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我在中国做电影

大陆剧大陆2020

主演:叶锦添曹郁赵楠张杰丁燕来魏明周逸夫

导演:米若羲

剧照

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1 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2 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3 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4 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5 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6 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13 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14 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15
更新时间:2023-09-16 10:28

详细剧情

  这部由时光网出品的五集电影人物纪实节目,首次将镜头聚焦于一群中国电影的幕后英雄,来自美术、声音、特效、摄影、配音5大电影幕后工种,他们是代表着当今中国电影产业水准的最优秀的7位电影人。
  怎么用声音去表演?怎么用光影去造型?为了做《影》买下全世界的雨声是怎么回事?节目中,他们畅谈各自的电影创作与职业故事,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真实呈现了 “一部电影的诞生”;
  中国特效是不是五毛?中国能不能做得了“灭霸”?东方电影美学能不能征服世界?他们直指行业的困顿与问题,也回答大众对中国电影的“偏见”,用专业为观众答疑解惑,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在中国做电影》既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也是给万千影迷、爱电影的人、致力于从事电影工作的新人们的“一堂电影课”!

长篇影评

1 ) 给所有中国影人

非常值得去看,哪怕并不从事电影行业。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这样。

是从或许有一天能够把我一个人度过的幻想时间呈现成画面的时候开始觉得世界轻盈,我将永远对此热忱的,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可造梦是完美的苦役,你要在无数次找寻中去寻找契合的点,也要成功到达那里,是赵楠听了一天又一夜的雨声,也要甘于寂寞,知道天赋的终点,是始终对自己葆有期待的曹郁,热爱就是在经历了无数次自我怀疑的磨损之后,仍然坚定的重来,电影迷人的地方就在于一段经典画面的制作之所以动人让人镌刻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里,其实因为来源于多重感官的建构,不能否认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曹郁讲的和王家卫角力也非常有意思,不同的审美碰撞能产生更多的有价值的思考,纪录片里没有对当下电影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历程进行过多的延伸,或许受制于时长,如果说每个人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的票,我永远相信中国电影的未来可爱光明,我也永远为它热泪盈眶。

2 ) 越来越专业化的中国电影产业,加油!

这部纪录片从摄影,美术,混音,配音,以及特效五个角度讲述了5个电影工业中的工种,看完之后,觉得想把每个工种做到顶尖,其实不光光要靠专业技巧,更重要的是一个综合素质和优秀的审美能力。比如拍好人物和光影,一定抓住事件发生的故事背景和人物的内心,用心去感受。比如配音,想要把配音完成的很好,也要融入故事和人物的内心。总之,看似每个工种都各司其职,其实大家都在用另一种形式,或者用自己的方式拍电影!

3 ) “现在拍电影跟催命一样”:这部高分纪录片,揭露中国电影乱象

对于全世界的影迷来说,电影业迎来了至暗时刻。

原本定档三四月的好莱坞新片,撤了大半。

《新变种人》《鹿角》《速度与激情9》《007:无暇赴死》《比得兔2》《寂静之地2》……

就连曾倔强表示北美档期不推迟的《花木兰》,也在名单之列。

受疫情影响,电影院的缺席似乎成了常态。

这也是咖爷觉得最遗憾的一件事。

你还记得上一次去电影院是什么感受吗?

看到烂片,或许气愤至极中途离场,捶胸顿足质问自己为何不用这票钱买杯奶茶;

看到好片,或许呆坐原地良久,灯光亮时恍如隔世,不愿回神。

而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正片结束时就匆匆离开。

对于电影的喜怒哀乐,也会随着时间淡忘。

因为对我们来说,故事结束了,电影就结束了。

更不用说,把那一行行的演职员表,也当作是电影的一部分。

比如摄影,比如灯光,比如声音,比如特效,比如美术和服装……

通常情况下,这些演职员表上快速滚动的名字是没有观众的。

而最近,有一部纪录片把这些容易被忽略的人,从幕后拉到了台前——《我在中国做电影》。

不得不说,这个名字真的相当像《我在中国修文物》。

同时呢,这个“做”字用得很有意思,许多人会问为啥不叫“我在中国拍电影”?

因为“做”包含的内容更多,除了拍,还有听、写、画……这些加起来,全都是“做”。

由时光网出品,米若羲担任导演,她本人也是时光网内容中心高级总监。

纪录片一共五集,每集14-18分钟不等,短小精悍,非常适合网生一代观看。

内容聚焦于,摄影声音特效美术配音这五大电影的幕后工种。

每集请来一位或一组当今中国电影行业内的标杆人物,来讲述关于他们的工作。

这类时长在20分钟左右、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这几年见得很多,《早餐中国》《人生一串》《如果国宝会说话》等,都做得相当有意思。

回归影像本身的题材,却不多见。

它的质量如何,看一下这个排场就知道了——

第一集:《光影统领者》,主人公曹郁。

第二集:《声音魔法师》,主人公赵楠。

第三集:《视觉追梦人》,主人公MORE VFX联合创始人魏明、《流浪地球》视效总监丁燕来、Digital Domain 数字王国视效总监周逸夫。

第四集:《寻找东方美》,主人公叶锦添。

第五集:《另一个演员》,主人公阿杰。

说实话,上面这些人名,除非是电影专业学生或是影视从业者,大部分人大概只听说过叶锦添和阿杰。

没听过也没关系,正好通过这部片子,一起倾听这部写给电影人的情书。

首先,第一集。

这集主人公是摄影师曹郁

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2004年凭借《可可西里》获金马奖最佳摄影。

2009年凭借《南京!南京!》获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

2017年凭借《摆渡人》获金像奖最佳摄影。

2019年凭借《妖猫传》或金鸡奖最佳摄影。

登上过著名的《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

这个履历可以说十分漂亮了。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知道曹郁则是因为“姚晨丈夫”这个名头。

第一集短短的17分钟,曹郁实际上说了很多干货。

他首先提到的是,摄影师必须有对电影的极高敏感度,这样才能拍出符合作品气质和氛围的镜头和光效。

这里他用的例子是《妖猫传》的拍摄。

为了营造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中“百媚生”的神态,摄影可谓是绞尽脑汁。

先是点了几十根蜡烛放在演员脸部周围。

接着又用了LED的灯带,使贵妃的皮肤可以呈现出一种LED的光泽。

这样还不够,再加上一种名叫Dedolight(特图利)的灯打在眼睛里。

就这样,有灯笼的光、蜡烛的光、LED的光、Dedolight的光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有层次的光效。

到这里还是不够,要“百媚生”必须要“流光溢彩”,光要流动起来。

于是曹郁亲自动手控制电子调光台,让光动起来。

所有这些加起来,才有了“百媚生”。

其次曹郁给我们提供的干货则是他从绘画里学到的摄影技巧。

由于《妖猫传》是一部奇幻片,所以他从爱德华·蒙克的画作里汲取灵感。

绘画到了蒙克的时期,已经是一种混合的光源。

他画作中阴影部分的蓝色给了曹盾很大的启发,所以《妖猫传》里我们能见到很多绿或者蓝的颜色。

曹郁还提到了之前因为撤档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八佰》,并给出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我对《八佰》很满意,它很像我的作品。”

摄影上,由于《八佰》是纪实片,所以他参考的是毕加索早期的一组画,即他的“蓝色时期”。

所以《八佰》的主色调是蓝绿和黄色。

最后,他提到了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给他的影响。

《末代皇帝》的摄影师是斯拉罗,也正是在这部影片中,他知道了摄影机是可以像羽毛一样飞起来的。

第一集的部分,实际上可能是整部纪录片最有实用价值的一集,你不仅能够看到情怀,还能够看到一个优秀摄影师他所使用的方法论。

当然由于时长问题,也只能是管中窥豹。

不过呢,这不是摄影纪录片,能让我们感受到摄影巨大的魅力,和摄影师工作的重要性,就已经成功了。

第二集讲的是声音。

主人公赵楠,她负责过声音部分的作品有《影》《记忆大师》《重返20岁》《寻龙诀》《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

她也凭借《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获得过第30届香港金像奖的最佳音响效果奖。

赵楠在这14分钟内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当然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

第一是声音在电影里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其实总是会忽略声音,但声音又是使我们能够沉浸在电影中,享受那种虚假的真实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比如怪兽的叫声让人恐惧,是因为里面有很多次低频在里面,次低频是让人最不舒服的一个频率。

再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台词,只听声音就能够知道人物的喜怒哀乐。

第二是声音制作的过程。

首先是靠想象力,通过无声的画面去想象声音。

每一个画面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重庆的KTV和铁轨声,老上海弄堂的自行车声。

其次是拟声,使用各种材质模拟出细致真实的声音。

比如《影》里杀人的声音,捅肺的声音,都需要现场模拟还原。

第三是国内声音行业的问题。

这里赵楠说了一句话:

“现在拍电影跟催命一样。”

电影还没拍呢,就已经定好了上映日期,然后各种催,于是时间压力特别大。

注意,从赵楠开始,国内电影行业的畸形和混乱现象开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罗马》,混音混了四个月;

而中国绝大多数的电影声音制作最多就是二十几天,而且拍摄日期说变就变。

也是从赵楠开始,好莱坞成了一个对比的标杆。

比如声音,在国内是一个人负责,好莱坞是两种人才,一种是混音师,另一种是声音指导。

说白了,就是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影人才素质各方面比较平庸。

而好莱坞的人才培养,则保证了他们有一生的时间去磨练自己的技术,以达到一个顶层的标准。

这个问题在第三集特效将会又一次被重复提出。

实际上,除了上面三个问题,赵楠还说了关于女性和职业选择的问题

大学时她被叫成“楠哥”,公司里小姑娘叫她“女战士”。

很多人听到赵楠的名字,会觉得她是一位“先生”,比如金马奖组委会曾把她误会成“赵楠先生”。

于是在她上台领奖后,她第一句话就是“女孩子也能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录音师,可以非常好,非常棒”。

光是这一句话,就足以振奋不少女性观众,也让电影从业者们有所反思。

第三集是特效。

说到中国特效就绕不开两个词:五毛特效《流浪地球》

这一集可能是最能改变一些刻板印象的一集。

首先,特效不是几个人坐在电脑前玩电脑。

它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工作,包括画面创作、管理、创作、对画面的理解、对电影的认知。

这也是国内赶工似的人才培养无法达到一个很好效果的原因,综合性的人才是稀缺资源。

其次,特效特费钱。

大场地要交房租、养一两百人要发工资、正版软件要钱、电费一个月就是几万……

接着,国内外特效发展过程和层次的不同。

美国是从传统的特效开始的,比如微缩模型,然后一步步发展到现代数字特效。

还是上面赵楠的那个问题,美国在特效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

而中国则没有这些经历,空中起高楼,于是断层就出现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虚拟人物这样的核心技术。

比如“灭霸”这个角色,我们还无法承接这样的镜头。

而像《阿丽塔:战斗天使》中阿丽塔这个角色用到的技术,可能拿到国内都没有人会用。

最后是特效制作过程的不易。

《邪不压正》里姜文会随时随地考特效人员北京建筑的高度;

《流浪地球》需要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返工修改,就连雪屑都要一帧一帧检查以做到细致真实;

《一出好戏》的黄渤要求相当高,每一个景都需要仔细制作……

由此可见,特效不仅是个细致活儿,还要应对不同导演的苛刻要求。

最后,咖爷想来说说叶锦添这一集。

比起电影,更有意思的是叶锦添其人。

他负责过《卧虎藏龙》《赤壁》《夜宴》等大片,并凭借《卧虎藏龙》拿到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知名度在美术设计这一领域中无人可比。

作为一位艺术家,叶锦添在14分钟里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

比如他觉得“美术是另外一个导演”、“通常都是我让导演头痛”……

光是上面的两句话,我们就已经能够感受到他那种对于自己工作的热爱了。

作为一个香港出生、台湾工作、后与大陆导演合作的美术指导,叶锦添对于三地之间的区别有着强烈的感受。

香港是大量借鉴西方,台湾有一点中国的元素但还不够,回到大陆才逐渐找到了那种“东方美”。

比如在拍《大明宫词》的时候,他就已经感受到了大陆观众极高的接受度。

他甚至称之为是“文艺复兴”。

除了人生经历、工作经历,叶锦添还提及了张国荣的八卦:

啊,哥哥真是太可爱了……

同时,叶锦添也谈到了美国和中国电影行业的差距问题:

叶锦添也对今天的中国电影作出了评价:现在是一个迷失的时代。

其实,这在配音演员阿杰的部分也提到了:模仿可以理解,但是最后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特点。

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很多人还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却没能达到百花齐放。

《我在中国做电影》不仅拍出了摄影、声音、特效、美术、配音的种种魅力。

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国顶尖的电影从业人员,对于电影的态度——曹郁的方法论、赵楠的女性态度、特效团队的情怀、叶锦添的大师风范、阿杰的传承精神。

可能作为一部深度阅读的作品,它远远不够。

但作为一个点燃激情的火花,它绝对是最适合的。

《我在中国做电影》中所反映出的中国电影的困境,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当一个快速发展但不够扎实的时代过去之后。

我们需要用怎样一种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电影?

本文作者 |枕云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4 ) 这帮「幕后英雄」,撑起了中国电影的未来

2019跨年夜,由B站主办的“二零一九最美的夜”跨年晚会横空出世。

一时之间,引来万千网友的热捧。

“跨年晚会最佳,没有之一。”

“全程高能,全程暴击。”

种种好评不绝于耳之外,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哔哩哔哩”这个神奇而独特的视频网站。

不可否认,B站的确是一座宝库

从“鸡你太美”的鬼畜视频,到琳琅满目的二次元番剧,到各个大学的公开课汇总,再到涵盖面非常之广的各类纪录片,可谓应有尽有。

而最近,阿七就在B站上发现了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人物纪录片。

它由时光网出品,聚焦于中国电影行业的“幕后英雄”。

虽然只有短短5集,但却足以让我们如管中窥豹一般,看见电影从业人员的诸多艰辛与不易。

《我在中国做电影》

Tales of Chinese Filmmakers

本片把镜头聚焦于美术、声音、特效、摄影、配音5大电影幕后工种。

通过对7位重磅中国电影人的访谈,将中国近年来的电影产业面貌一一呈现。

第一个登场的,是摄影师曹郁

2004年,他凭借《可可西里》摘得金马最佳摄影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之后,由他掌镜的《南京!南京!》《摆渡人》《妖猫传》等多部影片摄影奖拿到手软。

而曹郁自己,也在一路的实践与积淀当中,摸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摄影风格与艺术表达。

在曹郁看来,摄影师作为一部电影的视觉统领者,必须首先做好质感的准备

举个例子,《可可西里》着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画面就要追求真实和震撼。

而《妖猫传》完全是一个主观故事,事件本身就不真实,所以没有必要去拍出自然的光效。

在拍摄过程中,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镜头曾一度让曹郁压力巨大。

其一,这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

其二,这是白居易笔下的名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的“名场面”。

为了拍出这个惊艳的镜头,曹郁先让人找来十几根蜡烛,放在张榕容脸部周围。

之后,加上了LED灯,营造出流光溢彩的丰富色泽。

曹郁觉得这样似乎还不够,于是在眼部加了Dedolight,又在整个脸部加上电子调光台来控制光亮的变化。

这一切加在一起,终于造就了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其实,早在曹郁一开始跟陈凯歌聊起《妖猫传》的摄影阐述时,陈导就立刻意识到这位摄影师的不凡之处。

曹郁当时拿出了一个装满画册的手提箱,里面是他在这部影片中想要用到的质感。

绘画,是曹郁作为摄影师最直接的艺术修养和创意来源

在电影中,他会将不少自己喜欢的绘画融入其中。

比如,蒙克画作中的蓝颜色,启发了他使用蓝色和绿色构成《妖猫传》的主要色彩风格。

再比如,还未上映的《八佰》的视觉呈现,则参考了毕加索的早期画作。

说到曹郁入行的机缘,他提到了一部中学时期观看的电影:《末代皇帝》

当时,他第一次看到摄影机居然可以像羽毛一样,那么自由诗意地展现情节。

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要当摄影师。

于是,有了后来的种种成就,如今的曹郁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

可如今的他,却并不骄傲,而是十分谦卑而审慎地向着更理想的境界迈进。

“我觉得摄影是这一辈子可能都达到不了你期望的那个高度,因为毕竟你的天分是有限的,你只能尽量地去做。只要你一直在进步,而不是重复甚至退步,那我觉得我就有这种幸福感。”

第二个登场的,是录音师赵楠

她不仅是《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催眠大师》《皮绳上的魂》《影》等多部华语影片的声音指导。

而且,还是奥斯卡的评委会成员。

说到对“声音”的理解,赵楠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

在她看来的,声音在五感中虽然特别被动,但却是谁都逃不开的。

在电影中,声音的最高境界是生理学作用

比如,怪兽电影里怪兽的吼叫之所以会吓到人,是因为次低频是让人最不舒服的一个频率。

再比如,电影中很多时候,即便没有台词只有音效,你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人是愤怒还是喜悦。

面对外界的“误解”,赵楠直言声音创作的核心并不在于素材,而是想象力

比如,面对一段无声的怪兽画面,你脑海里必须瞬间反应出大概五六种声音。

当自己形成一个思维的创作过程之后,再实际操作。

细分下来,就又有不少步骤,从搜罗素材,到给角色定性,再到分析角色的生理结构和情绪,都十分重要。

在赵楠看来,声音创作和电影艺术一样,都有着某种共通的“假定性”。

手法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把两者相结合给观众制造一场幻术

比如,在《影》当中的一场杀戮戏,沛良后心被捅,完全不能说话。

拟音团队,为了达到电影的真实就必须研究出,到底把人捅成什么样才不能说话。

后来发现,从生理结构来说,是捅肺

于是,他们找来鱼鳔模仿肺,“啪”捅破之后,再把血往里灌,就这样完美模拟出了这段震撼又残忍的杀戮场面。

然而,与电影其他工种不同的是,声音工作者由于在创作上比较独立,是一个十分孤独的职业

就拿拍摄《影》期间的经历来说,赵楠团队每天对着画面看下雨,然后每天还要挑着雨的素材。

工作结束的时候,天都黑了。

因此,那段时间的她心情特别压抑。

但即便如此,赵楠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她曾说,每一个声音从业者,没有五年、十年,他就不可能成为很优秀的混录师或者声音指导。

而正是这份可贵的坚持,让赵楠拿下香港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奖。

在颁奖礼上,她为女性发声,更展现出身为一位专业录音师的自豪与骄傲。

第四集,大概是最有格调的一集,因为请来了被誉为“东方美学第一人”的美术指导叶锦添

纵观他的作品履历,从《卧虎藏龙》到《无极》,从《夜宴》到《赤壁》,每一部都能从中窥探到叶锦添对东方美学的独到见解。

《卧虎藏龙》中,他大胆创新,史无前例地用山水画来做刺绣图案

《赤壁》中,他为了绣一件衣服花了大半年时间,美学大师的精细程度从中可见一斑。

在影片中,对于同一个角色,叶锦添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设计出不同的服装。

比如,《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是一位归隐山林的大侠,衣服从头到尾只有一套。

但在不同的戏里,他的衣服出现了材质上的变化:竹林戏时,他的衣服更加轻盈,可以随风飘动;进入宏村时,他的衣服则是棉麻质地,比较坠。

在叶锦添看来,美术指导并不只是把服化道弄得漂漂亮亮就可以,它涉及到很多我们一直忽略的知识和领域——

“你对历史的认识,你对人情世故的认识,你对所有生活细节的认识,都是美术指导的工作。”

比如说,你弄一个茶壶,应该是什么样的茶壶,然后茶壶是代表什么,都需要考量和设计。

正是这份精益求精,让叶锦添逐渐打造出独树一帜的东方美学。

2001年,他凭借《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

此后,《卧虎藏龙》的美学风格几乎成为了一种高山仰止的范式,不断影响着整个华语电影产业。

但叶锦添则提到,所谓的“东方美学”也是慢慢建立起来的。

刚毕业的时候,叶锦添相当自傲,因为在香港看不到他认为厉害的东西,于是他索性当起“背包客”远赴欧洲。

后来,他去了台湾。在那里,叶锦添发现了一些有中国味道的东西。

然而,之后再深入下去,就觉得它们的力气不够。

于是,叶锦添十分先觉地意识到,中国必须拍出属于自己,并拥有生命力的“东方美学”。

从《大明宫词》开始,他一路探索和追寻,不断将他个人理解的最纯粹的东方美学呈现在大众眼前。

因此,才有了之后蔚为大观的《卧虎藏龙》等一众愈发成熟和优秀的作品。

在新片《封神三部曲》中,叶锦添则再度担纲美术指导。

为了设计片中的服化道,他钻研商朝历史、宗教、饮食文化和宫廷文化,以期用多元碎片组织成画面,做出游牧民族和汉族道统文化相结合的东方味道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仅叶锦添的电影美学会享誉全球。

而且,中国的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也将被更多人看到。

说到这部纪录片的最大意义,自然是让更多人看到了一大批隐藏在大银幕背后的电影工作者

他们辛勤劳动,兢兢业业,身为电影的工匠,却始终默默无闻。

但从另一个层面,我却看到了电影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强大魅力

它因朴实而动人,因纯粹而闪耀

也惟其如此,它吸引无数电影人参与其中,如朝圣一般完成着日复一日的电影幕后工作。

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电影真的意味着太多东西。

叶锦添将电影比作古希腊的剧场,它可以让一帮陌生人共鸣共感,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赵楠则坦率地说,自己已经不知道是否热爱这个行业,但肯定热爱电影。

看到这里,阿七不禁被这份简单的“热爱”深深打动。

是它,支撑着无数电影幕后工作者不断向前。

也同样是它,让电影成为了他们每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融入血液之中。

最后,就用一句影片中的语录作结,并与大家共勉吧。

“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一切。”

让我们向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们致敬。

让我们从此时此刻起努力打拼,不辜负心中的热爱。

5 ) 《寻电影之秘,酌光影之道》

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曾说过“电影只有在作为真实的艺术时,才能达到圆满。”《我在中国做电影》就作为一部纪实性影片,记录了几位中国幕后电影工作者在为电影艺术造梦的部分点滴,成为了一部记录电影的电影,同样也为热爱电影艺术的工作者或者观众朋友们展示了被投印在影院银幕上的那些如梦一般电影的制作工作与一些鲜为人知的专业细节。 而它的隶属分集《光影统领者》便为我们着重介绍了曾荣获金马奖、金像奖、金鸡奖等众多知名奖项中最佳摄影奖的摄影指导、摄影师曹郁的一些工作实况与人生经历。影片通过曹郁本人口述的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其中还穿插了部分例如《妖猫传》《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曹郁担任摄影工作的影片片段与拍摄工作实景中他对于光影的调控与和导演与演员的配合。曹郁自己也毫不吝啬的在镜头前谈起了自己的摄影学习经历,从影片《末代皇帝》的镜头启发,到用借来的大二一录像机拍摄一些琐碎的日常生活,再到如愿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又成为系别第一名,又到如愿被《美国电影杂志》采访,最后到现当下获得过许许多多知名大奖的著名摄影师的种种心历路程。 《光影统领者》纪录片将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更加清晰的阐述了主题思想。一为电影画面的总基调与观众的获得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影,而摄影师作为“光影统领者”,电影的视觉效果能否将观众带入电影情节,这就很考究摄影师对于电影内涵的理解与画面光影的调整与掌控。二为曹郁认为音乐与美术对于摄影工作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音乐是曹郁电影节奏韵律感的导索;美术是曹郁最直接的修养的基础,音乐与绘画是曹郁摄影机位与画面色调的重要思想导师。三为曹郁自己从被摄影所吸引而钟爱于摄影到一步步去学习,去感知,去探究,去创作;又或者是从其他导演的思想与演员的表演中获得的一些品质与感受从而得到启发,总结出的曹郁自己对光影的见解和对人生幸福的认知。 若要将电影的情节与演员的演技融合且渲染开来直至触动观众心弦,那么摄影指导对于光影的掌控与领导便是重中之重。法国电影评论家马赛尔·马尔丹曾说到“光不仅给予画面上的形象以物质生命,而且赋予了他们艺术生命,艺术家们的创造,使光在银屏上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艺术元素。”对于光影的把握,曹郁则独有一番见解与技巧。影片中所插入的《妖猫传》电影片段——杨贵妃回眸笑,这一画面让担任摄影指导的曹郁费尽了心思,影片又配合了曹郁本人的口述,当时摄制组准备了几十根蜡烛,又准备了led灯带,但总觉得只是差强人意,后便加入了Dedolight,曹郁还在拍摄过程中不停的改变光影的位置与亮暗程度,这才让演员张榕容饰演的杨贵妃的一笑充分展现了剧组人员所主观想象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惊艳吸睛的场景。在曹郁对《妖猫传》的口述过程中,影片为其添加了以清脆铜铃为演奏主体的主观性音乐,更显神秘与智慧。《南京!南京!》也被影片所引用,赤裸全身的姑娘们缓缓的被木车拖走,曹郁将更多的光影打在姑娘们的身上,使得她们的身躯更为洁白,画面更显忧伤,也更凸显了在屠杀中饱受耻辱的姑娘们的悲惨命运,更让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印象重回观众眼帘。影片在曹郁为《南京南京》的口述中添加以钢琴与大提琴为演奏主体的主观性音乐,更显忧伤与感性。可想而知,摄影师对光影的指导对于电影情感基调的影响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 音乐的节奏韵律与美术的光感色调是曹郁摄影思想的无形的指导老师,更为其摄影工作锦上添花。对于曹郁对音乐节奏韵律的感受——影片引用了《妖猫传》《南京!南京!》等影片做例子。在《妖猫传》的拍摄过程中,曹郁选取了与电影情感气氛相近的音乐,利用节奏律动并表现在摄影机位上,让本是冰冷机械的镜头忽显柔美缠绵的韵味。《南京!南京!》中一段跟镜头,需摄影师肩扛拍摄,而曹郁将摄影机想象成演奏的乐器,赋予机器内心的节奏情感,让镜头张力近乎于完美。对于曹郁对美术的光感色调的感受——影片展现了不同时期各著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直观的为观众们所展示。曹郁探索从伦勃朗和维米尔强烈强调光源的时期,到蒙克不强调单一光源的时期,又后来到霍普的光源混合时期,都启迪了曹郁对于光的感受。而蒙克的画作阴影中的蓝色补分,曹郁运用到了《妖猫传》中;曹郁又发现了毕加索早期的蓝色时期作品,将其吸收转化为蓝、绿、黄等色调运用在了电影《八佰》中,用柔和细腻的色调来反衬出电影背景残酷感。影片在展示绘画作品时,稍稍的推镜头配合背景的黑色衬底加上以乐点形式为主体的主观性音乐,更显的画作的内涵更加的深奥与神秘。曹郁能如此娴熟的将他对于音乐与美术的感受用在表达摄影镜头的情感上以让镜头表现更为生动有张力,都归功于他对于音乐和美术的极大敏感性、感知力与作用力。 曹郁本人的严谨与尽职,对于摄影职业的热爱与追求,与导演和演员之间的信任与默契感,促成了他如今在摄影方面的显著成就并使他领会到了幸福的真谛。影片中运用同期声画面展示了曹郁在剧组工作的场景,在拍摄《可可西里》时陆川导演的探讨交流,又或是在拍摄《摆渡人》和王家卫导演的互补借鉴,更加真实直观的表现出他与导演与演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和默契配合。并通过展现曹郁所获奖项的奖杯加上以架子鼓与钢琴的主观性音乐也直观承认了他在摄影方面的高度成就和他激动人心高光时刻。在曹郁口述时镜头也配合特写突出表现了曹郁情感的变化与内心的喜悦。曹郁小时因《末代皇帝》的启迪而产生了对摄影的欣喜,如愿考上北电摄影系并得第一的惊喜,如愿被《美国电影杂志》采访的兴奋,笑谈第一次在金马颁奖典礼上的糗事等等的人生阅历。时代在变,年岁在变,而始终不变的是曹郁他自身对于摄影的热爱与追求。正如贝克登所说“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和能力的关系少,和热心的关系多。”曹郁本人在影片中也说到“我们要尽量的去做,人一直进步就好了,只要不是重复或是退步,那就是幸福的。”对待梦想,曹郁始终追求;对待事业,曹郁始终尽职;对待幸福,曹郁始终感知。 镜头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镜头由摄影产生,光影又控制着摄影的基调,音乐与美术为摄影师提供节奏与思想。《我在中国做电影之光影统领者》就展示了幕后摄影工作者的曹郁的拍摄场景与对摄影专业的自我见解和对人生幸福的感悟。曹郁在影片中说“摄影是一个表达自我的工具,就像一个艺术家,写书法一样”他将摄影视为自己内心语言表达的生灵,为摄影注入生命与灵魂。他对摄影的热爱,对光影的掌控,他的日益进取的精神,不仅让他自己成为著名的摄影师,同样是为中国电影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电影中创造了许多渗入到观众内心的镜头映像。《我在中国做电影之光影统领者》也利用采访摄影师曹郁而展现一系列电影幕后工作者的辛勤劳作,正是因为像曹郁他们这一类人的付出与智慧,中国电影才得以用最大的加速度迈进新高度!中国电影才得以有魅力去触动国际影圈!中国电影才得以有潜力去深入更多观影者的内心!

6 ) 关于摄影

关于电影,我们可能了解的最多的是演员的演技,剧情的好坏,但电影的背后,还有更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关于摄影,那么多厚重的东西,看了纪录片,感觉自己充实了不少。不再那么虚无缥缈。

1.对于摄影其实有些共鸣的,只不过曹郁有能力,同时在执着,他的圈子也都是一类的人。同样是普通人追梦,作为一个普通摄影爱好者,我学到很多。在现实中,更多事情上,也许有阻碍,但希望我们内心能坚持初衷。❤️

2.关于拟声

一直很佩服这种人,所有声音全靠想象。真的是很有创意的工作。但是,也了解到这是一份孤独的工作。

3.关于特效

没那么简单,越来越相信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步一步,不可缺少。

4.关于服装道具

如果用心去准备,那得多么复杂的工序,多么深厚的知识背景,同时也是可以学习充实自己的过程。

5.关于配音

百变音色,声音的魅力。

如果我能够学一点皮毛,哪怕是用丹田发声,保护好嗓子也行啊!

7 ) 思考

让我看到了真实的中国电影幕后工作人的情况,有无奈,有希望,有梦想,中国电影未来的走向当然是商业化和工业化,但是影视在流量的冲击下越来越乏味,观众对电影的要求和制作方的作品的要求是互相影响的,希望两者可以多一些良性的互相促进

时常因为觉得自己的鉴赏能力提升追不上制作者用心的程度(而且现今的鉴赏能力并没有在提升)而感到羞愧,虽说我并不懂艺术,但是确确实实能感受到它的力量

希望在短视频的流量红利浪潮过去之后,平台不再产出流水线式的傻瓜视频,更多用心制作内容的人可以受到关注,因为日常的视听内容在真真切切的影响着我的观感,无脑的内容在影响着我的思维,还是决定退网一段时间,怪自己的定力不够,很难不被互联网上的内容影响,这一年要多看书,经典的电影,纪录片,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再这么空虚

8 ) 阿杰:配音就是声音的演员

通常观众们看一部电影,最关注的是演员和导演,很少有人关注影片的幕后制作团队。实际上,这些幕后团队才是整个电影工业的基石,也是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地方。

前不久,时光网出品了一部五集电影人物纪实节目《我在中国做电影》,首次将镜头聚焦于一群中国电影的幕后英雄,即来自美术、声音、特效、摄影、配音5大幕后工种的7位优秀电影人。

通过节目的介绍,观众可以了解这些幕后工种的工作性质,电影工业的制作流程,甚至是国内与国外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上的差距。

节目最后一集讲的是配音演员,邀请的嘉宾是国内配音界的"顶流"、729声工场创始人阿杰

《我在中国做电影》每集的时长不到20分钟,也没有特别晦涩的专业术语,对于一些想要了解电影制作流程的影迷来说,具有一定的科普意义,对于这些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次曝光和正名。

相对于美术、声音、特效、摄影,配音已经是转到台前最成功的的一个工种了。在日本动画界,声优偶像化已经是一个趋势。在中国,随着国漫的日益发展,国内配音演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拥有了庞大的粉丝群体。

《我在中国做电影》第五集选择了阿杰(粉丝称为"杰大")来作为中国配音演员的代表,国漫粉丝对杰大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他配音的魏无羡、叶修、东方月初等等都是人气很高的角色,而杰大除了配音演员这个身份,还在多部作品中担任配音导演,并且是圈内著名配音团队"729声工场"的创始人,这些身份让他可以站在行业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

其实早在"二次元"这些词汇流行之前,观众对于配音演员的印象,大概也就停留在译制片里那些操着翻译腔的国语配音,只知其声,不知其人,对于这个职业的工作性质,可能也并不清楚。

因此杰大在采访中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配音演员正名。杰大说:"身边的一些人不太了解我们这个工作,他们可能会说你这配音挺轻松,随便说说话就能挣钱,但是他可能不知道,这个话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杰大认为,配音演员是声音的演员,"一个好的配音演员,他一定是懂表演的。"

杰大在节目中为摄制组展示了配音演员的工作环境:一个空旷的录音棚,环境全凭想象,彻头彻尾的无实物表演。

如今,国内配音演员的主阵地已经从译制片转移到动漫游戏领域,配音演员们也拥有了更具辨识度的表现机会。

对于译制片的国语配音,观众的接受程度并不高,节目中也透露了原因:译制片的配音时间特别紧,一般的可能两天,最短的还有一天就完成了,原创内容的配音通常会更长一些。

而在原创内容中,电影的质量要求又高于剧集。因为动画剧集的制作时间紧张,需要尽快完成以赶上播出进度,电影则是慢工出细活儿,一句台词可能就会配几十次。

"因为它是电影,电影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去做。"

据阿杰介绍,国产动画的配音工作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

十几年前,国产动画的配音是等导演把所有画面做好了,一帧不能变,再让演员去配音。这时候如果台词说快了或者慢了,就会跟嘴型对不上,为了对嘴型就只能加一些无关紧要的水词儿,最后做出来就感觉节奏有问题,人物的个性也都变得不鲜明了。

如今的配音是放到了画面制作之前,配音演员们只有大概的故事脉络,或者是分镜剧本,细节是自己去填的。包括好莱坞的一些动画片也是先配音,然后让画师根据配音演员的表演进行后期处理,一些细节还会参考配音演员当时的表情。

杰大认为,纯用分镜剧本配音,对配音演员的表演能力要求更高了,但这样子限制也少很多,塑造的角色也会比较生动,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谈到配音演员的专业水平,杰大又在节目中纠正了一个观众经常存在的误区:"好多人觉得配音演员最能体现专业能力的地方是变声,他们能从几岁小孩配到几十岁的老年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杰大认为,变声可能只是作为配音演员的一项基本功,而配音实际上是一种"内心的表演",如果你只是单纯模仿一个小孩子的声线,并没有完全进入到小孩的内心,那观众听起来会觉得特别假。

这几年,杰大除了配音工作,也在多部作品中担任过配音导演。

配音演员只需要考虑自己的角色就可以,而从配音演员晋级到配音导演,就需要统筹全局的能力。杰大将配音导演形容为导演和配音演员之间的"翻译",需要把导演的意图翻译成日常的台词传达给配音演员。

作为配音导演,他不仅要负责统筹专业配音演员的工作,还要负责群杂等业余配音演员的工作,"很费劲,很难",杰大形容道。

每个行业都需要传承,每个入行的新人也都会有一个"引路人"。杰大在节目中透露,让他走上配音这条道路的,是上译厂的的童自荣老师。

在节目中,杰大回忆了自己最初是如何迷上配音,如何在网上论坛里认识了一群配音爱好者,如何来到上海见到自己心中的偶像——上译厂的老配音演员们,还展示了自己当年和童自荣老师的合影,他那一头飘逸的长发让观众梦回2005。

如今,国内的配音演员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曝光,专业性也得到了粉丝和业界的认可。曾经配音演员只是真人演员背后的影子,而随着国产动漫游戏的发展,配音演员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辨识度,有了自己的粉丝圈子。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产动漫、游戏产业将会进一步扩大圈层,而配音演员的这个职业,一定会越来越重要。

短评

他们才是真正的电影人啊

6分钟前
  • 膠片時代
  • 力荐

长度是深度的载体,节目太短,浅尝辄止 ,五集,体量上也是优秀摄影师要素与成长途径①基本功a.数字机镜头的性能,曝光的控制(电影摄影技术)b.数字流程的掌握(数字技术)c.摄影机推拉摇移的掌握(画面构图运镜)d.光线的控制(光线)e.类型片商业片元素的把控能力,判断能力(风格)②绘画,摄影母体是绘画③音乐,音乐是无限想象力和节奏感练习利器④了解电影史,看片拉片,厚度积累,继承和突破⑤很强的感知力,对美的敏感和爱好,欣赏美,尊敬美,而不是单纯占有⑥要多读书,看电影易,读书难,电影大多都有文学母体,培养求知的优雅⑦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人处事合作能力

7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推荐

第一集看完,光影的艺术真是天分哎,没想到妖猫传贵妃这一笑打了5种灯,NB

8分钟前
  • lisa_daisy
  • 推荐

曹郁的话里有干货。他的方法论,从绘画中取材,再如书法般飘逸。从他的阐述可以发现,各个片子的摄影有共通之处:抒情性。这纪录片最大的毛病就是时长太短了,不过瘾。又看到《八佰》,眼馋了。

11分钟前
  • 居无间
  • 还行

节目目前的深度和广度,更适合叫“我在做电影”。

15分钟前
  • Metoπymy
  • 还行

喜欢这样的纪录片,有这么一批热爱电影的人,中国电影也许真的可以在畸形的环境下发展起来也说不定呢?

16分钟前
  • 姜桂
  • 推荐

题材值得鼓励,几位影人也都请的很好,片子虽然短,但也讲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希望有第二季吧

20分钟前
  • 张兮兮
  • 推荐

主题命的很大,聊的却有点浅。聊到自己的专业,他们职业的自豪感大概源于热爱和专业吧。尤其是曹郁,听他解读光影的创作灵感,我感觉自己看电影都看了个寂寞。

23分钟前
  • 关山。
  • 推荐

现在干电影像催命一样,戏还没拍,就说要什么什么时候上映。功利心充斥的中国电影业现状。

26分钟前
  •  
  • 推荐

新出的纪录片,建议我们这些学影视的小伙伴去看看,第一集就干货满满~

31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第一期采访曹郁老师,很喜欢他为人做派的方式,以及他和我居然都喜欢爱德华·霍普,希望有一天可以和他一起工作。

33分钟前
  • IDnon
  • 力荐

挺好的一个题材的纪录片,但五集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太可惜了。

36分钟前
  • 弓谷所長
  • 推荐

娱乐时代 所有东西都快餐化 很久没人沉稳又纯粹的说说电影了 每集十几分钟满满的电影专业知识 电影带给我们太多的美好 一定要尊重专注的电影人 谢谢你们的坚持

40分钟前
  • XXXX104
  • 力荐

满满干货,好看

41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时光网难得出品自己的“节目”了(前些天刷时光新闻就有看到相关报道),推荐一下。纪录片拍得像电影幕后花絮 or 影视工作者访谈 或 电影课堂讲解之感。- 02.29 → 03.31

4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叶锦添讲到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真诚又中肯又通透 比如两千年前后的中国大陆充满了接受度和可能性 比如当下大量不具备专业能力的“粉粉嫩嫩” 曹郁的话让人太想看八佰了

47分钟前
  • 小伙锅
  • 推荐

这是给每一个普通而不凡的电影人的影像情书,给每一个想要走入电影行业的人的一份职业指南,也是给所有爱电影之人的心灵慰藉。尤其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让更多人借着电影的光芒继续坚持电影的梦想。

52分钟前
  • 卡尔西法
  • 推荐

你工作过的每一个项目将来都会成为你的谈资。

57分钟前
  • 捕快
  • 推荐

妈呀,时光网还在呢,从不同的专业出发,服装摄影配音音效特效……剖析了整个电影的行业的给专业。还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有人能看得出来的好。最后的惊喜,是封神三部曲,立刻去码~

59分钟前
  • fish
  • 推荐

赵楠对行业的吐槽才是最实在的。

1小时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