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中时代同班同学山内樱良(滨边美波 饰)的一席话,我(小栗旬 饰)最终成为母校的一名教师。在和学生栗山聊天的时候,我不经意想起了与樱良共度的那几个月时光。当年,我(北村匠海 饰)偶然发现樱良的秘密。她罹患了严重的胰脏疾病,不知何时起她动笔写下了抗病日记。疾病并没有击倒这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反而展露出愈加灿烂的笑容。与之相对,我更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鲜少与人交往。在日记的帮助下,我们的人生轨迹短暂地交回到了一起。我与她共度有限的每一天,直到那份快乐自在戛然而止……
本片根据住野夜的同名小说改编。
不想去讨论男女主的性格类型,也不想去讨论剧情的套路亦或是合理性,也并不想去讨论所谓的爱与成长。我想,自己的泪水都是给了所谓的宿命感了吧。一段注定要结束的樱花季,一场注定的悲剧,但却还是让人情不自禁,让人义无反顾,让人期待几乎不可能的奇迹。
有人说,人生最慈悲的设定是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终点。
正如另一部科幻片所想象,假如每个人出生都带有一个生命长度的倒计时,甚至还可以交易分分秒秒,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
而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不会做这样沉重的假设的。记得在幼儿园时,妈妈陪我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自己一直觉得太遥远而无聊,直到前几年自己才又读了一次。实实在在被感动了,是被一种生命力所感动,那真是一种与隐形结界横冲直撞的倔强啊!人如困兽,谁又不是呢?自己有时会重新审视战争与灾难于生命更广阔的意义。所谓温水煮青蛙,安饱思淫欲。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我们似乎远离生命的担忧与困惑,少了那么几分对深刻哲学的敲打。快乐与有趣成为了第一要义。自己仅仅通过书籍与影视,也确实很难真切理解那些绝望里生出的绝艳的花木。那种迫切,那种张力,那种求而不得,那种辗转反侧,那种如履薄冰,那种狂喜若癫。似乎岁月便静好,人生便淡泊。历史轻轻一顿,略过了多少平凡而安宁的人生啊。
这部电影也似乎怀着一颗小野心,想来探讨生命,探讨命运。一如这句无奈而深沉的告白: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男主问,你会死吗?
女主答,每个人都会死啊。
我是说你真的会死吗?
是啊。
是啊。
回眸一笑,百花开,百媚生。
一二三四五,所谓的遗愿清单其实是为男主量身定制的打卡单。这不是一个生产轰轰烈烈英雄的年代,最为珍贵的,也只剩下和亲人爱人朋友的小幸福了。而当这些小心愿与小羁绊被揉碎在宏大的命运脚底板下的时候,旁观者的心也会不自觉被拧在一起吧。多想陪他们两个一起去看晚樱,一起去波光粼粼的河岸再述衷肠,多想他们能够看着对方的眼睛、面对面地说,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现在想来,最残忍的一个画面莫过于这张包裹女主的大报纸了,似乎早早地就说好了故事的戛然而止。你要做好准备,到时候不要伤心哦。傻瓜,我们怎么会不伤心,你如此明媚可爱。
记得看过知乎上一个问题,亲近的人离世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是一个我不敢想象的问题,于我便是一场世界大战般的分崩离析吧,即使逝者只是我一个小学的好朋友。突然想起来学化学时很震撼的一个知识点是,固体也会扩散。铅板和铁板放在一起,几年之后也会彼此渗透。人和人之间的千丝万缕只会更细致与入骨吧。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但其实酸酸涩涩的,其实只是单纯的两个灵魂的倚靠而已。
男主广博的学识与对生命的敬畏,让他拥有了超越同龄人的智慧与深度,不同于那些表面上和和气气的嘘寒问暖,他的目光是凌厉深邃的。女主的大限之期也赋予了她卓越的洞察力与珍惜力。她努力让周围每一个人都生活地更为舒服顺意,也在这个过程里实现了自己的绽放与生命的延续。
也许故事的开始,这只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偶然;也许推动故事的,只是彼此对世界习惯性的包容与善意;也许一开始,她只是笃定,他是不会真的为她动心抑或为她伤心的,因此她可以放心的展现自己的懦弱恐惧与无助,这颗善良的灵魂,一直到现在所想的,也是最小化周围所有人的悲伤啊。
但是当彼此更加靠近,更加靠近,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明明白白、干干净净、一刀可以划出齐齐整整。她发现了他的深刻,发现了他的善良,发现了他的温润如玉,他发现了她的热烈,她的坚强,她的蕙质兰心。他们在对方身上都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模样,那种可望而不可求的气场。接触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如同上面提到的扩散作用,也必然伴随着互换与转移。又或者说,如同电影里的那条线索-《小王子》,彼此定点定时的接触,如同小狐狸与小王子的故事,在扩散中完成了驯养,使自己成为了对方生命里的独一无二了罢。也许他们并不会成为很合拍的恋人,但这种心心相惜的灵魂伴侣或许会成为无趣生命里更宝贵的存在吧。
有心或无意。
他们终于还是成为了彼此。
他们终于还是吃掉了对方的胰脏。
一部被名字耽误了的电影
看到[念念手纪]这个电影名,想看吗?
这个名字,容我脑补: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念念的铝孩,被下放到小山村。在那里,她结识了一个淳朴的蓝孩,却只能把这份爱恋埋藏在心底,记在日记里。四十年后,这本尘封的日记被孙女翻开……
“念念手纪”,带着点作古的纯爱气息。
还总觉得应该是“手记”。
谁能想到,它就是去年日本的高票房纯爱片:[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因女主角写的“共病文库”,才有了这个名字。
我还是比较想看这种宛若食人族爱恋的标题党啊。爱到吃了你的心肝脾肺肾,爱到让你的血肉和我一体,爱到满口鲜血,红了眼。还以为是母螳螂。
竟然还是纯爱。
樱花人民想必也如此。
它在2017年的日本票房榜上排名第五,仅次于[名侦探柯南:唐红的恋歌]、[哆啦A梦:南极冰冰凉大冒险]、[银魂]、[精灵宝可梦:就决定是你了]。
热爱动漫和漫改的樱花人民,好不容易才高抬贵手,让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挤进了票房榜。
可引进到我们这儿,电影名却耽误了事儿,原本调皮的咋呼感觉,落满了尘埃。
何况,这部电影里,最令人动容的部分,也恰恰是这一句“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对我来说,也是唯一动容的部分。
【你们还把名字改了。
爱情和死亡,让无数日韩导演执迷不悔。他们不厌其烦地将两者绑定在一起。
笑靥如花的绝症女孩,在日本电影里,实在是太过多见的套路。[念念手纪],又是如此。
在她之前,太多美丽的女孩,在导演的安排下,笑对死亡。
她们都明知不久于人世,所以抓紧时间活着,不敢浪费时间哭。
早年间,中国观众熟悉的日本绝症女孩,是《血疑》里的幸子(山口百惠饰)。
那个时候,人们的审美,还是凄美。“惨”是这类题材的关键词。
幸子说:
我曾经说过,我到临死,要和非洲象一样,单独地悄悄地死去。那时候你对我说,你不会让我孤零零死去,你要在我身边。这个时刻到了,终于到来了,让我留在这儿,请你抱着我。
说到以上台词,我得偷偷递给我娘一张纸巾。
但现如今,绝症之恋,走的是元气路线。
所谓“起风了,还是要勇敢生存”,绝症女孩们一脸阳光开朗的笑容,誓叫死神怀疑人生。
其实作为一个暗黑系少女,我也有点怀疑人生:都要死了,换成我哭都来不及了。
我的心情如看见沈巍吐血的赵云澜。
[念念手纪]里,男主角春树(北村匠海饰)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看到了樱良的生病日记,她得了绝症,还笑得这么开心,我该怎么面对她?
最终他决定无表情面对这一切:
“最痛苦的人都没表现出悲伤,其他人却在这儿帮她掉泪,简直多此一举啊。”
女主角良苦用心,不让身边的人担心。所以我也决定不哭了。
拍绝症爱情故事,像做糖醋排骨,糖、盐、醋要配比恰当,元气和悲伤,也要有合适的比例。
元气太多嫌虚假,悲伤太多嫌煽情。
可如果没有巨大的悲伤映衬,所谓的坚强也绵软无力。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长泽雅美的笑容很美,但令我一颤的,是她在录音里说:
我也会像他突然死去吗?我害怕死亡。死亡就等于永别。我知道你会忘记我的一切。
[我脑海中的橡皮擦],男女主角的热恋桥段当然让人怦然心动。
但令人不能释怀的,是秀真(孙艺珍饰)阿尔兹海默症发作,一脸无邪地和前男友拉拉扯扯,而哲洙(郑雨盛饰)只能苦涩而无助地把她拉回身边。
这里有个很残酷的事实:甜归甜,积极归积极,但令人忘不掉的,总是足够的糖分之后,猝不及防的虐。
我试图在[念念手纪]找到这样的瞬间。
而这个瞬间,恰恰就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影片一开始,樱良生病的事还没有被揭露,她却突然说了一句,“想吃掉你的胰脏”。
因为古人相信,哪里生了病,就要吃相应的动物内脏,以形补形。
好不甘心啊,为什么只有我生病,好想吃掉那个人的胰脏,偷来他的生命力。
以形补形是胡说的吧?但是万一有效呢?我要吃很多很多的内脏。
看似荒唐的“食人系”台词,掩藏着不甘心,让人突然从那笑容下,品出了别的东西。
暗黑如我,太想看到这种小小负面情绪,即便自私一点,不满一点,却令人无法苛责。它让我觉得,那是个人了。
滨边美波的理解中,演绎这个人物,最重要的就是笑容。
我必须发自内心地笑,虽然病了,但快乐时还是要笑。但这也是个面对死亡的女孩,我也不能忘了,孤独和恐惧常伴她身边。
她的笑当然很美。
可看着她开心地笑,我总觉得她是个纸片人。
这样的脆弱,让纸片人突然活了,像我们每个人面对死亡时一样,害怕,颤抖,无法掩饰却硬要掩饰。
春树最后发给樱良的短信,回敬一句“想吃掉你的胰脏”。
因为胰脏是人体产生能量的部分。而樱良的能量,辐射到了春树。
我却不太愿意像樱良一样,笑得人更难过。
我相信悲伤、恐惧,也是人生体验的重要部分。
为什么不敢受伤呢?为什么不让那笑容背后,有面对现实的勇气支撑呢?
而今笑容后只剩逃避与空洞。
我只想对导演和女主角说:
-
文: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一】
都什么年代了。
说起纯爱,很多人难免一脸嫌弃。
就像文艺青年、网红、奇葩等标签,很多词汇的属性随着时代变化和发展被扭转了本意。那些有幸在最适合纯爱年纪时恰逢经典纯爱作品的人都已经长大,人生轨迹也或多或少留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充满传统风格的烙印。
现在的年轻人还谈论纯爱么。
单说日剧中的纯爱作品。
无论是东京爱情故事,还是悠长假期,无论是求婚大作战,还是交响情人梦,每个日剧饭都不难说出一款甚至几款放置在内心深处殿堂级位置的纯爱代表作。
若是将日剧纯爱作品再追加上“校园”标签的限定条件,也就意味着选定范围直奔纯爱主题而去,能做出这种选择的主创,简直是必须要具有直奔“正中我心”和“什么玩意儿”两种极端评价的勇气和决心。
比如曾经一无所有的学生时代。
曾经的学生很少有手机,却能将某日上课传递纸条的内容铭记一辈子。
曾经的家庭很少有汽车,绝大多数城市没有地铁,公共交通稀烂。骑单车上下学的过程,无论是经历内容还是耗费时长,在整个学生时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倘若和心仪的同学顺路,是不是要一边哀叹时间短暂,一边期盼自家住的再远些更好呢。
曾经的学校很少有像样的食堂,更不会有各种外卖送餐上门。和中午同样不回家的死党跑出校门吃几块钱一份的各种小吃,说好了吃过回教室复习,结果又把时间浪费在闲聊游戏攻略或者明星八卦上。时过多年,也许那时的死党早已形同陌路,也许不久前,你刚刚不远万里赶去参加死党的婚礼,你可能还记得当时日益亲密的契机是多么小的一件事,或者翻脸绝交的理由是多么幼稚的一句话,你却永远无法说清,究竟是命运的选择让你们忘记想要回家,还是偶然的决定留下才有机会参与彼此的人生。
村上春树和岩井俊二则通常以另一种形式丰富我们关于纯爱的认知。
在没有机会随时微博、聊天、王者荣耀的时代,很多人在十五岁之前就对《挪威的森林》和《情书》的情节烂熟于心。
倘若将范围放开些,十几二十年前将痞子蔡视为知心哥哥将轻舞飞扬看作梦中情人的行为,现在想想,其实也挺害臊的。
对了,还要加上二次元世界初出茅庐的新海诚,说谁整个青春都没在河边湿过鞋,简直是要比恐龙还要稀有。
“拜托,大叔,醒醒吧。”
“这是哪个时代的校园纯爱啊。”
好吧。
【二】
图书馆的情节很难不令人联想到岩井俊二的《情书》。
事实证明,剧情至尾,在角落藏匿若干年的秘密重见天日的情节,真的无法复刻《情书》最后的惊喜。
值得欣慰的是,仿的并不算差。
之所以说配得上校园纯爱剧百科全书的称号,在于你能想到的校园纯爱元素和场景,就像恋爱养成游戏的企划一般无一遗漏。
大庭广众如教室就像平行线,四下无人如图书馆就像同心圆,天台、校门外、神社都是经典的剧情发生地,校外约会、外宿旅行就像一席料理中的主菜,更不用说父母不在家的擦边球情节。
再加入前任的纠缠不清元素,啧啧。
【三】
本就时日无多的樱良被突然夺走了生命。
而志贺的表现扎的人心疼不已。
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也没有自暴自弃的颓丧。只是安静的花了一个月时间整理好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去面对那本遗留下的《共病文库》。
将观众的情绪铺垫到如此地步,再回过头去,在日记内容的牵引下,用樱良的女生视角回顾一直以来发生的一切,将已然成型的模样打碎后再度粘合,用物件的伏笔来带出影片情绪最高点的手法至少显得比场景和事件驱动的设定显得要高级一些。
再加上星星点点的温馨和默契,整部影片的节奏拿捏的刚好。
青春和生命都是一种轮回。
樱良的生前和身后是,志贺的师生身份转变也是。
总是不会挑男人的恭子是,十年如一日钟爱口香糖的丈夫也是。
【四】
有一种偏见,认为所有的纯爱经典都已经演完了。
我也有过这种偏见。
再激烈的青春放纵能有爱情动作片激烈么。再残酷的生离死别能有医疗命案剧残酷么。也不能说长得丑的人没有青春,这不过是一句调侃。当然了,如果把身患绝症的女主换成凤姐,哪怕心灵美到世界小姐级别,恐怕也刮不起和风细雨,只会是腥风血雨。
大多数错误做法的本质,是把纯爱本身打包成一个时代的符号,搁置在历史长河中某个一去不复返的角落。
这样做自然有充足的理由,那些步入中年的身体和灵魂,别说看见过听说过,也许所有的爱恨情仇都亲身经历个遍,早已身经百战,即便回头看到的最高级别大师的编排,也难免觉得不过如此。
艺术是高于生活,但不如生活刺激啊。
你清楚知道纯爱剧的每一步套路,无非是从互不相识到私定终生的过程描写,将命运作用在某一件极为细小的事情上,演绎出力量最大化的效果。
即便如此还嫌料不够猛,那就再加入不良、堕落成分,吸个毒、打个胎,误入一切歧途,甚至最后只能安排出人命了。
少年的悔恨和少女的眼泪,不过是剧情需要的廉价设计,这一个动作之后的下一句台词,你都能脱口而出一百种可能。
可是,一旦决定沉下心去看,在长达一百五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哪怕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眸眼神、一段旋律、一处场景、一副画面,刚好不小心戳中你内心尘封多年最柔软的部分,何不就顺其自然地接受极难得的,仿佛从骨缝中蒸发出来的情愫,将自己推入影片中极度理想化的梦境,老泪纵横一把算了呢。
什么是纯爱电影呢?
校园,青春,逆光,少年气,抓不住的美好……但最重要的是,“纯爱”往往描写的是爱情的萌芽,而不是爱情的生长。
本周上映的这部《念念手纪》就是典型的日系纯爱电影。
虽然它的另一个译名,看起来并不怎么纯爱
男主角志贺春树(北村匠海)偶然在医院捡到了女主角山内樱良(滨边美波)的“共病文库”,樱良罹患胰脏癌的秘密因此被春树知晓,两人的命运红线就这样被联系在了一起。
但就像通常的纯爱电影,只要当男女主角最终确知了彼此的心意,影片就宣告结束——因此,爱情萌芽,已经是最大的意义。
经过影视化改编的《念念手纪》,在许多地方甚至带上了岩井俊二《情书》的影子:
在类似的双时空叙事里(小说《念念手纪》并非如此),樱良的少女心事藏匿于《小王子》(《小王子》是电影版才增设的道具),而众所周知,藤井树在《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里完成了最隐秘的告白。而且,樱良与藤井树在镜头里,都留下了一个在图书馆里好看的逆光身影。
此外,“死亡”成为贯穿《念念手纪》与《情书》的重要主题。
区别是,《情书》处理的是对死亡的释然,而《念念手纪》强调的是对死亡的坦然,死亡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对绝症少女樱良是这样,对健康的春树同样是。
电影里,樱良玩笑似地向春树表达,没人敢打包票说,春树不会比樱良早死。而更为唏嘘的是,最终夺去樱良生命的,并不是癌细胞,而是无差别杀人犯。
实际上,《念念手纪》的日文原名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正是因为这个看似悚然的标题,让这个本文有了不同于一般套路化的纯爱故事的魅力。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大概是最酷的一句爱情告白——樱良告诉春树,如果你吃掉了我的胰脏,那么,我的灵魂也可以进入你的生命体里。
最后,春树在表达对樱良的爱意时,先是在手机里列举了一大段樱良的可爱之处,但末了统统删掉,而仅仅打出这么几个字:“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想成为你的样子”。
这恰恰是《念念手纪》最迷人的地方,它塑造了这么一种人物关系,就是“我想成为你”。
看似向日葵一样灿亮的樱良,在春树面前毫不避谈癌症的樱良,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深深惧怕着死亡,她希望成为像春树一样人。因为,在樱良眼中,春树是充满勇气的。
春树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男生,而且和谁都不交道,但对樱良来说,春树就像每时每刻都在一个人战斗一样。而随着春树与樱良的交往,春树也越来越发现,他并不是谁都不需要,他希望樱良不要死,可以一直活下去。
大概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期盼“你最好成为我想要的样子”,而很少有“我想成为你的样子”吧。
电影在开篇就引用了《小王子》里的句子,“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肉眼看不见的。”
这当然是在说人心的幽微,类似《玉子爱情故事》的名言:“言语总是比心意要迟到一步”。
那么,樱良与春树的关系,是不是也很像小狐狸与小王子呢?小狐狸告诉小王子,最好的关系是驯服——那就是小狐狸应该愿意小王子走进自己的内心,而小王子也应该愿意向小狐狸坦露自己的爱与怕。
电影里,樱良与春树一直在玩的一个游戏就是“真心话大冒险”。
在这个游戏里,“真心话”与“大冒险”当然是两个环节,但在某种意义上,每一次的真心话就是一次大冒险,因为要充沛的勇气才可以啊。
对樱良来说,充满的勇气的春树,也是要鼓起满满的勇气,才会对樱良说出那句“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的。
所以,爱是很难的——这个角度看,看似轻盈的纯爱电影还是有它的分量在。
文/淹然
有小栗旬就得无脑加星!醉倒在他的小鹿眼里。看完和室友讨论,我认为女主都快死了还勾搭男主的行为太过自私,她走的潇洒,留男主抱着她的日记和遗书流一辈子眼泪。若是男主独身还好说,如果再谈女朋友多不公平,有个永远赢不了的情敌--上天堂的前女友。
可室友就表示很向往男主的经历,因为女主走了代表她对男主的感觉也定格成了永恒,正因为她死了这份感情才能永远保鲜永不变质。知道有一个人爱你永不渝的感觉挺好。
听他说完还挺新鲜,的确是我完全不会想到的点。
青春,绝症,纯纯的爱,真是很老套的故事。故事很纯,主角很纯,外加超级柔光滤镜,纯得却有点假了。
节奏缓慢,中间有几段叫人昏昏欲睡。不喜欢女主的人设,莫非得了绝症就有又作又矫情的资本,撩男级别也是一套一套的很厉害啊。笑容觉得生硬,反正我看着尴尬。倒是小男主在女生去世后去她家祭奠哭泣那场戏,还挺感人的。
日本纯爱片对樱花雨真是执念,虽然俗套,确实美。 图书馆的情节叫人想起《情书》,是致敬?
有两点细节不能忍:一是《小王子》那么热门的图书会在学校图书馆里12年不被发现?二是那么俊俏的小男生,居然说是班里最不起眼的男同学,当咱们是瞎子吗。。。?平平淡淡古天乐?
唉,一把年纪看纯爱片,可能有点苛刻了。
——2018.09.06 成都峨影1958影城
在胰臟中心呼喚愛
养鸡系电波女主 我选择狗带
为栗子看的。越来越不喜欢纯爱的外表下透露出的让人无法认同的日式思维模式,如同沸腾的爱。然而往往这类电影最后十分钟又让你哭的似乎可以忽略掉其模式的弊病……所以说电影院看纯爱电影情感大起大落真的很伤身体……男演员们都很出色,尤其那个口香糖小哥
“活着就是,和某人心意相通吧。认可某个人,喜欢某个人,讨厌某个人,和某个人在一起,牵手,拥抱,擦肩而过,这就是「活着」。独自一人,是不会懂什么叫「活着」的,没错,又喜欢,又讨厌,又快乐,又忧愁,这种迟钝,这种与他人的沟通,就是我「活着」的证明。”
看之前毫无期待,意外有惊喜。春树和樱良相处的桥段都不俗套,似是而非的恋情,裹在青春和死亡之中,结尾升华得很自然。一段美好的感情,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导演把青春拍得真美。看到矢本悠马时,还是想不起他的名字。那段樱良撩人差点被反杀的桥段,对于青春期少男少女情绪的描绘,好真实。查了下,发现北村是天蝎座,是铃木老师里别扭优等生,是宽松世代里的打骚扰电话的年下小男友!
8.6/10 愛是自己選, 不關緣份事
看到女主,我对狂赌之渊真人已经不再担心。故事纯爱,套路催泪,但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多么出格又令人难忘的情话。不要忘记青春里那些印记,不要忘记你这样活过
3.5,柔光滤镜纯爱片,除了绝症梗的突然发展以外都挺老套的,而且女主人设也过于理想化了。但是,这是真!纯!啊!高纯高虐,在影院看绝逼要被煽哭。滨边美波也简直……美少女的最佳年纪。
1.小王子这本书拯救了多少影视编剧。2.论大友花恋长成北川景子需要几个步骤。3.柔光不打得丧心病狂看不清演员五官不要说你是日式小清新。4.他爱她她却爱着她,第一次见绝症片主角竟然并非死于绝症。5.不能用想活在你心中这种随处可见的句子,所以到头来我还是想吃掉你的胰脏。
从头哭到尾,两个人好像我都懂。像男主一样在自己的世界战斗,似乎也曾无意中带给人力量;像女主一样每天等待死亡,知道日常其实都是仅有一次的宝物。因为选择的相遇,给一个人自己的秘密,去交流、了解、认可、被认可,发现彼此的善良,成为彼此的力量。吃掉你的胰脏,就是用对方健康的地方让自己变好
每年!每年我都要像强迫症一样看几部“日式无脑俗套治愈青春片” 。边看边吐槽“什么啊 烂死了 根本不会这样说话啦” ,然后边“ステキ!”。玻璃青春之花,日系特色。
美波35亿实绩到手之作。东宝把当年长泽《世爱》走红的经典模式在美波身上成功复刻,可见清纯系透明感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极其吃香的。故事依旧是日式青春校园片的老一套,不过在癌症元素上出其不意的来了点反套路。美波当时的脸还是肉肉的,演起戏来笑得有点用力。在想如果女主没有不治之症,作为班里人气十足肤白貌美的女孩还会对不善言辞沉闷木讷的男主另眼相看么?由一本手记开始的爱情其实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女主会撩倒是真的。
君にとって、生きるっていうのは、どういうこと?誰かと心を通わせること。喜欢的三个细节,男主角说唯一喜欢的女孩子是喜欢给全部东西加上San的人,真实挑战游戏的时候桜良解释的活着的意义,还有桜良给恭子的友谊和遗书的信。
我旁边一个人来看的小哥哥哭得稀里哗啦的,想给他递张纸
少女漫改?前半部简直像低龄五十度灰,“撩男套路深”之技法集大成:情非得已的酒店同一间房、真心话大冒险、洗澡忘带洗发水,猜猜看我的三围、在地上娇憨打滚等被抱上床…然而规定动作是:你还不能不把这一切理解为天真烂漫,谁让人家是青春片呢,谁让人家得了绝症呢。不得不打着寒颤说:是在下输了。
浜边美波~最美的16岁
很纯很纯,纯到甚至不能归类为恋爱题材(确实不是),是那种就算没看过原著也知道故事走向和结局的电影。台词和泪点都很老套,但到最后就是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流泪,也说不清楚是哪根弦被触动了。作为和男主相同性格的人,如果现实中有女主这样的存在,我会感到很尴尬很困扰吧。
明明片長不到2小時但中途還是很有想看手錶的衝動,濱邊美波有種不懂如何形容的感覺/氣質…(漂亮版志田未來?)我的淚點反而是小栗與上地君重逢(不論戲內角色還是二人合作)
看在建国桑主演的面子上,都不忍心给低分了。但是不得不说,妹子真的是,得了绝症死了还要给身边的人留下一辈子的阴影,撩了人家一溜够,最后连朋友可能都不算。画面拍得再怎么唯美也不能这么欺骗感情啊。(冷漠脸)
这部终于把绝症梗的死法玩出了新花样,不再是慢慢狗带,病床前生离死别...女主这波非正常死亡操作让人吐血。最后,你们倒是给我把to-do list上没办完的那件事给办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