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格雷格·亨利 Gregg Henry 饰)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最近,他的运气有些糟糕,不仅撞见女友另寻新欢的场面,还不得不搬离了原来的房子,流落在街头。一次偶然中,杰克遇见了名为弗兰克(Russ Marin 饰)的男子,巧合的是,弗兰克正在寻找一个可靠的朋友帮他看家。
就这样,杰克搬进了弗兰克的屋子里,在这里,他发现了弗兰克的邻居,一位性感妖娆的美女,每日都在窗前搔首弄姿。尽管觉得不妥,但杰克无法克制自己不去看她,就这样,杰克渐渐地迷失在了偷窥的快感中。某日,杰克偷窥到了一起凶杀案,无法报警又不甘心坐视不管的他决定靠自己的力量追查凶手的下落。
完全就是冲着布莱恩·德·帕尔玛的名头去看得这部电影,对这部电影心心念念已经好久,今天终于有缘在网上找到了资源,看得还很顺畅。影片涉及到了较多比较大胆的元素,但是作为悬疑大师早期的作品,瑕疵还是比较明显,比如节奏比较冗长,电影桥段、画面调色、构图和运镜都比较平庸,无甚亮点,前面一度让人感觉就是八十年代的流水账式剧情B级片。在剧情设置上还是比较有新意得,剧情设置有诸多前后呼应,但又让人在观影途中不容易猜到剧情走向,带有较明显迷幻色彩的多次男主场景的背景配乐其实暗示的就是男主经历的不真实或者说是被骗了,最后结局的连续两次反转是全片的最大惊喜,只有在这儿cult感和电影感一下就出来了,从整体上一下提升了影片的观感。从电影的整体质量上看,豆瓣的评分不高这下完全是可以理解了,但帕尔玛的大师气质从此片还是可以略感一二了。
作为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作品几乎每一部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会被后来者争相模仿。这些恰恰是说明了希区柯克在悬疑电影领域的地位。与此同时,也能说明后来的创作者们对于新的创作方式的一种乏力。优秀的作品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的焕发出自己原有的光芒的,然而当一个行业开始踟蹰不前的时候,致敬,这样一种方式就诞生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的影片是一部悬疑电影,本片就是《粉红色杀人夜》。一个落寞的小演员杰克患有幽闭恐惧症。因为他的这种病症,杰克被丢掉了工作,屋漏偏逢连阴雨。杰克的女友出轨了,他不得不从原来的住所搬了出来。无家可归的杰克在片场处处寻找住所,然而却一直不可得。这个时候,一个叫做弗兰克的男人出现了,他与杰克一见如故,两个人很快在多个场合相逢,且成为了好友。
落寞的杰克认为弗兰克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然而这样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印证。弗兰克得知杰克无家可归,就将杰克引入了自己朋友的一间公寓,这间公寓的对面是一个身材曼妙的女郎,弗兰克告诉杰克,每天晚上,这个女郎总是会大跳艳舞,杰克对此深信不疑,在弗兰克的循循诱导之下,杰克发现了新世界。
弗兰克走后,杰克以此为乐,在观看到对面女郎的艳舞的同时,杰克还看到了另一件事情,一个印第安人也在觊觎这个女郎。某一天,外出的杰克恰巧遇到了女郎,两个人你侬我侬好不快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印第安人偷走了女郎的背包,杰克帮忙找回来之后,本想着可以借此拉近关系,谁想到到了晚上,杰克却目睹了一场凶杀案。
印第安人杀死了杰克觊觎已久的女郎,这一切被杰克亲眼看到。报警后的杰克自知生活被毁,然而偶然间的发现却使得杰克觉得这样的事情是一场骗局,最终,他找到了答案,且克服了自己内心中对于幽闭恐惧症的恐惧。
希区柯克的电影的一大特点就在于故事情节的设置永远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这种意料总是会用一种方式展现给观众,从而激发观众的参与感。就这一条来看,《粉红色杀人夜》这一点做的很好,在对于人物进行了性格设置后,创作者便开始让观众参与到整个故事当中了。对于杰克来说,对面的女郎是一个暴露狂,而自己是偷窥狂。然而对于屏幕前面的观众来说,杰克跟对面楼上的女郎,他们都是暴露狂,而观众这个时候却是偷窥狂。
他们暴露着什么呢?自然是本片的故事架构,创作者将本片的故事梳理出来之后,便通过屏幕展现给观众,观众通过看到屏幕前的所有的被拍摄成电影的电影故事来判断电影中的故事的走向。这一点来说,创作者成功将这种状态传递给了观众。这就形成了一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局面。杰克通过偷窥发现了这一系列的疯狂的故事,而观众通过偷窥杰克发现了这一部疯狂的电影。一举两得。
希区柯克电影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故事逻辑清晰。本片中的故事逻辑最终指向的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谋杀案,这起谋杀案的元素主要有这几个,杰克是一把刀子,他是谋杀案的见证者,却也是谋杀案的被操控者。杰克无法看到自己背后手持着自己这把刀子的人究竟是谁,因此一开始便被蒙住了双眼。杰克的反应越是激动,他的参与感就越强,参与感越强,他对于眼前的一切的怀疑就越少。
因而,真正的犯罪者通过对于杰克的构陷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最终,杰克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切换,从原本一个置身事外的人,变成了这起谋杀案的参与者以及见证人。然而杰克屈服了吗?自然是没有了。影片一开始为我们描述的就是杰克患有幽闭恐惧症,而到了结尾,这种幽闭恐惧症却被克服了,杰克是经历了什么才能克服这种病症呢?这就成功勾起了观众们的兴趣,本片也因此而有了发展。而最后的结局,自然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作为一部悬疑电影,作为一部向着希区柯克致敬的悬疑电影,本片的特点很明显,优点也更是明显,但是这些都替代不了本片的缺陷。当然,我不是说这是一种质量上的缺陷,而是一种创作上的畏惧,如果后来者每一次都是这样本着致敬的方式去创作,那么前人的阴影之下,影视行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无法阻止阻止一个行业的衰败,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参与者。
如果后来的人们对于悬疑电影都持这种态度,那么这个精彩的电影分类就会逐渐的烟消云散,前人是用来超越的,而不是单纯的景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精彩如本片,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
你
杰克是一个B级片小演员,和女朋友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天,正当他兴冲冲地回家找女友时,推门一看,只见女友正在那儿骑马啪啪啪正干得high呢… 杰克无可奈何,心灰意冷,他只想逃离这种生活。在朋友的介绍下,一个名叫弗兰克给他推荐了一处好房子。这房子处在高处,环境很好,视野也很好,而且朋友告诉他一个秘密:房子对面有个女人,每天晚上都会跳艳舞,可以一饱眼福! 杰克就一个人安顿了下来,孤单又无聊。这天晚上,他就想起了朋友的话。他拿起望远镜朝那边搜索,果然一个衣不蔽体的半裸美女在跳舞,顿时杰克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粉红色杀人夜》(Body Double),由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黛伯拉·谢尔顿等主演的悬疑惊悚片,于1984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B级片演员杰克爱情受挫,外出租房,无意中偷窥到一个脱衣舞娘在房间里表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跟踪这位女人,却卷入了一桩凶杀案… 一部情s版的《迷魂计》,向悬疑片大师希区柯克致敬,有多处裸露,如此大的尺度竟然没被贴上情s的标签。 开头大段偷窥艳舞的镜头香艳而刺激,杰克跟踪女郎的长镜头既紧张刺激又秀色可餐,一气呵成。等到女主被杀害,悬疑气氛渐浓,最后演变为惊险的抓捕凶手的高潮。电影也透露出美国成人制片的一些场景和状态。
Body Double (1984)
食指の电影研究所出品
美国著名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凭借其多部优秀的悬疑惊悚作品被誉为是“希区柯克的接班人”。《希区柯克变奏曲》将从叙事内容和视觉实践方面为大家介绍几部关于帕尔玛的几部经典作品。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编剧:布莱恩·德·帕尔玛/罗伯特·J·阿夫里克 主演:梅兰尼·格里菲斯/格雷格·亨利/克雷格·沃森/黛伯拉·谢尔顿
还记得《剃刀边缘》开场的那一段香艳的浴室镜头吗?事实上在沐浴中的安吉·迪金森(Angie Dickinson)并非其本人,而是杂志模特维多利亚·约翰逊(Victoria Johnson)。(迪金森女士当时已经48岁,似乎已经过了在大银幕上展示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了)
关于这次愉快的合作,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想出了自己下一部影片的点子 —— 替身杀人。
作为另一首希区柯克变奏曲,对比前作《粉红色杀人夜》(Body Double,1984)的剧情显得更为复杂,影片将《迷魂记》的剧情作为主线并杂糅了《后窗》和《电话谋杀案》。
《迷魂记》里詹姆斯·斯图尔特的侦探角色变成了一个被炒鱿鱼的失意演员杰克。同时,对于患有恐高症的斯图尔特而言,本片中的杰克则是幽闭恐惧症(claustrophobia)。
《迷魂记》中由金·诺瓦克一人扮演的两个女性角色玛德琳和朱迪,在本片中则由两位优秀的女演员担任,分别是黛伯拉·谢尔顿(Deborah Shelton)和梅兰尼·格里菲斯(Melanie Griffith)。而谢尔顿和格里菲斯在片中所对应的角色则是寂寞贵妇和成人片女演员。
此外,帕尔玛还很有心的将希区柯克的另外的两部影片《后窗》和《电话谋杀案》的情节贯穿其中。分别出现在主人公杰克通过望远镜偷窥贵妇以及贵妇遇刺两段情节当中。
而对于凶手,本片则更为复杂。影片凶手的动机绕不开“厌女症”,这和《迷魂记》《后窗》《迷魂记》类似。此外还牵扯进了印第安人这一类似《电话谋杀案》里协助杀人的角色。
处于对于原作的尊重,就不在此过多展开剧情。帕尔玛非常精通于鼓弄叙事结构并使之合情合理,本片直到结尾依旧会让人大吃一惊。
在风格上,相较之其视觉上的“分屏”或者是“优美的长镜头”,帕尔玛在本片中展示的则依旧是对于悬疑片这一类型的希区柯克式的探索:抛开属于语言的、逻辑缜密的推理,而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找出答案。
此外,他的一系列惊悚悬疑中,常常跑不了软弱无能的男主角,二重生(Twins)的解读以及窥阴癖等元素,在本片中都有所展现。
不同于之前的一些作品,帕尔玛还将迪斯科和当时流行的MTV拍摄的一些手法运用到了影片当中,这种迷幻、避世和色情的表现方式使得影片如梦境一般的迷醉。而成人电影这一元素,则将擦边球达到了商业院线电影的边缘。
此外,在片中独具特色的现代主义建筑“光化层”(Chemosphere),则赋予了影片更多的神秘和科幻的意味。
✳ “光化层”(Chemosphere)位于加州洛杉矶好莱坞山的圣费尔南多谷地区穆赫兰道外。这座建筑曾被《大英百科全书》描述为“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住宅”。这栋现代主义风格的住宅由美国建筑师约翰·洛特纳(John Lautner)于1960年设计。
可惜的是,影片并未能取得像《剃刀边缘》那样的成功,评价和口碑方面也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倒是因为其复杂的剧情和迪斯科色情俘获了一批邪典爱好者。
著名的影评人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称赞了这部电影,并给它打了3.5分(满分4星):这部电影结构非常巧妙,强调视觉叙事而不是对话,所以我们既不快、也不慢于主人公,而是随着主人公一同侦破谜案。
投稿及其他事务请至「食指君」工作邮箱
zxl512@163.com
这影片真的是太sexy了,性与犯罪片的最佳诠释。帕尔玛果然是彻头彻尾的希区柯克迷。
我简直不知道如何评价这部cult电影:它惊悚离奇怪诞变态血腥色情恶心悲凉怪趣味黑色幽默超现实主义恐怖又搞笑充满隐喻和秘密最后也没分清哪些是梦境哪些是演戏。这片子很恶心我简直不想看第二遍,不过又想看第二遍,希望有更多的人被恶心到。变态死了!!!== 深入理解请参考拉康的镜像原理。
属于让人享受的那种low...在没有希区柯克的年代,帕尔玛对希胖粉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肉体继承,做完爱方知物是人非,但起码爽了。
全世界拍电影的人都想拍部致敬希胖的片,这部不知道是不是最黄最暴力的。帕尔马标签除了长镜就是裸女了吧,看完发现杨凡翻拍《迷魂计》给钟楚红做的造型其实是抄袭的这部。
至少能看出《惊魂记》《后窗》和《眩晕》的影子,但感觉比那几个都好看!
帕尔玛真是希区柯克的忠实粉丝,把《后窗》和《迷魂记》完美的捏合成了一部精彩的电影,并且片中饰演AV女郎的梅兰妮格里菲斯是希胖的《群鸟》女主角蒂比海德莉的女儿。跟踪那场戏场面调度吊爆了
帕尔玛致敬希胖[后窗]与[迷魂记]之作。聚焦偷窥与被偷窥,幽闭恐惧症,穿透天花板的电钻与鲜血,虚实难辨的戏中戏,好莱坞B级片与A片演员的工作与生存境况。跟踪戏调度极佳,隧道口吻戏的变焦环绕镜头让人目眩神迷。水库边活埋场景的上升鸟瞰镜意味深长。首尾呼应的情色恐怖片片场。(8.0/10)
【4】从跟踪、窥视到谋杀段落,每一场都完成得极到位,老道的镜头组合与场面调度迸发出影像的魅力。内容层面不仅是以段落为单位去戏仿希区柯克,在每一个段落间都能看到帕尔玛娴熟的整合与转制能力,结合色情产业的肌理,真正完成了类型元素的拼贴,生成了盎然趣味。
如果,男主通片经历都只是幽闭在拍摄现场的一场“我如果此时放弃将会如何”的梦境(德帕尔玛后来在蛇蝎中又来了一次,只是放在中段,并将“放弃”改为“执着”),那么整个故事所表现出的逻辑缺陷、仿希堆叠、尺度恣意……倒算有了一个狡猾托词。即使你对此依然不满难以释怀,片尾那段新奇搞笑的“换人浴血”的幕后实录也值当追补半颗星。
抄袭希区柯克(后窗和vertigo)但是依然浓烈的德帕玛风格,浓烈艳丽俗得有品味。长镜头还算喜欢,但有些情节太扯了,旋转镜头甚至令人反感。他的女性角色要么无脑要么是b级片女星或者两者都是。真是分裂观众的导演。看得出nwr从中学了不少东西。
2019-09-28,结尾又在嘲讽观众惹
帕尔玛真是喜欢希区柯克啊,到处都是段子。当片名出来的时候,真帅啊,有点间离的感觉。帕尔玛的每部电影都会有点小实验。一直对帕尔玛有独特的偏爱。慎选。
7.6将《迷魂记》《后窗》的设定拼凑了这个浮夸荒唐的b级片故事中,语调极不正经且恶趣味十足 ,剧情虽然老套了点但还是被几次机位设计给惊艳到了
后窗迷魂 —— 一个希区柯克硬核粉丝的自我修养,致敬的同时也带有强烈的自我风格和趣味,看的好生过瘾;自然,批评剧本薄弱和牵强是毫无问题的,但或许德·帕尔玛在构思本片伊始就将影像感和仪式性放在了远高于故事性和逻辑性的位置上。
情色版的后窗加迷魂记,德帕尔马以身作则地告诉我们:追星过度只会魔怔。你们看,为了一个劲致敬希胖,剧情都不要了?!拼了老命把两部经典揉在一起,后半段完全瞎来来。但是呢,还是挺娱乐的哈,不讨厌,男主虽然蠢,但格里菲斯美啊。一开始那男的去农夫市场买菜还望了一眼那塔楼,差点被骗!
正如“眩晕”置换成的幽闭恐惧(Dolly Zoom也换成了旋转变焦),是杀人计划之外的,男人的几次幽闭遭遇都只是导演的设计。整部电影也是如此,将希区柯克的符号揉碎了重新反向组接,但设计本身是有趣的,所以也显得可爱。
德帕尔马的其他很多电影里只是把希胖的部分手法拿来模仿与致敬,整体的悬念设置毕竟还是自己的。这部则是赤裸裸把后窗和迷魂记的剧情拼凑在了一起,于是便导致了原创性的完全缺失,即使技法再神乎其神,啃的也只是别人留下的西瓜皮。
《后窗》和《惊魂记》的混合产物,还加入了七十年代的B级片元素,让整个电影呈现出一种“惊悚cult”味道。强烈的摄影机迷恋,使主角和观众同构,变成凝视的主体。且德帕尔马有意的用戏中戏的“间离”加深人物的精神恍惚状态,主角的精神困境溢出屏幕,迷惑观众,结尾制造一种“出戏”的伪高潮效果,简直是在鞭挞观众的快感。如果感觉不得劲,那么最后的字幕画面的里“拍浴室杀人”,就包含了太多:致敬大师?嘲讽观众?解密真实?骗取快感?(《逃出绝命镇》的“下坠镜头”的来源应该是来自此片,并且德帕尔马在此贡献了一场绝佳的“电钻”谋杀戏。)
布赖恩·迪帕尔马导演的B级恐怖片,还有点色情,粗制滥造,剧情也不太合理,但有些场景镜头感不错。
布莱恩·德·帕尔玛的早期作品,作为希区柯克的超级粉丝,帕尔玛导演在影片中向希区柯克致敬的地方比较多,例如偷窥剧情来源于《后窗》,电钻杀人来源于《惊魂记》,最后的“活埋”则来源于《怪尸案》。导演的个人风格也非常明显,那个“唯美”的环绕镜头,在之后的《蛇眼》中又被拿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