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消失的歌声
在湍急的怒江边等待溜索的人平静地象在等着搭公车,因为清醒,混浊的江水翻腾起的情绪始终落在两岸青山的怀抱里,不等水花浅湿青衫,已经蹦着远去.利索地在溜索间攀渡的男女也是如此,攀上蜿蜒陡峭的山路后,他所去的世界是在天或在地又有谁知道呢?唯有掖着公文包的过客会寻思着来的世界,笨拙地记录那个本该消失的歌声.
因为<中国的鸟人>而思念马骅,那个已经变老的山谷的儿子和他被忘记的诗歌.
在变老之前 马骅
远去知了在枝上一叫,天就凉下来
寒气涌上树冠,肆意删改
凌乱成本地的秋天 衣襟上的松针越来越多,嫩得尖锐
在温凉的乳内寻找着对应
裙摆却执意扭身
在夜色中驾着剩下的夏天远去 夜莺在梦里一唱,人就老下去
暮色铺满被面,左右翻滚
合拢了起伏的屋顶 幻想中的生活日渐稀薄,淡得没味
把过浓的胆汁冲淡为清水
少年仍用力奔跑
在月光里追着多余的自己远去
日子在街头一掠,手就抖起来
文字漏出指缝、纷纷扬扬
爬满了将倒的旧墙 脚面上的灰尘一直变换,由苦渐咸
让模糊的风景改变了模样 双腿却不知强弱
在变老前踩着剩下的步点远去
2 ) 飞吧
日本东京距离中国云南有多远?
现代文明距离农耕文化又有多远?
在时间的轨迹上,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一路狂飙,挟带着物质极度丰富的优越感,却不时要回头寻找远去的风景,才能避免对于未来的困顿和恐惧。
当天下大同,恐怕回头看见的也只是空无一物的苍白。
所幸,我们距离天下大同还有遥远的距离,不同地域发展的差距,还能让我们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内找到曾经逝去的。
白色衣领 合身洋装 朝九晚五的公司职员
尖角大领花衬衣 平头 刺青 刀口舐血的极道分子
来自东京都市
向着云南西部横断山脉高大而狭长的山脉列布区进发
认知到发展、文化的巨大差异还可以算是异域旅途中的乐趣
但最终进入雾锁云绕的山谷,氤氲云雾四起弥漫直上九天,此间宛如世外桃源,如沐春风 心灵涤荡,灵魂进化,那些世俗的工作任务已经无关紧要。
美丽的风景 美丽的姑娘 还有美丽的传说 乐此不疲
但
此间非仙界 红尘俗事多
有苹果般的脸颊 淡蓝色的眼眸的姑娘 也有因病失聪的乐师拨弄琴弦被撕裂的节奏
选择:
是要帮助他们发家致富,摆脱贫困的生活 却有可能失去现有的平静祥和安宁的日子
还是要不顾他们实际的困顿,用贫穷封闭来保护生态与人心的平和?
或许两者之间能找到平衡?或许不能?
或许这如同扇动自制的翅膀就可以遨游云霄的神话传说,一个美好而不切实际的梦而已。
哪怕每次的双脚腾空换来的是笨钝肉体的坠落 也不会放弃这个梦想。
总有一天,哪怕白发耄耋 刺满全身的不动明王像不再勇猛严厉,扇动双翅,脚, 终于离开了地面。
山谷间,数双翅膀摇曳。
3 ) 三池崇史与不一样的诗情画意
三池崇史一直被评价为带着疯狂气息的导演。总是有一种近乎可怕的味道在他的电影里弥漫。
只能说是另类,而我不喜欢。
我承认自己是缺乏勇气的,我更喜欢看那些淡绿色、带着痛苦的青春,而不是直面血淋淋的人生。
记得在一篇影评里说,“三池崇史组合塚本晋也,简直就构成了日式Cult片的鼻祖。”
类别一下,除了《双生儿》,我也非常不喜欢看塚本晋也的片子,比如《铁男》,比如《妖怪》。前者那令人恶心的钢铁和血肉结合在一起的怪物,那变成了电钻的男性器官。后者鲜血淋漓的死尸,有着邪恶而惨白的面容的妖怪。
我看我无福消受,还是敬而远之。
但有时候想逃也逃不过,就像那天居然鬼使神差地买了三池崇史的一部片子。
幸好,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中国鸟人》。
碟片介绍上这样说——
“改编自日本小说家椎名诚的作品,在中国实地拍摄。日本小职员和黑社会的小混混,分别为了某些理由,来到了云南深山中的小村庄,邂逅了神秘而美丽的少女,及一段人类可以像鸟一样自在飞翔的古老传说。集幽默、诗情于一炉的欢乐作品。”
初看之下,以为三池崇史改了风格,改拍温馨一点的片子,又因了里面有云南风情,所以毫不犹豫买了下来。
结果盛名之下,其实总是难副。中途睡着两次,真是脸红。
幽默有,诗情也有,但总感觉不伦不类,少女不美丽,传说不够悠远,因此也就无法在片中成为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情节交代不清楚,没有合适的节奏感。一直到四十分钟,影片还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怎么也找不到该走的方向。
与其这样,我宁愿看导演疯狂的本色。
还好,临近结尾部分,总算出现了鲜血飞溅的镜头,以及噩梦里的追杀,精神上的变态。但结尾偏偏笔锋一转,疯子成了守护神,飞翔的梦依然继续做着。
实在感觉不知所云,亦不敢浮夸,如此如此。
不过,又勾起了再度去云南的心思。如此诗情画意的地方。
怎一个美字说的完。
4 ) 日本人为了钱还真拼命
此时正是中国大建设大开发的时候,难得三池崇史一个日本人会了解的这么深。那么破的路,那么破的车,门先掉下来接着方向盘都掉了,还继续开车,一路车的零件不时地掉,差点没把日本混混和小职员吓死,混混晚上都做噩梦,哈哈只好坐个破四轮,看到城楼上挂着”大理各族人民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大红横。那个日本人来中国寻找鸟人痕迹,说云南地区是日本文化发源地。太扯了吧!说中国沿海地区还能理解。石桥莲司用嘴喂本木雅弘毒蘑菇吻得吱吱响,三个人吃了后出现幻觉烟花齐放好疯狂,石桥莲司开枪打中树枝把沈向导打晕到石头上,沈向导失忆了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了。后来还看着和一个日本人的合照哭着说:会不会我一直是个同性恋呢。迷信真好玩,人真的能靠那简陋的风筝飞吗?后来沈向导为了追那个王八又撞到石头,记忆又恢复了。两个日本人特别是混混被自然和淳朴的生活感化了,害怕过去那打杀的日子,为了不回去,拿大砍刀把5只大王八都砍死了。那个混混还真是突然成哲学家了,说不能让腐烂的文明进入这个村子,不能让这个国家变成我们他妈的那个样子。这个星球已经完蛋了。我会保护这个村子的。
我代表中国人民谢谢你的好意,混混先生。不过已经晚了,中国已经变得比日本还物质化还拜金主义。
本木雅弘演的商人和田比较实际,说这里需要医疗,飞机,汽车,来这里不是寻找人生真谛或其他。然后为了限定后来的过度开发,他们要飞给大家看。于是两人傻傻的往坡下冲,弄得一身伤,风筝也破破烂烂。两人回到了日本,这是和田30年后收到有界信的回忆,他又回村子过,但没能在那过下半生,也没做飞翔的梦。有界后来成了村委发展参谋,用一根手指做为交换,他一直住在村里。和田想再回村子,和妻儿一起。最后有界和孩子们都能飞了!
三池崇史能拍出这么带有人文情怀,保护传统文化,坚持梦想的电影,让人另眼相看。
5 ) 乌托邦这种东西其实一直存在,只是没有被发现,又或者在发现中消亡。
其实一直到看完片子,看到包装壳后面的讲解,我才发现这竟然是三池得作品,多少有些不可思议。这应该算是他最温柔的一部片子了吧。
故事讲述日本小职员和黑社会的小混混,分别为了某些理由,来到了云南深山中的小村庄,邂逅了神秘而美丽的少女,及一段人类可以像鸟一样自在飞翔的古老传说。改编自日本小说家椎名诚的作品。
如果我生活在上海,或者北京,我是不会对这部电影有什么感觉的。可是我生活在云南,生活在这部电影的场景里,所以感触也就多了些。片子是1998年的,那个时候,大理还没有修建起机场,丽江也刚因为地震的关系暴露在世人的眼前,当然还有那象形文字东巴文,连电影里都有机会出场。
本来这不过是部冒险片,城市人来到荒山野岭寻找玉石矿,却遇上各种各样的奇怪事情。只是最后,当黑社会老大忽然的良心发现,企图阻止玉石的开采,想使这个乌托邦永远不受到文明的污染。故事似乎揭示出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作用,只是就想鸟人却飞不上天那样,注定只能是想想而已。
只是对于我,可以看到差不多十年前的昆明,十年前的大理,十年前的怒江,十年前的丽江,多少是让我感慨得。他们就这样坐在拖拉机里进入大理古城,那些本地人,与这次春节时我旅行路过大理时的情景,已经是完全两样。飞机场的落成,电影,电视剧的努力,早就把大理变成了一个观光胜地。只是对于我,那已经不是大理。起码不是这部电影里记录下的大理的模样。虽然我觉得那才是原生态,那才好,可是我不能阻止人们想致富的愿望。也就只能看着他们丢掉那些应该珍惜的东西。
片子应该很大部分是在怒江附近拍的,溜索便是最好的证明。而那很有可能即将开始建设的怒江十极水电站,会很快的把仅存的也破坏的一无所有。到时候,不会有吊桥,也不会有溜索,或许只能从电影里看看,怀念一下。
其实就像电影最后也没有给出我们答案,究竟保护原生态,还是发展经济?究竟是使人们的生活富裕,不再受疾病得折磨,还是丢弃那些从远古存留下来的,古人的思想?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片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人踏足的土地。可是当你找到它,它就已经不存在了。
6 ) 乱七八糟
乱七八糟,不过几个职场失败等的失意日本人到中国云南看风景,看溜索,看奇怪的鸟人装翅膀练习扇风。
云南流传着关于日本诞生的传说?寻根。
那个失控的黑社会大佬。
除了演员和景色,我还能看什么?
三池崇史不是很暴力的么,竟然会拍这么一部片子,丝毫没有杀死阿一。
这个题目,挺逗人的。
内核抛弃了非人性暴力,手法上舍去极端缩短和电报式的幻想。离开了表现主义的三池崇史真是灾难。
I dreamed a thousand new paths but I woke and walked my old one.
内個女的哪裏好看了?哪裏混血深藍眼眸了?……怎麽都評價這麽高啊?我看了這個感覺很無語 很弱智 另外片名太撒了 還很雲南觀光啊 哦喲 看完之後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三池崇史又来到了他心中怀念的地方,操着并不熟悉的言语,做着不可想的梦。即便多年后我们都会变成庸常之人,都是心里头的那份执念不要被浇灭。
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第一部三池的片子!
带有疯狂古怪气息的Cult片大师三池崇史,却原来也曾拍了这样一部幽默、诗情的片子。一路从混杂的,不伦不类的小县城进入桃花源般的深山,笑料不断,而故事和要传达的信息却也十分清晰
“我一直也没能住进这个国家。。。。。”意味深长的对白 三池的中国情
讲文明、毁灭,物质的与精神的,一个高水准的桃花源记的故事。日本导演处理起这般神话的空间,感知的方式却令人信服无比,已然形成景观;再看看我们第六代对空间的呈现,忽然带有了一种当局者迷的意淫气。美中不足的是多次黑屏,但无伤大雅。大师之作,推荐!!
前1/3搞笑历险记,中间描述乌托邦一般的“鸟人山村”和关于飞翔的传奇,最后是现实和梦境发生冲突,小混混把山村视为洗涤自我灵魂的最后归宿,小职员走出“世外桃源”回归“文明社会”作出小小感悟。故事不是特别吸引人,情节有些牵强之处,配乐尚佳。摄影据说很棒可惜看的版本不够清晰没有太多感觉
前半段還挺好笑的,挺深沉的片子,不做作。
也许国外的人们会看法不同
故事挺奇特。。可能这点上来说这部片子对我的感染不够。。能想象外国人对此的感受。。
因为这部,我彻底爱上日本电影了。
本片像是《面纱》故事半个多世纪后的变奏,殖民者-探险者-人类学者-流散者,无论是(字面意义上)空降的还是跋山涉水的,一方面永远来自外部、永远存在某种权力关系,另一方面他们终会被以千奇百怪的方式编入本地的历史——石子激起涟漪,沙石顺流而下,但它们都不是河本身。前三分之二都很可爱,这种深入「欠发达」/「(更)边缘」地区的公路喜剧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也一样吃香,只是这里有非常多属于三池崇史的技艺与顽皮;比起来感觉结尾略草率了,本地人是怎么看这两个外部怪胎的呢,无论是留下的还是离去的?让我有点难看出导演是在真心实意地讽刺谁,还是只是用温情戏码遮盖一些更大的问题。
掉车门掉方向盘,顺流而下死之国,池塘里的战斗机,英伦歌谣聋琵琶,会飞的人不会做飞翔的梦;九十年代云南山沟风光好,安逸隐世与文明开发之诗意探讨,但导演三池崇史少不了洒人一身极道王八血
没想法三池暴力浆能拍出这么美的片子,特别是结尾那段独白。文明与原始,人人都想飞翔的梦想和坐地铁的工作日。那曲子叫Annie Laurie,苏格兰民谣,不过The Radio Dept翻唱过,台湾那个樱井莉亚张韶涵也唱过,叫《永昼》
风景优美,演技自然
天啊!这片子居然是三池崇史的!我看完了翻豆瓣才发现!!我狂吐血!吐血吐血!!他居然导演了一个这么唯美这么善良的片子!!这个反差比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要震撼一百倍!我当时就想这他妈哪个导演呢,每一个镜头都可以拿来当一幅画,绝对是个大师水平才拍的出来的,没想到居然是邪典电影的代表人物三池!!这个意外太让我震动了,所以都没太多话来描述这个片子带来的对自然纯真的向往和对现代文明的深思。相当不错的电影。我也很高兴它能够把云南拿来比做天堂。
额。。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象骂人。。。
我没有想到三池崇史竟然做出这样的讨论 又温情又正经。 在保持原始原真与发展现代化之间 究竟该如何选择?我们是该说出飞机失事的真相 还是保留爷爷会飞的传奇?尽管钱和便捷都是顶好的,但毕竟有无论多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也做不到的事,比如得到一颗心和永远记得一首歌的意义。看到云南真的太开心了。取景地老姆登村 以后一定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