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摄制组,深入红区,拍摄武汉与上海两地病区医护与患者们的鲜活故事和危难之中激发的人性光辉,力求细腻呈现疫情下的动人故事。
3月31日,摄制组随上海援鄂医疗队返沪后,立即开始进行后期制作。历时两个多月,拍摄的逾三万分钟的素材,最终剪辑成6集共240分钟的纪录片《人间世·抗击疫情特别节目》。纪录片秉承沉浸式记录,大主题、小切入,分为《红区》《相逢》《脸庞》《雷神山往事》《我要找到你》《我会陪着你》六个主题,用鲜活的叙事语言和画面,展现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人类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前四集计划分别于5月21日、22日、27日、28日在东方卫视晚间22:00播出。
第一集《红区》,结构完整,节奏紧凑。红区之内是病毒肆虐的地方,也是希望与绝望并存的地方,从视死如归到希望的日光照耀,从床位满员到最后出院空床,是医生的坚持,也是患者的坚强与幸运。
医生最重视的,可能是病得最重的,几番讨论之下,最终的决定是转院,没有演练,互相不熟悉,从刚开始搬病人的些许慌乱,到最后成功运送抵达,一颗悬着的心落下,又有一颗心要悬起来。
新闻上,目睹了国外的抗疫经过,更佩服国家的负责,我们的医护人员全副武装,这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
我是同济医院的研究生,去过中法院区,也去过光谷院区。中法院区空荡荡,光谷院区变成了隔离病房,曾经熙熙攘攘的医院,完全换了副模样,心里很难受,尤其是现在还不能返校。
第二集:最令人动容的是那对医护夫妇,从同学到夫妻,这可能是婚姻最好的状态了吧。相知,陪伴,理解。
第二集,最感动的是那对医护夫妇,从同学到夫妻,这可能是婚姻之间最好的状态了吧。相知,陪伴,理解。
其实外界很少关注麻醉科医生,大家的焦点总集中在内外科大佬身上,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疫情,能更加尊重麻醉科医生,他们也是是为大家的生命保驾护航的。
第三集:武汉任在武汉。离家最近,却从不回家,家中有最亲的人,也有最难以面对的最真切的关心。
很令人心疼。
第三集:雷神山医院的ECMO。在有限的机器下,救更多的人,每次看到医生吃泡面都觉得难受。
最难得还是选择,人命面前,一切都变得更重,也变得更轻了。萦绕在梦里,挥之不去,睡不着,因为焦虑,因为担心。他们是真的英雄。
不得不说,15床是个奇迹,能成功歇下ECMO,还能恢复这么好,是医学的奇迹,也是人类的奇迹。
第四集:在B站上看了一个记录短片,讲为这些医护人员拍照的摄影师的经历,只有真正到了武汉,才能体会医护人员真正的英雄吧。
简单的心路历程,让人落泪,也让人敬佩。我辈楷模,希望自己今后能像他们一样,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发一分微弱的光。
情感满分,缺点就是素材太少。
每一集都是从来到回,从焦急到平静,从一团乱麻到不舍。
可能是因为只讲了上海的医生,所以有些不全面,侧面的东西有点少。
所有的生命都是奇迹
——《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观后感
红区的故事
武汉,空无一人,静的可怕,而在红区内满是惊心动魄的声音。
“这边第一个心跳停了,那边第二个停了,刹不住车的,就看着他们一个个……” 说这句话的是陈澍,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做到后来都怕了”。因为这里是红区,红区是禁区,是传染病的污染区,30床病人27个插管,这里的每个医生面对的都是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极限挑战。
12床,一位一条腿完全坏死,罹患新冠肺炎的81岁老人。有生的希望,但没有手术条件,手术难度又过大,很少有医生敢冒这个风险……该怎么办?“像人走在十字路口,往左还是往右,也许走错了,这个病人两种完全迥然的状况。”医生们陷入了两难。
陈澍最后下了决定:“81岁是很大的年龄了,但对医生来说,每个生命,只要有条件,能争取还是尽量争取。”这不是一个容易的抉择,但作为医生的他很坚定:“我们在做该做的事。”
这位病人在转院接受手术后,暂时脱离了危险。陈澍在回沪前特意来看望他,陈澍很高兴,表示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澍,及时雨。陈澍以外,还有很多志愿援鄂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这场疫情下不可多得的及时雨。疫情之中,人们称赞医务人员是英雄,但具体到个人,这不过是一种朴素的职业精神“完成手术,救人性命”。手术服、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隔离服、鞋套、手套、面屏,一层层叠加之后,医生护士们的个人形象开始模糊,而在这之前他们也是谁的父母,谁的儿女,他们也是普通人。
面对不幸的人,面对无力的现实,该如何自处,这是疫情下每一个医护,每天都要面对的挑战。外界在不断给他们帮助、传递温暖的同时,他们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勇气。
在防护服上画画,写下自己的名字和那些平日里稀松平常疫情下下却万分可贵的祝福:“一定要平安,一定要幸福”;每天一定要合影,医护人员们穿着蓝白的防护服,即使隔着护目镜互不相认,也相约要摆最温暖的手势;。喜鹊是好兆头,今天早餐吃了个双黄蛋也要记下来,连柚子也成了吉祥物,因为“柚——保佑”。这不是迷信,而是灾难下的象征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迫切地想要——喜上梢头。
但疫情还在继续,伤痛还在增加,不止在表面,更在内心。所以医生很多情况下,不仅需要治疗病痛,还要治愈心灵。
“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生的常态。高龄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多次出现,躺在病床上的他们心有隐忧,害怕成负担,害怕添麻烦。病人的家人也在隔离,无法来探望,疫情下的人就这样真的成为一座座“孤岛”。但医护人员从未停止过努力。想尽办法联系到病患的家属,就算只能打一个视频电话也要坚持,让老人们知道自己从未被放弃,他们从来都不是“孤岛”,疫情隔离病毒,但绝不隔离爱。
在这样万众一心,前仆后继的付出下,越来越多的病患拔下了呼吸机,走出了病房。他们有的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谢意,只是不断诉说医护的辛苦,口里重复着:“希望这个疫情能早点过去,你们能够早点回家。”质朴的话语,传递着最真诚的祝福,“早点回家”给那些在病床上生与死边缘挣扎的勇敢的人们;给那些千里援鄂,大年三十放弃合家团圆的令人敬佩的医生护士们;给那些痛苦过、徘徊过,最终不幸深埋在这个春天的人。早点回家吧,我们一定,一定,要团圆。
3月30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5楼ICU病人清零。武汉,湖北,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回家了。这些抱在一起哭泣的医护们,他们曾因为逐渐康复、能够自主呼吸的病人而由衷地兴奋,眼冒星光;也曾因为不断有生命的离开而懊恼流泪。他们在数层防护下艰难地呼吸着,拼搏着,汗水浸透了防护服,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的奇迹的同时,他们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奇迹。
过往连接冬春的是抽芽的嫩叶,早莺的啼鸣;今年连接2019到2020的是上下波动的心电图,焦急前行的步伐,沉重难挨的喘息和绝不能停下来的冲破禁区的希望。
人人都说,这是一个难熬的春天,但我们到底还是熬过来了。“昨夜梦见不详,写在西墙,太阳一照,化为吉祥”保佑生命,喜上梢头,吉祥如意,我们靠着东边初生的太阳和心底永恒的月光,熬过来了。今年武汉的樱花开了吗?开了,开的很美,在医院里,在病患的心里,在每个英勇的中国人眼里。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自己特别的一些经历,2020年不发生疫情,我们也不会走到一起,也不会有共同的语言去沟通和交流。
陈桂林29岁,6年前,她从武汉独自来到上海打拼,今年正准备和男朋友买房,结婚,新生活的大幕正徐徐开启。7床72岁,孙辈刚刚诞生,家人正盼他回家共享天伦之乐。因为一封信,两段人生在此相遇,7床不只是形象模糊的新冠病人,陈桂林也不只是机械工作的援鄂护士。
护士的工作细碎,缺乏光芒,每天进仓工作四小时,给病人翻身、换药。但陈桂林说:“不能做太阳,但是能做月亮,就是我能尽我自己多大能力,我就尽我自己多大能力。”在威胁所有人的灾难面前,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是一束光。在萍水相逢的交汇中,照亮别人,也会温暖自己。
未知的病毒,突然让人类的生存遭遇威胁,但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本来的力量和勇气。此刻在武汉的种种经历,正让我们表现出人类最基本的良善和同理心。人与人之间变得更为纯粹的同时,让我们也开始思考:或许人与人之间本应如此。
疫情之下,我们开始真正懂得那古老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细碎的故事,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正是这些生命短暂又不可思议的相逢,让我们相互成全了彼此的故事。医护与医护,病人与病人,医护与病人,多少段紧密的关系在此建立,我们都知道,人海茫茫,再次相遇,谈何容易,但我们还是约定好,一定要再见!我们还是拥抱、哭泣,彼此诉说,彼此祝福,然后记住对方。
在之后的岁月里,关于灾难的记忆可能会慢慢模糊,但灾难中的这段相逢,却深刻地存留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我们都开始重新去审视我们的生活,展望我们的未来。就像出院的病患要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寻找太阳一样,我们也在一次次的灾难之后,再次确认了——太阳照常升起。
2020年3月17日,41支国家医疗队,3675名队员,离汉返程。“也许我们一生也不会再相见,可是我们知道我们是生死之交”送行的人群中有一只明黄色的皮卡丘玩偶,他是武汉当地市民,特地来表达谢意。别人问他叫什么,他笑着说他姓螺,叫螺丝钉。是啊,每个在这次疫情中努力生活的人都是一颗顽强的螺丝钉,他们紧紧扎根自我,为祖国建设咬定青山不放松;他们在这里相遇,灾难下守望相助,然后分离,走向人海,就这样经历了彼此的人生。
生命,人们,相逢,我们把这些称作“奇迹”。
2020年伊始中国经历了什么?武汉经历了什么?最后,世界经历了什么?
时间过的可真快,马上2021年元旦了,我们是否还记得2020年春节在家闭门不出,居家隔离的日子呢?
印象最深刻的片头是一个男医生穿着防护服背对着我们,整个画面和科幻片里的巨人一样,一架小小的飞机缓缓的从他身体飞过。疫情面前,医生护士就是我们的英雄,和科幻片里的英雄一样,守护世界和人民的安全。
看到第五集,我终于理解了!这次的疫情,医生和护士是多么的不容易,真的太感动了!!一定要看第五集。护士姐姐们对病人说:我就是你们的女儿。护士照顾新冠病人也是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倾注了感情。病人的离去对医护人员的精神冲击也是很强烈的。这和面对普通的疾病离世还是挺不一样的。她们的爱真的照亮了整个病房。
我在远离武汉和上海的地方,闭门在家,感受不到医院里的焦灼。只知道不能出门,会得上新冠肺炎,会死的。
没有这些医护人员和城市里的志愿者,这次疫情,我们也不会这么快挺过来。国家的支持,让我们每个人都很自豪与庆幸生在中国!使我们更加的热爱祖国,感谢祖国!更要感谢那些誓死而归的逆行者,感谢他们用汗水和疲惫换来整个城市与国家的安康。他们是最伟大的人!
没时间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呼吸困难,汗水浸湿脸庞,口罩勒红了脸,不停的照顾治疗病患。
我们不能忘记当城市开始重新运转,都是这些白衣天使,科研人员争分夺秒的照顾病患,研究病毒。
有个医生刚出生的儿子取名胜冠真的好可爱!
疫情时期真的好紧张,作为在家不出门的小市民的我,真的知道外面世界发生了什么吗?真的了解他们是多么的辛苦和伟大?
至少,看了这个纪录片,真的让我了解到了!
中国,加油!
《Ernste Stunde》Rilke
Wer jetzt weint irgendwo in der Welt, ohne Grund weint in der Welt, weint über mich. Wer jetzt lacht irgendwo in der Nacht, ohne Grund lacht in der Nacht, lacht mich aus.
Wer jetzt geht irgendwo in der Welt, ohne Grund geht in der Welt, geht zu mir. Wer jetzt stirbt irgendwo in der Welt, ohne Grund stirbt in der Welt: sieht mich an. 沉重的时刻 里尔克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哭,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哭, 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里的某处笑, 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 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死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死, 望着我。 (冯至 译)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杜甫 《赠卫八处士》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特鲁多
有一线希望,尽百倍努力。
我喜欢医生这个职业,从小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站在无影灯下挥动手术刀挽留病人的生命。大学时候我经常自诩是个媒体人,因为在我私心里媒体人和医生的工作在某些方面是统一的:他们都是在用专业知识扮演着上帝,医生的判断关乎病人的生死,他们的决定关乎生命健康;媒体的决定把握舆论的命脉,他们的取舍决定了呈现给大众的导向。
这两集的片子里我没有记住一张医生的脸。镜头之下,他们展现给观众的最多的是一双双疲惫、模糊、希冀的眼睛,一个个匆忙、斑驳、坚定的背影。令人窒息的隔离服之内蕴含是真正人性的力量,是对生命的敬畏和怜悯。在英国,每天首相都呼吁人们待在家里不仅仅to save life,还有to protect NHS(国家医疗系统),大街上各处可见感谢NHS的标语,时刻告诉你在这样的疫情浩劫中最应该珍惜的就是这些苦读十年二十年,平时给你讲病情不耐烦的医生。绝望之中总有欣欣向荣的希望,苦难之下也有生生不息的救赎。
去年这个时候,我正在给毕业论文做最后的改动,我的论文题目是“纪录片《人间世》的创作思路与拍摄手法研究”。选题时候《人间世》第二季刚刚首播完,“有时是治愈,总是去帮助,常常是安慰”是我在论文中用到最多的一句解说词,这是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的墓志铭,用来概括一个医生一生的工作再适合不过。但此时它应该被献给每一个参与到疫情工作里的人。慌乱的时代需要有人能静下心来记录其中的故事,审视人心。媒体人应该要担负得起这样的责任,这是也应该是他们的信条。冒着与医生同样的风险被未知的病毒包围,没有强大的内心和信念不可能在疫区完成四十天的拍摄,是苦难赋予这样的人以力量和勇气。柴静在《看见》中所写的一句话很符合他们: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以越战的这首歌词缅怀逝去的生命:
进屋来
满屋人静
夜无声
家人深沉沉
我母亲床上睡着
怎知道
儿的归魂
《人间世》是一部记录人世间生死别离,病患与医生共同携手抗击死神的电视纪录片。《人间世》抗击疫情特别节目,在疫情期间也不畏困难,记录下抗疫的意义非凡时刻,记录下冰冷的病房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暖相依。 镜头语言能最直观地展现疫情中城市与医院的样貌,最真实的反应了医生与病患互相鼓励相互依偎的状态。在影片开头,导演采用了航空镜头拍摄疫情期间城市的清冷 并把空荡的街道和与死神斗争的战场穿插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展现了新冠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在医院众多病人当中 一位八十多岁右腿坏死的老爷爷成了医生关注的焦点对象,当医生们对他的病情进行探讨时,导演运用了特写镜头拍摄钟表上时针的走动,隐喻着生命的流逝,也暗示着老爷爷情况的危急。在对12号病床截至问题探讨时,其中一名外科医生说:“医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的。”此时导演运用了近景镜头,拍摄几位医生沉重的神情,把医生内心的不甘展现在镜头前,这样的镜头运用体现了“医者仁心”的主题,也充分发挥了纪录片的最大特点—真实性。突破众多难关,医生们最终寻找出拯救12床病人的方案,在医生们推着病人走向设施健全的手术楼时,阳光照耀下来,影片色调变得温暖,不同于以往冷清而充满希望,太阳是希望的象征,医生则是传递希望那双手。 声音是纪录片中渲染气氛的强大工具。沉重压抑的音乐反映着医院中每个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在12床转院的过程中,背景音乐不单有以往的压抑,还变得非常急促,这是和死神的斗争,是生命的博弈。在12床病人安定下来后,五名医生在樱花树下的一张合照,通过背景解说词将“他们彼此不知姓名,也未见过对方的容颜。”这一信息传达给观众,这是医生的合作,也象征着中国人民在疫情中的合作,携手共度难关的伟大团结精神。 “柚子是保佑我们病人的。”在生命的战场中,医生与病患共度难关,虽有防护服的隔断,但阻拦不住医患彼此相连的心,卢文文医生,隔着手套,牵着昏迷中的12床病人,给予最大的鼓励,12床病人甚至未见过那位为了自己忙前忙后,夜不能寐的主治医生的容颜,但他们的心是贴近的,在冰冷的病床上,仍有温暖的陪伴。
昨天刚刚看了,感人至极,非常真实。感谢为抗疫每个付出的人!
虽然只拍摄了上海和武汉的医疗团队,反映的却是整个在武汉的所有医务人员。
不避讳死亡的记实,直面鲜活的生命。面对死去亲人的无奈,面对不肯配合的病人,“救死扶伤”、“人文关怀”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所有的医护环节。
面对糖尿病人和新冠病毒的并发症病人,人性的温暖、应治尽治在这记录片中体现得玲离尽致。
震撼,震撼!
虽然《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是我目前看过的与“新冠疫情”有关的纪录片里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但给我的感触还是不及位列个人No.1的《金银潭实拍80天》。相较于《人间世》前两季,感觉除《防线》之外的前五集影像呈现的故事内容有些散。—— 第1集《红区》,第2集《相逢》,第3集《雷神山纪事》,第4集《脸庞》,第5集《武汉来信》,第6集《防线》: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上海的新冠疫情防控情况。
人间世真的是我看的最好的医疗纪录片了。
真的感谢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工作人员。旁白文案不矫情也依然很感人,几次不由自主地流泪。【9.3】
刚看了已上线的两集,我要吹爆这个系列。其实最打动我的是第一集一群医生围着开会讨论截不截肢的那个片段。气氛冷静得出奇,“怪话”“丑话”“所谓不吉利的话”一个个说在前头,是活是死是左是右,真正拿主意的时候,该砍就砍,哪又有什么伤春悲秋和“圣母的眼泪”呢。使命和决定交给他们,本就是让他们用来劈波斩棘的呀。优秀的作品总能让人看见真实的惨烈之后带给人们同样真实的希望,厉害的作品在于,这个希望的来源不是画蛇添足的旁白,而是人物正在斗争的本身。是他们自身的蓬勃,而非解说的概括。当然,等这240分钟完全上线的那天,依然有人会说,guo家又来洗脑啦,镜头下的医生们“假装尽力”的样子好厉害。跟废物对线只会降低智商,真实自有千钧之力,历史的原本面貌应该由他们写就,而非像公鸡一样聒噪的文人。
“有的人不敢做,总有医生敢接的。”第一集有心了,都是医护人员想尽办法拯救老年患者的真实案例。疫情不分国界,有的国家决定全民免疫、放弃老人,而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位长 者却都得到了全力以赴的救治。病人不分年龄、性别、职业……一视同仁,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作百分百努力——什么是人权?尊重生命,这才是最大的人权
人间世真的太好哭了。在立意上,还是难逃主旋律的框架。不过,在此基础上,已经做得足够好了。第二集《相逢》很棒。结构清晰:人到武汉去—在红区对抗病毒—疫区人感恩援鄂医护人员;细节戳心:信、乡音、皮卡丘、集满医护人员名字的本子。对一个病愈的老太太印象最深,出了院,四下奔走,寻找太阳。
大概能预想到是什么内容,但还是时常泪目。主流节目肯定是宣传为主,不过弹幕评论里各种骂方方的也没必要吧。的确,我们不能否认,在这次疫情中前线医生护士的付出,国家和人民的付出。我相信,即使没有这部纪录片,我们是如何挺过这场危机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这也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否认在很多人进不去医院最后死在家中的事实,疫情初期防护物资非常紧缺的事实,还有那个不可说的车牌号,热搜被撤的事实,等等等等。还有人记录下来给大家看,其实也是一种警醒。我们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也不是我们看不到就没发生过。
真的特别感人……能够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奇迹。
感谢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工作人员,感谢我兔,感谢每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人渣不配称为中国人)。
哭得停不下来,人间都是这些普通事,普通却那么生动动人。活着,让人活下去是那么让人感动的事
这部是以细节为重,有很具体的案例来体现疫情。依旧很好哭。虽然但是,还是那句话,天佑中华。
这里没有happy ending,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一个个能串联起过去一整年回忆的片段,就像它的名字,人在世间走一趟,看到的也不过是这人世间的一场戏。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做了该做的事”
8.1看得出仓促,时间少制作短,没有第一二部那么的精细和深度,不过也好没丢最具特色的细腻绵长。
以前看这种纪录片觉得造作煽情。自从经历过方方日记之后,我终于清醒了。你的历史自己不记录,就会有别的人道听途说,歪曲事实,写成日记,占据历史浪潮的制高点。所以我们一定要自己拍纪录片,而且越煽情越好!危机面前,让那些吃人血馒头的方方们,在历史的浪潮中接受未来所有人类的批判吧!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
总觉得缺少些对整个疫情的梳理,但是看到那个医生闷到呕吐哭着觉得自己浪费了一套防护服,这些星都是给他们这些普通人的。
生命的本身就是奇迹
還是給5星吧。給援鄂醫護人員和在不可抗力下拍攝後半程疫情的拍攝團隊。窺見一個尾巴也是窺。
有时是治愈 常常是帮助 总是去安慰!每一季的人间世都看得我眼泪在眼里打转,感慨颇多。这次抗疫特别节目,让我了解到深处红区的医务工作者是多么多么多么的不容易,致敬伟大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