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呢,缺了很多螺丝 心的螺丝 失败了 神作坏了好多。所以呢,黑他也缺了很多螺丝 不过黑缺的螺丝 白有拿着 全部...都有拿着。”
——《恶童》
看着人物画风不会觉得很讨喜的一部动漫,但细节处理上的细致,情感的烘托,人物内心挣扎的体现实在勾人眼球。它有直戳人心的社会残酷,阶级纷争,不同人对于“根”的责任与依恋,混杂着挣扎,抵抗,顺从等等的情感。
主角黑与白二人是这座城市中的相依为命的一对不良少年,在他们的城市被企图牟利的人所占领时,他们做出了各自的选择与坚守。
对我来说觉得全片最戳的就是这段词了,看似两个人相处中黑占主导的保护地位,但却是因为他有“白”作为支撑,正因为白牢牢握住了他心内的螺丝,两个人才得以彼此救赎,注入理想的信念。
2006年的动画电影《恶童》(《鉄コン筋クリ》相比起同年度的《穿越时空的少女》起来确实是非常严肃的作品。不管是不是因为是松本大洋大人的原作的缘故还是是因为Studio 4℃制作的缘故抑或是因为迈克尔•埃利亚斯监督的缘故。但是它却在日本文艺圈颇受关注,作为一部相比于TV动画而不那么商业的动画电影(尽管它的目的确实是监督嘴里的“赚大钱”),却因为选择了二宫和也君和苍井优作为主角黑白的声优而被广大的大众媒体所关注。
不管它是不是当红的演员作为声优所以才“红”起来的,我去搜索它并毫不犹豫地买下来的原因只是完全冲着Studio 4℃的名号。只因为他们,这个仿佛洞悉世界真谛的制作团体,用了94分钟的动画来讲述一个城市的故事进而讲述一个人类文明的故事。
简单说来,恶童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一个名叫宝町的城市被两条河流孤立于其他城市之中因而成为“四周都高楼满地”的未开发处女地,而生活于其中的两个孤儿——黑与白——作为不良少年和这个城市现状和和平的保护者,与要把这个城市建设成为“从儿童口袋里捞钱”的儿童乐园城的“大反派”——蛇——展开斗争。
听起来好像是一个标准少年漫画的故事结构,然而事实上这是一部松本大洋连载于《BIG COMIC SPRITS》的青年漫画。是的,它的定向受众其实是成年人——这个从儿童的世界里走出来的面对社会游戏准则并且及其遵守这个规则的人群。黑白与蛇之间的斗争并不是简单的正义和邪恶的斗争,甚至我到现在都不能说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逆行者”。蛇在剧中的形象是即使放在那样的画风下依然有着扭曲面孔的人,这自然是因为我们站在主人公黑白的立场来看的缘故——破坏现状的人,破坏城市的人, 没有爱和诚的信任,被工业化的流程侵蚀心灵,一切都依靠机械的思维准则和暴力的手段来解决,为利益而伤害他人,为发展而抛弃曾经。而黑呢,尽管这是一个每天都充斥着暴力和偷鸡摸狗事件的城市,尽管被白说“好讨厌、想擦掉”,尽管街道肮脏破败,但它确实生机勃勃,是养育他们的土地,养育孤儿的母亲——他们熟悉的街道,他们熟悉的大钟,他们熟悉的飞驰的电车……只因为是他们熟悉的他们所爱的所以才不甘心她就这样被一点一点的异化直至面目全非……
警察叔叔可以对着热热闹闹的城市街头说着“最近冷清得一塌糊涂”,确实也正如泽田的回答一样,人类从走进所谓的文明的那一个瞬间,从汉莫拉比(尼布甲尼撒二世?待考)建造巴比伦那时候起城市就一直是冷漠的。黑嘴里吐出的“这座城市就是地狱”,耗子铃木说出的“诞生意味着消亡的开始”(这种存在主义的观点不予评说),其实都在感叹着人类对自己命运的不可把握:一个又一个的“流氓”被黑干掉,然而拆迁激起的尘埃却不曾消去,“建设”没有因为任何人的死亡而停下脚步——古老的房屋成群倒塌,高耸的建筑林立而起——并且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即使最后“蛇”被子弹穿过了脑袋倒下了也会有其他的千千万万条蛇用舌头贪婪地舔向这座城市。即使人类当中的某些人再怎么挣扎,也会被神拉向未知的未来,并且不能保证那样的未来就是我们辛辛苦苦追求乞求探索前行想要得到的。更可悲的是,那可能是和我们预期的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外表闪烁着“智慧和文明”的理智光芒内里却是一片看不见光的纯粹而透明的黑暗,这样的果实,真的可以接受么?
从文明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中走出来,可处处看见那些细腻的温暖。
黑不止一次的说“我要保护我的城市”“我要保护白”,可是正如澡堂爷爷所说的那样“这个城市正在以我们不能控制的速度向我们不希望的方向发展”,说“你保护不了那孩子”其实就是说“你保护不了这城市”吧。说“我的城市”是坏习惯,因为城市不会属于任何人。可是黑就是这样固执地按照自己的信仰去做着别人都不认同的事,他想保护的,真的只是这座肮脏而冷漠的城市么?其实他是想保护自己和白吧,不想再因为机器和大楼的更多介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想对任何人妥协,是的,他们不会向任何人摇尾奉承,他们是游走于街道各处的野猫,不乞求奢侈和怜悯也不认同任何人的教唆和强行改变。尽管他知道这里“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宝町了再也不会变为曾经的宝町了”,这里不属于他,可是,他只属于这里。
白被警察叔叔带走时,黑知道这是保护白的最好的方式。他站在高高的电线杆上,跟黑色的乌鸦站在一起,用眼神和乌鸦一起鸣叫,却冷静地说着骗人的谎话:“白碍手碍脚的,快把他带走”,用几乎无言的眼睛看着白在警察的怀里的挣扎,看着他贴在汽车玻璃上哭泣的脸,在乌鸦的嘶鸣奏出的背景声里听着白扯着嗓子吼着他的名字……
可是明明他们就是不能离开对方的,黑与白,本来就是世界的平衡,本来就是心灵的平衡,本来就是人性的平衡。离开黑的白只能依靠画笔来展现心中的梦境,只能依靠喃喃自语来告诉自己自己还好。而离开白的黑,却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寻找着白的踪迹,抱着那个仿白的布娃娃如精神病患者一样在街头得意地跟每个人说“白回来了,我的搭档白回来了”,差点因为黑暗而被更黑暗的力量所吞噬,差点就堕落于“鼬”——黑暗的自己——的陷阱中……而白一直重复着“黑心里所缺的螺丝全部被我拿着”,在白预见黑与黑暗对峙的那一场景里他痛苦地挣扎着说着“不要”,用他的意念给黑带去一只飞翔的白色小鸟,让黑明白自己是“相信白”的!
他们说白是纯洁善良真实美好的代表,因为他叫“白”,而相对的黑就是复杂混乱颓废暴力的代表,因为他叫“黑”。可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黑就不会在深海里找到“心灵的钥匙”了吧而会堕入地狱被纯粹的黑暗吞噬吧。在我看来,黑和白其实都是人的代表:黑暗的力量永远住在心底并且用它来保护自己的人类……
在海边的房子,堆成地毯的贝壳和海星星,这才是属于黑和白的城市,属于人类心灵的城市。
城市总是太冷漠,即使故作轻松地喊着“安心安心”也还是无法像小白一样让自己平静、满足,甚至在空中漂浮起来起来,毕竟我们再也回不到11岁时那样用个小小咒语就能把自己哄得开心。
小白说:“小黑,当天空的颜色变黑时,小白总觉得很难过。”小黑问:“为什么?”小白在后来才说:“可能是因为黑暗的黑容易让人想到死亡。”每天一过五点,小白就开始难过。在白天,黑是透明的,而五点过后,黑暗便从隐身的状态中消失,恢复到本相。小白有感知这一切的能力,外表单纯柔弱的他也因此比小黑更坚强。小黑的行为并不证明他比小白要勇敢,老人的预言则是:最后的拯救者是小白。小白在小黑被追杀的时候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是只白色的鸽子,在黑色乌鸦的追逐下快速飞行,而残缺的月亮在前方像一道狭窄的慢慢闭合的门缝,我在看这一段的时候觉得自己也是只乌鸦,在追逐鸽子时,实际是将它在最后时刻逼进属于它的纯洁世界。就像电影最后,小黑要被心中的黑暗吞噬时,小白的一声呼唤就将黑暗的“强大力量”摧毁,老人的预言到底被印证了。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小黑,能够保护小白,可事实上不是这样,正真坚强的反而是看似柔弱无力的小白。
人的梦就像小白的苹果种子一样,你在很久之前埋下,等着发芽,可是它在你的关注下并没有像你期待的那样破土而出见阳光,而是静静在废墟与黑暗中沉睡。不要奇怪它老不发芽,它自然有它的打算。小黑是这样安慰小白的:“等我们慢慢忘记的时候,它就发芽了。”是啊,等我们的现实面目全非的时候,梦终于发芽,而我们也许已经不认识梦的模样,记不得那是自己的梦。但愿我的心里有小白这样的小孩在为我守护柔弱的梦,不受污染。
作者:死也不告诉你
2016年4月6日,在日本福岛县田村郡三春町大字鹰巢字濑山213番地,将有一场庆祝《恶童》上映10周年的原画展,为期2个月。同时还会在Studio 4℃的官方网站上,进行原画集的众筹活动。
恶童的父与母
提到《恶童》(鉄コン筋クリート)这部2006年上映的剧场版,首先自然要说到它的原作漫画,还有它的原作者松本大洋。松本大洋出生于1967年的东京,母亲是诗人和童话作家工藤直子,高中时期被喜欢漫画的母亲推荐了大友克洋与吉田秋生的作品,然后被大友克洋的《童梦》震撼到,就逐渐对漫画产生了兴趣。之后他吸收了土田世纪、望月峰太郎、楳图一雄、大友克洋等人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恶童》这部漫画是他从讲谈社跳到小学馆后创作的,而且名字的由来比较有趣,小时候松本大洋总是习惯把日语的钢筋水泥“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错念成钢水筋泥“鉄コン筋クリート”,因为这部作品是讲述一个架空都市拆迁的故事,就把名字取为《鉄コン筋クリート》,香港玉皇朝出版社出版中文单行本漫画的时候,将书名翻译成《恶童》。
1993年,松本大洋在小学馆的《Big Comic Spirits》上连载《恶童》的漫画,到1994年完结,总有33话,3本单行本的分量。故事的内容是讲述在一个架空的都市宝町,生活着两个名为小黑和小白的街头孤儿,他们自称是这个城市的保护者,跟外来的打算拆迁开发这个城市的外来势力发生了冲突,同时警察还有本地其他势力等都被这个开发计划给卷进了纠纷中来。在1995年的年底,《恶童》动画的监督,美国人迈克尔•艾里亚斯(MICHAEL ARIAS)正好再次来到日本工作,经过别人的介绍,看到了《恶童》这部漫画,结果就一下着迷了,成为松本大洋的忠实粉丝,并且一直希望能够将这部漫画影像化。
迈克尔1970年出生于美国的加州,从小就很喜欢摆弄关于视觉特效的东西,在他19岁的时候,就已经有能力加入了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深渊》(The Abyss)制作组,之后1990年还参与了施瓦辛格主演的电影《宇宙威龙》( Total Recall),担任摄影助理。后来他来到了日本工作,是因为他在大学时期就曾经选修过日语的语言,所以至少语言关没啥问题。
来日本后,一开始就职于IMAGIC公司的特效制作部门,但没多久就被人推荐去了大名鼎鼎的游戏公司世嘉(SEGA),在那边参与制作了一款游戏,之后1993年就回到美国,在纽约重新开始电影的制作,成立了电脑视觉公司,为电影画面特效服务,参与制作了科恩兄弟的《金钱帝国》(The Hudsucker Proxy),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的《蝴蝶君》(M.Butterfly)等电影,也因此让他积攒下了不少电影界的人脉。在1995年,他从第一线退出,加入了SOFTIMAGE,专心从事电脑CG技术的开发,并且将其运用到游戏以及动画方面的制作上。他参与开发的软件“TOON SHADER”被吉卜力看中,由于这个软件能够很好地把手绘2D跟电脑3D很好地结合,所以被运用到了当时宫崎骏的新作《幽灵公主》中。大家还记得影片末期的麒麟神毁坏森林的画面不,那段画面很多都是采用这个软件进行制作的。之后的1998年,老东家世嘉正式发表了新主机DreamCast(DC),新的机能让游戏的画面表现能力更加强悍。于是同年,世嘉跟人合资成立了专门制作CG画面的的公司,迈克尔再次进入这家公司,回到第一线。
正是因为他在美国和日本的这些经历,他才会被《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姐妹了)看中,指名要求他担任《黑客帝国》动画版的制片,专门负责联系和协调日美两边的合作。此时离他第一次接触到《恶童》的漫画已经5年了。这5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将《恶童》搬上荧幕,还特意做了个试验版短篇,只不过没遇到合适的投资人做完整版。他在访谈中也提到过,这十年来他总是美日两边来回跑,辛苦的生活让他曾经一次放弃,正是《恶童》的漫画一直在激励着他挑战新的目标,才能坚持到现在。
《黑客帝国动画版》的出现原因是之前沃卓斯基兄弟两个人一直很喜欢日本动画,当初《黑客帝国》的创意有部分还是来自他们看日本动画《攻壳机动队》时受到的启发。当《黑客帝国》第一部票房大卖,他们也随之名声大噪后,手中有钱了,当然要满足自己当年的愿望了。于是他们就砸钱让日美韩三国的顶尖动画监督与动画公司为《黑客帝国》创作。被选中的两家日本动画公司,一家是成立多年的Madhouse,另一家则是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公司Studio 4°C。至于迈克尔为何会推荐这家公司,这还是跟《恶童》有关。
当初迈克尔对《恶童》非常喜欢,觉得如果制作成影像肯定会很有趣,于是在1995年的时候,就曾经自己制作过一个大概十秒左右的小动画,而且这个还是出于个人爱好做的,根本没有经过原作者松本大洋的授权。这事后来当迈克尔跟松本大洋认识后,提到这个,还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由于迈克尔本身擅长的是CG制作和摄影视觉表现方面的工作,但要做个影片是需要一个团队协作的,在某次他跟同事竹内宏彰聊天时说道,《恶童》这部作品要是做成动画相信会很有趣吧。结果竹内宏彰就推荐了他的一位朋友,就是4°C的森本晃司,认为让他来担任监督应该会很合适。
在竹内的介绍下,森本跟迈克尔认识了,其实早在漫画刚出来不久,森本他们4°C的不少人都看过这部作品,并且是漫画的粉丝,后来介于没有合适的条件,就一直没动手将其制作成动画。两个粉丝见面后简直是相见恨晚,然后跑去跟松本大洋申请改编成动画的授权。当时因为《恶童》漫画的画面和表现形式比较特殊,被业界称为很难动画化的作品,毕竟那时期日本动画的主流还是以2D的赛璐璐动画为主,要想很好还原这种另类画风,比较困难。恰好森本在1997年刚完成了一部大量采用电脑制作的数码化试验动画《音响生命体》,从这部作品可以看到未来数码制作的雏形,也是因此森本觉得要很好表现《恶童》的那复杂场景,必须采用3DCG的方式。
正好迈克尔擅长CG啊,就这样,森本晃司担任监督,迈克尔担任CG制作,从1998年开始制作《恶童》的试验版短片。这个短片制作完成后在当时日本动画业界引起一阵热议,因为在1995年,美国的皮克斯制作出了全3DCG制作的《玩具总动员》,宣告一种全新动画模式的登场,之后3DCG动画在美国逐渐成为了主流。反应有些迟钝并且钟爱2D手绘的日本,更多的是把CG动画放在游戏那边,很少愿意在动画制作上使用纯3DCG。所以这部全3DCG制作的短短4分钟短片,在展示《恶童》原作风貌的同时,也在向同行们宣告,就算是3DCG,也可以做的很日本风格。在1999年,这部短片还获得了第三届文化厅艺术祭的数码艺术奖,第14届DIGITAL CONTENT EXPO博览会的数字内容奖。这次的尝试让迈克尔感觉以后如果要做《恶童》的完整版,那就需要让技术更进一步,而不是现在这样有些生硬的纯3DCG。这时候他也没时间考虑这个,因为美国的《黑客帝国》导演沃卓斯基兄弟指名让他来负责《黑客帝国动画版》的总体负责人。
试验版的《恶童》
以现在眼光看会感觉比较生硬,但对当时来说是很先进的技术。
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黑客帝国动画版》发售DVD,这三年时间,迈克尔一直奔波在日美韩三国之间,不仅要监督各个制作组的进度与质量,还要保证进度不被拖延,因为这部动画版是对《黑客帝国》第二部和第三部的一个补充,所以必须在第二部上映前截止。在跟4°C打交道的时候,他跟田中荣子再度聊起《恶童》拍长片的话题,没想到田中荣子对此相当支持,于是就由她对外负责联系,将版权方和投资方等多家单位汇集在一起,并说服了对方对此片进行投资。最后在《黑客帝国动画版》制作完结的同时,《恶童》剧场版的项目也宣告同时开始。
恶童的正式诞生
原本一开始是比较属意之前试验版短片的监督森本晃司继续担任监督的,但森本此时在忙着其他的项目,是跟宇多田光合作的一个MV合集,没有太多时间参与。再加上他本人觉得既然是新的长篇,那还是抛开原先的风格,重新定制,而对《恶童》最有爱的迈克尔不如就直接担任总监督吧!于是此前没做过动画不会画画的迈克尔就这样赶鸭子上架被推上监督的位置。
一开始的剧本是迈克尔找剧本家的朋友安东尼•温特劳布(Anthony Weintraub)写的,但他是根据英文版的《恶童》漫画编写,再加上他一个外国人,在一些用语和描述方式上跟日本人的说话习惯不大契合,于是迈克尔等人就在此剧本上修修改改了好久才最终确定下来。同时田中荣子推荐了西见详示郎担任动画的人物设定与作画总监督,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美术监督则推荐了木村真二。一开始就是只有他们三个人负责初期的工作,比如剧本修改,场景方案,人物设计,服装和颜色等各方面的筹备。前后花了一年左右时间才初步完成,中间还陆续加入了新的精兵强将,比如负责演出的安藤裕章,CGI监督坂本拓马,作画监督浦谷千惠等人,因为担任总监督的迈克尔本身不会画画,初期的分镜也是要先由他做个大概的描述,然后由其他人将其画出来,这使得一开始的进度有些慢。到最后的结尾部分,画面庞杂,场面掌控比较难,就急忙请来森本晃司和久保雅彦救场,担任高潮部分的分镜绘制。
负责人物设定的西见详示郎跟Studio 4°C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汤浅政明是高中同学,当初在高中时期就因为同样的爱好认识了。后来他们两个人都投身进动画业界,只不过汤浅一开始进的是亚细亚堂,西见去了Telecom Animation Film。因为同在业界,两人也时常有联系,一直到2003年,西见详示郎成为自由动画师,恰好汤浅政明这时候正在4°C里制作《心灵游戏》(Mind Game),汤浅就对西见说,我们这边制作组正缺人手,你就过来帮忙吧!因为西见在这部作品里的表现,让田中荣子感受到了他的才华,之后电影《下妻物语》中的动画部分,也交给了他完全负责。
在设计《恶童》人物形象的时候,为了更方便动起来,西见对原作漫画里的一些夸张服饰,进行了修改。比如小黑的骷髅头挂件,放动画中就显得有些夸张,就改成了一个吊坠。三个杀手,也去掉了那些夸张的设计,使得看起来更为简练。按迈克尔的说法,这部动画要突出的地方就是真实感,当然人人能空中像轻功一样跳来跳去的设定就不要太追究了,这是一个情怀。另外人物的表情和脸型也尽量还原原作松本大洋的那种独特风格,这是一种类似崩坏但很带劲的涂鸦感,之后汤浅做《乒乓》的时候也是保持将其还原。
<图片8>
要说《恶童》最难表现出来的地方,自然就是那城市布局了,这个架空的城市宝町,是一个类似日本昭和时期那种老旧房屋杂乱布局的城镇。之前的试验短篇用的是全3DCG制作,但后来迈克尔觉得还是比较生硬,于是经过内部商量,最后决定采用一种新的制作方式。就是骨架依然使用3DCG表现,外表的皮使用2D手绘,然后贴图在CG外面,这样既能使用到3DCG的那种角度转换功能,也能表现日本2D动画的特色。因此制作组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往往一个简单的镜头,其背后是广大制作人员辛苦好久的成果。由于迈克尔曾经做过电影摄影助理,所以他对镜头的理解更加深刻,《恶童》动画中就出现过几个采用第一视觉,类似手摇摄像机的走位镜头,使得画面感更加有现场感,也是因为采用了3DCG制作,才能将这种画面感表现出来。
观众看《恶童》动画第一感受,就是那颜色艳丽,复杂无序而又充满美感的背景。这都要归功于美术监督木村真二的努力,正是在他的设计下,将原作中那混乱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宝町完全还原出来。而那些场景的元素,有很多都是来自由监督迈克尔提供的照片,在看到《恶童》漫画后想将其影像化的时刻起,迈克尔就在世界各地旅游的同时,注意收集当地的各种民俗特点,所以你才会在《恶童》动画场景里看到泰国、中国还有日本等各元素混杂,形成一种嘈杂而又协调的画面。
<图片10>
也是因为为了追求真实感,迈克尔在使用声优的时候比较倾向使用演员来配音。最后找来了二宫和也和苍井优担任小黑和小白的声优,当时苍井优也是刚出道不久,但她那有些中性的童声跟小白那天真无邪的性格极其合拍。而且有趣的是,日本影视界有名的编剧宫藤官九郎也在此片中进行客串,而且他还是松本大洋另一部作品《乒乓》真人电影版的编剧,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梗。
<图片11>
作为第一部由外国人担任监督的日本动画,《恶童》掺杂了很多西方人的东西,比如监督、剧本、音乐还有技术等,都是由西方提供,然后人设、美术、CGI还有原画等就由日本人负责。这种东西方合作的产物使得《恶童》不是一部纯正的日本商业动画。有不少观众表示,这部动画除了华丽的背景与优秀的摄影外,就只剩下空洞的内容了,对此实在有些浪费这么好的美术设计。实际上造成这种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松本大洋的漫画原作。由于松本大洋的母亲是诗人兼童话家,使得他从小就有着文学熏陶,后来大学读的也是文学系艺术专业,就算之后松本大洋改行去画漫画,在他的作品里也有着浓厚的人文探讨。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松本大洋的所有作品里,体育类作品占不少份额,但作品里面的体育元素反而不是很重要,更多的是关于人性内心的黑暗与自我的探索。
实际上如果多看几部松本的作品,你就能发现他是很喜欢挖掘角色内心黑暗面的,《乒乓》中,《恶童》中,《ZERO》中,《蓝色青春》中,都能看到这种黑暗负能量的描述。由于迈克尔这个死忠读者,基本就是完全还原原作的精髓,才使得动画不像其他日本商业动画电影那样,按正常的商业手法来表现。但也因为这种忠实原作的行为,使得《恶童》的动画反而在文青群里里更受欢迎。从国内各打分榜上泾渭分明的影评上可以看出,有多少人不喜欢这部动画,就有多少人喜欢着它!
《恶童》就是这样一部个性鲜明,让人各自找到共鸣的风格之作!
混搭。自从庵野秀明以后,日本新动漫就秉承着没有最混、只有更混的目标毫不迟疑地迈进。(嗯,我记得这里的“混搭”似乎是有个专用名词的,忘了,算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想看《恶童》的原因,是因为那个色彩鲜明、风格杂乱的城市带来的视觉震撼——你可以认为它是南亚或者东南亚任何的一个都市,你可以认为它是现在或者未来的任何一个时间点。这个叫宝町的城里有一个钟楼,钟的装饰是印度教的诸神,连神猴哈努曼也规规矩矩地站在前方,而且一到整点,报点的机器偶居然是象头人身三头六臂的迦尼萨神。这么空前绝后的钟楼并没有赢得更多的镜头,因为宝町还有三十年代上海的建筑,和九十年代香港的模样,当然少不了日本本国的风情,甚至有联通的标志和宜而爽的广告,还有完全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大寺。而从空中俯瞰,它的形状让人立刻想起纽约。它的屋顶有巨大的公鸡、猪头和猫咪,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造型,有高架轻轨和肮脏河道合抱,街道上电车叮当作响。后来它盖起了巨大的游乐场,上空飞来了球形的飞行器。如果你恰巧在路旁,见到小孩子们从屋顶上、从云端里轻巧地飞身落下,你会立刻想,这是个梦啊是个梦啊,但是如此色彩斑斓且神驰目眩的梦,想必是见过神界、抑或是偷偷用神的眼睛看过六道的人,方能做得出来的啊。
然而,冲着这个城市而来的我们,三十分钟以后发现,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和城市无关的——尽管它从始至终穿着这个城市的外衣,但不,它和这个城市本身一点瓜葛也没有。它和那么多、那么多的日本故事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讲的是失去、守护和死亡。就像琪琪不能再与吉吉讲话,像村上在不复存在的海边扔着啤酒罐,像黑差点变成了鼬,像铃木说“不要对准我的脸开枪”……成长和老去总会让我们失去而且无法挽回,我们只能收拾收拾看还剩下了什么,然后一边守护下去一边停止悲伤,直到最后一些也渐渐被从手里夺走,在日本人眼里,这也就到了死去的时候,或者说,到了死去也未尝不可的时候。
日本人对死总是抱着暧昧的态度,他们对华丽的死亡总是默许,但另一方面又鼓励人们努力寻找值得守护的东西来延续生命,在他们看来,找错了守护的东西,就比死更可怕。典型例子如幕末剑客绯村剑心十几二十年的心路历程。
所以黑才不能变成鼬吧。我想说,他不是不可能彻底变成鼬的,某种程度上,他转变比回头的几率大得多,毕竟是他亲手把白送离自己身边的,那时的他不是做出了选择么??然而作者出于上述的日本人的一贯立场而没有让他舍弃白吧。(还是作者怕走得太远了电影不好收场呢?窃笑…)
白大笑着望着天空,身边一个警察怀疑,一个警察半信半疑,随后黑从高高的天空中如流星一般穿过云层落在白的面前,比飞翔的鸟还要自由的姿势。
对啊,自由,不正是自由让孩子们可以飞来飞去,而大人们办不到么?
但是蛇的傀儡手下们是会飞的,而且比自由的孩子们还要强壮。那是黑暗的力量。但是傀儡就是傀儡,当他们遇上真正的黑暗力量时,他们只有三秒钟的机会。如果不是镜头需要,就连三秒都没有。鼬,不,黑的黑暗力量,就像片头的火柴平静中带着无穷的毁灭,那是欲望、愤怒、悲伤交织而成的纯粹的黑暗,瞬间把没有自由意志的傀儡们烧得精光。
黑固执地想要守住宝町,才会让鼬幻化人形。以前也发生过,也被白化解了吧,?黑以为守住宝町,就不会失去,所以甚至不在乎送走白。但他发现了,如果留在宝町,留在黑暗,失去的将是自由吧?发现了,所以最后一刻,还能回头。
所以老爷爷说“我的城市”,是一个不好的词呢,因为你要葬送你自己呢。
朱古力落跑了,黑和白其实也是落跑了——因为蛇死了,游乐场垮了,但飞行器的幕后人物并没有倒下,蛇不是说过总部还能“源源不断”地派人来吗?所以木村也死掉了。
黑和白放弃了宝町落跑了,但是守住了自由。比之朱古力的落跑,还是不同呐。
最悲伤的是铃木,他没有什么可以守护的了,脱衣舞场也改游乐场了,所以坦然地,甚至盼望地去死了。悲伤。
我们失去过什么,我们想要守护什么,我们都是黑,可我们都有一个白吗?我有,你呢?
P.S.黑后来的衣服脊背上有一个绝非偶然出现的太极,对照他们俩的名字,对照整个剧情……但是我不想那样去理解,第一因为那样就哲学了,第二因为那就是黑客帝国了。
如果美国拍反拆迁是阿凡达,那日本拍就是恶童了吧。。无比瑰丽的美术设计,无论是充满异域色彩的钟楼和游乐园,还是小黑的心魔,都将手绘的美感发挥到最好。苍井优小姐的配音也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故事太闷,导演沉浸在人性的交锋里而降低了故事的流畅性,絮絮叨叨的旁白和不知所谓的空镜头太多了
宝町这个城市的场景设定太美了
霸道!!!!!!!!!!!STUDIO 4℃的作品集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469545.html
威能的主角,有拖延症的BOSS,不知所云的台词,装逼的“剧情”……但这样的故事永远有它的市场,因为总有一群装逼犯捧场,说它艺术,说它哲学,说它高深,说它非凡人所能理解。为什么呢?就在于大多笨蛋不愿承认自己智商不高,“看不懂”一部“深奥”的片子,于是皇帝又有新衣了
松本大洋06年大片,超級棒的動畫分鏡,牛B場景製作,沒話說的編劇.不看虧了:p儘量用大屏幕看吧
爽就一个字!The Animatrix有多爽,鉄コン筋クリート就有多爽~松本大洋+Michael L.Arias+STUDIO4℃=无敌~火柴人般线条化造型,流畅极具爆发力的动作,漫不经心又娴熟的镜头——这便是动画美学的最高享受了。没想到松本大洋的漫画风格和STUDIO4℃的艺术追求竟如此合拍。同类推荐:《风人物语》、《超越极限》(《The Animatrix》)、《samurai champloo》
4度工作室的成熟作品,画面无敌,可惜故事稍显拖沓,结尾在现在来说也有些俗套,比较亏的一部动画。但是处于对画面制作的那股真诚和精良,我也要打满分,毕竟,这种作品在世界上也只有4度工作室敢尝试去做。
S4℃制作无可挑剔。原名钢筋混凝土,城市由此组成。城市由人为人生活建造而成,由人控制而发展。当城市不再为人人,是否会变成城市控制了人?人民深爱着城市,却因为她发展的面目全非而酿造了恶。说到底城市是为了人,人为了城市对她爱与诚,无形中城市透露着人文主义。恶童便表达着这种哀叹和期盼。
46不喜欢冬天,听蟋蟀与蚂蚁的故事会哭,为什么呢,蟋蟀明明没做错任何事。上帝造人的时候忘记扭好的螺钉,是在找寻他的过程中被黑暗吞噬,还是好运的被另一个灵魂救赎。在我看来,一直是46在保护着96呀。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恋恋不舍,弓着背,回眸或浅笑,最有昭和气质的年轻人,二宫和也。
华丽的冒险,怪诞的城市。虚构荒谬的世界,畸形异状的人们。蒸汽废墟般的美学,抽象的达利主义。诞生是消亡的开始,黑暗仍然存在,绝望还未结束。其实,最大的敌人还是内心的另一个自己。白是黑的美好一面,以暴制暴固然有效,但不还是得需要更多的纯真和美好吗?
小优连声音也是满好听啊~
超棒的日本动画,暴力给的很对胃口,同样是日式的童话套路。
我霸占了所有的黑,把自己的白交付予你。
Am I right,Black?
很深刻有很多地方值得去想我很喜欢黑对于白这样外表孩童但异常强大持保留意见不过这两个人的羁绊真的很深
人设很独特(虽然画风的确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剧情上说 同样 有独特的一面 城市的喧嚷 但没有亲切的感觉 这种疏离 是身处其中的人们的 当然 他们有他们的怀恋 在长久的 此地成长的过程中。蒸汽朋克只是一副外套而已 可主要的 甚至都不是面对斗争的 是面向自己的 面向过去与未来 而所争斗的 则是现在。
有点神经质,这正是我的菜,Bravo!这是一出真正悲剧。黑的暴力是发自内心的反抗,是自我保护的本能,是对工业现代化无力的挣扎;相同境地里白只能乐观地活在想象的世界里,被动接受机器对这个城市的吞噬。在大时代的吞噬下,一切显得那么无力微小。--短评《恶童》『Tab』
。。。。。虽然这是部好动画。。但我依然看睡着3回。。尤其是结尾,另类版的EVA补完成功版嘛。。。竟然也来了个小人回地球。。画面赞到没话说
长不大的回避型人格 精神分裂症 狂躁症 不过画面很美
这城市肆意变化,丝毫不顾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