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高中同学毕业后常常聚在泡沫红茶店刁牌、唬烂三小,但聚会后他们还是要继续面对生活的艰难:电风(郑人硕饰)是保险业务员,领着微薄薪水省吃俭用买了新房,因为女友怀孕将步入婚姻的人生阶段;从事纸扎屋行业又有阴阳眼的闭结(刘冠廷饰),因长期照顾卧病在床的阿嬷错过婚姻,想寻求婚姻介绍所找一个好女人结婚;罐头(纳豆饰)在一次吞药自杀后洗心革面,接下了户政所的工作,因此与他心目中的女神校花麦娜丝重逢;添仔(施名帅饰)是怀才不遇的导演,却在机缘下被政客(陈以文饰)相中开始选举之路…
1980年生人的金总名下两套房,燕郊那套老人住,百子湾一居室为孩子北京上学占个名额,每月还贷加公司房租支出差不多三万左右,2020年因疫情公司业务发展不好,员工减半,客户也和他本就稀疏毛发一样所剩无几,为减少家庭不必要矛盾,他选择每天步行下班回家,严格控制与媳妇相处时间。
年中呢,大学同学老汪联系金总,老汪一直在做旅游,往年市场火热,搞搞线下展会能拉不少叔叔阿姨,今年却异常萧条,投奔金总也属无奈。毕竟自个通州房子要还房贷,媳妇也才刚失业。金总一见到同样发量的老同学很快亲切如昨,仗义收了老汪做销售,不过无底薪,老汪犹豫片刻还是勉强接受了。
老汪这一来就带来了当年金总暗恋的班花陈姐离婚的消息,金总一听就走不动道了,放佛少年那股劲又回来了。话说当年追班花的人不少,金总个子不高,班花到毕业也没记住他。班花很快就从保定到北京了,几人吃了饭,金总就带班花来公司转了转,为此之前还特意重新装修了办公室,哎,男人啊!当下金总掷地有声的给了承诺,表示重金留班花上班!这挺直了腰板把他给高兴的啊,当天回到家讲话都不自觉大声了起来,媳妇也奇了怪了。最终呢,还是没能如愿留住班花,因为同一时间另一个来自天津的男同学开出更高条件,班花连招呼都没打就坐上了京津城际高铁。不知是巧合还是心灰意冷,隔天金总在回家的路上狠狠摔了一跤,之后一周都没来公司。
眼见公司业务一日不如一日,去年金总就萌发了合租办公的想法,将办公室工位挨个出租,减少房租开销。很快做手机业务的魏总入驻了进来,魏总是搞实体店面的,有大品牌代理权,今年因为特殊原因,实体店铺也空前的难做,跟着企业家老丈人参加了几次大佬团拜会后,在高人指点下准备进军电子烟市场,一时间斗志高昂,几番折腾后发现,品牌该入驻该代理的区域已经被人占的全全的,留的市场份额极小,再一次陷入了创业的迷茫中,先天性鼻炎似乎也更严重了,只是爱开会的毛病并没有减少,只是他不断打着喷嚏,底下员工不断捏紧口罩。
这是题外话,再说回金总。
休息期间,金总帮做医美的小姨子解决了一大麻烦。怎么说呢,小姨子当年和妹夫是金总介绍成的,去年离婚了,闹过一阵消停了,不想事情才刚开始,离婚后,妹妹很快结识了一位做金融的年下男,两人火速热恋,火速领证,这搞金融的呢自然脑子好使,忽悠着妹妹婚后燕郊贷了款买了房买了车,这爱情的新鲜劲一过啊,年下男就露出了家暴的迹象,等妹妹反应过来已经鼻青脸肿了,这不又闹着离婚嘛,叫来了金总和创业失败在开网约车的前夫一起,好说歹说才算有点结果,与年下男达成和离。
这金总虽然技术出身,可嘴确实厉害,一来二去与年下男混成了朋友,七月的一天,年下男说有个企业家会,花重金给金总报了名,金总一听有潜在客户眼睛立马亮了,提前准备好了PPT和名片资料。
会议现场是个可容纳百人的厅,前台签到处礼仪在特别高大上的弹着古筝,时间一到,大门两旁站的身着汉服小姐姐摇起了课铃,进场关门后灯光就着禅乐暗了下来,一位道士出现在主屏下,接着大厅四周点起了檀香,在一片云里雾里金总听了四个小时道家学说,刚想结束,一位和尚再次登台,又过去四个小时,最后上来一位占卜师,一对一现场算卦,如此折腾了一夜。
你要猜了,这到底是什么会呢?
是的,没有悬念,这是卖墓地的会销。
一阵疲惫后,金总顺道回了趟燕郊的家见了爸妈,一出小区准备扫健康码,咦?怎么变红色了?!问完小区工作人员才得知,自当天开始燕郊受疫情影响,所有人员需在家隔离,无必要不建议返京,心想,得嘞,这次还回不去了!正巧媳妇发语音来了,让金总记得联系上次来家的英语外教,金总气到忍不住回了个电话,还没开始骂,媳妇先将一军,说,等会,先等会,我正在抢薇娅直播间面膜呢,挂了挂了。
此时,门卫递给金总一根烟,不抽烟的金总绝望的抬头看了看,天,突然就下起雪来。
以上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同學麥娜絲》的問世,是他的紀錄片《唬爛三小》及阿堯生涯的「Plus」,可是電影的觀點及視野卻如其名「Minus」;同樣都是阿堯自己的(短)影像故事之延伸,《大佛普拉斯》成功對短片版文本提出了一番擲地有聲的申論,《同學麥娜絲》則將《唬爛三小》的真實及形式帶入戲劇之中,本質上是部劇情片,實質上有許多「破格」的時刻是偏向紀實性。 阿堯式的「破格」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而這種打破影像之牆、讓作者跟角色進行對話通常是紀錄片的形式及路數,而我們卻能在劇情片看到這樣子的形式手法,也只有阿堯自己能打出這張出人意表的牌;不過,令人擔憂的就是他未來的創作之途會不會被自己的「堯式趣味」給沖淡。 就像剛剛提到的阿堯式破格,阿堯清晰嘹亮且辨識度極高的聲音是他點綴影像的其一方式;從《大佛+》就能看出他不僅想扮演著故事導讀員(說書人)的人設,也想徹底彰顯他身為作者的企圖心及個人標章,一方面想走出甜蜜生活製作以往所附帶的「鍾式手筆」,台灣有這樣的創作者更是難得;在初試啼聲上獲得滿堂彩,第二次玩相同的東西則有些故技重施,會膩嗎?我覺得不至於,但阿堯往後想要持續將他身為作者的個人特色放入電影中,並成為一種「人設」,勢必問題就大了。 《同學-》的開場有段屬於作者自己戲外的「前情提要」,隨後便切入了故事主題,與其說阿堯的風格是肆無忌憚的去翻玩情節及人物,說貼切點,這就是每一位有理想的電影人所追求的「任性」,當然這會呈現出「喜歡的人會很愛、不喜歡的會十足厭惡」的極端值,所謂「成也風格、敗也風格」是《同學-》不如《大佛+》的原因,畢竟這會是作者自己的路數及同樣的戲碼重演。 四位同學的故事線時而交會,卻也時而錯開形同多段獨立故事般,是中年男子的悲哀,時不時的牢騷、時不時光是想到都覺得心寒,主題的確鮮明且偏直球,阿堯式悲喜交加的嘲諷仍在片中扮演著出色的配角(甚至有些搶戲),要說片中的價值觀「太過直男」倒是還好,中年男子泡在茶店刁牌刁菸講些垃圾話,其實這讓整部片更像是一場中年(已婚)男子的「牢騷唬爛大會」,觀點相對的單一且傾向男性。 本片最明顯的問題仍敗於敘事及統整角色的梳理能力,片中人物編導所賦予的情感重量時而過重、時而過輕,有些人是扮演著極具爆發力的高潮、有些人則解構並影射出了面臨中年危機的眾生相,鬆散之餘亦不會失去其魅力及輪廓,四人聚在一起是具有凝聚力及溫度、分開獨立觀看輪廓各自的深邃之處完全不同,身為觀眾是能感受到這四位角色的觀點及境遇,尤其納豆及劉冠廷兩人的表演著實出色。 阿堯最後給予觀眾的「突如其來」,也許這就是他一直所說的「療癒」,沒有《大佛+》結尾來得意味深長,《同學-》反倒更直白,但療癒歸療癒,也沒有電影結尾濁水溪公社的柯董直接來首〈卡通手槍〉來得深得我心,濁團的三首歌曲在本片都使用得恰到好處啊。
我一直不理解为何大家都把《同学麦娜丝》当作讲述中年危机的电影。电影里的四个男人在年龄上可能已经到了中年,但从文化层面看,他们还只是年轻人。中年危机应该含括婚姻问题、家庭矛盾和事业瓶颈等一系列问题。在《同学麦娜丝》里,只有添仔结了婚,电风才刚步入婚姻殿堂,闭结和罐头都未婚。即便添仔已经结婚,但也还没有孩子,怎么能称得上中年呢?
中年危机的本质应该源自人认清现实之后又无力改变现实所带来的绝望和无奈。而《同学麦娜丝》里的四个男人,显然还没有真正地认清现实:添仔依然做着虚幻的电影梦,走入仕途也属阴差阳错;电风虽然稳步事业,但他与老板的争执说明了他还没弄清职场的潜规则。更不用说闭结和罐头了,罐头的心智还停留在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中,但他发现高中时的梦中情人坠入风尘,他为此伤心落泪。
对生活有这种浅薄认知的人怎么能称得上中年人呢?他们顶多算尚残存着些余理想的年轻人。只有在年轻人踏入社会,不断遭受来自现实的捶打,对现实的考量开始超过对理想的追求,这个时候他们才算真正步入中年。年轻人总是先忠于理想,再面对现实;而中年人正好相反,甚至于理想在现实的规训面前一步步消失殆尽。
《同学麦娜丝》甚为可惜的地方是取消了对家庭维度的探讨,使得我们对四个人物的糟糕处境缺乏一种根源上的认同。他们到底来自怎样的原生家庭,承受着多少来自于原生家庭的重担,才会走到现在这步?电影对这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都没有做交代。上无父母需要孝顺,下午儿女需要抚养:这其实更加像是一种年轻人自由自在的状态。
所以我还是不太认同《同学麦娜丝》在探讨中年危机,它顶多是对年轻群体的刻画。这类年轻人的状态不是台湾社会独有,而是全东亚国家都普遍存在的现象。那是一群步入社会不久,或步入社会很久但还没有被社会裹挟的年轻人,他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年轻人的困境才是这部电影引发我们产生共鸣的根本原因。
我很喜欢《大佛普拉斯》,对黄信尧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同学麦娜丝》充满了期待,可看过之后却略感失望。
《同学麦娜丝》依然延续前作风格,以荒诞又温情的笔触揭露社会现实,可在承袭之中,它又丢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本文想和你聊聊,从《大佛+》到《同学-》这一加一减中,究竟什么被留下了,什么又失去了。
在当下的华语导演中,黄信尧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
他善于用荒诞喜剧的方式来揭露社会现实,那现实往往极其残忍,但黄信尧又有办法不让影片跌入彻底的绝望,其诀窍在于,运用适时出现的旁白、配乐和无数幽默桥段,来部分消解绝望感。
于是他的影片总能达成一种微妙的均衡:一面是血粼粼的现实,压得人透不过气;另一面又有微薄的暖意,如凉夜里的一缕暖风,如绝境中的一道注视目光,给予渺小的人们最后的慰藉。
仿佛在你耳边碎碎念着:世事无常,人各有命,但这就是生活啊。
《大佛普拉斯》就是如此。
它的故事极其绝望,讲述了一个上层人有恃无恐,底层人任其宰割的残忍故事。
但看过影片后,你并不会灰心。因为在一些细微的片段里,你还是能感受到一种有如造物主般怜悯世人的关怀。
比如那个经典片段,镜头静静注视着肚财吃着“面会菜”,小店的阿姨坐在他旁边,像母亲一样看着他。此时旁白响起:“现在的这一餐,是肚财今天的最后一餐,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餐。”
那个镜头足足停留了将近两分钟,伴着林生祥《面会菜》的配乐,镜头慢慢横摇,扫过一片安详的麦田,停在了道旁的水渠,肚财的尸体正躺在那里。
这就叫举重若轻,他把一场死亡拍得如此庄重又诙谐,他以一种极富仪式感的处理,给了这个无人在意的小人物临终的关怀,于是那残忍便稍稍融化了一点,换作一声悲天悯人的叹息。
到《同学麦娜丝》中,这种风格得以延续。
表面看,这是个略显温吞的故事,讲了四个从高中就混在一起的同学,在人到中年后,各自面临人生的遭遇。很像一部有关中年危机的小品电影。
但当我们复盘整部影片,特别是细看每个人物的命运,就会发现,它的内核仍是极其绝望的。它实际讲述的是欲望的不可战胜,以及人的注定失败。
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其实都是某种欲望的化身。且根据“欲望”程度的高低,我们可以画出一张关于欲望的阶层图。
其中位于顶端的是添仔,他代表的是“权力欲”。
添仔起初想做导演,屡屡碰壁,后在政客引诱下,走上了竞选委员的仕途。
其实从头到尾,他都没真的爱过导演这个职业,他所迷恋的,无非是导演的名号和权位而已。正如他在梦中一次次喊着“Action”、“演员过去一点”,全都是命令的话语;正如在片场,他根本搞不懂什么叫“日光夜景”,他只关心别人有没有称呼他为导演。
所以他会走上仕途,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是一条更能满足他权力欲望的路。
位于次一等的是罐头,他代表的是“物/肉欲”。
他四处欠钱,还不上债,一度想自杀了事,但在自杀前,还不忘叫小姐来一发。
后来,他遇到学生时代的女神,陷入了无尽的性幻想中。
再往下是电风,他和多数普通人一样,追求“安稳”的生活。
他做保险业务,刚刚买了房,即将结婚,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
位于“欲望阶层图”最底部的是闭结,他说话结巴,经营一家纸糊店(丧葬用品),他的欲望很简单,他只想活得像个“正常人”。
这四个男人背负着不同程度的欲望,在现实中挣扎。
而最终的结局,极其残忍。
我们看到,位于最底端的闭结,在即将开始一段正常生活时,意外惨死街头。
罐头和电风,前者拒绝了女神的投怀送抱,以放下肉欲维护了精神偶像的纯洁;后者面对上司的刁难,决然地辞掉工作,也因此失去安稳的生活。这两个拒绝向欲望臣服的男人,仍要面对更为艰辛的未来。
而活得最风光的是添仔。
这个拥有最高欲望,同时顺从了欲望的男人,把自己的照片贴满了城市的街道。
他带领自己的竞选团队,闯入朋友的婚礼和葬礼,让一切私人生活的场合,都沦为自己的宣传阵地;更讽刺的是,当初做导演给市长拍宣传片时,他要忍受对方的无理要求:“把我的头拍得更大一点,这样更有说服力”;而当他摇身一变成为政客后,他也开始对人指指点点:“把我的手指P得更长一些,指向未来!”
那根不断伸长乃至于超出合理范围的手指,就象征着欲望的扭曲膨胀。
渴望正常的人,死了;拒绝欲望的人,活了;顺从欲望的人,成了。
这群原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因欲望程度不同,而奔赴天差地别的命运。
导演用这个故事,实际向我们揭露了现实世界的运转规则,即:这是个和“欲望”深深捆绑的世界,在奔向所谓“成功”的路上,似乎只有“堕落”这一个选项。
这是何等令人绝望的答案。
但与此同时,导演黄信尧依旧如前作一样,在一片绝望里,加入了一些令人会心的片段。
比如闭结在去世前,给自己做了纸扎屋,住了进去。那分明是一场预支的告别仪式。
还有,闭结有通灵能力,面对亡魂时,他说话从不结巴。而当他跑到街上,为添仔的竞选摇旗呐喊时,他也没有结巴。这分明在说,那“助威声”不过是“鬼话连篇”。
更有趣的是影片结尾,导演黄信尧冲进画面,对在闭结灵堂搞竞选宣传的添仔拳打脚踢。这个创作者也终于无法忍受自己创作出的角色,于是只能对这个“欲望的傀儡”,献上自己的拳脚。
所谓荒诞,就是用幽默的手法掩藏悲情,从而让绝望有了一点消解的可能。
可以说,黄信尧一如既往地做到了这点。
《同学麦娜丝》延续了《大佛普拉斯》的风格,可惜的是,在继承的同时,它也丢失了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整个剧作的严谨性和锋利度。
究其原因,在于剧作逻辑的改变。
《大佛普拉斯》采用的是“演绎法”的逻辑,环环相扣,情节缜密。
它以“阶层差异”为一切的肇始,展开整个故事。
正因为阶层差异巨大,导致底层人对上流社会的想象无能,促使两个小人物以偷看行车记录仪的方式一窥声色犬马的生活,又因这一“偷窥”行为,冒犯了上层阶级的利益,从而给小人物招致了杀身之祸。而结局是,上层人逍遥法外,底层人无声湮灭,像是什么都没发生,却又再次印证了“阶层差异”的根深蒂固。
这整套逻辑,既严密,又锋利。它就像一把刀,直插进台湾社会的一角,剖开一个横截面,给我们看整个社会的层次与肌理。
而《同学麦娜丝》不同,它采用的是“归纳法”的逻辑。
它围绕“欲望”这一主题,拆分为四条支线,勾连起整部电影。可这样一来也造成了两大问题。
第一,就是拼凑感严重。
为了完整地归纳主题,导演处心积虑,将人物做差异化,使其各自代表一种典型形象。比如情感上,四位主角刚好处于单恋、热恋、新婚、外遇的不同状态;职业上,他们从事着导演、政客、公务员、小老板、公司职员等工作,横跨政商艺三界;且每个人的经历都与“房子”这一符号相关,电风刚刚买了新房,罐头就职于户政事务所,添仔的办公室设在楼盘的展售中心,而闭结给自己糊了一套纸房……而“房子”作为一种现实生活的隐喻,又在反衬主角们的处境。
如此种种过于明显的设计,使得影片脱离了自然表达,成了主题先行的拼盘。
其二,情节过于潦草。
为了兼顾四条线,导演将时间等分,也使得每条线的编排都过于仓促,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情节的处理上,缺乏必要铺垫。
比如罐头为何在最后关头拒绝了女神的邀请?有房贷在身的电风真能潇洒地辞掉工作吗?面对老友的死,添仔真能心安理得地把葬礼现场变成自己的宣传阵地吗?
我并不否认他们可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但问题是,影片要提供心理转变的契机,不能只给起点和落点,忽略中间过程。
更不用提闭结的死,完全出于一场意外。我知道,《同学麦娜丝》的灵感来自于黄信尧早年的一部纪录片《唬烂三小》,这部纪录片中,确实有一位同学因意外而死。可那是纪录片,它的震撼力就来自于真实的意外,而剧情片不同,剧情片的震撼力来自于偶然中的必然,就像《大佛普拉斯》,目击杀人是偶然,肚财的死也被伪装成偶然,但这背后却有一种无法撼动的必然,那就是上层人一旦有需要就可以轻易捏死一个底层人,如捏死一只蚂蚁。把这种必然拍出来,才能给人震撼。
而《同学麦娜丝》太急于达成每条线的功能,并期待以一套组合拳来打动观众,最终给人的感觉却是:松散,牵强。
其实我们细看这四条线,电风和罐头的线,说实话,有点俗套。倒是添仔和闭结的线,是很有趣的。
如果换种方式来拍,比如就以添仔为主角,拍他如何从一个有导演梦的人,阴错阳差走上仕途,权力欲一天天膨胀,又最终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任人摆布的棋子。把这个人物从黑化到幻灭的全过程拍出来,不仅能表达“欲望与毁灭”的主题,还能呈现两个阶层的不同生活,以及一个小人物试图摆脱自身命运的无力感。
或者以闭结为主角,拍他和添仔作为同学,因为走上不同的道路,渐行渐远。而在一次与亡灵的对话中,他知晓了添仔的秘密。由此延展开两个阶层,同样可以走得更深更远。
总之,找一个锋利的切口,呈现一个层次丰富的切面,要远比拍一个同义反复的四段拼盘式电影,要更有力度。
在《同学麦娜丝》的开始,导演黄信尧以调侃的语气描述了这部电影在技术上所做的升级:画幅变宽、黑白变彩色、声音变性感……
然而,技术上的升级,却并未带来表达上的升级。
就像《地球最后的夜晚》之于《路边野餐》,诚然,画面精致了,各项技术指标也提升了,可影片最终的质感,却在一种匠气的包装下,失去了原先浑然天成的味道。
看过《同学麦娜丝》,你会非常明白它要说什么,因为四条线是如此浅显而直白;但看过《大佛普拉斯》,你却可以回味很久,直到多年后,还觉得意犹未尽。
正如李沧东所说:电影并不结束在灯亮起的那一刻,而是结束在观众生活中的某个瞬间。
好的电影都该这样。
它不是即看即抛的快消品,而是可以带在心上,回到生活里的。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子戈说电影
只写不一样的深度影评。
作者: 曾英俊
时隔三年,导演黄信尧把他的新片《同学麦娜丝》带到了观众面前。
前作《大佛普拉斯》的惊艳亮相让人记住了台式黑色幽默,第54届金马奖上10提5中的高光时刻仿佛才过去不久,这一次《同学麦娜丝》的故事不只辛辣也更加现实。
在第57届金马影展上,这部新片以9项提名领跑,最终拿下了最佳男配及最佳音效奖。在上线Netflix之后,等待了许久的观众终于可以尝鲜。
丢掉那些由前作所带来的额外期待,你会发现这部关于台湾中青年寻找人生出路的故事片,在抽丝剥茧地展现镜头之外的真实感。
电影的灵感来自于导演黄信尧2005年的纪录片《唬烂三小》,一则关于台客兄弟人生如何成长的故事。搬到长片电影中,扩写成为了4个高中同学人生艰难的现实际遇。
从「普拉斯」到「麦娜丝」,不只是音译上「plus」与「minus」的区别,也是从黑白到彩色的温度,从加法到减法的叙事差异,从残酷底层物语过渡到残酷中年物语的阶级变化。总之,除去黑色幽默还有更丰富的众生百态。
如若列举相同之处,那就是「导演旁白」依旧贯穿影片,从头至尾时不时跳出,甚至与剧中人物对话,开创了一种新式的表现方式。
另外是黄信尧始终关注的多重人物命运,在不起眼的社会小人物身上探究真相,关于世界的真相、人生的真相以及生活本质的真相。
尽管直到落幕都没有给出答案,但不同的回答早已显现在故事之中。
四位主角,四段不同的人生际遇,四个个体命运分隔而又交织,在影片中随着故事走向去摸清每个人物背后的唏嘘惆怅——中年男人是怎样囿于困境之中,又怎样四处寻找出路。
电影试图去解释那种挣扎感,又将这种感觉传递给了看故事的人。
户口普查员罐头在失败的人生中横行许久。他试过不同的方法改变现实,甚至想要结束人生。
来到户政所工作后,罐头继续着无意义的过活。转折点是他在户口普查中遇见了昔日同学麦娜丝。这给他的生活点亮了一丝微光,因为麦娜丝曾是他一直暗恋的对象。
如今女神的职业不算光彩。罐头在麦娜丝快要投入怀抱时选择了戛然而止,一如叩响现实的旁白所说:
「失去了距离,便也失去了幻想的美妙。」
保险业务员电风活得最憋屈。
普通的工作给了他稍显安稳的生活,但他仍因负担不了房贷而居无定所。办公室政治也让他无缘课长职务,无望的前路累积了太多幽怨在心头。
所以在总经理梅益源办公室里,他把积压已久的窝囊气一股脑倾倒。这位所谓的经理同学在规则之内把电风压得死死的,在共体时艰的时候自己偷偷享乐,踢开别人就像踢皮球一般随意。失败的个体始终是孤独无依。
经营着殡葬纸糊店的闭结是一个结巴。他不仅要靠小本生意活着,还要照顾年迈体弱的奶奶。
躺在病榻上的奶奶需要一桩喜事来冲喜,于是闭结走上了相亲之路。幸运之神眷顾了他,他遇到了王小姐。
懂自己的人,是不需要开口就可以明白你心思的另一半。结巴的闭结每次只要说几个字王小姐就能立刻明白心意,这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明天和意外哪个来得更快?这是闭结无法预料的。加油站的悲剧或许早就注定,原来小人物的寻常之路都可能只是奢望。
从不入流的导演到竞选立法委员,添仔看似抓到了机遇,但一样在被机遇玩弄。
虽然怀才不遇,但至少他心中有电影梦。老婆一直相信他会成为下一个李安,可近在咫尺的参政机会他无法不抓紧。
虽是资本集团捧出来的参政工具,但添仔至少比以往更有话语权。迷失自己是一条必经之路,政治诉求已经渐渐成为了添仔的人生追求。
吴铭添是添仔的本名,这个充满戏谑味道的名字反倒成了宣传标语——「明天会更好」。这句话是否呼应了添仔的姓名早已不再重要,电影梦已成他的昨天,而明天是未知数,也是陌生一片。
四人的命运以相似的方式开场,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走向落幕。
落寞的仍然落寞不堪,风光的也就风光一时。唏嘘人生早就被写在了剧本里,原本应该搭上台湾经济末班车的那些失意中年,就这样掉了队,再也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既然掉队了为何不加快跟上?有时候尽管步伐匆忙,却也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去路。工作毫无前途、感情虚无缥缈、住所居无定处、钱包空空如也,人生愈加凄惨。
黄信尧用四段不同的故事写出了台湾当下中青年群体的焦虑——除了抱团取暖,还能如何挣扎?
《同学麦娜丝》是形式上的减法,也是写意上的减法。
一场喜宴和一场丧礼把颓丧的现实氛围一点点表露,叙事上在穿插交织中排列规整。四个角色之间的差异其实大体上具有统一性,都是某个群体的现实哀歌。
同样是喜剧的外壳,从黑色喜剧到现实喜剧,从拼命自嘲到戏谑自省,「落土八分命」是底层阶级注定了的悲剧,「人生好难呀」是中年群体的内心呼喊。
每个人都有需要面对的生活苦水,镜头对准的是已过四十岁年纪的中青年,而在镜头之外的,更是数不清的群体迷茫。
「明天会更好」不过是政客空泛的宣传口号,而有「更好」,就会有「更差」。那些拥有同样年纪、同样一事无成、同样落寞人生的你我他,在无法跨越的阶级鸿沟中,继续玩命生活,继续屈服现状。
与其说黄信尧是故事的创作者,不如说他是现实的说书人。
如同纪录片《唬烂三小》里的故事,跨越六七年的时间长度,记录了同学的庸庸碌碌与雄心壮志。电影里的桥段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这不再是一出黑色幽默的戏码,而是藏在喜剧背后的悲情,那些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都是大部分人所经历的来时路。
《大佛普拉斯》结尾的意味深长,在《同学麦娜丝》里变得直白。跳出摄影机的导演参与了剧中人的打斗,情绪拉扯之下,这看似荒诞的一幕一点儿也不突兀。
打破了第四面墙之后,设计的巧妙不再服务于合理的剧情。镜头之内的导演代表着看故事的观众,当愤怒难以忍受,那就肆意发泄。
我们的人生一直在寻求答案:罐头在寻求到来的爱情,电风在寻求美好的未来,闭结在寻求安稳的生活,添仔在寻求变化的人生。花了很多时间去做人生的加法,到头来却发觉人生并没有答案,又或者说,答案本就混沌不清。
不要在《同学麦娜丝》中去寻找人生哲理,因为哲理不在电影中,而在你的生活里。
基于纪录片《唬烂三小》改编的剧情长片反倒附上"minus"的后缀,相比由《大佛》扩充为《大佛plus》似乎没那么顺理成章了,不过细究《同学麦娜丝》与《唬烂三小》的关系,minus不单是同plus间的打趣调侃,也确能拾掇出减法的形意。
形式上从纪录片到剧情片,需要在摄影机与真实的距离上作减,这与短片扩充为长片的加是对立的。而《唬烂三小》可再细分为纪录片中的私影像,生活流记录的水流云在和社会议题纪录片的抽丝剥茧很难相提并论,前者相比后者,转译为剧情片的难度也会更高。
况且,黄信尧还不愿意牺牲对台湾社会的讽刺,《同学麦娜丝》中的黑社会、伪精英、愚民之政、避世之宗教仍一应俱全,而这些在《唬烂三小》中均不曾出现。那么只好在本已远离真实的影像中唬烂三小,毫不节制地加注导演旁白,自己揭露闭结之死的暗示——见到老李、不再口吃,亦或者结尾更极致地下场打主角,导演在此的旁白/行为实际上让他成为了自我叙述的评论者。
在旁白和影像同时出现的大量时刻中,叙述者—评论者的拉力被摆上台面。不由得让人猜测,创作者在从私影像到剧情片的转译过程中发现无法融洽处理社会表达与纪念友情的关系,亦可说是对角色的纠结态度,索性要亲自下场终结它们互相之间的渗透。
内容上的减法则更明显,《唬烂三小》的素材看似排布在混乱的时间轴上,但这样略带粗糙的编排反而有助于我们想象片中每个人在镜头以外的生活经历。《同学麦娜丝》则将前者的素材元素重新置换、编排进四个角色——杰仔葬礼上的纸扎奔驰,天尊的债台高筑,保险理赔的职业身份,家铭敲砖看质量、冠龙连抽两支烟避免影响睡眠品质的理论,这些浑然天成的生活记号亦被作为描绘台湾平民阶级图景的一部分截取利用。
另一边,黄信尧像周星驰在《新喜剧之王》中「拿来」夸张的烂表演邪典化讽刺国内明星一样,「拿来」台湾商业广告的情节略带戏谑地展现这些幻梦对平民造成的影响:绿色家园展厅里盯着屏幕马桶沉思的添仔,据说在构思剧本,已足够怪诞。下一刻就和委员助理用着像从不知哪个咖啡广告抄来的台词调情,这是暗自讽刺同行导演的脑子被桃色和广告麻痹了么,开场提到的甜蜜生活的老板钟孟宏可不就是电视广告片出身的。
与此般前后联动情节类似的还有,蒋市长在屏幕前喊着夸张口号制作市政广告,下一刻就被委员叫去厕所商议,就因为厕所没有监视器啊。民众生活充斥着无数屏幕,然而掌握权力的人总有办法找到阴暗角落媾和共谋。又或者,屏幕本身就是权力——巨型选举海报,结尾更直白的房地产广告,这些不过显性的压迫,罐头幻想中仍是经典广告场景和加藤鹰的能力,难道这种喂养不是更隐性的权力展现吗?导演的飞踹正如结尾的次序安排,只能是赛博时代之前最后还有方向的愤怒。
虽说同学麦娜丝确实全方位都比不上大佛普拉斯,不管是剧情,还是主题,风格也是在一味重复,但不得不说,独特有趣的台词,还是大佛味儿的,而且片中每个人的名字,都很有深意,各位值得玩味。闭结一点都不闭结,而吴铭添却是真的无明天!
闭结:
闭结虽然结结巴巴的,但是在真正爱他关心他的人那里,他一点都不结巴!
他和几个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只说一个字,朋友就知道他要说什么。同样的,和阿月在一起也一样,虽然只是刚刚相亲认识,阿月却总知道他没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
闭结踏踏实实用心照顾阿嬷,明明可以去做别的更赚钱的工作,却安心做着纸扎店,只希望好心善良地送好每一个人上路,让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程能顺心。一直这么善良的人,所以才能被单纯的阿月理解。
虽然闭结是结巴,但是他那么善良美好,在爱他的人眼里,在我眼里,他一点都不闭结!
最后竟然惨死街头,太可怜了!爆哭!
铭添:
与闭结相比,铭添真的是太吴明天了!
明明那么爱电影,做梦都是在拍电影,老婆要天天上班养他,他呢,整天美其名曰写剧本,到处在瞎混,连人家罐头专业都没有,日光夜景啥的完全不知道。这也就算了,之后去当立委,还完全把电影梦抛弃了。
电影梦抛弃也就算了,良心和原则也都抛弃了。才没几天呢,就和勇敢的瓦拉莉上战场决斗了,兜里还缴获了战利品!还猪油蒙了心,到处坑人,最好朋友的婚礼,还有最好朋友的葬礼,都成了他立委拉票的专场,简直不要太恶心了!他的良心都喂狗吃了吗?
怪不得叫吴铭添啊,果真无明天!怪不得最后一位差个4就中大奖了,原来是欠死啊!
但是我们在这里抱怨又有什么用,现实就是,这样抛弃原则抛弃底线抛弃良知的人,就是混得很好啊!吴铭添就是很有明天啊!
罐头:
罐头是有保质期的,罐头的爱情,当然也会过期了!
他们开那句玩笑真的很神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猪头加工变罐头。哈哈,罐头肥头大耳的,的确很像猪头,然后绰号还叫罐头。罐头一直碌碌无为地生活着,钱包里的各种符咒比钱还多,但他一直喜欢童年上学时的校花女神。可是当他再次碰到女神时,却发现原来的一切都变了,自己的女神,不过是鸡!这是多赤裸裸的讽刺!坚信了多年的爱情信仰校花女神,瞬间崩塌。他无法像其他人那样,若无其事地践踏自己曾经的信仰来消费,只能选择落荒而逃。
有时候啊,人生就是这么残忍,让我们曾经最坚信的最珍视的,一一崩塌在我们面前,我们忍痛接受,面对不堪,面对不完美,这就是成长,可是真的好残忍啊!
电风:
电风本该很有力量,但是他却又没源源不断的十足电力,也没有送他上青云的好风。
电风每天踏踏实实认真工作,业绩很棒,做事也很牢靠,可就是这样,那么努力,那么辛苦,却注定得不到回报。每次提加薪,都是要和公司共克时艰;好不容易买一套小小的房子,首付大部分都是父亲留下的;明明娶了自己深爱的那个女孩,却害怕没能力给她幸福……为了省钱,每天都要亲手把车推进停车位。他明明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可是怎么好像越努力,越失败。人生的路,好像永远都缺少电力,缺少送他上青云的好风,明明那么用心那么拼命,可就是无能为力。
电风啊电风,没有电,也没有风。
就是这样四个最好的朋友,闭结踏实善良,却失去生命,惨死街头;铭添抛弃电影梦抛弃原则,失去了自我,奔向他的美好明天;罐头鼓起勇气去靠近,却失去了爱情信仰,开始面对惨败破败的人生;电风拼命努力,却失去事业,人生路上没电又没风(悄悄说一句,郑人硕怎么那么胖了!再悄悄说一句,这片子,除罐头之外的其他三个人我非常可之外,其他都不可,包括片子,也不太可)。人到中年,失命,失我,失恋,失业,凄凄惨惨戚戚,岂一个惨字了得!我们又何尝不是跟他们一样呢!
当然了,有趣的除了四个主演的名字,还有电风那个领导梅益源,叫麦娜丝的校花女神,还有同一个演员演的神父、三温暖经理和死亡使者,简直神了。
梅益源:
电风那个叫梅益源的同学兼经理,不亏是没一元,果真只能叫五角。
这也太不大气太没气度了吧?明明电风那么努力那么认真,却一次次提加薪,都让他和公司一起共克时艰,然后自己偷偷换了车。那帮人明明是来骗保的,却不帮电风说一句话,只是一味地点头哈腰……果真没一元!
可是悲哀的是,现实中,就是这样的人,才混得开,公司开得风生水起,很赚钱。努力压榨员工,不拼能力拼偷奸耍滑,看看国内那些压榨员工996的老板,哪个不是梅益源,你说他不大气也好,说他没气度也罢,人家不在乎,活着不靠良心和原则,开公司更不靠能力不讲道理,人家就是混得越来越好,你能怎么办?没办法。
麦娜丝:
麦娜丝除了是校花女神,还有他们四个,包括我们所有人的成年人生,还有与大佛相比的同学。
麦娜丝童年是学校众星捧月的校花,是高高在上的女神,多高大上啊,可是长大了,不断麦娜丝(minus)麦娜丝,最后麦娜丝到不能再麦娜丝,从最高高在上的女神,麦娜丝到最最低贱卑下的鸡!让人不胜唏嘘。
四个主角,包括屏幕前的你我,刚刚毕业时,用片中的台词来说,谁不是以为总有一天,会衣锦还乡,开着名车,娶一个娇妻,住在豪宅里;谁不是相信自己,身上有一双翅膀,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展翅高飞;谁不是以为人生很简单,好好读书,找一份工作,娶个喜欢的人当老婆,于是认真努力生活。可是呢,理想那么普拉斯,现实却是一再地麦娜丝,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但任何事情都不如意,干!
还有这部片子,虽说也不差,但是和大佛相比,真的太麦娜丝了。大佛那么惊艳,仿佛不断在我们心中普拉斯,而同学,是麦娜丝版的大佛。
一饰三角:
片中那个同个演员饰演的神父、三温暖经理和死亡使者,简直神了。
这样一个人,可以圣洁如神父,做最靠近上帝的人,倾听所有人的祷告和悔悟;也可以卑下做三温暖经理,负责着这世间最龌龊最不堪的肉体交易;还可以摆渡每一个离开人世的灵魂,送他们去往生。
神父、三温暖经理、死亡使者,其实不过是同一个人,就看你的心怎么看了,你的心是纯净圣洁的,他就是神圣的神父;你的心龌龊下流,他就是污浊不堪的三温暖经理;你的心生死无常,他就是冷漠的死亡使者。一切都由你!
多有趣啊,闭结一点都不闭结,铭添却无明天,罐头的爱情会过期,电风的人生永远缺电也缺风,猥琐压榨的经理气度没一元(梅益源),所谓的女神不断麦娜丝成鸡,而神父、三温暖经理、死亡使者也不过是同一个人。
人生啊人生,就是这么荒谬,就看你怎么看了。
故事改編自他自己過去的紀錄片作品《唬爛三小》,形式則沿用他上一部廣獲好評的電影長片《大佛普拉斯》,兩部前作都是好作品,結合起來正常來說不會太差,但我認為他最大的硬傷就是真的是沿用前面已有的東西,缺乏了新的方法,新的情感,在對導演有所期待之下,這樣的表現只能說不及格。
在大佛普拉斯裡最具特色的旁白,在這片裡變成了可有可無,甚至是刻意(其實上一部片已經有一點,但其幽默與感性,當然還有導演本身講台語有一種魅力,所以成了優點與亮點。)黃信堯的旁白,我想除了上述的特質,最可貴的是他的真摯,但在同學一片中,卻因此透出了導演的不濟,像片頭一段為何拍此片的獨白,很真摯的說出不知道要拍啥,想到了同學的過往,所以就拿了唬爛三小當作靈感,去講中年男人的悲歌。
從這看出,他在重複自己,在開場他已表明是在重複自己,而重點是,既然重複自己,那到底這次重複能延伸出什麼?我在看完後,只覺得除了因為劇情片更為主流而讓更多人看到這份情外,沒有任何一點比原紀錄片唬爛三小好,可能我太愛唬爛三小,所以認為這個翻拍很失敗。
翻拍成劇情片,我想意義在於要把紀錄片原有珍貴的情感與探討中年男人之苦的議題變成藝術性的呈現,但我自己覺得整體感覺看不出阿堯的技巧,反而很多鍾孟宏的痕跡,讓我忍不住去想,阿堯是無法在電影的基礎上下手,只好花心力去想出:旁白,偽紀錄片訪問手法,導演自己入鏡等等非劇情片式的手法去突顯自己?不是說這些點不好,甚至說大部分好的亮點都在這些地方,我就很愛閉結跟另一個世界的連結,以及電風第一次看房子的段落,但這部既然是劇情片,這些亮點都是拉寬劇情片邊界與深度的東西,但,劇情片的基礎也同等重要!
以此談下去,就要講我覺得此片理應最大的賣點現在變成最大的敗筆就是演員,紀錄片裡最珍貴的人味,在此片都見不到,四個主演單獨看都算有特色,但合在一起,說實在我完全看不出火花,我感覺不到他們的情感,無法相信他們相識多年,看起來就是在裝熟,演員的戲,我想很大程度是導演的基礎,幾位主角也都算是一時之選吧,但在好幾個需要戲味的場合,都讓我覺得劇本、導演手法、演員都是分裂的(最明顯例如銘添與秘書在辦公室調情一段)。
看前有人跟我說,此片有現象是很異男,所以女性會不喜歡,但看完後我認為並非如此,中年異男的悲歌並沒有這麼難打進人心,界線也不厚,重點是這部片沒有把這些情感說好(儘管情感在但電影本就是設計的藝術,劇情片猶是)於是乎大部分非異男根本無法get到情感的核心,只留下異男自己被觸動,但如果是這樣,就讓我認為原本拍成劇情片要被更多人看到的意義沒有了。
而阿堯導演也憑此片暴露出自己在劇情片上的巨大缺陷,希望他會意識到這件事,未來可能不能在基礎上過份依賴鍾孟宏系統太多,要開始回推找出自己在劇情片基礎上要做的是什麼。
白天写不出的剧本只能在梦境之中喊停,这是属于衰烂导演的日光夜景。活着买不起的房子只能在死去之后买到,这是属于悲哀中年的明天更好。把梦想的光圈缩到最小,却还是不能看清欲望的真相。将女神的光环放到最大,却还是无法接受现实的崩塌。如果一切注定不会改变,我们又为什么拼了命的在混沌里挣扎。钟孟宏有《阳光普照》,黄信尧则是《回光返照》。四个人的人生都遭遇了人生中突如其来的好运,随后又被不同程度上做了减法:无明天被人捧上位,却是个花架子;电风结婚了,随后又失业;罐头遇见女神,可女神是性工作者;闭结不再结巴,却惨死街头。导演在旁白中说:失去了距离,也就失去了幻想的美妙。仿佛一旦幸福来临,又意味着某种不幸的开始。导演的视线从大佛移到了同学身上,向这纸糊的混沌人生,来了一记温吞的扁踹,将所有散装幸福都打回原形。
如果大佛是plus,這部真的就是minus
与《大佛普拉斯》互文。彻底粉上了导演黄信尧!麦娜丝是minus,是减法,是负值,是不争气的自己以及身边的猪朋狗友。电风手动停车,还要安慰自己捡到了便宜。从事纸扎的闭结为自己打造了一座豪华新居,煞有介事地邀请朋友参观打牌。刚遇到了知心爱人就死于非命。以为生活要好起来了,马上跌落谷底。明天会更好吗?不会的。“我们花很多时间 找寻人生的答案 但说不定 答案的本身就是一片混沌”
闭结的纸扎屋就像肚财的太空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浪漫。
啊……真覺得很多動人時刻是屬於直男的……
壮阳药广告视听语言分析;演员三合一省工钱;厕所福地适合思考国家大事;加班失眠漫画屋姻缘;纸糊新家富士山;婚礼麦霸抢选票;想用第一次不结巴的声音为朋友无谓呐喊;我把你当老同学,你把我当消费者;导演分不清现实入画揍演员;人生不过是《唬爛三小》点题致敬……很多地方感觉是闽南乡土狗血剧的新拍法,加藤鹰啊丁字裤早餐啥的,本质内容和快手里的那些差不多,但胜在能将巧思用在更深入一些的社会人性关怀之上,还算真诚可爱
非常松散,非常清凉,非常无厘头,同样语境,大概就是城乡结合部三无网吧的熬夜大神的爱情,城中村角落捡烟屁股抽的流浪汉的奇遇,被卷入灰色产业的傀儡的闹剧,连天网都拍不到的路人的独唱情歌。那些城市文明遗忘的角落,整个华语电影世界,只有台湾电影人认真而多情地记录着。
中年男性的苦闷生活,用幽默又丧的方式呈现出来,但真的没多大意思哈(是说既不那么有趣能使人发笑,文本意涵上也浅薄),尤其是作为苦闷生活呈现中介的女性形象,比如失意导演在其后默默支持面对出轨又歇斯底里的妻子(阿枝)、社会边缘人的解语花女朋友(阿月)、宅男的女神(麦娜斯),实在是太陈旧又刻板了,而“她们”,也在直男男性的意淫中完全失声。
看完這部電影才真的意識到以前看的大部分台灣電影都太外省了
坐进按摩房,神桌再也无人供奉。钻进纸扎屋,结巴开始有人听懂。跳进无名湖,车位似乎不会拥塞。坐进选举车,发票仿佛得以兑现。男人终将亲手掐灭青春的香火,敲碎人生的地砖,梦见索命的巫鬼,在钱包里塞满符纸。曾经逆风尿一丈,以为离成功只差个尾数。后来顺风滴到鞋,在宇宙爆炸里变成沾土的萝卜。
希望电影在1小时44分结束在闭结的歌声里
勤勤勉勉被人欺梦中女神去做鸡横死街头背锅技婚礼葬礼找时机
冲进画框的导演和急于解释剧情的旁白一样,均显得过于直白而刻意形式,与影片整体偏荒诞的黑色幽默基调有所游离,四线辐射的中下层社会图景显得松散;多次调侃导演行业以及暗cue前作,其实用多了会流于疲软;其他元素如性、幽灵、政治黑幕,塞得较满,强行联结。印象最深的:1、一场婚礼+一场葬礼,政治选举的渗入覆盖了所谓同学情谊;2、闭结糊了一座鲜妍纸屋,和凄惨现实对应,最热爱生活或人类的那个人却最早遭遇无情,生活哪有道理可言,刘冠廷真太棒了。中年以后更有资格感叹一句“世界混沌”,活着太难。
鄭人碩在婚宴和阿堯對話那場戲真打到我心砍裡了,我當初也是處於這樣的心境在面對未來, 個人私心希望鄭人碩能夠得獎。 哈哈加藤鷹老師做為彩蛋客串有點意外 還有史上第一位導戲導到一半跑進銀幕裡踹人的導演 都是很有趣的梗.. 因為該片很多故事都和現實情況接軌 這部是我今年最能感同深受也最喜歡的電影.
看完了,不大行啊,拍得非常小。黄信尧导演调度长片,感觉远不如短片那么灵光。当然不能和《大佛普拉斯》比,无论是深度还是讲述方式上。原先放在普拉斯里的那些小机灵,放在同学这里就显得特别不搭,油腻生硬得很。
最善良的横死街头,最认真的放弃事业,最有理想的最堕落,最没正经的最纯情、哎呀我说命运啊,你是不是太工整了一点
Minus刚好对应Plus。 人到中年,无奈二三事。黄信尧的电影总有种荒诞感和冷幽默,但他又总能处理得恰到好处。像这部电影,嬉笑怒骂与调侃的同时,却又满含人到中年的无奈。让你笑过之后,又有些唏嘘。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比如,突然不结巴的闭结,对吴铭添说过的话,当然是鬼话啦!
像送的小菜比正餐更好吃的料理店,导演的旁白和预告片都比正片更有趣。
我在看《同学麦娜丝》时是在看什么?被大陆电影所遗忘的小镇「中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无论是为照顾阿嫲错过婚姻做纸扎屋的闭结,渴望带领台湾电影走向世界的添仔,自杀未遂后同女神重逢但怯懦的罐头,亦或在台北紧衣缩食地生活,却因女友怀孕而被迫结婚的电风,他们是繁华都市无人注意路人,也是占据最广泛群体的小镇中年模样。电影提供了远离都市普通人生活的智慧和思考方式。罐头妈妈评价添仔,当导演就是没有工作的人;口吃的闭结和相亲对象约会,对方总能猜到他在想什么,唯独听到「承诺」时假装不明白;电风对于结婚很惆怅,被安慰道,两个人认真在一起就会幸福啊。人生就是这样,你不要想太多。喜欢朋友四人在闭结所造的纸房子里聊天,虽然不法到达彼此内心的宇宙,但纸屋像太空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就很可爱的电影啊,看得很开心。
不像前作《大佛普拉斯》那样有若有若无的主线,今次就只是扯屁乱讲,四个同学的生活随便聊聊,导演还会突然旁白、突然乱入,但怎么说类,人生不就是唬烂三小,我还是好喜欢闭结做的超大纸扎屋,好喜欢去查户口的罐头,好喜欢电风在漫画店爱上笑得大声的女孩,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这个讲述人生有点掉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