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详细介绍李小龙从儿童,少年以及成长后的一生,当中剪辑了很多从未公开的珍贵片断,也有他的珍贵电影片断,包括幼时随父亲同时出现银幕,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代巨星李小龙得一生传奇……
73年纪录片,网上说是嘉禾何冠昌为《龙争虎斗》造势而拍的,不知道确否。李小龙的葬礼上,居然看到73年的洪金宝大哥,有点意外。然后到片尾时,听到星爷《美人鱼》的片头曲,之前还以为是新曲,原来是老调,致敬李小龙的,出自李小龙《精武门》的主题曲《fist of fury》。由大师顾嘉辉作曲。
1
记得1980年代,自己勤工俭学赚了几十块钱,有机会第一次去书店买书,买了两本,一本应该是《李小龙技击术》,另一本是世界经典名画中的人体艺术的大画册。那时候书店还不是开架的,隔着个玻璃柜台,看到玻璃柜台或者书架上陈列的书,要店员拿了看一下再决定是否买的。
从那本书,了解了一些李小龙的生平,也照着他亲自画的一些示范图,比划过一些招式,记得他的书里说要随时借助台阶、矮墙、桌椅等练习腿臂指等关节和力量,我照着做过。
1980年代,正是《少林寺》《神秘的大佛》以及香港武打录像引领了全国功夫热的时候,紧接着的是金庸武侠剧引领的内功热,于是《气功》这类杂志畅销。同时畅销的还有《飞碟探索》这本杂志。在此以前,我看的是《儿童时代》和《少年文艺》这些文学类杂志。说到报刊杂志,我还曾在中学订过一年的《上海中学生英文报》,但这份报纸编的很失败,太厚,虽然是周报,但每期有16或者24版也根本看不完。给中学生看的英文报,我觉得有4版就足够了。所以,那份报纸,每期到了看不了一两篇就垫桌子了。
最早看的李小龙的电影应该是《精武门》,后来香港人拍的电视剧《霍元甲》《陈真》《霍东阁》甚至《上海滩》是不是也受了这片子的影响?总之1980年代初它们横扫大陆。那时候电视机也少,下了晚自习后,会结伴到有电视的同学家里,挤在人缝里看那么一集半集的——这场面在徐峥拍的《夺冠》段落里可以看到。
后来有机会看过纪录电影《李小龙传奇》,留下比较深印象的是他的爱情和死亡之谜。后来对打着他的名义的冒牌电影《死亡塔》有些印象,情节神神秘秘的,但支离破碎。这部片子李小龙拍了很少的镜头,他死后若干年才出品,借用了以前李小龙影片里的一些特写、甚至有把以前电影片段重新配音用。主演是有点像李小龙的韩国演员唐龙。唐龙还在另一部李小龙的未完成作品《死亡游戏》里替补拍了很多打斗镜头,并且当时是秘密不署名的。但《死亡游戏》的成色更足,里面有李小龙拍的最重要的一组武打镜头,就是穿着今天大家非常熟悉的黄色连体运动装,与另一位双节棍高手(韩国功夫高手)和一位两米多的瘦高黑人保镖决斗的场景,这个黑人瘦高个子是现实中李小龙的徒弟。
90年代末期了,暑假里在电视台打工做编导,借住在一个好朋友的房子里,他痴迷李小龙,所以有时会一起看李小龙的录像带,但是录像带清晰度很差,所以印象深的是他的啸叫。而且彼时已经是成龙、李连杰的天下了,李小龙比较古早的动作片并不吸引人了。
前几天忽然在微信里刷到一个旅游博主今年初去伊拉克,在一个街头茶馆里,几个能说简单英文的伊拉克中年人竟然跟这个博主讨论的就是Bruce Lee,Jack CHEN,这实在让人不能不感慨李小龙的巨大影响力,毕竟离他1973年英年早逝,已经过去五十年了。李小龙不仅仅是因为在香港尖沙咀滨江的星光大道入口处的雕像而被香港人和华人记住——(与李小龙紧挨着被立像的还有香港的女儿梅艳芳),他的确是有世界影响力的功夫之王。那个伊拉克人还追问旅游博主,Bruce Lee 是不是日本人,让博主莫名其妙。这位博主不知道,李小龙最早在好莱坞演的角色是《青蜂侠》里主角的保镖和搭档——加藤,这是华人还是日本人,的确让人误解。
2
但李小龙成名只有短短两年,他主演的影片也只有四部,进入好莱坞的只有一部《龙争虎斗》,他真的那么有名吗?还是我们中国人不断自我陶醉、不断夸张重复,把他言说成了传奇?前几年昆汀的《好莱坞往事》里就出现了早年李小龙在好莱坞做武术指导时的逸事,里面的李小龙给一些好莱坞明星做动作教练是事实,但被布拉德·皮特演的替身轻松干倒,其实就是昆汀有意要解构李小龙神话。与李小龙在《龙争虎斗》里交过手,也在《死亡游戏》里有所演出的功夫明星洪金宝访谈时也表达过李小龙功夫没那么神奇的意思——洪说自己还把他打倒过。
无疑,作为功夫巨星的李小龙是明星研究的难得对象,前几年也看到过有硕士论文做过。
这几天得闲把他的几部代表作重新看过,高清了,可以暂停,电脑上看,近距离观察,感觉又不一样,对他何以成为神话,想透了一点。
3
李小龙功夫片的特点,首先是情节简单,表现的都是好人、底层人凭着功夫报仇或者是制服坏人。影片的主体是打斗场面,是功夫的展现。
其次是身体展示。李小龙在影片里动不动就会把外套脱掉,展示他一身据说含脂率只有百分之三的健美肌肉,几乎完美的胸大肌、腹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后肩部的斜方肌。这些展示最大功用不仅在影片内震慑自己的对手,更给观众一个重要印象,就是Bruce Lee是有真功夫的。
的确,影片中的打斗,很少用到现在的一些拍摄技巧,更多纪实地显示出李小龙快捷的动作和力道。这就涉及到作为明星的李小龙的第一个特点—武术家身份,一个有真功夫的人。别忘了李小龙最初赚钱靠的就是“振藩国术馆”,进入好莱坞也是给明星做动作教练的,他还出版自己的武术著作,创立名为“截拳道”的技击术,曾经在空手道大赛上做过表演等等。他邀请一些真正的功夫大师出演电影,并且在电影中用一种极为实战的动作击倒对方,加固了银幕下他作为功夫大师的形象,而银幕下作为功夫大师的他,进一步提升了他功夫巨星的地位,巩固观众对他的认同。
4
其次,当然是李小龙通过银幕上下塑造了能打的中国人形象。在回港后主演的第一步功夫片《唐山大兄》中,李小龙演的是背井离乡去南洋打工的中国人,他打的也是贩毒的坏中国人——当然这个中国老板豢养了一批当地的流氓。第二部《精武门》的主线是上海滩武术大师霍元甲突然死亡后,徒弟陈真为师傅报仇与虹口道场的日本浪人之间展开的打斗。这部电影里有砸烂“东亚病夫”的牌匾,踢翻外滩公园门口挂的“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的牌子等高扬民族主义情绪的镜头,影片有大量的民族主义金句,呼应了1970年代香港华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应该也深刻影响了1980年代后引进该片的大陆民众的情绪。回头想想,1980年代在很多报刊上经常会读到我们对“东亚病夫”羞辱的反感和愤激,对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殖民历史的愤激的表达,难道不是受这部电影的影响?
以上两部影片,一个首月票房三百万港币,一个是四百五十万,都创了香港的票房记录。李小龙一战成名,成了香港最炙手可热的明星。然后,他就立刻自编自导自演了第三部经典影片《猛龙过江》,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罗马的中餐厅里,是部英语片,李小龙演一个不会说英文的中国功夫高手,被派到罗马帮助一家被当地黑恶势力要挟的中餐厅摆平此事。这一次,李小龙打的不再是黄种人——日本人,而主要是罗马当地的欧洲人了——当然在《精武门》里,李小龙的白人徒弟也有出演日本人请来的功夫高手,与李小龙有一场打斗并最终落败。
在《猛龙过江》里,李小龙展现了双节棍、齐眉棍、飞镖等随身武器,更在罗马大斗兽场与黑恶势力请来的高手——真正的连续七届空手道冠军,白人演员查克·诺里斯,有一场经典功夫对决,双方你来我往,从李小龙被打倒在地,到反败为胜,两个习武之人打的都非常真实。这部影片不仅风靡亚洲,其实,也发行到了拉美等地。原因就在于,通过这部影片,李小龙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英雄,也成了第三世界和全体有色人种的英雄。
5
李小龙的成功,一定要联系1970年代风起云涌的反殖民运动,他从最初的底层英雄,经过民族英雄形象过渡后,一跃成为第三世界英雄,有色人种的英雄。好莱坞的同仁们说就像拳王阿里成了黑人英雄一样,李小龙成了华人的英雄,其实他们都是第三世界的英雄。不这样,就不足以理解李小龙为什么到今天还被第三世界被歧视和压迫的民众所喜爱,奉为偶像。因为,他不仅用银幕形象告诉他们你们能行,更用身体—与高大的白人和黑人相比是瘦小的,但是是结实的,是会功夫的—身体也行。
李小龙在1966年进入好莱坞接的角色是ABC的电视剧《青蜂侠》里的配角加藤,戴着眼罩,功夫不错。他也曾希望能够做主演,但在出演《陈查理之子》时,与好莱坞最有影响的华人角色侦探陈查理的华人主演交流后,也是屡屡碰壁后,他知道,在彼时的好莱坞,华人是不可能被安排为正面主角的,所以才积极联系回香港拍片。
在他连演三部爆款影片后,他成功杀回好莱坞,主演了影片《龙争虎斗》,虽然影片里的功夫高手有三四位,大坏蛋是一位背叛少林的华人,但李小龙基本上是第一主角,也是功夫最高的一位。只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已经升华为探讨功夫哲学了。
一个华人——以穿唐装、会中国功夫、自居中国人为表征,在一部英语片里,成为华纳兄弟全球发行的功夫片的主角,这当然是华人标志性的成就。
6
但就在李小龙如日中天时,他却突然在香港猝死在一位女明星的家里,他死亡的戏剧性成为中外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他的两场遗体告别仪式更成为香港和西雅图的重大新闻事件。他以众说纷纭的极富戏剧性的死亡,成就了自己短暂人生最后的高潮,也是他成为传奇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人,演艺成就或许比他更高,但活的过长,会慢慢耗尽自己的影响力。李小龙不一样,他象流星,在耀眼的闪光后,突然熄灭,那就变成了说不尽的传奇。
在华人英雄、有色人种英雄、货真价实有功夫的明星这三种形象之外,其实李小龙还通过银幕塑造了另外一种形象,那就是底层英雄。《唐山大兄》里,他是一个乡下来的打工人,《猛龙过江》里,他是一个英文也不会说,也没多少钱的能打的粗人,但他的功夫不为欺负别人,而是防止被别人欺负,是维护朴素的正义。
在唐山大兄里,他从乡下来,不远千山万水,背井离乡去国外打工,脖子上挂着一块玉,牢记母亲教诲不惹祸,想的是赚点钱回家盖房子成家而已,这实在是太多底层人的朴素目标,但好人难做,坏人横行,甚至随意杀戮,于是在玉碎后,唐山大兄郑潮安忍无可忍,快意恩仇,为七八位被杀死的同伴复仇,杀死对方数人后被警察带走。在《猛龙过江》里,他在杀死黑势力数人保护了中餐厅后,事了拂衣去,踏上了新的除暴安良的路。《精武门》以中日两家武馆的私怨上升到了民族仇恨,最后,陈真为了不连累同门,跟着侦探走出了大门——他对侦探说,“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但他走出武馆,迎接他的是荷枪实弹的警察和日本人,影片最后定格在英雄飞身跃起,愤怒的吼声中——无畏又无奈!
李小龙不会是精英们的偶像,他是习武之人,大学肄业,他是底层英雄。这个身份,也会吸引底层白人。
他在银幕中还有一个外在的独有表征是奇怪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啸叫,以及重击对手甚至将对方打倒和致命时延续的面部和身体的肌肉紧张,这实在让文明之人觉得惊悚,太好勇斗狠了。是的,李小龙的银幕英雄形象,鲜有成龙式的搞笑幽默,也没有李连杰式的儒雅谦让,他就像年轻时现实中的他,好勇斗狠、争强好胜。
这是中国人的道德观吗?当然是,这其实就是孔老夫子教育我们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不是后来积贫积弱的国人自我麻醉的以德报怨。这也是李小龙时代的另一位民族英雄教育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李小龙的电影干净利落,没什么废话,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具体实践!
7
李小龙在父亲粤剧名丑李海泉赴美巡回演出一年期间出生,因此获得了美国身份,因为在香港频繁的打架闹到无校敢要才再赴美国求学。他的曾外祖父是犹太人,所以他自己也是混血身份,他娶了美国人琳达为妻,生育了李国豪和李香凝两个混血子女,子女都继承父业,练过功夫也进军演艺界,但儿子却在1993年拍摄影片《乌鸦》时被道具枪里射出的真子弹射杀。
李小龙三部戏里都有一个容貌身材一流的女明星苗可秀搭档,实在为影片增色不少。据李小龙死在其家的女明星丁佩说,苗可秀是李小龙弟弟的女友。
李小龙刚出生,就因父亲的原因在香港传奇女导演伍锦霞的影片里出镜。六岁主演了《细路祥》,十五岁拍过《孤星血泪》,据说在港拍了六十多部片子?是当之无愧的香港童星。
李小龙的确学过咏春,但叶问老了,主要是理论指导,动手示范的大师兄。
最后,补一句招嫌的话,混血运动员谷爱凌有滑雪天赋,是学霸,人也很聪明,口才奇佳,广告代言很多,人生机遇不错。但人红是非多,中国人里一大批挑刺的,美国人里也有一大批挑刺的,无非是质疑她的国族认同,质疑她搞身份模糊,两边好处都占。说实话,不是她要搞模糊战略,是她就是双重身份,她是混合的,何必强求她撕裂?她赚钱、占尽好处,只要合法,管别人屁事呢?
李小龙
多年前買錄像帶看的, 龍哥!!
前面追悼会上年轻的林正英和洪金宝维持秩序,我还截了几张图,后面到了美国各种摆拍李太就看得意兴阑珊了。国语旁白带着科教片的意味,可见当时还真是国语片的天下。香港脱离大陆文化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解说词很弱,看到结尾终于明白这只不过是当年嘉禾为《龙争虎斗》造势的宣传片。但是,长达十多分钟的李小龙葬礼镜头,或者说只要这是一部关于李小龙的电影,已经足够了。
看完后脑子里只有一个感觉: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把后半生的好运气都放到前半生了。
0 0
向小龙致敬
旁白是英文的。。。。。
他没死
很好的纪录片,人物传记类型就应该这样拍,不要揉入过多创作者自身的趣味,要尽最大可能去还原传主本人。珍贵的第一手影像资料,以香港葬礼起,以美国葬礼止,完整回顾从出生、当童星、学功夫、开武馆、重返香港拍电影的人生经历。这部纪录片的成片时间很早,甚至在《龙争虎斗》之前,那时刚只有李小龙主演的三部电影上映,所以里面出现的随后两部电影的片段在彼时彼刻更加珍贵。《精武门》里的「中国人不是病夫」,《龙争虎斗》开头和少林师傅讨论武学禅意的普通话版配音,在如今更流通的版本中也是听不到的。
革命播音员配音真的烂,全程电影打斗场面拼凑
怀念巨星
1940-1973
嘉禾出品。与李小龙相关的珍贵的影像资料,尤其是开头李出殡时的片段。★★★★★H00220
何冠昌作为嘉禾创始人,指导了这部纪念李小龙的电影,李小龙也是早期嘉禾创业过程中引进的重要电影人,为嘉禾创造了票房奇迹。纪录片以葬礼为始,以电影为终,总的来说在当年算是新闻纪录片而已,为不了解李小龙的人做了很好的诠释。
这个纪录片小学时学校组织看过,莫非校长也是李小龙迷?
the man and the legend, just come from fighting and passion.
小学时候租到的。印象深刻。记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0
怀念!