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她下定决心要还原事件的始末,不惜与保守的电视台管理层发生冲突,并成功让她的采访对象们对她产生了信任。然而她却发现她经营补习班的父亲木下,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一切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她的纪录片变得更具有深度,甚至获得了制片人和电视台的赞扬。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让由宇子对真相和谎言的看法失去了平衡,迫使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
对于一些人来说,人心似乎并不如自己所设想的那般坚定不移。职业理想会面临着职场现实,以及更大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冲击;那些能令到世界变得更加平等、开放和自由的信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不堪,自己的弱点,自己的虚伪,而受到考验。
一方面,如何反省自身,如何继续通过积累学习和体验生活,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正,进而坚持着去找新出路,这无疑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如果部分人口中的“社会的现实”照样对人们的声音无动于衷呢?
由春本雄二郎编剧执导、泷内公美主演的日本电影《由宇子的天平》,讲述了一名纪录片导演的职业理想,在受到“家丑”的影响后,她如何进行选择的故事。
《由宇子的天平》是继《成为家族》(2016)后,春本雄二郎编剧执导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它于2020年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获得了观影团之选·“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获第25届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并入围第71届柏林电影节全景(Panorama)单元,而在日本影评界,也收获了肯定。
影片的故事围绕着一位身兼电视台纪录片导演,以及补习班老师的女性而展开。
木下由宇子接受电视台的委托,正在拍摄一部聚焦于少女自杀事件的纪录片。长谷部广美称自己在学校受到了霸凌,校方否认此事,反过来指广美与教师矢野和之有不正当的关系,广美与矢野不承认。校方要求广美退学之后,年仅16岁的少女投河自杀,因为事态变得愈发严重,校方召开记者会,再次重申其立场,并主张广美的自杀不是学校的责任,媒体对这一事件大肆报道,矢野留下了控诉校方和媒体的遗书后,自尽。
由宇子采访了广美的父亲长谷部仁后,认为整个事件最需要关注的,是校方对广美自杀的态度,是媒体在报道时所进行的渲染,纪录片部门的领导不想媒体成为被批判的对象,要求由宇子将矛头指向校方,制造出家长教师与学校对立的“真相”,由宇子虽然作出了妥协,但她还是坚持平衡报道的原则,积极采访广美及矢野的亲属。
与此同时,由宇子及其父亲木下政志经营着一家补习社,班上有一位名叫小畑萌的少女告诉由宇子,木下政志和她发生过一次性行为,她现在怀孕了。由宇子追问父亲后,其父承认确有此事,由宇子想要在怀孕事件不被暴露的前提下,照顾好小畑萌,并带她去堕胎,但是,事情的后续出乎她的预料......
如果要认错的人是你自己,你还会不会觉得认错这件事很帅气?
由宇子意识到拍摄的方向出现误导观众的可能性时,增加了需要聚焦的内容,结果上司以若将矛头指向媒体,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为由,否定了她的想法,她没有完全放弃,说道:“我觉得认错是很帅的行为。”
这里的“认错”,是一种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操守,为的是纠正偏差,实现客观公正。此后,由宇子争取机会去拍摄更多的素材,她将长谷部广美家属、矢野和之家属和学校三方的观点,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寻找当中的差异,并试图深挖表象背后的脉络,达到平衡报导的目的。这一过程犹如拼拼图,每个事实,就是一块拼图。
但是,面对着父亲越轨的行径,面对着他想向少女父亲袒露,并甘愿受罚的告白,由宇子却不愿意将这块拼图交出去,她宁可向社会隐瞒,其理由很直接——民众与媒体会对父亲、她、甚至所有和木下家有关联的人,逐一进行审判或者追问。
春本雄二郎在一次访谈中,讲到他创作这部电影的契机【1】:
构思这部电影的契机,是发生在一所小学的霸凌自杀案件。在该案中,肇事男孩的父亲和一个同名同姓的人遭受网络暴力。社会的指责不是针对肇事者本人,而是指向其家人,甚至一个与案件完全没有关系的同名同姓之人也被网暴。我认为生活在一个抨击如此极端的时代是可怕的。就在那时,我想象着如果一位对犯罪者家属进行取材的纪录片节目导演,自己的亲属也犯下罪行,其做法会怎样?
如果拍摄纪录片的人认为他们所做的是正确的,是为了社会,这种正义感却因为他们自己成为犯罪者的家属而动摇。然后,纪录片导演能否将镜头对准自己的黑暗?我觉得这种叙事结构本身就很有意思。
矢野家因为这起霸凌自杀案件,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矢野的母亲登志子和姐姐志帆已经不能够在她们原本的家居住了,为了躲避媒体以及人肉搜索,矢野登志子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矢野志帆已经离婚,一边养育女儿,一边打散工,一旦名字被他人知道,只能被迫搬家。
在《和能够大声哭泣的被害者家属不同,“他们”只能沉默──读〈加害人家属:不能哭也不能笑的无声地狱〉》一文中,作者介绍了日本人对待加害者家属时,其背后的“民族性”【2】:
总是追求和谐、排斥“为别人添麻烦”的日本人,针对“破坏和谐秩序”的任何对象,便会进行“制裁”。犯罪,尤其是杀人,这种彻底毁坏道德价值观的行为,便成为国民不可容忍的“绝对之恶”。
(中略)
铃木伸元犀利指出,把加害人家属拖出来公审的刑罚报应论,以及潜藏于国内“传统聚落”、重视“和气”的强大力学,即使历经明治维新、法治修改,仍深刻存于现代人脑海中。
事情曝光出去,补习班开不成了,纪录片导演的工作也有可能保不住了,父女二人要考虑搬家事宜。
处在如此现实当中,并深知媒体会如何操弄民意的由宇子,她退缩了,平常自信勇敢的她,有个习惯,当她准备开始质问他人时,她会拿出手机,将对方的一言一行拍摄下来,但除了最后一场戏之外,她一次都没有将摄像头对准过自己。
视频的威力实在太大了。
当由宇子得知小畑萌卖春的传闻后,她要问清楚萌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其父亲的,这致使原本在车上的萌逃跑,最终晕倒于马路上。被送往医院后,萌的父亲小畑哲也还是知道了女儿怀孕的事实。
先前,矢野志帆主动来找由宇子,她承认自己伪造并替换了弟弟自杀前写的遗书,并将矢野和之的手机拿给由宇子看,手机里有段视频,记录着男老师性侵未成年*女学生的事实。由宇子以善意对待矢野志帆两母女,矢野志帆大受感动,在学校和媒体面前人格破产的矢野和之,其实是畏罪自杀,他的姐姐带着破碎的心、巨大的压力,将最重要的一块拼图交给了由宇子。
*2022年4月1日起,日本《民法》规定的成人年龄,由20岁下调至18岁。
最后,由宇子还是将“家丑”透露给小畑哲也听,这样做的理由,第一是她对萌、志帆女儿矢野爱里纱的恻隐之心;第二是她看到了小畑哲也面对女儿卖春传闻时的脆弱和不知所措;第三是她见证着加害者家属得知真相后的心路历程;第四,她或许需要一个出口,将其被压抑的正义感释放出来,即使她要付出代价。
小畑哲也气愤地用力掐住由宇子的脖子,她倒地了,男人失神地走开,这一幕以一个长镜头拍摄完成,观众的视线被车挡住,看不见由宇子的表情,这是导演力求激发观众想象力的设计【1】。她就这样死去了吗?突然,手机响起,由宇子一阵咳嗽,打破了某种氛围,镜头随之移动到可以看到其身体的地方,她知道了节目取消的通知后,奋力使自己坐着,她拿出手机,按下了录制按钮......
一个有可能令到民众对社会问题进行了解及反思的机会,在面世前已经死亡,小畑萌是不是因为木下政志而怀孕,由宇子没有来得及调查清楚,但讲出来是必要的——学校对于欺凌事件的不够重视、性侵犯生前对于恶行的隐瞒、中年教育者借社会体制的不足以及未成年人对性的不够了解,用少女的身体满足欲望、舆论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张力、男权社会对女性系统性的挤压——这国家有问题的地方够多了。
由宇子提醒着自己还有用镜头纪录的能力,以回应她仍活着。
长谷部广美与小畑萌都过得很辛苦,矢野爱里纱将来的日子会怎样,也并不明朗。
家庭暴力,性侵和校园霸凌,是摧残着未成年人身心的重大社会问题,《由宇子的天平》以间接的方式呈现性侵,有关校园霸凌的描述停留于角色的对话中,而在家庭问题上,影片是比较重视的,小畑家的场景布置,就是将这一问题具象化的关键呈现。
长谷部仁和小畑哲也都是那种会将不满的情绪直接泼到女儿身上的父亲,并且都是在女儿出现意外后,才会懊悔。当然,在电影有限的篇幅中,两位父亲各自还是展现出不同的面向:长谷部仁不想对社会认输的信念,对矢野登志子的同情,小畑哲也在经济上面临的窘况,他见女儿认真向学之后,态度发生了转变......
父亲的情绪有时候是可以折射出社会议题的,其中就包含着如何看待及谈论经痛这一议题。萌有天在补习班呕吐了,由宇子以为她经痛,要送她去医院,并通知了小畑哲也。来到小畑家准备拿健保卡的时候,萌说自己怀孕了。用验孕棒检测并证实后,由宇子受到冲击,萌哭泣着表示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包括其父,小畑哲也刚好回家,看到蜷缩在沙发上的萌,对由宇子说:“真抱歉,不过是经痛就闹成这样”,接着,他又对自己女儿说:“睡一下就没事了吧?”
说着如此刺耳的话的父亲,贫困且整天不在家,缺少与女儿交流谈心的时间,希望女儿将来不要成为他这样的人,是其盼望,而这种盼望又建立在他不够了解性知识、性别知识之上。不懂得女性生理基本构造的男人,对未成年女性的身体提出要求。被血缘的隐患,自己人生的选择,男人的性欲等束缚的萌,想要在这样的前提下就读普通的大学,做普通的工作,领普通的薪水。
昏倒了就什么都不用想了,这是萌在电影中的结局。
《由宇子的天平》在未成年人性同意*的问题上,表达得比较含糊不清。首先,高中二年级的萌是否已满18岁*,然后,假定先有萌卖春的传闻,那究竟是萌,还是木下政志先提出性交的,在性交的过程中,萌有没有被要求做她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但不管是谁先提出来的,与未成年人性交,变成有价可算的事情。
*日本现今的性同意年龄仍为13岁。
*日本各地方政府制定青少年保护育成条例,当中的“淫行条例”中亦制定禁止与未满18岁的青少年性交。罚则则由各地方政府自行规定罚款或有期徒刑。若双方都未满18岁,则由双方的监护人决定是否提出告诉(摘自维基百科)。
“连意外都设想到才够专业”,这句对由宇子的说教,却成了木下政志本人故事发展的最大伏笔。
参考资料:
【1】Cinemore: 『由宇子の天秤』春本雄二郎監督 シリアスな社会性と娯楽性を高度に一致させた今年度最重要作は、いかにして生み出されたのか【Director’s Interview Vol.141】
【2】博客来OKAPI: 和能夠大聲哭泣的被害者家屬不同,「他們」只能沉默──讀《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作者:喬齊安)
有点东西的!!!!
剧本很厉害。跟着角色们有在做复杂的思想斗争,做选择。无论什么结果都要去承担。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厦动不动就崩塌,真的心晃……
自杀霸凌少女早孕援交欺骗谎言亲情羁绊道德伦理社会舆论压力……好多元素充斥,信息量大,两个多小时真的疲劳被掏空……需要点空间来自洽
据说是新人导演,值得关注!
艺术创作观点所谓“第三隻眼睛”,亦即“上帝之眼”,一种全知观点。这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很能再现的视角,因为摄影机神似人的眼睛,可以静观并觉知人在空间中的动与静,甚且超越人眼,能够记录并再现空间中或动或静的人与物。然而,真有所谓“全知的观点,客观的真相”吗?日本新锐导演春本雄二郎的第二部独立作品《由宇子的天秤》,正是对真实最犀利的叩问。
春本雄二郎身兼制片、编剧、导演、剪辑,是全能的创作者,他细腻地铺陈表面的真实,再一层层揭露背后的谎言,戳破之前所建立的事实。事实与谎言参差对照,是非真假难辨,各种主观立场的发言相互矛盾,反映日本社会的真实现况。全片剧情複杂层层包裹,形式却低限朴简,编导要观者全神贯注于内容的微言大义,所以排除任何可能让观众沉醉分心的美学手段:悦目的外景、情挑的配乐、外放的演出、繁複的剪辑、密集的摄影机运动。即便在激动哭泣的情感高潮,编导也选择避开表情丰富的脸部,只拍摄演员锥心抽泣的背影。剥除这些外在的戏剧性,编导收束演员情感展现人物性格,以缜密的情节提炼剧中人内在的戏剧性,深邃地刻划社会舆论的胁迫与辗压,如何恶化人类的道德困境。
现代青少年问题约莫就是:校园霸凌、权势性侵、少女援交、未婚怀孕、家庭暴力、经济弱势、单亲教养。而日本社会极度要求和谐从众,不惊扰他人,加上自我正义的媒体与道德魔人推波助澜,对受害人与家属冷漠,对加害者与家属冷酷,让这类社会问题更形複杂严峻。《由宇子的天秤》以紧緻绵密、环环相扣的剧情探讨以上种种社会问题,呈现女主角由宇子作为纪录片导演,一本初心追查媒体失察的真相,在追索理想“平衡天秤”的过程中,明白绝对客观,终极真相的虚妄。
由宇子兼具理性与感性,在职场上犀利强硬,对弱势温柔体贴,混杂在满怀心事的成年人,以及青春奔放的青少年当中,她是唯一自在做自己的成年人。由宇子没有过多情绪过多表情,当媒体上司要她删改纪录片剧本,呸的一声,她朝长官的便当吐口水当场走人,这是她在片中唯一动怒失控的段落,她坚持创作自主维护尊严的真性情让人激赏。
然而,编导无意创造完美的正义之士,反倒让由宇子不知不觉间落入与她的纪录对象同样面临的道德难题:要勇于揭露家人难堪的罪行,为无辜少女发声;还是默不作声甚至扭曲事实,保护自己以及受害少女不被社会集体孤立霸凌,并让耗费心血完成的纪录片顺利上映?出于对创作的真诚,对真相的坚持,对残酷社会的理解,由宇子没有迟疑太久就选择沉默,决定私下解决难题。但是她实在深得人心,观众多能同其情,同其理,不忍苛责,谅解她违背自身信念。片子最后她终究出于良心驱使,对受害者父亲说出真相,过程中的挣扎与煎熬,彰显她的正直与高贵。正是在试炼人性的关键时刻,最能为人类複杂的灵魂造像。
纪录片的相对客观性是建立在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双方主观意识的参差对照,《由宇子的天秤》对纪录片伦理也稍有琢磨。由宇子极力捍卫创作自由,“终极真相”几乎就是她的信仰。她诚心争取纪录对象的信任,甚至让被摄者以为拍摄结束,卸下警戒心防说出真心话,这多少违背了纪录片的伦理。记录者自以为能全然掌握事实,很容易心生傲慢变得偏执。由宇子个性强韧,对亲人与朋友却少了点体谅,过度执著于真相,让她在关係紧张情绪张力高涨之时,总是直觉地举起手机作为纪录工具,要求至亲与工作伙伴面对镜头告白,这种直球对决的挑衅,别人很难招架,往往也不愿意说真话。当事实大翻转,完全颠覆她自以为的真相,她孤心坚持的价值观整个崩塌。一个信仰危机可能让人沉沦,也可能让人超越。由宇子选择坦白公开阴暗的秘密,这可能是她绝地重生的契机,蜕变成更从容大气的创作者。
戏至终局,观者和由宇子一样,无法确知事实真相,但是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更谦逊地看待道德与罪愆,进而明白人性光谱的複杂与模糊,这正是通往善与宽容的道途。
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节开幕片!日本剧情片《由宇子的天平》。 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她下定决心要还原事件的始末,不惜与保守的电视台管理层发生冲突,并成功让她的采访对象们对她产生了信任。然而她却发现她经营补习班的父亲木下,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一切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她的纪录片变得更具有深度,甚至获得了制片人和电视台的赞扬。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让由宇子对真相和谎言的看法失去了平衡,迫使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 影片获得了第2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提名。电影节奏很慢,叙事节奏与风格可以参照《大象席地而坐》,部分的张力也算可以。多次的剧情反转使由宇子的内心产生了崩溃,不在知道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但她依旧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导演着重在生活细节方面的情绪变化,使得整体节奏略显拖沓。
本片的导演春本熊二郎名不经传,可以从查到的资料来看,这是他的第二部有影响的电影,近期在釜山电影节等几个亚洲电影节上得到了公认。 本片制作手法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单线条的故事推进,节奏也比较缓慢。然而,能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剧本的故事设计。影片描述一个调查记者在探究一起性侵案导致的自杀事件真相的过程当中,作为调查记者的本人也遇到了类似的困惑,其父亲也成为一位性侵学生的加害者,正义的天平如何才能公正。 佛教教义中有渡人和渡己,两个传教的方式。佛说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本片最有戏剧性的冲突就是主人公在追求真相,帮助他人摆脱痛苦的过程当中,自己也陷入了类似的痛苦之中。拯救别人,先拯救自己,先需要把自己的心安放好,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困难的。渡人是容易,给人讲很多的道理,可以轻松地款款而谈,但往往事情落到自己的头上,要让自己的心寻求寻找正义和公平,这就需要自己做出牺牲,克服自己心灵上的痛苦,这是人进入更高境界的一条必由之路。本片最大的价值就是深刻地描述了主人公在寻求跟自己的利益相冲突的公平正义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彷徨,挣扎和抉择。
有两种真。
一种是事实上的真。从《由宇子的天平》来看,获得这种真的希望是渺茫的。也许在局部与暂时中还存有这种真,可一旦想做整体把握——正如由宇子在电影中试图完成的纪录片——它就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这让人沮丧又无可奈何,故事发生地日本作为任何一个成熟社会的代表,其实并不存在“成熟度”上的特殊性。注意行文中的“成熟”,它在这里既不是褒,也不是暗讽,只是描述。成熟社会意味着某个社会以特定的方式避免了不稳定,而现实的沉重与真的匮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电影中是这样指出这种关联的:当由宇子被质问“你站哪边”时,起初我们看到这个问题让由宇子惊讶。
接着,她反问:“哪一边?”
这句台词意味着由宇子在内心认定着自己是不偏不倚的,是记录者和求真者,这一点她在某次与纪录片中的当事人交谈的时候也谈到了——她声称自己不会站在任何一边,作用只是让人们来聚焦某种她所展示的真相。但也正是此处,作为观众的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意识到此时的由宇子自身也在遮蔽着别人所寻求的、展示的真。她只是自己暂时未能洞察这一点,于是她又说:自己只是纪录片导演,不是那种把谣言当真相传播的人,否则就会逼死当事人。
后面我们立刻就可以看到,不偏不倚只是由宇子的幻觉或者说理想,她非但早就不是“中道之人”,而且还将“以谣言逼死当事人”。
稍微小结一下,到此,几乎可以说:第一,我们当下生活于其中的稳定社会乃是由“非不偏不倚”的人组成的——由宇子已然是最接近理想的人物,其他人归根到底由于“自身的软弱”离得更远;第二,如果由宇子还算是个内心持有天平的人,那其他人则是“站边的人”。
我们的社会因此没希望了?
恰恰相反。
正是“站边的人”组成了我们的社会——稳定的社会,希望且孕育其中。由宇子的天平,其实是动态的,而她自以为是的那种绝对的、静止且居中的天平——她自以为真的绝对制高点,反而才是社会要避免的东西。民主的道理,从好的方面来说,也就是这个了;同时,站边的人,也可以看作是有内在天平的人,他们站边——只是摆幅度大了一点,但只要能摆动,能“换边”,他们也就是在“求真”。
“真”,是一条路,而不是一个结论。
CS路易斯曾经用此种方式区分“爱”与“去爱”,同样,我们当然有可能离真很近,但也可能这种近是盘山路上的看到隔壁山峰上的景色的那种近,此时脚下的路还远。但只要一直朝真去、去接近,这就是对真的寻求,是成熟因而“超稳定”的社会的希望,也是本片在讲述了一个如此让人沮丧而又无奈的故事之后,仍然在基调中让人感受到安慰的原因。
因此,紧接的问题是:是什么让普通人的天平也能摆动起来——令其“求真”呢?在电影中,这个问题可以集中地表述为:是
什么让纪录片当事人家属鼓起勇气袒露亲人以及自己犯下的错?
什么让由宇子鼓起勇气袒露亲人以及自己犯下的错?
可以留意到,此处两个表述如出一辙——只是替换了主语。
回答是另一种真:感动的真。
人类的理性,以精确为目的,但结果却只带来了以为“真”天平的支点的上下摆动,“真”本身好像永远都捉不住的东西;而人的情感,据说只是个模糊的(非概念、非语言、非逻辑)的古老系统,却每每毫不含糊地直指目标。但此种感受的真,因为昧于语言的说出,乃是不可公度的价值。
正如电影中,“她(我女儿)那天好像真的很开心”一句,但难道这就是母亲在恸哭中讲出本要带进坟墓的真相的理由吗?
此处没有逻辑,无法说清、通兑、推广,但这人铁了心要让自己的脚站到另一边——求真的天平开始摆动了。
- 人有自己的真,只可自己认定,说不出个到底;
- 这个体能认定的真,推动着人,让人从“站边”的状态变成是“换边”的状态;
- “摆动的天平”的意向,由此普遍地存在着。
我昨天看完电影,沉默了一会儿,但最后我想:善哉,由宇子,你让某些人的天平动了起来,而你心中的天平,它也在一直在动着,你最后自拍那时候,你应该已经懂了。
非常棒的一部片子,记录片一样的真实感,非常精彩,拷问道德正义,直击人心。角色身份设定非常巧妙,由宇子既是拍摄独立纪录片的导演,又是一个课外补习班的老师,还是一名父女单亲家庭的女儿。她是一个有社会正义感的独立导演,一个有责任心爱心的任课老师,一个善良正真诚实的女孩。她乐于助人她果敢正直她亲和值得信任。在她的镜头下,她探寻真相的追问下,她的道德审判下,她的正义天秤很坚定,她说我觉得认错也很帅。可事实有这么简单吗?在面临亲情事业的权衡下,人性的软弱自私占了上风,她从一个旁观者审视者,被动成为局中人被审判者,正义的天秤何去何从。同时在调查真相中,原以为挖掘出的真相却被事实的铁锤击破,人性的软弱自私复杂,趋利避害。 道德与不道德的轮换转变,正义天秤的摇摆与倾斜,真相与谎言交织反转,感同身受的温情帮助与自私冷漠的翻转,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杠天秤的两端,道尽了人性的自私复杂、真相的扑朔迷离、正义的摇摆不定。 故事的演变戏剧性真实性极强,真实感来源于对日本社会特别是底层群体生活的关注,投射在校园霸凌、舆论暴力、单亲家庭、少女援交、政界虚伪等等方面。由宇子用摄像机记录探寻揭露,用手机拍摄对人性的质问,她在道义正义的高处,可不幸因为父亲的错误和个人的利益,成为掩盖真相虚伪的被审判方。 影片的最后非常精彩,耐人寻味。随着一系列事实的交织应证,正义天秤的倾斜正在回归。当由宇子坦白真相被愤怒的小萌父亲扼杀时,以为一切如同那双不再挣扎的双腿归于平静,而事实可能只是部分真相,为此感到惋惜叹息时,手机声响,慢慢地她居然咳嗽一声活转过来,慢慢地摸到手机接听电话,那头说她导的纪录片不能播出了,似乎宣布了事业的死亡,而刚刚从身体死亡复活过来的她,什么也没说,挂断电话,慢慢转靠坐在车旁,把手机第一次对准了自己,宣告了精神的复活,正义的天秤终于回归。
7分,本可以8分的,但150分钟+的总片长实在是太拖沓了。本可以100分钟讲完的故事,在注重细节和人物内心的同时,剪辑得太冗长,优点便成了缺点。 由宇子的天平在中学时被身为补习班的父亲抓到作弊并惩罚时就形成了,支持她一路成为了纪录片导演,想要挖掘别人未看到的真相。很美好,却在一个个谎言到来时,有些许措手不及,最终天平倾斜,工作和生活的双线路压力,让她在说出父亲和Mei的事实后如释重负。 人生,可能就是在一个个天平的倾来倒去中长大,变得油滑,变得难以信任,也变得不再坚持。如影片中的姐姐那样,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人,所以伪造了弟弟的遗书。A之谎言,B之真相,对C可能看过就忘吧。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各种网络暴力都是人性使然,只有尽力维持天平的平衡,而不是让更多的天平倾倒。 如果影片能浓缩些,效果会更好些,反转的剧情冲突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更佳的效果。
MARK下一起看日影的难忘时光。
她说要看到对方的眼睛才能让人敞开心房 然而看了姐姐那么久看了小萌那么久看了爸爸那么那么久 别心里那个湖 还是深不见底 人哪有数学那么容易。由宇子心里有一把带了点自私也掺杂着大爱的秤 她把自己拍的霸凌节目、小萌的未来、木下补习社等等都当一个个筹码 希望扛着扛着能把自己的生活调出一个平衡点 但谎言和纪录片本来就是矛盾啊 保护所有人和满足自己本来就是对立的啊!姐姐带来的真相以及小萌的意外全把本就微妙紧凑的和谐打翻了 她躺在地上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全片没有任何配乐 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也很多留白 就是这些无声沉默造就了影片的冷峻锋利 不寒而栗。PS好喜欢泷内公美 看她的眼睛就有股野生灵气的美
剪掉最后五分钟就完美了
看完后两小时猛然惊醒最后一个镜头的含义—— 由宇子躺在车轮底下,又慢慢扶起,正好与Mei的车祸形成呼应。另一方面,前后两组故事互为对比,人物结局是一组生一组死。“救赎”是两组故事的串联线——无论是志帆还是由宇子,两个局内人都在道德挣扎过后完成了对自身的救赎。类似的对子和伏笔有很多,细节挺值得再玩味。最后的镜头指向自身,然后戛然而止,点位卡得恰到好处。当摄者成为被拍摄的一部分,成为纪录片的主角,再次扣题——由宇子的天平最后摆向了哪里。导演的镜头和叙事都很冷静,但其实是个非常温暖的故事。
"我能吃吗"
剧本立意和结构很好,但节奏不行,想象叫达内来帮它剪成90分钟就很好看了
选择篡改遗书还是接受霸凌,选择隐瞒强暴还是获得心安,选择剥夺加害者赎罪的权力,还是罔闻受害者凌虐的遭遇。验孕棒验出事故的真相,竖笛吹出少女的幽魂,手表是奖励还是补偿,发潮的面包如何蒸发出人性的恶意。说自己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却未必做出最道德的选择,那投射出的一束光,并不会照亮真相。
#4th PYIFF# 卧虎-世界首映+罗西里尼评审团奖。日本艺术大学出品。由于釜山改期而变成了平遥世界首映。法哈蒂流“社会情节剧”(social drama)的日本分舵,建构在两难道德选择上的戏剧冲突写得还是颇为细致,也写出了法哈蒂流必备的“只有在这种社会文化中才能发生”的独特逻辑。大女主戏,女主角的选择相当真实可信,不是常见的日剧式的一味道德主义,而是颇为人之常情的,混杂着事业理想、亲情友情、现实利益考量等等的复杂抉择。时长虽长,观感还是不错,调度、摄影和女主角表演都可圈可点,对日本“社会性死亡”的氛围刻画也相当精辟。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比如A故事和B故事主次不分,导致片长超长;有几场戏女主角不在场而导致视点飘忽;以及A、B故事都有强行反转,虽然戏剧冲突上很激烈但是不免太过操纵观众。
天山剧院厅。4.5/5,从谎言到真相的距离,需要的是真心,而真心与真心的距离,需要耐心、细腻和关爱,which完全是女性优势,影片毫不回避利益的权衡,甚至不回避由宇子对自己性别优势的应用,对访谈对象,对少女,但这里面有一种人的分寸,女性之间的care,终究是充满共情的质感的,尤其是面临困境时,这份质感有时就在多一次回眸,或是拿起镜头当武器里,讽刺的是,影片的窒息感和虚无感,恰来自balance的努力,在尊崇表面的社会里,真相如此令人窒息,美学也与之匹配,镜头几乎全手持,像是纪实本身,有甩摇也有正反打,可能是平衡叙事效率和现实情境,台词问什么是side,归根结底只有一个side,站在人这边。女主好像杨紫琼和林熙蕾合体。
无懈可击的剧本和表演,没有一场废戏,但所刻画的道德困境过于压抑和沉重,以至于观感上并不友好。两场掏出手机录像的戏写/演得太好了,一边是步步紧逼的质问,一边是支吾其词的逃避。看似突兀的结局,其实也已在前文中做足了铺垫。
#日本新片展#太难看了,中途差点睡着,时长也是惊到我,剪剪吧。挺好一议题,叙事差电影的美感也没有,始终无法投入与片中任何一个角色共情。结束后的鼓掌也是惊到了我,就这烂片?
几个影展错过终于在北影节补上,节奏有点慢,但两环相扣的情节还是蛮有力量的。由宇子追踪出来的真相,差点也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哎,为什么这些管不住下半身的臭男人引发的道德压力要由他们的女性家人们承担!!
漂亮的剧本,堪称教科书级别。一二幕衔接点风云突变后自身的故事B压倒故事A成为主线。二三幕衔接点连续推倒了两个故事的前提,构成了一个道德上的困境。但是叙事略显拖沓,如果让达内兄弟剪到90分钟就能更完美了。#或许吃完一坨华丽的伊比利亚屎以后在吃啥都是香的吧。#
shock……震撼得无以言表……看完不停鼓掌……我知道现场很多人看得打哈气,所以就更得五星支持一下了;求求给个最佳导演吧!对镜头的掌控能力很不错……(另外我很喜欢“小城之春”厅!观影效果极佳。)(当然有些结构问题,但不影响其本身的力量)
这部片子有点像温水煮青蛙。然而个人非常不喜欢这种节奏。这部片子和《败犬》节奏很像,但观众都知道《败犬》最后有激动人心的拳击对决,但这部片子什么都没有…看着非常煎熬。
加害者会因为同一件事,同时也变成受害者,而双方周围的人,甚至毫不相关的人都有可能受牵连。正义到底是什么?行使正义的时候你又能确认那是真的正义吗,喜欢网络舆论带节奏的键盘侠们?在将近三小时里,有由宇子作为纪录片导演努力想要记录和传达的复杂真相与上层想要大事化简的矛盾,有她作为一名培训班老师尽力帮助和自己一样缺失母爱的女学生与爱撒谎的援交女身份,有她作为女儿得知父亲犯错后的失望和理性处理。正义的天秤在由宇子心里左右摇摆,正如蝙蝠侠遭受的质疑,他们,我们,都迷失在正义与邪恶的灰色地带。由宇子被掐死只是身体死了,挣扎着醒来后得到自己工作成果不能面世的消息后,她的心也死了。迷失的由宇子彻底离去。影片色调很美,低成本手持摄影存在晃动,全程无配乐渲染,让观众保持自己客观理性的思考,对于新人导演来说已很棒。
看人们都在用谎言堆砌生活,却要用纪录片记录真相。两个事件的交融并进,记录者高情境社会中的纠葛和无奈,可惜导演节奏实在太拖沓,如果说要保持主线和支线这个天平的平衡,那不如把这剧本交给wowow成电视剧更好
以女主为圆心展开的辐射型剧作不可避免地造成叙事的臃肿(动机的完备)、封闭(视角的纯粹)和刻意(设计的精密)。以事件为骨架塑造人物,即便摄影机长久地凝视面孔,也无法形成情绪的积蓄和迸发,反而降低了叙事效率。写实主义不代表没有活力的影像。
#SGIFF2020#英文名A Balance,其实由宇子就是在始终试图平衡一个又一个的矛盾,纪录片导演与补习班老师这两份工作的balance,采访中受害者与“加害者”立场的balance,采访事件的正义与自己父亲的平行事件的“自私”的balance,然而她终于还是玩砸了这balance。电影的主要问题在于剧作上巧合太多,多少失掉了叙事的力量,最后的“复活”又有一点抓马。
前一个小时的视听技巧很过硬,每一句台词的分镜处理都打磨的很准确,感觉导演的状态非常好,可惜后面就开始就疲了。片子整体上还是不错的,故事线和叙事节奏都处理的很工整,大女主的表演也很加分,而且这种主题的故事在日本也非常有代表性,这种社会情节剧在剧作上估计是扒了法哈蒂。如果导演的状态可以坚持全程的话,这片子就了不得了。
68/100 #SGIFF2020# too melodramatic for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