探片也不是悬疑片,不是案件线索,不是连续剧,不是文艺小说,没有这么交代的必要。
想要大多数观众理解主角的痛苦,认同带入主角,简单叙事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加上主动在服装造型上去除女性标签,以及情感表达上不遵循经典的临场反馈,导致普通观众难以与女主共情,女主的一切行为和选择,都变得缺少说服力,没有代入感。
从剧本设置上,女主角也没有《龙纹身女孩》那样酷,非常普通,没有特色,角色单薄,各方面都缺少吸引人的魅力。
试图以普通形象增加普通观众的代入感,多数情况下都是伪命题,完全没有特点的真普通,不是主角需要的普通,“普通家庭”出身的那种才是主角。
配上并不精彩的动作场面,票房口碑双输也是难免。
其中表现女主坚毅的学游泳桥段相当让人出戏,女主的状态是长跑体力耗尽,不会游泳,天气寒冷,这种情况下,突然下水,一边学一边游相当遥远的距离,任何有经验的人都明白这是自杀。
事实上布蕾克莱弗利的男装相当帅气,以经典男装形象作为主角人设,衍生背景,做出一部比较酷的单纯动作爽片,哪怕向疾速追杀系列靠拢,变成富人女版,票房会好很多很多,观众也会喜欢。
比如上流社会出身,大学时代出于兴趣的女子多向飞碟奥运季军,家庭变故,被恐怖组织波及,或因为某些原因被专门杀害,资助类似《鬼影特攻》的秘密组织,被恐怖分子发现,震慑性杀害,全家。漏过了和流量小鲜肉约会的女主?
很多女导演习惯性刻意去除女性标签,对男性观众和女性观众都不友好。典型的哈莉奎茵……
强调女性主义的最好方式不是搞出一个出身MI6,无所不能的男师傅,尤其还是裘德·洛,七零后女性中相当有人气(女导演年龄段)。
女主只需要靠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以前的技能(奥运季军),蒙太奇快速学习,发挥射击的长处,避免体力的短处。
拿起封存的比赛用枪,虽然实战能力弱,但帅啊,就像留金色长发。
然后是一场场对恐怖分子的反杀,中间还可以安排个身高两米的壮汉,全面压制女主的过程,全身防弹装备一步步靠近,夺枪,击飞,再靠近,猩猩一样展示体力优势,胁迫,但绝不能抓头发!突然女主从内衣中掏出一把迷你小枪,顺着缝隙爆头,爆蛋,以惨烈或幽默的方式。
然后就可以出续集234了。
不太政治正确,大型步枪协会广告片,促进年轻女性枪支消费……
电影名:《the rhythm section》 (自译:那有节奏/节拍的一部分人生哪) 涉:黑、暴力、善与恶、 跨国(政治)、金钱(财团)、 家庭、无辜的小孩和百姓、复仇救赎求助等信仰或心态或态度、戒指、变身/变型/伪装、 刀枪玻璃车撞、智力+体力(即长跑冬泳射术近身搏斗和毅力韧性及反诱拐)、运气(训练后的好运气概率较大) 疑问:据啥子编的这section哪? 节奏描述: 一、时间 那时英国有恐怖分子的爆炸活动 二、人物 1.Stevphanie(斯特芬妮,下简称“S”) 2.一个自由职业的人,其实是记者 3.被MI6开除的“B” 4.从CIA下海单干的“Mca” 5.某地主鬼的老婆、小孩(已故) 6.三个精英怪:①吸氧而带蛇毒的老货 ②需要胸围很大的“鸡”的跨国boss ③炸弹制造者和少女诱拐犯 三、地点 欧洲--Eng 和西班牙马赛 非洲--赞吉尔?(哈哈,我WoW多了) 美洲--纽约 四、 S从一家5口到一人吃饱,quan jia那个不饿,很难过,她靠body和毒品迷糊自己。 直到记者来访。 来访人被S害惨了,因为S潜能无限,本来就能剑桥大学当书记或班长的,结果在人间大学改名叫“脉鸡哇”(这是一个客家话单词)。 S除了从记者住处得到巨大的信息量和若干多国货币换药和外,无路可投,到了某个赋闲在家却不简单的男人家。这男人的妻子也惨的。这男人也有情义的。只是属于军情六处管的人在M国的CIA上班,可见他像当年的潘月一样矛盾并苦痛着。 S获得的技能多如一箩筐傍身后,连师父(男)也不放在眼里-- 她的处理问题的风格(其实是心态或心理素质的问题)我很服!服!服! 出山门做任务的过程不累述了。 对潘月而言,高潮的部分必须写: “We are what we are, right?” “15岁的女孩无时无刻不在愤世嫉俗..” S与幕后多ID的信工男(不好意思,潘月从某工业大学的信息工程学院信工(电子)专业出来,对斯诺登、《谍影重重1-5》的伯恩等前辈略知二一) 对话时的双方面部肌肉和眼神,相当之劲啦!! So,永远不能也不要而且不可以小看女人----好像是古龙前辈这样说过。
作为女性谍战片的本片,虽然动作上比不上《极寒之城》精彩,情节上也比不上《红雀》艳丽,更没有《终端》的幽默感,但拍得较为真实,——因为现实中,根本没有女性能打得过胯下有球的男性,更不可能女性一拳一脚能将男性打翻,——本片的拍摄,就注重现实,如第一次出任务,若不是雷曼有哮喘,女主早就挂了;对打雷扎,虽然雷扎腿部中刀,但仍被雷扎抱住脱不开身,若不是对方女性的帮助,女主肯定被炸得灰飞烟灭……
8个月前,斯蒂芬妮因父母姐弟遭受空难而死,尚为学生的她精神遭受挫折而沦落为妓女。但一个记者过来告诉她,空难不是意外发生的,而是有人故意放置炸弹造成的,并称现在恐怖分子还在伦敦大街小巷招摇过市……
知情后,斯蒂芬妮拨通了记者普罗克特留下的电话,并来到记者家……记者告诉斯蒂芬妮,炸飞机的恐怖分子名叫穆罕穆德·雷扎,情报是军情六处的朋友告诉他的;由于种种复杂的政治原因,政府查出凶手后却不能将其逮捕……
斯蒂芬妮趁记者普罗克特外出开会,偷了一些钱和凶手的资料,以及普罗克特的线人代号B的住所信息,买了一把手枪准备复仇……但莽撞的她,面对凶手直盯盯看时,不仅没敢开枪复仇,还将有普罗克特身份资料的背包让凶手偷走……结果,普罗克特被恐怖分子暗杀……
斯蒂芬妮根据手机定位B的位置,坐车来到苏格兰高原某处……起初,B将斯蒂芬妮关闭小屋使其彻底戒掉毒瘾,之后带其强化身体体质和特战技能……
B告诉斯蒂芬妮,雷扎只是个跑腿的马仔,策划恐怖袭击的是激进的伊斯兰传教士、绰号U17的人;找到U17唯一的线索就是通过雷扎,但因斯蒂芬妮之故雷扎被吓得消失踪影;阿卜杜拉反对U17的政策被暗杀,因此,阿卜杜拉的父亲资助普罗克特查出凶手……
B让斯蒂芬妮化名佩特拉……因为佩特拉打死了B的妻子,所以B复仇打死了她;但她暗中被中情局雇佣杀U17,所以军情六处为了给中情局一个说法,将B开除……
B告诉斯蒂芬妮,根据情报,雷扎现在为U17准备爆炸装置,肯定有新袭击动作,让斯蒂芬妮前往马德里,找到曾在中情局工作的马克·塞拉,向其询问出U17的信息……路费则是向居住在英国的阿卜杜拉的父亲索取……
在马德里找到塞拉,问出雷曼现住在摩洛哥的丹吉尔……于是,镜头来到影片开头……但斯蒂芬妮头次暗杀人,拿着枪对着身患严重哮喘的雷曼婆婆妈妈、唧唧歪歪,被雷曼暴揍一顿差点死去,在雷曼复发哮喘时捡回一条命;接着,又撤离不明智,没将进屋不注意的保镖暗杀,结果被追杀一路,险些丢命……
回到马德里,塞拉又雇佣斯蒂芬妮去美国纽约暗杀一金融家吉莱……
B告诉斯蒂芬妮,吉莱可能资助了U17,让她接手这个任务……因为吉莱的住所安保戒备森严,枪带不进去,但其顶层公寓是专门嫖娼用的,让斯蒂芬妮乔装妓女以暗杀吉莱……但这次斯蒂芬妮又出意外,临阵手软,没将吉莱割喉杀死;但B早有准备,事先在其车上安装了定时炸弹……
斯蒂芬妮在塞拉住所同床打炮时,B(博伊德)打来电话,称是U17雇佣塞拉找杀手杀吉莱的,U17下一个目标是斯蒂芬妮和他……斯蒂芬妮告诉塞拉后,塞拉说U17就是雷扎,下个月去马赛……
做掉雷扎前,雷扎说出塞拉的真实身份……
斯蒂芬妮相信雷扎所说属实,塞拉就是U17,将塞拉干掉……
正如我们所料,确实与加纳的《Peppermint》很像,但要更接近现实一些,特别是在最近刚好有飞机被击落坠毁事件发生后,让人更感叹世事无常。每个复仇背后是悲剧,但复仇本身又可能造成更多悲剧。
本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但小说有多部,而只看本片,并不能了解为何叫"节奏组”,所以这个名字是有点莫名其妙的。本片原本2019年初上映,因为Blake Lively手受伤才拖后一年,没想到赶上前阵子就发生了乌克兰飞机在伊朗起飞后坠毁事件,让影片中发生的一切看起来更加真实,也更加悲伤。
本片的女主因一家人全部在飞机上死亡,而且最终这个惨案被证实是恐怖袭击,让她一心希望报仇。所谓报仇就是一一杀死跟这个恐袭事件有关的人。这样情理上说得通,但伦理上就会出问题。
作为一个本身没有任何特工背景和训练的人,女主在裘德洛出演的前特工帮助下,8个月内成为了女版特工。 虽然技术上落后些,但运气还不错。
类似的复仇故事的确曾有不少,而且几乎每个都评价不高。原因主要是复仇电影,特别是还牵扯到种族仇恨、恐怖分子,很难传达正能量,而是被认为可能激化更多矛盾。特别是主角如果是女性,更被认为不符合实际,打得不够过瘾等,有很多刺可挑。
但本片其实相对《Peppermint》要强的地方就是看上去还是毕竟符合现实。Blake出演的女主并没有被神化,而是在最初也经历了挫折,吸取了不少教训,甚至观众跟随她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车戏,能感觉到她因为没有完全准备好而各种陷入危险。之后的复仇之路也有不少是靠智谋取胜,而不是像《龙纹身女孩》那样更多技术和打斗上的较量。本片看得出来是希望走特工伯恩那种写实路线,让主角始终保持低调的隐藏身份,没有过多花哨的特效场面,关注一个黑暗英雄的诞生。
影片是出自女导演之手,只是相对于《猛禽小队》来说,本片还是过于保守了,制造出了悲伤情绪,足够黑暗,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动作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很少。因此如果看的人求的是娱乐性,那肯定不如《猛禽小队》过瘾。
但影片更像是一个为Blake量身定做的广告,证明她一直被低估的实力。美女有时必须要丑化自己,收起胸部,刻意降低吸引力才能让人看到其他优势,这是真理。这次Blake大部分素颜出镜,打戏部分也不觉得花拳绣腿。影片的打斗不像黑寡妇或惊奇队长那种超级英雄的夸张方式,也没有太多枪战场面,相对更写实。她的身高占优势,几场与男士的对打戏中,看起来并不柔弱,甚至感觉打倒裘德洛确实不在话下,百变造型也都驾驭得很轻松,证明了具有担当动作片女主角的潜力。
无论如何,本片与《猛禽小队》一样,算是女导演、女性为主角的动作片,贡献了在沉默中爆发的女主角和一堆被她打得很惨的男性。甚至Blake的角色其实与《猛禽小队》里Mary Elizabeth Winstead出演的女猎手(Huntress)背景故事很相似。
可以想象,最近坠毁的乌克兰飞机死者家属中肯定也有像本片女主一样满腔愤怒与悲伤,希望复仇。但这事儿应该找谁复仇呢?伊朗?老川?世界上恐怖分子太多,想起来更令人心寒。相比之下,本片中的女主要对付的还真的算容易的。
PS:片中裘德洛的角色传授打败对方的诀窍:有ball的就踢爆,没有ball的,就朝眼睛和耳朵等弱点下手。感觉还是很实际的。
很早之前,在看到《节奏组》这个英文名《The Rhythm Section》的时候,我一直很疑惑为何以这样一个名字去命名一部动作片,可能是有着原作的缘故,也有可能这是统领本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看罢电影,对于这个名字我似乎有了模模糊糊的感觉,除去布莱克帅气的造型还有汉斯季莫也许再一次摸鱼的雄厚配乐,全片就是一个并不复杂的寻凶报仇的故事,但却拍出了一点不同的韵味。尽管片中的节奏组是指丝黛芬妮稳定自己呼吸,保持镇定的方式,但是在我看来,女主在一次又一次接近自己真凶的探寻中短暂地绽放着惊人的能量,正像是一组渐次进入节奏高潮的乐章。
如果怀抱着类似《安娜》,《极寒之城》这样女版《疾速追杀》动作电影的期望去看《节奏组》的话,想必会大失所望,摄影师出身的导演瑞德·穆拉诺显然更注重于对于情绪流动的刻画和镜头的追求,在开篇略显老旧的故事梗概之后,女主丝黛芬妮踏上了前往苏格兰训练的旅途。
而也是在此,伴随着女主的新生,本片也走入了一条冷峻却汹涌的河流。
如果说一般这种类型的动作片着意于女性精彩的打斗,那么《节奏组》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不遗余力地渲染着丝黛芬妮每一场复仇,每一场刺杀的不顺利。
第一次冲动的寻仇,她最终没有勇气去杀掉罪犯,而雷扎亦发现情势不对立刻藏匿行踪。
训练过后的第一次行动,丝黛芬妮面对的是一个需要用呼吸机,腿部残废的前拳击手,即使对方已经是个残疾人,丝黛芬妮依旧落于下风,还是靠着对方正巧气喘发作才捡回来一条命,而在逃走的过程中亦惊险连连。
接受了下一个目标的丝黛芬妮在B的安排下做了周密的准备,但是在最后关头又突然心软未能完成任务,靠着B的候补计划炸死了目标,却也连带着炸死了目标的两个孩子。
直到她最后一个任务,面对引爆炸弹的凶手雷扎时,丝黛芬妮才有模有样地算是较好的阻止了爆炸,手刃仇人,虽然,如若不是雷扎的女性同伙的帮助,丝黛芬妮也免不了和雷扎共赴黄泉的命运。
这种“菜鸟”的行为带给电影的青涩之感是很多同类型复仇题材电影中较少见到的,却也非常真实。女性动作电影,有些虽然有着很好的动作设计,但是往往会给人一种“假”的感觉,那就是天生来说女性的力量就无法匹敌男性,而经常这类电影中女性以一敌多的动作场景,女性一拳,一腿就能把男性打趴下,而男性的攻击又被女性角色轻易挡住,本来就是不太合理的。
而《节奏组》中,这样“不合理”的动作设计就非常之少,全片几乎一直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既然是女性杀手,就不要和男性比拼力气。毕竟,丝黛芬妮能被一个半残废打到奄奄一息,能够被一个重伤的人抱住大腿几乎无法脱身,也能被裘德洛各种戏耍,这似乎并不像一个英姿飒爽的女侠,但也正是在这种先天的劣势之下,丝黛芬妮的复仇之路才显得更为可信,她最后的胜利亦更可贵。
当然也许是由于对于原著的改编问题,电影中有些值得更深层次挖掘的部分只是浅尝辄止,比如丝黛芬妮对于飞机的恐惧,对于家人的怀念,而这些通过时不时模糊的回忆杀来表现,并没有任何的感染力,如同裘德洛在里面说的那样:“cliche”,与其时不时插个几秒的闪回画面,还不如替换成一整段过去的回忆或者是自述一段曾经和家人的故事,毕竟电影打动人心并不只是让演员沉溺于角色的情绪之中,还要让观众产生共情,而观众情绪的调动若是没有扎实的背景故事作为铺垫,看到女主那样苦痛的表演往往只会觉得矫揉造作顾影自怜。
影片中表现很不错的一段,就是丝黛芬妮踏入冰水中游泳的桥段。
配合着汉斯季莫的配乐,丝黛芬妮穿着单薄的内衣踏入了冰冷的河水之中,每一步都很慢,身体亦在不断颤抖,我们几乎可以感受到她的寒冷和恐惧,不过丝黛芬妮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她想要复仇,想要证明自己。于是,她钻入了水中,镜头不断在水面上下沉浮,丝黛芬妮也在挣扎着向前划水,这是一场以命相拼的搏斗,一旦停下来,就会坠入水底。
最后再让我花痴一下布莱克的颜,布莱克短发虽然看上去有些慵懒,有些杂乱,不过真的有一种很飒的帅气。
如果没有布莱克的出演,大概我对本片的评价会低一些吧,毕竟除去布莱克,其余的角色功能性高于实际意义,裘德洛虽然出场不少,不过除去越来越秃的头发也并没有太过抓眼的表现,倒是布莱克,从一个堕落的瘾君子逐渐坚定了复仇的信念,由一个菜鸟成长为不那么菜的杀手并最终走完自己的复仇之路,电影的每一个鼓点都伴随着丝黛芬妮这个角色命运的下降或是上升,在紊乱的情绪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并慢慢把握人生的方向完成蜕变,这也许就是标题“节奏组”的意思吧。
影评第556话《节奏组》——青楼女子复仇记
动作悬疑片《节奏组》于1月31日在美首映。
本片由布蕾克·莱夫利领衔主演。
片中的女一号本是一位良家妇女。
但由于家人在一次空难中丧命,
女主渐渐地沦落为一名吸毒卖淫女。
假扮成嫖客的自由记者告诉女主:
其家里人的空难绝非事故,
而是一场有策划的恐怖袭击。
从此,女主就走向了复仇的不归之路。
女主幸得裘德洛扮演的特工培训。
在强大的复仇意念支撑下,女主竟然轻松地克服了毒瘾,
从不会游泳到得心应手地冬泳,而且还是无师自通。
正可谓:问伊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湖冬水奋力游。
正如师父裘德洛在片中所说,
杀人就要杀出节奏。
一组一组的杀人,于是就成了“节奏组”。
女主不停地往返于欧洲、中东、美国之间。
果不其然,杀人都杀出了“节奏”。
影片略带小小悬疑。但由于影片的主要演员只有三位,
笔者就不在这里剧透了,想必大家很容易猜出。
同样是R级动作片,
笔者还是更推荐现实生活中布蕾克·莱夫利的老公瑞安·雷诺兹所主演的《死侍》系列。
因为后者不仅血腥暴力,更充满了很多成人幽默。
祝大家周末愉快。
一部有点文艺的女性复仇片,纯粹喜欢动作片、间谍片的就别来凑热闹了。影片开始有些拖沓,闪回太多,但往后还是比较有看头。女主虽然被培训成杀手,但毕竟缺乏历练,几乎每次行动都要出错,要搁在真实环境中,估计早被对手干掉或者被组织开除了。不过,她运气很好,总是能反败为胜,最后找到制造空难的幕后真凶。布莱克-莱弗利的表情很冷,非常有型!
下饭片,没有剧情可言。电影只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乱换发型会颜值减分。金色长发性感傲娇的Blake换成黑色短发顿时村姑,为脱发所恼腐国帅叔裘德洛植发后怪异的发际线不如秃着堂堂正正。
是最正经也是最无趣的一类悬疑动作片了。看了眼导演资料,不愧是从摄影师起家的。
裘德·洛 /为一个婊子弱鸡杀手做配角?cia 军情处都是傻逼啊!这是杀手太强?还是恐怖分子太弱?草!
https://music.douban.com/subject/2083783 就问你像不像,可惜“美帝最靓妞”也就剩个颜值了。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菜狗在那疯狂装逼。。
这个节奏组没有节奏呀!
不知道为什么叫“节奏组”,可能是四部曲的关系,更可能是和小时候起名字一样,五行缺什么就叫什么。故事节奏完全随心所欲。一个中产家庭破碎沦为J女,上了一个杀手速成班就开工,没计划没后援没设备没决心,一个字就是干。跌跌撞撞居然干成了三票。最后时间不够了,2分钟明白真相秒杀U17(之前还给人睡了说是麻痹他,很贴心了)。不说节奏吧动作也没看头,飙车戏就是女主全程尖叫……
喜欢阿人演员后果。
一个因父母双亡而变成了吸毒妓女的女人,游了一个冷水泳就变成了聪明、勇猛、幸运(死不掉)的特工杀手。
jude law现在是trainer专业户吗,抗议typecast了。Lively口音拙劣。
看完全片我只怀疑Blake Lively和裘花是不是被制片人敲诈了,尤其是Lively为了拍这个破片还受伤了。除了一段追车系还算精彩,大部分情节都老套拖沓让人昏昏欲睡。发行公司还敢吹女版007也是挺厉害。
不是原著粉也不明白什么叫节奏组,只觉得这片子节奏很差。全片只值得2.5星,除开摄影外几乎所有的环节都属于只做好了一半,差一点及格。除开裘花以布雷克为首的卡司演技都很轻浮,配合混乱的剪辑质感像是1小时看完一季美剧。布雷克的表演大大增添了本剧的玩票指数,前半截像是在拍mv,后半截像是在拍vogue。全片唯一的亮点聚焦在了撞车那场戏/导演选男人的功力远胜过讲故事的能力。
跌跌撞撞复仇记。追车那一段拍得极好极有代入感。
不满足对女性特工动作美艳臆想期待的女性特工成长片,想要达到的真实是主创自欺的真实,这种类型片存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英雄化地反真实,结尾用了nirvana的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好感度暴增,总之比隔壁的极寒之城能看
Blake太想把角色演的不像自己了,但她的演技很流于表面。整部电影里充满了很多没有意义的表演。剧本也真是潦草。
创伤应激和心理状态的波动都有呈现,可以解释很多情况下女主出手的迟疑。但是心理描写仍旧是重灾区,结尾看出塞拉说雷扎是U17的镜头实在是太有限了。一边是动作戏,一边是人物塑造,一对比后者明显差了。
我们都在伪装成别人……
史上最菜女特工,追车长镜头是看点
这个杀手不太行,但是运气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