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

记录片其它2020

主演:内详

导演:马克·维瑟

剧照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 剧照 NO.1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 剧照 NO.2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 剧照 NO.3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 剧照 NO.4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 剧照 NO.5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9-16 10:29

详细剧情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民主从内部遭受迫害,在某些国家,民主甚至遭到千刀万剐而在垂死之中。在亚洲的菲律宾,新闻人玛莉亚瑞萨(Maria Ressa)带领新闻平台拉普勒团队(Rappler)一同捍卫民主,对抗以暴制暴的杜特蒂总统(Duterte)。在他掀起的毒品战争里,成千上万人命丧特别行动队之手,国家陷入杜特蒂的独裁统治中。玛莉亚是这场不公不义战役的最后一位女性守护者,以其坚持守护民主获《时代》杂志评为2018年年度风云人物。
  事实真相、一流的新闻素养和良善就是她的防卫盾牌。她成为政府用法律来抹黑的目标人物,两度遭到监禁。杜特蒂将社交媒体和法律作为武器来控制国家,脸书网军在网络及现实生活中肉搜她,要她噤声。制作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跟拍玛莉亚和她的团队,直击所遭受的威胁及幕后工作状况。透过受害者、躲藏起来的关键政治人物以及行刑队成员现身说法,描绘出杜特蒂总统之毒品战争的真相。
  “When I look back a decade from now, I want to make sure I have done all I can. We will not duck, we will not hide, we will hold the line.“ – Maria Ressa
  「希望十年后回头来看,我能确定我已经尽力了。我们不会退缩、不会躲藏,我们会坚持下去 。」-玛莉亚瑞萨

长篇影评

1 ) 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首位女记者,菲律宾人玛利亚·雷萨

可惜,又是一部被中文片名耽误的纪录片。

短评里面给低分的人不少,其中有个理由是:讲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扫黑除恶的内容太少,讲菲律宾女记者Maria的内容太多——如果只看中文片名,可能确实会以为这是一部以杜特尔特总统为主角的影片。本片的德语原名直译过来是,《不屈不挠:菲律宾的新闻自由受到威胁》,即,女记者Maria和她工作的新闻编辑部才是真正主线。

英文版片名《We Hold The Line》,一语双关:首先它是保持通话在线的意思,传统新闻媒体行业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军事用语上是保持队形、坚守阵地的意思,寓意为守住舆论监督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这句话也是菲律宾媒体Rappler近年来的口号,由于故事女主角Maria目前仍然面连着10项法律诉讼,#WeHoldTheLine也是国际新闻业用于保护她的联署口号。

豆瓣上面的新闻业虚构美剧《The Newsroom》新闻编辑室有9.1高分,而这部真实发生在菲律宾的新闻业纪录片竟然还不到7分,原因之一是中文片名和海报把总统基本盘吸引过来了;原因之二是2020年我们对于新闻真相的价值已经不在意了。

离开片名,回到纪录片的时代背景,2016年。

2016年,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他的特别之处在于,竞选期间就公开在新闻媒体上承认自己杀了人。当时采访他的正是菲律宾女记者玛利亚·雷萨Maria Ressa,她一脸震惊地望着杜特尔特,从他嘴里自信地吐出:我三个月前刚杀了人,三个。

这个新闻画面基本奠定了菲律宾未来六年的社会基调:杀人是无所谓的,法律和新闻都只是束缚。只要拳头够硬就会被慕强。(事实上,也不仅仅是菲律宾的社会基调,从2016年开始,美国川普、巴西博索纳罗、匈牙利欧尔班……民粹铁腕领导人依次粉墨登场。)

上任之初,杜特尔特开始了真枪实弹的扫毒风暴。打击毒品犯罪是一件正义与勇气之举,但是,完全无视公检法程序,直接在大街上蒙面枪杀未经任何司法程序的公民,遇难者高达五位数,就属于总统级别的黑社会了。菲律宾国内的多家媒体记者每天晚上在街上数尸体,次日再和警方公布的枪杀死者人数做对比,直接质疑杜特尔特总统的随意枪决行为违反宪法要求、践踏司法程序。

杜特尔特面对新闻媒体,同样选择了重拳出击。菲律宾华人网站总结了杜特尔特过去几年在公开场合对新闻媒体和犯罪分子发表的言论:(豆瓣不予显示)


作为一国元首的杜特尔特,陈出不穷的各种仇恨言论、脏字言论、厌女言论,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奇葩一朵。不过,这部纪录片没有过多着墨于来自总统本人的言论攻击,而是重点介绍了菲律宾爱国水军对于新闻媒体的攻击上。

玛利亚·雷萨在菲律宾出生,在美国长大。她1980年代成为CNN驻东南亚的记者,2012年创立了菲律宾本地独立媒体Rappler,在杜特尔特上台后,Rappler是主要反对总统法外枪决的新闻媒体(划重点,媒体不是反对打击贩毒,是反对未经任何司法程序的当街枪杀;再划重点,中国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是要走完整法律程序的)。当然,总统手上有枪,而记者手上只有笔,这注定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

一开始,玛利亚·雷萨对于杜特尔特的暴力并不害怕。她相信新闻监督权力是一个文明社会本该拥有的样子。她说:“没有事实,就没有真理。没有真相,你就无法拥有信任。没有信任,我们就没有共同的现实,就没有民主,就不可能处理我们这个世界存在的种种问题。”

不过,玛利亚和她的同事很快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无力感——当事实变得模糊,当真相十分存疑,当信任直接崩塌——alternative news,这个由川普发扬光大的概念,成为了数字化时代的新潮流。新闻媒体不再能够“定义”什么是事实和真相了,反正大家的新闻都是从ws/tel/ins/tw/fb/youtube/tiktok等等渠道看来的,作者不知,信源不明,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只要我信了算法就会喂给我更多。

玛利亚·雷萨发现,新闻媒体最希望为公众从统治阶级争取而来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反而变成了被公众质疑和冲击的对象。菲律宾爱国网络水军登场了,他们给Rappler发恐吓信、网曝记者的个人信息、辱骂玛利亚外貌、国籍、肤色、性取向的私信塞满了邮箱,有网络大V举着手机冲击Rappler的办公室搞直播……

杜特尔特和川普,花开两朵,一个逻辑:攻击我=攻击国家=阻止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于是,玛利亚·雷萨和Rappler成为了杜特尔特拥趸眼中的“菲奸”:卖国贼,给境外势力递刀子。

这个由总统指挥,由民间出力的大型网络暴力持续了多久?国际记者中心(icfj.org)对玛利亚·雷萨的社交媒体账号整理出了长达五年的仇恨性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她的Facebook上每小时记录了 90 多条仇恨信息

纪录片里剪辑到的一个画面:2018年,玛利亚·雷萨飞往美国参加时代杂志人物100的晚宴,回国后就立即被捕,菲律宾当局以网络欺诈等罪名对她进行扣押。

这个地方我觉得衔接得比较差,容易让对2018年的美国/菲律宾情况不太熟悉的观众感到莫名其妙,好像变成了美国和菲律宾的两国博弈。

其实,2018年对于全球新闻记者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对新闻真相的报道受到了现实世界的国家暴力和网络世界的水军暴力双重夹击。剑桥分析公司通过Facebook等平台大肆投放僵尸账号和虚假新闻干预多国选举,有关互联网科技巨头的数据安全危机刚刚露出冰山一角。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代杂志才同时评选了4位有代表性的国际记者作为年度人物:

在沙特阿拉伯大使馆遭杀害的记者卡舒吉,被抢手连杀5名记者的美国马里兰州《首都报》编辑部

因为报道罗兴亚人遭缅甸军方杀害事件而被判7年有期徒刑的路透社记者瓦隆及觉梭,因为质疑杜特尔特法外枪决做法而被网曝的菲律宾记者玛利亚·雷萨

这4个年度人物封面里,卡舒吉记者已经被暗杀且肢解了,《首都报》有五名记者遇害,路透社的两位记者正在牢狱之中,而玛利亚·雷萨,顶着10项来自菲律宾政府的犯罪指控,还在媒体媒体Rappler坚持着。

玛利亚·雷萨相对幸运,也许因为她是美菲双重国籍,菲律宾始终没有直接对她使用暴力。2019年,美国影帝乔治·克鲁尼的妻子,黎巴嫩裔人权律师艾玛·克鲁尼,成为了玛利亚的辩护律师,为她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关注和支持。玛利亚被判有罪,但在支付了巨额的保释金后,安全离开了菲律宾。

纪录片没有收录的内容还有很多,例如,为什么暴力倾向的杜特尔特能够高票当选总统、高票赢得中期选举、高支持率离任,且在菲律宾民间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以至于能够对玛利亚·雷萨发动起国家级网络暴力?

玛利亚·雷萨把针对自己的网络暴力归因于不受控制的科技公司、社交媒体和算法系统的交织影响。不过,这个理由似乎忽略了菲律宾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因素。菲律宾民间的“暴力倾向”,绝不只是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一手培养起来的。

澎湃思想市场用这样一段话解释菲律宾魔幻的选举文化:

杜特尔特先前的执政经验,以及他的总统任期揭露了一点:菲律宾在“人民力量”革命之后的民主,其实是靠着政治暴力的支撑才得以运作。这不表示杜特尔特所杀的人就是死有余辜,但如此经验却成了许多人为菲律宾戒严造成人权迫害的问题所辩护的理由,也是本次大选小马科斯及其家族得以为自己辩护的重要条件之一。
直接把问题归咎于假新闻或是现今的年轻学子欠缺足够历史教育,或许并不足以勾勒出事情的全貌。尤其当小马科斯和莎拉的组合几乎在所有年龄层都有极高的支持率,把责任都推给年轻人其实不是太负责任的做法。面对如此剑拔弩张的局面,理解知识生产、信息流通管道与社交媒体的操作固然相当重要,但我们更应该认识的是深深镶嵌于菲律宾社会之中的精英与群众对立叙事,以及根植于菲律宾民主背后的暴力根源。

如果这部纪录片能够采访到攻击玛利亚·雷萨的爱国小将,或者采访到1-2个铁杆杜特尔特粉,相信内容会丰富很多。

2021年,玛利亚·雷萨因为勇敢面对上至总统、下至水军的言论暴力而坚持新闻报道,成为了自1935年以来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和平的记者,也是史上首位获奖女记者。

2022年,杜特尔特圆满完成任期,他的女儿莎拉·杜特尔特成为了新任副总统,而巨贪前总统马科斯的儿子小马科斯成为了新任总统。

玛利亚获得了国际尊重,杜特尔特延续了最高权力,但是,新闻自由和民主呢?Democracy Dies in Darkness.

2 ) 《菲利宾的杀人执照》新闻自由与政治的关系,谁对谁错?

首先这部纪录片我在网上下载了,但是在豆瓣上或者在微博上关于这部纪录片的消息非常少,甚至图片都找不到几个。不知道,是现在观看的人比较少,还是说因为政治敏感性,所以还没有太多的地方上架。 之前看过一部纪录片《欢迎来到车臣》当时那部纪录片看完的感觉是比较震撼的。首先是对车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感到惊讶,另一方面对于车臣对于同性恋的一种态度,感到不可思议。是后来在我写的观看日记里面有人回复我的一句话,我觉得对我感触比较深,就是其实存在的很多人他是借由这样的一个政治事件,以达到能够逃到海外的目的,从而夸大被虐待或者被侵害的程度。因为只有在这样一个敏感的事件中,更多的美国欧洲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他们乐于去解救这样的受困群体,并帮助他们逃到海外从而不仅是一种人道主义援助更是一种自我的宣传或者其他目的。我不否认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所以在此之后我就重新审视了对于纪录片的一个观看立场,就是不能完全的去报一种认定事实的观念去观看。因为里面的事件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或者其观点立场并不完全是正确的,至少没有谁能保证它绝对是正确的或者是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去陈述,由于拍摄的人有所不同,其拍摄的目的出发点以及观察角度都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一些落后国家,比如印度啊菲律宾等国家的一些纪录片,都是欧洲国家去拍摄的,首先他的政治观点或者是他的政治立场,就有可能决定他拍摄的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是抱有一种怀疑或者是审视的态度去观看。 刚开始看的时候,对于纪录片中的总统,他对于消灭毒品,这样的一个社会危害所持有的强硬政策,其实我当时第一的感觉是支持的。首先菲律宾是对于毒品危害非常严重的国家毒品的危害根深蒂固,这也导致了政府在处理此类问题的时候,不能固守原来的一些方式方法,而是需要一些更加强硬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那么一个新的总统上任,以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去遏制或者是消灭毒品犯罪,首先他从一个出发点上是好的。但是通过这个纪录片,会看到纪录片中对于菲律宾这位总统所在处理毒品事件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是不认可的,也就是不经过事实调查而由政府出面,警察执行雇佣杀手直接杀害,怀疑是吸毒人员的贫民。而这样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理论或证据作为判定标准的。其实到这个时候,所处的观点就会比较不那么确定,首先如果只是从根治毒品危害来讲强硬的手段没有错误,但是在执行方面来讲,我们所认为的任何的死刑的执行或者对于准罪罚的判定是应该有理论基础或者是事实证据作为依据的。但是也存在了一个必然情况,就是如果对于毒品危害如此根深蒂固的,菲律宾的每一个吸毒者或贩毒者,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才能执行。那么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以及非常难以完成的事情。必然会存在一个原因,你如果想要快准狠的解决毒品的问题,必然会导致有一些人在此次事件中蒙受冤屈。倘若作为一个法律的拥护者来讲,任何的盼得都要从事实根据出发,那么面对如此庞大的菲律宾吸毒和贩毒人员,就算动用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这样的一个消灭的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当时新任总统上台之后所奉行的强权政策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或者是完全不被接受的。从总统的后来一次连任,甚至是压倒性的连任之后,可以看到对于当时的菲律宾民众来讲,是对于总统的政治手段和政治立场是支持的。 而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话,他有维持正义的权利,也是作为工作的一个出发点,两者之间并不存在说绝对的矛盾或对立面,但是在问题出现的情况下,特别是政治主张的实行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的前提下,那么新闻自由去报道这样的事情必然与政治体系产生激烈的冲突。所以说新闻工作者想要报道真相,为那些个蒙受冤屈惨遭杀害的平民伸张正义,这没有错。而新任的总统想要从根本上制止菲律宾社会存在的毒品问题,而采取强权政策,想要以快准狠的方式来消除人民的顾虑,也没有错。 如果两方都是坦坦荡荡的,那自然没有问题,无所谓谁对谁错,可能只是方式方法和立场的不同,但是在这几步路篇里面讲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此为总统看儿子与毒品的交易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是否是说总统本人与毒贩之间也有着利益关系?而总统的儿子又与黑社会有关这样的复杂人际交往,或者是说他的后面隐藏着非常深的利益链。 而比较明显的一个冲突是什么呢?就是在新闻采访中总统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我觉得可以说是一些不尽的言语,以及此后在纪录片中所表现出来,对于新闻工作者想要报道真相的制止。甚至可以说,这样的资质是利用职权之便,利用舆论的压力和法律的特权从而实施的。我不能说这样的事情究竟是对还是错,因为毕竟真实情况在这一部纪录片里并没有完全的体现,你是说真的,这个总统和毒品犯罪有着利益关系,那么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事实根据的话,那自然是谁对谁错一目了然。但所有的这些个观点,其实都没有一个完全的定论,或者是没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证据去证明。换句话说,如果是这位总统,确实有着不可告人的背景,以及不正当的利益关系,那么为什么他可以连任,并以压倒性的优势得到选民的支持?为什么至今这位总统的行为没有被定罪,没有被推翻他的政治统治。 至于说剧中的玛利亚瑞萨,他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并且被评为时代杂志的风云人物,那么他的行为我觉得是得到广大世界公众所认可的。我也不能说他做的事是不对的,或者他的观点是错的。可能他对于这位总统的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他的理论根据,但是终其所有谁也没有把谁推翻,或谁也没有把谁真正的消灭掉。 所以综上所述,我对于这部纪录片里所表述的事实情况,其实抱有一定的质疑。也就是说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不能凭靠一个纪录片去判定,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料支持啊,事实根据。但这部纪录片所给我们表现的一个情况就是,对于新闻自由与政治利益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不可调和还是互有利弊?西方媒体作为社会的监督者,他有义务以及有权利去报道事实的真相。作为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所实行的政策首先要有符合人民需求的一个目的作为前提。任何一方的失职或者说任何一方的虚假,都是不应该的。 新闻自由是社会发展以及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向着一个好的方面发展的一个前提,因为需要一个舆论的监督和一个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一个媒介,如何正确公平的去报道现实,并找出问题加以批评,确实是新闻工作者所应该要去做到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这部纪录片所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冲突与真相之间的思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而究竟这样的问题如何去解决?比如菲律宾他的毒品问题既然已经成为一个遏制社会发展的毒瘤,怎样的手段才是合理并有效的。对于菲律宾政府的立场和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应该继续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现在很多的纪录片都是针对于社会敏感事件所做的一些调查性的陈述,而究竟这样的调查是否公正公平,又是一个应该去衡量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纪录片拍出来的都是真相,能够去引发人们探究真相的纪录片,就会是一个好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呢,其实我挺推荐大家看一下的,毕竟像我这样的人,平常不怎么关心国际局势,对于很多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闻所未闻,很多的新闻或者国际事件都是从纪录片中探查出来的。如果感性就可以再去了解相关的报道或者一些资料,从而去印证自己的立场和看法。而纪录片本身就是引导人们或者是说观看者对于事件本身的关注,我觉得这个是纪录片所能激发出来最大的作用。

3 ) 颤抖吧人民

我们都喜欢置身事外欣赏强权政治,可泰国最近的事好像很眼熟,菲律宾也是这样,只是角色不同,值得警惕值得揣摩。强人政治需要背景乱世,以强权维护制度,看起来大刀阔斧,煽动群众利用群众,也能维护自己利益,只是枪头调转。对毒品宣战,民族大义旗帜下也有滥杀之嫌,执行者们快意屠戮法律的敌人人民的敌人和自己的敌人,有些需要赞扬,有些需要掩饰。制度化的处理效果太慢,被腐败滋扰,滥刑更是把管理层地位越推越高,形成阶级分化,更容易使制度解体。行刑者从政治机构承包给商人,改变了动机和性质。强加的爱国主义和媒体干预,都为支持全面战争,法律不能威胁到媒体,但权利顶层可以,害怕记者的人,是在害怕真相,更是害怕群众。脚踏私权,压制媒体,让人们生活在恐惧中,强权总认为人民需要管束,民主崩塌的速度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甚至一个任期就可以扭转。记者一个人的战斗却是为了千万人,观测者的态度不够中立,没有政府部门不来辩护很容易一边倒的舆论态势。

4 ) 西方一贯的包装手法

首先就纪录片本身来说,制作粗制滥造。其次内容东一榔锤西一棒槌,前面讲杀人,采访全是口说无凭。后面却是网络暴力,大数据隐私,maria ressa被捕,民主被破坏,不让新闻发声。起这么一个博眼球的名字,却没有深入切实挖到杜特蒂到底杀了什么无辜的人。只是采访有人说被家人被杀,有所谓杀手说自己接杀人活。全是虚的无法让人信服。全程专注于塑造一个民主斗士maria ressa,她之前是CNN特派员,上时代杂志封面,去美国参会,参加国际联合委员会大数据隐私及民主观察会,拥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她有没有勾结外部势力,仅从这部黑杜特蒂的片子里也能看出蛛丝马迹,她被菲律宾安全部门怀疑也不奇怪。而且没有全黑杜特蒂哦,还找了人夸他,是个杀手哦。哈哈哈。这就是西方最擅长的客观把戏,比如这个看似赞美实则黑你。还有那种悄悄玩比例的找一个批判性赞美的或客观中立的嘉宾,在找几个完全否定的嘉宾来一起访谈对话。这种把戏参加过辩论的就得懂吧,正反双方得人数一致才公平啊。总之记住一个真理,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讲利益。

先划重点,这个女民主斗士是菲律宾裔美国记者,原来是美国人,不是菲律宾人,才查资料知道,片子里只提到她是cnn特派员。首先菲律宾禁毒这个事儿是对的,而且人人都知道菲律宾之前的毒那可是根深蒂固的,杜特蒂上台后据说跟兔子进了一批武器,军人们打艰苦巷战才把一大批毒窝清理掉。首先要搞清楚,贩毒的吸毒的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中国这么干净的国家,缉毒警察每年也因公牺牲不少。可想而知在菲律宾缉毒有多难,这部片本来应该主要讨论的问题是杜特蒂这种命令警察见着涉毒人员直接击毙而不经司法审判的做法是否合理以及会误杀无辜人员。这当然是个很好的话题,结果大多数戏份全给那个女记者了,一个劲塑造她有多么爱为人民发声,多么强调民主不能被强权破坏,多么无辜被警方抓捕。总之就是极力塑造一个被政府迫害的民主正义斗士形象,所以这个宣传实在不够高明,大家都是被杜特蒂吸引进来的,结果给我看这个?西方那包装手段,什么流亡作家,异见分子,学运领袖啥人都能给包装成自由斗士。但是重点她被抓主要是因为假新闻,被怀疑勾结外部势力,那她到底有没有挖出真正的证据呢,显然几个访谈没有一个能证实无辜的人被误杀。

其中采访的一个被杀者的妻子说她丈夫是好人,然后就没了?这种跟被杀者是亲属关系的人怎么证明她没包庇隐瞒丈夫的罪责?而所谓的国际海牙法庭调查员也没在找别的人证物证证明这个死者是无辜的?专业的法律人员怎么能不收集其他证据呢,一个死者妻子的话并不能死者的无辜,这是常识。再次该片还找了几个所谓的蒙面杀手采访,就是讲政府雇人黑吃黑,这个我没搞懂有啥可黑的,黑吃黑这个真的估计全世界通用,美国更有的是啊,边境杀手就讲了。可能不符合菲律宾法律,但纪录片也没继续提到不符合法律这一点啊。啥都是浅尝辄止,就是几个面目不清的人的谈话,给人的暧昧的想象空间,其实一点实在的证据都没有。但这些对与大多数观众就足够了,营造了一个很多人口述揭露恐怖内幕的氛围,剩下的人们就会自动联想,自动脑补发生了什么,完全不会在意事实,证据和逻辑。

人们往往处理问题都是直觉快速判断。像这种类型的片子,外媒制作的多的是,都是几个神神秘秘的人接受采访,揭露内幕,然后片子里的新闻工作者受到限制不让发声,有一些混乱镜头或莫能两可的话让人浮想联翩,给人制造一种历经千辛万苦百般迫害才勉强发声把真相带到观众面前的感觉。所以一般人乍一看就会相信,实际上这种片子经不起细的的推敲,多思考一下就漏洞满满,全是当事人访谈,张嘴就来有什么可信度?很多连个第三者人证都没有,当然更别提物证了,怎么相信这些人不是演员?或者这些人没有夸大事实没有隐瞒真相没有欺骗观众呢?毕竟这是新闻业是纪录片,要牟利的,假新闻每天满天飞,真正受严厉处罚的有几个?记者们每天想搞个大新闻有多少是为了博眼球为了流量为了钱而有几个是真正为了正义?之前的澳洲骗子说自己是间谍的案子不是个例子吗。

想清楚利害关系什么事都清楚了,为什么要捧这样一个女的,她参加各种西方的会议讨论民主,这些民主观察会是谁掏钱举办邀请她参加的的呢?为什么这个片子提到杜特蒂儿子跟中国籍毒贩有勾结,当然同样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只是一连串问话而已,为什么这个女的是因诽谤华裔富商被起诉。种种的背后暗藏玄机,感觉是让杜特蒂跟中国扯上不好的关系,来让菲律宾人仇中仇杜特蒂,赶杜特蒂下台,选个亲美的,菲律宾总统亲华是绝对不符合美国利益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周边越乱越符合美国国家利益。想想之前的阿基诺执政,黄岩岛,南海仲裁,给中国带来了多少麻烦。那段时间中国周围岛礁有多少事,都是奥巴马在任时的民主党重返亚太战略,所以当特朗普上任后进行战略收缩,中国这些岛礁事儿一下子少多了,主要变成台湾闹腾了。

总而言之,杜特蒂真的让菲律宾治安好起来了,西方是选择性失明。亲身体会,去商场安检做的挺严格的,进门都是要查包的。马尼拉会乱一点,因为街边有不少流浪汉,而且到了晚上车呼啸而过,街道还黑乎乎很没安全感,我去的那段时间就有女孩在马尼拉被绑架了。但是小城市和海岛都是挺安全和谐的,晚上去海边散步也没什么,因为有游客当地人都有工作有钱赚,自然没什么犯罪。只有环境安定了,才能吸引更多游客提升经济,所以毒品这种犯罪温床必须要打击。杜特蒂这种强人说话粗鲁,办事野蛮确实挺不好,但只有这些问题被西方紧紧抓住不放,他们选择忽视杜特蒂禁毒带来的好处。这些外媒不去采访菲律宾街头百姓的感受,却抓住一个精英阶层的美国记者的遭遇,能代表什么呢,记者当然需要所谓的自由民主,因为人家早已满足马斯洛基本需求,需要名利这些更高层次的需求,但大多数民众只不过要一个安全稳定能混口饭的环境罢了,所谓的言论自由有这个重要吗。

短评

Rappler形象宣传片

7分钟前
  • mxx
  • 还行

3.5/5 推荐同题材Netflix的《千审万查》。

8分钟前
  • karenlin
  • 还行

女性比男性理想主义与勇敢

10分钟前
  • 不可撤销
  • 力荐

民选政府法外处刑“想做实事必须军管独裁”垄断犯罪毒品线,爱国小将网络死亡威胁电话摸底人肉普通异见市民逼迫搬家,反对派阵营席次归零议员办公室反火箭炮冲击波窗帘,官方雇佣刺客夫妻和连环杀人狂“去数杀了多少人会有碍工作发挥”“我们为了国家的和平而杀人”现场蒙面采访,主编老阿姨遭到无数次国安搜查逮捕牢房过夜大总统亲自放话“我还整不死你”……新闻业说是要为人民把持住公义底线,人民却更倾向“站在胜利者一边”崇拜威权,支持“不惜一切代价繁荣富强”,不愿听到所有站在“代价”角度说话的刺耳声音,如何是好?

14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你要禁毒,手段就要强硬。本来毒品在菲律宾就根深蒂固,就应该采用这种极端首都来处理。杀鸡儆猴,该杀就一定要杀。强硬的手段,自然也会激起相对应的社会舆论。同时,强硬手段之下问题也随之存在。存不存在错杀?存不存在利用这种制度的买凶杀人?什么样的评判标准?总统是否牵连其中?牵扯了太多其他社会性问题,根本就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要治毒,我举得独裁算是最合适的政体了,有的时候人多了,嘴也多了,牵扯也多了。

18分钟前
  • 冯卟卟
  • 还行

总统媒体采访承认上周刚杀过3个人,这他妈在和平年代看来有点无语

19分钟前
  • 也想遗世独居
  • 力荐

The Soul Mates,杜特尔特才是川总的知心朋友

24分钟前
  • 阿托品
  • 推荐

至少他们还有坚守道义被看见的新闻工作者。

29分钟前
  • Spy Liu
  • 推荐

足以解释Mendoza近几年为何一再拍黑警。评论区的分化也是有当下了。

30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题材是绝好的,但挖得真的是太浅了。所有的素材和言辞,全都停留在表面。菲律宾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只回答了一半。至于怎么发生的和为什么会发生,这两个更重要的问题从头到尾就没有提出来过。

31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前面讲杀人 采访全是口说无凭 后面是网络暴力 maria ressa被捕 民主被破坏 不让新闻发声 这么博眼球的题目 却没有深入切实挖到杜特蒂到底杀了什么无辜的人 只是采访有人说家人被杀 有所谓杀手说自己接杀人活 全是虚的 无法让人信服 全程专注于塑造一个民主斗士maria ressa 她之前是CNN特派员 上时代杂志封面 去美国参会 参加国际联合委员会大数据隐私及民主观察会 拥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 她有没有勾结外部势力 仅从这部黑杜特蒂的片子里也能看出蛛丝马迹 她被菲律宾安全部门怀疑也不奇怪 而且没有全黑杜特蒂哦 还找了人夸他 是个杀手哦 哈哈 这就是西方最擅长的所谓客观的把戏 真是讽刺 诺贝尔和平奖已经彻底变成西方意识形态宣传奖了 谁说的做的符合西方利益 谁就能得奖 跟和平有个屁的关系

34分钟前
  • Alice
  • 较差

新闻自由

37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7/10

39分钟前
  • Valuska
  • 推荐

一边是平定、秩序与发展,一边是人权、民主和自由。不要去嘲笑,只求衣食无忧的大多数,更不要去打击,为了自由而奔走呼号的极少数。毕竟,这个世界值得更美好。

42分钟前
  • 唉哟你凑开
  • 还行

菲律宾总统利用强硬手段禁毒 他的儿子贩毒 新闻记者揭露总统暴行 威胁会被和谐 这无理又无力的世道啊!

46分钟前
  • 二狗子是傻子
  • 推荐

菲律宾还能有这些个独立自营新闻媒体的存在,真值得确幸.

48分钟前
  • temur
  • 推荐

别矫情了!这种行政能力差的小国想要禁毒,就是要把吸毒的都关起来,把贩毒的都毙了。中国凭借对毒贩广泛使用死刑疗法,已经使得集中新型毒品的合成工艺在中国彻底失传,因为玩这个的都毙了。90年代末的时候多少小姑娘在酒吧里被人下药,动不动就见到赤身裸体从酒吧里冲出来的,后面一群痞子笑着走出来。给毒贩人权,就等于不给被毒品祸害的人人权。

53分钟前
  • 七转八起
  • 较差

片子确实太零碎了,不过可琢磨的地方太多了。

54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新闻自由只有在新闻自由尚存在的地方才会受到威胁。

55分钟前
  • 张程
  • 推荐

我是推崇以暴治暴的管理手段,对于毒品。

59分钟前
  • 荒原困兔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