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 Warning:本文纯属拉闲片扯咸蛋,且内容为限制级,不喜勿入,未满13岁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观看,同时,本人,仅以此文献给那些像我一样刻苦努力学习英文,并且致力于研究法国历史渊源的各位同仁们,并以此文共勉之:
追忆大学时代,为刻苦努力学好英文,专门买了本朗文英语词典(其实是为了跟同学用英语骂人时候不吃亏),朗文词典专门有一个章节是讲骂人的词语的,率先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掌握这部分内容除了可以学会用英语骂人以外,其实还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当你考察一本英语词典词条是否完备的时候,随便找几个骂人的词汇查查解释的是否详细,就知道这本词典好不好了,理解这些词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不能因为你看了穿靴子的猫,觉得这个动画片里的小猫猫很可爱,就管其他你喜欢的人也叫Pussy,因为从听着的角度理解起来完全可能跟你表达的意思天壤之别。再比如:我们的金鸡鞋油,翻译成英文也不能叫“golden Cock”一样,那就不是金鸡了,而是“金蛋子儿”了。虽然看朗文词典,对这些词汇有了不错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单词却有相当大程度的疑惑,这就是——French,大家知道这是法国,法国人的意思,但是除了以上解释之外,朗文英文词典里对于French还有一个小三儿含义,French同时也有“口jiao”的意思,如果死记硬背是可以记住的,但是不理解,这两个迥然不同的意思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个French上,就像China这个单词,既是中国,又是瓷器,是因为以瓷器为特色代表了中国这个国家,那么French背后的历史含义是什么呢?像我们这么爱学习的好童鞋,也不能就这个问题去问老师,不然肯定会惨遭校园暴力,那问谁呢?没谁可问,所以苦于没有名师指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当时还没有百度百科啊,也没有美剧啊,所以据此来看,这有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这样爱学习的好童鞋的天才问题才能有完美的答案(同时又不被老师和家长抽鞋底)
昨晚为了等洗澡水烧热,看了半集集《都铎王朝》(第一季,第二集),在第18分30开始的一分钟内解决了从当年遗留至今的疑问——French与“kou交”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实之前也略有提及,故事是这样的,英国国王在大主教的斡(wo,音读握)旋之下与法国国王签署“万世和平条约”,随从就表示,既然来了法国就应该入乡随俗啊(学习法国国王享受一下法国的淫乱体验),当晚英国国王睡前,由英国驻法国大使的女儿“玛丽”前来侍寝,英国国王对她说“我对你听闻很多,你已经来法国两年了,告诉我,你都学了哪些法国宫廷礼仪?”……,”玛丽童鞋答道“陛下,您允许吗?”,看到这里,还觉得这台词太突兀了吧,简直可以跟吴宇森《赤壁》的台词相媲美了,俩人都在前戏阶段了,突然开始讨论宫廷礼仪了,竟然还允许不允许的,难道要先朗诵一遍“三从四德”?,结果英国国王说“允许”之后,玛丽同学马上俯身低头以实际行动来了一段“口活”(此处画面由国王上半身视觉影像和您对他下半身的想象共同组成),至此这个困惑我这么多年的陈年旧问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可见,美剧就是美剧,其台词都是有历史渊源和考证的,就是比《赤壁》有文化,有底蕴,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French的这一小三儿含义的历史渊源大概是法国是这种“口腔体操”的最早发源地和发扬光大的地方,因此这个French前两个众所周知的含义和这个小三含义具有了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所以造成了朗文词典对它三位一体的解释,都说法国是浪漫国度,据此,我们借鉴中国历史的二元考证法(史书+实证,本文即朗文词典+都铎王朝的历史还原影像)可以初步得出结论:French的小三儿含义最早是在法国这个浪漫国度产生的,具体产生时间初步可以断定不晚于都铎王朝期间英法万世和平条约签署时间的前两年(因为这时候,玛丽已经在法国呆了两年了)
时间有限,考据匆忙,难免有所遗漏,请各位英文学习者,历史考据者,各位美剧童鞋不吝指正,我洗澡去了,88
民众一向喜欢把皇帝拉下马,《都铎王朝》也选择了类似的切入点。
也难怪,亨利八世的6位妻子先后“离婚、砍头、病逝、离婚、砍头、幸存”,也够看的了。
都铎王朝的皇位是亨利七世靠武力夺来的,为了广结盟友,他将两个女儿远嫁到苏格兰和法国,又为亨利八世的哥哥娶了西班牙最小的公主凯瑟琳。可惜公主克夫,新婚燕尔新郎就死翘翘了。本应让她回家的,但她要走了,不仅西班牙不会再帮自己制衡法国,到了嘴的丰厚陪嫁也得飞走,亨利七世曾经想自己干脆从公公改当老公,但娘家人坚决不干。后来教皇受命出面让18岁的小公主再配给12岁的亨利八世。
18岁那年,亨利八世登基后迎娶了寡嫂。据说他们的婚姻除了政治还有爱情和尊重的成分。凯瑟琳王后是旧道德的典范,谦卑顺从、知书达理、宅心仁厚,深受国民爱戴。即便有娘家人撑腰,凯瑟琳王后对亨利八世与侍女之间络绎不绝的风流韵事保持宽容,他们的婚姻持续了24年。
教规说弟弟娶嫂子会以无子终老,他们就像受了诅咒,连着夭折了几个孩子,只剩一个女儿,就是后来的血腥玛丽。
这时血统更纯的老贵族也对王位蠢蠢欲动,谣传包括白金汉公爵,他有两个妹妹,一个被王后宠爱,一个被国王宠爱,不过这都没能阻挡国王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以叛国罪把他送上断头台,同时没收了家产。凑巧的是公爵的爸爸和爷爷也都被以前的国王砍了脑袋。
亨利八世在聚敛地产方面颇有手段,识趣的人会自动奉上,附带家具,比如渥西主教的汉普顿宫,当时全国最华丽的建筑,有英国的凡尔赛宫之称,内部有1280间房间。有人说白金汉公爵的死起因于他两年前在宅邸给国王举办的宴会太过豪华,让国王眼热了。其实亨利七世死时留下将近200万镑的财产,足够让亨利八世召集军队干预西欧大陆的纷争,不过都铎王朝的国王都爱钱,也许正是这种对财富不加掩饰的欲望给国民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全国性的圈地抢钱运动。
那个时代企图借助自己的漂亮女儿来分流国王钱袋的父母都争先恐后地把女儿送去当侍女,不过她们对亨利八世来讲,来得容易去得快,而且精明如亨利八世,即便热恋时送出去的财富,也会在茶凉的时候想方收回来。
当然生个男孩来巩固王位的压力依然在,虽然他和侍女也有过私生子。安妮·博林的出现才让离婚变得迫切。
她是托马斯·博林爵士和伊丽莎白·霍华德郡主的小女儿,她爸爸先买通关系给国王送上了大女儿,捞了一笔,很快国王就厌了,博林爵士自然舍不得到手的钱财又被收回,就前赴后继地派出了小女儿。
说来安妮·博林和辛普森夫人颇有类似之处,长相极其一般,身材平坦如飞机场,脸黑得多涂几层粉,出身商贾,但她在法国深造过,信新教(跟凯瑟琳王后截然相反)、擅言辞、富才情、会掉泪。而且她使出了安妮斯顿吊皮特的高招:不入洞房,休想上床。即便亨利八世源源不断地送上连王后都戴不起的珠宝也无法突破防线。
安妮·博林的手腕之高超,如果她肯传授,一定是情场的葵花宝典,而且她老爸也可以当古往今来第一星爸了,据她的情敌们留下的历史纪录来看,安妮·博林还擅长巫术、会变脸,总之,亨利八世完全在她股掌之中。
为得到她,亨利八世赌天咒地要娶她,待她如王后,并避而不见凯瑟琳。他向教皇申请离婚,教皇可不想得罪西班牙,就拖,这一拖就是6年。
1533年安妮·博林使出了杀手锏:奉子成婚。她买通了大夫说她怀了男孩,星象大师更预言这个孩子将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他们除了把性别搞错之外,那孩子还真是千古流芳,她就伊丽莎白一世! 为了避免孩子变成私生子,国王跟安妮举行了秘密婚礼。
亨利八世为了强迫凯瑟琳离婚,逼迫她们母女分离,不给俸禄。但凯瑟琳不吵不闹,只淡淡地说,只要教皇没有承认婚姻破裂,请允许她依然把自己当成国王的妻子。她侄子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即西班牙国王曾写信给她说如果亨利八世敢离婚,就发兵。凯瑟琳却回信说,无论西班牙还是英格兰的子民,都是她最爱的。她绝不希望为个人的荣辱,让两国人民蒙受流血战乱。
另外,凯瑟琳和玛丽宁愿坐牢也不肯改信新教让亨利八世更加恼火。亨利八世本来就对教廷的威望不满,对他们的财富和土地更垂涎已久,他就势向教廷抗税,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自此亨利八世的王权更加绝对。
这时国民、国会、法院都同情凯瑟琳,在安妮·博林的加冕典礼上,忠心的臣民都对玛丽欢呼致意。教皇盛怒之下,于婚礼举行10天后宣布无效。所以伊丽莎白一世在罗马教廷的眼中始终是个私生女无权继承王位。
此时安妮·博林名副其实地成了灰姑娘的后妈,让玛丽当佣人、伺机在她晚饭里下毒、还要让她下嫁男仆。被流放的凯瑟琳终于被激怒了,及时警告了安妮。
1536年初,凯瑟琳死在放逐地,尸检发现她的心脏是黑色的。
伊丽莎白出生后,国王失望至极,他大骂那些预测孩子性别的医生、星象师、取消了所有庆祝活动。不过依然安排议会立法确立了伊丽莎白的继承资格,把玛丽变成私生女剥夺了继承权,玛丽被迫给小伊丽莎白当侍女。
尽管安妮·博林夺得了皇冠,却渐渐失去了国王的欢心,亨利八世毕竟不是一个长性的男人。加上安妮·博林积极参政,严禁国王偷腥,动则河东狮吼,生不出男孩还光流产,亨利八世终于用通奸和叛国罪把她抓了起来。
审判中亨利八世也不太顾及面子了,罪名一是利用巫术迷倒了国王,让国王抛妻弃女;二是对国王阴谋下毒;三是与5个男人通奸,甚至包括她的亲弟弟。安妮·博林年轻时和姐姐一起在法国做宫廷侍女。法国国王戏称她姐姐是自己经常骑的英国母马。安妮·博林先用贞操做挡箭牌吊足了亨利八世的胃口,后来却又忍不住向亨利八世传授奇技淫巧。不管这些指控的真伪,亨利八世并没有给罪犯机会辩驳,安妮·博林于1536年5月19日被处决,成为第一个被砍头的王后。11天后,亨利八世和简·塞穆结婚。
亨利八世好像对侍女有特殊的偏好,第二任王后是第一任王后的侍女,第三任王后是第一任和第二任的侍女。
简·塞穆也是外貌平平不入洞房决不上床的那种,不过她比安妮白、比安妮温顺、比安妮人缘好、比安妮会收买人心,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善主,她屡次让安妮在公共场合失控自己则扮演纯洁小白兔博得同情。不过这个小白兔在产下小王子十几天后就死了,亨利八世在知天命的年纪得子丧妻,大喜大悲之下他认定简·塞穆是他此生的最爱。
此后媒人蜂拥而至,其中包括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代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克伦威尔,不过这次他求功心切了,他把德国克里夫斯公主安妮夸得天仙一般,加上一幅美如圣母般的画像,亨利八世马上下旨要迎娶这位公主。公主和她的哥哥百般推拖还是没拗过大英国王的热情。
待到亨利八世见到公主的真身,反映强烈不亚于贾宝玉揭开宝姐姐的红盖头,先是大吵大闹,勉强入了洞房又立即悔婚。安妮公主也如宝姐姐一般温良有涵养,同意了离婚,得了善终。有人说安妮公主的智慧甚至在宝姐姐之上,男的千方百计寻找休妻的理由,女的却暗示恩爱无比,且对前妻的子女宠爱有加,在世人面前品行也完美无缺。
至于媒人克伦威尔,亨利八世没轻饶了他,专门找了个学徒不精的刽子手拿把钝斧在他脖子上练功。
与安妮公主办完离婚手续,亨利八世在同一个月迎娶了第五任王后,刚满15岁的美女凯瑟琳·霍华德,说她天真也好,说她轻浮也好,都不足以砍头,可惜她信天主教,成为英国大主教的眼中钉。虽然比起第二任王后受审之时的墙倒众人推,凯瑟琳·霍华德至少还有国王的宠爱,可惜这个臃肿肥胖的老国王的自信心已极度脆弱,他甚至不敢面见美女怕自己会心软。小姑娘前言不对后语的歇斯底里加上情夫在重刑之下描述的春宫画卷,让国王悲愤成疾,无法在行刑书上签字,主教为免节外生枝,伙同国会借用国王的图章把凯瑟琳·霍华德送上了断头台。连同当年凯瑟琳·霍华德进宫的众多保举人和监护人也没能逃过此劫,不过他们都是极其富有的老贵族,国王在失去一个王后的同时变得无比富有。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亨利八世对娶妻一事心灰意懒。直到凯瑟琳·帕尔的出现,她相貌普通却学识渊博,连大主教都很敬重她的学问,她有点类似写《女诫》的班昭,极其推崇妇道。有人甚至赞美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女性的代表,知性与母性的完美结合。而且她也到了行事稳重的中年,之前有过两次忘年婚姻和丰富的遗产,遗憾的是她深知伴君如伴虎,不肯亲近王颜,再者她也有了心上人,就是第三任王后的哥哥,著名的美男子托马斯·塞穆。
亨利八世一气之下给托马斯·塞穆派了个闲职支到海外不得回国,凯瑟琳·帕尔被迫嫁入王宫。
凯瑟琳·帕尔当了王后,也没放松学习研究,甚至还借亨利八世的名出版了两本书,旁征博引论述宗教改革的成功,要知道亨利八世自己文笔也不错,曾经亲自撰写声讨路德教派的檄文。不过,比起他老婆来,还是略逊一筹。
凯瑟琳·帕尔膝下无子,她承揽了伊丽莎白、玛丽、和爱德华王子的教育。伊丽莎白、玛丽都对她敬仰有加。
当然宗教改革反对派也曾谋划推翻她,国王也听信谗言给她下了逮捕令,不过凯瑟琳·帕尔的智慧对付这些还是游刃有余的,而且她的追随者也跟革命烈士一样忠贞不二,打死不说。
1547年她终于平平安安地把亨利八世送终。
至于凯瑟琳·帕尔、托马斯·塞穆和伊丽莎白之间众说纷纭的八卦,那就是后话了。
第一季的后半截节奏转慢,反复说明围绕离婚事件各方的观点和利益,让人不耐烦起来。加上不喜欢主角的长相,我已经失去兴趣跟了。
同一时期的影片还有:
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478/
The Other Boleyn Girl
2007年出品,亨利八世的情妇之一、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的姐姐,看介绍似乎导演要给她翻案。
Lady Jane / 九日皇后 / 梦断英伦
1986出品,1554年,英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美女女王简·格雷,外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妹妹,伪造遗嘱继承王位,后阴谋败露被玛丽女王废黜,关入伦敦塔后斩首
伊丽莎白 / Elizabeth / 伊丽莎白一世
1998出品,重点讲述1554年-1558年她登基前后的风云。被逮、被审、登基、谋杀、政变、战争威胁、求婚、爱情。
Elizabeth I / 伊丽莎白一世传奇
2005年出品,她在位后期1587-1563年的两段爱情、战争、宫廷阴谋。和《大明宫词》的后半截对比看会很有趣。
电视剧《都铎王朝》的观众可能在第一季还没有特别关注Cromwell这个人。导演选择了一个反面形象的演员,而编剧也把他塑造成一个善于钻营、趋炎附势的小人。但这个小人却最终成为亨利八世后期的权臣,并以英国新教的奠基人被铭记。
2009年英国的Man Booker小说奖得奖小说《狼宫》(Wolf Hall),正是以Cromwell为主角,并以他的视角来解读亨利八世的这一段历史。史料告诉我们的Cromwell是这么一个人:出身于铁匠之家,从小善于打架斗狠,却又聪颖好学;少年时离家出走,在欧洲多国流浪,当过雇佣军,跟着纺织品商贩学做生意,对银行业务(与当时商品贸易息息相关的行业)也非常了解;精通法律,拥有律师身份;后为红衣大主教Wolsey所用并加以器重。
Cromwell之所以来到亨利八世身边,正是由于Wolsey的推荐,或是在帮Wolsey去国王那儿跑腿时开始。这一点,在历史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
历史解读的分叉在于Cromwell在来到亨利身边之后,是如《狼宫》小说中所刻画,不遗余力地帮助已经失宠的红衣主教争取权益;还是如《都铎王朝》电视剧中所演顺水推舟、投靠红衣主教的敌人Boleyn家族,对红衣主教之死视而不见甚至落井下石?
以Cromwell当时尚未显赫的身份,以他精明的为人,在历史潮流变化难料、权利斗争瞬息万变的那些日子里,他的立场没有任何官方或私人文献流传下来,并不出乎意料。于是六百年后我们如何来猜测、揣度他当年的心思,大约只能用两个方法:
方法一:唯结果论。在经过了围绕亨利八世离婚事件的权利斗争之后,Cromwell成为最后的赢家。甚至在暂时的胜利者Boleyn家族也随着Anne Boleyn的被斩首而沦陷后,仍然屹立不倒,可以推断他应该是唯君命是从,国王偏向谁他就支持谁,国王放弃谁他就放弃谁。因此可以推断他是个政治嗅觉敏锐、政治手段犀利的实用主义者,而不是纠结于“忠孝不能两全”的道德家。
方法二:唯出身论。野草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观赏类植物。因为野草的使命就是生存,而不是其它什么劳什子,比如说看起来比较美,闻起来比较香之类。像Thomas More这样出身世家、一心向佛(上帝)的人,可能会为信仰而折腰,但是像Cromwell这样从社会底层奋斗上来的人,如果没有灵活的头脑、灵活的立场和更加灵活的身手,早就死了一千次了。
综上所述,本人倾向于认同电视剧对Cromwell为人的塑造。但是也必须指出,他能够在几十年的政治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也有异禀过人之处,绝不是一般的小人都可以做到的。
说到底,小人还是君子,伟人还是枭雄,纯粹是价值观的判断,而价值观,并不是一个全世界古今中外统一的度量工具。
迷雾中那个人消失早已在历史的烟尘中,而他深谋远虑或助权为虐的所为,造就了一个财库富有、王权强大的英国,从此后它将从偏居一隅的岛国,走向称霸欧洲之路,直至到日不落的辉煌。
作为一个学历史出身的人,我总说如果不是转而投奔了考古,我一定会选择世界史作为研究方向,尤其是世界古代,从希腊罗马一直到文艺复兴。
我最感兴趣的时代就是亨利八世所处及其以后的那个时代,英雄与才子,暴君和小人交相辉映,层出不穷,编织出如此让人目不暇接而又混乱不堪的历史,一切的成就背后都充斥着斗争、背叛、报复、欲望、奸淫以及乱伦,偏偏欧洲那些国家的领土又小得可以,谁推翻了谁,谁臣服了谁,谁又是谁的远房(或近房)亲戚,连死了个国王都要琢磨着从别国的贵族从拨拉出可能的血缘关系来,这一切一切的混乱交织在一起,造就如此混乱的局面,不过是一些只能活几年或几十年的人们在争来抢去,却为日后我们的观望和探究增添了层层迷网。
说白了,我们只不过是在观望这些人的八卦,只要能够剥离出真相,就可以在这主干之外铺垫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塑造出我们所希望见到的那段历史。
很佩服HBO拍摄的历史剧,精彩、到位、令人回味,连我这样只对温馨喜剧情有独钟的人也不知不觉被其更换了重口味,从《Rome》到《The Tudors》,看的不多,但却钦佩不已。
这部片子里,亨利八世确实是个彻头彻尾的摇滚青年,和之前在纪录片中看到的那位肥胖的大叔截然不同,应该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吧,非常之能够理解。学历史的人总爱摆出一副自以为是的表情来批判当今艺术作品中诸多的失真和歪曲,其实差矣,不过是供人消遣的东西,能让人在看过之后心满意足就已达天命了,何必事事都摆出如此认真的面孔来?
所以我是带着娱乐的心态来看这些历史的八卦剧,所幸的是HBO没有让我失望,反而是惊喜重重。
哪怕是其中暴力和露点的镜头够多,但至少够真实。当然,题外话一句,像亨利八世这样的君主,我是远远不敢给予肯定的评价的。
亨利八世统治前期权倾朝野、一时无两的红衣大主教Wolsey因未能说服教皇同意亨利离婚而失势,进而成为宫廷权利斗争的牺牲品。最终亨利为了离婚、为了实现生出男性继承人的强烈愿望,在Cromwell的怂恿下,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浪潮之机,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自封为英国国教之首,将王权与神权集于一身。Cromwell成为亨利统治后期的权臣,而他所主张的新教也逐渐代替Wolsey等老派所代表的天主教成为英国的国教。英国国王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之首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由一个国王的离婚案件所引发的一个国家的宗教变革确实非常戏剧化,但是在这一戏剧化的演出中牺牲也是很惨烈的。英国宗教改革的斗争非常浓缩地体现在Wolsey, More和Cromwell三个人身上。当宗教改革刚刚从德国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天主教欧洲国家将其视为异端和最可怕敌人,予以残酷镇压。西班牙的宗教法庭在那些年据说烧死了成千上万的新教徒。在英国,红衣大主教Wolsey是个非常有智慧,也非常现实的人,他对世俗权力关心大大多于对宗教“纯洁性”的洁癖,对宗教改革者相对宽容。Wolsey死后,More 被任命为首相,他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视新教为洪水猛兽和终极罪人,于是英国也开始把强硬的宗教改革者送上火刑架,不过More 烧死的人比其它天主教国家少多了,大概还在两位数以内。不幸的是,More的精神洁癖同样不允许他同意亨利的离婚诉求,见国王坚定地走上了与天主教廷决裂之不归路,More主动辞职,希望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More最终为了捍卫理想,拒绝承认亨利为英国国教之首而被处死。笑到最后的是出身贫贱、经历复杂、知道存活才是唯一目的的Cromwell。历史上有人认为他是坚定的新教徒,是英国新教的奠基人,认为他视More为死敌主要是宗教意见之争。但电视剧中很明显地弱化了他的宗教诉求,认为他是就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小人,而新教对他而言,也只不过是他帮助亨利完成离婚,进而获得宠信并击败More成为第一要臣的一个工具。
六百年历史硝烟散尽,在我们无神论的中国观众看来,什么天主教、新教,都是没有必要的事情,而他们之间还要互相争吵,辩论到底谁是天使、谁是恶魔、谁才是一颗红心的基督徒更是丝毫没有必要的事情。同样的,本世纪那些穆斯林宗教狂热份子、那些自杀式人弹也是既莫名其妙又没有必要的事情。
虽然大家都在哀叹中国人缺乏信仰,但是当你读过欧洲历史上的宗教之争,当你到过西班牙南部那些美丽城市中不再有犹太人居住的犹太人区,你会发现,也许没有信仰并不比有信仰更加危险。
正如电视剧中Wolsey死前对上帝的自白:我难以请求你的宽恕,因为我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不可宽恕的;但我并不是一个邪恶的人,真正邪恶的人是那些自以为离神更近的人。(I’m not an evil man. The real evil are those who believe themselves closer to the God.)
http://echoineurope.com/blog/?p=6
人家是奔着一帮古典美男去的好吗?
一边看连续剧一边翻阅真实的历史记载是件很有趣的事;服设非常华丽;本季中很喜欢的人物是玛格丽特•都铎和沃尔西主教。
虽然不是历史,但借机了解历史
整个一淫乱史。
比起罗马和斯巴达克斯来确实粗糙了些。虽然是冲着小乔和亨利看的,但我最喜欢的三个剧中人是凯瑟琳皇后,红衣主教沃尔西以及可爱的卷毛威廉,可惜的是三人都命运多舛,早早结束使命。
尽管人物角色相对一部历史大剧来说有点少,但还是值得一看
除了ooxx就是xxoo 主角们倒是很养眼 服装也好 就是看不下去 找不到意思
人道主义,欧盟,滚床单……倒不是说他扯淡,太美国腔调是个问题,尤其是演员说gonna的时候。那个时代不扩张而缔结和平条约会名垂千古这个论调……要把我感兴趣的时代拍的这么寒是有点强的。大事件上年代有些出入,小事件就更張冠李戴,最重要的是人物性格的歪曲简直让人恼火。
受小说和电影《鸠占鹊巢》影响太深,觉得这结尾草草的怪怪的。
英国国王离婚记,离了整整一季,到最后也没离完,且待下季。
人物很立体,无特别荒唐的剧情。那么英国范儿的一个戏貌似居然是美国人拍的,擦!
演员太好了。一直知道JRM很棒,他的intensity太出众了;Sam Neill也太棒了,从中饱私囊到邪恶嘴脸到pathetic到最后接受命运,每一种状况的表演都很棒啊;小玫瑰也不用说了。亨超很帅但是相比之下演技呢?女王也演得很好。但其他主要演员就很一般。另外,不是很喜欢剧本。我更想看更加own自己故事的剧本。但是经常感觉很多剧情就是“这是史实,我要插一段”的感觉,没有跟人物动机有机结合,或者说,很多角色从历史来看可能很难确定动机,剧本就放弃了或者说得模棱两可
布景服装美轮美奂,宫廷的荒淫腐败表现充分,甚至无必要的过于充分。国家之间的权利角斗最为精彩,亨利八世的反复无常和虚伪很清晰。主教沃西是最有意思的人物。
纯粹是抱着对小乔的花痴来看中途还翻了高三的历史笔记才记起英国通过至尊法案政教合一的阶段。可惜小乔在剧中过分不讨喜整一个二百五没脑子鸡巴指挥大脑的国王,还是说那时候人类也并未进化的拥有自我完整人格令人唏嘘啊。
自从接受ROME洗礼后彻底沦陷在历史剧里 可惜和ROME一比缺憾无处不在啊
第一季就那么戛然而止不是非逼我看第二季吗?可是某人貌似第二季不大能看,不要胡子啊!片头那似笑非笑的清秀的小样子结结实实的闪了我好几次。正好补补英国历史,戏里帅哥成群。只是里面的女人们啊,亨利他妹像他妈,他老婆像他妈,Anne是不老,长得还像动物。
权利的游戏……可怜的沃尔西啧啧,如果查尔斯来演亨八就好了,帅啊……据历史记载王后是很宽容淡定且很有爱心的,所以好女人往往没有好下场,坏女人则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真的不喜欢男主长相啊!!!!!!
论情绪管理的重要性,看着亨利不断咆哮,简直想一巴掌扇过去,让他安静下来。小玫瑰和权游里的感觉差好多,十六世纪的英伦贵族服装实在是太难看了。王权和教权的争斗倒是好看的。
Jonathan簡直就是極品男好不好 帥慘了 權利制衡和電視劇主次分配的很平衡。
第一集有点小雷,剧情拖沓,凯瑟琳老得像亨利的妈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