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

剧情片日本2016

主演:阿部宽  真木阳子  小林聪美  树木希林  中川雅也  池松壮亮  桥爪功  中村友理  高桥和也  小泽征悦  峰村理惠  古馆宽治  叶山奖之  吉泽太阳  

导演:是枝裕和

 剧照

比海更深 剧照 NO.1比海更深 剧照 NO.2比海更深 剧照 NO.3比海更深 剧照 NO.4比海更深 剧照 NO.5比海更深 剧照 NO.6比海更深 剧照 NO.13比海更深 剧照 NO.14比海更深 剧照 NO.15比海更深 剧照 NO.16比海更深 剧照 NO.17比海更深 剧照 NO.18比海更深 剧照 NO.19比海更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1-29 04:38

详细剧情

  邋遢潦倒的中年大叔筱田良多(阿部宽 饰)是一名私家侦探,早年间他作为作家出道,然而自从处女作之后就再也没有令人称道的作品问世。他满腹牢骚,自视清高,绝不愿为了钱去创作没有“灵魂”的作品。现实生活中处处为钱发愁,拿到钱后又转瞬扔进赌场,全然没有指望。母亲淑子(树木希林 饰)独自住在团地,在老人家的眼里,再差劲的儿子也有别人无可比拟的优点。良多原本拥有美满的家庭,只不过前妻白石响子(真木阳子 饰)再也无法忍受他的作为,离婚后带着儿子真吾(吉泽太阳 饰)另外过活。好不容易与儿子见上一面,良多父子以及随后赶到的响子在淑子家中团聚。台风袭来,他们被迫留在充满着往昔回忆的奶奶家过夜。
  喧闹却又平静的夜晚,有些事情悄然改变……

 长篇影评

 1 ) 要超过如此般的爱你,我也做不到了

在影片《比海更深》中,最打动我的角色,是母亲淑子。

丈夫去世后,女儿劝她多交些朋友。淑子却说:“我这个年纪交朋友,只会徒增来参加葬礼的人数。”

听见这话,我忍不住笑了。暗自想来,只有真正活明白的人,才能说出如此刻薄、消极却又诚实到可爱的话。

敢用“死”来自嘲,才透出了“生”的豁达。

淑子就是这样一位豁达的母亲。

她可以把岁月年轮碾过的人生体悟,不着痕迹地按进日常生活里。

我们仅仅观看她的生活,看这幅苍老的躯体,在静谧的时间里行走、坐卧、煮饭、养花……就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本质。

只见她一面煮菜,一面说道:“这魔芋要慢慢煮,放一个晚上才会入味,和人一样。”

影片《比海更深》讲述的,是人与人的别离。

整部影片都弥漫着一股悲凉的味道,那里面,有父亲过世的伤感余味,也有家庭破碎的离愁别绪。

而极易被我们忽视的是,这一切痛楚最深切的承受者,其实是淑子。

丈夫离世,撒手去了另一个世界;儿子离婚,还可以开始新的生活。只有淑子,被狠狠地抛下,独自承受着双倍的痛苦。

正如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写的:“思念远离的情人是单向的,总是通过呆在原地的那一方显示出来,而不是离开的那一方。”

淑子,就是这样一个被留在原地的人。

然而,我们在她的脸上却几乎看不到悲伤,只看到从容和释然。

在丈夫葬礼的隔天,淑子就把他的所有东西丢掉了。

儿子良多不解:“在一起50年了,到最后就这样?”

淑子笑答:“别傻了,正是因为在一起50年,才会这样。”

因为那已被时间打磨得分外轻盈而深邃的爱,没有重量,却浩瀚辽阔,以至于任何一个物件都无法承载,唯有装进记忆里。

只有记忆,才是死者的天堂。他们将在那里,获得永生。

其实,淑子的婚姻并不算幸福。

丈夫是个不争气的男人,游手好闲,负债累累,但淑子却磕磕绊绊地守了他一生。

这或许很难理解。

而巧合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淑子的扮演者树木希林女士,也有着同样的境遇。

30岁那年,她与摇滚歌手内田裕也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可在此后长达40多年的婚姻里,丈夫却频频出轨、家暴、偷窃、和别的女人纠缠不清……

即便如此,树木希林仍然对丈夫不离不弃。

当别人追问时,她这样回答:“如果来世再次相遇,我仍会爱上他并再次度过狼狈的一生。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这或许才是关于“爱”的最纯粹的定义吧。

正如在影片中,淑子黯然神伤,说道:“我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对谁说过‘爱他比海更深’这样的话。”

其实,不用说的,她已经做到了。

如果说对丈夫的爱,是前世的孽缘;那么对儿子的爱,则是今生的羁绊。

见到儿子的衬衫上沾了咖喱,淑子还是会毫不迟疑地用手去擦,哪怕儿子已经年过四十,不再是孩子。

这是一位母亲的本能反应。

在儿子良多的身上,淑子仿佛看到了丈夫的影子。

他是一个落魄的作家,年轻时曾经获奖,之后便江郎才尽,整日浑浑噩噩,妄想靠赌博赢回人生。

终于,妻子忍无可忍,带着儿子离开,一家人就此离散。

良多只得独自生活,每月见儿子一次,并通过监视妻子,来实现对这段婚姻无济于事地守护。

这一切,母亲都看在眼里。

因为母亲,就是那个比我们更早一点知道我们会失恋的人啊。

可是,淑子却无法要求儿媳和自己一样,即使嫁了个窝囊的男人,也会厮守一生。

她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儿子,亲手搞砸自己的生活。

影片的后半段,是这部电影最耐人寻味的段落。

因为台风过境,母亲挽留,这一家人得以重聚在一起。

那一晚,谁都没有睡。

大人们睡不着,孩子不愿睡,母亲说:年纪大了,睡一会儿就够了。

所有人都固执地睁开眼睛,想再看一看曾经的生活。

淑子心里明白,这或许是一家人最后一次相聚。

于是,她抓紧这最后的机会,不动声色地,为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设计了一场告别式。

她拿出相册,一张张翻看相片,和家人们谈论着过去;

她做好晚餐——冒着热气的咖喱乌冬面,那是丈夫生前最爱的味道;

她铺上崭新的被褥,想让良多一家,重温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感觉;

……

这一切的一切,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挽留,而是为了告别。

淑子拿出良多年少时的作文,给真悟:“看,你的父亲小时候就很会写文章。要知道,文采是个很棒的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她在用这样的方式,帮自己的儿子在他的儿子面前,挣回一点点做父亲的尊严。

面对儿子良多,她不经意间说道:“为什么男人都不懂得珍惜当下呢?总是在追求失去的东西,想着无法实现的梦想,被这些东西困住,每天还怎么快乐?”

那一刻,镜头微微俯拍,透过坐在椅子上的母亲看向坐在地上的儿子。良多仿佛一下回到了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同样的姿势,聆听着母亲明明有意却装作无意的教诲。

镜头一转,淑子已坐在儿媳的身边,她抚摸着儿媳的背,静静看着她的侧脸,张口第一句话便是:“你们两个真的已经不可能了吗?”

这一细节,格外真实,也格外动人。

母亲就是这样,一面劝自己的儿子要放下,不要强求;一面却又为儿子,做着最后一点哪怕是徒劳的努力。

可是,正如电台中忽然响起的歌曲《别离的预感》,邓丽君轻柔婉转的声音,已将所有的情绪备好,只等着别离的上演。

最终,淑子将装有真悟脐带的木盒,交给儿媳:“今后就交给你保管了。”

而眼泪也终于决堤:“唉,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比海更深》的英文名是After the storm——台风过后。

大海,台风,都是最自然的存在。而将它们放在一场别离的后面,作为全片的基调,也让这个小家庭的别离,瞬间显露出了人生的苍茫无常。

而无论在生离死别的关头,还是妻离子散的边缘,我看到的,是一位瘦弱的母亲,倔强地站在那里。

她或许不是影片中最抢眼的角色,但却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她试图在破碎的生活里,为自己拼出丈夫的模样,为儿子拼出活下去的理由,而支撑这一切的,是心里那份比海更深的“爱”。

正如第二天的清晨,淑子站在阳台上,带着一夜未睡的笑容,向儿子一家挥手作别。

这位老人,再一次被留在了原地,看着他们完好地远去。

一次又一次地,目送亲人远去。

不过,只要他们都好,便是母亲,最欣慰的事。

 2 ) 梦想没了,好歹给我一个家

这几年格外高产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最新作《比海更深》,单从剧情方面看,个人觉得比他先前的作品都要有趣好看,不再是强迫着观众融入它的叙事,才能触碰到人物、体会他们的生活情绪。以《海街日记》为典型的风景美画,高端的格调,在《比海更深》中也消失不见了。我们看到的多是在狭窄的房舍展开的对话,和阿部宽那张满是胡渣的沧桑脸庞。不开阔也不特意寻找的环境,与塑造的窘迫主人公形象,给人感觉反亲近自然了,感激是枝裕和的目光又观照到我广大平民百姓的日常啦。

《比海更深》所摄入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两场台风的来去,英语译名〈After the storm〉,则寓意着主人公的未来走向天晴。而借助导演拿手的人物对话的奇特功效,截取的这几日光景,又纵深出了更远的时间长度,并被观众细微感知到,仿佛一个家庭从父母生活的初始到儿女成年、他们的老去都囊括其中。

像在暴雨作浪时,母亲与儿子谈到自己小时候避台风和伙伴躲进教堂,换了住所不觉在楼层狭仄的房屋生活了近四十年,想到恐怕又会死在这里,内心泛出几分失落又实则安然的人生况味。儿子听了只好难堪地答上一句:“你儿没出息”。母亲长久对儿子期期的盼望,儿子在职业尝试上的努力却至中年无所成就的无奈,这组拉动最深处回忆的对话最是让人感怀。又及母亲在阳台为一棵橘子树浇水,儿子想起这颗从来不结果的橘树是他高中时母亲买回的,愕然它还健盛地活着。落笔不重,却有如“厅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也”的力道。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谈到是枝裕和的作品总是关联到“死亡”,《比海》中亦是这样开头,阿部宽饰演的小说家良多没有给他太多温暖回忆的父亲去世,所有人都像是松了一口气。寡居的母亲不愿结交新的朋友,觉得那只是在增加参加葬礼的次数。言语间虽说着日子放松清静了,却常常觉得丈夫寄身于蝴蝶与她对话。生活了五十多年的他们,死亡所劈开的距离实际微弱渺小,因为人老了多半是活在回忆里的,老伴离去不尽是悲伤,儿子此时却不甚懂得。

良多无法释然的是在人生道路选择上与父亲的意见相左,心有怨恨父亲至死也未读过他写的小说。然而后来他却得知父亲细心存放着他的首版书,骄傲地分发给周围的邻居。这处情节倒跟国民史诗剧《永远的三丁目夕阳》分毫不差,儿子再衰再不济,却还总有一处会让父亲感到骄傲的地方。父亲却往往又会把它含蓄地深藏起来,像是故意让儿子回想起来百感交集。

良多就这样长大了,走上了背叛父亲的职业道路。生活不起色,为了按时交抚养费借钱赌车赛,拖欠债务。接下并不喜欢的侦探、漫画原著工作,还被前妻残酷地判为“不适合建立家庭”。这样的男人在我们身边则遍地皆是,也可能是我们的父辈,未来的自己,这好像会是大多数男人的宿命。梦想终究是少数人能实现的,内心的良善纯真被磨耗去,灰心丧志浑浑噩噩,似乎不能完全怪他们努力的不够,实在是像李宗盛所吟唱的:“从前的我没法懂,人生怎么会困难重重”。

生活的挫败,理想的偏离,很容易把他们打击的一蹶不振。但这种自我沉沦更多是他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原本有序进行的目标,被一次次闯入的混乱搅浑了,澄不清澈。年轻时一个人能借卑微的梦想钻火取暖,但等梦想的火光日渐微弱,找不到别的替代,那真是极惨极冷的命运,一个男人总有一天需要正确对待不涉世界时随口许下的大话。

“我的人生到底从哪开始不正常的”?良多显然没有得到答案。也许是只有在人与其它人确立了关联,才会发现梦想会悄无声息地换变目标,脱离个人,或者说它最终会为自己组建的家庭燃烧,不幸是他的理想之火未能温暖到别人便陨灭了。委身于现实的前妻说:“成年人了,光靠爱哪能活的下去。”像是评判青梅竹马的恋人步入需要协力经营的生活后,最后凄惨分手颠扑不破的真理。感到无奈的良多深感困惑,却也无可反驳。丈夫应当为一个家庭提供延续下去的基础条件,但他们在遭遇无能为力的困境时,又很容易被妻子指责为彼得潘式的不愿长大、正视现实。

妻子不理解的是在丈夫的世界,如果没有了爱和家庭的羁绊,丢失目标的他恐怕早已是秽形垢面,在一日日的重复无聊中深感乏味,天底下可有太多人借助酒精、恶劣脾气逃避生活推给他的一切。占了影片一半篇幅的暴雨夜,良多与前妻和儿子的短暂相伴,转到最后一幕,良多放手妻儿迈向地铁站,背景便给了人一种无比奋进的力量。为了所爱的人,他需要更坚定振作,也会更艰辛,但这对于他,又是最大的祝福。

失败的男人之歌,预演着我们终究逃不过有一天成为废柴,但可幸的是无处松懈的生活,也在紧紧拽紧我们不滋生出废柴之心。废柴仍有对美好生活的顽强的信念,这样的男人就永远可敬,同样可爱。生活的信念寄托于家庭而存在,人和人之间紧密的感情才是对抗现实问题的利器。

完整的家庭,在年迈的母亲眼里更是全部了,母亲专业户树木希林独自在家倒上两杯牛奶,放进冰箱的一个场景,与影片开始对照,回味不禁酸上心头。她多么盼望着儿子能常常回家和她在夏凉的傍晚挖挖刨冰,闲说半天小话。到这把年纪时她反倒期待着生活出现更多意外,比如一场台风过境的暴雨,儿子的前妻造访,她喜悦而慌忙张罗备饭,百般要求她留下过夜,把儿子降生时剪下的脐带交给了她,好系住一个家庭与她的联系。

NHK曾关注过随着现代化发展,日本社会越来越严重的“无缘化”(参考《无缘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青年可以没有社交圈地独居,老年人在住宅去世数周也无人发觉,跟所有人中断关联,这在是枝裕和04年的《无人知晓》中便有涉及。家庭观念淡薄,职场的同事也没有了互相扶持的深厚情谊。过去乡村彼此熟知的人际关系在城市生活中已荡然无存,这固然减少了关系勾连、团聚造成的冲突、纠纷,但潜在的可怕问题也在日益凸显。《比海更深》也在多处点墨了这种正在弥漫的恐惧,母亲想到的不给人添麻烦的死法,路人谈到的孤独死事件……人与人不只有疏离,甚至还有算计,良多所在的侦探事务所,便是接手这类抓拍丈夫妻子出轨,以便在离婚时使对方处于不利位置的工作。

《比海更深》的片名来自邓丽君的日本单曲《别离的预感》:比海更深,比天更蓝。 我没有比这样更深入地爱你的招数了(百度百科)。在电影中则是由母亲念出来的,她害怕人生的寥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来不会爱一个人比海更深。”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家庭好像都是破碎不全的,他反复不厌地拍摄这个主题,也是在坚持认为现代社会人际疏离所衍生的各层次的问题,只有通过家庭得到缓和,情感的包容、完整之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吧。家庭不只是年迈父母背后的精神支柱,也是在职场工作的生存游戏中,难以争取席位,平凡下去的我们的栖身之地。

 3 ) 「步履不停」后的「比海更深」,舞台见面会

2016年5月21号中午12点,新宿ピカデリー电影院日本首映加舞台见面会。
<图片1>
这部片子从一开始姐姐和妈妈在日常聊天,在厨房煮的おでん,就非常像是枝裕和导演的另一部作品,2008年的步履不停,甚至连宽叔饰演的「ダメな男」,都非常像步履不停里面宽叔饰演的角色。
承包笑料的依然是树木奶奶,台词简直太赞了,到后半段,阳子饰演的儿媳妇和树木奶奶饰演的妈妈,深夜在聊天时,那树木的演技真不是盖的,笑点和泪点都瞬间出感情。
这部片子的冲突制造在妻子和宽叔之间,加入了宽叔是私家侦探的一个段落,才可以使剧情不会变的和步履不停一样,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同的感觉。
生活依然生活,但生活也有被监视,也有监视。

影片结束,全场观众一起鼓掌,令人动容。
随即是迎接主创,每位观众都配发了一张写着大ヒット的硬纸片,宽叔,阳子和树木奶奶出场,树木奶奶突然折回去,抱着一个假人上来了,原来是 是枝裕和导演的,全场大笑。
三位主创是今天刚从法国戛纳回到东京,是枝裕和导演还留在戛纳,很有可能是领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的奖。
<图片2>

主持人先问三位主创这次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有什么感触。宽叔是第一次参加,阳子和小林奶奶都是第二次。

宽叔:很开心前天在戛纳上映,我们是和观众们一起看的,影片结束后,得到了大量的好评,我们看到后是非常开心的。还在戛纳看到了海,古老的建筑,真是一次很好的经历。


阳子在打招呼的时候竟然先来了一句こんばんは(晚上好),可见真的是太累了,这时差还没倒过来呢,了。

树木:来戛纳的时候看到每场电影的评分表,竟然有人打X,我们还在想,这都是世界上经过挑选的影片,怎么会有这么差的。要是我们的电影上映了,有人打X怎么办,影片前天上映结束后,我们都有点害怕,离开的时候都是仰着头的,出了影厅,大家都像要逃走一样。(哈哈哈哈,好可爱)

问:和导演再次合作的感觉。

树木:一点都没变,一模一样。(哈哈哈哈)

宽叔:导演很耐心,真的是我见过最温柔的导演了,在拍摄的时候会交谈,真的很开心。

(主要内容就是上面的,凭借记忆翻译的,哈哈)

最后全场观众一起喊大ヒット和主创们合影,结束。

 4 ) 我们都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人

作者|沈念(东京)
编辑|轻微(北京)

<图片1>

是枝裕和以1995年的长篇处女作《幻之光》出道,并凭借《无人知晓》、《如父如子》等作品闻名于世,又继去年大热的《海街日记》后推出新作《比海更深》,并将于2016年5月21日在日本全国公映。

作为国人最熟悉和最喜爱的当代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一直是戛纳电影节的宠儿和座上宾。4次入围主竞赛单元,1次入围一种关注单元,凭借《如父如子》摘下了评委会奖,并通过《无人知晓》推出了戛纳最年轻的影帝柳乐优弥。《比海更深》此番虽然再次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却惨遭降级至一种关注单元,不知是影片质量问题,还是电影节官方平衡和选择。不过,无论如何,这部看上去酷似《步履不停》的新片,依然会是今年国内影迷最期待的日本电影之一。

《比海更深》围绕独居住宅区的母亲淑子、长男良多、良多前妻响子以及11岁的儿子真悟之间展开。

15年前的良多获得了一次文学奖,但此后的作品一直不畅销。在侦探事务所上班的他只得自欺欺人借口说是为小说取材。与此同时,他利用职务之便监视前妻响子,并发现响子有了新欢而深受打击。一天,良太、响子、与真悟在母亲淑子家偶然聚集,但因为台风来袭而无法离开。这一破碎的“家族”被迫共度一夜,直至日出。



以下是导演是枝裕和与三位主演针对电影的阐述:
阿部宽:这次饰演的良多一角是非常废物的男人。虽然一直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却并不顺利,是被妻子抛弃的男人。初次饰演这样的角色,是一段新鲜而又愉快的经历。其实,我十岁的时候也有一段梦想破灭,浑浑噩噩的日子。而是枝导演的原创剧本,深刻地描写了那种真切感。虽然我并不是第一次参与是枝导演的影片,但导演能一直关切地看着我们的演技,依然让我们倍感安心。感觉可以将一切托付给导演去判断。我真的非常尊敬导演那追求作品最高质量的精神。

这次是在导演实际住过的住宅地拍摄,我以前不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时有熟知导演童年的人在场,所以现场十分温暖、热闹。大家太过兴奋,甚至到了阻碍摄影的程度。关于同树木希林女士的同演,我认为我们有着饰演亲子关系的最棒的环境。磨合演技的间隙,我们不仅聊了作品,还聊了各种各样别的话题,在一起度过那些时光的同时,自然就产生了母子的氛围。之后,(角色的台词便转换为)只有树木女士才能说出口的台词,真的非常有趣。

不知为何,在电影中我的妻子一角通常都是强势的女人,这次饰演前妻的真木洋子女士演绎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悍、冰冷的女性形象,而我也演绎了与以往不同的角色,感到十分充实。良多是一个看上去在逞强,实则非常软弱、十分废物但又既可怜又可爱的人物。

树木希林:因为个子太高而长时间受煎熬的阿部先生,并不仅在罗马浴场才能找到他的归宿。

那个时代大家所憧憬的住宅区,对于年过70还要在没有电梯的住宅去摄影的老婆婆而言简直是“我的老天啊”。

“我从9岁到28岁都在那儿生活!”
摄影时,与熟知他童年时代的人擦肩而过的,我们住宅区最出息的“是枝!”

我就算有遗忘的东西,也不会回去寻找。
这部电影,平庸也好,杰作也好,拉开序幕瞧一瞧也是一种乐趣。

真木阳子:是枝剧组有着不可思议的安心感,身在那个环境让人感到非常舒适,是一个让人能悠然自得的地方。导演的剧本,让人越演越觉得好,我从树木女士与阿部先生那儿也学到了很多,非常充实。这次我饰演的响子,是梦想着未来的女性。目不转睛地看顾着孩子与自己的未来,并付诸行动。所以才为阿部先生饰演的良多那样的,容易做梦的男性所吸引,反而喜欢上了那样的人。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剧本的第一页写着,“我们都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成年人”。本作中不管是阿部宽先生饰演的儿子,树木希林女士饰演的母亲,还是真木阳子女士饰演的前妻,都一边想着“本来不该是这样的”,一边苟活在与曾经梦想的未来不同的现在。以及,作为电影最重要舞台的公团住宅(译者注:国家提供部分资金,修建后出售的房屋,非盈利性质),被建设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在尽是老人的当今存活。

这次的电影一边拥抱无能为力的现实,一边无法舍弃梦想,因此握不住成年人们的幸福当下。如果我死后,被带到神或恶魔跟前,被质问“你在下界都干了些什么”的话,我的第一反应会是向其展示这部《比海更深》。

本作虽与”集大成之作”、”代表作”之类的称赞不相称,却无疑最浓墨重彩地反映了我自己的现状。

本文首发「深焦」(Deep Focus)公众号,欢迎转发,请勿转载。




 5 ) 所謂比海更深,也深不過對自己的溺愛

明明是部日本電影,卻讓我有著強烈的共鳴:一個人獨居的奶奶讓我想起了外婆,不同的是我的外婆是個購物狂,家裡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奶奶關於死亡的話,媽媽也常常和我說起,死亡其實並不遙遠;還有真悟對颱風來臨的興奮,也和我一樣,這大概是海邊長大的孩子的「通病」吧......當奶奶問男主角「你有遇到那個愛得比海更深的人嗎?」,男主角看了看睡著前妻和兒子的房間,似乎在暗示「就是他們了」,真的嗎?真的是愛妻子和兒子比海更深嗎?最愛的、最看重的其實還是自己吧,所以才會因為「懷才不遇」消沉那麼久,才會一直縱容自己的賭博癮,連撫養妻兒父母的能力都沒有,所謂人生失意,不過是一個溺愛自己的自私借口罷了。

 6 ) 《比海更深》开头拉片

一. 电影以黑幕台风播报开场,首先入画的是两个垂直的轴线视角镜头,几乎完整体现了这个狭窄的室内空间。而狭小的空间和强力台风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空间的危机。同时“摔了屁股墩儿却能得满分”的反转,这是一种对危机感的消融。表明暗藏转机。

小巧的桌面上摆满了生活用品(因为开篇广播的提醒,最显眼的莫过于收音机,影片后面有提及,因为生活不宽裕不能去澡堂泡澡,母亲便模仿澡堂泡澡的人带个手提式收音机。),女儿只能窝在桌角写贺卡,表明储物空间少。 母亲从阳台抱着被子回室内(大夏天晒冬天的厚被子,表明室内潮湿-因为没有空调-别人家都门窗紧闭,只能通过经常晒被子的方式驱散潮湿。),因为空间狭窄女儿不得不前倾身体避让。显然作为居住来说,这个空间并不舒适。

第二个十字轴镜的转切把文本转向了第二个要素:父亲与死亡。先是提到父亲经常(每次)叫母亲去屈身借钱,女儿的视线因此转到父亲灵位,并提及以后“不用担这份心了”,提示父亲刚刚去世。母亲也表现出“逍遥自在”的释然感,表明父亲在世并不太受欢迎,显然父亲作为父亲也好,丈夫也好,应该都是不称职的。接着女儿提到母亲以后一个人应该多交朋友预防老年痴呆,母亲用朋友交多了只是增加出席葬礼的次数做反驳,提出了电影的第二个母题-“死亡” 这里必须提及,从电影开场黑幕的台风播报(广播),到上图所示两个镜头里都有手提广播出镜,甚至可以说,以上两个垂直轴线镜头的轴线交叉点正是广播。 看过电影的朋友应该知道,最后“比海更深”的主题也是出自广播。显然“广播”是这部电影的第一母题因素。而广播是作为“狭小的封闭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纽带而存在的。那么电影的第一母题便是-“挣脱空间” 二.

接着从食物开始,进入影片的第二个集合-“大器晚成”。首先从妈妈的“让魔芋慢慢冷却,放上一晚上的话会更入味,人也是一样。”里,提到了年长而不成器的女婿。其次通过“字”(其中穿插了手抖的苍老话题,呼应“死亡”母题)提到了父亲唯一引以为豪的书法,每年贺年卡都手写(手写贺卡有两个层面意思,其一是彰显能力的执念,呼应到后面儿子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执念-以写畅销漫画为耻。其二也暗示了家庭经济能力。)。接着通过芝田先生因中学时不起眼的儿子而搬到独门独户的大房子,提出“大器晚成”。

从而引出自家的(狭窄空间内的)“大器晚成”,姐姐以揶揄的口气(影片后面有提及姐姐对弟弟的态度)提到了自家的大器晚成,母亲若有所思的认同了“大”。这里的“大”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年纪大,也就是对应了“晚”;另一层是 “高大”,对应了“大器”(接下会有很大篇幅描绘“大器”),偏偏“成”没有认同。这也就是电影的第三个母题-“大器,晚-不成”。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接下来大篇幅表现“大器”的同时,也连带了第一母题“挣脱空间”。这是一组强烈的对比,狭小的空间要装下大器显然不容易,换个角度来说,空间固定的前提下,大器在狭小空间里的生存状态是整部电影的精神内核(大与小的碰撞)。 三. “大器”出场。接下来一直到电影片名出现,一共十四个镜头,基本没有显像文本,将以快速的镜头语言解释带过。

3-1:表象的是两列列车相会的场面。这里可以有三种理解:第一是以画幅面积来看,红色列车始终占据着大幅面,而黄色列车占据小幅,可以理解成大与小碰撞的开始。第二可以理解为作为电影主体的阿部宽角色出场的提醒,前后两个情境的粘合,我们可以从下一个镜头的运动方向来看,阿部宽应该坐在面向屏幕而行的黄色列车上。第三可以理解为这种交叉运动暗示了角色接下来的处境。

3-2:作为主体的角色,导演给了一个相对大的角色面积占比,我们可以从参照物中感受到角色的“高大”,他的头比吊扶栏杆还高,在列车车门边上要看外面景色需微微低头。

3-3: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角色要从列车门口出来必须要低下头,不然头部会顶到列车门上框。这跟上个镜头一样,是空间的小与身体的大的碰撞。

3-4:角色拖着高大的身体往狭窄的“洞穴”钻。

3-5: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狭小空间”对“有高大身躯的主体”的压迫,高大的身躯与边上两位顾客形成对比。同时午餐的潦草解决反应人物境况。

3-6:主体走出地铁站,边走边擦嘴巴(境况的体现),接着身边两人逆向走过,同样是用对比凸显其高大。

3-7:通过下个镜头我们可以知道,主体是坐在大巴车上的,这个镜头里这条路上一共出现三种交通工具,向右行使的大巴和自行车,以及向左行使的小轿车。坐什么交通工具当然是身份的体现,同时运动方向代表生活轨迹,我们可以看到,相对比较清贫的交通工具都是向右运动的,而独立空间的小轿车是向左运动的,这里也呼应了母亲希冀的独门独户的独立空间,是主体现下难以办到的。

3-8-1:我们可以看到,在巴士内部,主体依旧保持了向右的运动轨迹,同时,在巴士这样的公众空间里,主体高大的身躯依旧被黄色的扶杆给框住。大身躯与小空间的压迫感再次体现。而主体的记笔记行为是暗示他的爱好(特长)的,显然被框住的也包括他的爱好。

3-8-2:这里出现了年长乘客的对话,对话文本在讨论“苍老”的话题(“死亡”母题的呼应)。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整辆巴士上除了主体之外几乎都是老年人,暗示了主体将进入“老年空间”。而“死亡”母题显然吸引了主体的注意。

3-9:这是对上个镜头提到的“老年空间”的顺接,杂乱老化的电路系统像网一样,网住远景的居住空间。而巴士继续往右运动。

3-10:放下主体后,列车继续往右行使。接着主体走向纵深,去蛋糕店给妈妈买蛋糕。

3-11:十字路口,呼应前面交叉行使的列车。这里依旧是人生道路的选择,可以看到主体依旧往具有(3-7镜头建立)象征意义的右边走去。

3-12:切中景,主体继续往具有象征意义的右边行走,行走中被路对面的景观吸引。

3-13:切过肩远景(上一个镜头的平行翻转),远景里出现了一个被封条封住的儿童娱乐设施。我们知道,这个设施在电影后面文本里起到了“起-承-转-合”里“转”的重要作用,所有矛盾几乎都是这里化解的,主体也因此选择了积极向上的人生。(如果以单一主体的运动方向为轴的话,这个镜头显然存在跳轴嫌疑。)人物也因此象征性的改变的运动方向,开始向左运动。而原本头顶画框的高大身躯也因此突然变小了。整个空间突然为主体开放了! 对应开篇“摔了屁股墩儿却能得满分”的反转暗示,影片作为“转”的儿童娱乐设施内部正是狭小空间的极致,一家人冒着风雨躲在狭小空间中。空间压迫到了极致反而释然了,这正是绝望后的希望。

3-14:人物出走纵深空间,走向前景相对开阔的大空间。有趣的是,远景深处导演安排了象征“狭窄空间”的老年社区,仿佛主体经过儿童设施(3-13)后,开始正式脱离“狭窄空间”的束缚。他的身躯也因为没有参照物和框体的束缚,突然变得不再那么“象征性的高大”了。 至此,影片片名出现---比海更深!

 短评

是枝裕和继续向世界展现他电影里的生活哲学,一贯的生活调味,将镜头对准废柴人生,在日常里寻找小规模的荡气回肠。

4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推荐

如失败者之歌,却要一直往前。这一部格局很小,却有很多斗嘴与讽刺的有趣瞬间,当然,核心仍然有母子、父子以及夫妻等各种亲情关系。会有有趣,也会有感动。基本正常发挥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步履不停》走了八年,理想与现实依然《比海更深》。喜欢这样的是枝裕和,一场台风好像能吹走所有烦恼。

11分钟前
  • 吴松张
  • 力荐

花这么多时间磨出这么一个所谓金句满满的剧本,不小心还以为在看韩寒呢。被戛纳降级果断是合情合理的,把[步履不停]反过来再拍一遍有什么劲啊。虽说表演蛮不错,戏写得也不错(但是这台词真是中二得令人捉急……),看似反鸡汤,其实还是鸡汤。这么一看[海街日记]还真是值得捧。

14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片名來自鄧麗君「別離的預感」,笑對失敗的人生,大概才是催淚的最高境界吧。而是枝裕和,有多少中年男人,他就可以拍多少電影。每一個人物設定都下了很多功夫,創造一個海洋,只拍一滴水。

15分钟前
  • sean cheung
  • 推荐

一段关系结束,最难受的是什么也都跟着物归原主。多出的空白,是我们跨不过的坎、必须面对的缝隙,也是向前的勇气。“我从来没有爱一个人比海更深”

1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电影编导只要开掘,每一件琐碎的事都将变成一个金矿。”多年前意大利编导柴伐梯尼这样说,也这样做过。日本是枝裕和今年的新片子《比海更深》就是这样一个标本:一个月一次的离婚父亲的见子日,被开掘出了多么光彩、丰富的金子啊!我们的电影人缺少这样的功力与情怀。

22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跟“步履不停”相比,增加了一点戏剧调味的是枝裕和。在少子化的日本,亲情变得更细腻也更难以表达,那种比海更深的黏稠情绪,有时候真的需要一场台风天来荡涤啊…阿部宽和树木希林这对母子演得神好,差点逼出我的老泪。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人生步履不停,爱情就像台风。幸福如中彩票,亲情比海更深。

2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比《海街日记》《如父如子》好太多了吧

27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台风过后生活照旧,新干线依然在拐弯处交汇错开,比海更深的爱和幸福或许并不存在,可彼此的羁绊总能让我们重新出发;金句闪现佳篇天成,砍斫戏剧枝节,磨平起落悲笑,展现日常底色,慢火炖成并不温情的鸡汤;父母曾是我们头顶的树荫,后来铺成脚底坚实的路基,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男人(孩)啊,是从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是从失去所爱的人开始的么。她说,人生啊,假如爱一个人比海更深,会很痛苦,所以多数人都平淡地快乐地生活着。

33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步履不停的蝴蝶飞到了台风前后的屋村,少见这么邋遢甚至反鸡汤的是枝裕和。这人生无望又反复,最深重不过一切无可挽回以后仍然不消散的一线温情

38分钟前
  • Rhodesia
  • 推荐

今年余下的热泪皆数送出。是枝裕和又把日常拍成了宇宙,让人沉迷于发现那些万变不离其宗的对照时的自我感动里。人生变幻,我们因为那些偏离计划的事快乐或悲伤,发出为何如此的疑问:谁在藏钱的地方预演好你的心思,谁在台风天和你一起找也许会中奖的午后彩券,谁曾骄傲地把你的书发给街坊四邻。

4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人生这东西很简单的”没有实现过大梦、没有变成理想的大人、甚至连爱一个人都没有比海还深,但我们,只会相聚这一次呀。台风夜里三人一起找彩券,说不定就是人生离三亿元最近的时候了。“我是不是说了了不起的话啊!”

42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是枝裕和这三年来最好的作品,主角终于不再是【中产阶层】以及鲜活描写庶民生活这一点比较有趣。途中哭了两次【今この胸に/抱きしめている/ 夢と未来と恋心と /忘れかけてた 大切な物 /取り戻せた気がするから 】电影结束只想用这段歌词作注脚。 PS希望树木希林健康长寿,若世上没有了她,会非常难过。

43分钟前
  • 貓頭一
  • 力荐

我可是大器晚成的类型的。太花时间了,要快点。

44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交了朋友,也只是增加参加葬礼的人物而已。出完片头字幕的前五分钟,我就坚定地给五星了。“你是与全国数以千万计的赌马迷和彩票狂为敌啊”,“都这把岁数了,我却从来不会爱一个人比海更深。普通人都不会有的啦。就是因为没有才活得下去,而且还那么开心。”

49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在人生岔路口的26看到了《比海更深》,再次谢谢是枝裕和。没有成为那个小时候心里想了许多遍的理想的自己,爱过的人细想也的确没有比海深,真差劲啊,人生。但台风一过,庸常依然。在这个岁数,被许多事情接二连三地提醒,开始接受那份成年人的无力感。

51分钟前
  • Pirouette
  • 力荐

那棵橘子树,那只蝴蝶,那一阵风,那一对母子,温柔绵长。

53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