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如懿传 剧照 NO.1 如懿传 剧照 NO.2 如懿传 剧照 NO.3 如懿传 剧照 NO.4 如懿传 剧照 NO.5 如懿传 剧照 NO.6 如懿传 剧照 NO.13 如懿传 剧照 NO.14 如懿传 剧照 NO.15 如懿传 剧照 NO.16 如懿传 剧照 NO.17 如懿传 剧照 NO.18 如懿传 剧照 NO.19 如懿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04 04:38

详细剧情

  18世纪上半叶,满清王朝迎来了最后一位长寿皇帝的时代。风华正茂的弘历(霍建华 饰)正式登基,定年号为乾隆。与此同时,自幼与弘历青梅竹马相知相亲的侧福晋如懿(周迅 饰)也随驾入宫册封娴妃。遽然身处政治斗争的核心,心心相映的二人逐渐体味到巨大的撕裂感。皇太后(邬君梅 饰)与如懿娘家乌拉那拉有着深仇大恨,自然视娴妃为眼中钉。政治舞台,后宫专政、老臣跋扈从四面八方分割皇权。暗潮涌动的皇宫,皇帝与娴妃相互扶持,共同进退,终于逐一扫除障碍。如懿升为皇后,看似一切美好,但是在坎坷荆棘之路上,成熟老练的帝王已经和人生旧爱貌合神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本片根据流潋紫的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关于如懿,关于周迅。

关于如懿传,这部从开拍、选角到拍摄、杀青、定档,一路以来都备受瞩目,也因如此,从一开始它也注定了无法得到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价。天价的演员片酬,政策变动的影响,至今没有得到证实的小说抄袭,直至最终无法实现网台同步播出,等等一切围绕着这部剧相关的话题,所带来的热度都在不断地消耗着这部剧本身。但对于我而言,我始终希望它好,也希望它能得到与之匹配的成绩,但我也知道,是不可能了。

如今的观众,越来越希望剧情直白而简单,好人可以好到底,可以分分钟将坏人捏死,坏人也可以屡屡被识破诡计并得到惩罚。2倍速观剧,以尽可能高效的来观看一部作品,并可以及时参与到热点的制造与讨论中去。曾经参与过一些剧本的创作,得到的要求便是,前三集一定要紧张刺激、强情节、大场面,这三集抓不住观众,后面就没人愿意看了。事实大抵如此。

而如懿传,删删减减87集,开播的前两集就被无数观众贴上了烂剧的标签,除了与之期待过高的落差有关,前两集故事的发展,却也令大部分观众直接失去了对后面85集的兴趣。

不再愿意看故事娓娓道来,不再揣摩人物细微的变化与波动,有时候想想,如果被封为标杆的《甄嬛传》放在当下的环境播出,又会得到怎样的首播评价。

而对于本剧的女主角周迅,同样得到了与这部剧相及的关注度,脸僵、声音哑、造型丑等问题不断地被重复着,问题都不在于她不应该演18岁,甚至是她不该来演戏。

这部剧,打动周迅的,并非其中诡谲宫斗,在她眼中,这更像是一部爱情戏,她被如懿这个角色所深深触动,深陷帝王围城的她,被卷入是非争斗的她,又将如何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份情,那份只愿与皇帝享受一生的安宁。开头这两人越是欢愉恩爱,越让人为那即将迎来的血雨腥风而惶恐,也必将为结局感到扼腕。如懿这一生的悲剧,因爱而起,也因爱而终。

电视剧的创作周期不同于电影,人物的成长变化和起伏也更为漫长,周迅拍摄时间为264天,也不再像大荧幕里,短短两小时去捕捉她的片段,在如懿传里也将有更多的时间,与她一同感同身受。而周迅对角色的演绎,始终胜在细节,或许某些情绪起伏的高潮戏让人印象深刻,但除此之外,在日常一次交汇的眼神里,或是几句叮咛嘱咐,其中的情绪都准确的带了出来,此刻你便能如她一同喜一同忧。

于我而言,依旧谢谢周迅,谢谢她来演绎这样的角色,让我觉得非她莫属。她本就是体验派的演员,在通过自己的体验来不断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这部如懿传亦是如此。在这人心不古的紫禁城,爱了恨了,委屈了也成全了,周迅当真活过了一次如懿。

其实,至于这部作品被一再的指摘,是无法阻止的,也本就不会存在什么完美的作品,如懿传的缺点我自是看得到。而对于那些真心不喜欢的观众来说,我也真的希望他们不必再看了。

最后,以上表达的内容,是关于如懿传与周迅的个人感受与想法。而本就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亦会拒绝听到那些关于如懿传与周迅不好的声音,我只遵从我所看所感,至于旁人的评说,大可不必来与我争论高低。

寥寥几句而已,想说的还有很多。如有共鸣,心存感激。

2 ) 男人啊,都是大猪蹄子!谁都不及迅哥一滴眼泪

首先我要声明,我是周迅的脑残粉,所以下面所有的话可能会带有粉丝滤镜。

因为在时尚杂志做采访,从三线小咖到一线国际明星也都见了不少,都说女明星有好几副面孔,这么多年我也的确见过很多本人和电视角色完全不符的。

有的人荧幕上是个玉女,线下几乎是个草包,有的人荧幕上是武打明星,私下里其实是大咧咧的女汉子。

今年一月的封面人物是霍建华,当时就是为了《如懿传》做宣传,透过华哥的嘴,我了解了故事,也了解了周迅。

周迅是所有女星里我一直都绕开的,因为我喜欢她,所以我总觉得自己没准备好。

一个采访者,尤其是封面专访者,要尽量和明星做到势均力敌,这样你们之间的交流才容易有碰撞,容易问出一些更有趣的问题。

对采访者而言,希望采访对象走心,是我们的成就感之一。

周迅,在我心里,一直都是活得特别本真的女生,我虽然没做好在她面前开口提问的准备,但我几乎会留意她所有的新闻和动静,甚至我一直都在追看她的那档节目《表演者言》,她活的特别真,也就是因为这样,我更怕被扑面而来的真实乱了阵脚。

从一月见刊之后,空了非常久都不见上映,久到听到各种传言,以至于都不太抱希望的时候,《如懿传》开播了。花了十块钱买了会员,一口气看了八集。

就和做梦一样,直到第八集她帮李玉上完药,倚在门口回头的那一滴泪,我才觉得,那是我喜欢的那个周迅。

全剧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大概就是:后来,我们的爱情哪去了……

这部戏不是那种快意恩仇的戏,你打我一个耳光我踹你一脚,这种事儿在后宫里不太可能出现。能在后宫里活着的人,不是人精也差不多是个戏精。

情商不高的人不太可能活下来,就比如有个细节,如懿因为救下了姐妹海兰而受到了风寒,她贴身的丫鬟是从府里跟过来的,算感情深厚,因此为她不平,就只能拍打衣服泄愤,如懿看到了之后好生安抚夸赞,然后让她先去休息,等她走了之后,才转身才对着惢心说感谢,感谢她去叫了皇上。

只是因为贴身丫鬟阿箬一直不待见惢心,当着她的面去表扬惢心,一定会招来阿箬的反驳或者是嫉妒。这么分头对待,既让两人都觉得被照顾,实际上又没有推翻两个人与自己,亲疏远近的关系,这在团队管理上可谓是高招。

这个剧其实是一部挺丧的悲剧,据说每个剧里的人物都活在一种牵绊当中,做着许多不得不的事情。而最让人惋惜和动容的,大概就是原本相爱的两个人,因为种种误会最终渐行渐远吧!

虽然知道了可能是这样的一个结局,但是当导演第一集放出两人青梅竹马的桥段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觉得尴尬。

嗯,周迅老了,眼神、表情都在,但演一个16岁的少女,还是太过于难为演员本身,有人吐槽她的嗓音,有人吐槽她的扮相,也有人说第一集完全是后来补拍的情节,原著里没有那么多,我当然知道青梅竹马这段是为了表达深厚的感情基础,但我觉得或许还会有更好的一种表现形式,也许导演那时候也没考虑到更合适的。

至于说为什么不找替身小演员也许是当时去甄选会来不及,也许是出场导演希望大家记住男女主,总之,如果你问谁能演到周迅小时候,坦白说我还真想不到。

至于嗓音的事,我其实也无法想象,让季冠霖去给周迅配音,那之后会不会一开口更容易笑……

这个片子到第三集才算稳定下来,不论镜头还是色调。情节也是一步一步展开的,并没有跳跃式的变身,也没有很快的黑化,看得出导演在拍摄和镜头运用上的一些野心,大场景的镜头不少,单雍正大丧和乾隆登基,那一水儿的百官朝拜,航拍加看起来四五百人的调度,也的确是挺震撼的。

周迅在前期的存在感不太强,并不只是因为少女时期那段略尴尬的戏,而是前期张丰毅、陈冲这种老戏骨轮番抢镜,尤其是陈冲和邬君梅的对决,再现了当年皇后和甄嬛的针锋相对,我是什么时候才看到周迅的呢?

从姑母服毒自尽在自己面前,那几乎可谓是扑簌簌的眼泪哭戏开始,到最后为甄嬛太后解围,在门口不卑不亢的说明太后的诡计。还以为到了这里就会下一秒就是宫斗大戏的开场呢!

但导演似乎并不那么着急,他又给了很多时间给皇帝,表现他和太后斗气,表现他也不知道是故意给高贵妃难堪,还是就是色心上头,宠幸了琵琶女白蕊姬。看到这儿我都有点懵逼了。

不是说好要撒狗粮么?怎么皇上转瞬就爱上别人了?

男人都是妥妥的大猪蹄子么?

不过我猜想,这也是为后来的决裂埋下伏笔吧!

帝王大多无情,乾隆自古多情,他无法对青樱专情,但是又希望保留这份专情的回忆。这点在采访霍建华的时候他说最开始吸引他去接这个角色的时候,就是因为乾隆的复杂。

大部分的小言剧里,男主一定要是专情的才行,一定是和女主相爱,最后因为坏人的破坏才没能在一起,但对乾隆来说,他不是痴情皇帝,也不是对如懿死心塌地的皇帝。在权力面前,他做为爱人的身份少了很多,做为皇帝,他必须要权衡很多事情,前朝后宫方方面面,都需要去平衡,他会更复杂一些,对周边的人很防着,也会算计其他人。

他说,整部戏很细腻的展现了两个人的关系,是如何从要好到甜蜜,从亏欠到埋怨,从决裂到怀念的。

宫斗戏的战火是从周迅的好姐妹海兰那边烧起来的,才刚刚躲过一劫,就又遇到白蕊姬的栽赃陷害,因为只看到第八集,所以这段我是着实没看太懂,我还以为白氏更恨的是高贵妃,所以栽赃是奔着她去的,这干如懿什么事啊?还是说白氏就是疯狗,随便咬?

总之,经历过这一切的如懿,在拉拢了皇帝身边新晋的李玉之后,转过头,倚着门,留下一滴眼泪。

如懿传里的后宫,没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或者是睚眦必报的爽快,更多的都是压抑和憋屈,是积累着、提防着、提心吊胆的活着。

不知道对之后的如懿而言,在这些等着飞来横祸煎熬的日子里,对皇上的渴望或爱慕,会不会更多了几分?而期望越多,最后可能失望也就越大……

我知道可能会免不了被同类型的作品比较,但一个是咖啡,一个是酒,各有各的功效,各有各的好。有人喜欢冰爽解渴的冷萃咖啡,喝下去神清气爽,消暑欢畅,也有人愿意抿一口老酒,慢慢等壶里还没温好的。

毕竟时间尚早,等等又如何,酒越喝越暖,我信这后劲儿,因为我喜欢周迅。

后宫多苦雨,只希望后面的岁月,她能快乐和痛苦并行。

3 ) 据说乾隆留下一本《蛇蝎女子图鉴》,建议专家们在养心殿好好找找

本来还想再忍忍看,现在实在忍无可忍。

首先以下内容在吐槽范围外:

周迅的演技。周迅的演技在IP剧主演这个集合里,排前三绰绰有余,说是最好的也不为过。但剧本太差,周迅每一场都演得很好,但整个剧情连在一起看,问题太多。

画面和制作。单看前两集,还以为制作会成为一个槽点,但后面的制作还是很精良的,尤其是画面和构图,属于这几年的第一梯队。但这个梯队里还有去年的海上牧云记,今年的延禧攻略和天盛长歌。算第一梯队,但也不算一骑绝尘。

历史问题一概不纠结,符不符合历史和故事好不好看没有必然关系。


1, 怎么评价这届的宫斗水平?

嬛嬛说,中国足球其实踢得也挺好的呀。

可别再说什么《如懿传》重点讲的是帝后感情,不是宫斗。讲道理,一般的感情戏能拍到女三已经算相当滥情了,如懿传作为一个连女十号都能分到很多戏份的电视剧,至少一半的戏份是宫斗,否则这戏也不会有现在的时长和这么多女配。而87集的剧长,按一半的分量算下来,怎么算四十多集内容归给宫斗都妥妥的。四十多集啊!还珠格格一共才24集。现在花了四十多集的戏份都讲不好宫斗,还好意思说因为宫斗不是重点?

本届嫔妃心理变态的比例比较高,心理医生或成十八世纪最稀缺人才。而且妃子们普遍偏科严重,生孩子和杀婴修了不少学分,但琴棋书画和语言艺术修行不足,笨在心里,狠在手上。

我要是乾隆也会觉得惋惜,怎么一个个花容月貌,但都这么魅力平平,泥胎木偶似的。

且不论嬛嬛这种惊鸿舞十级,长相思十级,诗书十级,策论十级,连争个圣宠都能想出红梅深处雪地引蝶这种诗情画意的至尊王者,即使公认的小家子气安陵容同学,都精通歌艺,刺绣,制香,和冰嬉四大绝技。

这叫什么?硬核争宠,凭真本事上位。

瞅瞅上届的才艺

反观如懿传的宫斗,为什么拍不出彩?为什么这么像泼妇撕逼?为什么除了生孩子就是害孩子?

因为她们自身的人格魅力都太稀缺了,啥都不会,只能拿出人性底线直接肉搏了。嘉贵妃跳个海底捞甩面舞就能征服皇帝,可见一斑。好不容易高贵妃的琵琶是国手级别,也不能给她一个好好展示魅力的舞台,全剧只秀了一次琵琶,还透着“看我不踩死白蕊姬这个贱婢”的妒妇傻气。

本来是个才女,偏偏写成二姐

找不到甄嬛跳惊鸿舞和安陵容唱《采莲曲》这样的高光时刻(采莲曲谁唱的?姚贝娜!争宠的歌喉都到了青歌赛冠军水准),导致妃子们的形象都特别干瘪,完全看不出这群人出身贵族,从小被琴棋书画熏陶出来的气度和素质,平常聊的话题也是,我怀了个孩子,你快去生个孩子这种让人白眼翻到后脑勺的无聊话题。

居然还有人厚着脸皮拿《红楼梦》里人物的闲聊来类比如懿传的缓慢,我的天!红楼梦里的人闲聊的时候在干嘛?在结诗社,在扑蝶,在葬花,在治家,在听凤姐这种人精插科打诨笑哈哈,大观园的小姐们吃个螃蟹都能洋洋洒洒写十几首诗,凤姐招待个刘姥姥都能引出茄鲞这种让人流了几百年口水的美味。《红楼梦》的闲聊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里面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致和当时贵族们的审美趣味。《如懿传》这种“嘻嘻我又怀了个孩子,你呀快去生个孩子,就她也配怀孩子?”,这种级别的闲聊,请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在此跪谢。

妃嫔们的魅力干瘪,尤其是说话艺术的干瘪,直接导致她们很多斗争都不能通过言语锋芒来完成,而变成了心狠手辣的大赛。大概是这群人实在想象不出上一届雍正的妃嫔们是怎样争奇斗艳的,所以只能在突破人性下限上使足了劲头,一个赛一个的品行裸奔,极度容易引起心理不适。

这群后宫奇才想出的招式有:让你水银中毒生畸形儿哦!给你下致幻剂天天幻想有鬼追你哦!紫禁城的毒蛇也是很厉害的呢!让你胃口大开狂长妊娠纹哦!(原著里更夸张,海兰是胎儿过大,导致生产后下体变形……这口味重的)后面还有更夸张的,把公主生下来也没什么了不起,我在御花园放个狗狗咬出狂犬病!中宫生嫡子嘛多大个事,我只要买通接生嬷嬷可以当场掐死!

整个后宫就是一部皇子版《死神来了》。

这么多惊天大案能集中在乾隆朝,也是老天给乾隆了一个开开眼界的机会,晚年乾隆很可能留下了一本《蛇蝎女子图鉴》,细数这些年的心灵创伤,建议历史学家们在养心殿好好找找。

也不是说不能使残酷手段,可是政治斗争都是用的手段越隐蔽越好,这群奇葩们,手段之低劣,个个堪比齐妃的“翠果送来一碗红枣汤”,闹出的动静一个比一个大,恨不得把紫禁城都给掀了,偏偏乾隆自己无能还要故作深沉,要么不查,要么查不出来,出了事,不是给如懿和稀泥就是折磨无辜侍女,你的后宫乱套那不是活该吗?

最不可理喻就是高贵妃三番五次用毒蛇害人。你说后宫就你们宫双喜一个人展露过玩蛇的技术,他也不藏着掖着,连公主这种远离宫斗的人都知道。高贵妃是小学生吗?你说出了和蛇有关的问题是生怕怀疑不到你身上?

高贵妃是傻妃人设就算了,乾隆查案能力更诡异。嫔妃差点被蛇害到流产,不查了。如懿在冷宫差点被毒蛇咬死,查不出来。这么容易查都查不出来?如懿到高贵妃宫里随便逛逛,哇双喜会玩蛇诶!这案子才最后结了。高贵妃是宫斗界小学生,弘历是查案届幼稚园吗?

描写迫害也是门精致的艺术,如果说单靠描写的手段的下作就可以揭露人性阴暗,那世界上最深刻的作品大概是《满清十大酷刑》吧?

后宫双绝:一个一定查不清案子,一个一定医死人


2,如懿和乾隆的人设瑕疵

如懿传这个IP,除了宫斗写得烂,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在于人设,尤其是人设背后透出来的价值观。我现在觉得审了这么久都过不了也是情理之中,很久没有一部剧能让我闻到如此强烈的“糟粕味”。

如懿的人设:好久没见过这么拎不清的女主角了

说起来不可思议,大女主戏,居然连女主的性格线都说不清楚,甚至还不如扎扎实实写个傻白甜。女主身上的矛盾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如懿对于封建社会和皇室的压迫怎么看?

正例:大阿哥变成了一个争权夺位的皇子之后,如懿非常怀念过去那个与她亲近的纯真善良的孩子。这一段还演的很动人,这应该说明,她骨子里是追求人类本身的真挚情感,反感封建皇室破坏正常的亲情关系,搞得父不像父,子不像子。

反例:如懿劝嫡公主远嫁蒙古,居然说出这么一套话,而且口吻是这么的义正言辞,理直气壮。虽然以当时的历史环境,公主远嫁会是一个最终的必然选择,但这样一番话,又怎么能从女主角的嘴里说出来呢?

皇后幼子刚死,公主作为唯一的孩子不愿意离开母亲。且公主和亲这种事说白了就是出于政治利益的包办婚姻。一个口口声声追求情感,自由和真爱的女主角,居然能拿“满蒙联姻的旧俗”这样的标准封建桎梏压人,还压地这么理直气壮。

不能相信这是女主说出来的话

皇子在封建皇权的影响下,变成夺权的机器,公主在封建皇权的影响下,变成和亲的工具,这两件事本质上是一件事——封建迫害。如懿有没有意识到,当她说出:“公主不懂做人的道理,我就教你道理”这样的句子的时候,她自己就已经成为封建制度迫害人性的那把大刀了。而且从如懿说出这些话时候的坚定表情来看,她不是为了报复皇后,她对自己这套逻辑是充分认同的。那么日后不管她如何被封建制度迫害,我都很难再对她同情了,因为她自己不仅就是这套吃人制度的一部分,而且还很双标。

甄嬛传里面对和亲,甄嬛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我不出声,是因为不赞成这门婚事,却也知道更改不了。”高下立见。

甄嬛的女一境界

所以如懿的人设不通的地方就在于,在突出女主白莲花的时候,把她描写成善良的,真挚的,热烈的,向往人世情感的,反对封建压迫的精灵;但又有的时候(哪怕中间只隔了几集),她自己又满口的封建礼教,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腐朽的气息。

如懿对于一夫一妻是什么态度?

正例:如懿曾经当面问乾隆一夫一妻质,遭到乾隆的不满。所以如懿显然是支持一夫一妻,对丈夫有独占欲的,这是很现代女性的精神。并且她既然敢于当面质问乾隆,就说明她对这件事本身的追求是热烈直接的。理论上来说,这正是两人后面决裂的导火索。

反例:如懿在之后的几十集里,如懿兢兢业业地做一个普通的后宫嫔妃,不管人前人后,独处还是和乾隆相处,她再也没有显示出对丈夫的独占欲,从来没主动争过宠,对其他嫔妃没有过嫉妒不满,皇上对她实际上相当寡淡薄情,她居然还能从中琢磨出甜头。这两个人的相处之中,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排他性。如懿在前40集的表现,应该可以获得“五星妾室”勋章了。

所以在故事的一开始让如懿提出一夫一妻就显得尤为突兀,像是强插的剧情。如果如懿不是真的对一夫一妻有执念,她怎么会把在当时这么“大不敬”的念头告诉乾隆呢?

可如果她对这个想法真的有执念,之后的几十集里她怎么把这种平等意识抛到九宵云后去了?

有趣的是,当了皇后以后,为了让帝后的矛盾激化,她又把这个意识捡起来了。所以中间几十集的如懿换了个人吗?

这不仅仅是人设矛盾的问题,如懿传前期令人窝火窒息的压抑感,就是从她的“安安分分”传递出来的。一方面乾隆不停宠幸新的嫔妃(乾隆与慧贵妃,玫嫔,嘉贵妃,令妃的感情戏都比对如懿有热度),另一方面不太受宠的如懿痴痴相信“我和皇上有特殊的情分”,甚至从冷宫出来也轻轻松松就翻篇了。她对于自己和乾隆关系中已经冲破屏幕的不平等,不真诚,太缺乏情感波澜,既没有怨愤,也没有反思。所以如懿这个人会显得又死又假。

如懿这个人物,戏里已经明说了她的性格“只求情分”,可她对外界的很多刺激,给出的反馈全都不对。如懿安分规矩得不像个人,像个没有感情的木偶。

举个例子,魏嬿婉被皇帝拉去做御前宫女的时候,如懿不太高兴。可是当下只有她和惢心两个人,她给出的原因是:我是因为有负凌云彻的托付……(而且她看起来是很真诚地说的)

你一个曾经跑到皇帝面前追求一夫一妻的人,面对新宠上位的反应,居然是,辜负了人家的前男友的托付?hello?

哈?

甄嬛劝皇上留宿华妃,向皇上举荐安陵容的时候,都很直接地描写她的难过和失落。华妃向皇上举荐颂枝时甚至一晚上睡不着,这是用情时正常的反应。

可如懿做妃嫔时的所有反应,按照她的“只求情分”的人设,脑回路都奇特的很呢。

冷宫三年对如懿到底有什么改变?

我以为会是天翻地覆的改变,但实际上人家只是去做了个刘海,改了个眉形。

如懿的宫斗手腕升级了吗?没有。周迅是演出区分度了,可剧情本身没有区分度啊。不管进冷宫前后,如懿的宫斗手段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的水平,经常吃哑巴亏,大关卡都是海兰帮她过的。如懿从冷宫出来的时候,自带了一种人生赢家的气质,我还以为她要像熹妃回宫一样大杀四方了。可实际上只有阿箬的死算她一次成功的反击。高贵妃的死主要是太后害的,富察皇后的死主要是玫嫔和嘉妃。

从冷宫出来,如懿对宫斗的态度还是听之任之,静静等待下一次栽赃的如约降临。

看清乾隆的渣男本质了吗?没有。皇上一句“你绣了多少帕子,打了多少络子”这事就轻易翻篇了?真就这么轻易翻篇了。是的,如懿进冷宫三年,吃糠咽菜,暗无天日,几度遭遇暗杀,而乾隆只需要知道如懿绣了多少帕子,打了多少络子,这事就可以翻篇了。

当个渣男可真容易呦!乾隆进游戏的时候一定是选择了“渣男初学者”难度。

思想境界升级了吗?没有。与隔壁《甄嬛传》甄嬛修行归来就“没有心”了,沈眉庄被污蔑“假孕争宠”解了禁足以后看破后宫,永远消极怠工的人生观大进化相比,如懿什么都没变(除了刘海和眉形)。

那大费周章演了十集,进了三年冷宫是干嘛啊?这就跟大平脸整容光垫了一个高鼻子一样突兀。貌似增加了剧情的波澜起伏,可是这和你其他的设施全不配套啊!

最后说说霍建华的乾隆。但凡描写封建时代妻妾成群的困境,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个男性的形象很隐蔽,或者很面具化。比如说《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拥有四房妻妾的老爷,甚至连脸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把制度和时代的问题和这个加害者本身的私德分离开。为了把真正的问题切割开来:悲剧之所以是个悲剧,是因为这个制度是有问题的,而不是因为这个人是有问题的。

乾隆和如懿为什么会有帝后的婚姻围城?如果说往真正深刻了写,其实是因为一个皇帝的感情,却要十几个女人一起分享,而且这些女人常换常新,在这样一个极度高竞争的模式下,任你是仙女转世,也不可能屹立不倒,只可能是各领风骚两三年。最后的赢家就是皇帝死的时候,恰好还在引领风骚的那个人,或者在最引领风骚的时候恰好死掉。

如今选了言情气质很重的霍建华,又一直把乾隆往渣男上靠的结果就是:如懿的悲剧到底是因为弘历是见一个爱一个的渣男,还是因为后宫永远没有真正的赢家?是不是如果乾隆不渣,在妻妾堆里挣扎的如懿就会有不同的结局?

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在现在这个稀巴烂的故事里,再也讲不清楚了。

唉,千言万语一句话:这种水平的IP,以后千万别拍了。周迅演得再好,糟蹋;制作得再精良,浪费。

————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4 ) 皇帝的女人不好当

前几年,网文界流行一种新题材,大家称之为‘反琼瑶’。顾名思义,这类小说是反琼瑶的,倒不是针对琼瑶奶奶本人,而是对她小说和影视作品里的三观进行抨击。这类小说基本都是同人小说,也就是在已有的故事上进行改编,主人公大多是穿越或者重生,进入原剧情,然后逆天改命。这些小说中,选做女主最高频率的人物就是乌拉那拉氏,她就是乾隆帝的继后,还珠格格中的恶毒皇后,如懿传中的青樱。在如懿传还没有开播之前,我对这部电视剧就已经充满了兴趣,与其说是想看电视剧,倒不如说是想看周公子如何演绎乌拉那拉氏这个人物。

乌拉那拉青樱出身于满洲正黄旗,是佐领那尔布之女。乌拉那拉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这一族出过三位皇后。第一位是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阿巴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妃;第二位是孝敬宪皇后,雍正帝的皇后;第三位就是电视剧中的如懿,乾隆帝的继后。

皇后,在封建社会里,这是世界上最尊荣的女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天子生同衾死同穴。这是一个女人辉煌的顶峰,也是皇权下女性权谋之路的终点(太后虽然尊贵,可到底是孀妇,所有文艺作品中太后都自称‘哀家’)。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是清朝最神秘的一位皇后,闺名不详,死后也无谥号,在她短短的四十多年生命中没有留下名字,画像也让乾隆帝毁掉,她的身上始终蒙着厚厚迷雾,自带着挥之不去的哀婉氛围。这位在雍正年间被指婚为四皇子侧福晋的女人,由娴妃到娴贵妃再到皇后,为皇帝诞下两子一女,一步步走过来,不可能没有皇帝的宠爱,却最终落了个截发失宠、死后以皇贵妃礼下葬于裕陵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的惨淡下场,让人难免感慨。

乌拉那拉青樱

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性格是渐变富有层次的,并不好把控。周迅饰演的青樱初次出场,浅绿和浅紫的配色,灵动的眼神里满是倔强,一个娇俏的满洲姑奶奶形象。她与皇四子弘历自幼相识,有着青梅竹马的情分,又身为皇后的亲侄女,这样一个女孩子,是骄傲的,在皇宫内帷之间耳濡目染,她又是聪慧的,周迅在与四皇子和皇帝的对话中,把少女青樱格格的性格很好的演绎出来。开场便是选秀,弘历在挑选福晋时左右为难。他属意青樱,而皇后已经失宠,乌拉那拉家族失去了政治资本,再加上他的养母熹贵妃与皇后水火不容,一番周旋之下青樱被封为侧福晋。这段爱情在一开始就埋下了各种伏笔,隐患重重。

作为一个后族,在享受了荣华富贵的甜头之后,自是不肯将富贵拱手让人,只想让富贵代代传递绵延子孙。失宠幽禁的皇后不甘心,把希望寄托在侄女身上,希望她能重振后族的荣光。青樱嫁给弘历,不仅仅是为了爱情,她身上更背负着整个家族的重负。新上任的太后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不管是为了家族利益,还是为了自己和先皇后的私人恩怨,她都不会让情敌的侄女在新皇身边得宠,让乌拉那拉家族积攒资本伺机反补。在雍正的葬礼上,太后给青樱一瓶毒药,两个选择,要么先皇后死,要么她死,同样的一瓶毒药也给了先皇后,于是青樱眼睁睁看着姑母在自己面前毒发身亡,她还不能怨,要帮太后隐瞒,一切只为了能韬光养晦的活下去。

皇宫里有数不清的雕栏玉砌,脂浓粉腻,有大红婚床上的温柔绻缱,却也有更多的明枪暗箭,更多的权谋阴私。身处帝国中心,常伴君王之侧,最先被撇弃的就是天真。和天真一起消失的还有童年,那些欢快的回忆,珍贵的感情,在权利面前没有反抗之力,瞬间通通化作齑粉,剩下的只有沉重的生存问题。陈冲饰演的孝敬宪皇后毒发身亡时,青樱跪在面前的那个眼神,沉痛的让人不忍注视,痛苦到了极点不是歇斯底里的大哭,而是寂灭的绝望。在那一刻,寂灭的不仅是往昔的美好,也有未来。

先皇后之死是一个截点,青樱对弘历的感情产生了变化,她认识到了皇权的残忍与无常,行事更加低调,主动降低了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以一种宠辱不惊的态度来面对后宫。‘青樱’消失了,新生的是太后赐名的‘如懿’;嘴边的‘弘历哥哥’不见了,称呼变成了娴静挑不出错的‘皇上’,感情虽然还在,更多的却是礼数的克制。他们之间的情谊像一幅开始风化的壁画,看上去还是如往昔一样美好,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却有了牛毛般的裂纹,如果放任下去,可以预期它会慢慢剥脱消逝,你可以选择修复,也可以选择冷冷旁观。

第五集中,如懿偷偷去看郎世宁作画。画板上画的是皇帝和皇后的画像,郎世宁说你很美,但是很抱歉我却不能给你画像,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为你作画。只有皇后能和皇帝一起画像,一起公开亮相,她只是个妾,哪怕贵为妃,也不过是皇家妾,名分像一把铡刀把他们无情切开。因为歉意,皇帝给如懿亲手画了一张小像,心有灵犀,如懿给皇帝也画了一张小像,两人互相交换小像的画面,我觉得是前八集中最美好的片段。

郎世宁无意间描述的西洋风俗在如懿心里生了根:为什么一个男子不能只娶一个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如果爱没有了,就一别两宽,为什么不能过这样的生活。二十一世界的女权观念,拿到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里,注定是行不通的。她拿这话问皇帝,皇帝的反应是:这不过就是些胡言乱语,你怎么还钻牛角尖了,还痴了?如懿是个痴人,为了救姑母,她宁愿选择自己死;为了爱情,她可以忍辱负重不计名分,可是能换取真情的,只有真情本身。这样一个痴人,会在几十集后做出抗旨截发(主动要求出家,在古代相当于就是离婚,求乾隆的心理阴影面积),最终与丈夫恩断义绝的选择似乎也能理解了。

富察琅嬅

富察琅嬅比起如懿来,更沉稳嬅,更清醒。选秀之时,递到手中的如意被抽出,转赐给迟到的青樱。她的眼神由娇羞变成震惊,面前这位温润如玉的皇子,心里属意的原是他人!他选自己,从来是因为不得已。他要的不是琅嬅这个人,要的只是富察家的格格,要的是一个端庄能干的皇后。琅嬅在一开始就放弃了爱情,她尽力打理后宫,维持一个皇后的尊严体面,维持一份来自皇帝的对正妻的尊重。这种相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是帝后相处的正确打开模式。不能动心,不能有心,不能伤心,要拿出十二分手段来对皇帝嘘寒问暖,统领安抚所有的嫔妃。情敌从丈夫的床上下来,她要微笑着问话,还要得体的赏赐,拈酸吃醋绝不是一个正妻应该做的事情。与其说是夫妻,倒不如说是皇家合伙人。皇帝给皇后名分和尊重,给她生下嫡子的恩赐,作为交换,皇后管理后宫,打点皇帝的生活,养好他的嫔妃和庶子。

董洁饰演的富察氏,人物性格拿捏到位,有皇后的眼界和骄傲,也有年轻妻子对丈夫的小小心思。历史上的富察皇后称得上是一位贤后,性格稳重,行事端庄,管理后宫能一碗水端平,提倡节俭之风,在奢侈的乾隆朝,她在服饰打扮上十分素雅,衣服绣饰简单,头上不用金银玉器,平素只佩戴几朵通草花。这样一位教科书般的,贤惠中带点刻板的皇后,在皇帝那里得到的敬远多于爱。她的一生献给了皇宫,却什么也没得到,嫡子夭折,自己英年早逝。直到孝贤去世后,乾隆才想起她的种种好处,不断写诗文自嗨,思念她,美化她。

纵观整个清朝,皇后很少有好下场。康熙有三任皇后,三任皇后都死的早,要么子孙落魄,要么干脆没有留下嫡子(太子胤礽幽禁至死,弘皙被乾隆除宗籍;雍正只是寄养在佟皇后膝下的养子);雍正的元后乌拉那拉氏先丧子后病逝;乾隆的元后继后都是英年早逝且没留下子嗣。皇后真的是一个高危行业,难度大,劳动强度高,风险大,收益也少。(清朝皇帝大多是庶子)

高晞月

皇后不好当,宠妃也未必容易做。第一集就出场的高晞月,脸蛋娇嫩的能捏出水来,一看就是做宠妃的苗子。频繁出现的粉色旗装,点缀着白色兔毛,眼妆和头饰都追求剔透感,好一个娇小姐,放到今天就是绝对的白富美。高贵妃不仅人长得娇美,声音也好听,还拥有造诣很高的琵琶弹奏技巧。可是皇帝怀拥着这样色艺双绝的美人,却分心与弹奏水平一般的琵琶伎眉来眼去,她虽然样样胜过乐伎,却输了皇帝的心,皇帝对她的宠爱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也许是从小顺水顺风,这个宠妃虽然跋扈,坏主意却教人一眼就能看破,哪怕身处权利漩涡中心,她还保有着一份少女的单纯。她爱拈酸吃醋,对着海兰和如懿怎么看都不顺眼,欲除之而后快;对着皇帝,却总是被他轻松拿话哄了过去,再不甘心,也只会嘟着嘴巴撒娇;对着皇后和嘉贵人,她总是被言语相激充当出头鸟,老是吃亏还老是冲上去,真正是爱欲其生恨欲其死。

历史上这位高贵妃出身不高,乃是汉人包衣(清朝讲究满汉不通婚),雍正年间选为四皇子使女,雍正十二年,经四皇子弘历央求,雍正将高氏从使女中超拔为侧福晋。高氏大概算是弘历的通房,也是他真正的初恋。历史上,这位高贵妃备受恩宠,与皇后分庭对抗,只可惜红颜薄命,在乾隆十年就去世了,谥号为慧贤皇贵妃。乾隆思念孝贤皇后的诗文数量颇多,但是他写给慧贤皇贵妃的诗文并不比皇后少。高贵妃并没有留下子嗣,她的命运和雍正的年妃颇相似,都是汉人出身,姿容美貌,靠帝王恩宠笑傲于宫闱,只可惜太多的恩宠如同高高竖起的火堆,快速的熬干了她的生命力,而皇宫里,最不缺少的就是美貌聪慧的女子。

金佳氏

嘉贵人金佳氏在前六集中表现比较高调,嘴巴机灵,能说爱说。她胆子也大,在与皇帝相处时,敢于主动挑逗;在皇后和高贵妃之间左右逢源,陷害海兰的主意都是她出的。一双野心快要溢出来的眼睛,一双略厚的饱含欲望的嘴唇,这位嘉贵人,一看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可能在后面的剧情中会掀起更多的纷争。历史上的金佳氏,出身内务府包衣,家世比高氏要差一点(高氏父亲好歹还是个大学士)。金氏有朝鲜血统,颇得乾隆宠爱,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凭着这份生育之功一路晋封至嘉贵妃,死后谥号为淑嘉皇贵妃。

令妃

如懿传中的大反派应该是令妃,是还珠格格中那个一身粉色旗装笑得温婉的令妃,是延禧攻略中面目清秀聪慧果敢的魏璎珞。她应该就是导致如懿和乾隆帝后失和的关键人物,虽然此人还没出现,但已经充分调动起我的胃口了,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第六集中,皇帝纳南苑琵琶伎白蕊姬为答应,白答应持宠而娇,初次请安就得罪了一众宠妃,如懿并没嫉妒,此后她诬陷如懿致使她毁容,如懿心态也还算平和,与皇帝之间并未生分。可见如懿早已想通,作为一个妃子的职责和本分,乾隆纳新欢并不是她与皇帝相决绝的主要原因。令妃的形象一直活跃在银幕上,她本是宫女出身,偶尔被皇帝临幸,在孝贤纯皇后死后才得宠,等到如懿当皇后时,她会是她最大的对手。一个有正妻名分,有嫡子;一个有皇帝宠爱,有庶子,双方旗鼓相当。令妃的儿子,皇十五子永琰最后继承了皇位。但令妃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人生赢家,据野史传说,太后和皇帝商量秘密立储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人选是皇十五子永琰,为了避免后宫干政,太后将其生母令妃赐死。乾隆太长寿,当众宣示嘉庆为皇太子时,令妃已经死了有二十年了,这时为了太子颜面,把她追封为孝仪皇后。儿子当了皇帝就成为人生赢家的理论在令妃这儿完全行不通。

上述提到的这些后妃,都死于盛年:继后如懿死时四十九岁,孝贤纯皇后三十七岁,金氏四十二岁,高贵妃出生年月不详,她死的比孝贤纯皇后还早,令妃四十九岁,都是些短命鬼。可见深宫之中,生存不易。帝王的宠爱并不长久,也并不可靠,女人们流水一般前仆后继,屹立不变的只有皇帝。有人说过:皇宫就是最大的妓院。这话说的有几分道理,红色的宫墙像一只大张的嘴巴,把这些青葱少女们一口吞下,她们有的求名,有的求爱,有的求利,有的只求生存。皇宫里没有平等的‘爱’,只有不对等的‘宠爱’,皇帝对美人的‘宠爱’和对照夜白的‘宠爱’,和对狮子狗的‘宠爱’,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她们像莲花池里的金鱼,妆点着红墙绿瓦,为着自己的执念,争相吞食帝王洒下的鱼食,但无一例外的,把自己的血肉之躯献祭给了这个名叫权势的怪物。宫墙之内,从来就没有爱情,皇帝的女人,也很少能得善终。皇宫中的女人,她的敌人从来不是女人,是皇权,是三从四德的男权,她的敌人是自己的丈夫,是丈夫死后长成即位的儿子,是无数的紧盯的眼睛和吐出规矩的嘴巴,根本没有岁月静好之说。《如懿传》在这点上做的很好,它残酷的拨开了浪漫的外皮,让你看看里面封建统治阶级溃烂的感情,它讲的是爱情如何在皇权下消逝,讲的是后宫女子如何在深宫中挣扎,讲的是人如何变成非人,讲的是深宫中一缕随风飘出的幽叹。

5 ) 就算迅哥已经演不了少女,如懿传还值得追吗?

昨晚8点《如懿传》终于如期在腾讯视频上线,自然有已经等待很久的粉丝发来贺电,但更多的,却是各种花式评价。比如什么“太后 米老鼠耳环”、“霍建华 绿马甲”之类的,其中最多的,是关于女主角周迅的声音:

这么大年纪了,扮什么少女?

为什么不能请配音,这种嗓音真是受不了

真想把她脖子上的蝴蝶结给扯下来

……

如果说一开始这个剧因为周迅的加盟而让很多人都心生期待的话,那么,刚刚播出的两集,可能就是很多人失望而怒给差评的原因。

不过,作为一部长达87集的巨制,内容跨度自然是要从少女直到少妇、中年、去世。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演员来说,这个大梁都不好挑,扮相就是一个最直观的考验。

但请相信我,熬过前两集的出场铺垫,后面的戏会好看很多。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这部剧说白了,是一部清宫爱情戏,至于宫斗,并不是核心,至少目前播出的前八集如此。而它要讲的爱情,就是乾隆与如懿。

年少时候的爱情

如懿16岁那年,还叫青樱。出身乌拉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佐领那尔布之女。虽不比其他人家中有朝廷重臣,但是她有一位重量级的姑母,也就是雍正朝的皇后。这位姑母为了延续本氏族在后宫中的地位,力主让她嫁与皇子,再续后位。

而她本就与弘历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于是顺利被选为福晋。按照一切童话爱情故事的套路,就是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童话中没有说的是,这才是一切波澜的开始。

雍正帝薨、姑母暴毙、被罚守孝、不得面圣。短短16字无法详尽那几年中青樱的遭遇,也曾想过死,但最终还是要咬着牙生。

当年同在王爷府的福晋、格格们,如今已经在紫禁城中做到了人上人,从贵人到贵妃,个个恩赏有加。而在潜邸中守孝的青樱,好像是已经被遗忘的那一个。即便自己与皇帝是青梅竹马,但是后宫嫔妃美艳如云,不知何时自己就会被抛诸脑后。

通过一次“狸猫换太子”的把戏,青樱顺利进宫见到了皇上。互诉衷肠之余,她又很巧妙地提醒了皇帝尽孝的道理。以此在太后那里扳回一分,赢得了重回紫禁城的机会。

如懿,如懿,壹生壹次心意动

16岁那年,青樱进宫是为了选福晋,没想到一别经年,再次进宫,已经是娴妃的身份了,而名字也变成了——如懿。

懿,意为美好安静。写做壹次心,也正是青樱的内心写照。虽然后宫如此多的女子,可是谁不想跟皇上做那个“一心人”呢?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对于世间女子,本来这就很难了,对于深宫中的她们来说,则是不可能的奢求。

如果说当年那个执意要选如懿做嫡福晋的弘历,当时还是只钟情她一人的话,入主紫禁城后,即便再有此心,也无此力了。后宫哪容得下一人专宠呢?那会带来无尽的猜忌、报复、陷害、死生。

而如懿在一步步从妃子、贵妃,最终直至皇后的路上,也从那个少不经事的纯真少女,变成喜怒不形于色的大人。她与皇帝还能如初见时那般两心诚悦吗?获得权力的同时,失去的又是什么呢?

相伴一生的誓言,还记得吗?

演技是一面最好的镜子

如果说这部戏有些人一等两年多,并不夸张。从原著粉到演员粉,确实积攒了太多的期待。我也一直钟爱周公子的戏,从《苏州河》到《大明宫词》,再到《如果·爱》、《风声》,塑造了无数多变的角色,但是近几年很难再看到她的身影。

那么在《如懿传》里面的她,崩了吗?

如果单看前两集的少女时期,扮相确实不太尽人意。但是随着角色慢慢复杂,反而有种渐入佳境的感觉。第三集中,亲眼看着陈冲饰演的皇后姑母服毒自裁,呼之欲出喷薄而下的眼泪,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迅哥。

而从第六集开始,再次入宫为妃的她,被无端卷入了一桩又一件构陷中。一后四妃贵人答应常在一一登场,唱白脸的唱红脸的,还有扮猪吃老虎的,各有各的精彩。老实讲,我也是从第五集开始真正入戏,待看到第八集,已经有点欲罢不能。

虽然早已知道如懿这个角色最终以悲剧收场,但是悲剧才饱含着真正的人生。她这一生,一开始郎情妾意、尽得宠爱,直至一路升至皇后,却在最顶点的繁华时刻跌落谷底,被剥后位、草草下葬。

究竟这样的一生是怎样推演开来的?答案都在戏中。而我们,都是戏中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6 ) 皇上还留着如懿的断发(周公子教科书级别演技赛高)

看到皇上还留着如懿的断发的时候,真的有点小心酸。为他们两个人的错过而心酸。

如懿是爱就投入爱,不爱就斩断一切。死后不会再去给皇上留念想。而皇上是爱的时候疑心疑鬼,伤害爱人,不能投入去爱。等到后悔时,又想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之前铸成的伤疤。一切都太晚了。

如懿真的是世界的少数奇女子,而皇上大概是我们每个平凡人的缩影吧。

但愿我们爱的是深爱,不爱能放下。

——————————————

【最爱的18集】如懿被阿箬陷害时,就看眼神变化来体现震惊,不敢相信,委屈心酸。沉默下的的戏真的秒杀一票偶像明星,隐忍不代表脸瘫!!

不敢相信,眼泪在眼睛里打转

被玫贵人打一巴掌的时候,慢镜头更是表现了如懿的脑袋空白,慢镜头下周公子的眼神戏真的吹爆了,还有跪下之后嘴角慢慢沁了的血丝和渐变的巴掌印,还有回到延禧宫一个人在椅子上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手中的碧螺春慢慢下坠直致掉落粉碎。

如懿深深看了阿箬一眼

这细节,这演技,才18集,豆瓣直接从6.5到7.0了。

PS.隔壁某剧与《如懿传》同人小说《花开刹那的樱树之如梦令》情节非常类似,这个又怎么洗白?


大家有各自的喜好,喜欢看什么剧是自己的事。但是跨出自己的地盘,颠倒黑白,主次不明,刷差评,这就是过份了。

补充:观众喜不喜欢一部剧属于个人自由,但是凭嗓音和偶尔的布景瑕疵(如荷叶),和忽视了周公子影后的演技,还有布景和故事的细心程度,就断定这部剧很烂,这神逻辑我无法苟同。

强调一下,一部戏我个人觉得一部好的剧三个重点是剧本(剧情)>演技>颜值>服道化,并且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

如果要强行逆转顺序,那么势必就会造成市场上一堆无脑明星剧出来,之前的某抠图剧,某小鲜肉与女友的剧,某些霸道总裁的剧。

影视剧是一个资本市场,观众喜欢什么,就会推出什么,如果观众还是以颜值为主,不管剧本和演技,本末倒置,那么劣币驱逐良币。整个市场好剧就会越来越少。露颜就行了,谁还会去苦巴巴地去提升演技,反正你们又“不在意”!


昨天一口气连续刷了8集,所以我有资格来对这部剧作评价,水军们请你们完整地看完再过来评论。

看完前8集,确实比想象中有点失望,但也是对于剧情设置的毛病,豆瓣里黑子的黑点简直是本末倒置,刻意为了黑而黑。

本来不想回复黑子们,免得他们太过得意。但是一部好剧刚起步,势必会有很多新观众都来豆瓣看评价而决定要不要看。如果为了一些黑子的烂评,而影响了这个好剧应有的市场播放量,我真的觉得太可惜了。


关于吐槽的一些点:

剧情:第1-2集,弘历为了求娶青樱,多次向雍正恳切。但当时作为三阿哥被厌恶,四阿哥即将重用的情况下。弘历这个人物情节设置我觉得脱离了实际。


黑子们的无脑黑点如下:

(1)演员太显老,周公子没有当初的水灵颜了;

谁40多了,还能保持年轻时候的水灵?《如懿传》年少时候的几场戏:被嬛嬛逼迫寻死向皇上告别,面对姑母惨死在面前。这几场戏没有岁月积累的演技,压根演不下来。

年龄和演技一般情况是正相关关系,你倒是去叫一个20岁出头的颜好的妹子,看演技是否撑得下去。

“黄昏这个取景很好看,雪停后门口的雪堆好评”

被陷害后的深深疲惫

委屈而又无奈地一个人偷偷抹泪

路人们可以去围观下这几场戏,周公子的情绪是一点一点在深入提升的,而不是像其他明星(注意不是演员)一样,一开口就哇哇大哭,毫无情绪递进可言。

而且这部剧为了保持情绪的完整,所有演员都是从头到尾,一个人演完一个角色的一生。

(2)周公子原音太出戏;

这年头好的演员越来越少,因为台词功底不行,所以很多明星去演戏都会请配音(比如某数字小姐)。而且周公子的声音粗一点怎么了,如懿本来就不是娇滴滴的女生,15岁的少女难道都得是同一个娇滴滴的嗓音才行?黑子们不说台词功底可不可行,只说声音粗细这个个人主观爱好来评价一部剧好不好,这个逻辑真的对嘛?

(3)原小说涉嫌抄袭,要抵制电视剧;

首先某匪本人就是一个被其他作家告抄袭的人,所以她本人也是差不多。

另外原小说和某匪的小说也是存在情节相似,但是足不足重复率高达可以到法院的地步,你看某匪现在法院没告成功就知道了。

再者,小说是小说,电视剧是电视剧,如果因为存在某些纠纷,就要一棒子打死一个剧组8个月的努力,我觉得更是不妥。

再说隔壁的剧已经被豆友扒出了和《如懿传》的同人小说相似度非常高,这个碰瓷简直了。

(4)某些礼仪不准?

一部剧不可能做到不出错,只能说做到尽量少出错。有礼仪指导,那么礼仪方面会有很大保障,比如面对不同人要行不同的礼等很多细节,这些都做得很好。某剧女主在深宫每天怼天怼地怼皇帝,这种你觉得符合礼制嘛,如果放在言情偶像剧里面,这种我就忍了。但是你说你是历史正剧,那我就不能忍了。

如果一部剧都是20多岁的妹子,演技烂得不忍直视,还一直给自己洗白,给观众洗脑,颠倒黑白,那我只能说中国好的剧越只会越来越少了,大家珍惜吧。

PS.某剧在《如懿传》拍完就拍,并且直接拿了《如懿传》的道具直接用,还倒打一耙,你摸着自己的良心不会痛嘛?

豆瓣里很多机智的网友有反黑贴分析了历史等方面,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豆瓣ID@嗷大喵

这篇我就不再重复说啦~说下个人感受。

7 ) 左手杀人,右手抄经,奸妃也有真心

去年夏天最火的一部戏是《我的前半生》,今年夏天的第一部爆款剧,是《延禧攻略》。《前半生》的女主角受尽丈夫、小三、朋友的各种辜负,虐得好看;《延禧》的女主角开撕、怼人、升级打怪,标准爽文风格,甚至前者居上抢了迟迟播出的《如懿传》的风头。但仔细推敲,《延禧》的一众人设依旧是有些虚浮的。

或许正因在酷暑难耐的盛夏面世,《延禧》一经网播就抓住了浮躁观众的眼球,如燥热时一瓶冰镇汽水,咕哝咕哝喝下去,的确很爽;而《如懿传》则像一瓶缓缓拧开瓶盖的凉茶,在酷暑已去、早晚秋意渐凉之际才迟迟掀开面纱,则是需要人静下心来,一小口一小口地优雅沁入心脾。


1

先回过头来说《延禧》,它的所有人设除了娴妃以外,其实是不够立体的。

近年来的宫斗戏,终于摆脱了“好人永远是好人”“坏人永远是坏人”的固定面孔,开始让角色有好有坏——诚然,《延禧》也注意到这一点,但是,它的“好”与“坏”是严重“断层”的:有人前期温柔善良,小白兔一般,后期突然不留余地的全面黑化,甚至不给观众质疑其动机的机会(比如纯妃、尔晴、袁春望等);有人前期摆出凶神恶煞的嘴脸,后期突然变成大善人或小可爱(比如高贵妃、明玉、愉妃、舒妃等);更不用说过于开挂的魏璎珞、过于完美的富察姐弟俩了。

所以这就是《延禧》的问题,许多角色由黑转白或由白转黑,反转的确很爽,但这样的人设是前后期断裂开来的,没有“人性”在里面。唯有娴妃这一角色,让人体会到她的善里面有本能,她的恶里面有无奈,唯有她具有鲜活的“人性”。

人性是什么,人性是天底下最复杂的一样东西,它交织缠绕着爱、恨、善、恶、欢喜、憎恶、牺牲、私欲、纯真、虚假、慈悲、残忍、光明与黑暗。正因如此,千百年来关于到底“人性善”“人性恶”的争论才会永无止歇。

哪会有人完美无瑕得不食烟火?哪会有人作恶得不曾有过真心?哪会有人突然从手执屠刀变成吃斋念佛?哪会有人突然从普渡众生变成十恶不赦?哪会有人一下子就在善恶之间逆风翻转,完全转了性?——这些都太固化、物化、脸谱化,也显得儿戏和卡通化了。

《如懿传》里的人际网很稠密和绵密,从夫妻、母子、婆媳、闺蜜、男女和阶层等各组人物关系发散出来,呈现的就是这些人世羁绊和牵绊里,难以捉摸的人性。毕竟,在善恶边缘反复挣扎着的,才该是人性啊。


2

再往前追溯,十四年前一部《金枝欲孽》,被奉为宫斗戏的鼻祖,一出山便是巅峰,但《金枝》为何巅峰?因为它刻画的不止是“宫斗”,更是人性。

《金枝》十二年之际,曾给它写过一篇“趣闻野史”剧评说过:它的迷人之处便是全剧没有一个百分百好人或坏人。以往观众习惯看剧有爱憎分明的好人坏人之分,但《金枝》将这一千古不变的定律被打烂,剧中每个角色都为了各自的隐伤而挣扎,既没有绝对主角,也没有主角光环,更不会有任何人在所有迷局里一路开挂。

编剧也不单单只是表现人物的“奸”或“善”,为了丰满人物,也让观众意识到每个奸角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致命弱点。每个人都好,每个人都坏。好的不那么彻底,坏的也情有可原。

所以安茜可以黑化,玉莹可以动情,尔淳可以成全,如妃可以变善,没有人十恶不赦,也没有人能全胜,所有人都是悲剧人物,人人都有无奈与苦衷。

剧中的如妃后期不再黑化,赢得人心,是因成为一个丧失小格格的母亲,从压迫一众秀女、嚣张跋扈、狠毒暴戾的十足反派开始忍辱负重,开创一种“腹黑狠女人+真性情”的角色模式;玉莹装傻充愣步步为营,并非贪图荣华富贵,而是争取娘亲在家族的颜面,最终葬身火海,亦是保全娘亲,她从一个虚荣伪善的花瓶变成一个动了真情的女人;尔淳前半生为了义父大业而绵里藏针,做了不少背地害人之事,但她最终也可以“放下”和“成全”;安茜最清醒也最温婉善良,却背叛姐妹、成功上位,但争宠的背后,不过是要替奶奶报仇。

因而《金枝》里没有一个完人,更无一个强大有力的人,所有人都如困兽在牢中自缚。用泾渭分明的“善”与“恶”去定义她们真的很难,它以紫禁城那堵四面围墙作壳,借黄瓦红墙的宫廷叙事,道尽的其实是大奸大恶与大慈大悲杂糅双生、映照难辨的人性。


3

《如懿传》才出了十多集,好在它的人物是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如平静的险海,你并不能一眼就望尽水面之下,到底暗涌着一颗怎样的心。

第三集便已悉数登场的如懿、富察、海兰、金玉妍、高晞月,以及即将出场的魏嬿婉、寒香见、陈婉茵等角色,都在不动声色地诠释人性的深邃瑰丽。

如懿作为“悲情女主”,背负姑母的寄望,可以去乞求毒害姑母的太后给她重新赐名,是人性的隐忍;富察皇后或许也想成为贤良淑慎的后宫表率,但难掩一个女人的私心与善妒,是人性的真相;高晞月骄纵欺压海兰看得人厌恶,但她何尝不是可怜人,在算计他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算计着,是人性的虚妄;金玉妍看似最聪明,她不依仗帝王的宠爱,但她需要帝王的庇佑,为了母族而在后宫阴险谋算,背后的代价是红颜尽耗的枯骨,这是人性的无奈。

能说她们不可憎吗,能说她们不可爱吗,能说她们不慎人吗,能说她们不动人吗。最后她们皆输了,如懿更是如此,把感情全部交托给君王,结果什么也未剩下,丈夫失去了,儿女也跟着零落,从前的情意皆一一迷失与破灭。亦无法指责君王的薄情。作为男子,他从少年夫君成长为一代成熟帝王,随之俱来的多疑、善变与自私,何尝又不是他作为一个人的人性的完整塑成?

所以《如懿传》里的她们更有血肉感,在不丢失人性细腻真切的同时,还更拥有嫉妒、刻薄、阴影、弱点。如果说,女人是阿修罗,一入宫门深似海的后宫便是“修罗场”,她们在漩涡中煎熬之后,却比男人们更加怆然与宁静。

天上人间如果真值得歌颂,也是因为有这些女人,才会变得闹哄哄。


4

纵观华语宫斗戏,从《金枝欲孽》到《甄嬛传》,到今年的《如懿传》《延禧攻略》,只有触摸到了人性的内核,角色才有魂灵,血肉才使人共鸣。

摊开一幅“奸妃女子图鉴”画卷,我们可以发现,打动人心的角色,皆是好人不尽好、坏人不尽坏、每个人都有苦衷的,那些探寻人性真相的人设。

“奸妃”,最早得源于港媒对港剧里一些反派女子的统称,烈焰红唇靓绝人寰,个个奸出汁、诈出液、逼出泪来,又暗戳戳叫人心疼。除了《金枝》四女,《宫心计》里的姚金玲,在冷宫内独斟醉饮,一张脸孔狰狞地笑了起来,又撕破妆容,丑陋地哭了,她何尝不怀念初进宫时刘三好身边的体己小姐妹;《万凰之王》里的全妃,拔下发簪,斩断情丝,涂上浓妆,披上画皮,从前也曾天真平淡、清心寡欲;《杨贵妃》里的梅妃被妒火吞没,贬入冷宫的十年寂寞岁月如拜伏长门,再无需梳洗,再也无须珍珠慰寂寥;《无头东宫》里的楚楚,从不信命,只信美貌,鲜美的皮囊如同致命的蛊毒,妆浓得化不开,恶压得脱不开,欲满得杀不开,最终愈陷愈深无法自拔……

杨千嬅唱过一曲《烈女》,“烈女不怕死,但凭傲气,没有骨气只会变奸妃”。

要是有烈女可以演,谁还要当奸妃啊。可是烈女往往都不好命,为了要活下去,只有变奸妃,去痛痛快快杀戮一场,才算对得起这翻涌过的人性。


5

《如懿传》看起来注定不会有《延禧攻略》那么爽。但它也不会有那种好人突然黑化、坏人突然从良的不够真实的“断层”型人设。

煮一壶酒,在秋凉时节细火慢炖缓缓煲。《如懿传》有一种慈悲心,缓缓地让你洞见人性的隐忍、真相、虚妄、无奈。根本说不清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你并不会记恨她们,但你会心疼她们。

某种意义上,《如懿传》里的她们,皆是我们的各种面相。人的一生包裹着种种功德与业障,寻常看客如你我,在世间行走,何尝不是爱与被爱,辜负与被辜负。我们都曾行善,也都曾作恶;我们有七情六欲,也甘愿为在乎的人而吃苦;我们不是迷失自我的百分百好人,也不是不肯回头的百分百坏人。

左手杀人,右手抄经,奸妃也有真心。一个虚构的紫禁城后宫,是一个“万艳同悲”的葬花冢。我们借由她们的故事,在一场又一场虽没有硝烟却都已牺牲的战争里,身不由己机关算尽,却也曾如同秉烛夜游交付真心。在大雪落一地白茫芒真干净之前,上演一出大奸大恶与大慈大悲杂糅双生、映照难辨的人性。

看《如懿传》,想起台湾女作家刘梓洁写过的一段话——“我们伤害了人,或被伤害,然后继续前进,本是如此。你能在这么舒阔的海洋重新开始,是福报。心安之所即是家,飘荡浮动这么久,真心祝福你能找到定下来的人与地方。”

借这一段,与君共勉。

8 ) 《如懿传》:跪下去!跪下去!

《如懿传》可能是第一次让观众对皇帝咬牙切齿的宫斗剧,从这一点看,立意确实比以往的宫斗剧更深了。这一点在皇帝出于各种心理最后让被怀疑与皇后有私情的凌云彻变成太监伺候皇后时达到高潮,乾隆在《如懿传》里由故事开始时的纯情小生弘历变成现如今被皇权异化的变态,让观众代入痛恨而不是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批判,这确实是宫斗剧最深邃的思想表达之一了。和聂远的乾隆圈了很多粉不同,霍建华这次着实掉了不少粉,但与此同时他也确实证实了他是有演技的——他成为饰演了一个变态皇帝。

《清史稿·志六十三礼七》:「康熙八年,定正朝会乐章,三大节并设。大朝行礼致庆,王以下各官、外籓王子、使臣咸列班次,所司陈卤簿、乐悬如制。……丹陛南阶三级,銮仪卫官六人司鸣鞭。」重要典礼之前,为了展现皇家威严,就要鞭梢涂蜡,再狠狠打在地上,告诉臣子们,皇上要来了。

天子登台,众人噤声。

《甄嬛传》里有过这样一个场景,《如懿传》里也有这样一个场景。

不同的是《甄嬛传》里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开头第一幕,一鞭下去,画面就切到了紫禁城的远景,一座座黄瓦宫殿密集地出现,压抑感随之而来。

而《如懿传》里这个场景则出现在第三集,用仰拍的镜头让观众直直觉得鞭子是抽打在他们身上的,让他们不敢抬头,不敢看那个高高在上的天。

那么作为天的代言人,天子是怎么做的呢?

最近网上有一个热议的段落,出现在《如懿传》第七集里,当乾隆皇帝的几个嫔妃在后宫闹事时,皇帝出马了,皇帝表面上平复了妃嫔之间的矛盾,然后矛头一转,指向了多嘴的宫女:「带她下去乱棍打死。」

很轻描淡写,仿佛就是一只蝼蚁一样——事实上也确实是蝼蚁,剧情在这里就是起了这个作用,它希望引起观众对皇帝私权的批判。

这背后牵扯到两个字:皇权

这也是《如懿传》的主题探讨。

《甄嬛传》的主题也是这两个字,这两部剧各有千秋。《如懿传》在主题表达上高于《甄嬛传》,但戏剧力度上略低于《甄嬛传》。同样的创作目的拿来比较才是有意义的,就像《鹿鼎记》拿来和喜剧比较自然不够喜剧,不是说喜剧不好,只是不同创作目的的作品有不同的比较范畴。

我们先来看看《如懿传》在戏剧力度上的不足之处。抛开对服化道的争议,我们单看剧本。

之前就一再强调,作为一部电视连续剧,第一集的时候就要让观众有代入感,能抓住观众,所以主角要有危机,背景要有事件,主角要有主动性来解决自己的危机。这样才能抓住人。

那么《如懿传》的开头呢?

女主青樱在开篇时温温吞吞的,与世无争。家族荣耀不去争,男女情爱也不去争,即便是当皇后(姑母)受到雍正皇帝斥责被打入冷宫终生不再相见乃至于波及到青樱自己时,她也没有任何想要改变局面的动作,也没有悲伤,逆来顺受,最后还是靠和她青梅竹马的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帮她化解危机。

观众无法代入,并且无法共情,这样的开篇不符合戏剧规律。但偏偏是这样一个不符合戏剧规律的开篇,却在某种意义上成全了整个大故事世界的合理性。

其实从史书中我们会看到,后宫大多时候是没有强烈的矛盾的。大家也不会为此你死我活。但是请不要忘记,在那样一个地方,有你的存在,就足够威胁到我的存在了,那么就足以掀起冰山下的暗流涌动。

作为女主青樱,她不需要主动出击,她唱的红脸也好,她唱的白脸也罢,她只要在那里,只要皇帝的眼睛一直注视着她,那么所有的人就都会将目光转向她、盯着她。

所以说,这样的开篇,不符合戏剧规律却更贴合了主题,紧紧地扣在了那两个字上:皇权。

《如懿传》宣传口号有两个,事实上它想探讨的并不是爱情,也不是第一个口号「婚姻围城」,本质上没有婚姻。现代婚姻的基础是夫妻平等。但《如懿传》确实如第二个宣传所说,是「一曲封建皇权下女性的挽歌」。在紫禁城里,会把一切畸形视为正常,所有的女人都是皇权下的附庸。

所以越是在故事开篇表现弘历和青樱如何拥有爱情,就会越显示出爱情在乾隆和如懿之间是如何地脆弱。

我们来看看第一集的几场戏。

故事开始,青樱天真地以为这一切都由她自己决定,所以在选福晋时,她巧施诡计,让自己落选,她说:「那是你们自己想的,我又不喜欢三阿哥。」

她确实很天真,她聪明,但她的聪明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就像她从姑母那里偷来的千里镜,虽然能看很远,可是在这紫禁城里,也不过就看到景仁宫罢了,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紫禁城有一个说法,站在远处,是看不到各个前殿后宫的窗口何在,这些房屋的形态也大差不差,据说这是防止刺客行刺。

但另一方面这也是皇权威严下,紫禁城里生命形态被压抑,众人面孔千篇一律的暗喻。

到了第二集,当女主看到皇权的随心所欲后,她和弘历来到了同样的地方。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物,但用的是仰拍的镜头,压迫感还是来了,青樱说:「可是如今再看宫里,我又觉得心慌。」

天真终究是要长大的。

讽刺的是,当弘历做了皇帝,他提及居住的养心殿时,引用了《孟子》里面的话:「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人的欲望是无法遏制的,人本身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念头,有时能够满足,有时无法满足,但是如果我们极致地压制着人们的欲望,那么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大环境下,看似是在展现庄严的国家气象,其实是在控诉权力下畸形的产物。

所以,所有的人都是失败者。

还是回到第一集,第一集还有两场戏,可以定下全剧的基调。

一是皇后和熹贵妃的对话。

雍正终于还是做了决断,给弘历铺路,舍弃了三阿哥,也舍弃了抚养三阿哥长大的皇后,大赢家熹贵妃对皇后说:「每场戏的结局,都有定数的。」

看起来,熹贵妃说错了,很快青樱就会登场,成为乾隆最看重的女人。

但熹贵妃真的说错了吗?

我们看到,尽管青樱闪亮登场了,可是她很快就不再是青樱了,她成了那个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姑母皇后饮下毒酒的如懿。是青樱杀的吗?是皇后自杀的吗?是太后(熹贵妃)杀的吗?

都是,也都不是。

在这里,熹贵妃尽管最终成为了大赢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不免被异化,她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信任,甚至失去了自己。

青樱亦然。

所以,每场戏的结局,都有定数的。

这是为什么呢?

1919年毛泽东写了一篇文章《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他说:「一个人的自杀,完全是由环境所决定。赵女士的本意,是求死的么?不是,是求生的。赵女士而竟求死了,是环境逼着他求死的。赵女士的环境是:(一)中国社会,(二)长沙南阳街赵宅一家人,(三)他所不愿意的夫家长沙柑子园吴宅一家人。这三件是三面铁网,可设想作三角的装置,赵女士在这三角形铁网当中,无论如何求生,没有生法。生的对面是死,于是乎赵女士死了。」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根本不重要,无论谁唱红脸谁唱白脸,在这样一个染缸里,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所有的人性都会变得扭曲。甄嬛最后也不是甄嬛了,注定的,如懿最后也会失败,也会死。

那么爱情还会存在吗?姑母皇后的死仿佛也预示了如懿未来的结局。尽管她爱雍正,可是雍正眼睛都不眨地就会牺牲她。

青樱也曾有过美好的远景,第五集里,郎世宁向她传达了来自西方的价值观:男女平等。一个男子只有一个妻子,妻子在不满意的时候可以提出断绝婚姻关系。

这番话说中了还是妃子的青樱的心思,她向弘历提出来时,乾隆说:「你得守着三纲五常。」

注意看,这时乾隆和青樱的位置,乾隆是高高在上的,青樱则低到尘埃里去了。

改变不了的,没法改变的。甚至是青樱,能让她安心守在弘历身边的也是弘历那句「你放心」,当她们无意识地依附于夫君时,就已经失去了询问问题核心在哪里的可能。

在那样一个社会关系里,这样的男女关系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是客观发生的,只有改变了问题核心,才能改变男女关系。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皇权,以及由皇权引申出的宗权、父权和夫权。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说:「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以至丈夫的男权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皇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之为鬼神系统(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皇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皇权啊。这是多么看似严肃的事物。尽管剧中所有人都没有试图思考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存在,但所有人都被它所影响、侵蚀,乃至于面目全非。

包括皇权的施与者,皇帝自己。——这正是《如懿传》在主题探讨上比《甄嬛传》更加深邃的原因。

弘历自己就是受害者。所以《如懿传》第一个画面就是弘历在紫禁城里奔跑,他奔跑着在寻找青樱。但很快,他就只能慢悠悠地、庄重地行走在紫禁城里,成为乾隆。

同样是在第一集,有一场弘历和雍正的对话。雍正要弘历去坐坐龙椅,雍正说:「朕坐在这龙椅上,一样不能随心所欲。」

皇权来自皇帝,但并不代表皇帝可以一味地释放自己的欲望,他同样只能不断地压制,直到皇权吞没了自己,将自己变成冰冷的机器。

《甄嬛传》里的雍正是一个不耐烦的道具,但《如懿传》里的乾隆曾经是弘历。

在这段对话里,胤禛还对弘历暗暗感慨了一下自己从未看过康熙画画,倒是弘历从小看过康熙画画,这一笔很有意思,将雍正短暂的内心释放了出来,作为四阿哥和雍正皇帝,胤禛已经苦了很多年了。

而这一切,终会将弘历推向深渊,让他变成不可逆转的乾隆皇帝。

当如懿旁敲侧击说能不能给乾隆的生母追封时,乾隆雷霆大怒,尽管后来还是追封了,但此时的乾隆,不会是一个可以为了真正的孝道做到一切的普通人。

这也和如懿的结局作了铺垫。《如懿传》既然选择了在乾隆朝,那么抛开对时间节点、人物性情的修动,人物的起始点便都是注定的了。那么如懿的结局是什么呢?

皇后那拉氏(即剧中的如懿)崩逝后,乾隆不允许她葬入地宫,甚至在有清一代,都没有记载。按照徐广源在《清东陵史话》里的描述,直到1981年,考古人员在清理清裕陵妃园寝地宫时,才在纯惠皇贵妃的地宫里,看到了那拉氏的棺椁,而且还只不过是纯惠皇贵妃的附葬。

那么在《甄嬛传》和《如懿传》之上,还有更高一层的剧吗?有的,那部剧叫做《少年天子》。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有二:一是《少年天子》的主角是顺治,不只有后宫的视角,还有面向朝堂的能力;二是《少年天子》的主角是福临,年轻的顺治皇帝从来都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身为天子,他一直在抗争,而乾隆皇帝则过于顺风顺水,他屈从于一切,也享受着一切,成为中国历史上过得最舒坦的皇帝。

(附:邓超《少年天子》:一曲生命的绝唱

皇帝舒坦了,别人就要跪下了。

如懿终究还是跪了,她跪下去,才能扎进土里。

如懿终究还是跪了,跪在这个染缸里,面目全非。

跪下去!跪下去!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短评

进入宫斗终于有意思起来了,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有bug

3分钟前
  • 半酒
  • 还行

想不到这片子除了大红大绿的审美辣眼睛外最赶客的竟然是周迅!整个人呈现出无法掩饰的老态,远景脸肿,近景皮松双眼皮瞩目大浓妆脸涂的和猴屁股一样。然后配上公鸭嗓唤一声,弘历哥哥!我只想大喊,皇上快跑!还有,太监衣服都比主角的精致!整个剧质感怎么和甄嬛差那么多?宫斗伪正剧还是要看郑晓龙啊!太失望了这个片子目前,关键还是个闷片。雷声大雨点小不值得特地开vip观看。

4分钟前
  • 最爱口水鸡
  • 较差

节奏感这种东西简直能决定一部片的生死,这么慢的节奏,还不带丁点儿养分和实料,整得个皇帝天天只懂得情情爱爱痴痴缠缠,基本的心智都不健全,根本就脱离实际纯粹往苦情戏上靠,谈何深度。周迅的声音简直是败笔,出戏出到天边去了。一集弃。

8分钟前
  • 浠墨
  • 很差

很多人真的挺秀下限,书没有看几本,就谈历史;很多人也真的是肤浅,华语圈没有几个比周迅适合的了,后期那种花开花落自有时的悲凉哪那么好驾驭,她的声音刚刚好。

10分钟前
  • 新之助
  • 推荐

低开高走真的蛮期待的 今天这场阿箬背叛的戏真的很精彩

14分钟前
  • 娜娜兽
  • 推荐

周公子的演技slay全场

18分钟前
  • _囧ray
  • 力荐

平淡得很高级。

23分钟前
  • 朱小七
  • 力荐

这是一部什么剧呢?就凭夕阳下如懿因第一次连环套落下的几滴泪,就值得五分。谁会这样演?这样真实,细到极致的表演只有周迅有。这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电视剧,可惜观众实在太浮躁肤浅了。你们配不上它。

26分钟前
  • 吃水果小疯魔
  • 力荐

周迅的原音有些违和,看到后半程最喜欢海兰,最讨厌令妃,女主依然没有宫斗的自觉

29分钟前
  • 七号猪肉铺
  • 还行

真正剧王 品质标杆 三金影后周迅加上老戏骨邬君梅 陈冲 打烂所有碰瓷low剧

30分钟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力荐

演员阵容大气,场景恢弘,台词里都是话里有话,从第一集开始“末代皇妃”直接就斗了一把,第二集甄嬛秒青樱,看上去的稀疏平常的日常,到第八集又不动声色的埋下伏笔的小斗了几次,接着剧情已经不断的开始撕扯了!隔壁的令妃传更像推理系,宫斗太弱,在《如懿传》才能看见真正的宫斗!最厉害的是不脏了自己的手而成功~在钟鸣鸟叫的后宫生活里,演绎宫斗背后帝后离心的婚姻悲剧。

32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别的不说了,这剧的光影运用太绝了。第八集周迅坐在延禧宫那幕被我永久珍藏。导演对这部剧有自己的想法,与其说它本质是宫斗剧,我更愿意称之为后宫两三事。在阴谋诡计之外,还有对婚姻对人性的考量。富察皇后终于不是那个无悲无喜的女菩萨了,就连乾隆的好色都是坦坦荡荡的爱这群女性的皮相。如懿没有金手指,她这一生的悲剧,是时代的产物,她不过是个“受限而挣扎的人”啊。

33分钟前
  • 推荐

跟当时看到海报的感觉一样,丧气,整个剧的上映过程也是丧的不行,最后整成这样也是可以预见了。周迅说灵说了十几年,终于迎来了决堤

34分钟前
  • 岁月荣光
  • 较差

如懿传真的是一生一次的大剧。。演员也好。。导演制作也好。。都是顶配的阵容。。还有韩忠、张叔平和陈同勋等大师坐镇的服化道。。汪俊我是真佩服。。航拍俯拍还有各种缓缓推进的镜头。。美轮美奂的空镜把观众带的如痴如醉。。再说周迅。。她的戏像是有魔力一样。。一个眼神一句台词就能生生的把人撕碎捏拢又撕碎。。与姑母陈冲的诀别戏太精彩。。心一直纠着痛。。精美到乍舌的打光和构图简直就是视觉盛宴

36分钟前
  • 草莓公主
  • 力荐

开篇略有不足,但渐入佳境,看得出用心,5星给周迅、大小琵琶精,剧本立意可以,逻辑不行,扣1星

37分钟前
  • 晦涩时代
  • 推荐

看或听 都容易出戏。违和感重。将历史和原型人物 窜改诋毁的太多太重了。剧情没意思 俗 没梗 消极抑郁负能量。画面质感和调色 伤眼。磨皮严重 抠图多。台词不考究 俗 不走心 废语多。演技太固化 演出的没说服力 与剧及与剧中它人有不搭感突兀 不适合角色感。如懿传 不尊重历史 窜改诋毁了 富察皇后 乾隆 令妃..。霍建华 饰乾隆 选如懿为嫡福晋 而不选富察。乾隆不喜欢富察 如懿从一开始就是挚爱。大婚之夜 乾隆不愿和原配妻子富察行周公之礼 而去和如懿圆房。富察给如懿下药手镯 让如懿难怀孕。写令妃 内心坏 阴险又做恶..。看剧后不能记得 因和历史严重不符。服化造型 艳俗浮夸 廉价感。周迅 饰如懿 原音不适合角色 也不好听 听着跳戏,嘟嘴 脸僵 妆容 仪态 气质 演出..看着出戏

39分钟前
  • 认想
  • 很差

评分被拉上来了,我迅终于得到大家对于她演技的肯定了,甚是欣慰

41分钟前
  • 嘟啦
  • 力荐

看不下去了……台词好一般,演出了现代戏的感觉。本来不想看霍建华,现在更不想看周迅……

43分钟前
  • 李阿瓦
  • 推荐

演员挑的精细 不用说成名成角的 就是三宝四心这样的生面孔也甩许多明星十条街 倒是评论里条条批评演员容颜老去 不争论了 你们还是去看那些各种小鲜肉的戏去吧 周迅的妆发确实有些槽点 无伤大雅

45分钟前
  • 富满囤
  • 力荐

看片会看了前三集,演员们表现都不错,有幸看到陈冲、邬君梅、张丰毅、周迅飙戏,前期用比较幽默的方式展开剧情,竟然有一些笑点,不过男女主不够青涩有一点尬,幸好也只有两集,后面看起来就比较和谐了。场景和服化上,布景大概是复制了故宫,大气精致,分分钟感受到经费在熊熊燃烧。

47分钟前
  • 燕喜爱孔雀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