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情报局官员艾娃·盖勒(米歇尔·莫纳汉饰)发现一名男子(麦赫迪·德比饰)通过扰乱公众秩序而获得国际关注,于是她开始调查这名男子的身份。随着他吸引越来越多的认为他在创造奇迹的追随者,全球媒体越来越痴迷于这位魅力非凡的人物。盖勒必须尽快解开这个谜:他究竟是上帝派来的圣人,还是一个能够瓦解世界地缘政治秩序的骗子。随着故事的展开,多种视角交织在一起,其中包括一名以色列情报官员(托莫·希思黎饰)、一名德克萨斯州传教士(约翰·奥提兹饰)和他的女儿(斯蒂芬妮娅·欧文饰)、一名巴勒斯坦难民(赛义德·埃尔·阿拉米饰)和报道该故事的记者(简·亚当斯饰)。梅琳达·佩吉·汉密尔顿、维尔·特拉维尔、法里斯·兰杜勒西、德蒙特·莫罗尼和博·布里奇斯也参演了该剧集。
Netflix 原创剧集《现代弥赛亚》由迈克尔·彼得罗尼(《偷书贼》)担任创剧人,詹姆斯·麦克特格(《V 字仇杀队》)和凯特·伍兹(《昭雪》)担任导演,彼得罗尼、麦克特格、安德鲁·迪恩(《The Double》)、马克·布奈特和罗玛·唐尼(《圣经故事》《宾虚》)担任监制,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悬疑惊悚片,探讨社交媒体时代影响和信仰的力量。
剧透警告
剧透警告
剧透警告
这是导演的一次进步,James McTeigue是本片的导演,这没什么稀奇,同时,他也是是大名鼎鼎的《V for Vendetta》的导演。
当然,一部剧集的好坏无法从导演是谁去判定。
这并不是一部宗教片,虽然套着宗教外壳---弥赛亚,水面行走,感化妓女,感化有耳者。
正如高赞评论所说:《现代弥赛亚》涉及的宗教知识相当庞杂,但却和信仰的关系最少。随着剧情推进,每当弥赛亚展露其神性,紧接着就会给出足够平衡的证据将其拉下神坛,剧集刻意的制造一种“摇摆”,而这种摇摆直指一个目的,也是本剧最核心凝练的概括。
"所有人都有所敬奉,我们唯一选择的是敬奉的对象,有些人臣服于金钱,有些人屈服于权力,才智。这个社会由 充满了贪婪的金钱 和 权力 所驱动。唯一的回击方式是创造有益的疑惑,这会引起质疑的需求,疑惑引起恐惧,这会让我们为了寻求领悟而质疑一切。"
本剧集同时为上面这段话献上其最有趣的自嘲,使其出自《文化恐怖分子》,再先进的思想也难以掩盖的事实是相当多极端左派组织最后发展成了恐怖组织,制造苦难,试图以鲜血吸引其他文化的视线。
人类的“自我”太过根深蒂固,透过“我”这个着了色的望远镜看世界,一切事物于是都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而撬动它的最好方式是“创造有益的疑惑”。
与许多“左派”“右派”剧集不同的是。
《现代弥赛亚》并不说教,剧集更像是在罗列证据,不带情感,不预设立场,观众随着剧情推进,选择相信,或是推翻之前的立场。而其所相信的受到一遍又一遍的拷问。
毕竟单单是证据的“选择性罗列”已经可以构成欺诈。
这应该足够算作导演的一次进步,在十余年前的v字仇杀队里,“人们不应该害怕他们的政府。” v在尽情掀动一场黑群(black bloc)运动,当够了群氓的牧者之后,将新世界的钥匙——起爆器 交于新人类手中,是复仇还是抱着一颗哀矜的心,执行杀戮时,是“公正的报复”,还是为生命作辩护。新世界的样貌应该交由新人类去创造。
“一个畸形的社会创造的怪物成为牧者”——煽动。这也是《v》显得“格局偏小”的原因。
于是在十余年后:
“创造有益的疑惑”
疑惑引起恐惧,
恐惧带来怀疑。
怀疑不会带来更多东西。
怀疑不会带来理解。
人们无法理解。
直到人们开始接受。
接受不同的声音。
圣经是记录神的时间表的一本书,作用在于神与我们人类沟通,祂记录了过去也预言了未来。圣经上有记载弥赛亚会再来,也许就是圣经上的这句话使这部剧诞生并且展现在我们面前吧。
我想这样定义“宗教”一词,人们根据对神的旨意(圣经)的解释不同而产生了分歧被划分为几个派系,而被后人将这些派系,称之为“宗教”,其实大多数宗教内含的道理都大同小异,但是唯独基督教出现了救赎者即主耶稣基督,这看似没什么区别,但就因为这一点的缺失,各个派系之间产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以至于伊斯兰教滥杀无辜,毫无爱的迹象,犹太教自私自利,就把自己的民族当成被神拣选的民族,不肯把神的祝福传递给外邦人,其他印度教、佛教等宗教,都提倡行善,但整本经书并没有具体对人类的起源进行解释,更没有对未来的预言,说到底就是一场空,毕竟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神的话语(圣经),如果不去读圣经,永远也不会明白神的心思意念。
当然真正的信徒不在于懂多少神的话语(圣经),而是能不能行出神的话语。现代犹太人还有西方传统基督教国家的信徒,像极了片中德州牧师和师母的样子,他们自认为自己是很虔诚的信徒,但是信心不够足,德州牧师在看到神迹的时候确信男主是弥赛亚,但一旦通过在外界了解到关于男主的负面新闻后,马上又恢复到了烧教会的状态,他怎么不想想龙卷风为什么没吹垮教会建筑和男主在龙卷风里安然无恙和自己女儿被救的事实呢?很赤裸裸的表现了现在以色列民族和西方基督教国家信徒们的信仰状态。从一个面临经济危机的德州小型教会,因为男主,德州牧师变成了被人推崇的当红牧师之后,他们收到了很多捐赠,当师母问到拿这么多钱该干嘛时,牧师的回答竟然是“为祂盖一座教会”,德州牧师完全不了解神的心意,神的目的不是享受荣华富贵,而是拯救全人类。这在片中一开始就有提到。而且他的三个信徒刚好是三个派系,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当然也包括其他人们。片中也有位僧侣慕名来到德州被龙卷风摧毁的小镇盘腿打坐,这个镜头很是喜感也有点感动。
在第一季,导演十足玩转了观众的判断能力,让我们随着女主的视角,对男主从怀疑到信任,反反复复重复着心里变化。很期待第二季,想了解编剧和导演到底要把这个男主打造成骗子还是真弥赛亚。我预测,剧中三个信徒,德州牧师女儿和伊斯兰男教徒和犹太探员,都会对祂确信不疑。而探员女主将会充当圣经新约中保罗的角色,一开始是迫害者,后面因为多次见证和目睹奇迹的发生,并且自己的生活因男主而渐渐改变,使她成为最虔诚的信徒。
最后我想说,我很喜欢看圣经,比任何书籍和任何影视剧都好看,因为影视剧都是虚构的,而圣经时真实的,与我的命运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圣经里出现的任何人物任何事件都与我关系密切。
但凡你对,“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哪?”这些问题有点想法,我想推荐你看圣经,神会告诉你。天父爱你!
首先他哥的話可信嗎?他哥不能就像最後的小男孩這麼的滿口火車嗎?或者他哥嫉妒他,所以污衊他呢?如果他們真的這麼顛沛流離,怎麼可以一個中東的流浪兒去到美國唸書呢?
另外寫書的駭客,看上去他的年齡比麥西哈大不少,他成為他的信徒,難道只是因為麥西哈能迷惑人嗎?不能是作為彌賽亞選中了他,然後通過他手完成上帝旨意嗎?
最後女特工的父親在兩人同住時說的話感覺更加不寒而慄啊,只是因為癡呆症所以感覺有偏差嗎?還是他所感受的就是異像呢?畢竟他父親說他不信宗教。
这一集很短,只有三十多分钟,情节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想表达的内容是个很大的命题。
男主下定决心要一把火烧掉教堂,起风了,把桌上的书翻到了《圣经》约伯记,而约伯记开头讲的是耶和华最正直的仆人约伯,在一场针对信仰的考验中,被剥夺了一切财产并降下了满身毒疮痛苦不堪之后的反应,他开始咒骂自己的出生,并开始抱怨神的不公。
点出了人间的一大疑惑: 正直的人为什么会遭受不幸?如果世间没有神所应允的善恶有报,那么到底有没有神存在?
阿维信仰崩塌的背后有一个故事,第一集已经被点出了。
女主Eva经受的痛苦,丧母,丧夫,身患绝症,依旧坚持正义和真理。可以说正是信仰(中情局的圣职),支撑着她,(真理)安慰着她。
而牧师寻求的是安慰,是自我价值感,注定与真理无缘。
男主通过约旦安曼飞到墨西哥,从墨西哥边境进入毗邻的德克萨斯州。看到龙卷风席卷过后的土地,说,这里空了,是否是一语双关?
当新闻出现在这种平台,女主知道,删推特封号已经没用了,神迹这事儿,能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很显然女主做了预知梦。男主是通过什么手段拣选了一个会做预知梦、会在龙卷风来临时离家出走的女孩?他是怎么面对龙卷风的?为什么教堂没有倒塌?
暂且搁置这些疑问,回到约伯记,约伯记的最后,神嘉奖了约伯,因为他并没有因为倒霉而承认自己有罪,虽然他的朋友都在跟他强调因果报应。这也就是在说: 人类的命运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受难并不能证明你怎么样,过的好也不能证明你怎么样,你以为当下一切是你积德或作恶的结果,其实并不是。
有的网友说,可以引申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补充一句: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需要在有一口气的时候,拥有一种不放弃的韧性。虽然我们不能决定命运,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细读约伯记的时候,发现约伯确实是这样做的。
在上一集的结尾, CIA 调查员采访了弥赛亚的哥哥,揭穿了他的魔术师背景,似乎一下把他从神坛上拉下了,但是这一集的开头,又恰如过山车的拐点,剧情再一次反转。
接下来的拉片会解读的很详细,以至于光是开头就要单独写一篇。
深夜回到酒店的弥赛亚被人蒙头绑架,你们能猜到被带去见总统了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毕竟已经在白宫眼巴前儿开始大型集会了。
但是私下的约见意味着什么,我想可以说明几点:
1. 总统希望获得真相,而且是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直接对话,没有其他人的干扰信息。
2. 总统其实对神迹,一些列神迹,并不是像极右(极左)的老牌政客(彻底的无神论者)全盘否定,而是好奇。
3. 在国家安全顾问焦头烂额的想稳住局面占据上风的情况下,自己去把弥赛亚请为座上宾,似乎“正中下怀”。而甘冒陷于被动之风险,也要探究真相,给国民一个交代,不得不说,有一种浪漫主义、英雄主义、骑士精神。
face to face, 这个镜头意味着博弈的开始,以下是精彩的一轮又一轮的较量。
很显然,总统知道自己的沉不住气会让弥赛亚从一开始就占据上风,并且已经做好了较量的准备,从一开始寻找机会一步步翻盘,有攻有守,寻找对方的破绽,伺机反将一军。
但是熟悉的一幕,都曾经在女主爱娃和以色列特工阿维身上上演过,结局是弥赛亚胜。
总统 - Is it? Why? 潜台词,我不相信什么宿命论。
弥赛亚 - ... Are’nt we? 反问句,潜台词:请正视现在的局面。弥赛亚占据上风。
总统的主动轮:主动给你表达的机会,因为你渴望表达所以而当你表达的时候,正好就是我占据主动的时机,总统用了同样的反问句,“Are'nt I?” 所以这一轮战平了。
原来总统是军人出身,怪不得有一对一对决的冲劲儿。在这一局里,总统试图用蔑视对手的语气激怒弥赛亚,弥赛亚沉默。
新的一回合,我们直奔主题吧,你想要什么?弥赛亚:为和平而计千年。
问题抛出来,就算很天真总统也不得不接,自己挖的坑要自己填,此轮防守。
撤军会带来灾难,而灾难一开始又是谁带来的呢?弥赛亚进攻。
总统的反击自相矛盾:一开始说的弥赛亚例数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不能预测将来也会这样;自己又说以史为鉴,如果美国不派兵,俄罗斯边境将会爆发战乱。弥赛亚将军:历史已经终结,审判已经开始,社会将要重启。
如果弥赛亚是疯子倒还好,问题是弥赛亚不是疯子。如果弥赛亚背后有阴谋倒还好,问题是他是阳谋。
总统完全占不了上风。弥赛亚他没有死角,没有黑点。
当总统以为收到了威胁的时候终于露出了笑容,你只要威胁我你就输了!你就是邪恶方!终于露出嘴脸了!
没想到弥赛亚用了善意的词汇——warning, 下一秒总统就转喜为怒。
下面,弥赛亚又一次直击内心深处,总统面色逐渐凝重。
两个肯定的回答之后,总统进入了似乎另一种状态,是不是催眠,各位看官自己来看吧。
最后真的就是,不由得你不信,完胜。
敢说敢做 神迹夸大出现和神迹被人为打压 焦虑的follower永远兜转在恐惧和情绪激荡中 一个开放式结尾也好 进化过于缓慢的世人本来就不允许这样的声音越说越响
🥃再见 一部flash好作品
混世久了的孩子的确容易接近真实 能看见对方因为什么而恐惧 情绪激动
与其说是政治魔鬼 还不如说是底层社会方式磨练了读心术
这部剧讲的是弥赛亚再临时,关于救赎的故事。
首先,电影没有明确给出麦哈西是否是弥赛亚。但从剧情的种种证据看,都指向麦哈西确实是弥赛亚。比较可靠的几个证据有:飓风过后,只有教堂没有被摧毁。他并没有指示牧师往哪里去,但是牧师带他去了他想要去的华盛顿。他在华盛顿现场表演了在水上行走。他预测了飞机的坠毁,在飞机坠毁后死而复活并拯救了以色列特工。他在和人对话时清楚每个人各自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是难以用魔术或者阴谋计划来解释的。
在此基础之上,我想讲讲我所理解的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一部以信仰为核心的电影,里面的人物都代表了对信仰不同的态度。
阿维是一名以色列特工,他内心的秘密是他在一次行动中,找到了杀害他母亲的凶手的儿子,他选择了私自行刑,将这个小孩杀死。这类似于中国武侠,A杀了B,B的小孩就要找A报仇,然后A的小孩又要找B的小孩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了。这种选择虽然符合人们内心的朴素正义,但并不符合上帝的心意。按照我对圣经的理解,上帝并不希望人成为审判者,人们应该相信上帝会亲自去惩罚恶者。自己要去复仇的做法,本质上应该是不相信全能公正的上帝的存在,或者对无所作为的上帝的失望。因此麦哈西指出,经历过那次事件之后的阿维彻底失去了信仰。但在最后一集飞机上,麦哈西一直劝哈维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选择,并表示只要忏悔就可以得救。哈维最终在飞机快要坠毁时选择了忏悔,并最终在坠机后得到了麦哈西的拯救。其实纵观全剧,哈维虽然看上去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特工,但其实他的内心仍然存有善良。他非常关心他的女儿,即便他的妻子背叛了他。他在德州的帐篷外有机会拿着枪直接杀死麦哈西,但他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下手。他选择将杀死小孩的事情掩盖到内心的最深处,但他仍然不时的会为这件事感到煎熬。正是因为他内心的那一丝善良,他得到了上帝的拯救,就如佛教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阿维在飞机上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弥赛亚说,每一刻都有选择的机会,在善念或者恶念之间进行选择,每一刻我们都有机会重新创造自己,这是上帝伟大的祝福。阿维回答的一个引申问题是:如果罪人无论犯了什么罪,只要他忏悔,选择善良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原谅和拯救,那先前的这些罪岂不是都不用受到惩罚?佛教相信善恶终有报。我并不知道,在公义的上帝那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牧师则相当于阿维的另一面。表面上非常虔诚,礼拜日总站在教堂门口和颜悦色的欢迎大家,在台上讲的头头是道。但他其实并不关心自己的女儿。他和妻子对女儿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儿因心情不好在外面逛了很久回家,妻子的反应是关心她女儿去哪里了,而他的第一反应是想知道女儿有没有偷钱。女儿在布道会上晕倒醒来之后,妻子的反应是关心她女儿身体是否有恙,而他关心的是一直追问给他带来无数关注的弥赛亚去哪里了。女儿堕胎的事情妻子都不敢告诉他,因为告诉他之后他必然会为了维护他牧师的名声逼他女儿把小孩生下来。而妻子从她女儿的角度出发,认为她女儿并没有准备好在德州做一个单身母亲,支持女儿去堕胎。(题外话:堕胎在美国是机具争议的话题,一大部分基督徒认为按照经义要禁止堕胎,这也成为总统竞选中拉拢基督徒的一个工具。不管川普说出多反智的话,只要他答应会任命保守派的大法官,很多基督徒就会把票投给川普。其实我认为这本身根本不应该成为一个政治话题。这是个道德问题,并不是法律的问题。如果你认为堕胎是不可以的那你就别堕胎,但不能拿自己的道德观去强迫他人。就像我认为捐钱给山区儿童是好的,但我不能要求其他人也必须遵守这个行为。养育一个小孩是需要花时间和成本的,很多人在怀孕时并没有准备好成为合格的父母。强迫这些人生下小孩,谁又来负责这些小孩的成长环境呢?与其在强制所有人不能堕胎上努力,不如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如何改善那些出身在穷苦人家的小孩的成长环境上。)我一直认为,自认为自己很虔诚,拿着经义和教条来指责其他人违背了这一条,违背了那一条,并不是上帝的本意。首先,圣经说过在上帝的标准来看,没有一个人是义人。圣经中耶稣在面对一个行淫的妇人时,告诉大家谁没有罪,就可以拿石头打她。按照律法,这个妇人应该被石头打死。但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去打她。其次,律法只是工具,上帝爱的是人,不是律法。不允许堕胎看上去是维护了为出身小孩的权利,但被逼生出小孩的那些父母们所受到的伤害又为何要被忽略呢?就像牧师为了追求宗教律法强迫她女儿把孩子生下来,但她女儿本身并没有得到她的关心。其实在剧中,他女儿仍然得到了弥赛亚的拯救。这部剧传达了堕胎本身,正如其他种种律法,并不是上帝关注的重点的观点。
飓风来临前,牧师打算一把火烧掉这座教堂,在那时他已经彻底放弃了他的信仰。即便他亲身经历了各种神迹,比如教堂在飓风中的保留,水上行走等等,当牧师发现自己并不是弥赛亚来的目的,他女儿才是时,他仍感到不解和愤懑。那一刻,他想到的只有他自己。他去质疑弥赛亚的行为,为了赚钱去私自安排弥赛亚上他岳父的节目,甚至给弥赛亚安排衣服鞋子,大有一副我才是整个事件总指挥的架势。这种种的行为显示他其实并不虔诚,也不谦卑。在事情没有按照他的安排进行的时候,他仍然没有忏悔,而是选择去烧掉了教堂,陷入了彻底的迷失。他和犹大的故事很像,即便亲历耶稣的神迹,位列使徒,听了许多耶稣的讲道,却仍然选择出卖耶稣。
同样作为对比的,是萨默尔和吉卜力的选择。两个人是好朋友,都作为难民跟随弥赛亚来到了以色列边境抗议。在恶劣的环境下,吉卜力仍然保持着非常坚定的信念,最后在神的启示下和平带领难民进入以色列。而萨默尔在苦难之中则开始怀疑弥赛亚的真实性,最后被带到了极端组织,被要求带着炸弹去炸清真寺。原教旨主义者的逻辑是作为信徒要为主牺牲,对于他们看不惯的人是可以去杀掉他们的。为什么宗教容易滋生极端思想?因为他们在本质上非常相似。都强调要无我,愿意牺牲自己,听从上帝给我们的使命,反对上帝的人是魔鬼,而我们永远不应该站在魔鬼的那一边。圣战是比较有道德感召力的。我认为能把好的宗教和极端的宗教区分开来的,是有没有人道主义。无论我们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还是应该关心每个人,无论他是好人还是罪人。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特别是生命的权利,无论他们的想法有多愚昧,错误,甚至离经叛道。这和前面提到的阿维要自己去报仇的选择一样,上帝并不希望人们审判并去施以刑罚。而吉卜力在劝萨默尔不要燃爆炸弹时喊出的那句话是:“神更伟大”。
另一组对比是国防部长和总统。部长属于非常典型的为了利益可以使出各种肮脏手段的政客,比如出钱让妓女去诱惑麦哈西,假装和以色列达成协议但炸毁运送麦哈西的飞机。在部长眼里,所有人基本上都是工具,可以利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总统则相对来说保有信仰。比较有意思的是,麦哈西见总统的目的是让美国从全球撤军。这表达了作者的一个理想。认为美国在全球部署美军其实加剧了世界的冲突,从上帝的角度看,不希望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到处干涉。我的理解是,虽然总是带着民主和自由的口号,美军派军事力量干涉他国主要还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用经济学家的术语,当收益高于成本时,美国才会出兵干涉他国;一旦成本高于收益,美国就不会选择去干涉。比如最近从伊拉克的全面撤军。如果说军事占领的目的是为了占领资源,这的确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伤害。至于说推翻和不推翻萨达姆对伊拉克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并不是专家,也许只有伊拉克人民和上帝知道了。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认为干涉他国内政本身是原罪。对于一些受独裁者或者暴君压迫或者在各种冲突中受难的人民,我认为国际社会出于人道主义的干预是有必要的。
最后一个人物:Eva。我其实并没有很理解这个人物。弥赛亚对她的评价是她让工作占据了的人生。她在工作中雷厉风行,从不退让,但内心其实非常脆弱。她一直不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麦哈西只是一名阴谋家,但她流产了好几次都无法生育,其实她内心才是最需要信仰的力量。她代表的或许是那种投入全部身心在工作中,无暇顾及信仰,家人,甚至自己的人们?她相信真相,相信不是黑就是白,并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真相。但在费劲心思寻求之后,有没有可能事实却很简单?这部剧花了大量篇幅描述她的忧郁,总感觉她一直很疲惫,忧心忡忡,我想不到她在剧中那个地方笑过。或许她代表的是花了很大精力,想要寻求世界的真相,但因为没有对上帝的信仰,无法得到满足和幸福的思想家。
剧中还有一个细节,也是对宗教意义的探讨。一只狗奄奄一息,麦哈西并没有拯救它,而是像那个小孩父亲要做的一样,一枪结束了狗的生命。带患有绝症的小女孩的母亲前来花了很多功夫拜访麦哈西,但剧并没有交代最后小女孩有没有好转,按照结尾处小女孩的样子,似乎并没有好转。这代表很多人寻求宗教的目的,狭隘点说,是为了治病;宽点说,是为了摆脱苦难。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动机。为什么上帝没有拯救狗,没有马上拯救小女孩?我们需要他们被拯救,只是因为“我们”需要。我们希望我们的亲戚不要生病,我们自己不要生病,也是“我们”需要。然而,我们需要不一定是上帝的需要。我们谁也不知道上帝本就希望一个人继续活着,还是本就希望一个人死去。祈祷真的可以改变上帝的意志吗?也许会。但人之常情总会祈求上帝医治疾病,但上帝不是说了,人死亡还有天堂呢。真正的信徒,又何惧死亡和肉身的分别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帝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让苦难和令人难过的经历消失,它的存在或许只是为了给一切经历一个意义,无论它是好是坏,无论它是生是死。C.S. Lewis说得好:“寻求真理,你或许可以找到安慰;寻求安慰,你既得不到真理也得不到安慰”。”If you look for truth, you may find comfort in the end; if you look for comfort you will not get either comfort or truth only soft soap and wishful thinking to begin, and in the end, despair.”
作为总结,我认为这部剧的重点讲的是救赎。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到最后一刻,我们才在阿维和牧师身上,看到神会拯救哪些人,不会拯救哪些人。无论你经历过什么,选择过什么,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都要保持内心的那一丝丝善良,这是我们和上帝连接的最后的通道。令人悲伤的是,在看这部剧的同时,西安因为疫情发生了一些悲剧。在封城之后,一些急需治疗的孕妇和心脏病患者,因为种种原因被多所医院拒诊,最终导致流产和去世。当那些认真“执行规定”的保安或者医生,看到为了得到救治而苦苦哀求的病人时,内心是怎么想的呢?他们内心中是否还存在那一丝丝的善良,在某些时刻告诉他们该如何选择。
打低分的都是傻逼,这是一部神剧。
这是一部非常大胆的美剧,其实我们在电视剧里能够发现新约时代各个圣经人物的影子,百夫长,彼拉多,彼得等,其实也给我们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都有一个思考,当救世主再临的时候,我们准备好认识他了吗?还是说,我们仍然和当年的他们一样,根本认不出来呢?
剧的目的不是告诉你该信什么,而是给出正反两面足够平衡的证据让观众自己选择相信哪一面,这也是最后一集,写在墙上那句点题的话的意义。
神不在时,人祈求出现,神示现时,人却不相信。
男主真的太帅了,中东阿拉贡。妓女-神父(抹大拉-耶稣)桥段是真的经典,百看不厌。
主线是经典戏剧式的,《天使来到巴比伦》、《四川好人》这类,神降临在不信神的世人间,见众生相。佐料是Netflix用熟的那些——中东风土、恐怖主义、大国间谍、个体伤痕、阶层(民族)差异、现实植入(本片中的飓风和洪水)。确实我们这种现实世界也只配得上伪神。真敢想敢做,不如做降个真神的剧情,哗~~
很有意思,很神的一部电视剧,他的精彩程度完全取决于你相信什么和你的信念,就和这个世界上的不少事情一样。
真正触动人心的不是神迹,而是有人真诚地说,我了解你的一切痛苦和不堪,我爱你,每一刻你都有机会重新开始。
看得出是网飞年度重头剧,连官方中字都翻译得比其他剧好得多,还特别选在以耶稣生日纪年的公历一月一号播出,整部剧将神话、宗教、社会议题、移民政策、地缘政治等各种元素糅合在一起,从叙利亚到以色列再到德州,主角连番用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和英语谈论玄机,围绕亚伯拉罕一神教的三大分支引发世纪热潮,最后不出所料在所有人将其人格化时,又借由奇迹般的花海复活神格化了,悬念和野心极大,但由于涉及的元素非常多,需要庞大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观影量及时事了解,才能看得懂这剧,其实这剧和信仰的关系最少,讽刺意味更多,剧本雕琢非常精细,世界构架庞大写实,拍得极为精彩
最后一集,小孩说弥撒亚施展神技救活了男主和另一个人,但是前文有交代了这个小男孩非常爱夸大其词,信与不信都在于你心中
彌薩亞 好性感 好想把他撲倒
米歇尔·莫纳汉和邪教剧杠上了?
女主讨嫌。剧情 banal
一般人看不懂,这个当然可以理解。你们看看普通烂剧就可以了,思考不是你们的责任。
365天内看到最好看的剧,以亚伯拉罕教为线串起中东-美国以及现代政治冲突,太他妈妙了。强烈怀疑7.3分是因为中国观众对圣经的不熟悉才打的
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审视自己的信仰。
单看这季应该可以说他就是弥赛亚,一份住院证明、亲哥哥的否认、和华莱士的联系都说明不了什么。圣经中的基督本就是政治家的身份大于神的儿子,他反抗希律王,却被钉上十字架。如果基督再临是在现代的话应该就是剧中这样,受到各种宗教、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人们是会选择相信他是救世主还是一个“高智商精神病人”。看结尾像是会有下一季,只能期待下一季填坑了。
【如果你寻找真理你或许可以找到安慰,如果你寻找安慰你永远都不会找到真理】【你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奥普拉】【the cia就像圣职,它是你需要在生活中奉行的教义,人们的生死取决于我们做的决定和行动,当你处于生死关头,你需要知道谁是你的敌人。真相看起来是灰色的实际并非如此】亨廷顿预测冷战以后世界矛盾会以文化和宗教冲突为主
Lost in faith.
女主角像是Carrie Mathison和Juliana Crain的合体. 无论Payam是否是弥赛亚剧情上都有解释不清的漏洞, 当然我更倾向于不是. 一些细节处理得挺到位, 例如Payam用语言和表情对周围人进行的心理暗示. Jibril的screen time多到让人怀疑也许他才是真的弥赛亚. 题外话: 如果总统真是LDS的话他难道不应该更相信总会会长而不是这个来路不明的“使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