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951年的印度北部,Lata不愿向姐姐一样走向传统包办婚姻的人生道路。面对三个截然不同的追求者,她在家庭责任和浪漫刺激之间徘徊,踏上了爱情、欲望和心痛的史诗之旅。她的选择将在印度第一次独立大选的政治背景下展开。
Netflix faces boycott calls in India over 'A Suitable Boy' kissing scene
新闻标题如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搜看
大意就是一部分印度的印度教徒因为这部剧里面的女主,同样也是一个印度教教徒,被穆斯林帅哥在印度教神庙面前kiss的镜头觉得受到了冒犯,要抵制奈飞,还要起诉奈飞印度的老板……………………都2020年了,突然觉得剧里面描述上世纪印度穆斯林印度教的冲突简直就是现实写照,太荒唐了
很多女孩在择偶时都会有同样的困惑:他是我的Suitable Boy吗,和他结婚会幸福吗?BBC出的《如意郎君》探讨的正是这一问题。
不同的是在女主Lata这一主线之外,还有一条Lata姐夫弟弟Maan的支线,此外还有宗教冲突的大背景。让人意外的结局是三个love interests中,女主最终放弃了大帅哥男主和浪漫诗人,选择了又矮又平凡,也没有家族背景的鞋匠。原因何在?
答案在于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女主心路的成长,伴随着她对一位女性朋友告诉她的那句话的体悟:“真正的suitable boy是能够给你成长空间的那个人”。
女主最喜欢的应该是帅哥Kabir,俩人最大的障碍是宗教问题。可Kabir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学业前程,对女主的焦虑比较漠然,没有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女主,甚至连追求爱的勇气都不够。正如Lata去监狱探视Maan时他所说的,仅有激情是不行的,有时它反而会毁了一切。与Kabir有激情,但理解沟通不畅,不能风雨与共,正如《伤逝》里的涓生和子君,Kabir不是真正的suitable boy。
浪漫诗人也喜欢Lata,可诚意不够,可能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比较迷茫的人,放弃了律师改当诗人,好像也没写出什么大名堂;喜欢Lata,又不坚定,一切都在模棱两可中徘徊。对Lata而言,仅有浪漫,连爱的信任都达不到,诗人也不是自己的suitable boy。
鞋匠应该不受颜控女观众的喜欢,他看着比较老成、稳重,属于生活中那种外在比实际年龄老的男人。公文包里总放着钟表、折尺、鞋样图纸、爱慕女性的照片这几样东西,连在桌子上摆放的位置都一样。谈话也不够风趣,总是在说做鞋子和自己公司的事情。如果相亲对象是颜控女,鞋匠肯定是见光死的角色,又丑又无趣。可为什么Lata最终会选择他呢,细细想来,不起眼鞋匠身上其实潜藏了很多的优秀品质。比如他“爱乌及屋”,爱Lata也尊重她的家人。让Lata感动的一点是因为Lata家人不喜欢他吃槟榔,他就果断地戒除了长久以来吃槟榔的习惯;与浪漫诗人的桀骜相比,他对Lata的家人很尊重,会花一个月的工资请他们吃奢侈大餐,即使Lata的哥哥嘲讽他,他也没有睚眦必报。对Lata他也非常真诚,从不隐瞒自己的出身,坦诚地告诉Lata自己失业了,即使最后决定不再纠缠Lata,也是亲自登门拜访,澄清误会。此外,他还是一个目标坚定、脚踏实地的人,和Maan的公子哥儿习气不同,他踏实认真,凭借自己的好手艺说服外国人聘用自己,愿意为了Lata过上好生活努力奋斗;看到工人因为他的人道同情而失业,坚持原则愤而辞职。和飘着的Maan、浪漫诗人相比,他是一个现实、又不乏善良、真诚的人。和他结婚的话,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Lata能更好地获得爱和尊重,这两样正是女性成长所需的珍贵土壤,至于他们是否会幸福,原著Seth的经历或许能证明,因为他的父亲是印度某知名鞋厂的老板,母亲则是印度最早的几位女法官之一。
文化猎奇为主,歌很好听,衣服很好看,情节忒闹忙,没有整体感。
Lata的选择是不是太仓促了?或许作者觉得脚踏实地,细水长流才是真的幸福。Maan也太可爱了!!
D
听说原著有一千四五百页,但是本剧的剧情其实很简单,融入了时代的背景,二十世纪印度的种族、阶级和性别问题都分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呈现,讨论了多个母题,展现了那个时代英式印度的模样。上层社会的人努力模仿着白人的穿着和生活方式,底层的人却因为没有土地而要承担一辈子的苦力工作。Lata作为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以上的女性,可以和情人们讨论诗歌文学,可以表演哈姆雷特的喜剧,可以为情人桌上的一本哈代的书而感到欣喜,可以参加英式舞会、喝装在精美杯子里的甜雪利酒,可以有三个优质的对象供自己选择,生活中多是欢声笑语和罗曼蒂克...... 而底层的女性,丈夫过世后带着孩子被迫嫁给了丈夫的弟弟,一个人的时候只能带着对丈夫的思念而哭泣。关于这部剧我有太多复杂的感受了,以后要记录一下。
第一集女主与朋友在讨论为什么无法接受她的第一位追求者时镜头给橱窗里的一双皮鞋一个特写,从此就埋下了大结局与鞋匠在一起的伏笔,然而我不是很能接受这种设定,六集看下来我觉得跟他最配的是男主曼恩。
这是最好的时代,新印度摆脱了殖民统治,希望与民主自由的气氛蔓延着,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印巴分治的伤痕还远没有愈合,封建压迫如影随形,在西孟加拉邦,不管是恒河边充满历史感的比时努普尔,还是旧英属印度的首都加尔各答,政客、地主、贵族、知识分子、歌女,他们在被时代裹挟的同时开始体验自己在新时代的命运,第一次大选和拉塔选择丈夫构成了绝妙的暗喻,建构自身并作出抉择,这又何尝不是这个国家的现实呢?独立之初印度并没有激进地否定英国统治的痕迹,反而沿用和保留了文官制度和语言、教育体系等,所以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当然也有迷茫与焦虑,有犬儒的精英、顽固的王公、激进的理想主义者,脚踏实地的创业家,拉塔最后的选择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完美符合了作者对印度未来的期许,它会慢慢地成为印度,或许它早就是了呢?
可以想象原著的确是参考红楼梦。如果让BBC把红楼梦拍成六集连续剧,一定也会失败吧……想看看原著。
看了已经播出的两集,实在大失所望。这部剧集人物肤浅空洞做作,没有任何深入且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塑造。故事平铺直叙平淡至极,镜头语言极其贫乏。即便有塔布这样的优秀演员出演,仍没有什么风采。这是米拉•奈尔首次执掌电视剧,其平庸程度让人瞠目,我甚至认为换作其他任何一位宝莱坞名不经传的导演,恐怕都要好得多。非常欣赏米拉•奈尔的电影作品,从处女作《早安孟买》到《季风婚宴》、《密西西比风情画》、《同名之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都相当出色。在我的印度题材电影收藏分类里,是把她标注为“大师”一列的。但实在无法爱屋及乌,她的这次剧集的新尝试无疑是失败的。想必原作故事应该是不错的,但眼前的成品却是无法及格的平庸之作。
把印度拍得很美,但故事就…mmm…有点矫情
挺不错的,音乐都很好听,剧情虽然有些狗血,但我好喜欢,哈哈哈。最后居然被有色盲的鞋匠获得女主的青睐,不过确实鞋匠最合适的了,最搞笑的就是女主妈妈了,找完女婿之后就忙着找儿媳了。
英式印度剧!
一个印度版简奥斯丁的择偶故事,女主的选择,也象征了当时代印度的选择,理性又正确,皆大欢喜,只是可惜了穆斯林小哥...
因为《季风婚礼》其中对庆典礼节等诸多人文风俗的生动临摹,确信Mira会是执掌这部剧集的不二人选。最终的成品来看,没有让人失望。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借由平台和这本精心选择的原著,跳脱出了荧幕中聚焦殖民时期和角色形象的单一(比如《比彻姆大宅》)。没有光环化的白人角色,也没有拿腔作调的口音,完全展示了另一历史时期的印度:独立之后的时政图景与割裂,种姓宗教父权创造的传统桎梏以及依然色彩洋溢的服饰音乐,这种丰富和眼花缭乱好像极具资讯性的行脚节目;再佐以仍然很世俗的真爱故事,又拉近了与Lata这个角色的距离:静待着生活的发生,也学会去爱。
画面美 服装美 “英式印度” 红楼梦配方 前两集看不进去 第五集最好看 Firoz真是个好朋友啊
披着印度皮的英国片~~~号称印度女青年追求幸福一对三的绿茶婊生活?第一集就出来了一个,还好颜值还算在线,不过我是不会再等后面两位登场了~~~个人评价:B-
一直在想历史系小哥和鞋匠演员互换一下我会不会更能接受结局。
一个蒙巴顿留下的世界,本以为男主会是如简介里所说的追求者之一,然而没几分钟就发现给男主铺垫了一条和父亲同僚儿子的爱情线,本以为男女主以此分成两条独立故事线发展,结果忽然一转男主又和熟女名伶相爱了,BBC确实极为擅长描绘贵族阶层,甚至是印度的上流社会,男女主的两条线明显会呼应大时代背景,女主大嫂出轨线的用意有待观察,除了角色比较多需要仔细分辨之外,其他都很不错
拍英式小家碧玉还是印度在行,就是没想到演的也那么像,完成度引起不适地过高。
音乐太好听了,女伶的歌声,谁听了都会爱上吧,BGM时常想起少年奇幻漂流,倒是觉得剧情有点配不起音乐,这么凄美的音乐,爱情应该更悲怆一些吧,一集写了几段关系,感叹,有点现代啊,特别是嫂子偷情一段,堪比好莱坞早年那些伦理片。民族矛盾,有点罗米欧朱丽叶么,总之,一集看下来,还不错,浪荡公子和女伶的情爱关系写得也蛮好,剧中除了那个肥头大耳一定要盖神庙的贵族,演员都还好。这部片子好在不仅写男女情,将时代背景溶了进去,有了一点深度。 背景中的印度教和穆斯林的冲突,这么多年后,反而有了现实意义。
印度剧就像印度人,totally 肤浅,没一点深刻性,包袱基本上不带翻的就直接抖。最糟糕的是吃饭竟然用刀叉不用手,街道竟然那么安静,这太不印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