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3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4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5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6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3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4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5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6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7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8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9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14 08:38

详细剧情

  影片以华盛顿饰演的麦克白为主线,他被三个女巫说服,认为自己注定要成为苏格兰国王。他和野心勃勃的妻子麦克白夫人(麦克多蒙德饰)一起,开始把预言变成现实……结果是大量的鲜血、背叛和死亡。格里森饰演国王邓肯,米尔林饰演邓肯的儿子马尔科姆,霍金斯饰演麦克达夫。布鲁诺·德尔邦内尔([醉乡民谣])担任摄影师。

长篇影评

1 ) 命运,是相信还是反抗

何为命运,如果回归现实,没有女巫,如何发现自己的命运,或者寻找自己要成为的那个人,是各种各样的测试 还是读过的书、遇见的人、走过的路。如果过往决定命运注定是悲剧or喜剧,那是否还要反抗?

(一)女巫

【麦克白的命运本身就是悲剧,还是因为相信命运造就了悲剧。】

第一次出现

麦克白和班柯击退挪威军队,归来途中遇见女巫,她们依次称呼麦克白为“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因为班柯的好奇,女巫告诉他“他虽比麦克白低微,但地位居于麦克白之上;虽没有麦克白幸运,但却比他幸福;虽然不是君王,但他的子孙会世代称王。”

随着麦克白从葛莱密斯爵士成为考特爵士,女巫的预言成真了,未来命运轨迹昭示着他可以坐拥苏格兰成为国王,但却无法传给自己的儿子,短暂的权利最终还是燃起麦克白心中的欲望,在麦克白夫人的怂恿下,杀死国王,女巫的预言成真了,但这只是一部分,短暂的欢愉背后更多的是嫉妒和惶恐。

麦克白杀死国王后就进入了命运的轨迹,从此之后不再犹豫不决不再妇人之仁,他变得残忍,也变得惶恐,因为即使刺杀班柯和他儿子,但班柯儿子依旧逃走,死去的班柯化身想象中的鬼魂,折麽麦克白的灵魂,有些疯癫了。他决定再去找女巫。

第二次出现

女巫又告诉他三个预言:1、留心麦克德夫。2、没有一个妇人生下的人可以伤害他。3、他永远不会被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向邓锡南高山移动。

因为新的预言,他突袭麦克德夫的城堡,杀死他的妻儿和仆人,逃到英格兰的麦克德夫和太子马尔德汇合,家人死去激怒了麦克德夫,最后他因为不是足月刨腹生的,就杀死了麦克白。至于树林移动,是因为士兵利用树枝隐蔽。最后死亡时,女巫第三次出现。

(二)如果

【如果有如果,命运是否还是命运】

第一次预言:成为考特爵士是因为战争胜利,忠心耿耿,如果麦克白继续坚持下去,而不是被权利诱惑,采取谋逆,他的快乐是否会多一些,命运又能否让他成为国王。

第二次预言:残忍的杀害麦克德夫一家,并且坚信自己不败。有点可悲,麦克白只是选择性的相信他想相信的预言,况且他还忽略了其中的逻辑关系,过于自信。如果预言都可以相信,那他势必无法杀死班柯的儿子,无法永远当国王。

故事的前半部分他在反抗自己相信命运,后半部分在反抗命运相信权利,果然至高无上的金钱和地位可以让人反抗一切,牺牲一切,包括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良知。

老婆劝他杀国王,他有点怂
老婆死了,他麻木,“人迟早总要死的”

(三)麦克白夫人

剧情的推动者,如果了一堆如果,才发现夫人是核心。有野心,镇静,又美丽。麦克白对于仁慈勤政的皇帝下不去手,但麦克白夫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丈夫实现命运的安排,不断逼迫和诱惑麦克白实施刺杀,并且最后在麦克白杀人后“呆了”,也是麦克白夫人善后,这个可怕的女人hhhhh

2 ) 莎士比亚与奥逊威尔斯

(发表于《陀螺电影》)

从奥逊威尔斯到黑泽明,从波兰斯基再到几年前的贾斯汀·库泽尔,莎士比亚的这出“提到名字就会引来厄运”的苏格兰话剧一直饱受世界各大名导的青睐,被多番搬上银幕。可是,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任何导演能够完全征服这个故事。就连黑泽明都得另辟蹊径,完全地改动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剔除莎翁原著诗性的话语,才能把这出被排演了几个世纪的经典烙上自己的印记。

而乔尔·科恩的这次改编,则古典和先锋性兼备。这部电影是他离开了兄弟伊森之后的一次单飞,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这是一次孤立无援的创作。乔尔还是和一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共同创作着。《麦克白的悲剧》是一部100%的科恩电影,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部100%的莎士比亚作品。

《麦克白》讲述了忠诚勇敢的苏格兰将军麦克白在一场胜仗后遇见了三个神秘的女巫。她们寓言麦克白很快就会取代现有的苏格兰国王,自己登上王座。麦克白不信女巫的话,但是权利的诱惑始终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地盘旋。在妻子的诱导下,麦克白终于觉得实现女巫的寓言,在庆功宴的夜晚刺杀了醉酒的国王,取而代之。

当上国王后,麦克白因为女巫的预言变得疑神疑鬼,易怒暴躁。被他杀死的昔日旧友的鬼魂也开始纠缠着他,让他不得安宁。时日不长,麦克白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暴君,麦克白夫人也因谋杀的阴影陷入癫狂,神智不清。

最后,国王的儿子带着亲信旧部从英格兰借兵杀来,杀死了麦克白,夺回了王位。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充满了对人性贪婪丑恶的深入刻画。对于麦克白和其夫人深陷人性黑暗面,走向自我毁灭的精湛描写,让这部话剧成了一个文学经典,麦克白也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象征性人物,几百年来被无数名角扮演。

苍凉而邪恶,是科恩电影常见的基调;自毁的悲剧主角,也在科恩作品中屡见不鲜。从《缺席的人》到《老无所依》,甚至到黑色喜剧《冰血暴》,这一个个虚无的谋杀者中都能看出麦克白的影子。

《麦克白的悲剧》不是科恩第一次改编文学经典了。乔尔和伊森之前已经将《奥德赛》改编成了一部颇具自己个人风格的荒诞美国南方神经喜剧(《逃狱三王》)。可是这一次,科恩放弃了炫耀自己在剧作和台词方面的强项,反而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莎翁原著的情节和语言。这一次,科恩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对视听语言的构建上。

科恩的上部电影《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是他第一次尝试从胶片摄影转移到电子摄影,而从最后的成片,观众也能看出视觉效果上的些许生涩——有些镜头背景的绿幕过于明显,而另外一些镜头调色则显得过于平庸和偏白。这次,有了莎翁扎实雄厚的文字作为基石,科恩可以全神贯注地调教和掌控电子摄影。

最后呈现的结果,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迷雾中朦胧的憧憧人影;极度特写下如雕塑般深邃,却又有些扭曲的面孔;20年代表现主义式的几何构图;黑白冲突对立明显的光影...如果说从文本上,科恩是站在莎氏的肩膀上的话;视觉上,《麦克白的悲剧》则是对奥逊威尔斯的一次招魂。如果有时间和能力细细拉片的话,你甚至可以找出,这个尖锐的高塔是似乎是来自威尔斯的《奥赛罗》;这个倾斜的木屋仿佛是出自《午夜钟声》;投射到人脸上的一道道如锁链般的阴影则让人想起《审判》...

这并不是说科恩的新作只是单纯对名家的一次模仿。尽管不是自己的文本,导演本人的作者印记在各种细节和对原著的改动中清晰可见。比如,原著中著名的女巫三姐妹,在影片中由一个演员饰演。一开场,皱纹深邃面目狰狞的女巫扭曲着自己的身体,蹲坐在沙漠之中。原文三姐妹来回的盘算和谋划从演员一人口中说出,声音忽高忽低,表情风云变幻。邪恶神秘的三女巫在科恩的镜头下,成了一个喃喃自语的精神分裂患者。对畸形异类和癫狂人物的偏爱一直是科恩的特色,莎士比亚的女巫也被重构成了科恩的小丑。

表演风格上,科恩也延续着自己一贯的风格。虽然麦克白的别称就是“苏格兰戏剧”,但科恩并没有要求主演们试图模仿苏格兰口音,而是保持自己的原本口音。因此,苏格兰将军(丹泽尔·华盛顿饰演)和其夫人(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都操着一口现代的美国口音。不符史实的口音并不会让观众出戏,反而可以产生一种布莱希特式的离间效应,强调了影片本身的舞台性和戏剧性。当莎翁的文本不再以观众熟悉的英式抑扬顿挫的发音被念出,而是被华盛顿附以流畅而粘稠的美式黑人口音,这种对文本节奏和侧重的重组仿佛也赋予了文本新的内涵和引意。在华盛顿的演绎下,麦克白不再是以往的野心勃勃却备受良心拷问,挣扎在道德和欲望之间的反英雄;而是在军旅生涯之间耗尽一生,年迈之时终于下定决心去夺取权利的悲剧人物。

在一场很能彰显科恩风格的戏里,由黑人演员饰演的麦克德夫之子问母亲,自己流亡的父亲是否是个叛徒。这场戏的语言风格在黑人口语和莎士比亚的诗词之间来回切换,在体现了科恩式荒诞的黑色幽默的同时,其语言的现代性和亲切感也迅速拉近了观众和这两个边缘角色的距离,让他们不久之后宿命性的灭亡更加悲壮沉重。

每次莎士比亚被重新改编,创作者都会试图赋予其新的时代性和政治性。比如,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内外百老汇就上演了无数映射特朗普的莎剧改编——特朗普可以是麦克白,也可以是李尔王。但是,科恩却没有这么做。他的视角和手法是极度古典的,如果不认识这些演员,你完全可以以为这是一部和奥逊威尔斯同期的电影,毕竟充斥着全片的表现主义光影和构图比起2021年,更像是1941年的产物(当然,电子摄影偶尔还是会“露怯”,比起胶片的颗粒感显得过于光滑)。

但是正是这种古典,让本片有了一种超越了时代的普世性。《麦克白的悲剧》和莎士比亚的原著一样,尽管有着极其精确的时代背景,却是一部跨越了时代的艺术作品。莎翁的文字至今仍保持着隽永的诗意,科恩的影像也会如此。

3 ) 麦克白夫人

卡死诈骗,丹泽尔华盛顿和科恩嫂拍得很好,以后别拍了。不是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就是莎翁剧了。经典不容亵渎啊。如果要看直接看原著吧。最让我惊喜的是女巫扮演者Kathryn Hunter,听说在话剧界非常知名,不但經常擔當主演(如反轉性別扮演李爾王),也不時擔任話劇導演,开篇麦克白二人穿越荒野迷雾时,女巫跪着俯卧在沙地上应该是在听麦克白走近的脚步声,原著有更详细的描述,女巫发白干裂的双唇和深陷的眼窝那段独白功底太深了,一个女巫站在地上那滩水洼前,在水面上成像出2个黑衣女巫,说出麦克白即将成为班柯爵士后代成为国王的预言,回头遂入迷雾,麦克白二人大声质问,回应的却是从迷雾里突然飞出3只嘶鸣的黑乌鸦,开头这么狠的料让我对这部剧充满了期待,激动不已,想不到开始就是结束T_T。邓肯出现幻象时三黑衣女巫蹲坐在木质横梁上向下俯瞰,在水里撒下山羊的胆汁、犹太人说谎的肝脏、鞑靼人的唇,麦克白捧起一捧清泉,召唤出女巫的主人,一个纯洁女童?也非常棒的布景、画面感。好像女巫演员又换了个身份兼职出演那个藏邓肯儿子的老人,麦克白死了之后某男去老人那里领回了王子给了老人一颗金币,骑着马就突然变成了一群乌鸦?这是代表和魔鬼做了交易吗?不知道为什么丹泽尔华盛顿在这里的眼睛都没有神,没有感情流露,科恩嫂有点太用力过猛了,把所有都表现到脸上了,两人中和一下就好了。在原著里麦克白夫人深究到底也是为了丈夫的野心不得已用无情恶毒、蛇蝎心肠武装自己,煽动麦克白弑君篡权杀邓肯的罪魁祸首,在麦克白犹豫时冷血鞭策。“我曾经哺乳过婴孩,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它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它的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它的脑袋砸碎,要是我也像你一样,曾经发誓下这样毒手的话”。确实个很有力量的女人,但结局是麦克白夫人最后死于内疚害怕自杀而亡,应该演惯了绿皮书和无依之地里硬汉女权,科恩嫂没把这中间精神压力大到梦游洗掉手上的鲜血,无力承受到自杀解脱自己的转变很好的表达出来。那声长长的叹息真的不太行,我也做过心理压力大到爆炸的噩梦,梦中尖叫到现实中熟睡的自己也跟着尖声惊叫得惊醒了全身是汗,但这中间无法引起我的任何一点心理波澜。如果你经历过使自己百分百分的毫无人性,就像弹簧一样,你当初压得有多淋漓尽致,后来就会反弹的多高。事成之后麦克白夫人如愿以偿当上皇后,但随之而来反噬的内疚,在麦克白夫人的潜意识里浮现,通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知道,梦是愿望的达成,梦会找补梦会伪装,梦游都是麦克白夫人的潜意识反射“洗净你的手,披上你的睡衣;不要这样面无人色。我再告诉你一遍,班柯已经下葬了;他不会从坟墓里出来的。”看出麦克白夫人的内疚和罪恶感被压抑的很深,事后麦克白夫妇也渐行渐远/整个影片都在用台词推动情节,吧唧吧唧说邓肯儿子马康尔逃到英格兰,麦克白准备发动军事行动迎战的发展,而不是用情节推动,整体说得太多演的太少了,虽然看莎士比亚剧的英文台词得听其中的完美的音律但演技也很重要,估计是电影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表现了。/另外原著是女巫的第三个预言是等到森林会移动时麦克白就会死,有点像权力的游戏里瑟曦的预言似的。但是影片没有表达,按照原著里这时候麦克白的表现是不可置信但又恐慌的,因为女巫不可能实现的预言实现了,所以丹泽尔华盛顿的表情不是很符合设定,连那种将信将疑的感觉也没有,反而是那种兔崽子我去看看你要是骗我我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的看热闹心态。对丹泽尔华盛顿太失望了。森林之战好像是在10平方的棚里拍得,巴掌大的地方英格兰军队人顶着聚酯纤维影楼假绿植的叶子,是不是越拍后面越没钱了?原著里此时国内还有揭竿而起的其他不服的贵族,应该是很混乱唯一的军事大场面,才能衬托出麦克白一人吃力平衡压制大局,麦克白因为利欲熏心所以在打斗中去捡王冠被砍头,可惜我都没看到……找了个黑人演麦克白就好像是找林徽因先生演林黛玉一样,两个人都挺好但是1+1=0,应该是为了肤色zzzq吧,

4 ) 单飞乔尔的极简莎翁,请再来一打

37年了,科恩兄弟终于也要单飞了。据说原因是弟弟(伊桑)不想拍电影了,于是大哥(乔尔)只得自己(顺带捎上大嫂)过了把莎翁瘾。

剧情几乎严格忠于原著(当然删减了约半小时的内容),包括后来被科幻片玩烂的自证预言梗(麦克白会即王位),爱洗手的麦克白夫人,文字游戏(森林移动,非女人所生)等。麦克白捡皇冠时被斩杀倒是首创,不知是不是受了子路结缨而死的启发。

科恩兄弟二十年前为了致敬黑色电影,曾把《缺席的人》拍成了黑白片。本片的黑白画质连同其他场景设计则呈现出极简主义风格,在我看来正适合这部被演绎过千万遍、观众对故事台词都稔熟于心、与其花里胡哨不如一展精髓的经典剧目。其实乔尔本来是想在苏格兰(原著人物原型所在地)实地取景的,只是后来迫于疫情才不得不改在摄影棚拍摄。这个计划之外的舞台感可能是新冠病毒在肆虐好莱坞的两年中所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艺术指导两个提名实至名归。丹泽尔·华盛顿凭黑人版麦克白蹭了个影帝提名。但我觉得最该提名甚至得奖的是饰演女巫的那位(仨人/鸟都是一个人演的)——那表情那仪态那口音那装扮,以后就是妖精天花板了。

最后是表白:乔尔,这样的大银幕莎翁你拍一部我看一部。

5 ) 观影笔记

1.转场做的很自然,变虚的镜头和配乐,相似的纹理切换,保留了黑白的这种简洁性。

2.回廊的光影很美,很冷峻。构图太好了。

3.转场干脆利落,极致的简洁,舞台剧一样的光效,人物独白。人物在巨大的建筑里,有种奇观效应。

4.最后的乌鸦飞过麦田神来之笔,悲怆轮回般氛围的营造给我震撼住了。所有人的欲望,挣扎,不甘全都是在命运的手掌中掌控着。

6 ) 欲望写就一场典雅的悲剧

8.4分

乔尔科恩单挑大梁,改编了一部如此特色鲜明的莎士比亚,竟也没有让我失望。

台词并不如想象中难懂,很多时候未必需得听出每一句的意蕴,只看出表层了解大意便足以投入故事感受其魅力了。剧作五星,当然这是莎士比亚的功劳。而在这诸多的人物甚至都没有交代什么背景的前提下,竟毫不纷乱,科恩的功力真是了得。看得出来他绝对是下足了功夫,一如自己的风格强调着宿命与人性,极简主义和黑白风格用得和谐,庄重肃穆,气势恢宏。几场室内戏极具表现力,留白恰到好处,光影变换让人如醉如痴。算是将一场舞台剧完美复刻到大荧幕,尽管没有太大创意。

角色演绎也没得嘲,全组都在合格线上,科恩嫂极出彩,开始的狠毒与野心,以及最后的负罪与挣扎诠释得近乎完美;华盛顿的表演同样登峰造极,给我一种威尔史密斯即视感,比起后者又多了几分厚重。最终预言一一兑现,移动的森林攻占了王宫,麦克白夫人自杀,只剩麦克白自己还在对抗欲望写就的宿命,两次一对一的战斗,第一次不费吹灰之力,第二次面对预言中“不是女人生下的孩子”,鏖战许久,在即将胜利的一刻却为了捡起王冠而走神,错失良机,刀光剑影间被砍下了头颅。两次战斗都极富美感,设计感和表现力,没有乌泱泱的大场面大特效下的不知所云,而是极有力量却简约庄重的一场悲剧落幕,精彩。

这种电影不给四星实在说不过去了。

7 ) 极简主义改编的莎士比亚戏剧经典

莎士比亚戏剧一向是影视作品改编的热门之选,而《麦克白》更是改编次数最多的一部作品,从黑泽明奥森·威尔斯,再到波兰斯基,这些电影大师的版本示范了极高水准的改编榜样。2014年澳大利亚新导演贾斯汀·库泽尔再次挑战这部经典,在戛纳首映时引起轰动。而最新的改编版《麦克白的悲剧》来自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科恩兄弟中的乔尔·科恩,这对兄弟导演一向以天马行空的古怪创意而享誉影坛,而乔尔单飞执导的首部作品却选择了沙翁文学改编,有点令人意外。 我敢说这个版本的《麦克白》肯定不是最好的,却是最有创意的一部改编。看过澳大利亚导演贾斯汀·库泽尔版的观众一定会对导演的暴力美学印象深刻,他的改编突出战争的血腥残酷,及其对主人公造成的心理创伤。而科恩这个版本则返璞归真,突出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采用黑白片的仿古形式,人物从茫茫白雾中现身,隐没在暗处的剪影具有德国表现主义的味道。没有千军万马、胆战心惊的战争场面,只有伪装成树林的军队,在茫茫雾色中匍匐前进。室内空间设计更是一绝,麦克白的城堡变成了一个后现代风格的美术馆,笔直的线条划分出怪异的空间感。各种极致的光影美学和布景提炼出极简的舞台感,也为展示人物的内心欲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白依循着古典的晦涩感,却在奥斯卡影帝丹泽尔·华盛顿和影后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两人的演绎中迸发出奇异的吸引力。尤其是丹泽尔·华盛顿,他将古英语台词演绎出现代人的焦虑感,在各种情绪之间娴熟自如地转换,从压抑过渡至轻佻,不经意显露出他的征服欲望,在陷入幻想中追击敌人与最后一幕孤身奋战的表演令我印象深刻。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在片中选用了不少黑人演员,这种大胆的选角立刻打破了莎士比亚原著的白人意味,流动着紧贴当下的种族平权和多样化意识。

短评

视觉撑起一分,太精致了!我没看过太多版本的麦克白,和前几年出的那部片子差不多,似乎都是想要放大原作的诗性,而不是剧的核心骨架。有点像一锅放了高级花椒和辣椒但是没有牛油的底料,总还是缺少些力道。是的,我又想吃火锅了。

2分钟前
  • Ov's Pianist
  • 推荐

这部也期待了很久,但看完心情复杂……首先没有想到会让我觉得很无聊!诚然我有很多喜欢的地方:摄影机无疑像是把戏剧舞台搬上银幕,白屏的开头和黑幕的结尾也别有用心,电影里的符号、造型、演员、场景和氤氲且黑暗的氛围也是我喜欢的。但就是啊,有很多方面没有做得很到位,例如这个偏装置艺术的后现代城堡在整部电影中的作用,还有演员使用古英语但仍然十分现代的口音,有一种同古典戏剧内核剥离的违和感。(3.5/5)(@Angelika)

3分钟前
  • 澄江堂扫地僧
  • 还行

麦克黑

5分钟前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还行

NYFF首映/科恩的绿衣骑士 更宿命论更精神分析一点 中世纪的冷峻感已接近第七封印 鬼魅感借由光影和建筑实现 medieval brutalism让画面更流畅更冷峻 与戏剧腔形成反差 但科恩没让美学大过故事 秘诀在于denzel washington和fran极致神经质的表演 暗黑低灰度画面结合二人沙哑嗓音更加质感/但科恩兄弟早已不是科恩兄弟了 命运捉弄的巧合感和黑色幽默减半 但符合A24一贯挑片 后现代解构经典和神话 文本里却满满是现代人的困境

6分钟前
  • 巧比
  • 推荐

请问是在卡戴珊的极简豪宅拍的吗?苏格兰曾有一刻是瓦坎达!

7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感觉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像属于旧时代的作品。摄影布光这些太强了。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NYFF世界首映,科恩夫妇都来了。知道剧情,台词听不懂,只能赞赏一下摄影美学。虽然是apple tv出品,但影片开头黑屏一下转白,不由感叹这只能在影院看呐/二刷开头,麦克白从迷雾中走向镜头那一幕,绝了

10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推荐

(7.0/10)乔尔·科恩这次的活儿实际不多啊,个别场景删掉了,有几个调换了次序。给人感觉还是一部舞台剧的录像,但丰富的机位变化得以更好地捕捉演员的表情,不过仅此而已,更多的空间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构造。摄影是范本级的。其实我偏爱那种精神内核一脉相承但是外表魔改的莎剧。

11分钟前
  • cliosong
  • 还行

像个拼盘。演员里有的表演很通俗,有的又很传统,英音和美音在空中打架。已经不是第一次不喜欢A24出品的黑白电影,上一次是灯塔。说不出来是A24偏好构图与4:3和黑白的不适配,还是纯粹的不在我的审美取向,画面美则美矣但却又像少了点什么,转场也总是显得很仓促。角色动线感觉也有问题。不知道是不是Denzel Washington爱国片演多了,他给我的感觉实在是比Macbeth要憨厚,唯一我觉得出彩的戏是谋杀Duncan前的笑,剩下的时候他更像在面瘫神游。Frances McDormand的Lady Macbeth让我也觉得差点儿什么,我可能更偏好Anna Netrebko14年METOpera录像里那种气场全开的演绎。既没有完全的颠覆与创新,也没有完全的复古与致敬,私以为只是差强人意的一个改编而已。

15分钟前
  • 白昼白
  • 还行

史上演技最好的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摄影绝到无话可说,极简主义打造的黑白布景将舞台剧效果拉满,然而最大的感想却是——科恩兄弟解体了?!

2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又是一版极具风格化的《麦克白》。与库泽尔版大量的苏格兰实地取景相反,科恩兄这次回归了既表现主义又极简的棚拍美学,表演风格也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影片的舞台感。但总体来说改编的还是有些太中规中矩了,两位主演异于寻常的“高龄”也并未如预料中的那样带来新的解读,表演最为出彩的反而是饰演女巫的Kathryn Hunter和饰演Ross的Alex Hassell。同时也几乎看不到过往科恩的影子,也许这标志着单飞以后的新阶段?

25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不用再改编麦克白了吧,《蜘蛛巢城》之后,不管后来的导演们选择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改编切入点,在这座大山面前,都显得没多大意思了。对于这版极简舞台剧的风格,打光是最大亮点,也是它在电影化上最成功的地方。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像是上了一堂戏剧鉴赏课,美学价值突出,电影价值匮乏。

29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要信命,也不要信命

34分钟前
  • 线性代数
  • 推荐

在陈旧的戏剧中继续萃取更冷峻严酷的张力,Joel Coen让”莎士比亚”重现光彩!

38分钟前
  • 牛奶的奶
  • 力荐

非常失望,新想法很少。

40分钟前
  • Ocap
  • 较差

没啥必要,通篇的策略皆是惨白的邪气与呆板的装饰性,与极简的初衷背道而驰。

44分钟前
  • TWY
  • 较差

乔尔想要模仿伯格曼或黑泽明的风格,可无奈他是科恩兄弟的成员,《麦克白的悲剧》的风格是分裂的,一方面是基里科,德国表现主义影响之下的美术设定,另一方面乔尔则重复着同一种构图:浅焦下人物近景直面观众,强迫其注意到人物说话时的肌肉运动,一种典型的黑色幽默处理方式,人物的美式英语则仿佛置身于一场排练或Zoom上的剧本朗读会议,我们当然可以设想一种科恩式的麦克白,参考《逃狱三王》或《巴斯特民谣》,抛弃掉严肃性,在形而上学和反类型上越走越远,用丑角视角或者将场景移置某种荒诞派色彩的人物窘境之中,不过很可惜的是《悲剧》并没有,属于好莱坞那种作为呆板无趣,却稳赚不赔的,缝合怪式的改编;或许将同样的题材交给多兰,也会得到一部类似的影片。

46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较差

7.0/10 大银幕。不喜欢,不满足。很明显它提供的仍是戏剧情境,而非电影情境,光打的再细致也是舞台光,诸如投下一束顶光,人物在光域中心念白等等,这些都属于戏剧魅力。渐隐为黑场自然也就相当于合上幕布。况且大科恩在4:3、黑白摄影、极简主义的这套组合拳里也并没有给出更多惊喜。大科恩的这部和库泽尔的15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美学思路,库泽尔当年则是把重心全部放在打磨视听以及色彩实验上,个人来讲我还是最爱库泽尔版《麦克白》所创造的美学路径,我也认为库泽尔在他所构想的系统之内其影像层面上是更为大胆的。2021.12.28号@pcc

51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还行

欢迎来看老年人活动中心排演的莎翁剧。

5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