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 第三季

欧美剧美国2019

主演:马赫沙拉·阿里卡门·艾乔戈斯蒂芬·多尔夫斯科特·麦克纳里麦米·古默莎拉·加顿艾米丽·尼尔森黛博拉·艾里德

导演:丹尼尔·沙克海姆尼克·皮佐拉托杰瑞米·索尔尼尔

剧照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1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2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3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4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5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6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13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14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15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16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17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18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19 真探 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34

详细剧情

  HBO诗选剧《真探 True Detective》第二季评价下挫后,事隔两年才获批准拍第三季,第三季由Nic Pizzolatto执笔﹑Jeremy Saulnier﹑Daniel Sackheim及Nic Pizzolatto负责执导,现定于美国时间19年1月13日首播。
  《真探》第三季讲述在Ozarks一个神秘﹑跨越数十年的犯罪故事,该季剧情会分成3个时间线。Mahershala Ali(凭《月光男孩 Moonlight》赢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饰演主角Wayne Hays,阿肯色州西北区的州警探。
  其余主演包括Carmen Ejogo﹑Stephen Dorff﹑Ray Fisher﹑Michael Greyeyes﹑Jon Tenney﹑Deborah Ayorinde﹑Rhys Wakefield﹑Sarah Gadon﹑Emily Nelson﹑Brandon Flynn﹑Michael Graziadei﹑Josh Hopkins及Jodi Balfour。

长篇影评

1 ) 论如何抄袭自己还抄不对

真探第一季仍然不可超越——神剧就是神剧,连作者本人都达不到曾经的高度。黄衣王可能直接对编剧尼克.皮佐拉托的大脑动了手脚,才启发他写出第一季这样叙事、节奏、人物、氛围渲染各方面都完美的杰作;如今神力不再,皮佐拉托就是抄袭自己都能抄错。

叙事

从时间线的使用上来看,第一季用双线叙事,一条线说旧案,一条线展现新进展,叙事干脆利索又能调动观众兴趣,同时展现了两个主人公马蒂和拉斯特年轻时代和失意现状的对比,让观众始终好奇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这个地步的;而第三季...我实在不清楚有什么必要把八十年代案件发生和九十年重开调查处理成平行结构——直接按时间顺序讲故事妨碍你装逼了吗,尼克?这种历时短暂的平行时间线并没有打造出吊人胃口的悬念,断裂的讲述反而让观众心烦;如果说是为了角色塑造,除了从单身狗变成了有家室的男人,两个年代的男一号韦恩.海斯也没有展现什么了不起的成长,值得为了家庭琐事多写出一条时间线吗?

角色与演绎

在相同的篇幅内,第一季给我们展现了两个抓人的主角:看似世故、会“做人”的又有点儿老男孩儿特质的马蒂,实际上“一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及心思游离在世俗价值观之外的拉斯特,德州牛仔的身体装着尼采的脑子,永远服从本性,凭借猎犬一般的本能追逐猎物;这两个人的碰撞互相成就了其角色,他们互相为对方添加了血肉。

第二季编剧展现了什么叫贪多嚼不烂,下饺子一般设置了灾难性数量的角色,没有几个人让人愿意产生共情,引得恶评如潮。于是第三季,编剧怂了,连双男主都不敢写了,一切角色都围绕着韦恩.海斯转,而韦恩...呃...韦恩是个老实人、好人,LRRP老兵、出色的猎手、尽职的警察...但我想不出这哥们儿有啥出彩之处,有啥能打破脸谱式警探角色的特点。他更多的是像个故障不断的人肉摄像机一样,给观众提供进入案件的视角,至于他本人...你想想,他有什么打动人心的个性或是弱点吗?老年痴呆症?

说到角色就得说演技。马修的演技足以封神,把拉斯特这种神神叨叨的、离我们日常经验有点儿远的角色演得如此鲜活。别的不说,他颇让我佩服之处,就是能让大段神经病一样的叔本华式哲学独白,令人信服地从一个长得像南方红脖老农一样的角色嘴里说出来。

编剧尼克从此落下了病根儿,他开始不分场合、不分角色地写这样不知所云的长篇对话——马修靠着神演技和“神经病”,可以应付得了,换了别人真没这本事。比如第二季里的黑老大,有数次与他老婆躺床上啥也不干、就在那儿嘚吧人生,我想他黑帮生涯中有不少对手大概是被他烦死的吧?而第三季里,韦恩警探花了一大堆时间和他老婆喋喋不休地谈情、拌嘴、谈情、接着拌嘴,我的天哪,你他妈是在拍文艺爱情片吗?老实说,这些演员,甚至包括第二季里那一大锅饺子,演技都算合格,所以角色没法儿让人共情的原因,一大半要算到编剧头上。

总的来说,尽管编剧没给韦恩写出多大发挥空间,演员阿里算是完成了任务,尤其是老年的衰弱与失忆演得惟妙惟肖,令人心碎。而演他搭档罗兰.韦斯特的斯蒂芬会时不时地略微让人出戏,比如有个镜头,当罗兰说到他和韦恩逐渐疏远的时候,表情有点儿过火,可以说是挤眉弄眼了。顺便骂一句化妆,罗兰的老年妆也太僵硬了,眉宇间像夹了一坨核桃似的。

节奏

这大概是最考验忍耐性的一季了:节奏太他妈拖沓。我并不抱怨案件进展缓慢,第一季也够缓慢的,但第一季把大量时间用于铺陈克苏鲁式的诡异氛围,以及围绕案件细碎的线索;但第三季的缓慢,一是由于编剧故弄玄虚地设置了三条线,导致叙事破碎,二是因为编剧匀了大量时间给韦恩谈恋爱,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谈”恋爱。很奇怪,第一季里马蒂的家庭生活也占了相当篇幅,但也没有第三季这样如此让我厌烦。我承认这里大概有我的个人偏见,不过我猜测,马蒂的家庭生活线占时虽多,发生的drama也够多:出轨、挽回、处理女儿、再次出轨、玛姬出轨拉斯特、彻底玩儿完。而韦恩...这两口子除了写书吵架谈恋爱,关系没什么变化。

案情

大家都知道什么叫“机械降神”:案子查不下去了,步美随便干了一件闲事儿、华生随口评了一句闲话,于是“夸擦”一道闪电,神探们强行解围。这一季案件,尼克的手段则是“机械弄鬼”:案子快要查下去了,立刻蹦出一个替死鬼,生怕主角一不小心就结了案。第一回印第安人之死还算个中场小高潮,可第二次又硬点一个替死鬼,让案子不了了之,这就让人感到气闷了——同样的把戏,你不能对着同一季观众耍两次啊!

老实说,这案子连第二季都不如。案情本身简单到捉襟见肘,显得编剧黔驴技穷:他没法儿编出一个有点儿深度的案件,没法靠案情本身撑起一季,只能用意外给侦探们下绊子,以此凑够篇幅。老天,我简直想给第二季加分了。

环境

还有一点值得讨论,三季真探,除了角色之外,都有一个隐藏的故事讲述者:环境。尤其是第一季中路易斯安那州的蛮荒、郁热的荒野,那种潮湿沉闷的空气,让你明白这些南方哥特式的案件绝不会发生在别处;第二季改在浮躁的加州,燥热、非人性化、肮脏的工业区,让你几乎可以嗅到机油味儿。我对第三季的背景环境尚无特殊感受,需要重看几遍才能琢磨出风味儿。

2 ) 《真探3》:这不是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吗?

( 原载公众号“虹膜,2月28日)

《真探3》最后一集播出后,豆瓣评分从9.2迅速下滑到了8.9。很多观众对于这样一个结局,表示出巨大的失望,不满于前7集出现的种种线索与铺垫,落在这样一个简单的误杀案与卖子案上。

有人认为前几集有故布疑云、虚张声势的嫌疑,甚至怀疑编剧是因为在最后一集无法填上前面设置的坑,才草草结局。

与此相反,我特别喜欢现在这个结局。第三季冷峻疏离、沉郁低徊的风格,显然并不适合一个幕后黑手是邪教或恋童癖组织这种阴谋论故事。

这并不是否定第一季。《真探1》一直是我最爱的美剧,在我心中甚至超过《绝命毒师》《纸牌屋》《权利的游戏》《西部世界》等。但第一季中的邪教、变态杀人犯,在有着强烈南方哥特小说风格的故事中,与整体的神秘主义氛围、孤绝的哲学冥思是高度统一的。

观众的不满,当然是因为某种类型期待的落空。看到这样一条短评:CSI半集就能破的案子,《真探3》拍了一季。

比如《CSI》这类传统侦探剧集或者是日本本格推理小说,呈现一个通过抽丝剥茧的逻辑分析来解决案件的罪案推理过程。观众想要看到的,是一个遵循因果逻辑、由种种证据与线索最终导向案件真相的封闭性故事。

观众期待侦探类型的创作者,塑造出一个分析推理能力超强、办案高效、冷静果断,一个通过蛛丝马迹就能看出真相的侦探角色——一个理想的福尔摩斯式的侦探。

观众更期待一个复杂离奇、线索繁多、圆融自洽,一个所有证据都严丝合缝地导向结果的案件。

《真探3》显然不是侦探迷们的菜。

从侦探类型来看,《真探3》的探案过程确实不太过瘾,不够“好看”——两位主角,花了35年,寻寻觅觅、兜兜转转,不断犯错、不断放弃,直到年迈才磕磕绊绊查出这个并不复杂的案件真相。

《真探3》只有一个简单并充满偶然性的案件,很多无效冗余的线索,查案过程太随机,叙事节奏又太慢。在结尾处,很多线索、证据不知所终,很多事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比如女孩的母亲、父亲究竟是他杀还是自杀)。

但不要忘了,《真探》系列,一直是反类型的。并非创作者编不出一个好的侦探故事,而是一种主动的叙事选择。

主创Nic Pizzolatto在关于《真探3》的一次访谈中说,他想知道是否有可能以一种不同的侦探故事形式讲述一个男人的生活。比如主人公身上的终极谜团是:“我是谁?”“我的生命意味着什么?”,而非传统的福尔摩斯式破案故事。

对于创作者来说,“我是谁?”这一对于生命的终极疑问,显然比一个建构出来的戏剧故事,要更有诱惑力。

然而,在一个侦探类型的框架里,通过案件带出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与人性曲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类型的二元对立、明晰性,与生活的复杂性、暧昧性,有着某种天然的冲突。所以主创认为,《真探3》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叙事符合类型期望,同时实现更大的野心?

我以为,创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叙事手法。

他用时间的力量与记忆的混乱,把“我是谁”这一疑问,变成了一个比故事中的儿童失踪案件还要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疑问。

看着看着,我们会渐渐觉得,与对案件真相的追寻相比,我们更关心这个男人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他在几个关键的人生节点上,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如果说一个案件就像是一个看不到前路、但你明确知道存在一个终点的迷宫,那么人的一生则更像是博尔赫斯笔下那个小径分叉的花园——你可能永远在迷失、永远找不到尽头。

传统侦探小说的结局,总是一种“理性”的无可争议的胜利。侦探通过逻辑推理,解决谜团、照亮黑暗。理性战胜混沌。

与侦探故事的“理性”特征相对,人生经常是“非理性”的,充满了错误、失败、遗憾、后悔。

侦探故事中总是充满严丝合缝的线索,每一个行动都引出下一个行动,形成一个因果关系明确的连贯叙事。而人生则充满了被浪费的时刻、无用的行动、混乱的动机。

《真探3》中的黑人警探Wayne Hays,从80年到90年再到垂垂老矣的2015年,执意要找到案件的真相,这其中也包含一种理性的疯狂,顽固地要按自己的逻辑走到底。

但编剧的高明之处在于,他通过男主角渐渐失控的人生,通过混乱的记忆与残酷的时间,揭示出非逻辑、非理性的强大力量。

通过这样一个几乎是由偶然性引发的误杀案件和绑架案件,通过两位主角的一次次错误判断、一次次放弃,编剧试图探索“非理性”在我们的决定中,在我们的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

与此同时,传统侦探小说还带有一种肯定“人”的力量的乐观主义精神。而《真探3》却使我们看到人在世界面前的惶恐与自身的渺小,充满了存在主义的悲观与孤绝。

案件发生的1980年、重启的1990年、以及被媒体重新关注的2015年,这三条时间线,跨越了漫长的35年,也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巨大力量。在近乎残酷的时间流逝中,编剧表现出人类行动无因果关系、不可预知、甚至神秘的一面。

这种神秘来自于《真探3》中两种互相对峙、互相撕扯的力量,一种是遗忘的力量(男主角的失忆症),它抹去一切,抹去人生的痕迹。另一种是记忆的力量(两位主角借助回忆来探寻案件真相),它将生命经验进行转换,保存下生命中的吉光片羽。

所以,剧集中最神秘莫测的一个情节出现在第8集将要结束之处:老年Hays忽然找到了失踪女孩Julia的踪迹,这个他苦苦追寻一生而不得的案件,谜底就在他面前,等待他去为自己一生的追寻划上句号。这时,一个晃神之间,Hays的失忆症又犯了,他忽然忘记了自己在哪儿,是来做什么的。

这个瞬间太迷人了,最美妙却又最荒诞,一个充满着神秘主义力量的时刻。

在这里,曾经是小说家、大学文学教授的《真探》主创Nic Pizzolatto,无限接近他所喜欢的小说家爱丽丝·门罗。

失忆的、走丢的老年Hays,面对那个曾经失忆的、走丢的小女孩Julia,这个Hays寻找了一生的人,角色位置忽然发生了互换。何等的讽刺与残酷。

《真探3》让我想到迪伦马特那部奇特的侦探小说《诺言》。《诺言》是对侦探小说这一类型最彻底的解构颠覆,将侦探类型与荒诞文学结合,在探案小说的容器中,思考人如何面对有限性,包括肉身的无能与理性的局限。迪伦马特在小说中运用了推理法则,但却最终让这一法则败给了偶然性,他让我们看到世界自有的一套法则,以及人面对世界的无能为力。

在形式上,《真探3》的叙事结构和视听手法都非常精妙。通过三条时间线的交叉剪辑、不断在几个时间段之间跳切,使各种细节若隐若现,各种人物轮廓不清,整个故事,像是迷失在人生的迷雾之中。

三条时间线建构出了男主角的心理现实——一个现实/回忆、真实/虚构、客观/主观混淆了边界的人生。

而三条时间线之间的跳切,采用了相似画面剪辑的手法,也表现出男主角记忆的混乱。这种剪辑方式就是今敏在《未麻的部屋》经常采用的剪辑手法。带来一种亦真亦幻、虚实莫辨的感觉。

结尾最后一个镜头,创作者选择了一个奇特的时间点——不属于故事中任意一条时间线,甚至也不是故事发生时间内的某一个时间节点。这个镜头跳出了整个故事,发生在Hays还在越南服役时。Hays回头看了一眼镜头,然后走向景深处,走入一片阴暗潮湿的热带丛林。这个镜头带有一种宿命感,一种存在主义的孤绝,非常诗意与美妙。

侦探剧集是一种最流行同时最套路的类型,《真探》系列如何做到使叙事符合类型期待,但又在某种程度上打破这种类型惯例,实现创作者更大的野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主创Nic Pizzolatto有这样的野心,挑战类型惯例,不试图取悦观众,这样,“即便没有成功,至少有机会超越体裁限制。”

主创所要表现的,也许就是人生的不完满,不连贯。在故事将要落幕之际,老年Hays在幻觉中,看到了去世的妻子Amelia。他听见Amelia念出他们初次遇见时她在念的诗:给我讲个故事吧,讲一个有关远方与星辰的故事。Amelia下面这段台词非常美,也许正是剧集的核心:“这些生活,这些失去,如果这真的是一个漫长的故事,一直持续进行着,直到自圆其说了呢?这不是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吗?这不是一个值得聆听的故事吗?”

如果说,生命是一种叙事,那么,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可能并不是一种连贯的、圆融的叙事。不是成功学书籍中那种完满的、滴水不漏的人生,而是断裂的、漏洞百出的。但就像女主角的台词,难道这样的人生就不值得被讲述吗?

3 ) 那故事的名字将是时光,可你切莫声张——真探第三季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Tell Me a Story

讲一个故事给我

罗伯特•佩恩•沃伦(Robert Penn Warren)

译者:pksunking

[A]

Long ago, in Kentucky, I a boy, stood

By a dirt road, in first dark, and heard

The great geese hoot northward.

很久以前,在肯塔基,夜幕初降

我,一个男孩,站在泥泞路旁

听到,雁鸣北方

I could not see them, there being no moon

And the stars sparse. I heard them.

我只是听到,却看不到它们来往

那一夜群星稀落,暗月无光

I did not know what was happening in my heart.

我不知道是什么在我心中流淌

It was the season before the elderberry blooms,

Therefore they were going north.

那时还闻不到接骨木的花香

想必它们是飞向北方

The sound was passing northward.

那声音传向北方

[B]

Tell me a story.

讲一个故事给我

In this century, and moment, of mania,

Tell me a story.

在这个世纪,在这一刻,尽皆癫狂

讲一个故事给我

Make it a story of great distances, and starlight.

故事要讲述浩瀚苍穹、悠远星光

The name of the story will be Time,

But you must not pronounce its name.

那故事的名字将是时光

可你切莫声张

Tell me a story of deep delight.

把那故事的喜悦深深埋藏

在第三季的第一集里,女主出场的时候,念了罗伯特•佩恩•沃伦(Robert Penn Warren)的这首诗,在和剧情没有什么直接关联的情况下,很难不让人觉得这不是在对主题进行某种隐喻,所以以下就是牵强附会的胡言乱语:

这首诗的主题大约是时光的流逝,和对逝去时光的缅怀,在第一段里,北飞的大雁和开花的接骨木都是这样的意象,而第二段里则直接点出了The name of the story will be Time,

如果我们了解一点沃伦的生平,还会有些有趣的联想。沃伦出生在美国南方的肯塔基,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根深蒂固的南方人,他并不喜欢二十世纪初南方发生的改变,觉得传统的南方文化消逝了。这样一看,就不难理解第一段里反复出现的“北方”这个词,大雁飞向北方,也许是指南方的“北方化”。沃伦从小就瞎了一只眼睛,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在第一段里细致入微的描写怎么通过其它的感官来感受到大雁北飞。

然后我们把脑洞开大一点,联想到本剧的设定,故事发生的地点阿肯色也在南方,而主角也有某种缺陷,他的记忆有问题,而他也有特别的方法来感知这个世界——他有独特的追踪本领(就像沃伦通过声音和接骨木花开的时节来推断大雁飞行的方向)。这也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主角在三条时间线的记忆碎片里穿梭。同样也有某些东西随着时间逝去了,主角提到:

案件的发生使得小镇陷入混乱和恐慌,不复从前的宁静。至于moment of mania,可能是指越战后的思潮,也有可能就是本季将要慢慢揭示的某种邪教狂热,而找到真相的办法,则是great distances(广阔的空间)和starlight.(漫长的时间)。所以永恒会告诉我们一切,但切不可说出它的名字(什么鬼

4 ) 就这破故事,你给我讲了8个小时!

真的气死了,前面各种一堆线索,一堆暗示,一堆明示,磨磨唧唧挖坑挖了7集,结果你给我结局编一个完全没有提到过的人出来,没有为什么,就告诉你我就这样一个故事,你把观众当猴子耍呢,就你镜头叙事多跳剪辑有暗示,可是就你这个破故事,需要查这么个几十年么?看看人第一季,该杀杀,该破案破案,一个死了女儿的疯女人仗着老爸有钱拐了别人家的小孩,误杀了小孩哥哥家仆和一不怎么相识的警察帮忙隐瞒。两警察开始探案一搞就是几十年,就这么一个破故事,硬是被故意整出邪教气息,同性恋警察和家属,黑人歧视,政治压力,滥用职权,媒体穷追不舍,恋童癖,滥用毒品,家庭矛盾,哦对了还有战争后遗症……还没完,还要三线,哦不,是四线叙事,最后告诉你之前讲的这些全是你们YY出来的,编剧我有一句妈卖批不知当讲不当讲。

5 ) 又一部经典诞生

太喜欢《真探》第三季了!我觉得,如果结尾不崩,这季是完全超越第一季的(不成器的第二季更没法比)。《真探》第一季有点过于神棍,一看就是编出来的案子,故意搞得玄而又玄,黄袍国王的设定虽然挺有文化,但属于来源于概念的概念,让我觉得整部剧有点空中楼阁。

第三季的这个案子虽然也很玄妙,但没有故弄玄虚,故事紧紧围绕案件周围的人展开:有绝望迷茫的底层夫妻(孩子父母);有投入一生心血却被警方排挤的侦探;有印第安人和黑人被歧视的历史;也有黑人碰瓷式的撒泼;还有时代带来的与宗教、道德的各种冲突……

仅仅四集,主角配角至少有五六人已经清楚交代了其人生轨迹和内心冲突!手法实在是细腻绵密!更不用说剧集将三线叙事运用得炉火纯青,同时还能保持很好的悬疑感和节奏感!

居中一黑一白两个侦探搭档,以及黑人侦探的女友,这三个演员都不算很大牌,跟第一季的阵容没法比。但三人的表演都非常出色,火候拿捏得十足——其实第一季的伍迪和马修都有overact的倾向。特别是饰演男主角的Mahershala Ali,三个年龄段表现稳如泰山!

摄影配乐之类都不用说了,《真探》一贯的高品质!

再回头说下本剧的叙事。这个三线叙事简直是绝妙!它通过把三个时代并置,首先让叙事和角色塑造非常丰满厚实,避免了单线叙事可能带来的事件驱动大于角色驱动问题,让观众在事件、角色、情绪之间反复激荡,极大提升了戏剧表现的空间。同时,它还可以很好地把悬念包裹起来,一到关键时候就换台!作为悬疑剧,除了提供的信息不足(故意藏起很多有用信息,慢慢放出来),其他真没啥好抱怨的。三线叙事还提供了一种多重视角,以案件为基础,通过90年代重启案件和当下(2015年?)垂垂老矣的主人公,反复审视当年破案的过程,在剧集内形成“互文”。与此同时也就看到了时代变迁在角色和人们观念上留下的印记。我唯一的疑问是:这样的叙事方式,在北美有多大的观众接受度?放在国内又有多大接受度?

最后,一点小小的剧情讨论:第四集女主角提到男孩可能是死于意外而不是谋杀,我也有这种猜测。非常期待看到最后一集,希望能见证又一部经典美剧的完成!

6 ) 细说真探3:单身日特辑

细节:露西的真实心理

第三集47分50秒到48分,韦恩和罗兰将公园中发现的玩具拍成的照片给汤姆和露西辨认。汤姆神情自然,说他没有见过。露西的神情和动作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她一直在一旁默默摇头,显得很懊悔。她也不主动去辨认那些照片,仿佛并不关心案件结果,也不在乎找到凶手。韦恩追问她一句,她才随意看了一眼,也没有凑近细看,撇了撇嘴,眼神有点慌张,先是否认见过,接着又说自己记不清了。接下来她紧闭了一下眼睛,有叹息的动作,显得很懊悔。

第六集51分05秒,韦恩桌上放着艾米莉亚的书,右边那一页最下面的一段,露西的名字被画了好多个圈,韦恩打了一个五角星表示特别强调,旁边一连画了两个问号,说明这段有关露西的描写很反常。

这段文字内容是,艾米莉亚采访露西时,露西的反应。露西很消沉,但是艾米莉亚发现露西却坚信朱莉还活着。艾米莉亚写了一句,可是朱莉不可能还活着。因为1980年完全没有找到朱莉的下落,所以当时包括艾米莉亚在内的人都不相信朱莉还活着。可是露西却相信,这就很反常了。

虽然我们可以说一个母亲会比他人多一些执念,一个母亲也会为自己孩子的死感受到更大的悲痛,但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也还是存在着这样一种可以自圆其说的推测,也就是露西对朱莉的下落知情,但是露西没想到威尔会死。她一直伤心懊恼的是威尔的死,而不是朱莉的失踪,因为朱莉的失踪是她参与并默认的结局,是一笔她认可的交易(所以她没有寻找朱莉的动机,只会因计划不周致威尔身亡而痛心,而且她应该认为威尔的死是个意外)。第六集中丹对韦恩和罗兰透露的消息,更加固了这种可能性。只是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露西恐怕并不知情朱莉此后的遭遇并不乐观。而且,我不认为朱莉是霍伊特的女儿。因为粉色房间不大可能是个什么正经地方,后来到处躲躲藏藏的朱莉显然也是充满恐惧。霍伊特再作恶,恐怕也不会将自己的私生女害成这样。

推测:1990年中断调查之谜

有一种推测,与霍伊特的女儿和外孙女有关,韦恩和罗兰第一次调查霍伊特的公司时,罗兰背后出现了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女孩的照片,时刻是第三集19分39秒。这应该就是霍伊特的女儿和外孙女。据公司接待人员所说,外孙女死后,霍伊特建立了欧扎克儿童基金会。

这条线索可以导向一个结论,失去外孙女的霍伊特和失去女儿的霍伊特之女特别伤心,因此他们会希望得到一个替代死者的女孩子,朱莉符合这一设想。那么,观众会认为这其实是出于某种人类脆弱的情感和并非完全的恶意了。

我觉得,外孙女的死,也可能是一个误导,有可能这个照片中的女孩子并不是他的外孙女,而只是被霍伊特父女欺骗的众多女孩子中的一个。这张照片和基于这个理由建立的基金会,从而也就是霍伊特的一张伪善面具了。

为什么我会对霍伊特怀有这种恶意揣测呢?首先,当然我们都发现了,地下室中被哈里斯严控的粉色房间是一个罪恶的所在。其次,我还基于一个既定的事实,即1990年霍伊特主动找过韦恩,并且1990年调查再度中止。

1990年的韦恩是充满一股打破砂锅璺到底的决心的,他的重点就放在找到朱莉这件事上,他坚信朱莉活着,并且发誓要找到他,什么都别想阻断他的信念。

信念这样强烈的韦恩怎么会再次罢手调查呢?老年的韦恩对此讳莫如深。

其中一个可能性,或者说可能性之一,与霍伊特有关。他没能发觉霍伊特的真面目,反而被外孙女那一信息误导,相信了霍伊特并不是坏人。

第五集51分50秒前后,韦恩说,霍伊特来找他了,时间点是“那件事发生之后”。

这里的谜面是“那件事”是什么事,我觉得能够自洽的一个解释是,是哈里斯死后,而霍伊特掌握了哈里斯的死因。

在这一前提下,就可能存在这样一种角力:韦恩希望从霍伊特处得到朱莉,而霍伊特握住了韦恩和罗兰的把柄。而解决的途径是:霍伊特迫使韦恩相信自己对朱莉做的一切是出于善意,他蒙蔽了韦恩,制止了韦恩的进一步调查,并承诺,只要韦恩不继续追究下去,任何一方都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霍伊特好,韦恩和罗兰好,朱莉也好。

基于这一局面,再加之一些其他情况,比如韦恩的家庭变故,罗兰的感情困境,金特和警署的压力,韦恩艰难地做出了停手的决定。

细节:哈里斯第一出现

哈里斯·詹姆斯的出场其实很早,第二集珀赛尔案后在社区开了一场发布会,在座的居民背后站了一排警员,其中之一就是哈里斯。时间点在第二集10分50秒和11分02秒。

细节:霍伊特真人现身了吗?

第六集55分52秒,汤姆驱车独闯霍伊特公司,大门口其中一人是白发绅士,似在点燃雪茄,另一人是身着西装的黑人。

老人很有可能就是霍伊特。

而这位黑人可能就是公园旁的白人老头说的开棕色豪车的那个黑人。霍伊特手下的黑人开豪车,可能比剧中其他任何一个黑人开豪车都更为合理。

细节:霍伊特公司的内部陈设

霍伊特公司内部至少被展示过三回。

第一次是第三集20分钟前后,霍伊特的助手接待了韦恩和罗兰,办公桌上放着一架突兀的望远镜,古典而名贵。望远镜有何作用?窗外就是鸡肉厂,难道用来防止工人偷懒?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吧!第六集结尾我们得知了粉色房间就在霍伊特公司内部,由此可知,欧扎克儿童基金会和鸡肉厂恐怕都是巨大的障眼法。就像《绝命毒师》中的炸鸡叔,为了自己的毒品帝国,竟然与此同时也打造了自己的快餐帝国,还摇身成为大慈善家,成天就生活在警察眼皮子底下。鸡肉厂是霍伊特公司白天的脸面,粉色房间是霍伊特公司夜晚的真实,而儿童基金会就是粉色房间的货源和储备仓。

第二次出现霍伊特内部是第六集21分钟之后,在哈里斯的办公室。这个场景之中充满大量细节。所有陈设都是复古之风,可见这里的主人精神上向往的年代。具体陈设体现主人的趣味,枪支、西洋剑、动物标本(鹿,韦恩说自己从不猎鹿,而霍伊特与他正相反,这种对立的寓意很明显)、地球仪、航海图画、狩猎照片(残忍猎物展示,应该是一头鹿吧)。这些细节,表明霍伊特是个狩猎者和旅行家(他真正的生意可能与跨海远航和儿童贩卖有关,不过我也只是妄揣),他个性中富含嗜血因子和复古情结,至于复的是哪个年代的古,我心里也有着答案,且往后再看吧。

第三次表现霍伊特公司内部就到了第六集结尾部分,粉红房间那一节。鹿和斑马的标本赫然站在黑暗中,桌椅又很复古。陈列动物标本和古典家具,可能是早期的资本家或殖民者的偏好,所以这些陈设都在把霍伊特朝早期资本家和殖民者身上靠拢。

桌上出现的一座人像雕塑也很复古,罗兰办公室也有一尊,这是个伏笔和疑点,罗兰不像与霍伊特见过面的样子。

事实上这个房间往下就是粉色房间了,看这几张桌子陈设,表明这里可能是一个秘密聚会地点,也许霍伊特会在此举行邪恶资本家之间的非法聚会,就像《大开眼戒》中库布里奇所展现的那样,当然比那个场面还是小得多。金特也可能曾受邀莅临其中。当资本家们宴饮之后,可能就要下到粉色房间,挑选女童,行罪恶之事。当汤姆走下台阶,步经甬道时,那扇门顶端贴一面示意牌,分英语和西班牙语书写了两遍:“禁入禁扰。”网上搜索显示美国南部四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本剧多数时候所在的阿肯色州与得州毗邻)有大量说西班牙语的人,西班牙语也是美国使用人口第二多的语言。从美国南部往下,中美洲、南美洲也有很多说西班牙语的国家(巴西是最大的例外,说葡萄牙语)。大家应该都能想到,这是美洲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殖民历史造成的结果。

霍伊特公司地下的私密场所同时标示英语和西语,可能表明霍伊特家族自身是殖民者的后代,那些装潢陈设都具有这样的特征。那两尊雕像应该就是历史上和西班牙有关的有名的航海家和殖民者,若不是,则可能是霍伊特的祖先。据互联网姓氏数据库(The Internet Surname Database)显示,“Hoyt”是一个英国姓,文本记载可以追溯到1275年的姓氏“Heyt”,姓氏发展中还有“Heyte”、“Hayght”、“Hyght”等变形。历史上确实有姓霍伊特的殖民者,我查到的最早的一个叫沃尔特·霍伊特,维基百科显示他是第一批到康涅狄格州诺瓦克定居的外来人和很多美国人的祖先。至于剧中的霍伊特和西班牙(语)有什么关联,还是看编剧的吧,我就很识相地适可而止了。

推测:狂欢夜之谜

我一直觉得狂欢夜(万圣节前夜孩子们出门讨糖捣乱)的故事很有意思,可能很多朋友还对那天晚上的事一头雾水,其实第二集播完后我做过一次详细地猜测,不一定对,今天再做一个小结。

要推测那晚的情形,我觉得最有用的两样东西是第二集小麦克句句真金的证词和第一集开头珀赛尔兄妹出门的路线。当然,这些都不是精确的证据,只是可能有用的线索,反正不是现实中的断案,就当好玩的纸上谈兵吧。

首先来看麦克的证词,小麦克的话每一句都要仔细看,他勾勒出了狂欢夜的起承转合。

先放几张图,请仔细看图,或者再回看原剧。

根据麦克的话,那晚玩讨糖游戏的开端,他就碰见了朱莉,因为他就住在旁边的街区。那时,朱莉手中是确定无疑没有娃娃的。后来他们还分开过一两次,所以他不知道朱莉具体是何时被何人给了娃娃。但是游戏结束时,麦克看见朱莉的战利品中有娃娃。

艾米莉亚特别聪明,她紧跟着就问了,那晚你们是骑车(翻译成“开车”不妥)去了别的社区,还是就在这个社区要糖。这个问题缩小了路线范围。麦克回答,我们是走着去的,然后他在图纸上标了要糖的路线。并且他补充道,那晚他看到有两个人(从“They were two ghosts”这句话确定是两个人)披着床单捉弄朱莉,但他并不确定那两个人是成年人,他说的是“Adults,maybe.”那个图我是看不出什么特别具体有效的信息,也许哪位高手可以解读出真正有用的信息。我能形成的推测是,麦克言下之意, 他们要糖的范围肯定就在西芬格社区之内。看那张图,范围应该是很小的。

同时,我相信编剧一定会留下可以追查的线索,所以这时我们要用上案发前兄妹骑车的那段路线。

那段骑车过程中,兄妹俩先后遇到麦克、玛格丽特、伍达德、甲壳虫三少年。首先我想将伍达德排除。原因是:首先,他住的地方最偏远,孩子们步行未必跑那么远;其次,我很怀疑伍达德能做娃娃,他看样子也不信教,应该没去过教堂,不会买过娃娃(其实狂欢夜的娃娃和集市上的娃娃是不同的,稍后再说这事),而如果他披着床单,那么大身形,麦克会看不出这是个成年人吗?所以伍达德和万圣节的事应该是无关的。

剩下玛格丽特和甲壳虫三少年。

披着床单的两个人我觉得可以这样来想。麦克为什么会说可能是大人,他为什么不确定?我觉得是因为床单中的两个人身形看上去像成人,又不像成人,那么符合这种特征的,就是发育得差不多了,却还没有发育完全的人,也就是十六七岁的大孩子。甲壳虫三人组是符合这个特征的。根据剧中的重点所在,应该就是其中两个被问过话的少年,一个是甲壳虫车主、长发的弗莱迪,另一个就是胸口印着黑色安息日图文的平头少年。

推测:枯草娃娃之谜

狂欢夜朱莉得到的娃娃应该是来自玛格丽特。虽然我无法做出强力的论证,但是有很多信息都能侧面指向她。首先,兄妹俩骑车经过她家时,画面中有意表现了她家门口的南瓜挂饰,将她与万圣节联系起来,剧中没有在其他地方留下这种标记。

其次,就是狂欢夜出现的娃娃。这种娃娃看上去应该主体是枯草制作的,并不精致,而且手上捧着花束。而教会交易会上出现的娃娃出自手工艺人费伯老太太之手,材质明显不同,线条明朗,躯干中的填充物绝不是简陋的枯枝。因此我的想法是,手捧花束的娃娃恐怕是出自业余人士之手。

当然,这口锅这个时候扣到玛格丽特头上还是太冤枉。

我们看下一个更有力的证据。威尔的追悼会上出现了和枯草娃娃手中一样的两种颜色的野花。说明赠花之人就是枯草娃娃的制作者。

葬礼上,玛格丽特是在的,丹是在的,露西和汤姆是在的。但是露西和汤姆我觉得应该排除,因为狂欢夜讨糖是出去讨的,所以娃娃不会是自己父母给的,出门之时朱莉是没有娃娃的,这点麦克也证明了。狂欢夜那晚,丹也不可能在场,他不是这儿的住户。那么最后只剩下玛格丽特了。这个业余水平的枯草娃娃虽然简陋,但是也谈得上别出机杼,我相信也不会是一个男士做的。

不过虽然枯草娃娃是玛格丽特做的,但是她和珀赛尔案的关联程度并不好说。她是露西的闺密,可能知道一些露西的心事,甚至可能给她出过主意。她是知道露西在霍伊特鸡肉厂的工作经历的(两人在第三集14分28的对视很说明问题),但是不知玛格丽特是否也在那工作过。

如果玛格丽特在霍伊特鸡肉厂也工作过,那么她与本案的关联程度,可大可小,小到知道的不会多于露西,多到和霍伊特父女同谋,并糊弄露西。但是从本剧中玛格丽特的表现来看,我觉得她是一个有点胆小但是善良好心的人。她害怕自己扯上关联,但是她的伪装能力很差。请看这个动图,当她与韦恩灼热的眼神接触时,身体立刻畏缩了起来。

细节:露西的影子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在本剧至少五个场合中出现在露西身边。下图是玛格丽特和露西同时出现的场合与时刻,请图文对照或回看剧中。

1、兄妹俩刚刚失踪,威尔尸体还没找到时,第一集34分55秒;

2、威尔的追悼会上,第二集18分20秒;

3、字母信出现时,第二集54分30秒;

4、第二次搜查珀赛尔家,第三集11分30秒;

5、伍达德枪击案后,第六集39分50秒。

补充:关于娃娃

力有不逮,很多结论三分推理,七分想象,更多谜团我还是无法解释。比如说,玛格丽特为什么要仿造娃娃呢?我觉得这不会是巧合。另外,威尔离家时,书包中装满了东西,其中几个,可能是枯草娃娃,另外的东西,可能是公园中发现的那些娃娃和游戏玩具。还有威尔车轮上夹的纸片是什么,日历表吗?

另外说一下艾米莉亚读者会上出现的独眼黑人,他应该就是购买交易会上的手工娃娃的人。我觉得平常和兄妹一起玩的人应该不是他。娃娃应该是他为人代购的,因为他是霍伊特的员工,我觉得娃娃是交到了霍伊特女儿的手中。霍伊特的女儿那张抱着女孩子的照片挂在儿童基金会办公室内,说明她可能是这个所谓的儿童基金会的主持者,娃娃对她来说,是真用得上的。可能朱莉成了她的目标,所以她用这些娃娃以及其他玩具找朱莉玩,顺便也给威尔带了一些男孩子的玩具。在取得朱莉的信任及露西的首肯之后,霍伊特之女对朱莉实施了诱拐计划。

猜想:案发时的公园

计划的问题在于,他们忽视了威尔的能力,这个小天才对地理很有研究,他房间的地形图和童子军生存手册以及关于森林的书籍,说明了这一点。

我觉得那天他们玩的游戏可能就是捉迷藏一类的寻人游戏(当天外林中见过威尔的证人是弗莱迪,可参考他在第三集60分之后和第四集第14分的证词)。霍伊特一方想借这个游戏,将朱莉和威尔分开,趁机将朱莉带走,可是威尔却及时(对他自己来说应该是十分不巧)找到了朱莉,阻碍了对方的计划。威尔十分爱护妹妹这一点可以从纸条上的话看出来(纸条的问题,请翻看《细说真探》第三篇或第六篇),他一定拼命试图夺回妹妹,阻碍了对方,导致对方下了重手,将他杀死。但是朱莉并没有看到威尔被杀,她以为威尔在休息(躺在山洞中不就是休息嘛),天真的朱莉被带走了。

猜想:朱莉失踪之后

朱莉后来肯定经历了不幸,这段经历就是所谓的粉红色房子中发生的事。1990年朱莉脱离了魔掌,和一些流浪少年少女混迹过,在修道院主持的收容所待过,但是因为担心被抓回去,她频频更换藏身之地。她不敢联系警察的原因是她认为警察和害她的人是一伙的。她一定认识哈里斯,甚至金特(在粉红色房间),对警察和政府的不信任就是从此而来。从朱莉的打给警方的那通电话来看,她认为自己的遭遇都是汤姆所致,是汤姆在害她。我想,也许她在离家之前,从父母的争吵中得知了自己可能是母亲的私生子,汤姆可能在争吵中说了过激的话(比如,我要将她卖给XX地方)后来她遭遇不幸时,细想前因后果,她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是,是父亲将我卖给了别人。所以,朱莉逃出去了,也从来不曾找自己的父亲。事实上1990年出现的汤姆已经不住在舒匹克路,那处房子再次出现时,是在第六集,韦恩再次来到这里调查。屋内四壁都是涂鸦,写了很多到此一游的名字,地上还有睡过人的痕迹,说明这里曾被流浪的青少年当过住宿地。其中一个地方喷了几个字母“HATE”,还有一个地方竟然出现“KOBE”的名字。说不定,成年的朱莉在这待过呢。

戏如人生,三分证据,七分靠猜,毋须见怪,权当游戏。

如果你想回头梳理剧情,可以查看、关注下面的豆列《细说真探》,每一集我都至少写了一篇。不一定有用,不一定正确,您看着办吧。

《细说真探》

《细说麦瑟尔夫人》

《细说天才女友》

《细说威尔森夫人》

《细说兔子共和国》

7 ) 知乎複製過來的

《真探》S03E01几个有趣的点:

1.地点为阿肯色州,时间为1980年,那年克林顿是州长,他是后来第一位连任成功的民主党总统,当总统后,政治上以“左”著称。

2.阿肯色州名字来自印第安语,是几个印第安族居留地之一,男主角黑人和印第安人均属于少数族裔,南北战争期间阿肯色曾宣誓效忠南方而脱离邦联。而后来为少数族群谋福利的克林顿还只是州长,并未上台,他们的好日子还没到(?)然而阿肯色州的新教徒(也许是福音派)占绝对优势,剧中男主指挥几个白人警察时都有点指挥不动,后来只能让他的白人搭档发号施令,而他只能到房间发挥他的追踪细节的特长。

3.里根总统在1981年上台,政策上以“右”著称,南部黑人未来几年的日子可能更不好过。

4.里面多次提到1980年去世的史蒂夫麦奎因,六七十年代饰演过很多孤胆英雄(如《警网铁金刚》),是银幕老派火爆警探的典型代表,片中男主角黑人警察也是那种用老派方式破案的人,多次描写他的(和非洲黑人,印第安人来自土著本能)的跟踪技巧和个人风格。另外史蒂夫麦奎因却很少有黑人影迷,是典型白人偶像(《亚特兰大》曾有一个情节,店主在商店贴上麦奎因主演的《圣保罗炮艇》海报,如果有黑人以海报为名搭讪很可能目的就是抢劫),这里的男主角多次提起麦奎因只能让我联想起他们也许因为都是孤胆警探

5.片子开头穿着白衬衣的老黑人警探对着镜子穿衣服旁边是带节奏的画外音让我想起《七宗罪》(那里面是节拍器)

6.伴随着80年代里根上台后的经济保守政策和艾滋病被发现、嬉皮士运动后退潮,越战后遗症是本片后续线索之一,越战前后也是美国思想革命和信仰失落的时期,70年代邪教盛行,此案很可能也和邪教有关。

7.黑人警探在南部的孤独和阻力,可联系1967年的《炎热的夏夜》,西德尼博迪埃的代表作之一。

8.男主角妻子写的此案的报告文学,对比卡波特的《冷血》?看看后面怎么展开

9.这个内务部的调查者长得那么像里根总统年轻时,而案件发生后1年里根就上任,负责casting的真不是故意的吗?

10.本案发生时间是1980年,案件回溯是1990年,而里根在任是1981到1989年,完美错过。内务调查一般在警匪片里都是反派,所以主创难道是里根黑?

11.剧中女黑人教师念的沃伦的诗歌,沃伦曾经写了不少为黑人和少数族裔发声的文章和诗歌。

12.男主是一个以猎人对决猎物的价值观和犯罪者决斗的人,说到他打猎时,打野猪只用一发子弹的前膛枪,打鹿只用弹弓,他本身又是越战退伍军人,想到哪部电影了没有?越战主题的《猎鹿人》

目前只看了第一集,后面的且看着怎么展开吧

作者:五指毛 链接://www.zhihu.com/question/294688091/answer/573971383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短评

3.5;1>3>2,为扳回因第二季而低迷的口碑,回归第一季模式,无论是各种暗示神秘因素渗入的细节与注脚,还是男主囚困于自身桎梏的模式,或暗黑沉郁的影像风格都与第一季极为相似;阿里三种扮相虽出神入化,但依旧不及马修在潮湿氤氲氛围中与神灵附体般的演绎,珠玉在前,如无创新实难超越。一件困斗终生的案子,两个隔绝音讯多年的搭档,三段时空线索的交缠,节奏是真慢,大坑也未来得及一一填,重点不在于破案的过程或结果,而是被害者、加害者、追凶者以及旁观者投射其间的人格映射,多样人生最终的殊途同归,漫漫长夜之后的曙光。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第一集的调调太像第一季了,可能我心里还是最爱第一季吧,马修的个人魅力给第一季加分太多了。四集补评:有第一季的形没第一季的魂,不能因为第一季火就所有元素照搬一遍。二三季都太过刻意。

13分钟前
  • 穆赫兰道
  • 还行

怎么都瞎评分啊。神秘主义与主角魅力(神经)差第一部太远了。看了两集感觉纯粹是节奏慢,而没有缓缓道来憋大招的张力。弃。

17分钟前
  • 励志发财竹
  • 还行

或许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不是如同第一季那样的古典探案剧,故事用了三条时间线来讲述这桩案件给男主与周遭的人带来的改变,他的一生都与这两个孩子缠绕,最终被侵蚀、崩塌,这才是第三季真正要讲的。案情的真相当然不够离奇曲折,但正是如此,才更能领悟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在日积月累中被摧毁的冲击与恐惧。之前营造出的悬疑感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男主一生都在体会度过的人生。

19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10-hour couple therapy. 强行用记忆混沌造就的非线性叙事来打乱一个普通案件,一到关键节点就跳,强行拖悬念。我不知道该夸它特别琐碎true to life呢(明明都灵异探案了),还是嫌弃它走捷径还要装真诚。这种玩法是一种模式性的玩法不知你们是否感觉到。S2好歹有种尝试新东西,这季我只能说拍得讨巧——如果你想夸,能按照导演编剧设想的角度夸个5000字,什么人生悲剧啦这才是真实警探的人生包括老年痴呆啦角色写得有瑕疵很真实两人演技好啦,最后着眼爱情和exit更是妙啦,心理疗愈主题棒棒的啦……但是我不想夸。一开始的悬念和心悸强行被磨没了,看到最后我发现这剧的受众群不是我。行吧关爱老人吧。

20分钟前
  • Rebel Scum
  • 还行

最后一个在越南丛林的镜头太喜欢了。案件的侦破已经不重要了,但却安排了一个童话般的结局。如果记忆不再服从自我,什么是真实。记忆犹如雨林般影影绰绰,由一个男孩的死亡和女孩的失踪构建的一生,枉费一生的心血去追寻,爱意和悔恨,自责与恐惧,到头来都是孑然一身,前往记忆的尽头。这一季虚实结合非常厉害,交错的时间线和频频出现在书房的逝者,关于时间的诗句,侦察兵对与一个人的塑造,以小见大,颇有种蝴蝶效应和哲学的神思。真探送小金人,阿里宇宙已有规模。

21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推荐

马赫沙拉·阿里演技真好。

24分钟前
  • 游离
  • 力荐

其实核心从来都不是那个案件,而是因为那个案件,被牵扯进去,而且跟着一路兜兜转转的一群人。比较文艺犯罪片。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牛逼飞了!虽然超越不了第一季,但达到了持平的水准,又能沉浸在波诡云谲的氛围里了,享受这8个小时

30分钟前
  • Cipher
  • 力荐

还不如第二季

31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还行

真探系列就应该像这季第一集这样,把氛围营造好,故事说清楚!第二季我就是看了一集就不追了。。。

36分钟前
  • 炸鸡爱好者
  • 推荐

在这张待补的拼图上,已然出现:种族歧视,宗教神秘,儿童失踪,政客恋童,创伤后遗症等等元素,双雄的模式被淡化,但多了以三条时间线交叉进行。这一季相比于真探(True Detective),更适合叫实凶(True Criminal)。为什么?看就知道了,立帖为证。

3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弃。还不如好好按照肥皂剧的拍,弄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太拖节奏,并不是说这么拍是不好的,但是周遭的环境并没有给他完美的素材去慢条斯理的表达,像 / 是一首 / 强行 / 换 / 行的 / 现代诗 / 。

39分钟前
  • Lynx_Lynx
  • 还行

色彩与质感,阴郁冷峻与浓雾荒原,使人悚然又使人叹息,独一无二的那个真探也许回来了。(P.S.其实第二季没有那么差)

40分钟前
  • 胡不归
  • 力荐

感觉看第一集和第八集就行了。。

44分钟前
  • ADA100
  • 还行

看了四集还没有一个小高潮。都开始两倍速看了。行不行啊。

47分钟前
  • Ying
  • 较差

办案撩妹两开花,我才不是六学家。

50分钟前
  • CHACHA
  • 力荐

故弄玄虚

55分钟前
  • 酒酿小圆子
  • 还行

好看的探案剧永远是走访,随着科技进步,古典探案剧会越来越珍贵了。

58分钟前
  • 克里斯托福
  • 推荐

看到主创就五星预定系列。又回到浓雾荒原、破碎家庭,手扎的稻草娃娃如同第一季的鹿角。有野心的三条时间线太令人惊喜,不知道70岁的Rust和Marty是什么样的呢…

59分钟前
  • wis_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